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戰爭的需要,近百年來,武器有了神速的發展.在世界已進入核武器階段的今天,再回過頭去看看古代兵器,那是頗有趣味的. 2 M4 A, A ~/ r' G
但古代兵器範圍很廣,且各國,各地區都各具特色。如我國的長矛,大刀,劍,弓,箭等早已為大家所熟悉,更在小說,戲劇中經常看到.這里不可能對古代兵器作全面的敘述,僅對歐洲,亞洲的國外古代略表片斷.
6 p0 {- K U0 s1 I 那麼.歐,亞的國外古代兵器有哪些呢?這些兵器是怎麼使用的呢?威力又如何呢?……還是讓我們從一次著名的古代戰爭談起吧./ f" r$ ?8 i c
馬拉松之戰
% ?% f% \( }0 I, S 公元前490年,波斯國發兵進攻希臘,在馬拉松平原展開了一場激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馬拉松之戰.
" s5 v y7 C: H& Z# _4 j9 h. d 8月12日黎明,波斯軍隊經海上乘風破浪,登陸上岸 ,向馬拉松平原挺進,載入史冊的馬拉松之戰就此揭開了戰幕。! `1 Z7 y- S. F, }
波斯軍隊居中的是主力部隊弓箭手,只有他們才是波斯軍隊中真正的波斯人.他們頭戴氈帽,身穿綴有鐵鱗甲的戰袍,主要兵器是弓和箭,還配備有短矛等麼普及是用蘆葦制成,帶有鐵箭頭,盛放在箭筒內.在主力部隊周圍的是雇佣軍隊,總共約兩萬人.+ C5 {# n( o# |* Q: Z( i
相比之下,希臘軍隊的人數只及波斯軍隊的三分之一.希臘軍隊是重武裝步兵,他們頭戴雞冠狀頂飾的頭盔,身穿胸甲,腿套脛甲,腰佩短劍,左手持青銅面圓木盾牌,右手持2米多長的鐵長矛.
" i, W4 R* h. K: w' x6 V 當波斯軍隊入侵到距希臘軍隊只有一百來米時長槍如林的方陣希臘軍隊突然迅速地沖殺過去,同時發出駭人的吼叫聲.這突如其來的沖殺使喚波斯弓箭手驚恐萬狀,措手不及.希臘人從波斯軍隊的兩翼開刀,先擊潰其外國雇佣軍隊,隨即從側面殺進去,把波斯軍隊打得落花流水,尸橫遍野.希臘人獲得了全勝.
/ E9 E. e1 |6 g+ O" {' b2 E 據希臘歷史家希羅多德說波斯軍隊在戰場上棄下的尸體是6400具,而希臘人僅死了192人,當時,希臘軍隊中有個戰士從馬拉松跑到雅典去報捷,到達雅典的中央廣場時,他高呼:”我們勝利了!”接著因跑步過度勞累,倒地而死.今天的馬拉松賽跑即起源于此.* p+ ^; M4 x7 e6 V4 F
弓
& ?- y w1 ~- u9 W% l4 h: J# ? 現在,就從弓箭手的主要武器弓和箭來談起吧.5 [8 b6 k5 Z, I/ Q+ [# N
古代,歐,亞的弓有兩種,即筒弓和合成弓.
$ t& e( Q0 p3 J" |+ X: K 公元前一萬年左右,歐洲就出現了簡單弓.簡單弓是利用木頭的彈性,由韌帶拉緊的,能把箭射至30米左右遠,箭頭是用骨頭或石頭制成的.它既用于狩獵,也用于打仗.
0 i$ _: a! v) }1 C 公元前十三世紀,歐洲出現了合成弓.合成弓采用”三層合一”的結構,中層是木頭薄片,外層是牛筋內層是角質,三者被緊密地膠粘成一體.由于筋腱和角質具有正反兩面相等的彈性,弓靜止時呈弧形,象”C”字一樣.張弓時必須借助膝蓋的力量才能把兩頭扳轉過來,並即刻安上弓弦加以固定.固定後,弓弦就繃得象琴弦那樣緊,撥動時能發出響聲.
