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7263|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神話故事] 【中国古代传说的幻兽和魔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1:1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传说的幻兽和魔神】

夔(kui)
传说中国东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体和头象牛,但是没有角,而且只有一条腿,浑身青黑色。据说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鸣般的叫声,只要它出入水中,必定会引起暴风。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中,黄帝捕获了夔,用它的皮制作军鼓,用它的骨头作为鼓槌,结果击打这面鼓的声响能够传遍方圆500里,使黄帝军士气大振、蚩尤军大骇。
  

禺疆
“禺疆”为传说中的海神、风神和瘟神,也作“禺强”、“禺京”,是黄帝之孙。海神禺疆统治北海,身体象鱼,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双头龙;风神禺疆据说字“玄冥”,是颛顼的大臣,形象为人面鸟身、两耳各悬一条青蛇,脚踏两条青蛇,支配北方。据说禺疆的风能够传播瘟疫,如果遇上它刮起的西北风,将会受伤,所以西北风也被古人称为“厉风”。

开明兽
昆仑山守护神(天兽),感觉是天界守门的某种动物,总之是神格低下的精兽。《山海经·海内西经》说巨大的昆仑有九道门,守门的就是开明兽,它们身体象巨大的老虎,有九个头并且长着人脸,但是表情肃穆,始终瞪大眼睛环视昆仑,不让任何异常生物进入昆仑,保护了昆仑的和平安宁。《竹书纪年》则称开明兽是服侍西王母的灵兽,拥有洞察万物预卜未来的能力,每当西王母和东王公出巡,开明兽就在前引导,甚至亲自为主人驱动花车,因此得到了西王母的喜爱。

在古籍记载中,开明兽是守护黄帝昆仑仙境的一只异兽,见《山海经·海内西经》:“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它实在具有相当勇猛的性格,否则也不会被委以这样的重任。  

然而非常有趣的是,在这昆仑之上还有个叫陆吾的天神,见《山海经·西次三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将上下两段文字对照,可以发现在“九”,“虎”等关键词上有相当部分的重合。以一兽守九门,不合情理,而若有九首,则正应了那句“司天之九部”,也与古例“黄帝四面”。                                                                                                      

  袁珂老师据此认为,开明兽的正体就是陆吾,是黄帝手下一个具有很大权力的天神,后世有人将其看作是神格较低的神兽,甚而安排它去给西王母和东王公之类的神仙当拉车的,实际上是有些穿凿附会了。


云生兽/风生兽
在中国上古神话之中,并没有一种叫做云生兽的东西,风生兽倒是有一只,在《抱朴子·仙药篇》里被提到过。这东西长的像只绿豹子,却又只有狸猫大小,烧不死,刺不伤,要拿铁锤狠砸脑门数千下才会。然而即使死了,只要风进嘴巴,转瞬就能复活,这时拿石头上的菖蒲堵了它的鼻子,它才真个死去。取其脑髓和菊花吞个十斤,可望寿至五百(真累)。  

按游戏中所述,云生兽的才能是呼风唤雨,这又让人犯了难。跟行云布雨有关系的几位长的都不似这般模样,风伯飞廉“鹿身,头如雀有角,而蛇尾豹文”,雨师屏翳更是“如蚕,长六寸”,什么应龙之类更不消说。显然,在它的能力这方面,我们并没能找到什么有价值的情报。换个思路,从它的外型着手呢?这下倒是很快就找到了,见《神异经·西北荒经》:“西北有兽焉,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它就是西方天帝少昊的儿子,大名鼎鼎的穷奇。  

  这家伙很有意思,看见有人打架,它就要去吃了正直有理的一方;听说某人忠诚老实,它就要去把那人的鼻子咬掉;听说某人作恶多端,反而要捕杀野兽馈赠。由此可见,它应该是头有些吃饱了撑着的凶兽。然而有些书上又说它也不是那么坏,在古时腊八的前一天,宫廷里要举行一个叫逐疫的仪式,由方相氏带着十二只异兽游行,穷奇和另一只叫腾根的异兽,共同负担着吃掉害人的蛊的任务,于是又让人感觉它对人还是有些异处了。之后神话被历史化,神鬼也被人格化,穷奇逐渐演变为天下四凶之一,最后终于被舜帝日翻了。   


猰貐(yayu)
    又称为“窫窳”(yayu)。传说猰貐曾是天神,被名为“危”的神杀死,后来被复活,但是变成了食人的怪兽。关于猰貐的外形有很多种说法,比如人面龙身、大小和狸一样,也有的说是人面牛身马腿,或者说龙头虎身的巨兽(如图)。据说由于猰貐喜食人类,所以尧帝命令后羿将它杀死。

贰负
    疑似盘古神话的原型﹐不过其名为烛阴或烛龙。《山海经第十二海内北经》曰:“……鬼国在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一曰贰负神在其东,为物人而蛇身。”

祸斗
    “祸斗”原本是指传说中居住在中国南部的少数民族,但是它被形容为外形象犬的妖兽,吞吃犬粪、并且喷出火焰。祸斗所到之处皆发生火灾,所以古人将它看作火灾之兆和极端不祥的象征。也有说法称祸斗吞食火,并且排出带火的粪便。
祸斗应该是在神话中被妖魔化的中国南方部落的象征。
  

九头鸟
    原名“鬼车”,长有十个脖子、九个头,据说它的第十个头是被周公旦命令猎师射掉的。那个没有头的脖子不断地滴出血,古人宣称如果九头鸟飞过,要吹灭灯火、放狗把它赶走。有些传说宣称九头鸟的每一个头拥有一对翅膀,结果18只翅膀互相挤兑、导致全都派不上用场。另外,九头鸟也被称为“姑获鸟”,这种鸟掠食人类儿童,喜好群居。

人面鸟
    人面鸟身在古神话中是个相当普及的形象。知名的如黄帝的儿子禺虢,又比如他的儿子禺强(又名禺京),再如东方的大神句芒。《山海经·大荒北经》里讲:“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禺强。”《大荒南经》里讲:“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虢”,《海外东经》里讲“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蛇。”又有九风,“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又有五色鸟,“行玄丹之山。有五色之鸟,人面有发。”诸如此类,诸如此类。
  


梼杌
    《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两尺,人面虎足,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扰乱荒中,名梼杌。”另有一说是神名,《国语·周语上》:“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另外有一本战国时的书名叫《梼杌》是专门记载楚史的史书。后来“梼杌”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之人。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檮杌。”

    传说檮杌是颛顼的儿子,一种人面虎身、凶狠狂暴的猛兽,也被称为“难训”或“傲狠”。据说檮杌也长有野猪的獠牙和很长的尾巴,喜好在荒野中狂奔,没有人能够制服它。檮杌可能是指某支好战的强悍部落。

共工
    共工是古代传说中神农氏的后代、属于炎帝一族,身为水神,共工有人的面孔、手足和蛇的身体。在黄帝的继承人颛顼治世的时代反叛,被颛顼击败,共工怒而头撞不周山(传说中支撑世界的支柱),造成世界向东南倾斜。之后共工仍不断地作乱(代表洪水的爆发),最后被禹杀死(指治水成功)。

    共工氏,姜姓,中国上古传说中人物,是炎帝的后裔。在传说中,共工氏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是继神农氏以后,又一个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相传共工氏乃治水世家。其治水方法为铲平高地,填高低地,在平地上修筑土堤以挡水。此法没疏通河流,水依然漫流,导致泛滥成灾。故共工治水最后都归于失败。

    《国语·鲁语上》载:共工氏之伯九有。伯九有也就是霸九州。实际上是说共工氏一度是九州的伯(霸)主,即中原部落联盟的一个首领。这反映了九个氏族住在九个地方,共工氏在其中居于首要地位。徐旭生说共工氏居住地在今河南省辉县。郭沫若说:共工氏长期活动的地方是今河南西部的伊水和洛水流域。这个地方古代称为九州,可能来源于共工氏的九个氏。后来,这里往西的山区中还有九州之戎,大概是共工氏的余部延续下来的。

    关于共工的记载,据《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袄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宋罗泌《路史·后纪二》注引《归藏·启筮》:“共工人面蛇身朱发。”相传共工为水神。《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管子·揆度》:“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夫下。”《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

    共工神话最著者,为共工与颛顼之战。《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颛顼,黄帝之裔(《山海经·海内经》)。此战又或传为共工与高辛(《淮南子·原道》);与神农(《雕玉集·壮力》);与祝融(《史记·补三皇本纪》);与女娲(《路史·太吴纪》)之争。<敏感詞>如禹逐共工,禹杀共工之臣相柳等传说。

    关于祝融与共工之战的记载,《史记·补三皇本记》:“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此战或又传说为颛顼,神农,女娲,高辛与共工之争。

祝融

    祝融原名叫黎,是氏族首领的儿子。有一次他随父亲长途迁徙,晚上大家要用火黎却取不出火来,顿时气得他将取火的石头向山上扔去,不料石头落下来溅起了几颗火星。聪明的黎见了灵机一动,立即想出了新的取火办法。他采来晒干的芦花,用两块尖石头靠着芦花连敲几下,火星溅到芦花上,再轻轻一吹就冒起了火苗,这就是后来的击石取火方法。因此,黄帝封他为火正官,并赐名祝融。祝融是管火用火的能手,他不但发明了新的取火方法和火攻战法,还教人们如何用火把食物烧熟了吃,如何用火取暖和照明,如何用火驱除瘴气和蚊虫,防止闹病。祝融以火施化,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因火是赤色的,人们就称他为“赤帝”,每年秋后都向他朝拜。

    祝融,传说中的古帝,住在昆仑山的光明宫,以火施化,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相传他发明了使用火和保留火种的方法。另一说祝融原名重黎,在担任火正官时,黄帝赐他姓“祝融氏”。传说中,祝融与共工之战,给世界万物带来灾难,于是有女娲补天的故事。另一说法,伏羲死后共工作乱,黄帝派祝融平叛,虽然打败共工,但没有杀死所有共工氏成员,黄帝杀了祝融。后由他的弟弟吴回担任火正官,依旧称祝融氏。

    ①古帝。一说为炎帝裔。《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话,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视融。”一说为黄帝裔。《山海经·海内经》称: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韩流,韩流生颛顼。又《山海经·大荒西经》:“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实则炎、黄古本同族,故二说一也。祝融号赤帝,罗泌《路史·前纪》卷八:“祝诵氏,一曰祝和,是为祝融氏……以火施化,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祝融神话,还见《山海经·海内经》:“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墨子·非攻下》:“(成汤伐夏),天命融(祝融)隆(降)火子夏城之间,西北之隅”;祝融等七神雪天远  来,助周灭殷事见于《尚书大传》及《太公金匮》;共工与祝融戊,不胜而怒触不周山事见《史记·补三皇本纪》。

    ②火神。《左专·昭二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吕氏春秋·四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注:“祝融,颛顼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

    ③主管南方之神。《管子·五行》:“昔者黄帝……得祝融而辩于南方。”《海外南经》:“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淮南子·时则训》:“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炎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祝融与共工战  《史记·补三皇本记》:“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此战或又传说为颛顼,神农,女娲,高辛与共工之争。参见“共工”、“杞人忧天”。

南海神的故事
    谈起南海神庙的建立,人们自然会问起南海神的名字。南海神叫祝融,也有史书称其为祝赤,是祝融和赤帝的简称。其实祝融和赤帝是同一人,祝融本是火神,今天一旦发生火灾,人们仍然认为祝融君光临。祝融究竟是谁呢?他又怎样合水火为一神的呢?这有许多传说。

     传说一:祝融是中国帝王。他以火施化,号为赤帝。相传,祝融还是一个音乐家,他经常在高山上奏起悠扬动听,感人肺腑的乐曲,使黎民百姓精神振奋,情绪高昂,对生活充满热爱。祝融死后,葬在南岳衡山之阳,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南岳最高峰称为祝融峰。

     传说二:上古帝喾(ku音酷)在位时,有一个叫重黎的人,是颛顼的儿子,他的官职是“火正”,即火官。重黎忠于职守,努力为帝喾和广大黎民服务,当火官有功,帝喾于是赐以“祝融”的封号。“祝”是永远、继续的意思,“融’是光明的象征,就是希望重黎继续用火来照耀大地,永远给人带来光明。祝融死后,葬在南岳衡山舜庙的南峰,即今之祝融峰下。

     传说三:黄帝时期,黄帝南巡,分不清方向,于是请“祝融辨乎南方”,也就是应该说,衡阳的南岳,最先是由祝融辨出来的,他因此担任了司徒的职务。后来,祝融被封楚地,成为楚国人的始祖。

     今衡阳南岳祝融峰顶还有一座祝融殿,殿后岩石上建有石栏杆,可以凭栏瞭望北山的风光。

     这个火神,楚人的始祖祝融又怎样兼任海神的呢?古人认为,南方属火,火又是光明的象征,火之本在水,故祝融合水火为一神,且符合周文王八卦中离“≡”属火,方位在南方的卦象。

     传说四:尧帝时期,洪水滔天,浸山灭陵,黎民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尧帝下令鲧(人名)去治理洪水,可是九年过去了,毫无成效。后来,鲧知道天上有一种称为“息壤”的宝物,只要用一点投向大地,马上就会生长起来,积成山,堆成堤,于是鲧想办法到天上偷了息壤到人间。用它堵塞洪水,大地终于渐渐看不见洪水踪迹了。但是,上帝知道息壤被窃,就派火神祝融下凡,在羽山地方把鲧杀死,并夺回余下的息壤。上帝还命祝融监视人间治水,命他掌管一方水的大权。由于祝融属南方之神,所以就合水火为一神,兼任南海之神了。

