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69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修真的觀念>性命必須雙修,功夫還分兩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4 18:2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內丹》學以「窮理、儘性、以至於命」為修煉的根本,這就決定了其「性命必須雙修,功夫還分兩段」的修持特點。

【 性命與身心 】

#外藥所以了命,內藥所以了性。

#性命,是大道修煉的主體。

經云:「大道在性命之內。」

這裏講的「雙修」、「兩段」,不是要將性命分別對待,而是強調「以性促命、性命合一。」進而實現「合一還道」。
(此為性命雙修,陰陽和合,為無極。無極者,0也,圓融無礙。)

簡要地説:
性,指心與神。
命,指精與氣。
內丹學認為,
人之性命,全賴「受氣之初」一點先天祖氣而立,至十月胎圓,剪斷臍帶,原本處於混沌狀態的原始祖氣落在臍後,遂化元神元氣。

元神為性,藏於心。
元氣為命,寄於腎。

由此先天祖氣分判為後天性命,並規範了人的生命秩序。

丘處機《大丹直指》曰:
「金丹之祕,在於一性一命而已。性者,天也,常潛於頂。命者,地也,常潛於臍。頂者,性根也。臍者,命蒂也。一根一蒂,天地之元也,祖也。」

以上描述道出了一個基本的修煉邏輯:~
性,神也,居於心;
命,精氣也,聚於身。

若要性命雙修,就只能從身心入手,別無道路。

李道純在《中和集》中亦曾直言:
「精神,性命之根也。
性之造化繫乎心,命之造化繫乎身。」

所謂性命雙修,就是要通過有形的身心修煉而達到無形的性命昇華,
即借「身」之假,以修「命」之真,去「心」之妄,以返「性」之純。
#故聖賢修真,
#不離身心二字。

由身心入手,其法至簡,曰「凝神調息」。

依古人的實踐,學道入門先須理會性源命蒂。
性源者,心地是也。
命蒂者,真息是也。
性源要清,命蒂要固。
清性源之要在於「內外兩忘」,
固命蒂之道在於「神氣相守」。

身心修煉的功夫,全在「止念」二字上,由是凝神調息、心息相依,進而心息相忘、混穆圓覺。

從理法上講,
氣乃神之母,神乃氣之子,心息相依,如子母相見,神氣融渾,綿綿密密,久之自成大定。
#如此性根命蒂不斷深固,
#即是老子長生久視之道。

邱處機説:
「息有一毫之未定,命非己有。」
同理:
「心有一絲之未忘,息不能定。」

常人「心不忘」、「息未定」,終日無休地散氣耗神,致使性亂命疲,奮力求死而不覺。

#身心修煉不可兩邊用事。
身無心不立,心無身不存。
此二者一虛一實,一陰一陽,正所謂一人一太極,故須從「有無」處着眼,觀妙觀竅,方為下手功夫。

譬如下手觀身心,
其要在「觀身為無」,「觀心為有」,
即丹訣點化之「存無守有」。

視「有形之身」為「無」,妙在知身為「四大假合」,氣聚成形,待一息不來,神去離形則復散為氣,非為真常,故曰「無」;

視「無形之心」為「有」,理在知心為「太乙含真」,金剛不壞,任色空空色,與造化同存而入玄牝,實為精誠,故曰「有」。

然此「無」是謂「虛無」,即視色身如氣寂;
此「有」是謂「妙有」,即存心光於湛然。
如此身心皆不着於有無之相,方為存守。
故莊子之《坐忘》中云:
「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
就是要「有無都不立」,其真自在有無之中矣。
身心修煉之要妙,盡泄於此。

老子曰: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又云:
「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諄諄告誡,皆為警示後人要不為「假身」所累,及早下手修養「真身」。

此「真身」不為別物,「靈根」是也。
養「靈根」之道無它,養精而已;
而養精、化精之法亦無它,時時寂照、息息歸根而已。

#人之不能得道者,皆為身形所累。
欲除此累,須知此身是不牢之物,無主之形,死了生,生了死,無盡苦惱,終無出期。

如今把始末緣由都看透了,再不受其困惑,再不受其指使,神息相依,漸入虛寂,則自會返本還元。

若要修身,須從修心下手。
若要修心,則須先要識心。

何為心?
《通玄真經》指破:
「精誠形乎內而外喻於心,此不傳之道也。」

精者,氣之靈也。
誠者,信也、純也,真也。

如此講心,實乃先天一氣之「至靈、至信、至純、至真」者也。
#此心為道宗,
#不動不靜。
#故古聖賢指明,
#大道始終心空二字。

老子云:
「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虛其心,可養神以見性;
實其腹,可養靈根以結聖胎;
弱其志,不騁慾望而精氣足;
強其骨,真陽內斂而命蒂固。

概要説來,由身心入手而性命雙修,古來聖賢皆重實修證驗,且屢有真言點化,我輩不必添足,
#只去恭心體悟,
#潛心實修便是。

【 如下真言,句句醍醐灌頂 】

《文始真經》:
「苟知惟命,外不見我,內不見心」 ……「知夫性一者,無人無我,無死無生。」

《孟子》:
「#盡其心者, #知其性也。」

《太上老君著大通經》:
「靜為之性,心在其中矣。
動為之心,性在其中矣。
心生性滅,心滅性現,如空無象,湛然圓滿。」

《元始天尊説得道了身經》:
「息意定則神氣全,神氣全則了性……精氣凝則形固,形堅固則精氣全,精氣全則了命。」

《入藥鏡》:
「是性命,非神炁,水鄉鉛,只一味。」

《太乙金華宗旨》:
「#自然曰道,道名無相,一性而已,一原神而已。
性命不可見,寄之天光,天光不可見,寄之兩目。古來仙真,口口相傳,傳一得一……學人但能守護元神,則超生在陰陽之外,不在三界之中,此惟見性方可,
#所謂本來面目也。」

王重陽:
「#只要心中清淨兩個字,
#其餘都不是修行。」

馬鈺:
「清淨者,清為清其心源,淨為淨其氣海。」

張伯端:
「虛心實腹義俱深,只為虛心要識心,
不若煉鉛先實腹,且教收取滿堂金。」

《性命圭旨》:
「吾身之神氣合,而後吾身之性命見矣。
性不離命,命不離性,吾身之性命合,而後吾身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見矣。夫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乃是吾之真性命也。」

張三丰:
「一陰一陽之謂道,
#修道者修此陰陽之道也。
一陰一陽,一性一命而已矣」;
「然欲成道者,必先修性立命。
修性者,必須直達先天靈光之原。
立命者,必須直造先天祖氣之府,性命合一也。」

《仙學真詮》:
「性命只是一件,人之所以死者,形神離也,既死則六根具,而不能用者,無神以宰之也,是知神乃形之主,神離則氣散,命豈在性外哉。若作兩件雙修,而分先後,殊未穩當,何也?
#修性則命在其中。」

李道純:
「見解智識出於心也,思慮念想,心役性也。
舉動應酬出於身也,語默視聽,身累命也。
命有身累,則有生有死;性受心役,則有往有來。
#是知身心兩字,#精神之舍也。
#精神乃性命之本也。
性無命不立,命無性不存,其名雖二,其理一也。」

李清菴:
「高上之士,夙植德本,生而知之,一直了性,自然了命。」

王常月:
「#應識命在性中,
#只以見性為主。」

白鬢老人:
「仙家祕而不傳者只一命功。
所謂命者何?氣是也……修煉之人,攝情歸性,日久功深,返本還元如嬰兒在母腹中一般。
世之所死者,不過口鼻無氣耳。
今活時,口鼻已經無氣,又死個什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