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261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炼金术的历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4 22:4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炼金术(ALCHEMY)是研究万物根源以求得炼成长生不老药,创造侏儒,以及变金属成金银的科学.炼金术据传是由科学的发明者,埃及神陶斯授给人类的,它又称赫米斯.炼金术士为表达对神的敬意,则在某种配方贴了"赫米斯封条",来表示机密不可泄.7 j  ?% v+ G" @- y- O( D, d+ T
练金术士认为宇宙中万物都是由基本物质变化而来.这种基本物质是水银的精华,它是从中抽取风土水三元素提练而成的.另外将硫磺提练成它的最基本的元素,制成点金石,让基本物质变化为黄金白银.
/ j3 B/ k& b) O* A, S实验复杂,炼金术士必须再三实验.在烈火高温下,往往会吸引或生成蝾螈,这种动物在生成制造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 M) n6 E) M% G" M* U9 b
! z/ L; q' d  D" B0 T    亚里士多德的元素观,在经过了两千年之久的长期统治后,究竟是怎样退出科学舞台的呢?在说明这个问题以前,先简述一下在如此漫长的时代里,有志者在信奉这一学说的同时,是在什么目的的指使下进行活动的。
' `6 j! u, _! M! v历史上最有趣的可能是炼金家所追求的人造黄金的欲望了。
% V7 |$ s6 \8 v, N, z, V0 j黄金,无论是在古代或现代,一直是易于为人们惊羡和追求的东西。首先是因为它的光泽夺目而无与伦比,具有美丽罕见的颜色和特殊的重量,耐热,并不为毒气所腐蚀,即使传至子孙万代也永远不会锈蚀和腐朽。如果谁能珍藏一块黄金,则将是为人所羡慕的。
1 n& k$ U, n4 }) x  d, E9 l% F如果想把土变为黄金,产生这样的愿望似乎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退一步说,即或是不能把土变为黄金,难道也不能把铜或铁变为黄金吗?因为依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万物是由水、气、土、火所构成。铜或铅是如此,黄金也是如此。所以由铜或铅应当能够制出黄金,而并没有制不出来的道理。也许当前可能就已经有人制成了吧?当人们产生了这种想法以后,就会争先恐后地埋头于阴暗的工作场所,一边是面对熏黑的墙壁,用风箱吹;一边则从奇形怪状的容器中注入粘稠的液体。人们会千方百计地去炼金,并为此而耗尽了心血。
  w; E, u- x  T: Y他们做了很大努力,决心也是十分坚定的。因为除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以外,他们还似乎找到了不少能造出黄金的“证据”。在他们的操作现场就会看到,铜溶于某一溶液而析出了银,或在铜中混以锌则得到了具有黄金般颜色的黄铜,等等。这些形形色色的现象,迷惑了他们的幼稚的眼睛。* ~9 K0 t. t" Z. U  a5 C
炼金术究竟始于何时呢?其起源是难以判断的。不过,可以肯定是相当久远以前的事,而且也延续了漫长的时间,甚至直到18世纪末叶还有着它的残存迹象。) w+ Q5 O# z( J/ ^. D. K1 f
铅或铜这样的贱金属,怎样才能变成黄金?炼金家认为,铅或铜之所以不像黄金那样的高贵和耐久,是因为在性质上有缺欠的地方。因而就需要设法用各种物质来加以补充。一些人又认为在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四元素以外,作为各种金属的最常见的共同元素,还有汞、硫和盐这三种。根据这三种元素的配比的不同,就可以得到铅、铜或黄金。于是他们就以不同的方法并按不同的比例把三种元素相混合,或是在贱金属中加入某一种元素,以试验能否制出黄金。- H4 x/ C0 a0 N& Q9 l+ ^0 _
