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 I" Q0 o1 e8 s
, o2 o9 r& D5 ^
后来他们逐渐掌握了3000多词汇,编出了一本图瓦语小册子。4 w5 z: o/ M# _, m2 J8 M% m* z+ ]
3 R& l5 g! C% \
专家们整理分析后发现,图瓦语里还是借用了一些蒙古语的词汇,但主体部分却完全不同。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后,他们发现,图瓦语和一种非常古老而神秘的语言——古突厥语有关。
# v: W& t4 n* ~+ J% H7 J: {1 a5 ~5 K
与此同时,他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禾木村的学校里有图瓦学生,还有一些哈萨克学生。图瓦学生经过专门的蒙古语学习,说蒙古话还很困难,但简单的生活交流之后,几乎每个学生都会说流利的哈萨克语。这恰好印证了图瓦语和古突厥语的关系。
) |- R: |5 ~- E( L9 ~9 y. z: R4 {: ~9 i* w
) \; ?* i% M! g, \/ I- L
为什么图瓦人和现代哈萨克人风俗习惯不同,却和蒙古人接近呢?2 l7 k7 ]& G8 U( G0 m1 I2 Q0 v
. ?! m5 {& Z- }0 m. `" h. V3 s- C
解答问题的关键是弄清图瓦人发展衍变的历史。专家们意识到还要做更深入的民间调查。认为成吉思汗和图瓦人无关的图瓦人哈尔哈斯说,他们的祖辈住在俄罗斯,到他爷爷时才迁徙到禾木和喀纳斯。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哈尔哈斯还提供了一条线索:前几年曾从俄罗斯来过一个图瓦人,长相和他们基本一样,在交流过程中,他们发现彼此语言也相同,只是音调略有区别。
) Y2 a+ x- j; [4 e" Y4 ~
! _9 {& z/ n+ V- r. u& e喀纳斯湖北端是连绵的雪山,翻过雪山就进入了俄罗斯境内,而在那里的确有一个图瓦人聚集地,据说生活着约18万图瓦人。另外,在现在蒙古国的科布多地区,也生活着约3万图瓦人。如此看来,我国的图瓦人仅是世界图瓦人数量很少的一部分,如果成吉思汗西征遗留后裔仅是一个传言,那么他们是否是从100年前俄罗斯图瓦人聚集区迁徙过来的呢?/ F: l( y, G! q0 C, I, l5 _
8 m( { r6 T( i& }禾木村老校长塔良海对以上两种观点都不赞同,他认为早在1000年前,图瓦人就世居在禾木村。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塔良海指出,禾木村“禾木”一词本身就是图瓦语,指的是黑熊腰身上的肥膘。据说当初就是因为有两个图瓦人在这里打了黑熊,将腰身上的肥膘取下来以示纪念,所以就将此地命名为“禾木”。0 P7 f0 E/ E' n0 t X* F* v
( j* N" \* N! x D7 C
有人建议去找对图瓦史有专门研究的塞恩买提老人。塞恩买提仔细研究了阿尔泰地区蒙古族历史,他认为研究图瓦人必须放到大历史背景中去,图瓦实际上属于蒙古的兀良哈部落。专家们结合这些调查结果,又查阅了世界范围内图瓦人的资料,渐渐地感到图瓦人的历史轮廓明晰起来。! Y) y1 p! B8 l4 U8 i( |+ f
5 G* u1 [) ]& g有关专家的结论是,图瓦人的不同说法都有依据,只是发生在不同历史阶段。) `0 A% `. _- K0 A
# ^2 e" B0 Y; ^! b
“图瓦”只是现代的一种汉译,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还有<敏感詞>略微不同的称呼,比如“都播”、“秃巴”、“德瓦”等。比如在《隋书・铁勒传》中记载有“北海南则都播等”。北海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当时的图瓦人就聚集在今天的贝加尔湖以南,游牧在叶尼塞河上游、萨颜岭以北的广大区域。而实际上早在隋以前,图瓦的先民就在此生活,西汉初年,他们受北方民族匈奴统治。公元4世纪左右,图瓦又被西迁的拓跋鲜卑部落统治。/ c/ A2 x0 V/ u- N; G4 `0 v
9 ?- V c9 Q4 d4 K: Z ]$ a' `到公元6世纪隋唐时期,突厥部落正是从图瓦人的世居地崛起,后来成立了强大的突厥汗国,图瓦地区正属于突厥汗国的一部分,图瓦人和汗国的<敏感詞>部族一样,都开始通用古突厥语,信仰萨满教。6 T) l# L* O) p, f o% V ^
: J) P% m2 g$ G: N" Y* r: t1 T突厥汗国衰亡后,一些部落由于战争等原因陆续向南向西迁徙,进入今天的中国新疆南部以及中亚等地区。而这些地区的土著居民有一大部分是属于高加索人种的塞人,他们和塞人发生混血以后,体质上发生变化,呈现出高鼻深目的特点。后来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他们又放弃了原先的宗教,进一步被伊斯兰化,逐步演化发展成一些现代民族,比如维吾尔、哈萨克等族。而图瓦部落后来却经历了不同的历史过程,他们主要和蒙古人生活在一起,所以仍然保留了典型的蒙古人种的特点,并接受了喇嘛教。这就是为什么图瓦和同样从突厥部落发展而来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在语言上相近,但人种和风俗上却有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