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603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道教煉丹術:外丹術和內丹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17:3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後由 阿卜杜拉 於 2013-6-20 17:34 編輯

外丹術內丹術






上篇 — 外丹術

        外丹术是中国的道教的一种修炼方法,也是化学的雏形。一般众人皆知秦始皇为求仙药永生不灭,命其星师、道士和术士开始以炼丹术制仙药,这个炼丹术的概念就是指的外丹术。同时这门学科也对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外丹术包括了黄白术,也就是中式炼金术。最早是通过炼制铅、汞等药物来制作长生不老的丹药。其后开始称作金丹,后来为了与内丹相区别,而称为外丹。相信外丹术的人认为,丹砂可以反复变化,黄金可以永久,因此用他们制成的丹药,服用后就可以长生不老。

        炼制外丹,是通过各种秘法,烧炼成丹药,用来服食,或直接服食某些芝草,以点化自身阴质,使之化为阳气。
另外,道家外丹也可指“虚空中清灵之气”,近代陈撄宁先生云:“外界资助,当然不可少,却是在虚空中寻求。”“修仙者,贵在收积虚空中清灵之气于身中,然后将吾人之神与此气配合而修养之,为时既久,则神气打成一片,而大丹始成。” 李道纯云:“外阴阳往来,则外药也。内坎离辐辏,乃内药也。” 《天仙正理》认为内药、外药皆原本先天祖气,所谓外药,是指“祖气从生身时,虽隐藏于丹田,却有向外发生之时,即取此发生于外者,复返还于内,是以虽从内生,却从外来,故谓之外药。”所谓内药,是指采外药炼成还丹大药,“全不著于外,只动于发生之地,因其不离于内,故谓内药。”。“外药为生而后采,内药为采而后生,实止此一气而已。”
外丹也可指道家法术如符箓、雷法等。

       金丹与内外丹,因为口传秘传的关系,难免带有许多玄怪色彩。经过长期比对考证,应为一种修练禅定的方式,只是叙述与说明的角度不同,能结下金丹者,代表定力已能成功凝聚,从定力的凝聚点散发出光芒遍及全心全灵,故称为金丹,达致内外浑融一体的禅定境界,结下金丹后更进一步修习,就可体验到金身(有别于肉体,以定力为凭依的意志存在体)是可脱离肉身的更高层次的存在,故可达致白日飞升,金身不灭。下面我介绍一些常用的炼丹术药物、矿石水晶和草药等材料:






石灰
矾石
芒硝
石炭
石棉
砒霜
朱砂
雄黄
雌黄
云母
曾青
硫磺
戎盐
硝石

外丹术的炼制方法主要有:
炼(加热)
锻(高温加热)
养(低温加热)
炙(局部加热)
抽(蒸馏)
飞升(升华)
淋(过滤)
浇(冷却)
煮(注水加热)


       外丹术形成于道教形成以前. 道教出现以后,成为道士实现长生不老的手段之一。外丹术在唐朝发展最盛,到北宋后逐渐衰落。魏晋南北朝时期,六朝风行服食“五石散”。孙思邈言“自皇甫士安以降,有进饵者,无不发背解体而取颠覆。余自有识性以来,亲见朝野人士,遭者不一。所以宁食野葛,不服五石,明其大大猛毒,不可不慎也。有识者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唐朝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命天竺方士那罗迩娑婆在金飙门炼药,次年,因服药而罹暴疾毙命。唐高宗打算服食胡僧卢伽阿逸多之药,后因大臣郝处俊切谏而作罢。
张果是唐朝的丹术家,开元年间玄宗召其进宫问以神仙之事。《新唐书‧方技传》:“张果者,晦乡里世系以自神,隐中条山,往来汾、晋间,世传数百岁人。”

李白有《草創大還贈柳官迪》诗:

天地為橐籥,周流行太易。
造化合元符,交媾騰精魄。
自然成妙用,孰知其指的。
羅絡四季間,綿微無一隙。
日月更出沒,雙光豈雲只。
姹女乘河車,黃金充轅軛。
執樞相管轄,摧伏傷羽翮。
朱鳥張炎威,白虎守本宅。
相煎成苦老,消鑠凝津液。
彷彿明窗塵,死灰同至寂。
搗冶入赤色,十二週律曆。
赫然稱大還,與道本無隔。
白日可撫弄,清都在咫尺。