既然祝融兼了南海之神,当然要选择一个供他管理南海的驻地。这个地点最少要有两个条件,一是靠近南海出海口,附近有港口,方便商船的出入祭祀;二是附近有一定的人口,能常有人到庙中顶礼膜拜和供奉管理。位于南海之滨珠江口的扶胥镇(今庙头村)离广州城约80里,在珠江北岸,面临扶胥江(珠江的一段),东连狮子洋,下接虎门,背靠广州,是古代出入广州的海路交通重地,经此放洋出海,可以抵达南海各国。扶胥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被称为“去海不过百步,向来风涛万顷,岸临不测之渊”。这里成为建海神庙十分理想之地,于是,人们就在此建立了南海神庙,使祝融有了居所。但是,祝融身兼火水两职,衡阳南岳祝融峰才是其真正的宫殿,南墙神庙则为其离宫。事实上,南海神庙的建立,是与南北朝以来,广州地区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快,海上交通贸易频繁有密切关系。当时,中国和西域各国的交往,除了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外,海上交通迅速发展,不少海外商贾、僧人等乘舟从海上来华,中国海舶亦出洋到番国。由于海上风云变幻莫测,祈求海神保护的愿望也与日俱增,隋文帝开皇十四年下诏建南海神庙,可以说是水到渠成,适应了当时民间和官府的需要。

旱魃/天魃女
女魃长得外陋内慧,是个丑女,穿着青色衣服,眼睛水汪汪,牙齿不是很暴,身高1.8 5米,跑得有点快,脑袋顶是秃的(因为被烈日烤的缘故)。因为长得丑,老找不到对象,脾气变得火爆,所到之处立刻大旱(所以她又叫旱魃)。女魃从天上一跑下来,雨水顿时止住,积水很快蒸发,把黄帝的人从泽国打捞出来。女魃完成使命之后,却因为能量消耗巨大,上不去天了,从此留在人间为虐,成为旱魃。她跑到哪儿哪儿就土地龟裂,庄稼渴死。人们只好修庙求她,让她搬家走开。她如果不开恩,人们就表演“斩旱魃”的戏吓唬她,方才奏效。后来女魃在人们劝说下,去了河西走廊一带定居,导致当地沙漠化严重,并且她时常跑回北方捣乱。而少数民族的一些传说则说黄帝不得不将她杀死。但是她的尸体仍旧作祟,最后黄帝把她的尸体投入赤水之北的北溟之渊,冻结了起来才算完事。

少昊
在我国古籍中,关于鸟崇拜和鸟生传说相当多。如《左传》、《史记》、《山海经》等书中,多有论述。太昊、少昊氏族部落是典型的鸟崇拜。太昊以凤鸟为图腾,《史记•三皇本纪》“太昊庖牺氏,风姓。”风即凤,说的是太昊以凤鸟为图腾之证。传说句芒是一种神鸟,《山海经•海外东经》:“东方句芒,鸟神人面,乘两龙。”句芒又称九凤,如《山海经•大荒北经》:“太荒之中,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即太昊句芒的图腾是凤鸟。

百鸟之王少昊,名挚,而挚同鸷,大约是一只鸷鸟,是鸟崇拜最典型的氏族部落,在其氏族部落内,各氏族全以鸟为名,《左传•昭公十七年》:“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的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谣者也。”自称为少昊后代的郯子把上述传说归化为历史,固然不足为信,但作为反映少昊之国丰富多彩的鸟图腾崇拜,则是确信无疑的。而且,根据考古发现并证实,鸤\鸠为布谷,爽鸠为鹰,鹘鸠为鸟、枭、雕。[8]当时,以鸷鸟为图腾的少昊之国,征服并包容了分别以凤鸟、玄鸟;伯赵鸟、青鸟、丹鸟及五鸠、五雉、九扈等鸟类为图腾的大小部落(氏族),并给各部落(氏族)首领按其势力和特氏分别授予不同权限和职能的官衔,共同管理天下政事。
   

少昊氏族部落,不仅是鸟图腾,还有图腾柱为标记,《拾遗记》对少昊氏鸟图腾柱的记载:“少昊以金德王,母曰皇娥,……时有神童,容貌绝俗,称为白帝之子。即太白之精,将於桑际,与黄娥谨戏,……帝子与黄娥泛於海上,以桂枝为表,结薰茅为旌,刻玉为鸠,置於表端。言鸠之四时之候……及皇娥生少昊,号曰穷桑子。”

《山海经》中有关人鸟图像的记载:“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其为人长頬。”又《归藏宝筮》:“羽民之状,鸟喙赤目而白首。”是说羽民国里的人,生有翅膀,能飞,和鸟一样从蛋里生出来。《史记》正义引《神异经》:“南方荒中有人焉,人面,鸟喙,而有翼,两手足扶翼而行,食海中鱼,即斯人也。”这种半人半鸟的形象,大概是崇拜鸟图腾加以人格化。这些都足以说明在远古时代,我国鸟崇拜氏族部落的繁荣。

句芒
据传是西方天帝少昊之子,人面鸟身。句芒又称为芒神,在先秦文献中有不少关于芒神的记载。传说句芒是掌管农事的神祇,人面鸟身,身穿白衣,驾两条白龙,手里拿着一个圆规,管理春天万物的生长,为人类降福。他掌管粮食供给,不使百姓饥饿;掌管金银财富,使国家充实;掌管人的寿命,使人类延年益寿。所以,人们很崇拜他,向他祈福、祈食、祈财、祈寿。

蓐收
秋神蓐收,少昊帝的辅佐神《淮南子》说他主要分管秋收秋藏。也有传说蓐收为白帝之子。少昊与蓐收,既是父子又是君臣,父子共同经营此地。所以御书楼前后各有“少昊之都”、“蓐收之府”牌坊一块。

虚耗
虚耗是给人招来祸害的恶鬼。传说虚耗身穿红色的袍服、长有牛鼻子,一只脚穿鞋着地、另一只脚挂在腰间,腰里还插有一把铁扇子。据说唐玄宗曾经在梦中见到一个小鬼偷盗了自己地玉笛和杨贵妃的香袋,玄宗叫住小鬼,鬼自称叫“虚耗”、喜欢偷盗他人的财物,也能偷去他人的欢乐、使他变得忧郁。玄宗大怒,立即唤人,于是有一个大鬼出现将虚耗撕成两半吃掉了。大鬼指的是钟馗。
  

五通神
中国传说中的五个淫魔,据说在南方作祟,曾经有“北狐南五通”的说法,五通神经常到人家中找寻美貌女子。其实,五通神也被称为五显神,是泰山之神的五个儿子。《聊斋志异》中有一些关于五通神的记述,称一名姓万的书生斩杀了其中三通,并且重伤了另一通,最后一通被金龙大王之女的丫鬟XX,最后X尽人亡。
  

浑沌
也作“混沌”,是古代的凶神。传说它形状肥圆、象火一样通红,长有四只翅膀、六条腿,虽然没有五官,但是却能够通晓歌舞曲乐。还有一种说法称浑沌是象狗或熊一样的动物,人类无法看见它、也无法听见它,它经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浑沌是《封神演义》中鸿钧道人的原型。
  

凿齿
传说中居住在中国南部沼泽地带的怪兽或巨人。凿齿长有象凿子一样的长牙,这对长牙穿透他的下巴穿出,他手中持有盾和矛。据说凿齿掠食人类,黄帝命令后羿前往讨伐,在经过激烈的搏斗后,后羿在昆仑山追上了凿齿并且将他射杀。
凿齿应该是在神话中被妖魔化的中国南方部落的象征。
  

三足鸟
中国古代的太阳精灵、也被看作太阳运行的使者。中国古代传说太阳中居住着三足鸟,人们敬仰太阳,三足鸟也被作为祥瑞的象征来崇拜。据说由于三足鸟一共有十只,不停地在天空中运转,导致地上遭受旱灾和灼热的煎熬。尧帝命令后羿将所有三足鸟射杀,结果后羿射落九只、留下一只,从此太阳只有一个并且在傍晚落下。也有说法称三足鸟是服侍西王母的精灵。
  

西王母和桃果
古代传说中的西王母长有豹尾、虎牙,面目可憎、披头散发,她掌管灾害和刑罚,也令人类死于非命。也有说法称西王母就是指昆仑山。西王母的果园中种植有“生命之树”,每3000年便长出代表长生不老的桃果。桃果在中国神话中的意义相当于西方的苹果,是令众神得以长生的“神的食物”和“不死的神肴”(ambrosia),在波斯它被称为haoma、在埃及被称为sa。它的本质是女性的经血(menstrualblood),是诸多文化传说中太母女神创造万物的神圣之血;桃果上的凹陷亦被作为女阴(yoni)的象征。在道教中,桃果象征着处女、也代表成熟女性的体液,道士认为通过吸取这种体液可以使男子延年益寿(类似印度的Tantrism派对于女性“能力”的看法),比如经常看到的寿星捧桃图,都会描绘一位前额硕大的老年男子用一根手指指向桃果的凹陷,根据道士的理论,寿星之所以长寿,是由于其前额储存的女性体液的缘故,桃果的凹陷代表女阴,手指代表男性的性器,至于那些体液是怎么来的,相信诸位都明白,不赘述。这也是道教中腐败和纵欲的源头之一,很多道士甚至在宫廷中进行类似的表演以蒙骗那些乞求长生的君王。

东王公
东王公又称木公、东王父,扶桑大帝,东华帝君。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男神,后经道教增饰奉为男仙领袖,南、北二宗则奉为始祖。

东王公之名的出现比西王母晚几个世纪。《汉尚方镜铭》虽曾有其名,但无事迹记述;最早记其事者为《神异经》。此书托名汉东方朔撰。《四库全书总目》卷142云:“此书既刘向《七略》所不载,则其为依托,更无疑义。《晋书》张华本传,亦无注《神异经》之文,则并华注亦似属假借。(陈)振孙所疑,诚为有见。然《隋志》载此书,已称东方朔撰,张华注,则其伪在隋以前矣。观其词华缛丽,格近齐梁,当由六朝文士影撰而成,与《洞冥》《拾遗》诸记先后并出。

①     此书模仿《山海经》体例,分《东荒经》《东南荒经》等九个篇目,其《东荒经》云:“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
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恒与一玉女投壶,每投千二百矫,设有入不出者,天为之嘘;矫出而脱悟(误)不接者,天为之笑。”

② 《中荒经》云:“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围如削。下有石室,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之东王公也。”东王公之名的出现,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按照中国阴阳五行观念,有了一个阴神,必然有一个阳神。女神称西王母,西方属金,又名金母;与之相对,男神就应称东王公,东方属木,故又称木公。在这种文化意识支配下,西王母的对偶神东王公就出现了。

③     从此以后,凡是描写西王母的书,必然要相应提到东王公,且常常将他摆在西王母之前,这种后来居上的现象,恐怕又是中国文化中天尊地卑,男主女从意识在起作用。


④ 托名东方朔的另一本书《海内十洲记》说:“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在碧海之中,地方百里,上有大帝宫,太真东王父所治处。”从此“扶桑”就与东王公相联系,成为东王公的居处,正像“昆仑”与西王母相联系,成为西王母的居处一样,故
东王公亦称“扶桑大帝”。

与上书大体同时的《元始上真众仙记》(附题葛洪《枕中书》)说:在二仪未分,天地混沌之时,已有元始天王。二仪始分以后,元始天王与太元圣母通气结精,生出“扶桑大帝东王公,号曰元阳父”,然后又生出西王母。“众仙或有日三朝扶桑公,或三朝西王母”。又说:“扶桑大帝,元始阳之气,治东方,故世间帝王之子应东宫也”。“扶桑大帝住在碧海之中,宅地四面,并方三万里,上有太真宫。……众仙无量数,玄洲、方丈诸群仙未升天者在此”。

⑤ 与西王母相较,东王公的“事迹”是很少的,且大多如上所引的空泛语。据《上清七圣玄纪经》载,上清派大约在南北朝至隋唐间,曾为之写过传记,名《扶桑大帝君传》,把他视为七圣之一,其神格是很高的。此传已佚,无从寻觅。

   《太平广记》卷一收有《木公传》,末署出《仙传拾遗》。该书作者不详,前蜀冯鉴《续事始》已引此书文叙蚕丛事,当出唐代。该传所记内容,大约不出上引诸书。中云:“木公,亦云东王父,亦云东王公。盖青阳之元气,百物之先也。冠三维之冠,服九色云霞之服,亦号玉皇君。……故男女得道者,名籍所隶焉。昔汉初,小儿于道歌曰:‘著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盖言世人登仙,皆揖(原作损,误——引者注)金母而拜木公焉。”

⑥成书于元代而经明人增纂的《三教搜神大全》卷一《东华帝君传》,是东王公篇幅最长的传记。基本内容仍未超出以上诸书,明显特点是抄撮《墉城集仙录·金母元君传》而成。

    如说:“在道气凝寂,湛体无为”时,“先以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木公于碧海之上,苍灵之墟,以主阳和之气理于东方,亦号王公焉。……与(西)王母共理二气,而育养天地,陶钧万物。凡天上天下,三界十方男女之登仙得道者,悉所掌焉。”

最后云:“又考之仙经,或号东王公,或号青童君,或号东方诸,或号青提(当为“童”字之误——引者注)帝君。名号虽殊,即一东华也。圣朝至元六年正月上尊号曰‘东华紫府少阳帝君’。”

⑦由前面几句话,使我们知道历代道士曾经给东王公取了各种名称,最后一句话,向我们证明此传作者是元朝人。

    总之,东王公“事迹”远不如西王母“事迹”具体,仅因他是西王母的对偶神,西王母既是女仙领袖,那么,东王公自然也成为男仙领袖了。

    与西王母一样,在唐与北宋时,道士的醮神名单中,未曾列有东王公,至南宋始被列入,且一直居西王母之前。在南宋仲励《祈嗣拜章大醮仪》的醮神名单中,位列第十九,名“东华木公道君”;在南宋金允中《散坛设醮品上》三百六十分位真灵名单中,位列第十,名“东华上相木公青童帝君”;