另外,还有人认为,有一种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的神秘之“圣石”。它可以随心所欲地把铅变成金或银。这种“圣石”究竟在何处,虽然尚未得知,但是要想制出黄金,就必须首先找到它。他们把这种“圣石”称之为所谓“智者之石”或“哲人之石”。
3 T+ K0 E% f; M/ v1 r智者之石不仅可以制得黄金,而且还可以随心所欲地制得任何其它的物质。顾名思义,似乎占有智者之石者就可以终生成为智者了,而且还可以消灾除病,延年益寿。不仅如此,更为玄妙的是,还可以成为道德高尚的圣人。这种说法可能是由那些连黄金也满足不了欲望的人提出来的,或者可能是由于一直无法制出黄金,而想要减轻压力和转移目标的掩饰。* s( `0 l  V" i
不管怎样,在炼金家中终究还是出现了要进行稍加改革的一派。他们以一个新的不同愿望做为追求的目标。这就是把过去所追求的由贱金属变为贵金属的愿望,转变为由体弱多病者变为健康壮健者或长生不老的人。因为似乎智人之石就具有使人长寿不老之效。此外,还有些人在专门寻求所谓“长生不老”的“圣水”。总之,他们都是受到了人们期望长寿的愿望的驱使,而专心致志地开始了工作。
" h: ^3 [: K) J* L当时,人们对于寻找长生不老的圣水或追求智人之石,究竟热衷到何种程度,只要从炼金术所持续的时间之长,流传的地域之广和参加的人数之多,就可以判断出来。以外,人们还可以从他们实验的广泛范围而窥出一斑。他们先是在金属中间来寻找,然后又波及到矿物界,失败之后又扩展到植物界以至动物界,比如动物的骨骼、血液、肌肉、唾液以至尿,爬行动物的蜥蜴、蛇、蚁,飞行动物的长尾林鸮和蝙蝠等等。这些动物由于血液被挤出或者被架在火上熏烤而成了牺牲品。
& n" ]  B8 w4 i! K, z) V* {+ r当他们在地面上求之而不得时,便着眼于天上降下的雨、霜、雪。有人还专门写过“关于五月的朝雾”等一类的论文。还有人把希望寄托在“天上来使”的陨石上。
% ]  J) I8 ?0 I+ L* s显然,无论是智人之石还是长生的圣水都是不可能找到的。不过,有时也会听到一些胜利的欢呼声,或是某人的确在坩埚中制出了黄金的传说。甚至还有人说看到了智人之石是红色的粉末,并有着玻璃般的光辉。也有人说是罂粟花般的颜色,有着海藻燃烧后生成的烟的臭味。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并非如此,其颜色是时而为白,时而为红、黄、蓝、绿,等等。很明显,这都是一些荒唐无稽的谣传。但是却也往往能使他们的早已心灰意冷了的精神为之一振。
2 h" E8 d: I9 O* r) V6 @在这一时期,有的谣传由于被拆穿而成为人们的笑柄。有的人则由于未能依照预言在某年某月造出黄金而被囚禁或处以火刑。还有的人离开故乡意大利到波罗的海,再到德国、法国、西班牙、希腊、土耳其、波斯以至英国等地去寻找智人之石,经历了长达四、五十年的流浪生活,直至倾家荡产,葬送了终生幸福。各种各样的悲剧和喜剧随处可见。9 |- V' v. E8 X3 T$ Y5 _7 E
在炼金家中也确实混进了不少怀有贪婪、图利和虚荣等卑劣私欲的野心家,从而在相当程度上玷污了炼金术的历史。但是,其中也确有一些抱着相信能够制出黄金的纯洁志向,为真理而最终献身的人。这是人们所不应当忘怀的。他们或是为了要消除同胞兄弟的痛苦,或是为了要驱除死别的悲哀,而在寻求长生不老的丹药中贡献了个人的一生。他们中间一定有这样的一些博爱者。7 u) ?: {, ?0 _
但是,他们的目标是不正确的,他们的努力也是无效的。特别是又未能及时醒悟,确实显得愚蠢而又可怜。
0 @% y; v. x8 H8 o- x; V# T! z他们所浪费的时间之长和牺牲的人数之多,都是值得惋惜的。
