首页
文章
咨询
课程
论坛
本版
帖子
相册
用户
註冊 · 登陸
帐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註冊
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
論壇
›
愛麗絲茶會
›
心理學
›
什么不是修行 胡因梦读者见面会记录 [身心灵成长] ...
返回列表
查看:
2154
|
回复:
3
[心理健康]
什么不是修行 胡因梦读者见面会记录 [身心灵成长]
[复制链接]
影月
影月
当前离线
积分
45640
狗仔卡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09-7-5 22:54:27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时间:6月28日 地点:北京第三极书局
根据现场录音整理而成
胡因梦:
我知道今天的现场还有一些已经参与两次见面会的朋友们,我们今天可以再更深入地谈一谈什么叫做修行。因为现在内地有很多的朋友们,越来越对修行这件事情感兴趣,因为人生在世不修行,不去认识自己,不转化自己,就会有很多的烦恼和人际互动中的纠葛。所以修行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但是在修行之前得先弄清楚什么不是修行。大部分的人其实以我过往二十年的经验,无论是<敏感詞>、内地,有很多声称自己在修行的朋友,其实根本没有进入到真正的修。因此我们就得把“什么不是修行”先弄清楚,然后才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修行之道。
有关什么不是修行,我希望你们在座的朋友们,可以参考《爱情与工作每日禅》这本书,最近立品出版的相当不错的一本书,也是我早期一开始禅修的时候,相当喜欢的一个名叫净香·贝克的西方女性禅师(白人女禅师)的作品,这本书也是我在很多年前把它推荐到北京和一些台商太太共修的一本书。这本书第二章她讲了一些话,我在这里跟各位做一个分享。她说:“首先我们就要了解什么不是修行,第一个修行并不是要保治什么心理上的变化。”假如我们很有智慧的修行,心里变化会自然的奇妙的产生。但是如果我们的动机是为了导致心里上的变化,怀着这个欲求去修就不对了。凡是你有一个细微的欲求就是自我在作祟。所以怀着这个动机一进入那就不对了,已经着相了,所以第一个重点,我们去修的时候是不能有这么一个心态,说,我想要产生心里活动上的一个改变。
第二个就是修行不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物理构造,宇宙的组合和如何进行的这份知识,修行到了某个程度的时候,自自然然会知道,所以我们的目的不是去知道宇宙的结构是什么。
再接下来就是修行不是为了达成什么极乐的状态,或者所谓的狂喜至乐的状态,不是为了有所洞见,也不是为了见到各种样的光、菩萨,或各种精微的现象,这些现象在修行的过程中,的确有可能会发生。但是如果怀着这样的动机去修,就又着相了。而且可能会制造很多的幻觉出来。接下来她讲修行不是为了培养神通能力,神通能力有许多种,我们每个人其实多多少少具备一些,甚至有一些人先天带来了神通的能力,甚至贝克她本人可以坐在她屋子里,可以看到她另外一个屋子里做的什么菜,这个是禅定修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有的能力,如果我们为了这个去修就有错误了。因为怀着这样的心态去修,其实是渴望超越他人的权利欲的满足。我们讲神通力,代表我想要有超越别人的力量,这个时候会升起极大的我慢心。
她讲修行不是为了提升个人的力量,经过多年的打坐,我们内在的信心跟力量会越来越俱足,我们破了很多我执和自我的幻象之后,我们对自尊、对防卫机制越来越降低之后,你就不在乎别人对你的褒贬了,别人是赞同你、肯定你,或者否定你,打击你,事实上跟你内在圆满无缺的佛性没有关系了,我们内在自然会有力量产生,而不是为了要获得这份力量。
接下来就是修行和美好快乐的感觉无关,我上网看到博客上很多朋友们留言,有的说<敏感詞>的老师是在教导快乐之道,修行是不是为了培养快乐,心想事成,或为了达成某一些所谓心里头的各种的愿望。那事实上绝对不是如此,因为修行的目的是要发现实相,是要发现终极实相。而这份终极实相的探索和发现,它跟实用主义无关,跟欲望无关、跟想要快乐无关,只有这件事情是没有目的性的,但是我们人类在世间运动,我们一切的起心动念,其实一切背后都有欲求的成分。所以能够进入这个毫无欲求,其实不是我们人类熟悉的一种状态。很不熟悉的一种状态,凡是一条道路是引领我们达成某种欲望的满足,我们就要小心了,因为那条道路不可能引领我们进入终极实相的体悟,所谓的空寂的本体,本质俱足的神性、佛性,一直在我们内在没有离开过,我们本身就是佛,没有一个人不是佛,但是为什么我们发现不到我们无限量的内在的一种所谓无所约束的、无有限制的一种自由度,以及解脱的状态,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揭露它,无法发现它,原因在于我们每一个起心动念,每一个运作模式的背后都有目的。