    在南宋吕元素《黄箓罗天一千二百分位》(载《道门定制》卷三)中,作为第九状所请的第一位神灵,名“水府扶桑大帝”,位居水府诸神之首。

    尽管东王公之名的出现后于西王母,但因他是男性,在道教中的地位却比西王母更高,到南宋金元时尤甚。南、北二宗准备合宗时,都争相寻祖,最后一致以东王公为共同祖师。元道士秦志安《金莲正宗记》卷一《东华帝君传》赞曰:

“全真之道,酝酿久矣!自太上传之金母,金母传之白云,白云传之于帝君。”

⑧       此“帝君”指东华帝君,即东王公。接着称:“帝君姓王氏,字玄甫,道号东华子”,“在人间数百岁,殊无衰老之容。开阐玄宗,发挥妙蕴,阴功济物,玄德动天,故天真赐号曰东华帝君,又曰紫府少阳君。授度门人正阳真人钟离云房(钟离权),嗣弘法教,所有圣远(当为“迹”),不能其(当为“具”)述。全真之道,由此温(当为“滥”)觞,故立之以为全真第一祖也。”

⑨  秦志安给东华帝君(东王公)取了一个世俗名字王玄甫,称他为全真第一祖,将道传给(据称为汉时人)钟离权。但后出的《金莲正宗像传》,却又采取比较含混而不肯定的说法:“帝君姓王,不知其名,世代、地理皆莫详。得太上之道,隐昆嵛山,号东华帝君;复居五台山紫府洞天,或称紫府少阳君。后示现于终南山凝阳洞,以道授钟离子。又按《仙传拾遗》云:帝君盖青阳之元气,万神之先也。居太晨之宫,紫云为盖,青云为城,仙僚万亿,校录仙籍,以禀命于老君。所谓王姓者,乃尊高贵上之称,非其氏族也,斯言盖得之欤!元世祖皇帝封号东华紫府少阳帝君,武帝皇帝加封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帝君。”AB柯道冲《玄教大公案》序云:“道统之传,其来久矣!始太上混元老祖,以……《道德》授关令尹子。其十子各得其妙。……自周汉以来,惟尹子嗣祖位,金阙帝君继道统,授东华帝君,帝君传正阳钟离仙君,钟传纯阳吕仙君,……”AC吕后分传为二,成南北二宗。元邓锜在《道德真经三解·大道正统》中说了大致相同而稍异的话,称元始天尊下授老子,经安期生九传而至华阳真人李亚,再递传正阳真人钟离权,纯阳真人吕岩,海蟾真人刘玄英,以后再分二支传南北二宗。在这里,东华帝君王玄甫变成了华阳真人李亚,实际也是指东王公。

    尽管东王公后来居上,取得了比西王母更加尊贵的地位,但其对民间的影响,却远不及西王母,它除了在道观中享受香火外,世人知之者并不太多。
  

嫦娥
后羿的妻子,拥有传说中“不死的神肴”(ambrosia,指经血,详见“西王母”项)、掌管生命的魔法。由于嫦娥独占了神肴,使后羿非常嫉妒,因此嫦娥抛弃丈夫独自一人居住在月亮上(类似莉莉斯抛弃亚当),并且只将神肴与女性分享,因此女性有月经,而男子则不能。

蚕女
据传大本营在四川的蚕神,被称为“马头娘”,雏形是《山海经·海外北经》中在欧丝之野树上欧丝的女子,因为《荀子》中提出蚕的头部类似马头,后世便借此附会了蚕马的传说,《搜神记》中写上古时有女子牵挂外出远征没有消息的父亲,便对家里的马戏言如果马能迎回父亲她便下嫁,结果有灵性的马果然接回了女子的父亲,并因女子不能兑现承诺而愤怒跳跃,女子的父亲便杀死马,将马皮放在庭中。马仍英灵不灭,一日突然卷起女子而去,父亲久寻不着,终于只能在大树枝上看到化身为蚕的女儿。故事题材冷辟大胆(人兽恋)剧情悲惨哀怨,但在《搜神记》一片冷静清晰克制的笔调中无丝毫洒狗血的感觉,偏偏后来有人继续附会,给故事安置上蚕女骑此马飞降拜别父母,并称自己以孝义被太上授九宫仙嫔的结局(事见《原化传拾遗》),令人颇感无趣,尤其所谓旧有蚕姑庙香火鼎盛,冠绝德阳,实在更是无从可考的说法了。

zi niao和chan niao
找不到这两个字,分别是上面图中的C3和D1。古人认为这两种怪鸟极端不祥,是亡国之兆。传说前者长有蓝色的羽毛、后者长有黄色的羽毛,因此也称为“青鴍”和“黄鷔”,两只怪鸟都是人面鸟身。它们也被称为“应祸”,据说常常二只一起飞翔,凡是飞越的国家或者停留的国家都会灭亡。
   
鴸(zhu)
也称为“?#124;鴸”(zhi/chi zhu),人面鸟身,有的传说中称这种鸟的脚就是人的手。据说鴸会危害士人和君子,它出现的地方,必定会有很多士人被流放。据称,这种鸟的原名是“丹鳥 鴸”,来自尧帝的儿子“丹朱”之名,丹朱为人恶劣,加上当时并没有父权子继的习惯,所以没有得到继承权,丹朱的怨恨化为这种怪鸟、希望通过迫害士人打倒扰乱政纲的目的。

丹朱,尧的儿子。传说尧娶散宜氏女,生丹朱。丹朱受封于丹水。当尧之时,部落之间的战争仍不断,且很激烈。尧时曾对南方的三苗进行讨伐。尧本在北方,但尧的儿子丹朱封于丹水,到了南方的汉水流域去了。所以有尧子丹朱伐三苗到丹水的传说。
一说丹朱是尧之嗣子,尧说他“心既顽嚣,又好争讼”,深知其子丹朱之不肖,所以不用他,而让位于舜。这是后人推崇尧舜禅让说之思想的反映。丹朱是否果真不肖已无可考证。《山海经》一书记载古代首领有帝号的不多,而丹朱却有了帝号,称作帝丹朱。郑玄说:“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这说明丹朱在汉代人眼里是古代很有德望、声名很显赫的人。但《竹书纪年》记载:“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不与父相见。”可见尧不传子而让位于舜似并非尧之本意,而是迫于舜的威力。或说是舜排斥了尧子丹朱而篡夺了尧位,说明尧并非不想传子,尧子也不一定不肖。这说明当尧之时,位传子还是传贤,家天下还是公天下,正处于激烈斗争当中。传说丹朱传下围棋,为围棋之始祖,故围棋雅号丹朱。

脩 蛇
古代中国的巨蛇,也叫做巴蛇,据说体长达到180米、头部蓝色、身体黑色。脩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带,吞吃过往的动物,据说它曾经生吞了一头大象,过了3年才把骨架吐出来(一听就是胡说八道,洞庭湖附近产大象吗?)。由于脩蛇也袭击人类,所以黄帝派遣后羿前往斩杀,后羿首先用箭射中了脩蛇,然后一直追赶它到遥远的西方、将其斩为两段。脩蛇的尸体变成了一座山丘,现在称为巴陵。有关后羿杀脩蛇的传说,和上帖中提到的凿齿类似,可能脩蛇是指被华夏族击败的少数民族,只是在传说中被妖魔化而已。
   

烛 阴
又称为烛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人面龙身的神,据说其身体通红、长达千里。烛阴居住在中原北部的钟山,在山上俯瞰世间。它的两只眼睛是上下排列的,一只代表太阳、一只代表月亮,烛阴放出的神光照耀整个大地,但是如果它同时睁开两只眼睛,那么大地就会被酷热烤焦。烛阴不用饮食,很少呼吸,古人认为烛阴的吹气会导致大风,因此认为冬天就是它在用力吹气、而夏天则是它轻微的吐气。这个神明显来自古代对气象的自然崇拜。
   

鵕(jun)
原名“鼓”,是烛阴之子,和父亲一样是人面龙身之神(也有说法称其人面马身、长有蓝色羽毛)。传说鼓生性阴险,和另一名叫做“钦 丕鳥”的神一起谋杀了名叫“葆江”的神。由于犯了天条,两个都被处死。鼓的怨恨转世成为叫做“鵕”的怪鸟,外形象枭、脚为红色、身体黄色、头部白色,鸣叫的声音象天鹅。鵕的出现预示着旱灾的发生。传说“钦 丕鳥”的怨恨变成了怪鸟“大鶚”,详见后述。

相 柳
也作“相繇”,是共工的手下。传说相柳是长有九个人头的巨蛇,所到之处皆被他吃的一干二净,并且将土地化为沼泽,这种沼泽的水有毒、无法饮用,因此相柳所到之地都变为无人区,连动物也不能生存。在共工被禹消灭之后,相柳继续危害人间,禹数次将它击败,但是相柳的血却污染了土地,使庄稼不能生长。相柳的传说象征着大禹治水工作的反复性和水灾给古代人带来的危害,以及这种危害给古人带来的种种幻觉。

又称相繇,上古凶神,特长是放毒水污染环境。根据《山海经·大荒北经》的记载,相柳蛇身九头,巨大得能同时在九座山头吃东西,它不断呕吐毒液形成水味苦涩的恶臭沼泽,发出的臭味甚至能杀死路过的飞禽走兽。它随同共工发洪水伤害百姓,半途遭遇一心治水的禹,共工不能战胜禹惨遭流放监禁。相柳继承共工遗志继续作怪,禹便杀死相柳,但是相柳的血液腥臭,流淌过的土地五谷不生,弥留时流出的口水更形成了巨大毒液沼泽,禹三次填平沼泽却三次塌陷,只好开辟整理为干净的大水池并为众天帝在池边建造宫殿楼阁,称为众帝之台。鰩和柳一声之转,在山海经中出现的相柳和相繇事迹又基本相同,因此可以认同郭璞的说法,相柳就是相繇。
   

大 鶚
传说由于和“鼓”合作谋杀“葆江”,恶神“钦 丕鳥”被处死,他的怨恨转生成为怪鸟“大鶚”,它的外形象鹫,身体上有黑色斑点、额头白色、喙为红色、爪子象虎爪、叫声象鸭子。大鶚是战乱之兆。
   

太 岁
中国古代星相学中一颗星的名字,实际上是指木星。古人迷信大岁是代表地上人君(皇帝)的星,在天上则代表天帝,中国古代的天文官员时刻注意大岁在天空中的方位,因为据说如果作出不利于大岁的行为将引来大祸,比如在大岁的方位兴建土木。

太白金星
太白即金星,又称“白帝子”,是天边启明星的神格化人物。为道教神,据《七曜禳灾法》描述最初的形象是穿着黄色裙子,戴着鸡冠,演奏琵琶的女性神,明以后形象变化为老迈年长的白须老者,手中持一柄光净柔软的拂尘,入道修远神格清高,时常出现在一些有影响的古典小说中,最著名的是《西游记》,但多不被尊敬重视,最近的八流电视剧更有侮辱其存在的不良情节。同为太白星神的还有《唐逸史》中提到与孙思邈交游亲近的太白酒星,他们是四位游历在蜀地豪饮而健谈的奇仙。《广异记》中也提到了一位同样在四川出没,自称“太白山神”的能召唤神虎的老人。

九天玄女
又称“玄女”、“元女”,根据《诗经·商颂·玄鸟》的记载,它最先的形象是商人的始祖玄鸟,之后的《史记·殷本纪》中提到殷商的祖先是由其母吞食玄鸟蛋而出生,更理性的解释了商人崇拜玄鸟图腾的原因。宋《云笈七签·九天玄女传》完善女神传说,称她于黄帝与蚩尤大战受困时,受老师圣母元君派遣,下降黄帝之侧以行帮助,终于使黄帝击败蚩尤,玄女有功于社稷,便被尊奉为女神。后世因玄女辖制“中天、羡天、从天、昊天、苍天、廓天、咸天、上天、成天”九天,故称她“九天玄女”,女神在得到道教吸收接受专奉后崇拜甚广,宋以后多次出现在古典神怪小说中,著名的有《水浒传》,《大宋宣和遗事》,《女仙外史》,《薛仁贵征东》等等。但目前民间供奉九天玄女最专注的原因不是因为女神本身拥有的兵法智慧,而多是祈求送子护生。

北斗星君
原本是将天空中被称为“大熊星座”的星群神格化的复合式神祗团体。根据《河图帝览嬉》的说法只是掌握爵禄富贵收成丰歉的星斗,但是被早期道教吸收后,形成了“北斗注死,南斗注生”的说法。北斗星君受命听取天下人功劳过失,并因之决定其人寿数际遇,对于民间来说是行使莫大权力地位非常重要的神灵,因此自古以来泰山上供奉北斗星君的香火长盛不衰,是别的神灵难以比拟的,想来是类同人间高官显爵般的存在吧?而与人间权贵官职浮动类似的是,在众多文献中,北斗星君的具体身份始终没有确定,《河图始开图》称“黄帝名轩辕,北斗神也。”《云笈七签》则说北斗君是江夏人,叫伯大万,又说北斗君是江夏人陈奉常字百万。《真灵位业图》则说北斗君是周武王。目前华丽连载接近尾声的《封神演义》的原著中则安排黄飞虎的第三子黄天祥被封为北斗星君!
   

