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9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常用补气类食物 中医饮食营养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1 04:12: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常用补气类食物

马铃薯(《湖南药物志》)
【基原】为茄科植物马铃薯的块茎。
【异名】土豆、山药蛋、洋山芋。
【性味归经】甘,平。入胃、大肠经。
【功效】益气健脾,调中和胃。
【应用】
1.病后脾胃虚寒,气短乏力:牛腹筋150g,马铃薯100g,酱油15g,糖5g,葱、姜各2.5g,文火煮烂,至肉、土豆都酥而入味。(《传统膳食宜忌》)
2.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和习惯性便秘:未发芽的新鲜马铃薯,洗净切碎后,加开水捣烂,用纱布包绞汁,每天早晨空腹下一两匙,酌加蜂蜜同服,连续半月至二十天。服药期间忌食刺激性食物。(《常见疾病手册》)
【使用注意】
马铃薯发芽,须深挖及削去芽附近的皮层,再用水浸泡,长时间煮,以清除和破坏龙葵碱,防止多食中毒。脾胃虚寒易腹泻者应少食。
【现代研究】
由于芽与皮内均含龙葵碱,它能破坏红细胞,严重中毒时导致脑充血水肿以及胃肠粘膜发炎、眼结膜炎。龙葵碱主要分布在皮部及芽中。
【按语】
我国大部分地区栽培,尤以东北产量多而质优,马铃薯是我国人民喜食物。用马铃薯制作的食品较多,目前已有马铃薯淀粉、炸马铃薯片等在市场上出售。马铃薯磨汁可治水火烫伤,加醋外敷,可治腮腺炎。
【参考文献】
1.《本草纲目》:“功能稀痘,小儿熟食,大解痘毒。”
2.《湖南药物志》:“补中益气,健脾胃,消炎。”

香蕈(《日用本草》)
【基原】为侧耳科植物香蕈的干实体(菌盖及柄)。
【异名】香菇、冬菰。
【性味归经】甘,平。入胃经。
【功效】益胃气,托痘疹,止血。
【应用】
1.胃痉,反胃呕吐:皂荑树蕈,焙干为末,饭前糖水送下。(《家庭食疗手册》)
2.功能性子宫出血:杨树蕈焙干研末,每服3g,温水下,日服二次。(《家庭食疗手册》)
3.小儿痘疹干瘪,体虚难出:香菇6~9g,水煎服。(《家庭食疗手册》)
【使用注意】
痧痘后、产后、病后忌用野生香蕈,其与毒蕈易混淆,误食后中毒,严重者可致死亡。
【现代研究】
香蕈中含有降低血脂物质香蕈素,而且含钙、磷较高,可作为天然抗佝偻病的食物。香蕈中的松茸醇,为鲜品香气的主要成份。
【按语】
香蕈清香鲜美,能增进食欲,降低血脂,对高血脂患者更为适宜,也可作小儿软骨病的食品以辅助治疗。香蕈多糖有一定的提高免疫作用和抗癌作用,肿瘤病人食用有益。
【参考文献】
1.《本草求真》:“香蕈味甘性平,大能益胃助食,及理小便不禁。”
2.《医林纂要》:“可托痘毒。”
3.《现代实用中药》:“为补偿维生素D的要剂,预防佝偻病,并治贫血。”



粳米(《名医别录》)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的种仁。
【异名】大米、粳米。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经。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
【应用】
1.婴儿吐奶(脾胃虚弱):粳米炒焦,水煎服汁。(《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2.霍乱狂闷,烦渴,吐泻无度:淡竹沥一合(约20ml),粳米一合(约20g),炒黄,以水同研,去滓取汁。上二味,和匀顿服之。(《圣济总录》)
【使用注意】
粳米营养丰富,并大多存在于谷皮中,故平时不宜多食细粮,以免由于谷皮的丢失,而减少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摄入。此外,粥饭虽是补人之物,但是过量与偏食也不适宜。
【现代研究】
粳米含有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其中磷含量略高于糯米,而糊精含量略低于糯米。
【按语】
粳米煮成的粥饭是我国及东南亚等地人民的主食,为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稻有水生、陆生之别。按其粘性可分粳稻、籼稻、糯稻三种。
粳稻:植株较矮,秆硬叶幅狭,谷粒短圆,米的粘性较强,但比糯米差,胀性小,有除烦止渴的作用。
籼稻:植株较高,秆硬叶幅宽,谷粒细长,米的粘性差,胀性大。
糯稻:谷粒有较短圆型的,有细长型的,其米粒中含大量的糊精,粘性最强,胀性小。
【参考文献】
1.《别录》:“主益气,止烦,止泄。”
2.《食鉴本草》:“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