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7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与养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0 22:5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华道教思想文化体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天人合一”的人天整体思想成为古圣先贤研究各种学问的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她涉及我国传统哲学、医学、经济、政治、天文、地理、军事以及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天人合一”的思想源于道祖老子,阐述于南华真人庄子,后被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道祖老子在《道德经》中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到“天人合一”的概念,但他以智者特有的思维用含蓄而精辟的语言,以“道”的概念为根本,间接地从不同的侧面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了论述。
  在“天人合一”思想中,天的概念一般有两重涵义,当谈到人天关系,将天与人对称论及时,天指人以外的整个自然界,包括大地及宇宙万物。当天地人三者并称时,天的概念则指地以上的宇宙空间。人的概念也有两种,狭义的概念是指人的个体,广义的概念则指整个人类。在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中,人与天的关系,主要从人天同源,人天同运,人天同构,人天同律,人天同德这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下面我就从《道德经》中道祖老子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论述并结合其它道门典籍,谈谈它对养生的指导作用。
  一、人天同源思想
  源有根源,本原之义,人天同源是指天、地、人及万物起源于相同的原始物质。道祖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道祖讲到宇宙的起源,指出“道”为万物之本根,由“道”化生阴阳,继而生出天地万物。南华真人庄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并提到 “通天下一气炁耳”。炁“合则成体,散则成始”,这说明炁是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的生成、发展和消亡,都是炁的运动形态。就是人也如此,“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人禀先天一炁而生,这个“炁”在人体被称作元气。元气是生命之本,是生命之源,元气充足则健康,元气受损则生病,元气耗尽则死亡。元气决定着生命的全部,故而养生的根本就是保养元气。但如何养护元气呢?
  元气从先天而带来,自己无法掌握,就像我们去煤气站拉煤气罐,哪个煤气罐气足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只要拿到就是自己的了。如果拿到半罐气的煤气罐,那就表明元气不充足,要想长寿、使用时间长,就要开小一点火;如果拿到的煤气罐里的气是非常足的,回来后却不节约使用,总是把火开得很大,这样也是使用不了多长时间的。先天无法控制,后天全靠自己,故道门中说:“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

  二、人天同运思想
  由于人与天地具有共同的物质本原,所以决定了人与天地具有相同的运化程序。道祖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讲“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思是“道”的运动是循环往复的,“道”的作用是感觉不出力量的“柔弱”,天下万物生于有形,而“有”又是从“无”中生化而来的。天地日月星辰的变化遵循着“成、住、坏、空”的规律,自然界生物的变化遵循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人的一生则遵循“生、病、老、死”的规律。由此看出天与人皆遵循“反者道之动”的原则,遵循“从无生有,从有返无”的规律,起始于“无”、归根于“无”,以“无”为根本。
  这一点在养生中体现在人类过于注重有形有象的物质能量来源,而忽视了无形无象的物质能量来源。人们对有形有象的能量的吸收一般通过两个途径,一个是通过口将各种食物、药品食入胃肠,二是通过肌肉、静脉实施注射。有形有象能量的获取是有限的,其一是容量有限,一个人无论是胃还是肠,整个消化吸收系统其容量是有限的,食用过量,就会生病。其二是消化吸收能力有限,一个人一顿吃进五个鸡蛋,其营养也不可能完全吸收。因此我们要重视无形无象能量的摄取。无形能量的来源有三个渠道,一是口鼻呼吸,二是汗毛孔,三是窍穴。口鼻呼吸空气与氧气,汗毛孔呼吸空气、氧气和各种精微物质,而窍穴呼吸以各种精微物质为主。口鼻呼吸在养生中经常用到,如吐纳、胎息等,汗毛孔呼吸则通过导引可实现,要开发窍穴呼吸,则只有通过道教中内丹的修炼,才能达到,即老子讲的“致虚极,守静笃”之返观内照之功。