所以在修持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办法去制造出这个佛性出来。我们只能反其道而行,也就是去看什么不是真正的修行,什么是自我的造作跟欲求,就这么被动地看。我们才有可能进入到有一天当时机成熟的时候,不断的揭露,到有一天所有的幻象都被揭露得透彻、淋漓尽致了,那个本质俱足的东西就冒出来了,这个时候我们叫做见性或者开悟。所以最重要一件事情就是跟当下的现实,以及当下自己的真相能够完全融合,而不产生一个想要变得更好的欲求,所以我们就一个一个排除。
再来贝克又讲修行不是要让我们永远不生病或受伤。永远不生病、永远不受伤,也不是这个目的。虽然修行可能因为我们的精微化,因为修行事实上是知觉的一种发展,眼耳鼻声意的本觉,心的知觉力的一个拓展,自自然然我们会越来越细腻,越来越观察的深刻,甚至对我们内部的经络、脉轮我们都能够了知,于是我们有可能知道怎么养生。但是这仍然不能确保我不会感冒,也不能确保我们不可能罹患癌症。
我们发现所有这些伟大的大师们到最后几乎都是癌症死掉的,克里希那穆提是胰脏癌死掉的,十六世大宝法王也是癌症死掉的,所以不能确保我们不生病,虽然我们对养生,所谓身心灵的治疗有兴趣,但是这件事情事实上也不是真正的终极目的。也就是修行的终极目的还是要能够突破想要获得完美健康的一种心态上的障碍。让自己能够接纳当下的,在健康上的不完美。在接下来贝克又讲修行不是要让一个人无所不知,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权威,也许修行确实是可以让一个人对问题可以了解得更深刻一些,但是目的不是让我们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修行不是要成为任何事物,所以我们必须要看出这个细微内在里面的虚荣。想要变成某种理想状态的很细的虚荣,这份虚荣欲求看不到的话,我们就是在忙修瞎练,永远没有办法和我们的自信、法性相契合,其实贝克的这个见解,从反向下手的见解,其实是很透彻的。我们发现事实上有很多好的老师,他都从反向下手。克里希那穆提也完全是从反向下手,像创巴仁波切就是佩玛·丘卓的这位重要的根本上师,最近<敏感詞>也出版了他的太太,过往的一个婚姻里面一个离婚的妻子,揭露了他一生的秘密。创巴仁波切有一本书叫《突破修道上的唯物》,意思是我们怎么穿透在修道上面的唯物倾向,刚才所说的都是唯物倾向,因为刚才说的这些虚荣欲求,事实上跟灵性是没有关系的,跟属灵的次元是没有关系的,他提出很多修道上面唯物的很多观察。
包括在意识形态上的执著,方法锻炼上的执著,对于一个完美上师的执著,对于一个修道形式的执著,一定要坚持出家才是真正的修行,在家就不是修行,或者要坚持过一个更清净的生活,因为现在生活干扰太多,这个其实基本都叫唯物主义的一种心态。在当我们进入唯物主义心态的时候,我们会察觉到,人类在唯物的活动中玩很久才可以超脱出来。比如一开始我们玩念珠可以玩好多年,这种念珠是水晶的、琉璃的这些念珠要玩很多,点香,哪一个香好也要玩好多年,在唯物主义上面玩很多年,最后发现这都在外围打转,我们会发现外围的执著卸掉,努力打坐,后来发现拼命打坐未见得和属灵的次元相关,因为打坐(按照创巴仁波切的说法)也可能会制造一种假空的状态。我们透过各种有为法的修炼,我们也可能制造出一个无念,或者当我们用了这个方法跟自我意识活动相互拉扯的过程,妄念产生了,就产生一个方法要把妄念拉回来,这个拉扯的过程会造成巨大的张力,这个张力会带来很大的能量感。
如果我们在人生的过程里花十年、二十年时间什么也不做,每天就跟自己在角力,通过刻意打坐去修的话,我们有可能会制造出假开悟,也就是突然也许真的见到光了,好像内在的清净光出现了,我们就以为自己开悟了。而他说这种制造出来的开悟,看似好像见到了自信之光,其实是进入了无明的最深处。为什么?因为刻意修炼拼命跟妄念角力,而没有在人世间的人事物中互动之中进行如实的自我关照跟自我了解,没有真正了解自己是什么事,没有办法在每一个当下当我们产生反应的时候,乐趣内在的真相是什么,而是拼命制造物境的时候,就可能进入无明最深处,而这种进入无明最深处是一种“定”,可能是有三摩地的境界。但是这个三摩地就是没有念头,但是没有念头的能量可能让一个人在死后,他的灵魂可以进入到一个极深的定境里面,但是一定就定到好几“劫”的时间,佛经里面的“劫”,是一个不可数的很长很长的时间,我们定在这个状态里面出不来了,有一天当我们的定力消融掉之后,我们发现自己没有解脱开悟,原来只是在一个假定的状态下,耽搁了几劫的时间,好的老师就会提醒我们那样的修持方式是进入无明的最深处,其实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好多老师告诉我们说不要刻意修,也不要在物化的活动中打转,我们就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观察就对了。