大 风
传说中协助蚩尤的“风伯”也就是风神,利用云和黑气掩护蚩尤的魑魅魍魉军团。也有传说称大风是名为“大凤”的怪鸟,它的羽毛扇动引起暴风。黄帝遂命令后羿讨伐大风,后羿用箭射中了大风并且将其俘获。
大风也是被华夏族征服的南方民族被妖魔化后的形象。
   

担 生
传说中引起水害的巨蛇。据说有一位书生小时候捉到一条小蛇,将它养大,蛇长大了之后书生就背着它走,因此得名“担生”。但是由于蛇越来越大,书生也背不动它了,因此就将它放生到河南的沼泽地中。过了40多年,大蛇变成了巨蛇,在沼泽附近吞食行人。这时候书生已经老了,听说这件事之后就来到沼泽探访。巨蛇果然出来袭击,于是书生就叫:“担生!”,巨蛇听见之后就垂下头离开了。县城里的人听说之后,就把书生逮捕,要将他处死。担生听见书生在牢房中叹气,于是当晚,整个县城都陷入湖底,只有关押书生的牢房留在地面上。在这个故事里,蛇吃人是为了维生,人却要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人;蛇尚且重情义,人却自私无能,究竟谁是恶魔呢?

猗 即(yi ji)
字为上帖中的A4。传说中招来火灾的怪鸟。

九 婴
传说中一条名为“凶水”的河川之神,长有九个头,被后羿杀死。

犰 狳
蝗灾之兆。据说这种幻兽外形象兔子,但是长有鸟喙和蛇尾,它的出现预示着大蝗灾。

人面鴞
旱魃之兆。据说人面鴞外形象枭,但长有人脸、狗尾和象猿猴的身体。

封 豨
传说中在南方楚地作乱的大猪,武器无法穿透它坚硬的外皮,最后被后羿捕获。

孟 婆
传说中的风神。

尸解仙
葛洪在《抱朴子》中说“下等的修道者先死而后变,被称为尸解仙。”因为这种仙人的神格较低。

赤松子
赤松子,一作“赤诵子”。传为神农时雨师。能入火自焚,随风雨而上下。记载其事之典籍,当以《淮南子·齐俗》为最早,继以《列仙传》而详其事。刘安云:“今夫王乔、赤诵子,吹呕呼吸,吐故纳新,遗形去智,抱素反真,以游玄眇,上通云天。”
①高诱注曰:“赤诵子,上谷人也。病厉入山,寻引轻举。”《列仙传》谓:“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往往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今之雨师本是焉。”

②是书作者又赞曰:“眇眇赤松,飘飘少女,接手翻举,冷然双飞;纵身长风,俄翼玄圃,妙达巽坎,作范雨师。”

③除《列仙传》谓炎帝少女随赤松子修道成仙外,尚有皇初平遇赤松子修道成仙的传说。据宋人倪守约《金华赤松山志》载,皇初平曾在赤松山中遇赤松子,修道于石室中,能叱石成羊,汲井愈疾,坐起立亡。赤松子修炼成仙的故事有诸多传说,且屡为故籍所载。郭璞云:“水玉冰体,潜映洞渊 赤松是服,灵蜕乘烟 吐纳六气,升降九天。”

④葛洪称:“火芝,常以夏采之,叶上赤,下茎青,赤松子服之,常在西王母前,随风上下,往来东西。”

⑤《艺文类聚》称“赤松子好食柏实,齿落更生”。

⑥从上述记载来看,赤松子乃传说中之服食成仙者。
   

后世某些道士为了将所撰之书托之远古,曾假赤松子之名以名书,如《赤松子中戒经》《赤松子章历》。据今人研究,此二书皆出于魏晋南北朝。《道藏提要》称:《赤松子中戒经》“盖六朝古籍也”;《赤松子章历》“约出于南北朝”。⑦又如《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原题太虚真人南岳上仙赤松子传”;《上清九真中经内诀》“原题赤松子述”,为早期上清派著作,而托于赤松子所传者,盖皆出于魏晋南北朝。

黑白无常
?  阴间鬼卒中地位较高者,通常结伴出现前往拘拿生者魂魄。白无常白衣白帽,手持芭蕉扇,神态高慢,它负责给死者下拘捕令(命票?)宣告死者生命已尽。黑无常黑衣黑帽,手拿淬铁索,神情躲闪,它负责拘拿死者的灵魂。它们虽然都面色僵白,口舌鲜红,并常将舌头拖在嘴外,披散头发,但因为它们有了解生者福禄的能力,所以通常被认为会对富贵者低头,并回避福禄高贵的人。另一方面由于它们的相貌被太多人熟知,明清以来文学作品中更习惯安排类似凡人的无常鬼卒进行拘拿活动。

江神大君
传说中统治长江的龙神,据说他要求流域的居民每年献祭两名童女,否则就要发洪水。后来秦国的官员李冰出任蜀郡地方官的时候听说了这件事,于是亲自前往斩杀江神大君,经过一番恶战,李冰用法术把自己变成一头牛,江神大君也变成牛和他搏斗,这时李冰的家臣趁机将江神大君刺杀,从此水患解除。
这个传说是根据李冰治水的故事衍生出来的。
   

洞庭神君
洞庭湖的水神。传说洞庭神君原本是名叫柳毅的书生,由于在泾川营救了洞庭龙王的女儿,得以和龙女成婚并且升仙。柳毅后继承洞庭龙王职位。据说柳毅外表文弱,不够威猛,不能震慑水族,因此他白天在脸上覆盖一个狰狞的面具,晚上睡觉的时候才取下来。但是由于逐渐习惯,取下面具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面具就长在脸上拿不下来了。

应龙
有翼的龙称为应龙。据《述异记》中记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

《山海经.大荒东经第十四》: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陆吾
昆仑山神。《山海经·西次三经》:“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它的样貌是长着九条尾巴的虎身顶着一颗拥有锐利目光的人头,它的指责是管理天之九部和天帝园圃的时节。根据郭璞的注解可以很清楚的知道,陆吾的神格较高,除了掌管天界九个区域的界限之外,能够料理天神花园的时节(这就是一般所说的气候魔法了吧?),因此它绝不是园丁,而是类似中央空调随时调节气温的存在。

风伯飞廉
最早的风神被称为箕星或箕伯,《风俗通》中称“风师者箕星也。箕主簸扬,能致风气,故称箕伯。”但在楚地则自古以鹿身雀头的神秘怪兽飞廉为风伯,《水经注》称飞廉以善于行走而为纣王效力,周武王击败了纣王,飞廉殉国自杀,天帝为他的忠诚感动,用石棺掩埋他,并使他成为风神。汉以后飞廉与箕伯逐渐融合,并由民间人格化,形成了“白须老翁,左手持轮,右手执箑,若扇轮状”的固定塑像帽。唐以后,因风伯的主要职能是配合雷神、雨神帮助万物生长,所以受到历代君主的虔诚祭祀。然而风伯也常以飓风过境毁坏屋舍伤害人命,形成自然灾害,因此被视为凶神。民间传说中常以女性形象出现的风神“封姨”,就主要体现了风对植物生长的危害。《淮南子·本经训》高诱注中提到羿将狂暴伤害人民的风伯捆绑在青邱之泽为民除害的故事,倒是不免令人想起赛特寻找神器救助被困雷神的细节。

雨师屏翳
在传说常常和风伯一起出现。曾是黄帝的属臣,《韩非子·十过》称:“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但之后则随同蚩尤与黄帝作战,《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从大风雨。”蚩尤败退之后,雨师是司雨之神,但不能确认其究竟为谁。《楚辞》中称雨师名“玄冥”、“萍翳”、“屏翳”,《抱朴子》则说“山中辰日有自称雨师者,龙也。”而《搜神记》说“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至高辛时,复为雨师,游人间。今之雨师本是焉。”世间流传种种说法繁多,甚至有称卫公李靖为雨师者,虽然显得荒谬,但足以看出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民间对于作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降水的重视。值得一提的是地支之中“丑”之神为雨师,所以民间往往在己丑日祭祀雨师。

上元夫人
介绍典籍缺乏,实际是好道狂热神怪变异的汉武帝创作的遇仙故事人物之一,根据《汉武内传》记载:在汉武帝元封元年七月七日,上元夫人受西王母邀请降临在汉宫,传授武帝修仙成道的方法,夫人是一位年纪在三十岁上下高贵端庄优雅的女仙,她指出武帝胎性(先天秉性?)暴、淫、奢、酷、贼是成仙的大碍,必须首先破除五性才能成道。汉宣帝地节四年,上元夫人又和王母一起降临在勾曲山金坛之陵华阳天宫,这次她将四部仙书传授给二茅君,二茅君因此成仙。根据武帝的说法,上元夫人是道君弟子,三天真皇的母亲,统领十万玉女之笈,在女仙中的地位仅次于西王母。不过得到承认的道教典籍中并没有这位夫人的位置。可以想象如果后世有好事的君主追随武帝的变怪,吹嘘武帝的死后成仙,那么上元夫人得到承认也绝不仅仅是在一个典籍渺没的范围内啊。
   

浮 游
“浮游”是共工的手下,在共工反叛颛顼失败之后自杀,成为怨灵。据说战国时代,晋平公在屏风前梦见了红色的熊,从此一病不起。平公向郑国的子产询问原因,子产回答:“很久以前,共工的大臣浮游因为反叛失败而自杀,后来他化身为红熊为害人间;要是在宫殿里看到浮游,王政就会崩乱;如果在门口看到浮游,臣子就会作乱;在屏风前看到浮游,不会有大事发生,您的病也不会致死,只要祭祀颛顼和共工就可禳除。”平公照子产说的做了,病也痊愈。
   

饕 餮
中国古代传说中住在南方的多毛人种,长有猪头。据说饕餮天性贪婪,一毛不拔,喜好抢夺他人种植的谷物,而且抢来的东西绝对不分给他人。饕餮欺软怕硬,不敢袭击群居的人,只抢夺落单者的财物。古人用于祭祀和驱鬼时使用的鼎上常铸有形似饕餮头部的花纹,称为“饕餮纹”。之所以只铸上头部,是由于古人迷信饕餮纹会吞食人,如果不铸身体,被咬住的人就不会被吞下去,方便营救。

穷 鬼
也是颛顼的儿子,性格放浪,最后在放荡的生活中死于非命。传说要是遇上这个神,就会丧失财物,这有些类似日本的贫乏神。
   

妬妇津神
据说晋朝人刘伯玉的妻子段氏心胸狭窄,嫉妒心极强。刘伯玉经常作诗,在诗里表达想和美貌的水神会面的意思。段氏怒火中烧,于是投水自杀。段氏死后七天,给刘伯玉托梦说:“你不是想娶水神吗?我现在就是水神啊!”吓得刘伯玉以后再也不敢渡河。据说段氏自杀的那条河流,只要有美貌的女性渡过,就会引起段氏的不满而兴风作浪,但是如果女子将头发弄乱、换上脏衣服渡河,则相安无事。所以段氏被称为“妬妇津神”。
   

肥 遗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旱魃之兆。据说肥遗是一种居住在太华山山麓的怪蛇,有一个头、两个身体、六条腿和四只翅膀。也有传说称肥遗是一种黄色的鹌鹑大小的鸟,喙是红色的,据说吃了肥遗能够治病、防止寄生虫。

螣蛇
    一名“螣蛇”。《荀子·劝学》:“螣蛇无足而飞”。《尔雅·释鱼》:“螣,螣蛇”。郭璞注:“龙类也,能兴云雾而游其中”。

蟠龙
《太平御览》卷九三0引《沈怀远南越志》:“蟠龙,身长四丈,青黑色,赤带如锦文,常随水而下,入于海。有毒,伤人即死”。

角端
  独角兽名。《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其兽则麒麟角端。”郭璞注:“角端似貊,角在鼻上,中作弓。”又《宋书·符瑞志》云:“角端,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明达方外幽远之事。”盖白泽兽之类。清王士祯《陇蜀馀闻》云:“角端,产瓦屋山,不伤人,惟食虎豹。山僧恒养之,以资卫护。”又近于渠搜发献鼠犬。人常置其石造像于门,驱邪也。
   

龟  《山海经·西次四经》:“崦嵫之山……其阳多龟。”《古小说钩沈》辑《玄中记》云:“千岁之龟,能与人语。”《述异记》上云:“龟千年生毛,寿五千年谓之神龟,万年谓灵龟。”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云:“千岁灵龟……剔取其甲,火炙捣服……尽一具,寿千岁。”此则龟之灵异。参见“余且”、“元绪”。

毕 方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火灾之兆。毕方的名字来自竹子和木头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响,它是火神、也是木神,居住在树木中。毕方的外形象丹顶鹤,但是只有一条腿(一说为只有一只翅膀),身体为蓝色、有红色的斑点,喙为白色。毕方不吃谷物、吞吃火焰,据说毕方的出现预示着大火。而传说黄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时,乘坐着蛟龙牵引的战车,而毕方则伺候在战车旁。
   
无支祁
也称为“巫支祁”,传说中的淮河之神。据说无支祁外形是巨猿,额头高耸、鼻子皱巴巴、全身黑色、头部白色而且伸缩自如、它的眼睛是金色的、牙齿象雪一般耀眼,无支祁拥有关于河川的丰富知识,动作敏捷。大禹治水之时,无支祁出来干扰,禹命令手下的“庚辰”前往捕捉,无支祁操纵精灵顽抗,但是仍被制服,被关押在淮河北方龟山山麓。
在南北朝时代曾经在龟山山麓捕获过巨大的猿猴,当时传说它就是无支祁。实际上应该只是一种巨猿而已。
   

