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2150|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漫谈射覆[转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19:0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毕加子
   射覆是古时是学习《易经》占卜者为了提高自己的占筮技能而玩的一种高超而又有趣的游戏。“射”是猜度,“覆”是覆盖,就是随便将一种物件(或多个同类物)用瓯盂或是盒子隐藏,让射者通过占筮等途径,指出所藏者究竟是什么东西。后来射覆又演化成猜谜游戏,或作为酒令的一种。覆者先用诗文、成语、典故等隐寓某一事物,让射者猜度,用也隐寓该事物的另一诗文、成语、典故等揭谜底,或是某人做一首诗,打某物,对方必须根据此诗来射诗中所指之物,在小说《红楼梦》中也提到过“射覆”,如宝琴和湘云、李纨等人玩射覆。
   
   要射中所覆之物,手段各有不同,小说《西游记》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里,有这样一个情节:鹿力大仙自称有“隔板知物之法”,要与唐僧师徒比赛,此即是射覆,只不过佛道双方是各用神通来射,此乃小说家言,不可当真,亦不足仿效。近代有人用气功、遥感射覆,也近乎神通了,比的是修炼功力的高低,一般人也难以用这种手段来射覆,毕竟对射者的要求太高了。
   
   射覆的历史悠久,如《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颜师古注:于覆器之下而置诸物,令人暗射之,故云射覆),置守宫(壁虎)盂下,射之,都不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著布卦而对曰:‘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蛇又有足,跋跋脉脉善壁,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
   象东方朔等这样的射覆高手历史上还有不少,如三国时的管辂,晋代的郭璞及梁元帝萧绎、唐代的李淳风、宋代的刘伯温、邵雍等都是有史记载的高手,其流传至今的射覆筮例值得后人研究。
   
   在古代玩的比较多的是此类易术射覆,把某一物或几物掩藏起来,通过占筮起卦或是袖传一课,凭卦象或课象推断出所藏之物为何。要从无限种可能事物中射中某具体事物,足见射覆之难,非数术精深者不能为之。
   在网上也有朋友和我辩论过,说射覆毫无意义,游戏娱乐而已,纵然射中又如何?无非在人前显示夸耀,并无任何实际用处,对此我颇不以为然。
   我以为,经常练习占卜射覆,好处甚多,射覆也绝非别人所想像的那么毫无用处。
   第一:易起源于卜筮,易之义理与象数相互依存而互相影响,即“名物为象数所依,象数为义理而设”,因此,从射覆入手,由小见大、由浅入深、借简探玄,对易学的研究实在有积极的意义,学者不可对此等闲视之。
   第二:射覆虽为游戏,是小术,但也是验证及推敲易理的一种思维体操,经常练习,可训练自己对卦的感觉,锻炼思维,启发性灵,,寄学习于娱乐中,又在娱乐中学习,由此可见,射覆不失为一种高雅的益智的娱乐活动。
   第三:另外,射覆也确有非常实用之用途,比如寻找失物或是寻人等等,通过射覆的思维,可以精确的推算出失物的方位、地点,以及能不能寻回等。
   第四:从射覆一道,足见象数之精妙,因此射覆不但可以用来昭示易道象数派之精妙,更让人认识到易经有实实在在的预测功能,深刻体会到上古预测术的神妙之处。上古圣人画卦演易乃是为了探询茫茫天道,济世安民,而不是让《易经》沦为儒家清谈、说教的工具。易之卦象虽然简单,却可以通于天下的万物。而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和道理,也无不包含与在这区区的六十四卦之中。
   长期以来,象数派都被认为是搞卜筮的,不登大雅之堂,很多学者批判易经的占筮部分,否定易经有预测功能,认为是封建槽粕,而只承认易经是哲学、文学、心理学、史学等集大成之书。这种观点极大的阻碍了易学的发展。却不知,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义理”和“象数”原本就是一体的。有人曾经评述“王弼扫象”,乃是把易学中最精华的那部分给扫了去。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19:07:28 | 只看该作者
近人尚秉和先生乃一代易学大师,无论是义理还是象数,都有很深的造诣,他曾经提倡“未学易,先学筮”,建议学易者先从象数的研究入手,培养对易经的兴趣,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初学者学易先从“象数”入手,直观形象又有趣,若是先从“理”入手,未免过于枯燥了。
   尚秉和老先生看来是深得学易之奥妙,我本人最喜欢看他的《周易古筮考》,其中的射覆的例子,更是百读不厌。对他的象数功底,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在这里,我想就他的射覆简单的谈谈我的想法。
   第一:尚秉和在射覆的例子中所起的卦,似乎都不是用的梅花易数的方法,而是古代的揲蓍术,或是金钱卦,因为卦中的动爻有时候不止一个。
   第二:书中没有交待起卦的年、月、日、时,而只有纯粹的卦象。也就是说,他在断卦的时候,完全是依卦象和爻象所断,没有参照<敏感詞>的辅助因素,比如当日的干支,或是<敏感詞>的外应等等。在古例中,皆是用的这种卦象断法,此类方法流行与春秋时期。在《左传》、《战国策》等书中有不少卦例,而倪国洲先生的很多经典筮例也是用的此类方法。我觉得,这种断法难度太大,如何取象不好找依据,仅凭卦象和爻象就要做出如此精确的判断,非深厚功力者不能为之,这里我举一两个尚先生的筮例来说明一下。
   例一、侄孙覆桔子皮请射,得卦《天火同人》之《天雷无妄》
   尚秉和断曰:其身其圆,大腹皤然(天为圆,离为大腹),而乾为衣、为皮,震为壳、为鸣,其空其中,摇则发声者乎。
   于是认为是小皮鼓。可揭开一看乃桔子皮,老先生非常郁闷,想:圆身大腹,皮壳空中这都是对的,唯独可以发声却不中。这是为何?
