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15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普及] 华南师大实验心理学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10 12:5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用书:《基础实验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
第一章 绪论
&1.观察与实验
一.实验的意义
以精密的控制获得正确的结果
eg:下落物体的重量与下落时间的关系。
物体高度,初速
大小,重量,形状
质地,etc
时间为因变量,<敏感詞>均为控制变量
二.心理学研究涉及的变量
1.自变量 ——可操纵(对一个事物),选择(男女,被试年龄。。。)
刺激变量(一般都可操纵)
被试变量(一般是用选择的方法)
2.因变量 —— 测量(包括计数)
3.干扰变量(或称控制变量) 也包括刺激变量,被试变量。
三.思考
1.学习以后,再现之前,插入学习材料的多少与原来学习材料的遗忘情况之间的关系。
2.对外语单词每次记多少个(自变量)比较合适,测验做对的题数(因变量)。
3.视力(自变量)对字词再认(因变量)再认的影响
4.男女生(性别自~)对计算机爱好差异(程度因~)
5.小学生可否学代数 年龄(小学生/中学生 自~) (学会/学不会 因~)
6.培养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不培养 自~) (成绩 因~)
7.说出变量控制上的问题
(i) 一学校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一组用PC机,一组用Apple机 结论:用计算机好。X.因为是在比较不同的机型。
(ii) 一老是用计算机辅助口算数学。 一节课后测验,发现用计算机的学生的成绩高于不用计算机的学生。(智商,水平,性别,年龄都一样)
结论:用计算机好 X.(因为情绪变量设有控制)用CIA,兴奋。
&2.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
一.问题的选定
从某理论,从生活经验
二.选定实验目的
检验何种自变量与何种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方法(程序)
egI)A~B 对照 (两组)
(ii)ANA (一组)
方法一——N(新方法)——方法——
(iii)ANNAAN…随机(一组)
四.(被试)选择对象
五.时间,地点,人员,材料
&3.实验报告的写法
一.题目
二.关键词 3~5个
三.引言。
从前的实验。引用的话。
自己的目的,原实验有何矛盾,问题。
四.方法
五.结果(不下结论)统计检验,有无显著性差异(也可能有引用,要注明)
六.讨论(自由发挥)
七.结论 强调结果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原始数据,资料)
带有统计编号意义的用阿拉伯数字(年月日,时间也是)约数用中文(不要顿号),个位数也常用中文,文献中,古籍——中文,现代——数字
万,亿,兆可压缩 —— eg:1.2亿 3千”X”
第二章 反应时
&1一般问题
一.人差方程
A-B=0.5
二.反应时 没有反应的时间(又叫反应潜伏期)
三.唐德斯,反应时A,B,C
图(略)
四.反应时的测定
&2.减法反应时
一.减法反应时的定义
任务一与任务二只差一个要研究的环节,两反应时相减得到的结果即要研究的环节的反应时。
二.应用举例
1.心理旋转
2.实验:图(略)
&3.加法反应时(附加因素法)
首先,S.Sternberg的实验
图(略)
第三章 心理物理法
&1.阈限及其操作定义
操作定义:
50%刺激系列,反应系列(一般,刺激系列(范)
&2.三种心理物理法(古典)
一 化法(极限法)
转折点:两次不同连续反应相应刺激的算术平均数。
注:
(i) 起点随机
(ii) 渐增渐减随机
(p98书)
二.恒定刺激法——特点:只用少数几个(5~7个)刺激,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它是不变的
找50%的点:一个刺激经常出现在感觉到和不感觉到的中间地带,即它能感觉到的次数仅是其全部长时次数的百分之几。当是50%时,即阈限位置。
直线内插法:以刺激为横坐标,正确判断的百分数为纵坐标。纵轴50%处画水平线。
对差别阈限:比较刺激为横坐标。对差别阈限,以判断次数%为纵坐标,画“+”,及“-”曲线2条。
练习:
1.标准刺激=100 (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
“+”比例 “-”比例
85 0.10 .90
90 .20 .80
95 .30 .70
100 .50 .50
105 .70 .30
110 .80 .20
115 .90 .10
DLu=Lu- St
DLl=St-Ll
&3.心理量表法
函数关系
称名量表-学号 顺序量表-第一名,第二名
一.顺序量表——eg高高质量的比较)
反映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的关系。但画不出图
1.等级排列法(同时呈现刺激)
理论上不能加减求平均。但马马虎虎在操作上可以使用
2.对偶比较法
单循环 双循环
(5队10场) (5队20场,分主客场)
二.等距量表
1.感觉等距法(通过把一个感觉分成主观上相等距离)
2.差别阈限法(为了保持最小可觉差(主观增量恒定),比较刺激的物理强度也必须根据韦伯比例作相应增加。)
三.比例量表。
1.分段法。注:每个实验只选定一个比例进行比较。
2.数量估计法。
&5.心理量和物理量的关系定律
一.对数定律(费希约定律)
韦伯定律 K=△I/I
二.幂(指数)定律
史蒂文斯:S=bIa
不管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依什么定律。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函数关系,这是肯定的。
第四章 现代心理物理学
&1.信号检测论
一. 传统心理物理学的缺陷:感受性和被试反应的主观因素相混合。
二. 信号检测论的由来:在测定感受性上,把被试的主观态度区分开来。
三. 决策标准 p114(图)
四. 术语
先定概率:在呈现刺激钱,主试要先告诉被试SN和N各自出现的概率
N——“噪音”刺激,SN——信号刺激和噪音刺激同时呈现
P(Y/SN)——击中 P(N/N)——正确否定
P(Y/N)——虚报 P(N/SN)——漏报
五. SDT指标
1.辨别力
2.似然比(p116)
六. 信号检测实验
1.有无法 以先定概率控制被试的判断标准
(p125) ROC 曲线 对角线:一点没有辨别力
越远离对角线:辨别力越好
2.评价法 由被试按1~5个等级自己控制判断标准。
P.S
标准,纵线高度 (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
basic程序 由程序得出的两个Z相减,(注正负号)则可得到d.