太阳九姐妹·月亮十兄弟
中国云南布朗族民间传说中的凶神,是创世之神达米亚的敌人。据说在太古时代,月亮和太阳一样灼热,月亮十兄弟和太阳九姐妹为了破坏达米亚创造的美好世界,一起出动,令大地燃烧、星星失去了光芒,传说由于温度太高,使鱼的舌头、螃蟹的头、蛇的脚和青蛙的尾巴都缩没了。愤怒的达米亚拿起神弓追杀月亮和太阳,他射出了十八支箭,杀死了九个月亮。但是由于筋疲力尽,让一个月亮和一个太阳跑掉了,但是月亮也被吓得通体冰凉,从此无法再散发热量。由于月亮和太阳都躲了起来,世界又被寒冷包围,达米亚于是派遣动物们找月亮和太阳商谈,让他们恢复工作,月亮从此只有在晚上升起。而太阳害怕达米亚,于是他和鸡说:“达米亚不在的时候,你就叫我。”因此每天早上,雄鸡的鸣叫宣告太阳的升起。

拉 洪
拉洪是中国阿昌族传说中招来混乱的恶神。传说创造天的神奇布马由于得知南天破裂,前往修缮。拉洪趁大神不在,联合风神和雷神作乱人间。他首先在天空中悬挂了两个太阳,令大地灼热不堪,又把陆地生物和海洋生物颠倒过来,并且让树木倒着生长。奇布马回来之后大怒,但是在妻子的劝导下准备用智取。于是奇布马要求和拉洪结亲,并且在比试魔法和猜梦的比赛中赢了拉洪,拉洪只得同意和奇布马结亲。在宴会上,奇布马在菜里下药把拉洪毒死。


雷 公
雷公是中国苗族神话中,引起大洪水毁灭了全世界的凶神,同时也是人类新生的指导者。据说在太古时代人们遭受暴风的危害,直到有一位英雄捕获了随风而来的雷神,将它关押,暴风才被制止,这个雷神就是雷公。被关押的雷公向英雄的孩子们要水喝,得到了水之后,它恢复了神力,在回到天界之前它将自己的牙齿送给孩子们,并且告诉他们:“把我的牙齿埋在地里,可以避祸。” 英雄从孩子口中得知消息之后,料到雷公一定会来报复,于是他开始建造一艘巨大的铁船,而孩子们则把雷公的牙齿埋在地里,过了一个晚上,埋牙的地方长出一棵巨树、并且结出巨大的葫芦。当英雄完成了铁船之后,雷公果然从天上呼唤洪水覆盖了大地,毁灭了世界上的一切,英雄驾驶铁船逆着洪水来到天界的大门,向天神们说明了一切,要求结束水灾。天神于是将水收回,而铁船则落到地上,英雄死去了。 英雄的孩子们则躲在大葫芦里渡过了洪水,在新的陆地出现之后,他们成为了新一代人类的始祖。

五通神/路神
    这个五通神--是不是那个路头神?那个是个小财神。在"二刻拍案惊奇"里也有相关的小说的--五通神用了点神通作弄了一个贪财的小老板。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

    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为财神的路头五路神无涉。或又以五路神实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间汤斌毁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间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为路头而祀之。一般以此路头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谓五路乃东西南北中也;财货无不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谨加祭祀,冀求它引财入门,或出行获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为"祖道"之俗;吴俗接路头,祭祀的也是路神,而这路神变成财神,从一个变成五个。路神变为财神,是因商业的发展,财货流通的加剧。财货往来于陆水之间,人们直观地认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财货。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

  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是一样。在正月而非<敏感詞>月,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序
如果只将目光注意在异兽的身上,我们会忽视很多有价值的东东。找点理论:在《搜神记》中有一篇诠释妖怪的短文,
甚有道理。如下:

妖怪,是精气依附于物体而形成的。精气充斥于物体的内部,物体外部就会发生变化。物体的形神气质,是物体内外的
表现。它依于金、木、水、火、土,通达于貌、言、视、听、思。即使生灭增减,变化万端,它在善恶吉凶方面的征兆,都
可以根据精气的存在之物来论述。

归纳的相当不错,并且通过这段话,东方的神话特点亦清晰明了。(注意细节,精气和mana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要和
日式奇幻混谈。和西方的所谓魔力亦有很大区别。)不过,这点可以大家讨论讨论。

                                              异兽:
白泽
    号称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通过去,晓未来(玩笑)。不过能说人言,曾应黄帝所求作鬼神图鉴(内有万一千五百二十种)(封神榜?)。绝对神兽中的No.1。
   《轩辕本纪》、《抱朴子(极言)》、《瑞应图》有载。

化蛇
    水兽。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招大水。(存在象《3×3只眼》中的MM也有可能)
   《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英招
    人面马身(人头马?),有虎纹,生鸟翼(人头飞马?),声音如榴。号称是替天帝看花园的神,但看起来充其量不过是只神兽而已。《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原文“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

玄蜂
    其实就是巨蜂,腹大如壶,蛰人,有毒,能杀人。
   《楚辞(招魂)》有载。

青牛
    出名主要是作为老子的坐骑。但真正的原形是千年木精(土精成形是玉羊)。
   《嵩高记》、《录异传》有载。

呲铁
    形状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铁为食。排泄物利如刚(精炼?提纯?),可作兵器。
   《神异经(中荒经)》有载。

山臊
    山神,人脸猴身,(一手)一足,能说人话,而且会变化,特别喜欢吃虾蟹。
   《神异经(西荒经)》、《国语(鲁语下)》、《诉异记》有载。

火鼠
    又名火光兽。生活在火山中(非现在通指的火山,乃是燃烧的森林),重百斤(体形应甚大),毛长接近一米,细如丝,见水即死。用它的毛就可制成“火烷布”(如果脏了用火一烧就可变干净)。
   《神异经(南荒经)》、《十洲记》有载。

商羊
    一足鸟,招大雨。(估计只是能预见天气)
   《说苑(辨物)》有载。

讹兽
    别名“诞”。人面兔身,能说人言。喜欢骗人,言多不真。其肉鲜美,但吃了后也无法说真话了。(利用价值很高,呵呵)
《神异经(西南荒经)》有载。

民鸟(此为一字)
    嘴为赤色,身为翠色。可御火。
   《山海经(西山经)》有载。

钦原
    鸟,形状象蜂,和鸳鸯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种巨蜂)。蛰兽兽死,蛰树树枯。(玄蜂升级版?)
   《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钩蛇
    蛇,身长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时于水中用尾巴钩岸上动物食之。
   《水经注(若水)》有载。

远飞鸡
    又名翻明鸡、目羽鸡。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还。(鸽子的异种?)
   《洞冥记》有载。

腓腓
    有点象狸,白色的尾巴。养之可以解忧愁。(高级宠物?)
   《山海经(中山经)》有载。

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哮天犬
  《封神传》第四十七回:赵公明被三人裹住了。雷震子是上三路,黄天化是中三路,杨戬暗将哮天犬放起,形如白象。怎见得好犬:仙犬修成号细腰,形如白象势如枭。铜头铁颈难招架,遭遇凶锋骨亦消。《董永沉香合集·新出二郎劈山救母全段》云:“妖精回身往外跑,二郎一见着了忙,回手撒开哮天犬,咬在妖精左膀上;咬的妖精把原形现,原来便是斧一张”。此所写之二郎 ,乃“斧劈桃山”之“杨二郎 ”,哮天犬乃助其收伏“斧子大王”之神犬。旧时灌县二王庙二郎神塑像之旁,亦有蹲犬之铜铸像,云即哮天犬。参见“二郎”、“杨戬”、“二郎沟”。

混沌
    长毛四足,如犬,有腹无五脏。抵触善人,凭依恶人。(绝对恶灵是也,另有混沌神之说,另行说明,不归此处)
   《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应声虫
    居于人腹。宿主每发声,腹中便有小声效之,且会越来越大。以雷丸可治。(腹语?)
   《续墨客挥犀》、《隋唐嘉话》有载。

庆忌
    又名要离。泽精,人形,大概十几公分高。黄衣黄帽,乘黄色小车,日驰千里。叫它的名字可使之报信(亦有捉鱼之说)。历史上也有人名(吴王僚子,猛将)、塔名为此。
   《管子(水地)》、《太平预览》有载。

并封
    类猪,黑色,前后皆有头。
    Ps:述荡则是左右有头。
   《山海经(海外西经)(大荒西经)》、《周书(王会)》有载。

夫诸
    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
   《山海经(中次三经)》有载。

当康
    有牙的小猪状,因叫声而得名。可以预见丰年。
   《山海经(东次四经)》有载。

山蜘蛛
    巨蛛,大如车轮,其丝可止血。
   《南部新书》有载。

鸣蛇
    大体如蛇,但有四翼,发磐磐之音。见则大旱。
   《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南海蝴蝶
    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须足,仍有八十斤,极其鲜美。(可惜无人饲养)
   《岭南异物志》有载。

幽(安鸟)
    类似有条纹的小猴子,经常发笑。看见人则躺倒(藐视?挑衅?)。因叫声得名。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狸力
    猪状兽,脚后有突起,声音就像狗叫。应该是有操土之能。
   《山海经(南次二经)》有载。

(马交)
    类马,白身黑尾,头有一角,利齿,四足为爪,发音如鼓声。以虎豹为食。一说可御兵。
   《山海经(海外北经)(西次四经)》、《管子(小问)》、《周书(王会)》有载。


孰湖
    马身鸟翼,人面蛇尾(与英招类似)。喜欢载人(应该很适合作坐骑)。
   《山海经(西次四经)》有载。


媪似羊非羊,似猪非猪。在地下食死人脑,能人言。用柏枝插其头方可杀之。
《搜神记》、《晋太康地志》有载。


身长数丈,类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脚于土中,虽在动却不移开。唯灌酒能消。因为其为忧伤之气所聚,酒能忘忧,所以可消。
   《搜神记》有载。

鬼车
    别名九头鸟。色赤,似鸭,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瞭,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爱入人家烁人魂气。亦有说法称九首曾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此疑个例)
   《三国典略》、《岭表录异》、《正字通》有载。

九婴
    水火之怪,为羿所杀。(应可喷火吐水,为九头蛇之类)
   《淮南子(本经训)》有载。

飞廉
    鹿身,头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说其为风伯。但我觉得应该是操纵风力大气的神兽更合理。
   《楚辞(离骚)》有载。


飞诞鸟
    鸟,似鼠,赤足。口可分泌粘胶,用其洒在树上粘取飞禽食用,亦有时用其喷射,百发百中。(澳洲土著亦有用其法捕猎)
   《广博物志》有载。

九尾蛇
    巨蛇,体有鳞甲,腰以下有九尾,拖行,有铁碰撞之声。尾端有小孔,会喷射,如枪弹,中者非死即残。(神话气息不浓,但可算是比较标准的怪兽,而且还是蛮强的)
   《续子不语》有载。


氐人族
传说是炎帝后裔,所有记载都出自《山海经》。《山海经·海内南经》称“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不过很明显,天之痕里面氐人族是在建木的东北,这个令人有一大滴冷汗。《大荒西经》则说炎帝的孙子灵恝生了互人,互人就是氐人,他们可以上下于天。始终难以理解他们是如何能做到上下于天,而且所谓人面鱼身,外貌更可能是人面鱼而不是人鱼。

天仙
道教专有名词,一般指居于天界能举形飞升的神仙。根据《仙术秘库》和《抱朴子》对仙的划分,天仙都位列第一等。可以确认这是道术高深修行深厚拥有崇高神格的仙人阶级,原本没有特别的性别区分,但是汉以后受《汉武帝内传》描述的影响,一般人习惯将天仙看作侍奉在西王母身边美丽超凡的女性。值得一提的是天仙由于本身神格高贵,直接插手过问凡人琐事的情况很少发生。并且由于凡人能够坚持修行得证这一品格者甚少,因此后世往往以东王公和西王母之血族后裔看作天生天仙。具体情况参照《封神演义》中仙界第一美人龙吉公主。

地仙
根据葛洪《抱朴子》划分,地仙位列第二等,这是一个能够畅游名山大川的仙人阶级。《正统道藏》中记载葛洪的弟子黄野人(荒野人?)因为得到师父的一粒仙丹成为地仙,此后就生活在罗浮山中,常做月下高歌。地仙通常被任命管理道教遍布神州各地共一百处的洞天福地,他们有机会通过长期艰苦修行成为天仙,但是限于最重要的资质,很少听说有地仙成为天仙。《西游记》中的镇元大仙作为地仙之祖,具有强大的实力,但是性格不好。

奚鼠
    巨鼠,居于冰下,重千斤,肉可食。皮毛可以制衣被,为御寒上品。用其皮蒙鼓,其声可以传千里,它的毛发可以召集鼠类。(鼠王的说)
《神异经》有载。

傲因(字打不出来啊,痛苦中)
类人,穿着破烂衣服,手为利爪。袭击单身旅人,喜食人脑。舌头暴长,有时伸出盘在地上休息,用烧烫的大石掷之,可杀。(有相当智能,懂伪装。可能感觉敏锐,尤其是舌头(痛死的?)。可推见其反应甚快,为搏斗型。)
   《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罔象
  精怪名。即“无伤”。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尸穸》:“《周礼》方相氏欧罔象。罔象好食亡者肝而畏虎与柏。墓上树柏,路口致石虎,为此也。”参见“方相氏”。

奢比
或称“奢比尸”,半人半兽的怪物,《山海经·大荒东经》说它是神,长着人的头颅和野兽的身体,一对大耳朵上戴着两条青蛇,名字叫奢比尸。《山海经·海外东经》肯定了这种描述,并且提到奢比之尸或者就是肝榆之尸。


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虎畏之,盖吼溺着体即腐(强酸?)。(不过还是比犼弱太多了啊)
《偃曝馀谈》有载。