2 {+ }" f- {8 b3 y6 [1 I8 K& t 合成弓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尺寸較小的,張弓後寬度只有55厘米左右,弓弦繃得非常緊,配用的箭約45厘米,這是典型的斯基泰弓;歐亞大草原的騎兵及稍後的蒙古弓都屬這類.另一種是尺寸較大的,張弓後約有1米寬,弓弦繃緊程度較次于前者,配用的箭長70厘米,亞述人的弓和波斯人的弓屬這類.! N$ r+ p& h S( W; i' S2 n( p
合成弓射出的箭在近距離內能穿透一頭野牛,威力較大.最大射程可達400米,有效射程為60~80米.
5 \" I" z& [; l" w 投擲武器 Q3 f% a# I( |
在歐,亞古代戰場上,還可見到一種冷兵器----投擲武器,這里僅介紹投石器和標槍投擲器兩種.# _2 Z/ S+ A9 P4 o
武器的發展是和技術的發展分不開的.從五十萬年前的猿人揮舞第一件武器(狼牙棒,獸角匕首或半頜骨刀)開始,到石器時代隨著磨石技術的發展而出現投石器和大型簡單弓為止,經歷了數十萬年,而後者距今也已有一萬年了.
0 K6 V( c8 |5 i& u* O# T! B 投石器大約出現于公元前十世紀,它由兩條皮帶或亞麻帶和一個袋子連接而成.袋內裝有石彈,硬粘土彈或鉛彈,彈重20~30克左右,有時還重得多.投擲時,在頭頂之上用手旋轉投石器,選擇時機松脫其中一條皮帶,就可使石彈投擲出去,在一百多米距離內能打得很準.最出名的投石手要算巴利阿里群島的居民了,他們從童年起就參加投石訓練,他們的頭上一般能繞2個甚至3個投石器,最短的用于近距離快速投擲,最長的用于遠距離投擲.9 }* k3 [! [, w3 I% I' c
標槍投擲器是和投石器同期出現的,由木柄或獸角柄做成,靠在標槍的末端,可把標槍投到一百來米遠,要比用手直接投時遠二,三倍.後來羅馬軍隊借助一種能增加推力的皮帶,使投擲距離還要遠./ b7 a* I8 \! o% b- W
但投擲武器在歐,亞古代不太受重視,僅裝備于輕武裝步兵,只是重武裝步兵方陣的輔助部隊.2 i/ j' v" B* ]3 ~3 f( Y& P* h0 Q
重武裝步兵
% r+ D, N9 h) z 馬拉松之戰中,希臘軍隊就是重武裝步兵.對此再稍加染墨.
3 [' l! w+ C3 j" t 大約在公元前五千年,兩河流域的甦美爾人認識並利用了銅,開始了冶業.到公元前三千年,印歐語系的阿納多盧人發明了銅錫銻合金---青銅.青銅比較堅硬,並在高溫下易熔化于粘土模中,因此可用來制造劍,矛頭,盾牌和胸甲等兵器和裝備.$ L* A9 H) F9 w+ j, }
到公元前二千年末,小亞細亞的赫梯人和古希臘中部了多利亞人造出了鐵劍.前者橫掃埃及;後者威震愛琴海地區,創造了”希臘的奇跡”.
- S( O& l/ Y2 w0 U( U( q 處于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交接期的荷馬時代,出現了叱風雲一千多年的古希臘重武裝步兵.”重武裝步兵”在英文和法文中均為”hoplite”,它是從裝有青銅甲的圓木盾牌的名稱”hoplon”變來的.8 F3 ^" Y8 \) t: M: \% C- ]
從伯羅奔尼撒戰爭開始,希臘人的進攻武器就是木桿長槍和短劍.木桿長槍的槍尖是鐵的,槍尾是青銅的,全長2~2.5米;短劍由鐵制成,劍身筆直或呈弧形,肉搏時才用.把金屬頭盔,胸甲和脛甲都算在內,一個重武裝步兵的裝備足有30公斤重.因此,一個重武裝步兵身邊常跟著一個或數個奴隸,為他背武器和戰斗時保證他的後方安全.& c9 R, e7 R7 Q* m3 e
古希臘方陣
- @1 Y' _5 @& B! I 古代戰爭同現代戰爭一樣,戰術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馬拉松之戰希臘人之所以大勝波斯人,主要是在戰術上佔了上風.+ ]$ K4 d k K) K( [
古希臘的重武裝步兵是與其同時出現的方陣戰術隊形分不開的.古希臘步兵方陣具有嚴格的陣法,隊形嚴緊,層次分明,其威力在于陣內步兵們的同心協力,團結對敵和重裝備.- G Q5 {" m0 k# P
原先,即在荷馬時代以前,步兵打起仗來象一窩蜂似地雜亂無章,所以,具有嚴格陣法的古希臘方陣能輕易地打敗數量上佔優勢但較混亂的敵人.這在當時可以說是戰術上的創新.) Y4 p( q" i1 c8 _, I4 \. i
公元前418年,斯巴達人在曼丁怪亞戰場上為了使喚方陣步伐整齊,還專門建立了笛子隊,步兵們踏著笛子的節奏而緩慢地前進.