传统的修炼一定强调“定”,讲“慧”这个部分讲得少;在“止”上面讲得多,在“观”的上面讲得少。所以我们现在翻译的这些书,到了二十一世纪,人类的心智都启蒙了,民智大开了,所以现代的老师已经把最核心的精髓都揭露给我们看了,就是那个重点在“观”跟“慧”,而不是“止”和“定”。“观”跟“慧”就是在日常生活里面,我们有没有办法随时随刻关照到自己的自我在那里喜滋滋的,为自己某一些表现感到很得意洋洋。如果我们察觉到我们进入这样的自我的活动。我们就会把里面“自我的能量”消减下来,进入到一个安静的状态,于是我们又回归一个无所造作。如果我们察觉到众生的嗔恨心的时候,意识到嗔恨心的造作活动的真相是什么,我们洞察到心地深处有一个深层的恐惧,或者自卑情节没有被揭露,产生了愤怒的反应,这个时候我们关照到了那个当下,我们又把它放下。我们又进入到一个当下得解脱,跟寂然没有任何造作活动的解脱状态,这个状态其实是随时随刻回归的,可以很简单办得到的,所以凭着这个观,我们就可以在生活中一步步的了解自己,一步步的放下这些执著的倾向。
大致跟各位做一个概略性的解释,我们开放下面的时间做互动,任何问题可以问。
问:
胡老师您好,冒昧我问三个问题,也有共性的问题,第一个是你说走出我们内心的恐惧,事实上是包括小时候和父母的互动,成年过程中我们也会有很多的挫折失败或者不爽,这种过程中,我们平凡人来说这样一个超越,应该是进入到一个比方说跟心理医生沟通,还是自己在家里就去回到那个时间去反思来超越。
答:
回到家里反思那个是反省,不是返观自照,返观自照是当下要立即“照”,我们看到经典里面讲“照见五欲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个“照”本能作用力要时时刻刻让它维持。所以现象升起的那一刻要立即返照,返照到了自然解脱。返照不到那个烦恼就会牵着鼻子走,所以返照不是那么简单的,至少一定要有自我心里的理解力,为什么现在这些翻译的书籍,或者现代的禅师一定要有心理学的基础。因为这个返照的活动牵扯到很复杂意识流的活动和心理学的认识,所以必须要有心理学的基础。
问:
我第二个问题其实我个人的问题,我跟你一样有一个精神上的洁癖,比如有人说他有钱,我会刻意规避,显示说我不爱钱,生活中会给很大的精神压力,也给身边的人精神压力,说是追求完美,这样的洁癖怎么走出来。
答:
在工作形式上面展现洁癖是好的,因为我们做事本来就要尽善尽美。但是现在讲的洁癖是心里上。是对自己、对别人心里上的洁癖,就是一直期待自己能够变得更理想、更好,或者期待别人能够更符合真理,更符合一个高的情操和标准,这种东西会随着起心动念一直出现,但是这样的洁癖倾向,他里面不尽然是坏的,因为有这种倾向的人表示他的辨识能力很高,他知道什么是正确,什么是不正确。什么是符合某种高层的意识状态的标准,什么是不符合的,他知道。但是这个辨识力、这份敏锐、细微的辨识力,他要变成更深的洞见,就能够超越批判性。其实这个洁癖可以转化成洞见,而不是一直停留在批判性上。这个洞见事实上是回观自己,回观自己,洁癖怎么样降低,就是不断的在自己身上看到我们身上所有的起心动念、反应、欲求、包括烦恼所有的心态的来龙去脉,其实跟这个世界上<敏感詞>的人是没有两样的。当我们越深刻理解自己,也不过而而。没有什么地方是超越别人的,或者一定是凌驾于他人之上的,当我们的深观的程度够了,我们的洁癖就会降低,我们的洞见就会慢慢出来,会洞察到在这些批判性的活动的底端,其实还有一个比批判更深的无我的层次,因为批判仍然是自我的活动,所以在它底端还有一个空寂的状态,可以探入那个状态,让我们看到问题的最后也可以回归到一个安静。而不是抱着我们洞察到的问题,或者是辨识出来的问题不放,然后拼命的要别人改善,或者要自己改善,就是后头还有一个更深的真相去探入。
问:
我第三个问题是因为我是做传播的,那对于您这个行业,我大概会想您所做的工作,就是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或者生命终极的快乐也好,终极的意义的思考,我觉得是非常高大、非常有值得大家去做的事情,我就想到传播的问题,其实这个传播力是很小的,包括整体的,不像我们看佛教可能会做一个庙,基督会有一些福音的传播,还有一些捐款的形式,其实它是一个体系传播,您所研究这些作用也许是更好,如果是我拥有你这样的悟性,我是期待这样的东西让更多的人,包括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去了解到,但是这个很难,有缘分才会得到这些东西。我想问您本身是因为到了一个很静的状态,没有在这方面的念头,还是这个事情确实是有一些障碍在里面。