狡 
《山海经·西次三经》:“玉山……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

橫公鱼
    生于石湖,此湖恒冰。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食之可却邪病。
《神异经(北方荒经)》有载。

傒囊
    象小孩子,见到人就伸手牵引,但人一到它住的地方就立刻死去。(应该不是动物,而是一种鬼怪吧。吸人魂气?)
《搜神记》有载。

风狸
    别名风生兽。似貂,青色。火烧不死,刀砍不入,打之如打皮囊。用锤击其头数千下方死,但只要其口入风立即复活。用菖莆塞其鼻方可杀之。其溺可入药,其脑和菊花服满十斤可寿五百。(此兽灭绝多半就是因为那个‘寿五百’上了,人类真是恐怖啊)
《抱朴子(仙药)》有载。

角圭(角虎)
    又名任法兽。如羊,一角,青色,性忠直。看见有人相斗就触理亏的一方。皋陶(人名)曾用其断案。(疑可识人心,故能断对错。生物测谎仪?)
   《诉异记》、《神异经》有载。

獬豸
古代神裁制度下产生的著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根据《论衡》和《淮南子•修务篇》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据传角断者即死,有被见到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拥有很高的智慧,能听懂人言,对不诚实不忠厚的人就会用角抵触。后世常将普通羊饲养在神庙,用来代替獬豸


兕是一种与犀牛相当类似的生物,有人将这二者混为一谈,这是错误的。《山海经·海内南经》有这样的两段记载,“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兕兕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由此可见,虽然相似,但二者并非完全相同。如同形容名山大川必言仙鹤白鹭一般,古籍里要形容地方险恶,也多言“其上多犀兕虎熊之类”。  

  记得《西游记》里有一段,太上老君所骑青牛走落凡间成精,使着一个圈儿,套去众神好多兵器,这只青牛就是兕了。吴承恩写得好:“独角参差,双眸幌亮。顶上粗皮突,耳根黑肉光。舌长时搅鼻,口阔板牙黄。毛皮青似靛,筋挛硬如钢。比犀难照水,象牯不耕荒。全无喘月犁云用,倒有欺天振地强。两只焦筋蓝靛手,雄威直挺点钢枪。细看这等凶模样,不枉名称兕大王!” 在《左传·宣公二年》里记载着:“犀兕尚多。”,之后就再无据可考,想是除了一只被李耳骑着仙去外,<敏感詞>的统统死光了。

委蛇
    又名延维。人首蛇身,有两头,紫衣朱冠,和车辕长度相当。厌恶雷声,闻之则捧首而立。见则能霸天下。《山海经(海内经)》有载,《庄子(达生)》则说齐桓公曾见之。
    Ps:闻一多《伏羲考》中则说此为人首蛇身之伏羲女娲交尾神象。(搞笑吧?)

    延维就是委蛇,形貌怪异,但却是被野心者期待看到的鬼怪。根据《庄子·达生》中记载齐桓公游猎时就曾因见到人首蛇身的延维而郁闷病倒,后得知这是自己将称霸诸侯的征兆,于是豁然痊愈。而《山海经·海内经》的记载则较真实亲切,苗民崇拜人首蛇身的神,这个神尾巴很长,穿紫色的衣服,并且左右都有戴着毡帽的头,人们叫神“延维”,据说如果能够吃它的肉将称霸天下。郭璞因此注解齐桓公仅仅是看到所以只能称霸诸侯。近代学者有认为延维就是伏羲和女娲交尾合体形象的称呼,虽然证据还显单薄,但是看山海经中描述,的确有又见女娲神的恍惚。


《山海经·中次八经》:“女几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黄金,其兽多豹虎,多闾麋麖麂,   其鸟多白乔鸟 ,多翟,多鸩。” 郭璞注:“鸩大如雕,紫绿色,长颈赤喙,食蝮蛇头,雄名运日,雌名阴谐也。”按《文选·左思〈吴都赋〉》刘逵注云:“鸩鸟,一名云白(按当作“云日”,即“运日”也),黑色,长颈赤喙,食蝮蛇,体有毒,古人谓之鸩毒。”《楚辞·离骚》:“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即此。宋罗愿《尔雅翼》卷十六云:“鸩,毒鸟也,食蝮蛇及橡实。知巨石大木间有蛇虺,即为禹步以禁之,或独或群,进退俯仰有度,逡巡石树,为之崩倒。昔有人入山,见其步法,归向其妻学之,妇正织而机翻。”亦为异闻。

   《山海经·中次十二经》:“瑶碧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雉,恒食蜚,名曰鸩。”郭璞注:“蜚,负盘也;音翡。”又注:“此更一种鸟,非食蛇之鸩也。”又郭亚注《尔雅·释虫》云:负盘,臭虫。

契俞(不好意思,用了别字)
兽中最大者,龙头马尾虎爪,长四百尺,善走,以人为食。遇有道之人则隐藏,遇无道之人则食之。(惩恶扬善?不过依此之言,无法理解其捕食方式?如此大的体形,速度要多快才能......)
   《尔雅(释兽)》有载。

魍魉
    木石之怪,亦有说为山川之精。状如三岁小孩,红眼长耳,赤黑色,喜欢模仿人声用以迷惑人。
   《国语(鲁语下)》、《说文》有载。

鲛人
  谓人鱼之灵异者。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此说《博物志》、《述异记》并载之而文小异。《述异记》卷上且云:“蛟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南海出蛟绡纱,泉先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余金。以为入水不濡。南海有龙绡宫,泉先织绡之处??邪字?缢?摺薄S帧短?接?馈肪戆?三引《博物志》(今本无)亦云:“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鼠勺)犬
    类狗,能飞,食虎豹。
   《周书(王会)》有载。

率然
    五彩蛇,亦有说为两头。人物触之,中头则尾至,中尾则头至,中腰则头尾并至。(登它主要是因为《孙子兵法》中‘三军势如率然’即为此蛇)
   《神异经(西荒经)》、《博物志(异闻)》有载。

剑光射人
    汉帝相传。以秦王子婴所奉白玉玺。高帝斩白蛇剑。剑上有七朵珠九华玉以为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剑在室中光景犹照于外与挺剑不殊。十二年一加磨莹。刃上常若霜雪。开匣拔鞘辄有风气光彩射人。

谏珂
    平公有一天出朝,有只鸟围着他飞不离去,他就对师旷(人名)说:“我听说如果是霸王之人,凤亦为之下;今天有鸟整天围着我传,那是凤吗?”师旷说:“东边有一种鸟,名叫谏珂,文身朱足,喜狐,今天主上必然穿狐裘大衣上朝。”平公说:“是。”师旷说:“今天鸟围着你飞是因为狐裘,而不是你的德义。你为什么要自己yy呢!”平公听后很不开心。


揭露八仙中张果老的真正面目:
《独异志》载:唐玄宗时有张果老此人,岁数不祥,被皇帝召见,以礼待,问他问题没有不知道的。

当时还有个道士叶静能,也很博学。玄宗问他张果老是什么人,他说:我知道,但我说了就死,不敢说。但如果皇上免冠赤足救我,我就能活。皇上答应了他。叶静能说:张果老乃混沌初开之白蝙蝠精。言毕就死。玄宗去求张果老,张果老说:此小儿太多口了,不惩罚他,天地间的事情都要坏了。玄宗一再恳求,张果老用水喷他的脸,道士就活过来了。后来张果老便不知所终。

    《通俗编》载:张果老骑一白驴,日行万里,休息时将驴叠成纸,放于箱中;用时用水喷之,又变为驴。

充满神奇幻想的神话传说世界中,有许多生物是横空出世,莫问出处的;但也有一些有着明确的来历,便于后人系统地去了解。今天介绍的角色就是有着“显赫身世”的一个邪恶神兽-穷奇。

穷奇
    “穷奇”是中国传说中抑善扬恶的恶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猬的毛皮、长有翅膀,穷奇的叫声象狗,靠吃人为生。据说穷奇经常飞到打架的现场,将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恶行,穷奇会捕捉野兽送给他,并且鼓励他多做坏事。古人也把那种不重心意、远君子近小人的人称为穷奇。

    但是,穷奇也有为益的一面。在一种称为“大儺”的驱鬼仪式中,有十二种吞食恶鬼的猛兽,称为十二神或十二兽,穷奇就是其中之一。
    穷奇作为怪兽的形象有两种:《山海经.西次四经》上言“状如牛,音如狗”;《山海经.海内北经》上言“状如虎,有翼”。但不管是哪种形象,它都是一种食人怪兽,而且有着固定的原则,大致引《神异经.西北荒经》上的说法,它“知人语言,逢忠信之人,啮而食之,食人自首始;逢奸邪则擒兽而伺之”。也就是说,好人遇到它会变成食物,而且先被咬掉脑袋,而坏人遇到它反而会得到它送来的野兽之类做食物。这样“是非分明”且付诸行动的怪兽的确少见。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了穷奇的来历,“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舜将其流放,“迁于四裔,以御魑魅”。少昊为西方天帝,其母名皇娥,其父称为“白帝子”,即太白之精,他们的故事可见于《拾遗记》,非常美丽动人。在那里有一棵穷桑树,其果实万年一结,吃了的话天老我不老。少昊主宰西方,称为“穷桑氏”,或者“金天氏”。注意这些关键字“白”啊,“金”啊,少昊一族位于西方不容置疑,而穷奇也是被舜驱逐到了西北方向,被一同驱逐的还有黄帝的不才子“浑沌”;颛顼的不才子“桃(应为木+寿,音tao)杌;以及“饕餮”三族,作为怪兽的“浑沌”,“桃杌”,“饕餮”也无一例外地出现在西方,其中饕餮位于西南一些,但想来离被称为“西王母”(地名)的西荒之地不远。也就是说,和<敏感詞>几位帝王略有不同,被虞舜放逐的都到了西方而不是四方都有,所谓“御魑魅”的说法很可能是指压制当地少数民族,从这样的想法衍生开思考,怪兽们的行为特性也就不足为奇。“浑沌”,“桃杌”,“饕餮”也具有相似的特点,这里不加赘述了。

一种说法认为“穷奇”是一种怪兽,而少昊子只是因为其特性而被比作“穷奇”。从家族命名和传说的情节而言都可以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穷奇就是少昊帝之子,不仅仅是因为有智能而被视为神兽,它本来就是“神-兽”,是一个是非颠倒,善捕禽兽的家伙。至于大傩(旧时的迎神赛会)中的逐疫十二神中负责“食蛊”的穷奇神,因为反而不够“神话”,也就暂时弃之不理了吧。

饕餮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积财
而不食人谷”,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改)。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神异经》所谓“《春秋》言”,即此。

   《吕氏春秋·先识》云:“周期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宋罗泌《路史·蚩尤传》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其像率为兽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说,殆亦饕餮。

   《左传》谓饕餮是“缙云氏不才子”,而《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玄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蚩尤姜姓,亦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传》),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经·北次二经》所记“狍(号鸟)”,郭璞注以为即《左传》之饕餮。

    附:狍(号鸟):《山海经·北次三经》:“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

    狍(号鸟),是食人。”郭璞注:“为物贪(忄林),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

貔貅
    大熊猫专浓家张和民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熊猫人工饲养可能开始于4000多年前。

    张和民说,在古籍中, 大熊猫被称为称为貔貅(pixiu)。《史记·.五帝本纪》中,叙述了中国“五帝”之首的黄帝,他的国号为“有熊氏”,不仅尊重熊这种野生动物,而且能将熊(黑熊)、罴(棕熊)、貔貅(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明确区分开来。
这本史书还追述了一个故事:4000多年前,黄帝指挥驯养过虎豹、熊、罴、貔貅等猛兽的部落,在坂泉(河北涿鹿县)打败了另一个部落的首领蚩尤。由于板泉之战比较著名,所以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将它加以记载。

    张和民说,这表明中国人工驯养 大熊猫,可能开始于距今4000多年前。

    除了《史记》外,中国第一部追述古代事迹的《尚书》,在《牧誓》篇中也曾叙述,距今3000多年前,周武王的部队“如虎如貔”,在牧野大败商纣五的军队,一直到后代,还用貔貅比喻勇猛的军士,战无不胜。

鲲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

鬼母
    南海小虞山,有鬼母,能产天地鬼,一产十鬼,朝产之,暮食之。
《述异记》

神鸟帝江
    天山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山海经》

恒山神鸟
    恒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四海,悲鸣而送之。
《艺文类聚》

海中大蟹
    昔有海商海中行,遇洲港,林要茂甚,乃维舟登岸,息于水旁,半炊而林没,钯断缆乃得去,详视之大蟹也。
《山海经补注》


龙鱼
    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鲤),一日虾,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
  

犼(超强)
    形类马,长一二丈,有鳞片,浑身有火光缠绕;会飞,食龙脑,极其凶猛。与龙相斗时,口中喷火,龙即不敌。
有人尝见一犼独斗三蛟二龙,斗三日夜,杀一龙二蛟方毙。
   《诉异记》有载。

车马芝
    名山生神芝。上品车马形,中品人形,下品六畜形。食之有说可不死;有说可乘云而行,且有云气覆之。
   《太平御览》、《博物志(物产)》有载。
     

影木
    一种植物。白天看它,一叶百影;花会发光,夜晚就如星星一般。万年才结果,果如瓜大,青皮黑子,食之则身轻。
   《拾遗记》有载。


偓佺
    古仙人名。常在槐山上采药。喜欢吃松子,身上有毛,有七寸长。能在空中飞,能追上奔马。据说曾经把松子给尧吃,但尧没空。当时服用松子的人,都活了三百岁。(那是什么松子啊!开过光的不成?不过用这个佚事作零食广告不错。)
   《搜神记》有载。

