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181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统剑法的主要内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9-16 20:2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传统剑法的主要内容

  (1)刺剑:立剑或平剑向前直出为刺,力达剑尖,臂与剑成一直线。剑刃朝上下为立剑,剑刃朝左右为平剑。

  (2)劈剑:立剑,由上向下为劈,力达剑身,臂与剑成一直线。抡劈剑沿身体右或左侧绕一立圆;后抡劈剑要与身体后转协调一致。

  (3)挂剑:立剑,剑尖由前向上、向后或向下、向后为挂,力达剑身前部。上挂向上、向后贴身挂出;下挂向下、向后贴身挂出;抡挂贴身立圆挂一周。

  (4)撩剑:立剑,由下向前上方为撩,力达剑身前部,正撩剑前臂外旋,手心朝上,贴身弧形撩出;反撩剑前臂内旋,余同正撩。

  (5)云剑:平剑,在头顶或头前上方平圆绕环为云。上云剑在头顶由前向左后绕环,要仰头;左(右)云剑在头前上方向左后(右后)绕环,头向左肩侧倒。

  (6)架剑:立剑,横向上为架,剑高过头,力达剑身,手心朝里或朝外。

  (7)点剑:立剑,提腕,使剑尖猛向前下为点,力达剑尖,臂伸直。

  (8)崩剑:立剑,沉腕使剑尖猛向前上为崩,力达剑尖,臂伸直,剑尖高不过头。

  (9)截剑:剑身斜向上或斜向下为截,力达剑身前部。上截剑斜向上;下截剑斜向下;后截剑斜向右后下方,臂与剑成一直线。

  (10)抱剑:右手抱剑于胸前,剑尖朝右为横抱剑;剑尖朝上为立抱剑;剑尖朝前为平抱剑。

  (11)穿剑:平剑,剑尖经胸腹间弧形向前为平穿剑,力达剑尖,剑身不得触及身体;前臂内旋,立剑剑尖由前向后转动而出为后穿剑,力达剑尖,高不过膝,低不触地;抡穿剑剑尖向后、向左随转体贴身立圆绕环一周。

  (12)斩剑:平剑向左(右)横出,高度在头与肩之间为斩,力达剑身,臂伸直。

  (13)剪腕花:以腕为轴,立剑在臂两侧向前下贴身立圆绕环,力达剑尖。

  (14)撩腕花:以腕为轴,立剑在臂两侧向前上贴身立圆绕环,力达剑尖。
练剑之基本
一眼神二手法三身法皿步法
练剑歌
头脑心眼如司令。手足腰胯如部曲。内劲仓库丹田是。精气神胆须充足。内外功夫勤修练。身剑合一方成道。 (註)丹田譬犹仓库。蓄内劲之所也。身剑合一者。剑恍如其人肢体一部。凡其人之内劲能直贯注剑锋。则其锋不可犯也。
心空歌
歌曰。手心空。使剑活。足心空。行步捷。顶心空。心眼一。
练剑之精神
一胆力。二内劲。三迅速。皿沉著。 剑法之基本。外皿要也。剑法之精神。内皿要也。内外精练。庶乎近焉。 (註) 内劲云示与变劲拙力不同。但无悠久之功夫。无正确之教练。无持久之毅力。决无成绩可言。是练剑者长习内家拳以蓄内劲。内劲之云其所由来者渐。非一朝一夕所能致也。
用剑之要诀
用剑之要诀全在观变(眼神)。彼微动我先动(手法)。动则变(身法)。变则著矣(步法)。此皿句皆在一箇字行之。所为一寸匕。所谓险中险(胆力)。即剑不离手(迅速)。手不著剑是也(沉著)。 (註)剑为短兵器中之王。三面皆刃。故其用泠与单刀迥异。时下流行之剑法大率励入刀法。虽剑光耀目。实类花刀。不足称也……

[ 本帖最後由 影月 於 2010-9-16 20:53 編輯 ]
沙发
发表于 2010-9-16 22:51:30 | 只看该作者
哈,沙发。我想起了最爱的武侠,谢楼主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9-17 21:13:58 | 只看该作者
TMD太帅了!!!fungus300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9-17 23:09:17 | 只看该作者
传说中的江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下室
发表于 2010-9-18 00:11:52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练剑就应该从无剑练起   不断跟人对招,  不断找出自己的不足  不断强化属于自己的剑   才有机会达到剑道的最高境界。。
     别人的剑法最多只能借鉴一下  不可以深究。。。  就算是基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基
发表于 2012-12-7 13:05: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壳
发表于 2014-4-19 21:16: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太棒了,剑法我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幔
发表于 2015-3-5 18:03:06 | 只看该作者
一位练武当剑法的老爷子说他们当初是刺 点 劈 崩 等手法一天每个1千次以上 这是基本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