' b5 w: r9 P2 W+ c虽然这种徒劳很可惜,这种愚蠢很可怜,但是,他们的实验方法却证明了在化学中金属之间的转变是不可能的。关于这一点,在化学史上决不能埋没他们的功劳。从这一点看,后人是不能不向他们表示谢意的。/ Q, F$ }- z; x6 V+ R3 ~
特别是他们真诚的献身精神,向既定目标舍己前进的顽强意志,都无疑地应当表示高度的敬意。此外,即或是退一步说,就是只从物质成果上来算总帐的话,也必须向他们致以深切的谢意。
  H7 U, K# ~' x% y/ Y为什么这样说呢?弗朗西斯·培根引用一段《伊索寓言》做的比喻,是很有意思的。
3 Q8 X! v4 c. q% y“从前有一个富有的农民,在临终前把几个儿子召到榻前说,‘在后院的葡萄园里,有一个地方埋着金块,谁挖到了就归谁吧’。农民死后,几个儿子为了找到黄金,不断地挖了又挖,然而在任何地方也未能找到。原来,这个遗言是虚构的。但是,由于他们实际上是进行了一场勤奋的耕种,而使那一年的葡萄获得了异常的丰收。”
0 F* i4 m( X" R寻求黄金的炼金家,就是这样在他们所耕作的土地上,使化学能够得以生根、开花、结果的。 , s# ?( G8 O0 n4 \2 X) Z: z
两千年3 {# s& a3 r( W3 V
公元前约300年的亚历山大里亚大图书馆,是由托勒密(Ptolemaios,公元前323~285在位)一世和二世(公元前285~246在位)所建。但是在公元641年时被阿拉伯的撒拉逊人所破坏。7 W$ s" Y. Z1 ?5 y6 \- I
公元711年,撒拉逊人侵犯西班牙。. a) w/ U2 ~+ Y3 x4 {9 p9 ~: j
公元862年,诺尔曼族侵入欧洲。 4 m1 p* o9 s5 f% E6 {/ l; ]
《化学史传》年表(1)
" H' F# h& @9 P+ E: x) T( J750贾比尔(Geber)进行过结晶、过滤、蒸馏、升华等操作,制出了硫酸、硝酸和王水等。
( t, `+ J2 t; k6 @1020阿维森纳(Avicenna)讲授阿拉伯医学。, v* e! S0 \" A4 _: r
1260马格努斯(Albertus Magnus)分离了金和银,并著有《炼金术》(De / F" Y8 B8 w: P& a8 ^& I. Q
Alchy-mia)一书。# E9 E6 h0 p2 e3 r
1260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研究燃烧和空气的关系,制出过火药。
- F8 j4 A: N2 L: X1270吕律(Raymund Lully)从尿中提制出碳酸铵。约15世纪
& |% B1 E: }. C7 y瓦连泰(Basil Valentin)著述《锑的凯旋车》(Triumphwagen + m' H0 B. S% a9 @# N
desAntimonii)。
3 Y6 m, }6 A9 N& k  @1520 帕拉塞斯(Pa racelsus)推广医疗化学。
, v1 K% e" N6 g( i; B4 U6 c" F1546阿格里柯拉(Agricola)著述关于矿山冶金学的《论金属》(Deremetal-lica)一书。; V. M% t) q3 t: y0 q. u- G" W
1595李巴维(AndreasLibavius)著述最早的化学教科书《炼金术》(Alchymia)。
5 ^3 ?$ X8 T4 z: _2 P  ?9 J1610海尔蒙特(Van Helmont)指出燃烧与呼吸作用的一致性,对二氧化碳的详述,并最早使用“气体”(gas)一词以区别于空气(air)。! w! ]) D0 v) D% Y: h; x
1648格劳贝尔(Glauber)开始用硫酸钠制取多种盐类。 
沙发
发表于 2009-4-6 16:22:13 | 只看该作者
把这个古老的帖子挖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9-8-2 02:47:11 | 只看该作者
恩!化学的老祖宗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