      唐宪宗时,梅彪撰《石药尔雅》。《旧唐书》卷一七一《裴潾传》记载“宪宗季年锐于服饵,诏天下搜访奇士”。元和十五年(820年)春,唐宪宗因“服饵过当,暴成狂燥之疾,以至弃代”。长庆三年(823年)正月,韩愈之兄婿李于(一作李干)因服丹中毒而死,韩愈为之撰此铭:“初,于以进士为鄂州从事,遇方士柳泌,从受药法,服之往往下血,比四年,病益急,乃死。其法以铅满一鼎,按中为空,实以水银,盖封四际,烧为丹砂云。”[3]
韩愈虽指斥时人服饵丹药,但后来自己又亲修服食之事,白居易有诗“退之服硫磺,一病讫不痊。”[4]。韩愈、元稹、杜元颖、崔群、崔晦叔、郑居中等都有参与服饵丹药,白居易在诗中常痛陈友人受误饵之祸。唐穆宗即位时,命京兆府将柳泌、僧大通等处死,又黜皇甫镈,不久又一反常态。《旧唐书‧裴潾传》载“穆宗虽诛柳泌,既而自惑,左右近习,稍稍复进方士”,“听僧惟贤、道士赵归真之说,亦饵金石”。
《旧唐书》卷十七〈敬宗本纪〉载敬宗即位不久便“遣中使往湖南、江南等道及天台山采药。时有道士刘从政者,说以长生久视之道,请于天下求访异人,冀获灵药。仍以从政为光禄少卿,号升玄先生”。唐武宗亦好食铅丹。《旧唐书‧武宗本纪》载会昌六年三月,“上不豫,制改御名炎。帝重方士,颇服食修摄,亲受法箓。至是药躁,喜怒失常,疾既笃,旬日不能言。”
唐宣宗时,韦澳奏称“方士殊不可听,金石有毒,切不宜服食”。但宣宗不听,“竟饵太医李元伯所治长年药,病渴且中燥,疽发背而崩”。

重要的炼丹术文献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被称为“万古丹经王”。此外葛洪和陶弘景也是著名的炼丹家。





下篇 — 內丹術
      内丹术是道家一种重要的修炼方法,现在一般视为道家气功(道家多称“炼气术”)的一种。内丹术指以“人身是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思想为理论,进行性命的修炼,以人身为鼎炉,修炼“精、气、神”等而达成强身健体、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延长寿命、乃至成仙、长生不老之目的。中医专著《黄帝内经》记载“真人”、“至人”、“圣人”的修炼境界,以及“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精神不散”、“积精全神”、“移精变气”等修炼、疗病方法。“移精变气”可以看作是后世内丹学“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一类的方法。司马迁. 封禅书//史记. 西汉.记载“黄帝且战且学仙”。


       老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其著作《道德经》中即有“归根复命”,“深根固柢”的内炼学说,又讲述了“长生久视”、“没身不殆”的理想,亦讲述了“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的方法论,亦提到“或嘘或吹”、“绵绵呵其若存”的吐纳功法。《庄子》中提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亦有“心斋”、“坐忘”之类的内炼方法。《管子》则认为“能守一而弃万疴”。内丹术与源自先秦时期的行气、导引等有关。王乔、赤松子均为行气派之祖。春秋末战国初的出土文物《行气玉佩铭》,系统具体地讲述了内气炼养方法。《楚辞·远游》一文中,也有“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之句。