   重新沈思此卦:乾为木果,为衣,震为竹、为苇,皆与皮壳相应,而互艮又为瓜窳,震又为黄,确实是橘皮之象。
   老先生这次射中了,总结了一条经验:显然,不澄心罄思,则不能射至尽头处,不至尽头处则物有遁形,其难有如此者。
   很明显,此卦的分析完全是根据八卦的万物类象来的,完全不看体用生克。那我就有疑问了,主卦和变卦还有互卦都有乾卦之象,为何不说此物金质?这与尚秉和在射“圆规”一例中思路不符。
   另外,这里的乾卦为何一开始就取皮、衣、木果之象,而不取金玉之象?尚秉和是乱取的,还是有所依据?对此,杨景磐先生的解释是,下互为巽为木,上连乾卦,巽与乾相连,所以不取金玉而取木果。
   还有,变卦无妄中的互艮为何不取山石之象,而取瓜窳呢?杨先生的解释和前面差不多,无妄的上互为巽木,和艮相连,故艮为瓜果。我觉得这个解释有一定的道理,但还是不能完全说通,因为巽和乾,巽和艮的组合也可以代表<敏感詞>的事物。
   还有,这里震卦,尚秉和的取象为“鸣”,以为此物可发声,后来又将震卦取象为“黄色”,前后两次取象差别如此之大。“鸣”乃动词也,“黄”乃形容词也。这种取象的依据是什么?杨先生说震象有瓣状,有仰盂之象,我觉得很贴切,但这也是知道所覆之物后的分析,若是射覆之时取象,他也未必不取“鸣”象。
   我第一次看这个卦时,自己也做了下推算:下离为火,为赤色,为中空,上乾为大赤,此物必然为中空赤色之物,乾在外卦为外形,为圆,为坚硬,离在内卦为实质,为红色,为鲜艳,为花瓣,变震为开放,离变震就有鲜花开放之象。而且主卦外面全为阳爻,只有中间为一阴爻,但变卦却是多了一阴爻,为大离卦,有脱落之意,但这到底是什么呢?实在难猜出来,后来看到答案方恍然,橘子的果瓣可不就是离卦吗,象是鲜花一样紧簇在一起,变震就开放了,成为瓣状。
   说实话,卦象断法,完全依卦而断,实在很难取象,难以找出取象的依据。当然,若是马后炮分析,那就可以丝丝入扣了,可难就难在射覆时,面对卦象,如何取舍?正如我一个易友所说:射覆的核心就是卦象综合排除法,排除不合理的象,证明合理的象。
   可问题是,我们怎么知道哪个象是合理,哪个又是不合理的呢?我们取象的依据在哪里呢?连尚秉和也会将象取舍错误,何况是我等?
   正因为有这样的缺陷,所以当古人一卦不能决疑之时,就不得不另起一卦,在这古代流传下来的筮法是允许的。现在再看另外一个例子:
   例二、孙沣覆一个作图用的圆规请射,得卦《泽水困》之《风山渐》
   尚秉和看着这个卦就犯疑了,这两个卦都含有巽卦,可知其物形长,或有木质,但看到卦中又有兑金,不知道到底是金质还是木质。(注:尚老先生是个老实人,在此卦例中他详细记录了在判断时的犹豫不决,丝毫没有故作高深,铁口直断,而且自认水平比古人低一筹,这种不故弄玄虚认真做学问的态度值得后人学习,今人写书断卦,动辄是神断,动辄是自创新法,自封大师,自比古人,一个个不是“易圣”、就是“易贤”,他们和尚先生比,不亦羞乎?)于是没法子,只好再起一卦。得卦《天火同人》之《天雷无妄》
   看见了吧,这个卦和上例的那个射橘子皮的卦是一样的。但我们能铁口直断是桔子皮吗?那肯定会笑掉大牙的。卦虽相同,然时空不同了,不能做同样的断语,这就是为何六十四卦囊括了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原因。
   好了,闲话少说,且说尚秉和看见此卦,说:“嗯,两卦之外卦皆有乾金,看来此物为金质了。”
   然后老先生就开始琢磨卦象了:金质长肩(巽为长),其首则圆(乾为首,为圆),下分两股(巽为股,艮为指),其末则尖(坎为棘),文章富丽(四卦皆有离,离为文,为丽),光辉烁焉。
   分析到这里,老先生很有把握的说:“这肯定是钉书之黄铜钉,圆首而下分两股者。”
   对方说:“你说的都对,但不是钉”
   老先生说:“哦?那你先别打开,容我再思片刻。”
   于是再次省视卦象,一番搜索枯肠又加了四句断语:口内衔水(本卦外兑内坎,兑为口,坎为水),曳则涌泉(坎为曳),足之所履,其迹多圆(震为足,乾、离皆有圆象),必作图之圆规也。
   打开一看,果然是圆规。
   老先生这下得意了,可表面上还是感叹道:“可惜啊,后面四句若能一气射成,则老夫的水平去古人不远矣,可惜啊,射虽然是射中了,可惜是在天机微泄之后才射中的,不爽啊!”