答:
确实是没有念头,在二十年前野心勃勃,想要弘法,想大量传播。但是过了很多年之后,觉得那是野心、企图心,跟真理没有关系,所以就把这种急迫的心放下了,就越来越随缘,因为你看西方世界现在一些所谓的用“新时代”三个字不合适,因为里面的教诲有太多不究竟的见解,其实用“灵性复兴运动”比较妥当一些,这种灵性复兴运动在西方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其实已经像洪流一样传播,速度非常快了,现在有很多主流的宗教组织都已经感受到那个威胁性了,比如基督教天主教,当真理的出版品已经把核心的所谓宗教里面的悟道的精髓,以及修炼的精髓,已经不露任何形式传播的时候,宗教组织就有一点害怕,觉得未来人类不必要依附宗教组织,就直接阅读,透过真理截取在日常生活中做就够了,不必要到道场参加法会、捐款做很多外在的仪式。那些活动慢慢的会可能要式微了,在西方世界已经逐渐式微了。那么在内地是刚刚起步,速度其实非常快。如果你看到我的博客,你会发现我在博客上写到,我发现最近三年,从三年前开始在内地做这件事情,我们已经可以在各大机场的书店里面看到克里希那穆提的书了,这个在<敏感詞>二十年没有达成,二十年都做不到。在内地已经非常快了,所以别急。
问:
我们知道您和您母亲的关系,对您的生命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如果您的母亲还健在,如果以您现在的状态,您对她的关系,您觉得这种功课现在去做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
答:
我们在西安办工作坊的时候蛮有意思,因为里边有好多参与者,因为他们有很多原生家庭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延伸两性关系的外遇问题。所以在场有一位做家族排列的辅导老师,我就开放我的空间进来帮有问题的学员做一些家排,当场看一些情况,当这个老师做家排之后,就要求大家在心里想一想我们的父亲跟母亲,我们闭着眼睛想象父母两个形象在心中的地位,他的光明的程度和高大的程度,你可以观想一下,当时我也在内心去做了这样一个向内的观照,我发现我把妈妈放在左边,爸爸放在右边。我的《传记》里面,大家知道我对父亲的一种崇拜,甚至恋父情结,在我印象中我一想他应该是光亮的,但是奇怪我左边的妈妈是很光亮,很高大,但是爸爸在右边却是暗淡的,甚至连他的脸我都没有很办法想象出明确的轮廓。这个脸竟然是糊涂的,所以这个向内的关照让我意识到,其实我母亲在我心中的地位已经大大提升了。而我和父亲早期所假设的那种亲密性和连接,其实可能里头还有很多文章要去研究。或许我根本和他的联接是不够的,或许我对他这个人性是没有深刻了解的,我只是投射了一个女儿跟父亲自然的因缘,因为我们从佛经里我们了解女儿是因为爸爸投生来的,儿子是因为妈妈投生来的。这个因缘就是按照心理分析来讲,精神分析来讲,所以恋父和恋母情结是必然的。因为一个灵魂在没有轮回转世之前,他看到一男和一女在交媾的时候,如果他被父亲吸引,他就投生做女儿,他如果被母亲吸引,他就投生做儿子,所以这个里头有一个很自然的相应,那个相应其实可能并不代表我确实了解他,或者我确实理解了这个父亲在我心目中的位置。以我现在的状态跟我妈妈相处,我想我会懂得怎么爱她。怎么去从她的这种现实的角度去看她的人生观,因为父母亲在我心中,她过往代表是现实的面相,我父亲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是比较仁慈的,我想大概是这样的。
问:
第二个问题是您对集体性灾难事件的解读方法,最近比如猪流感,您博客说可能是人类不懂得和<敏感詞>生物的相处尊重方式,导致承受的因果业力。那比如对于汶川地震和南京大屠杀,您对集体性灾难事件的解读方法。
答:
当然有形而上的解读方法,也有从现实世界的解读方法,现实世界当然是有对错、是非,有正义不正义有这些论断,但是从形而上的的解读,尤其现在非常多新时代的出版品,有很多所谓通灵的教诲,这些教诲基本上抱持的论点,基本是集体意识里面负面的能量,当它巨大到没有办法逆转的时候就会形成地震。集体意识的负面能量到达还可以逆转,还没有严重到不可逆转的时候,它大概是台风飓风之类的,跟风大的元素有关的。但是当它形成了地大的元素的时候,它就已经固浊化了,换句话说那个负面的能量场已经没有办法逆转。
问:
您好,我是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我被这个场面感动了,我本来想做一个专访,但是工作人员说时间是大家的,所以我就用很短的时间跟您交流一下,当时我记得做一个书的节目,是做你的书《改变从心开始》,是一个译本,今天你用这本书名来作为读者见面会的名字,给大家一个理由。
答:
其实没有什么理由,是主办单位安排的。
问:
仅仅这么简单吗?
