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籍上傳
封面: |
|
簡介: |
《周易诠释》全书1245页,计150.6万字。作者秉持象数为根本、理占为花果的信念,融古文字训诂、卦象训诂、考古成果、经传合观、六经互证等多种解经方法为一体,在对《周易》经传的诠释上既做到有根有据,又有新突破、新发现,是近年经学诠释的一部力作。
全书分三卷。第一卷含第一、二两章,第一章是对《周易》爻象体例12条公理和卦象定理的总结,第二章是《周易》上经30卦解读。第二卷为第三章,是《周易》下经34卦解读。
《周易诠释》写作目的性很强,就是想解决象辞关系和卦序逻辑这两个问题。《周易诠释》第一、二卷的结论是:《周易》六十四卦经传是存在体例的,450条系辞(卦爻辞、用辞)的象辞关系,大多数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而且遵循“一以贯之”的逻辑自洽原则。
第三卷为第四章至第九章,是《易传》解读以及帛书《易传》解读。第四章讨论《系辞传》,论及“制器尚象十三卦”“三陈九卦”及《系辞传》七例与十一例卦序,这些都与《周易》卦序哲理有密切的逻辑关系,也反映了《系辞传》编排结构的共轭逻辑。第五章讨论《说卦传》的卦象解析。第六章讨论《序卦传》以及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圆图与《周易》卦序的关系。第七章讨论《杂卦传》以及《杂卦传》与《归藏》的关系。第八章为“通行本《易传》总论”,第九章为“帛书《易传》浅论”,这两章详细考证了《易象》与《易传》的密切继承关系,梳理了《文子·上德》《曾子·天圆》和子思《中庸》与《易传》的关系,提出帛书《易传》、鲁大史所藏周公《易象》与通行本《易传》的前后发展逻辑,以及子夏易学与帛书《易》的关系。 |
語言: |
中文 |
格式: |
rar |
作者: |
李守力 |
目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