       早期道教的一部重要的经书《太平经》也有一套自己的长生不老的修道理论和方法,认为需要“爱气尊神重精”、“行善”、“守一”、“食气”等。东汉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提出了“参同相类”的修炼模式,为丹法之祖书。东晋葛洪是金丹道教的理论家与实践者。他认为金丹之道,乃仙道之极。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说:“余考览养性之书,鸠集久视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计矣,莫不皆以还丹、金液为大要者焉。然则此二事,盖仙道之极也。服此而不仙,则古来无仙矣。”魏晋时道教教团重视内炼养生,上清派整理道经,如魏华存《黄庭经》、陶弘景《服气导引法》。
“内丹”一词于已有文献中最早见于题为东晋许逊所作的《灵剑子·服气诀》:“服气调咽用内丹”。另《灵剑子·松沙记》:“学道之士,初广布阴骘,先行气攻,持内丹长生久视之法。”南北朝梁代南岳佛教天台宗三祖慧思禅师(515—577)《立警愿文》中说到:“我今入山修习苦行,忏悔破戒障道罪,今身及先身是罪悉忏悔,为护法敌求长寿命,不愿生天及余趣,愿诸贤圣左助我,得好芝草及神丹,疗治众病除饥渴,常得经修行诸禅,愿得深山静处,神丹药修此愿,借外丹力修内丹,欲安众生先自安。己身有缚能解他缚,无有是处。”这是最早将外丹、内丹明确划分开的一处著作。(道家外丹也可指“虚空中清灵之气”,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陈撄宁先生云:“外界资助,当然不可少,却是在虚空中寻求。”)
隋朝时,修道于罗浮山青霞谷的道士“青霞子”苏元朗提出“归神丹于心炼”,提倡“性命双修”,强调心身的全面修炼,以此为内丹修炼的核心。“性命双修”一说,进一步推动了内丹术理论的发展。

       唐朝与五代,是内丹之道发展的关键时期,崔希范撰《入药镜》,司马承祯作《天隐子》、《坐忘论》、《服气精义论》,李筌、张果等注解《阴符经》,钟离权著《灵宝毕法》、《还丹歌》、《破迷正道歌》,吕洞宾继承传统丹道,并作《九真玉书》、《直指大丹歌》、《指玄篇》、《百字铭》等,施肩吾撰《钟吕传道集》,陈抟作《太极图》、《无极图》,使内丹之道的理论与方法进一步完备和发展。宋朝《云笈七签》中列“诸家气法”及“内丹诀法”,多是唐代作品。

  ·    北宋张伯端称“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把《道德经》、《阴符经》作为内丹祖书,作《悟真篇》,融老子内炼思想于《悟真篇》内丹之道中。张伯端《悟真篇》还强调要炼内丹,必先积功德:“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均齐物我与亲冤,始合神仙本愿。”《悟真篇》也继承了道教上清派的主要经典《黄庭经》身体脏腑各有神所主的“五脏神”之说,并结合了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的炼丹之道。
张伯端一派所传丹法,其继承系统为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形成丹道的流派称为内丹南宗。
另有王重阳开创道教全真派,称承钟离权、吕洞宾之真传,修炼亦以内丹为首务,主张性命双修,明心见性,以修性为先。《性命圭旨》提出:“何谓之性?元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何谓之命?先天至精,一炁氤氲是也。”王重阳所传丹法流派称内丹北宗。
以后又有元代李道纯所创内丹中派;明代陆潜虚所创东派;清代李涵虚所创西派。另有明清时伍守阳、柳华阳所创的全真派的分派“伍柳派”。元明时代的道士张三丰,丹法据称传自火龙真人,称为隐仙派,其法诀采"清修派'与"阴阳派"之长,著有《无根树词》、《大道论》、《玄机直讲》等。另外据说还有不少隐传的内丹流派。隐传的内丹术大多师徒相承,口口相授,外人很难了解。部分研究人士认为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封神演义》不仅是文学名著, 还是阐述内丹术的"丹经"。

     《四库提要》说:“后世神怪之迹,多附于道家,原其本始,则始于清静自持。其后长生之说与神仙家合而为一,而服饵、导引入之;房中一家近于神仙者亦入之。”