答:
其实定什么名字,我照讲我的,其实跟名字也没有太大关系。
问:
这本书内涵很丰富的,是让大家保持情绪稳定的教科书。
答:
其实这本书很不错的,能量医学的一本书,当我们进入精微次元、经络系统以后,东西方就交合了。西方的量子力学和中医系统对气的研究完全融为一体了,所以西方现在发展出很多量子仪器,血诊仪了,这些都是可以测到气、能量,甚至一些精微的信息,知道我们体内有多少情绪多少的细菌,有多少营养素是不足的,或者我们有多少外界污染,甚至是因果业力都可以测出来。
问:
胡老师,昨天特别巧是两岸第一届电影连展,我们昨天也采访了很多<敏感詞>电影人,以前您也是很知名的电影演员,其实也是一种改变,那这种改变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
其实从来没有是出色的演员,没有过,没有一部电影是我真正满意的。这个改变对我来讲就是回归正途,演戏是误入歧途。
问:
我有一个请求,因为我知道您感冒了,我想一定要请你们到我们的访谈间做一个访谈您愿意去吗。
答:
主办单位可以回答你。
问:
第一个问题是这次的活动为期两个月时间在全国做巡讲,为什么您要做这么长时间的活动,您现在的工作重心在内地吗?
答:
我一年会有三个月时间在内地,因为<敏感詞>我们已经进行二十年的推广活动,已经做得差不多了,该做的都做完了,已经尽完了我们的责任义务,现在内地正在是需要,正在蓬勃发展,当然是到这边来发展。
问:
第二个问题,您作为身心灵的导师,您给自己的身心灵的健康的程度打多少分?
答:
我最大的障碍就是我的健康,但是这个业力是透过对深度占星学了解了,因为过去世是很耽溺于享受的贵族,要承受一些业力,这个业力要所谓的不耽溺,要勤奋的照料自己,要在日常生活中不去忽略每一个日常的琐事,尤其是在工作的过程里面能够随时随地维持对身体状态的观察,这是我最大的一个功课,也因为体质不佳很容易生病感染,照料自己的疑难杂症要下很大功课,所以我也发展出了帮助别人的能力,所以任何事情负面的现象都有一些正向的你可以去学习跟发展的。
问:
您现在需要自己治疗自己吗?
答:
随时随地都要观察,因为经络的堵塞是很细的,只要几个念头是负面的,里面就产生变化了,这些信息透过经络传导就在开始你的五脏六腑里面产生变化,所以念头的关照,保持内在的安静,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不断的工作,因为我的工作是非常耗心力和气,怎么在耗的过程中补,耗补要平衡,这个工作是要下功夫的。
问:
身心灵导师有具体的名词解释吗,因为我们对这个比较新鲜,有没有具体的名词解释,作为身心灵导师,是不是需要一个什么具体的职业的资格证书?
答:
我们发现在西方所谓身心灵导师们,有很多都是自己生过各种病的。生过各种病,所谓受创治疗者,他生过病,他从亲身经验中间慢慢体会到这些真相是什么,身心灵这些连锁关系是什么,搞明白那些精微的,比如胀气会造成心理状态焦虑、恐慌、疑神疑鬼,很亲自的体证过这个关系,就知道怎么调养。当然一般在身心调养上的治疗者跟老师比较多,身心灵三个层次都兼具的比较少,要么就是灵性导师,身心搁在一边,比如克里希那穆提都是在心上面下手,身体基本上是不讲的,但是后来我们发现一般人的问题几乎全是亚健康的问题,造成了心理问题,生理的问题由于先天的人格特质会造成生理的征兆,最背后的原因是灵性的原因,因为大部分人的自我不愿意入空。不愿意进入到无欲无求一个空的状态,因为“我”的大脑神经系统有一个自保本能,他要有,要有一个活动进行,要忙,在忙跟拥有和追求的过程中觉得生命有意义,有目的,不会慌,没有追求对象的时候觉得不对,觉得很空虚,很乏味,很无聊,于是立即填满,这个过程就是在消耗能量,能量消耗到一个程度,在欲求追求过程中我们都要靠意志力,我们要鼓起一股意志力,然后去追求达成我们要达成的目标。这个过程其实都是叫做缩小焦点。我们要追求的东西是一个小的焦点,我们就容易忽略旁边完整的画面。就会造成超个人心理学讲的自我紧缩倾向。在《钻石途径》阿玛斯常常提醒我们,自我紧缩会形成一个紧缩的一条“在左边的经络系统”很容易让左边的经络堵塞,而造成了左右二脉不平衡,一边堵塞,一边畅通,于是左右二脉不平衡,这样我们的能量没有办法汇归到中脉,我们这中间脊柱的中脉,我们要时时刻刻的回归到能量中枢,我们才能达成祥和宁静、内在有解脱感,清安感。但是左右二脉不平衡我们就失去了祥和宁静,时间长了会造成交感神经的失调,所谓内分泌的问题,或者神经系统的一些问题,就是精神神经免疫学里面讲的神经官能症,很多人翻成精神官能症,其实是不对的,事实上是神经系统失衡,太焦虑、太紧缩就会造成神经系统失衡。包括激素的降低,一降低之后我们的身气低落,我们体温降低,我们消化功能降低,心肺功能叶降低,就进入内分泌失调,或者提早进入更年期现象。那么我们很早就开始老化,所以这些都是息息相关的,身心灵息息相关的,真正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喜欢空,不喜欢放空。空寂其实就是进入灵性层次必要的条件,平常我们日常生活里跟人互动中不说话,不来来往往的互动,可能我们的旁边的朋友们觉得怪,因为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合群,你这个人怎么不热情。事实上当你深观到一个程度,发现说出来所有话都是废话。但是人都是在找废话说,这样才觉得热络一点,很怕各自安静的状态,那好,大家都在消耗。
问:
最后一个问题,您的工作坊的七大主题能对外公布吗,我看过您的自传。
答:
可以。
问:
我印象很深的是您把具体的两性之间的性爱的细节都写在书里面,你为什么做这么大胆的告白。
答:
因为我是科学家,我的本职是一个科学家,我对所有现象都喜欢跳出来看一看。
问:
能透露一下您现在的私生活状态吗?