2 R4 g I" W1 r; \ 但是,古希臘方陣也有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只要設法不讓它有個統一的戰場,並且只攻其兩翼或背面,而不攻其正面,就能置它于死地.如公元前371年,底比斯的戰略家伊巴密農達在琉克特拉采用集中了縱深達16層的部隊,從方陣的右側打進去,結果就破了斯巴達的方陣.可是,底比斯的勝利在公元前338年又被馬其頓的新方陣所掩蓋./ i5 L* R! k- h( ]+ b/ V
馬其頓方陣& w6 z1 x* [' |8 W) [5 W
馬其頓方陣是在古希臘方陣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它的隊形更密集,更縱深,有16層長槍,槍尖向著前方.長槍長達六,七米,比古希臘方陣中所用的長槍長2倍.這樣不僅可以先發制人,並且前五排的槍尖都能伸到第一排的盾牌前面而一同參戰,真是長槍如林.% Q% C* q n A1 n) C
然而,馬其頓方陣雖打敗了斯巴達人,雅典人,後來卻敗于一個更靈活,更機動,裝備更好的對手----古羅馬軍團.) @) a: T3 i& n$ _1 ?8 n. c* p) e
古羅馬軍團
$ O' r1 Q5 U3 A: C 傳說古羅馬軍團是從失敗中誕生的.公元前216年,在康奈,按古希臘方陣隊形作戰的古羅馬重武裝步兵,被迦太基的軍事統帥采用包抄戰術所打敗.古羅馬人從這次慘敗中汲取了教訓,對古希臘方陣進行改造,創建了古羅馬軍團.9 \ [% r9 q2 H! @/ u A' C
古羅馬軍團為基本作戰單位,每個軍團約有6000人,分為10個大隊每個大隊又分為3個支隊,每個支隊分為2個百人隊.支隊中前兩排裝備可投擲的標槍,第三排裝備長槍.1 X, `" R$ Q8 L! t6 Z
古羅馬軍團的隊形靈活多變,可根據地形或戰斗情況隨時變為輕武裝步兵戰斗隊形或重武裝步兵戰斗隊形,並能四面出擊,既可集中打,又能化整為零,各自為戰.同時,古羅馬人還從失敗中懂得了騎兵對于保護步兵和擺布敵人的重要性,加強了騎兵的配合.* E, O. Q: m2 K6 f& t L& L( p
古羅馬軍團的武器裝備還不斷改進.如把標槍柄上的鐵鉚換成了木銷,投出的標槍會踫歪或踫斷,使敵人無法再用.到公元前一世紀,全部軍團都裝備加固的標槍,既可投擲,又可作長槍.到公元二世紀,步兵們原穿的鉸鏈金屬片的胸甲已被鎖子甲所取代,青銅盔也改變了形狀,腳穿軍鞋,手拿金屬加固的木盾牌,腰佩60厘米長的劍.* @2 h' {) I9 G
公元前202年,即在康奈慘敗之後14年,古羅馬軍團在扎馬向迦太基報了仇.公元前168年,古羅馬軍團又破了馬其頓方陣.古羅馬軍團不愧為當時最強的軍隊.! a" a, p/ Y6 q4 Q! m1 ?
騎 兵
3 u3 B4 \ E4 Y& k4 }0 [ 歐,亞古代人還利用一些動物來參戰,有的真可算是特種武器了.直至今天,馬在軍隊中還佔有一定的地位.