   也难怪老先生得意,后面这四句一出,简直是语惊四座啊,虽不能一卦而断准,但能用两个卦射准,也足以自傲了。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卦:
   首先看第一个卦:《泽水困》之《风山渐》,老先生说本卦和变卦皆有巽木,所以说此物形长,但却不能肯定其质。这里我的疑问是,本卦上兑下坎,为口内衔水,他为何不说此物内含水质呢?他为何取坎水的流动摇曳弯曲之象,而不取坎之陷入象呢?
   对此卦,我和好友鲤鱼有过一番讨论,在此我谈一下我们的理解:上兑为白色,为开口之物,巽互其上,巽为细长,巽下断,为下开口之物也。下卦为实质、用途、动作,下坎为水,水流有曲,有矫揉之象,坎又为弓轮,兑金生坎水,下坎之动乃由上兑而生,坎上互巽,巽为往复之动也,坎又变艮为止,表示由动而止,这个是被射之物体的关键特性。再看,艮的倒卦又为震,为动,一动,一静,此物变在动静之间也。
   而上卦变化也揭示一点,上兑变巽,兑者,开口能动之物体,变巽为股,能左右或前后动的物体(大腿的动作),
   老先生这个坎为棘的象虽然取的贴切,但实在不知道如何取来的?若是取不得此象,则不能断此物下尖。
   再看第二个卦:《天火同人》之《天雷无妄》,上卦还是外形,乾金不变,上面仍为金质,乾为头、为圆,结合第一卦,可断此物金质而圆首而又有开口之处,下卦为实质、实体、形态、动作,下卦为离为中空、离为日为圆、又为文字图画,可为圆型图案,离化震,则合读为圆动(用足动不合适,因为是离化震,而非震化离,尚老先生取的乾和离皆有明亮闪烁之象,离变震,震为足,为动,离为日也为圆,故足迹多圆,此处鄙人窃以为先生并未分清卦动的方向)。
   另,圆规乃一点点化成圆的,由规上一脚之笔芯以另一脚为圆心而动的,我们可以在卦中找到一个不动的脚和一个动的脚。看被射物体的内涵可以看互卦,
   主卦的互卦为天风姤,之卦的互卦为风山渐
   看这两个互,天风姤和风山渐,连起来是就是一金属(乾金)往复(巽风)而动,最后停止(艮为止),巽为风为轮,金属做轮盘运动,动完即止。
   乾为圆规的圆头把手,左边天风姤,为带笔的那一头,巽为笔象,右边风山渐是不带笔的另一头,静止不动,但上面是巽,要旋转的。巽为蛇,为缠绕,在艮之上,艮为圆心不动(圆规有一头是带铅笔芯的,另一头是针脚扎在纸上不动)
   再回到主变卦,《天火同人》之《天雷无妄》可看出这个卦的特点,乾为金,离为文,震为动,合起来读则是金质含文而动。
   由两组卦,尤其是后一卦的互卦,可以清楚看到,卦象已经说明被射之物体为一圆规。
   
   以上两例皆出自尚秉和先生的《周易古筮考·筮验辑存》,在老先生的书中,这样精彩的射覆案例还有不少,为我们研究占筮射覆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但以先生之能,也不能卦卦神断,可见射覆之难,实非高手不能为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8-3-31 19:48:56 | 只看该作者
:lol 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8-4-15 09:39:47 | 只看该作者
看得头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下室
发表于 2008-5-3 01:17:41 | 只看该作者
额。。。重新又看叻···头晕叻···
  不过案例蛮不错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基
发表于 2009-8-11 07:42:50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用梅花易玩射覆挺好的,可以练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壳
发表于 2009-8-11 13:22:26 | 只看该作者
我不会。。。楼上的大大教我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幔
发表于 2009-8-17 12:55:1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也是初学者,不过,梅花易数易学难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核
发表于 2009-8-18 21:24:12 | 只看该作者
象数的连系不仅仅可以用在梅易,任何一种术数要精通都需要训练这种思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8-18 21:27:10 | 只看该作者
都是经典的古卦例,不过没有四柱还是比较难,这样就无法判断卦象的旺衰,所覆之物的大小形态判断就少了个参照指标,还是需要极有经验的卦师才断的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