乖龙
    这个家伙厌烦了行雨,到行雨之时便四处逃逸,藏在人身上,或古木大柱,或楼台厅阁;逃避雷神的追捕。如果在旷野,无处逃避,往往钻入牛角,牧童往往因为受此牵累,被雷震死。《 亭夜话》有载。这是标准的用神话传说来解释自然现象的范例。

牛鱼
    形如小牛,毛色青黄,喜欢睡卧,受惊动声如大牛,可传一里。把它的皮悬起,潮涨则毛起,潮退则毛伏。
《博物志》、《太平御览》有载。

云阳
    山中有会说话的大树,并非树的缘故,而是因为树精云阳。正确叫出它的名字就无事了。
《抱朴子(登涉)》有载。



龙生九子

大兒囚牛
    它平身喜愛音樂,故常立在琴頭上。如漢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馬頭琴也可能是囚牛的變種。

二兒睚毗
    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以顯得更加威嚴。

三兒嘲風
    是隻獸形龍,樣子有點像狗,它善於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據說可以威攝妖魔、消滅災禍。

四兒蒲牢
    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

五兒狻猊
    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上,讓它為佛門護法。

六兒霸下
    又名贔屭,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功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七兒狴犴
    又名憲章,樣子像虎。住在南方热带密林中,身坚胜铁,刀枪不入。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衙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迴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八兒負屭
    因它喜愛文學,故多安在石碑的兩則。

九子螭吻
    又名?#124;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洞冥草
    一种植物。会发光,折下枝条可以用来当火把。可以照见鬼物。可服食,常食之身体亦会发光。
《洞冥记》有载。

酸与
    鸟类。形状象蛇,四翼六眼三足。自呼其名。现之则该地有恐慌。
   《山海经(北次三经)》有载。

帝江
    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沌无面目,识歌舞。(就是一带了点零碎的肉团。有说是古神,窃觉不似。)
   《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此物算有些名气,在不少游戏中露过面。

辟疟镜
    尝有陈姓人家,有祖传古镜一面,直径大约八九寸。凡是患疟疾的人,用它照自己,必然看到自己背上有一模模糊糊,面目不清的东西附着。此物一被照到,立刻象受惊一般,突然消失,病就好了。猜测此物为疟鬼,羞于见己,故遁。世间称此为宝。后来有兄弟分家,将此镜一分为二,再照疟疾,不复见鬼。(可惜了这面宝镜)《庚己编》有载。

玉红草
    应该是玉红色的一种植物。据说食它的果实会醉三百年,然后再醒来。(建议埃及法老使用,比制作木乃伊好的多了。冷冻睡眠也比不上它啊。)
   《尸子》有载。

栾  
   《山海经·大荒南经》:“大荒之中……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曰栾。禹攻云雨,有赤石焉生栾,黄本,赤枝,青叶,群帝焉取药”。郭璞注:“攻谓槎伐其林木”。又注:言山有精灵,复变生此木于赤石之上。又注:“言树花实皆为神药”。按经文及注中,当隐括一段神话故事,然其详已不可知。又《海内南经》所记*建木,“其实如栾”,“栾”即此木。



龙的分类
    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璃龙。
   《广雅》有载。


蜮(这东西解释很多,我选其一列之)
    甲类,生于山溪中。长一二寸,口中有弩形,以气射人影,所中之出发疮,不及时医治则死。
   《博物志(异虫)》有载。

如何
    大树。三百年一开花,三百年一结果。花色朱,果实正黄色。高五十丈,叶长一丈,宽二尺多。果实有核,形状象枣子,长五尺,宽也差不多。用金刀切则味酸,用芦刀切则味苦。食之则有地仙之能,不畏水火,不畏白刃。(前段感觉有点象王母娘娘的蟠桃 )
   《神异经(南荒经)》有载。

毕方/华方
    木精(?)。如鸟,青色,赤脚,一足(有说两足一翼),不食五谷。见则邑有讹火(有说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为黄帝卫车之神鸟(有说为致火之妖物,俗称火鸦)。《山海经》、《神异经》、《淮南子》...俱有载。

    在《山海经.西次三经》中,有在章峨之山,有一种鸟,型状如鹤,一足,有红色的纹和白喙。就是叫做华方。《海外南经》:「华方鸟在东方,青水西,只有一只脚。」而《淮南子.汜论训》中说,木生毕方。因而有说毕方是木精所变的,而形状是鸟、一足、不食五谷。《在文选.张衡〔东京赋〕》中说:「华方...老父神,如鸟,两足一翼,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也。」而《韩非子.十过》中说:「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秦山之上,驾象车而蛟龙,毕方并害。袁珂说华方是凤,凤为太阳鸟,故「见则其吧有讹火」。《骈雅》:「毕方,兆火鸟也。」凤即为神,也是灾难的象征。《淮南子.本经训》:「尧之时...大风为害,尧乃使羿...缴风于青邱之泽。」大风即大凤。《淮南子》「木生毕方」是受五行思想的影响所玫,意即木生火。因毕方为火鸟故用毕方代火,非指毕方生于木。

彭侯
    吴朝建安太守派人砍大樟树,没砍几斧,突然有血出。树断,有一人面狗身(有说无尾)的东西跳出。太守说此为彭侯,杀了烹食,味道象狗。(和同是木精的青牛比运气差多了。)
   《搜神记》有载。

多即
    形状象西方的狼狗。红嘴红眼白尾,一出现该地就有火灾。
《山海经(中山经)》有载。

白鹿
    瑞兽,常与仙人为伍。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色白。
   《太平御览》有载。

龙刍
    草名。马食之,一日千里。古语云'一株龙刍,化为龙驹。'穆天子尝以此养八骏。有说为龙的口水所化。《诉异记》有载。

重明鸟
    尧在位七十年,有秖支之国。献重明之鸟……能捕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拾遗记》。在《拾遗记》中说,尧在位七十年,有积支之国,献明鸟,一名双晴言在目。状如鸡,鸣似凤。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飞。能抟逐兽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或一年来数次,或数年都不来。国人都全洒扫门户,以留重明。如重明鸟未到的时候,国人或刻木,或造铜像,? 为此鸟的形象,放在明户之间,则魑魅之类,自然退伏。所以到了现在,都刻木像、造铜像或画图像,故现在画鸡于门上。

独角羊
    觟至①都,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都(有嫌疑的人),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故皋陶敬羊,起坐事之。《论衡》
    ①因为那个字打不出,所以有同音字代替

(虫为)
    川水之精。一头两身,类蛇,长八尺,呼其名,可取鱼鳖。
《管子(水地)》有载。

药兽
    神农时,白民进药兽。人有患病就用白民所传的不明语言告之。兽就到野外衔草回,以此草服之,病就痊愈。有说黄帝叫风后整理其资料,传后世。(神农呢?)
   《芸窗私志》有载。

计蒙
    人身而龙首,经常出现在有水之处,伴随其必有<敏感詞>。(与后世传说中的龙王很像,应为其原型)
   《山海经(中次八经)》有载。

神农
    有说即炎帝。人身牛首。其贡献之一就是开发农耕。尝有丹雀衔九穗禾,其拾落地者植,食者老而不死。另其为医药之祖。《搜神记》言其用赤色神鞭鞭百草,了解百草习性,从而利用它们。《淮南子》则说他天生玲珑玉体,可看见自己的五脏六腑,见毒解毒。传说是用茶,但一次尝断肠草,还没来得及喝茶解毒已毒发致死。一般以后者流传较广。

    神农,亦称“神农氏”。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农业的发明者,相传他发明及制造了耒耜等多种农具,教人民进行耕作,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采集、渔猎进步到农业文化的情况。《周易·系辞下第八》:“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所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神农氏又被尊为医药之祖,曾亲自用口品尝百草,发明药物及教人治病。《史记·补三皇本纪》谓:神农氏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淮南子·修务训》亦谓: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晋干宝《搜神记》卷一:“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述异记》卷下:“太原神釜冈中,有神农尝药之鼎存焉。成阳山中,有神农鞭药处。”后世传说神农氏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因而能化解百毒,又传说他因尝百足虫(一说断肠草),不能解其毒而死。参见明·周游《开辟衍绎》第十八回王子承“释疑”。

    还有一说,神农为土神。《礼记·月令》夏季之月:“毋发令而待,以防神农之事也。”注:“土神称曰神农者,以其主于稼穑。”

    另有传说神农氏即炎帝、烈山氏。因以火德王,以火名官,故称为炎帝。又神农被称为炎帝,是与其焚林辟地有关,古有所谓“烈山泽而焚之”。神农时始教民耕种。不少古籍提及炎帝的传说,清马骕《绎史》卷四引《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斧斤,为耒耜锄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晋王嘉《拾遗记》卷一:“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及拾之,以植于囚,食者老而不死。”《史记·补三皇本纪》亦谓:“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娲氏之女,为少典纪。感神龙而生炎帝。人身牛首。”


海蜘蛛
    生于海岛中。如车轮般大,身具五色,吐丝亦粗,虎豹触之亦不得脱,其毙而食之。(应该就是巨型蜘蛛,但其能毙虎豹亦为奇事,且生于海岛?)《香祖笔记》有载。
     

麒麟
    麒为公,麟为母。麋身牛尾一角。不履生虫,不折生草。虽然很强却不为害,谓之仁兽。祥瑞之物。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说文》、《礼记(礼运)》有载。

水麒麟   
    品性仁慈、妖力强大的生物,谙悟世理,通晓天意,可以聆听天命,王者的神兽。《神魔志异'灵兽篇》水麒麟 ∶蛮荒万载寒潭所出,性喜吞噬妖物,能御万水,震慑群妖。後传为异人收服,为灵山守护。

赤焰兽
    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本是神农氏后裔,在一次大战中,骑火龙的祝融大获全胜,共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河水倾泻人间,为平衡水火之力,祝融派火龙游走于地下,这火龙后裔的一支便是赤焰兽。由于泛滥四野的洪水是凡水,祝融收走火龙身上的三昧真火,作为其后裔的赤焰兽,便不再身具神火。即使如此,钢筋铁骨周身烈火的赤焰兽仍不是凡人所能打败的。《神魔志异'灵兽篇》赤焰兽 ∶万火之精玄火鉴之守护异兽,周身赤焰,火毒汹涌,中人立死。传闻有异教密法,上古凶神,以赤焰魔兽催持八凶法阵,至为诡异。

白鵺
    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鸟焉,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名曰白鵺,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
X战记中,桃生小鸟的母亲"沙鵺"成被误译为(沙夜鸟),就是塔罗牌中的"Fool"

虎鹰
    飞鸟。身大如牛,翼广二丈余,能捉捕虎豹。
   《墨客挥犀》有载。

照海镜
    圆形,围长二尺余,外圈绀色,似玉非玉;中间为一白石突起,透底空明,似晶非晶。可在百里之外照见怪鱼及一切礁石,以利回避。
   《续子不语》有载。

龟宝
    希世之灵物。尝有海客得一如婴儿拳大小之琉璃瓶,内有一寸长之小龟,在不停转动,但瓶口极小,不知如何进去的(这个可以作到,并不稀奇)。但立刻为众龟所围,不得脱,只得弃之,龟群方散。有识者称其名龟宝,福薄之人遇而不可得;如得而藏于家,则必得宝藏。(估计如同聚宝盆之类,或可令龟衔宝来聚之类)
   《虚谷闲抄》有载。

蛮蛮
    鸟。形状象野鸭,只有一只翅膀,一只眼睛,要两只鸟合起来才能飞翔。它一出现天下就发大水。
   《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强良
    嘴里衔蛇,手中握蛇。虎头人身,四蹄足,长手肘。(就样子来言应可称之为人头虎(比西方的人头马强?),可能喜欢以蛇为食)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载。


玉桃
    光明洞彻而坚荧,须以玉井水洗方可变软食之。服之可长生不死。(后世生出许多变化,如‘王母桃’、‘仙桃’、‘蟠桃’等。)
   《诉异记》、《神农经》有载。

谢豹
    为杜鹃之别名。但有一虫亦名之。此虫圆如球,类虾蟆。见人就以前足遮头,象害羞一样。能钻地,速度很快。但有时在地上听到杜鹃的叫声就脑裂而死。(可能以此得名)
   《虫经》有载。

酒泉
    西北荒中有酒泉,其水若酒,酒味美如肉,清如镜。其上有玉杯,喝一杯又有一杯出。该泉和天地同,永无干涸之时。有说饮此酒者,与天地同寿。
   《神异经》有载。

九尾天狐
最早见于《山海经(南山经)》,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食人。吃之不蛊。但其后被赋予象征子孙繁息之意,成为瑞兽,与白兔、蟾蜍、三足乌并立与西王母座旁。可惜最终受小说及民间传说所累,又变回了高等妖兽。(妲己......)

辟邪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形状似鹿,尾长,而有两角。汉书卷九十六˙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顏师古˙注引孟康曰: 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者)两角〔者〕或为辟邪。

浮游
    共工的臣子。据说战败后自己投水而亡(应该是死后为神)。其状如赤熊,经常带来不祥。在厅堂上见到则称霸天下的人死,厅堂之下见到则平民受到惊骇;在门附近见到则近臣有忧,在庭园里见到则没什么大碍。
晋平公尝夜梦其窥屏,乃病。子产言其窥屏只病而无伤。因其为颛顼所败,又为共工之臣,故祭颛顼共工可愈。
   《古文琐语》有载。

蔓金苔
    晋朝时,有邻国向宫中敬献一种叫做蔓金苔的苔类植物。其色如金,宛若无数只荧火虫聚在一起,体态有如鸡蛋一般。若将它投入水中,则蔓延于水波之上,所发出的光亮闪烁夺目。因此,也有人称“夜明苔”。
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

藤花
    形似菱菜。朝紫,中绿,午黄,暮青,夜赤,五色变幻。
   《异苑》有载。

肥遗
    如蛇。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山海经》有载。


三足鳖,尾有分支。食之无蛊疾。(传说为鳐死后所化。)
《山海经(中次十一经)》有载。

风狸杖
    这个东东本应该和风生兽一块发的。有得之者,禽兽随指而毙;有所欲者,指之如意。
   《岭南异物志》有载。

华盖
    黄帝与蚩尤战时,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停在其头上。因其有花卉之象,故称为华盖。(后世之帝以己为天之子,故......)
   《古今注》有载。

瑲(其实是" 王仓")琅
    好像是山海经里说得,除凤凰之外的又一个神鸟, 叫声如犬吠,飞起有火光,衔灵芝为巢,下蛋四方(是指形状哦, 真是的,这鸟下蛋的时候也不怕割屁股).