       关于内丹修炼的阶次,各家方法有差,一般可分为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几个阶段。元代陈致虚《金丹大要》卷四曰:“是皆不外神气精三物,是以三物相感,顺则成人,逆则生丹。何为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虚化神,神化气,气化精,精化形,形乃成人。何谓逆?万物含三,三归二,二归一,知此道者怡神守形,养形炼精,积精化气,炼气合神,炼神还虚,金丹乃成。”《金丹大要》还说:“求于册者,当以《阴符》、《道德》为祖,《金碧》、《参同》次之。”据传道家文始派丹法修炼下手即以最上一层"炼神还虚"做起。《文始经》曰:“能见精神而久生,能忘精神而超生。”《仙学真诠》释之曰: “盖忘精神者,虚极静笃,而精自然化气,气自然化神,神自然还虚,虚无大道之学也;见精神者,虚静以为本,火符以为用,炼精成气,炼气成神,炼神还虚,此以神御气之术也。学虚无大道者,虽不着于精气,然与道合真,神形俱妙,有无隐显,变化莫测,其寿无量,是了性而自了命者也,举上而兼下也;以神御气,则著于精气矣,然保毓元和,运行不息,冲和之至,薰蒸融液,亦能使形合于神,长生不死,乃了命而性因以存也,自下而做向上去也。此二端虽大小不同,而皆有益于人。”

      《老子想尔注》中提出:“所以精者,道之别气也。”“万物含道精。”“夫欲宝精,百行当修,万善当著,调和五行。”《心印经》说:“精合其神,神合其气,气合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强名。”全真派《晋真人语录》曰:“若人修行养命,先须积行累功。有功无行,道果难成。功行两全,是谓真人。”“若要真功者,须是澄心定意,打叠精神,无动无作,真清真净,抱元守一,存神固炁,乃真功也。”“若要真行,须要修行蕴德,济贫拔苦,见人患难,常怀拯救之心,或化诱善人入道,修行所为之事,先人后己,与万物无私,乃真行也。”张三丰以修人道为炼仙道的基础,强调只要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全于人道,离仙道也就自然不远了。他把道家的内炼思想同儒家学说合在一起,说:“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
炼内丹方法还有“人元丹法”、“地元丹法”和“天元丹法”之别,“龙凤丹法”与“龙虎丹法”之别,阶次各有不同。据传,龙凤丹法源于上古的龙凤纪。“龙凤丹法”以《龙凤金丹经》作为祖典而流传。
道家内丹术中丰富而精深的思想,对现代生命科学、人体科学及至哲学等学科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价值。
有学者认为精是气和神紧密结合的产物,据此可以有从精中提取气的炼精化气的修行。气就是实在的感觉欲望,神就是明晰的理性和自我意识。元气是纯粹的感受主体,元神是纯粹的观察主体。金丹是气和神协调后返本。内丹术的修习步骤有四:炼体-炼精化气、制气-炼气化神、静虑-炼神还虚、返观-炼虚合道, 步骤之间可以重叠交错。内丹术其实就是以气为核心的精气神之间的一个和谐化过程。

         德国卫礼贤(Richard Wilhelm)曾率先用西方心理学的概念—意识与无意识—来阐释内丹学的识神和元神范畴,并认为“性”就是意识与无意识,而“命”与生理之本能密切相关。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旨在消除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对立,荣格曾用集体无意识理论理解了内丹学著作《太乙金华宗旨》(《The Secret of the Golden Flower》)中的超越现象,视之为一无意识的表征。

       史书记载,内丹家多高寿,如《宋史》载:吕洞宾“ 年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陈抟寿长118岁,张无梦99岁,张伯端96岁,石泰136岁,薛道光113岁,陈朴、刘海蟾、施肩吾、蓝元道、陈楠、白玉蟾等内丹家都达到高龄。近年来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之养生方法,敦煌所存之古代丹法,《道藏》中搜藏的内炼方法,均已广泛印行,在中国学习者甚多。

介绍一些中国炼金术的书籍:

《周易参同契》
《千金要方》卷二十四《解五石毒论》
《中国科学技术史》,5卷2册,“炼丹术的发明和发展:金丹与长生”。
《伏炼试探》(台北:国立编译馆,1973)。
《中国道教简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 ISBN 7-80123-229-1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5卷第5分册,“炼丹术的发现和发明:内丹”(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註冊

x
沙发
发表于 2013-11-24 05:49:53 | 只看该作者
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00:04:38 | 只看该作者
感謝你對我帖子的關注和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2-25 13:26:02 | 只看该作者
阿卜杜拉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