1 z n( d8 C6 p3 L1 \ 早在公元前兩千年,馬就已加入了戰爭的行列.當時,兩駕輕型戰車曾是赫梯征服者橫掃腓尼基,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的百戰百勝的武器。古波斯阿里亞人也把馬作為征服別人的工具.那時,馬在戰爭中佔有決定性的地位.( \. W- m$ s% q# r) V/ m! W3 {% d( _
恆赫一時的騎兵,到荷馬時代,隨著古希臘方陣的出現而降為很次要的了.這是因為那時的馬還沒裝馬鐙,只要馬一驚,騎兵隨時有被甩下來的危險;其次是馬蹄還沒上鐵掌,在堅硬的地面上很快被磨掉,駿馬就變成可憐的跛馬或廢馬.% [/ M1 J9 @) v5 Z2 r! f: |5 k. L
到羅馬帝國時期,為了保衛帝國的長城和征集”蠻族”士兵,又建立起騎兵.騎兵又慢慢變得重要起來./ d$ A% ?! e Z/ l$ j# H/ e: h
在西羅馬帝國時期,特別是公元378年,土耳其的哥特人用長槍武裝起來的重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瓦倫斯皇帝及其古羅馬軍團的全部將領和四萬名士兵一網打盡,西羅馬從此一蹶不振.騎兵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了.
* J) p2 Q' `! ?4 S 大象和豬
9 L; }9 g7 Z5 z& m/ ^4 { 歐,亞古代戰爭中,還出現過另一種動物------大象.它那龐大的身體和震耳欲聾的吼聲,引起人們極大的恐懼.
- L$ X! p6 u5 Y 將大象投入實戰的第一個西方人是亞歷山大,他從印度和非洲弄來大象,用以對付騎兵.馬如果沒受過特別的訓練,是不能與大象對陣的.對付當時的步兵,大象更是絕對取勝的.
* i+ N$ n) H: ^ 公元前301年,塞琉古一世(亞歷山大的繼承者)在伊普索斯之戰中,擺出了多達480頭的大象陣,取得戰斗的勝利.大象威震四方.( B0 Z6 ~. `2 I2 q" _
但是,任何一種新武器出現之後,必將出現另一種對付它的更新武器,這就是矛和盾的發展關系.大象也不例外.公元前270年,希臘的梅加拉人用豬來對付大象,從而取得戰爭的勝利.他們在豬身上涂以松脂,用火點著後,驅使豬群向象群沖去。大象見到這些嚎叫著的活火炬,嚇得四處逃竄,敵軍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l5 u! _" w" r( b$ h
到公元前一世紀,大象終于從戰場上消失了." V2 _. a. j& d) J" k1 V
攻城武器1 p6 I: n) z; d- W2 C S; V+ {5 ]
歐,亞古代人不僅在原野上相廝殺,還在要塞城堡爭高低.舉世聞名的特洛伊城圍攻戰打了十年之久,希臘人最後用”木馬計”才攻破該城. x" L) w" D4 p* q# \
公元前八世紀,亞述人已熟練地掌握了攻城戰術,並造出了爬城牆或城樓用的活動攻城塔,破城門的羊撞捶和打碉堡的投石器.
0 [0 p1 k K% N3 b4 W. @4 n 最早使用的攻城武器是火.火攻雖是最原始的辦法,但後來有了許多改進.如在箭上扎上廢麻,點著火後射向敵城;在敵城邊點燃許多干柴堆,借風勢燒敵城.2 k& S6 y6 w1 [4 x% Q
公元前398年,希臘戰略家德尼斯.戴錫拉庫斯的軍隊在攻莫提埃時已擁有七層樓高的攻城塔.
8 a; E1 @- C; H3 H" E 最大的著名羊頭撞錘是公元前305年德米特里奧斯,波利奧特圍攻羅得島時所用的,錘頂有金屬保護層,錘梁有鐵甲,長達53米,裝在輪子上,由一千名士兵咻?( b4 }4 C4 c* n' d2 \: d: B
弩炮和投射器
5 b6 q. I( T" j J l$ `- p 在歐,亞古代攻城武器中,還有弩炮和投射器兩種.它們都是利用動物筋繩索的彈性來發射的.; G% H e( O1 C L/ b7 h
弩炮,原理上就是很大的弓,是通過絞盤使喚粗動物筋繩索拉緊,從而將箭發射出去的.弩炮射出的箭在一百米距離內非常準確,弩炮也能把25公斤重的石彈射至450米遠.最早的弩炮出自希臘,後來每個古羅馬軍團都配有五十門弩炮,炮手在軍中享有特殊地位.+ |4 D1 p* f, v2 n2 |3 r" L
投射器是比弩炮威力更大的一種武器,能把78公斤重的石彈準確地投至300米遠.它是利用杠桿將筋索拉緊,從而把放在桿頂端的石彈投射出去的.在希臘化時代,即從亞歷山大時期到羅馬帝國時期,投射器曾被大量使用,直到西羅馬時期還在使用.2 @1 p, x4 v4 v Y1 g4 }7 \0 v
到公元三世紀,弩炮和投射器開始衰落,這是羅馬軍隊全面衰落的預兆.