蛇衔
    昔有百姓耕地,看到一只伤蛇在边上。另一只蛇衔一草覆于伤处,隔日伤蛇愈。后用其草治疮,皆灵。此草本无名,以其事而妹??br> 《异苑》有载。

天鸡(有多解,取其一)
    北海大鸟,其高千里,左足在海北边,右足在海南边。其毛苍,其嘴赤,其脚黑,以鲸鱼(这是神话中的鲸鱼,和现实中相类,但更夸张)为食。震动翅膀飞翔时,声音如雷如风,震动天地。(中国神话中这种巨兽超多,亦是一大特色)
《神异经》有载。

雨工
    柳毅曾经看到一个妇人在牧羊,问之。妇人答:此非羊,雨工也。再问:何谓雨工。答:雷霆之类也。(造此解释应为雷属性的异兽,类羊。不过神话中雷神和雷兽大多为有人形特征,最不济也象只猴。此应为异数)PS:那妇人不会是电母吧。
《异闻集》有载。

怀梦草
    似蒲,色红,白天缩在地里,夜晚才露出地面。怀着它的叶子可以知道梦的吉凶,立刻灵验。
但有佚事:汉武帝思李夫人之容不得,东方朔(此人超强)献此草,帝怀子,夜果梦之。(好象心理探测......)
   《洞冥记》有载。

斑竹
    亦名“湘妃竹”。晋张华《博物志·史补》:“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明王象晋《群芳谱》:“斑竹即吴地称湘妃竹者,其斑如泪痕。世传二妃将沈湘水,望苍梧而泣,洒泪成斑”。又《民间文学》一九八0年第十期《湘妃竹》略云:昔九嶷山有恶龙九,时在湘江嬉游,致令洪水暴涨,危害人民。舜帝闻知,从北来南,助百姓剪除群龙,解其漂溺之苦。不幸病死,众遂葬之此地,聚土成高坟以报其恩。复有九嶷山仙鹤从南海衔来珍珠,撒布坟上,遂成珍珠墓。舜帝除龙所用三齿耙,乃化而为墓前三巨石,因名三峰石。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寻夫至九嶷山,见三峰石与珍珠墓,闻乡人言之,方知舜帝死葬于此。二妃悲痛泣血,挥泪竹上成斑,遂成所谓“湘妃竹”。按今时所传珍珠墓疑即晋王嘉《拾遗记》中所谓珠丘。今人毛泽东有“斑竹一支千滴泪”,盖引是典。

鬼谷子
    有说晋平公时人,隐居鬼谷,以此为号。弟子百余人,独苏秦、张仪好纵横之术。在人间数百年,后不知所终。
亦有称其为古之真仙。姓王,自轩辕之代,历于商周。自周末定居鬼谷授徒,曾以一履变化为犬,为苏、张引路。(还有种说法称其为苏秦掩饰自己,所作之化名,以之作《鬼谷子》一书)
   《太平广记》、《录异记》有载。

养神芝
    秦皇时,旺死者众。有鸟衔草覆于死人面,立刻复活。秦始皇派人拿此草给鬼谷子看,回曰:此乃祖洲不死草,生在琼田中,叶如菰,不丛生,一株可活千人。

东方朔
    平原厌次人,在吴中教了几十年书。汉武帝时上书,拜为郎。当时的人有人认为他是圣人,有人认为他不过是个小丑。他说的话或深或浅,无人能捉摸到其本意。后弃官而去。《汉书》称其为‘滑稽之雄’(精辟!)。就传说来看,此人博学多才,能和仙班交往,本身能力显现不多。(绝对大智若愚)。
   《列仙传》有载。

东方朔未死时,曾经和同住的人说:天下没有人知我本来面目,除了大王公外。他死后,武帝听到这传言,召大王公问之。大王公说:我不知啊。帝问:你擅长什么?回道:观星。帝又问:星位正常吗?回:<敏感詞>都正常,只有岁星不见了十八年,刚刚重新出现。武帝仰天长叹:朔在我身边十八年,我竟不知他是岁星之精。惨然不乐。(注:岁星即木星)

刑天
    原来是炎帝的臣子,好象是个文臣(至少不是带兵的)。炎帝为黄帝所败,刑天不服,继续作战。帝砍掉其头,埋于常羊山(炎帝诞生地)下。没了头的刑天,就以自己的乳头作眼睛,肚脐作嘴巴,左手持盾,右手拿斧,挥舞不息,继续战斗。(猛士!)
刑天,亦作“邢天”、“形天”,是《山海经》里提到的一位无头巨人,原是炎帝的手下。《山海经·海内西经》:“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山海经(海内西经)》有载。

五帝
    东方为太皡,南方为炎帝,西方为少昊,北方为颛顼,中央为黄帝。
   《楚辞》、《周礼》俱有载。

天帝
一般是指黄帝,但也有时指炎帝或尧

日猋
长居地心烈岩,暴躁凶狠,浑身如烈日煞白,足迹到处,裂地焦土。群火中凶芒。
 
魍狐
狡猾奸诈,占有欲强,黄色昧火能僵化所有生命。代表群火中之惑昧。

尚飨
贪嘴暴食,可吞天地,口喷腐蚀性的紫光,可溶解坚矿金鉴。代表群火之贪芒。
 
螟蛟
愤世嫉俗,凶性爆发青色烈火,蒸云化雾,损害天地干旱连年。代表群火之怒火。
 
金鳌
水陆双栖,属性玄寒,深蓝之光能凝固万物成冰。代表群火中之冰寒。
 
凫鷩
疯狂妄为,熊熊烈火无孔不入,催发火山天灾,令生灵涂炭。代表群火之狂焰。
 
貔貅
嗜杀残暴,双目照射红光,高热令万物化成灰烬。代表群火中之血光。
 
崔嵬
生于阴暗,讨厌光明,闇黑邪芒蚕食日月之辉,遮天蔽地。代表群火中之黑暗。
 
狡猊
怨毒乖张,以摧毁世上一切美好为乐,蓝色烈火可焦土千里。代表群火中之怨炎。

蟒神(有双翼)
毒龙山千毒沼沼底

海皇(章鱼怪)
南海深处千里以下的怪物。

兽帝
九蛇头加龟背,是九婴与相柳借天地交合之气所造怪物。

霸王
长白山天池的箭恐龙


关于朱雀玄武白虎青龙四灵属性的讨论 
其实这个问题有讨论的必要 
四灵出处: 
   

    四象的说法多出现于道教和28星宿为崇拜的星神,大多典籍都只提到他们所代表的方位,而没有说明他们代表的属性。(或许四象本来就不是代表属性的,呵呵,当然根据五行说,万物皆有属性),如《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孔颖达疏:“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 

     汉代纬书《尚书考灵曜》云:“二十八宿,天元气,万物之精也。故东方角、亢、氐、 

四灵属性:东方之神青龙,属木,色属青,更称作「青龙」,亦作苍龙;南方之神为朱雀,属火,色属赤,故称「朱雀」;西方之神为白虎,属金,色属白,故称「白虎」;北方之神为玄武,属水,其色黑,故称「玄武」。 

给四灵分地水火风属性,则最早出自日本的游戏和漫画,(喜欢乱改中国东西-_-汗)而且由于日本4属性的分法,使得属性一直没有得到统一,各个地方的说法都有不同,而我则一直认为它们的属性应该是:[玄武]地属性、[青龙]水属性、[朱雀]火属性、[白虎]风属性四灵地位及影响: 

四方四灵,自古以来只被作为守护神,地位是不很高的。但其中的玄武神自宋以后却独受尊崇,成为赫赫有名的真武大帝、玄天上帝,作为道教大神加以崇奉。在明代地位尤为显赫。这与明太祖,特别是明成祖利用它以神化皇权有关。



广成子
广成子传为黄帝时人,居崆峒山石室中,千二百岁不尝衰老。其传说首见于《庄子·在宥》,其后之《神仙传》《广黄帝本行记》《仙苑编珠》《三洞群仙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和《消摇墟经》等均有所载。《庄子·在宥》云:黄帝“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哉?’”于是黄帝闲居三月,不问政事,然后再见广成子,问以修身之道。广成子告以“至道”,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


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年矣,吾形未常衰。”接着,广成子对“至道”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故余将去汝,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

①其实,这是庄子借广成子之口,发挥自己对“至道之精”和“修身”的见解。后出之书又有广成子向黄帝授书、授药的故事。葛洪谓黄帝“过崆峒,从广成子受《自然之经》”

②又称:“昔圆丘多大蛇,又生好药,黄帝将登焉,广成子教之佩雄黄,而众蛇皆去。”

③《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则称广成子“一号力默子,作《道成经》七十卷”,“授帝《阴阳经》”。

④唐代著名道士杜光庭又把广成子说成是老子或其化身,将黄帝置于老子弟子之列。他在《道德真经广圣义》中称:“黄帝时,老君为广成子,为帝说《道德经》及五茄之法。”

⑤又谓,“黄帝时,老君号广成子,居崆峒山,黄帝诣而师之,为说《道戒经》,教以理身之道,黄帝修之,白日升天。”

⑥传说中广成子隐居修道之地在崆峒山(在今河南临汝),“即黄帝访道地,广成子所隐也。其颠洞穴如盎,将有大风雨,则白犬自穴出,田夫以为候。亦名山曰玉犬峰。”

⑦但广成子升仙之所,则未见诸文字。



麻姑
麻姑为道教所尊的女仙。葛洪《神仙传·麻姑传》曰:“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与经父母、兄弟相见。独坐久之,即令人相访(麻姑)。”继云:“麻姑至,……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入拜方平,方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又说:“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癢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方平已知(蔡)经心中所念,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但见鞭著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者。”“宴毕,方平、麻姑命驾,升天而去,箫鼓、道从如初焉。”

①          杜光庭《墉城集仙录·麻姑传》全抄上文,仅在传前冠一句云:“麻姑者,乃上真元君之亚也。”《神仙传·王远传》所记内容略同。但上述二传皆无王远与麻姑有亲属关系的记述,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却谓:“麻姑乃王方平之妹,修道得仙。”

②          自为后人所增益者。葛洪《麻姑传》以其所具有的丰富想象力而闻名于后世。其“东海三为桑田”和“海中复扬尘也”,更成为后世著名的“沧海桑田”和“东海扬尘”典故的来源。在此《麻姑传》和后世文人称引的影响下,许多地方又有称名麻姑的女仙出现。如《太平广记》卷一百三十一引《齐谐记》所记麻姑,为东晋孝武帝太元(376~396)时人,称“太元八年,富阳民麻姑”,后因吃蛇肉,“呕血而死”。

③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百七十引《太平清话》所记麻姑,“姓黎,字琼仙,唐放出宫人也。”

④    同书卷二百三十七引《登州府志》所记麻姑,为“后赵麻秋女,或云建昌人,修道于牟州东南姑余山,飞升,政和中封真人。”

⑤    以上麻姑皆偶然同名,或有意附会而取此名。其次,一些地方又出现麻姑山、麻姑洞、麻姑庙。唐颜真卿《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云:“按《图经》,南城县有麻姑山,顶有古坛,相传云麻姑于此得道。”

⑥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谓江西宁国府东有麻姑山,“麻姑尝修道于此,丹灶尚存。又尝居建昌,山故亦号麻姑。”

⑦宋洪迈《夷坚丙志》卷四称:“(四川)青城山相去三十里,有麻姑洞,相传云亦麻姑修真处也。”

⑧《异苑》卷五载:“秦时丹阳县湖侧有梅(一作麻)姑庙。姑生时有道术,能著履行水上。后负道法,婿怒杀之,投尸于水,乃随流波漂至今庙处铃(岭)下。”

⑨大都亦为托名麻姑而来。

《神仙传》中之麻姑,原是亲见“东海三为桑田”的仙人,是长寿不死者,故后世多以之象征长寿,至迟在明代即有画家作“麻姑献寿图”,以为人祝寿之礼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1:16:34 | 只看该作者
大半个山海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8-6-18 12:13:52 | 只看该作者
暴长啊~: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9-4-8 16:44:06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下室
发表于 2009-4-8 21:32:18 | 只看该作者
汗…………好多字不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基
发表于 2009-4-9 00:39:11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没有传说一个朱雀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壳
发表于 2009-7-5 00:20:11 | 只看该作者
看过了,长了见识,支持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幔
发表于 2009-7-5 11:13:04 | 只看该作者
“之后共工仍不断地作乱(代表洪水的爆发),最后被禹杀死(指治水成功)。”這一點好像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敏感詞>。)苍天补,四极正;<敏感詞>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有點矛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核
发表于 2009-7-13 05:26:10 | 只看该作者
"夔"好像也稱木石之獸

香港某漫畫"神兵"也用他成為題材做出魔兵"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7-13 05:26:25 | 只看该作者
"夔"好像也稱木石之獸

香港某漫畫"神兵"也用他成為題材做出魔兵"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