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查看: 2444|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東方哲學] 《中国道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17:07: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道教是中国的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敏感詞>现象,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翻开东汉以后的中国历史,到处都可以看到中国道教留下的斑斓史迹。

  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到处都可以看到道教的名山、宫观、碑刻,记录着道教对中国民众生活的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裳》)。按我的理解,这个根柢就是在<敏感詞>深层之中,在绝大多数民众之中,在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中。

  当然,对中国文化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同道教有不解之缘的,还有哲学史上的道家。道家和道教,在西方语言中是一个词,英语是Taoism。但是,现在人们分得很清楚:道家是一个哲学流派,一种思想;而道教则是宗教,它有教徒组织、宫观设施、崇拜礼仪乃至一定的经济实力。道教在它的教义思想中借用了许多道家的概念和思想;道家也因道教而扩大了影响。如果说,道家的影响原来仅仅局限在士大夫阶层中间,那么,道教的影响就要大得多了,它曾深入到底层民众之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道教和道家才成为中国文化巨鼎的三足之一,才成为"中国的根柢"。

  对于道教的研究,我们起步较晚。1949年以前,只有寥廖可数的几本论著,几篇论文。从1949年至1979年的三十年中,中国大陆也只发表过近七十篇论文,而且大多与《老子》的讨论、农民起义的讨论有关。可是,从本世纪初起,外国的学者却十分重视道教的研究,多方挖掘其宝藏。我的名字叫"道静",有些朋友就说我同道教有缘。但是,我的专业研究领域是中国科技史,特别是农业史。直到我同老博士李约瑟有了交往,发现他的巨著《中国之科学与文明》(又译《中国科学技术史》)引用了大量的道教经典总集《道藏》的材料,还提出一个著名的论点,即"道家思想是中国科学和技术的基础",这才推动我的学术研究的注意力也转到"道教"上来。

  道教是个学术的宝库。近十年来,据不完全的统计,我国出版的道教研究著作已有二十多种,发表的有关道教的论文和文章也有六百余篇。中国学术界对于道教的研究已达到相当的水平。一些重要的著作和论文已经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惊叹和赞赏,有的已被翻译成多国语种出版。现在上海知识出版社约请国内道教研究专家,由卿希泰和陈耀庭、曾召南等同志主持编写四卷本《中国道教》,既是十年来道教研究的总结,又为今后的道教研究张目,这是可庆可贺的学术界大事。四卷本内容涉及道教的历史概要、宗派源流、人物传略、教义规戒、经籍书文、神仙谱系、科仪方术、文化艺术、名山宫观等方方面面,堪称大观。

  对于道教这样一种历史悠久的<敏感詞>现象和文化现象的研究,恐怕不是一代学人就能达到"透彻"的高度的。对道教的研究,在日本从小柳司气太开始,在法国从马伯乐开始,至今都已经过三四代学者的辛勤耕耘。我有信心,我们中国学者经过几代努力,一定会做得更加完整、更加深入、更加透彻。

  太上曰:天长地久。我深信:我们今天对道教所作的一切研究也将如此。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 本帖最后由 影月 于 2010-3-22 21:15 编辑 ]
沙发
发表于 2012-8-3 00:31:43 | 只看该作者
good thanks for shar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4-20 13:46:33 | 只看该作者
道教的忠实爱好者,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10-19 11:20:16 | 只看该作者
柔柔弱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下室
发表于 2017-12-29 00:37:13 | 只看该作者
前來觀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基
发表于 2018-1-27 10:30:1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壳
发表于 2018-1-27 14:24:1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幔
发表于 2020-3-11 21:05:26 | 只看该作者
感謝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核
发表于 2020-3-14 11:52:29 | 只看该作者
看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0-5-10 01:56:41 | 只看该作者
中華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