  三、天人同构思想
  “天人同构”指天与人在结构上具有一致性。道祖老子讲:“道之唯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物,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祖讲由道所构成的天地万物都具有“有物”、“有象”、“有精”、“有信”的结构层次。故而道门中讲:“天之三宝,日月星;地之三宝,水火风;人之三宝,精气神”。
  天人同构思想对于养生的指导意义体现在: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人有五脏:心肝脾肺肾,五脏俱有五行的属性,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正常运化则身康体健,脏腑失调则疾病丛生。五脏受酒、色、财、气、烟的影响最大,其适量对人有一定的益处,过则为魔。
  酒能使人的血液循环加快,体温升高,血管胀大,适量饮酒可通利血脉,通滞祛瘀,对人有益,过量饮酒则加速周身血液的流动,由于肾属水,是全身水液的过滤器官。过多水液的过滤会伤及到肾,直接加重了肾的负担,因此过量饮酒伤肾。
  古人曰:“食色,人之大欲也”。正常的色可以使人延续后代,但超过一定限度则对人有损害。色为性欲,性欲的调动,需要启动肝的能量,而肝的能量过频地启动则会造成肝气虚损。肝胆互为表里,肝既虚,胆气也不足,因此不可纵欲。
  古人以金银为财,直到今天,钱币含金量的多少仍是衡量货币价值的重要尺度。人的财气多少是有量度的,肺属金,财气通于肺气,故古人讲“财大气粗”。适宜的财对人来说是必要的,人如过于贪财,便会过度奔波劳碌,依同气相求之理,会过多地耗损肺气,造成疾病。
  气属火魔,火性炎上,故古人讲“怒气冲天”。有所气之事而气是气发中节,偶而适度发之对五脏六腑有调和作用。心属火,如频繁生气或生气过量,会导致心火过度上炎,直接危害到心脏的健康。生活中由于生气引起心脏病突发的例子比比皆是。
  烟又称烟土,现在叫香烟。俗话说:“饭后一只烟,赛过活神仙”指的是烟气走脾,饭后脾胃需要运化,如脾有寒症,虚症,适量的烟是可以帮助脾运化的,烟气过量则会引起脾土正常运化而功能失常,造成人身体的损害。脾为后天之本,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能引起全身整体功能的失调,所以烟魔的危害较大。

  四、人天同律思想
  人天同律是讲天地运行的节律,直接影响人的生物节律,人与天地都受到“道”之自然运化规律的支配。《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则纯任自然,自然而然就是“道”的法则。
  “天地”是一大宇宙,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因而人体的运行节律时刻受到大宇宙运行节律的影响。一年四季之中,人体应顺天地自然的变化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季是天地万物复苏的季节,自然界的一切都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此时,人应顺应天地生发之机,晚睡早起,起床后要轻微活动,从而使精神焕发。春季五行属木,五脏之中肝脏与之相通,人们在此时应心情舒畅以养肝气。
  夏季是草木茂盛的季节,天地之气交融,万物正在茁壮成长。此时人应该晚睡早起,不应动怒,而使情志保持平和,从而使内心充实,气血流畅。夏季五行中属火,主养心补气,所以人们应当注重保护心脏。
  秋季是自然界万物肃杀凋零的季节,人们应保养人体收敛之机,早起早睡,放松身体,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秋季五行属金,五脏之中肺脏与之对应,此时人们注意保养肺脏,使肺气平和。
  冬季,天地之气闭藏,河水结冰,大地封藏,此时人们应早睡晚起,等太阳出来以后,再从事锻炼活动,以便避开寒冷,保持温暖。冬季五行属水,五脏之中肾脏与之相通,在这个季节人应少思寡欲,以养肾气。

  五、人天同德思想
  道祖在《道德经》第五十一章讲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意思是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已有,推动了万物,而不自恃有功,长养了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宰,这就是最深远的“德”。这是道祖对天地自然之德的赞叹。而人类既然与天同源、同运、同构、同律,因此也应当效法大自然之德行,做到“上德不德”。
  “玄德”是天地自然的本性,天地在“道”的主宰下,天清地泰,日月普照,光明朗朗,和风细雨,滋养万物,日精月华,光照万物。但天地自然也有末性,像山崩地裂,狂风海啸等,但毕竟“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最终还要归复于平静。就像这次我国的汶川地震一样,这就是天地自然阴阳运化失调所导致的,这就是天地的末性。天地末性的爆发,虽然时间很短,但破坏力巨大,这次汶川地震(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持续大约数分钟左右,但却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人们心灵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精神伤害。但地震无情人有情,天地的末性考验了人的本性,地震发生后,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团结奋战,顽强努力,同呼吸,共命运,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共渡难关,抗震救灾中涌献出来无数的可歌可泣,甘于牺牲,乐于奉献的英雄事迹,这些都是人性光辉灿烂的品质,这难道不正是道祖所称赞的“上德”吗?                       
  人与天地一样具足本性与末性,人类的本性效法天地之本性,天覆地载,不弃一物,不舍一形,故人之本性至公至慈,至善至和,在人身上表现为内心平和,喜乐自生,身心通泰,气质焕发,外现祥和亲切之态,内存慈悲广大之心,故而道门修炼以达到“体合天地,德配乾坤”为之目标。
  然而人与天地一样也有着末性,人之末性,“至残”、“至暴”。像偷盗、打架、杀人、放火等,这些都是人末性的体现。然而“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人的末性暴发也是非常短暂,但对人对已都造成了严重伤害,所以人要想幸福、平安,身体健康,寿命长久,就应当好好修养自己的道德,涵养本性,剔除末性,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常保持“平常心”“清静心”“见素抱朴”“少思寡欲”,像《常清静经》中讲到的:“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遗其欲 ,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最终达到“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由上述人天同源,人天同运,人天同构,人天同律,人天同德的论述可知,“天人合一”的道教思想并非只是一种学术观点,而是道门先哲在探知人与万物与自然是有机整体后得出的系统、全息、整体的思维方式,对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人合一”的思想将会伴随着中华道教文化的复兴而大放异彩。
转载出自道教之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