# w, h4 M: w# ?4 U4 V1 Z3 _2 M, ] 歐洲中世紀騎兵 B; g; S J/ f2 F
大家總還記得,古希臘重武裝步兵曾恆赫一時.在歐洲的中世紀,出現了騎兵壓倒步兵的形勢,但步兵並不馬上就讓位給騎兵,這從整個中世紀中由步兵取勝的不少戰例可以看出.
4 G# w/ }- {8 f4 Q7 T 騎兵的發展道路是曲折的.騎兵剛出現時確曾威震四方,但隨著古希臘方陣的出現就被降為次要的了.這是由于當時的馬還沒有馬鐙和馬蹄鐵,古希臘重武裝步兵方陣成了騎兵不可逾越的盾矛之牆.
3 Q' x8 Z' p% I1 c! R: l3 { 後來,在公元前六世紀前夕,斯基泰人發明了馬鞍;公元四世紀時,日耳曼人在馬鞍兩邊安上環狀皮帶來放腳;到了公元八世紀,法蘭克墨洛溫王朝滅亡時才有了馬鐙;到公元九世紀,才在馬蹄底釘上鐵掌.自從四世紀時出現了兩邊帶有環帶的馬鞍後,騎兵的情況就完全變了,戰鬥中也不致摔下馬來了.到馬鞍,馬鐙,馬蹄鐵都完備時,騎兵就成為中世o時駕馭戰爭的一個決定性的力量.0 \6 m. a; r# A: `8 B0 A& ]
中世紀歐洲人用的馬鞍,具有前橋和後橋,兩邊有環帶.騎兵打仗時兩腿直直地踩在環帶上,就象站在那兒似的.據說,諾曼底公爵,綽號”征服者”的威廉,1083年在芒特城前,由于他騎的馬踩上一塊燃著的木炭而摔倒,馬鞍堅硬的前橋將他的肚皮劃破而致死.$ d2 e+ Y: q( n, Y% s
到公元九世紀時,北歐海盜象旋風一樣所向披靡,不斷地劫掠北區和西歐海岸.海盜的威脅使喚整個在軍事上出現了常備的機動部隊,它由經過戰爭鍛煉的騎士組成,能迅速迎擊入侵之敵,這就是”職業化”軍隊的萌芽.
) K+ @+ L: ^8 E, s' d# f 騎士的裝甲0 K- c, ^. T. @: j, w
那時騎士所穿的戰服是齊膝緊身甲.它有袖,是用皮或厚布做成的,上面鉚有魚鱗一樣的鐵片,約15公斤重.從頭部到肩,罩有一種形似風帽的有活動鎖環的鎖子甲,頭上戴有護鼻的圓錐形鐵頭盔.可這時的馬還沒有任何的鐵甲保護.5 X" A) U' e1 f
騎士的盔甲,不斷地在演變.十二世紀時,袖口還有保護兩手的連指手套;緊身甲外面再穿上一件上衣或麻布作戰服,以防甲衣上的鐵片被日曬雨淋而生銹;衣服和盾都飾以醒目的標志,以便識別.到十二世紀末,頭盔變成了圓柱形,把騎士整個頭部都套進去,只有通風口和縫隙供呼吸和觀看用.十三世紀末,齊膝緊身甲被鱗片甲所取代,鱗片甲不僅造價便宜,並穿脫較方便,它是把小鐵片鉚在皮衣或布衣里層,所以從外面是看不見小鐵片的.十四世紀,一種堅硬的鋼甲---大白盔甲取代了鱗片甲,把騎士的軀干,四肢和主要關節通通蓋住;頭盔讓位于帶不活動臉甲的輕頭盔;馬也有了鐵甲或鋼甲的保護.
' J/ `7 D* T- r: _ V+ U1 \ 全副大白盔甲約重40公斤,做工精致.用大白盔甲裝備起來的騎士團,十五世紀達到鼎盛時期,成為全歐洲的唯一模式.不論在德國,意大利,還是在法國,西班牙,騎士的裝甲看不出任何區別,因為當時都是向同一制造作坊,特別是在米蘭購買盔甲的.
