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180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外星人遗址"大揭密[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0:2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蕴藏了“外星人遗址”的白公山全景

三角形神秘山洞

白公山蕴藏了铁管样

颇有争议的青海“外星人遗址”将迎来首批专家学者对它进行深入研究。

  记者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府了解到,由北京UFO研究会等单位组织的由航天、气象、天文学等领域的9位专家学者计划在月内前往柴达木盆地的“外星人遗址”进行考察,探讨外星人是否真的光临过这里。

  这座传说中的“外星人遗址”位于柴达木首府德令哈市西南40多公里的白公山。白公山北邻克鲁克湖和托素湖,这是当地著名的一对孪生湖,一淡一咸,被称为“情人湖”,留有美丽动人的传说。“外星人遗址”就坐落在咸水的托素湖南岸。远远望去,高出地面五六十米的黄灰色的山崖有如一座金字塔。在山的正面有三个明显的三角形岩洞,中间一个最大,离地面2米多高,洞深约6米,最高处近8米。

  洞内有一根直径约40厘米的管状物的半边管壁从顶部斜通到底。另一根相同口径的管状物从底壁通到地下,只露出管口。在洞口之上,还有10余根直径大小不一的管子穿入山体之中,管壁与岩石完全吻合,好像是直接将管道插入岩石之中一般。这些管状物无论粗细长短,都呈现出铁锈般的褐红色。而东西两洞由于岩石坍塌,已无法入内。

  在湖边和岩洞周围,散落着大量类似锈铁般的渣片、各种粗细不一的管道和奇形怪状的石块。有些管道甚至延伸到烟波浩淼的托素湖中。

  在柴达木盆地生活了数十年的德令哈市市委宣传部部长秦建文告诉记者,这里的一些管片曾被送到距这里不远的中国第二大有色金属冶炼集团——西部矿业下属的锡铁山冶炼厂进行化验。冶炼厂化验室工程师刘少林化验后认为,管片样品成分中氧化铁的成份占百分之三十以上,二氧化硅和氧化钙含量较大,这与砂岩、沙子与铁长期锈蚀融合有关,说明管道的时间已久远。此外,样品中还有百分之八的元素无法化验出其成份。

  秦建文说,这一化验结果更增加了管道的神密程度。加上柴达木盆地自然条件差、人烟稀少,除了白公山北面草滩上的流动牧民外,这一带从没有任何居民定居过,更谈不上有什么工业开发了。

  他说,有人猜测这里是外星人发射塔建筑的遗址。因为柴达木盆地地势高,空气稀薄,透明度极好,是观测天体宇宙极理想的地方。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就在距此仅70多公里的德令哈野马滩草原安装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13·7米直径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建立了国内唯一的毫米波观测站,每年都有许多国内外专家来这里做天文观测,这里被认为是亚洲最理想的天文观测点。这个站点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就是探索星际生命的起源。

  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助理、紫金山天文台首席研究员杨戟。曾到过“外星人遗址”的杨戟认为,从天文学的角度看,包括白公山在内的青海很多地方都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理想场所。

  他说,托素湖边的白公山岩洞是“外星人遗址”这一猜想是可以理解的,把它做为一个可能性是值得研究的。但他强调说:“科学必须要有实证去证实。”

湖滩上随处可见的圆形铁管

  如何发现了这处神秘之地,现在已无从可考。青海著名摄影家姜维周在他的画册《柴达木自然风光》中提到,20多年前是他在这里搞摄影创作时,无意中发现了白公山下的这一无名小洞,并拍照留存。这是目前可以查到的关于这处神秘之地的最早记载。

  白公山这些神秘的管状物与奇形怪状的石头到底是什么
?猴山的形态是自然天成还是刻意而为?引起了许多人的猜测。有人猜测这些是史前期的遗物,认为在有人类之前,还有一次高智能生物的出现,他们的工业、文化水平远高于我们现在的人类,这些高智能生物被冰川灭绝,但遗物尚在。还有人猜测这里是芦苇等类的茎管状植物化石,经高压作用而形成。但更多的人还是认为它是外星人发射塔建筑的遗址。

  他们的依据是,由于柴达木盆地自然条件差、人烟稀少,除了白公山北面草滩上的流动牧民外,这一带从没有任何居民定居过,也从未有过工业开发。再加上柴达木盆地地势高,空气稀薄,透明度极好,是观测天体宇宙极理想的地方。德令哈市也据此猜想将白公山列为当地的一个旅游景点,称为“外星人遗址”。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助理、紫金山天文台首席研究员杨戟。曾到过“外星人遗址”的杨戟认为,从天文学的角度看,包括白公山在内的青海很多地方都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理想场所。因为这里地势高、空气中水分少、透明度高。

  他说,托素湖边的白公山岩洞是“外星人遗址”这一猜想是可以理解的,把它作为一个可能性是值得研究的。但他强调说:“科学必须要有实证去证实。”(广州日报)

  另据报道,白公山下有神秘的铁质管状物的消息一经传播开来,立即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这是外星人的遗存物。他们的依据是柴达木盆地地势高,空气稀薄,透明度极好,是观测天体宇宙极理想的地方。依据这种观点分析,托素湖一带是星际交往的最好地方,外星人如光临地球,托素湖应该是首选地点之一。带着这种好奇和神往,记者一行终于在6月22日下午来到了托素湖畔。