答:
我跟我的伴侣仍然在严密的共修中,因为这个成长是有意思的,功课很艰难,我对他来讲也是很艰难的功课,相比我这么难搞的人,他也不是一个好搞的人,所以我们的功课是蛮难的,在中间有很大很大的成长。关于工作坊,其实我工作坊有一个很大的目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要帮助大家身心灵要联接在一起,要大家回来跟自己相处,产生对自我身心紧密的认知,我都会很细很细带大家感受感觉的变化,以及对内在脉轮的体会,我要很快把知觉处在粗钝次元的朋友立即拉到精微次元,要很快进入到能量的体会。要帮助大家透过正确的三加三全观的训练,不是内观而已,要帮大家进入无焦点得解脱的体会,我们用很多的呼吸方法,拍痧方法,瑜珈的方法,各种练功的方法,帮助大家快速的把很多郁结的情绪毒素能够释放。还有皮下郁结的尿酸、脂肪这些代谢不良的东西快速排除掉,所以可以讲是一个净除障碍的工作坊,七大项目大概都在里面。
问:
我问一个跟大家日常生活比较远的问题,如果在没有任何灵修的基础上,很意外出碰了近似于解脱的终极体验怎么办,而且那种世界观是有很强烈的冲突,这怎么处理?
答:
这样是很危险的,我交过一个西方犹太男朋友罗伯特,他可能有一些佛缘,他早期的时候在他大概15岁左右,他早期六零年代年轻人很喜欢抽一点大麻,所以一群朋友在那里抽大麻,他就借助这个大麻烟进入到突然“我”不见了。就像艾克哈特那本书叫做《新世界》,在那本书里面所讲的,就是突然罗伯特的情况是突然进入到“我”不见了,他跟眼前的桌子、椅子、茶杯,桌上所有的东西合二为一,他发现他就是那个桌子,就是那个茶杯,就是那个笔,他那个我不见了,他始料未及的悟境,这样他一下就世界观变了,因为修行不是这个不是那个,那是什么,是最后你要进入到世界观一百八十度翻转的一种状态,就是我们要发现原来宇宙不在我们的外在,而是在里面,大部分人看到宇宙是在我们外面,竟然是宇宙在里面不在外面,也就是“我”不见了,发现知觉可以包括宇宙万物的,所以他进入这个状态,他宇宙观整个翻转了,他就不知道怎么过日子了,怎么去对待眼前这个幻象了,所以就拼命去找老师,找犹太教的禅师等等,最后禅师说你出家吧。他就找到一个很不错的日本禅师,于是就出家了,出家在道场里面做火夫,然后就修行打坐,可是修了十个月,这个老禅师是很有洞见和智慧的,一看罗伯特有很多习气,说你还是还俗吧,意思你在道场这个一行道,你挑战太少了,你还是到世间法去修,亲密关系、两性关系、工作、赚钱各种的责任义务中你还得再修,所以就叫他又还俗了,我遇到他的时候,发现这个老禅师太有洞见了,因为毛病真的不小。就是给予的能力不够,内心那个狭隘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有这种洞见未见得是很好的事情,但是怎么在日常生活中修得见地正确,就是做一个平常不能再平常的人,老老实实在这些生活的过程里去认识自己就对了。
问:
胡老师您好,我想咨询您一个问题,我看您跟很多禅宗的方面有联系,很多禅宗祖师也说过,比如六祖的那个年代,他手下开悟就是六十三个,他那个年代基本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么现在我们众生的根器已经不能达到那种境界。我想您对禅宗和净土宗的看法。
答:
您说的禅和我们讲的每日禅是不一样的,你说的禅是中国禅,中国禅是讲顿悟,他用一个手段在当下给你一个棒喝,或者把你手指切掉了,你突然之间念怎么起不来了,因为你所有的逻辑思维无法运作了,这个时候你在三维体空的状态一直空,空到一定程度就有一个能量的突破,于是就悟了,那是中国禅。中国禅是不讲道理的,他不是理入禅,我们现代所有介绍的禅都叫做理入禅,都有一个非常依循的逻辑推演,是按照我们的意识活动的逻辑推演,一层层的揭露和剥除障碍,其实是可以给被大部分人接受的。不必那么利根器的人,大部分的人都可以进入。
问:
胡老师,您好我是一个大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就读了您的书,对我的身心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实人经过很多的痛苦、快乐、忧伤很多情绪体验,面对这些情绪体验我们自己都要不断成长,但是成长中间有没有所谓终极的目标,或者终极的状态,这个是我想对您提的第一个问题。
答:
我刚才已经讲过了。你知道有一个终极目标,那个就是无我、开悟,你知道有,但是你绝对不能在修的过程中把它当一个目标。也就是说你只要有一个目标就有二元对立,就容易产生欲求跟幻象。
问:
我们就是在面对这些目标的时候,我们应该秉持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或者什么样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痛苦、成功、失败,秉持什么样的核心状态?