$ P% R2 I* ^/ U* F: D1 f 劍錘矛弓弩
. D3 M6 K2 i' Y9 e4 | 哈斯丁斯(即英國今日的黑斯廷斯)騎士的進攻武器是寬身鐵劍這種劍從十二世紀就有了,劍的護手是筆直的,劍裝在劍鞘里後,可以掛在露出于緊身甲下的背帶上,也可掛在腰帶上.騎士的腰帶既是飾物,也是用來保護下腹的.
2 k# E- ^/ G' A7 O/ A 騎士的劍是當時騎士制度精神原則的化身,被賦予神聖的性質和獨立的生命.如法國國王曾明文規定:”騎士如不幸被俘,不能用自己的劍當贖金來贖身.””哪怕失去人身自由,誰也不能放棄自己的劍.”這一點,從反映中世紀騎士的小說中也可看出.
- b; {8 g- e5 \0 b2 |% B9 J& S% P. D 那時也有釘頭錘,它主要是農民或神甫的一種武器,主要為步兵所用.
5 A1 F& Q* Y/ k 還有木柄長矛,矛長2.5~3米,其鐵矛頭形如鼠尾草的葉子.有時在矛上系一面旌旗或軍旗.7 u9 ~7 ^8 n5 c) ~! [! v
諾曼底公爵率兵遠征英國時,除了騎兵,還不弓箭手.他們的弓是用紫杉木做的,約有1.5米長.有趣的是,他們在打仗時是朝天放箭的.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時軍隊中都有堅硬的盾牌,箭雖厲害,卻不能穿透盾牌,于是他們就朝天放箭,讓箭從天而降,既可避開盾牌,又可發揮箭的威力,出其不意地射中敵的的肩部,臉部或四肢.在1066年哈斯丁斯戰役中,諾曼底人的這種箭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 q# u; v! s7 @3 d* \4 k( ? 弩在羅馬帝國時期曾威震四方,之後便銷聲匿跡達數百年,到第一次十字軍東征(1095~1098)時,它才再度出現.這時的弩是由弩架和弓兩部分組成,弩架便于用肩抵住進行發射其頂端有鐙子,便于開弓時能使喚上勁;開弓時將弓弦置于弩架的旋塞上,發射時通過扳機控制旋塞轉動,使喚弓弦彈回並將箭有力地射出去。箭在發射前放于弩架的槽中,因其金屬箭頭成方形,所以又叫”方鏃箭”.弓是由槭木或紫杉木做的,並用角質,牛筋和鯨須合在一起,後來才有用鋼做的.弓的威力愈大,開弓就愈費勁,于是人們就借助于撬棍,頂重器,張弩器和曲柄等一些機械來開弓.' l5 }* R- E! d( X* _
弩在射程,威力和準確性方面都超過了弓.方鏃箭的初速可達每秒50~70米,在50米距離內能射穿15厘米厚的橡木,任何甲都抵擋不住.但弩和重量約有10公斤,比弓要重;操作起來要比弓困難得多,一分鐘內,一個訓練有素的弓箭手能射出6支箭,而弩手只能射出1支方鏃箭;遇到下雨時,弓弦易取下存好,而弩弦則不易取下,易被雨淋濕而失效.: z/ }( p6 f$ x7 `/ z N
中世紀的喪鐘
' Q* z/ S( M! u: R7 f. t 十四世紀前期,歐洲出現了火器,它敲響了中世紀的喪鐘.
/ k1 z# D0 |7 l1 p8 P x 1346年,英王愛德華三世在克勒西戰役中使用了3門叫做”鐵火罐”的火器.從此,凡是攻城都少不了火器.2 a2 K8 |9 `* V6 a, `" l2 a
當時,制造這種火器是一件很艱巨的事情.粗大的管筒是用一塊塊鐵板繞成的,外面加上圓箍,就象給木桶加箍一樣.因此,英文中炮管是用barrel(筒狀物)表示.* {/ [6 }2 R) f: d9 D
當時還出現了將好幾個管筒並排裝在一個帶輪子的架子上,這是機槍的祖先.
1 g( Q- o% Q2 g 十四世紀後期,出現了單人火器,它是固定在一個木柄上的,有十來斤重,這是火槍和步槍的前身.. f0 O6 K# M; K. `6 f' v% R
法國人很懂得火器的重要性,查理五世曾用火器保衛其要塞,查理七世建立了一支擁有24門臼炮的部隊.英法百年戰爭,法國依靠了火器的威力,以英國的失敗而告終,同時也把中世紀的騎士制度送進了墳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