  远远望去,在托素湖边高出地面几十米的黄灰色的山崖在烈日和紫外线的衬托下,白公山犹如一座金碧辉煌的金字塔。

  据兰州晨报报道,白公山山脚下依次分布着三个岩洞,中间的岩洞最大,而其余的两个已经被坍塌的碎石掩埋。记者看到,中间的洞离地面约有2米,洞深约6米,最高处约8米。与通常所见的岩洞不同,它有点儿像人工开凿的洞。洞内上下左右都是纯一色的沙岩,除了沙子之外,没有任何杂质。令人吃惊的是一根直径为40厘米的大铁管从山顶斜插到洞内,由于多年的锈蚀,现在只能看见半边管壁。另一根相同口径的铁管从底壁通入地下,只露出管口,可以量其大小,却无法知道它的长短。洞口处有十余根直径在10到40厘米之间的铁管子穿入山体,铁管之间距离不等。管壁与岩石完全吻合,不像是先凿好洞后放进管子,而好象是直接把铁管插入坚硬的岩石。其余处的铁管都有这个特点,可见施工安装技术非常高超,实在令人赞叹。

  洞口对面约80米处就是波光粼粼的托素湖,就在离洞口40多米的湖滩上,又有许多的铁管散见于满滩裸露的沙岩上。这些呈东西向延伸的铁管,直径较山下的小,从2厘米到4点5厘米不等。从残留的铁管形状上看,有直管、曲管、交叉管、纺锤形管等,形状奇特,种类繁多。最细的铁管内径不过一根牙签的粗细。虽经岁月的腐蚀、沙子的填充,但细管内并没有被堵塞。

  奇怪的是,还有一些铁管分布在湖水里,有的露出水面,有的隐藏在咸涩的湖水里,形状与粗细同滩上的铁管相类似。 

  揭密!

  终于,准确破解谜团的转机出现了:高军平通过野外考察,发现铁质管状物内有植物碳化后的残留物。周德安、高军平据此认为管状物是植物被沉埋后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植物化石。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现。

 高军平在“外星人洞”的管状物上分内外壁取下两份样品,送到兰州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进行化验,通过一种精
确度能够达到10-9次方的等离子发射光谱测试,得知组成管状物的有数十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和微量元素,同郑剑东等人在北京的测试结果一致,有机物含量相差不多,但样品中钾和铁含量的渐变规律,却有利于管状物是植物化石形成的观点。管状物内壁向外壁,铁含量增加,钾含量减少,有机物含量相差无几。专家们通过观测,虽然没有发现树干、树皮等植物结构的显微镜下证据,但从宏观上却发现了树状的同心圆结构,这些结构酷似树木年轮,并且有的管状物从外部状态看,呈现出树状结构。如果这些管状物曾经就是树木,那么,今天已是戈壁的柴达木,昔日众多的树木又是来自哪里呢?

  揭开神秘面纱

  距今数百万年前,柴达木处于亚热带环境,当时青藏高原还在隆起,边缘却有高山围绕,印度半岛的暖湿气流进入盆地,使柴达木雨量充沛,植被茂盛,洪水暴雨不断。激流携带泥沙覆盖了树木,大树从此进入了漫长的演化过程。

  后来,喜马拉雅山急剧升高,印度洋季风带来的雨水被挡在喜马拉雅山南坡。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干变冷,水面逐年缩小,而诺木洪一带是盆地的低洼处,后来湖水枯竭,青藏高原的隆起带给柴达木盆地沙漠化和干旱。托素湖一带的地层开始了剧烈的沉积作用,使大树被土壤和砾石深埋在地表之下数百米甚至上千米深。这个过程需要几十万年的时间。地表下的树木经过脱水,自由氧逐渐消耗,环境由氧化转为还原,这是铁质管状物形成的关键时期。管状物周围的铁质,由三价铁变成二价铁,逐渐向疏松多孔的木质结构流动。按照地质理论,地层下每一千米深度,温度就要增加33℃,在这样的温度和化学的条件下,树木发生了一种有趣的变化:疏松的木质部逐渐腐烂,铁质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吸附在了不易腐烂的树木韧皮部,这就是铁质管状物最初的形状。

  托素湖外星人遗址之谜经历了天上、人间、地下的一波三折,最终还是从人类难以企及的星外,演变到了柴达木久远的历史长河之中。
沙发
发表于 2008-3-9 13:50:02 | 只看该作者
可是,也许真的会有UFO的遗址吧...?>: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8-4-15 14:04:54 | 只看该作者
哦,那多写的《坏种子》好像就是以这为题材的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8-5-30 11:24:40 | 只看该作者
那个铁管给偶一个WC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下室
发表于 2008-6-10 14:47: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安可 于 2008-5-30 11:24 发表
那个铁管给偶一个WC的感觉

嗯嗯,没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基
发表于 2014-1-19 20:37:27 | 只看该作者
很想去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壳
发表于 2023-3-22 17:34:4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