答:
这个很重要,就是我们把所有生命的遭遇跟经验都当成帮助我们开悟的资粮,这样你就会甘心情愿。
问:
是不是一种无我的状态。
答:
就是我比较小一点的状态,还不到无我。
问:
就是别把自己回事,把别人当成回事。
答:
对。
问:
我有一个问题是关于返观内照的,我最近读了很多身心灵的书,大家都在提倡外部世界都是自己内心的反射,但是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生气或者比较伤感的事情,这个时候常常都要说要去思考自己,要向内看,但是看的过程中,你的另外一个声音说:“为什么什么事情都要找自己。”
答:
就是刚才讲的不甘心。
问:
因为客观看的时候,发现跟我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确实让我很难过。您有没有这样的这样的经验,您是怎么观的?
答:
其实也不是不能把自己的不甘心表达出来,修行是一个活泼的、自由的探索。你可以这么演出,也可以这么演出,你不论怎么演出,你只要带着觉照力,自我觉察,那每一种的演出方式都是进一步的理解自己,跟理解别人,理解这个宇宙的一个机会。
问:
但是你那么做的时候会想不明白,越想越糊涂。比如说我在处理工作当中,比如你跟你的客户有一些不开心,你想给他推出一些东西他未必接受,会进入一个非常难过的阶段,这个时候你就要按照身心灵介绍返观自己,但是我觉得很好的东西完全介绍给你了,为什么你还是不能接受。
答:
当你提供了最好的支持跟建议,和所有的努力给对方,但是对方还是不接受,这个时候你就要回头来看。我这个权利对方不接受我的那种挫败跟落空的感觉,或者是我的那种深层的自我怀疑。里头可以由深层的自我怀疑,如果没有自我怀疑,通常我们不会产生太大的波动。也就是这个人的态度他触动了我们自我的信心,打击到自我的核心,会产生一些自我怀疑或者内在对自己价值感的怀疑的时候,否定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某种愤怒,或者某种比较激烈的反应,这个时候返照自己的目的,其实就是能够快速的把心中的波动跟烦恼快速的放下,换言之你必须要明白一件事情,就是是谁在经验这些负面的情绪,是自己。是自己经验这些负面的情绪,那自己在经验这些负面的情绪,如果我们透过这种返观自照快速的反应是不是一种仁慈的对待自己方式。也就是说我们其实能够快速的消灭这些东西其实是善待自己,表面看起来我不甘心,我不甘心这样子在我付出这么多努力你还不接受,那我就非要你接受不可,那事实上这个非要这个强求的本身,其实产生人际互动的纠葛的时候,是在虐待自己。
问:
我要放弃吗?
答:
对方真的不接受,当然就放弃,也就是不要对自己太认真看待。
问:
我想问一下您的灵魂是在什么时候进入到人体的?
答:
我不知道。
问:
我其实想问的是现代有一些堕胎的现象,这种行为算不算杀生。如果算的话那对这种杀生所积下的恶业怎么消除?
答:
这个可能要去请教负责超度的法师们。
问:
我也读了您的传记,对我蛮有启发,老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自己做了很多事情不到位,自责,就是这份自责不是别人给你,是自己强加的,一直在自我批评,觉得不配得到更好的东西,这种心理状态对我折磨非常大,我问一下怎么摆脱这种心情。
答:
我来看看你有没有胀气现象,有明显胀气问题的人,是没有办法停止自责的念头的,胀气就会一直不断的制造负面念头。这是生理的,从生理层次观察,所以非得养生不可,非得把肚子里的浊气排除,当从小到大父母亲元生家庭里一定有很多苛求,已经养生了一种惯性模式,虽然我们讨厌这种苛求,但是已经内化变成对自己的模式了,所以有这样模式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太多太多了。这是普世性的人类内在的问题,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所以这种苛求倾向,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可以不够好的感觉可以显现在任何一个层次,可能是外表,可能是心智的能力,可能是才华,可能是待人的技术,可能是身材是不是美好,钱赚的够不够多,可能是在任何一个环节上。这样的念头产生的那一刻,我们能不能看到,看得到,看不到,如果看不到这种自我谴责、自我苛求的念头,念头就会变成一个惯性模式持续不断的一直延续下去。如果你能培养调回头的来看自己的能力,慢慢的像照妖镜一样,越看里面的无意识的力量会慢慢削弱,如果你不往里面看的话,这个力量始终维持在那个地方,不会消解的。另外,人除了用返照去解决低自尊问题,还有一点你必须要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发挥你的创造力跟你才华的工作。或者是一种管道,也许是一份嗜好,也许是一种工作形式,你一定要在这里真真正正尽你的力展现你的才能,去学习,去磨砺你的技艺,你发挥到充分的时候,你的低自尊问题一定会消减到很多。
问:
胡老师,我一直很崇拜你,想要问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对您女儿的父亲,您当时有过那种不太平静,您有够嫉妒的情绪,或者自己很难平静那种吗?是怎么样让自己平静下来,就是不再去在意这件事情。
答:
不是的,如果你现在正涉入一个三角关系,你要立即看到这是一个逾越的行为,是一个越轨的行为,所以要极早脱离苦海,这绝对是苦海。我们不可能不犯错,但是我们犯错要立即知道自己犯错,而且要极早能够拨出来,把自己拨涉出来。
问:
就是尽快终止这种关系。
答:
对,因为这里有低自尊,有匮乏感,有一种比较不正确的心理状态。
问:
这个会不会跟两个人的因果业力有关系,或者要偿还的。
答:
这个是借口。我告诉各位,如果我们做星盘比对,研究占星学的,你随便在街上拉过一个人,两个人都可能有因果业力的,我们不能作为一个借口说我有权利涉入三角关系。
问:
不论你跟对方有多少愉快,都要尽快终止这个关系?
答:
对,因为这个地球有它的规则,我们既然来到这个地球,这个地球有它的游戏规则,我们就得遵守这个游戏规则。不能因为自己的欲求的满足,然后违反了这个游戏规则,这是我到快到六十岁我才讲的话。我四十多、五十多都不会讲这个话。
问:
有的人去算命、占星也好,有的大师会告诉他,你可能遇到的那些缘分都是没有结果的,比如对方是已婚,有的人命运就是这回事,那怎么处理呢。
答:
那就不要进入三角关系。
问:
那就始终一个人保持单身吗。
答:
我们这样来观察,如果我们一直涉入到不当的关系,那么属于我们的一个完整的姻缘就永远不会出现。因为你一直退而求其次。
问:
还有一个问题刚才您讲的在人群里面的时候,说有一个互动的时候有些话是废话,我想问如果一个人很有个性,他总是保留自己的个性,又不想参与这种人群中的互动,但是有的人又会觉得有这个互动会给你带来很多的好处,到底是参与互动,还是保留自己的个性?
答:
你现在讲的话是跟修行无关,你还是在从得到好处、是一种从利害关系角度看事物,我们讲的修行是跟利害关系没有关系的。修行就是要如实看到我这些起心动念的动机是要在别人身上取得一些什么。人跟人的互动本身很多话是废话,但是你基于关怀的时候,你还是会听听废话,你基于关怀这个人,你本身没有想要表现自己,或者表达自己的欲望,你维持在很安静被动的状态,那在你面前的人可能他有一些要讨论的东西,或者他有他的一些需求,那么你看到了这个需求,你基于同理心,会某种程度的满足对方的需求,或者某种程度的跟对方做一些友善的互动,但是这个互动不是基于取乐,我们大部分人和人相处是在取乐,这些取乐都是源自内在的坑洞和匮乏感。
(END)
收藏
0
分享
淘帖
0
支持
0
反對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沉默卡
喧囂卡
变色卡
搶沙發
流浪占卜师
流浪占卜师
当前离线
积分
23
狗仔卡
沙发
发表于 2009-7-5 23:41:09
|
只看该作者
谢啦 这个俺也去听了 可惜没录音:smi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影月
影月
当前离线
积分
45640
狗仔卡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09-7-6 00:09: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流浪占卜师
于 2009-7-5 23:41 发表
谢啦 这个俺也去听了 可惜没录音:smile:
我这个是从胡因梦博客转来的,不是我整理的,,我没在北京没有去听啊,,呵呵~~不知现场效果觉得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穿棉袄的小妖
穿棉袄的小妖
当前离线
积分
303
狗仔卡
地板
发表于 2019-5-11 13:44:41
|
只看该作者
棒哦 多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