10.input “单测还是双测,1-单,2-双”;a
30.input“上策概率=”;Q——Q:概率
50.IF a=1 than 80
70.Q=Q/2
80.if Q<>.5 than 110
90 u=0
100 goto 190
110 y=-log(4*Q*(1-Q))
120 z1=11111.6936233982E-12*Y+……..
150 if Q<.5 than 170
160 U=-U
170 if U=1 than 190
180 Q=2*Q
190 ?”U(“;Ql”)=”;U
U相当于平时用到的Z
&2.信息论与心理学
一.信息论的基本概念
1.信息
通过一定物质或能量形式而存在的。作用:使从未知到已知;不确定到确定
2.信息量
单位:2择1~1bit
4择1~2bit
8择1~3bit
3.信息沉余度。
冗余度:1-实际信息量/最大可能信息量
二.信息论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1.反应时与信息量
RT=Alog(n+1)
图(略)
第五章 感觉
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温度觉,痛觉——肤觉,外部)(平衡觉,运动觉,机体——内部)
新生儿:味觉比嗅觉好,听觉——惊跳反应。
&1.视觉
一.可见光
波长:380~760毫微米
紫外线~紫红外线~红
波长~色调
振幅~明度
纯度~饱和度
反射系数 决定反射后亮还是暗
二视觉系统
光线~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枕叶
白天:视锥集中的中央凹最清楚
晚上:用视杆看(斜眼看)
三.视觉实验
1.颜色混合:色光混合:加法混合 R+G+B=W
颜料混合:减法混合 黄+紫+青=黑
CIE系统:
前提:任何光,都是由一定比例的绿,红,蓝构成(红:X,绿:Y,蓝:Z)x,y,z:匹配某颜色的X,Y,Z三刺激值的比例。
X比例: x=x/(x+y+z)
Y比例: y=y/(x+y+z)
Z比例: z=z/(x+y+z)
X+y+z=1
2.暗适应
感觉阈限,感受性,宏观,视锥对它敏感视杆不敏感
暗适应的生理机制
瞳孔扩大,直径2mm~8mm;视紫红质,视紫蓝质的化学作用。
明适应(相对暗适应),明适应快,只需几秒钟。
3.时间视敏度(光的闪烁)
闪光融合频率。CFF(一般,50Hz时,不再有闪烁感)
影响CFF的因素:亮度(L),面积(A),(网膜)部位
CFF=klogL+C CFF=klogA+C
以上公式只表示关系,非直线性,公式不确定。<敏感詞>因素:年龄,缺氧。。。
4.(i)视觉的空间累积作用
Ricco 定律:EC=KAL K-常数 能量,标志视觉绝对阈限
(ii)视觉的时间累积作用
Bunson-Roscoe 定律
Ec=A.L.T ——光照的持续时间
&2.听觉
一.听觉刺激
声波振动频率 ≈20~22000 Hz
物理量——心理量
频率~音高(音调)
振幅~响度
纯度~音色
语音中:元音——多为乐音,辅音——为噪音
二.响度 单位:分贝 dB
1. 参照标准:Po=0.0002 达因/平方厘米
耳能听到的最小音响的压强
0分贝,有声音,刚好能听到
2. 等响曲线(p193)
曲线上每个点表示一种声音,强度不同,但人可以感觉到其响度相同,“0”曲线即各种频率的绝对阈限。(以某一频率(eg:1000Hz)为基准,规定下人感觉到的分贝数“相当于1000Hz的XX分贝”。)
3.声强的差别阈限:(△E/E)
4.听觉的疲劳与适应
(i)TTS(暂时阈移) 疲劳:阈限上升
(ii)听适应
三.音高
1.音高量表。两分法
2.音高和强度的关系(P185)
对低音,强度↑,音高↓
对高音,强度↑,音高↑
3.掩蔽现象
(i) 纯音掩蔽
(ii) 噪音掩蔽
(iii) 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
四.(p189)听力图
五 听觉定向
图(略)
&3.<敏感詞>感觉
一.肤觉
1.触觉
毛发触觉计
被动触觉的阈限
舌尖2;指尖3;指背;前臂腹侧8;手背12;小腿16;腹26;前臂背侧33;腰48;足撑后部250
2.皮肤语言
3.温度觉
二.味觉
做味觉实验:
1.慢饮法
2.滴下法
三.嗅觉
1.冲淡法
2.套管式嗅觉计(书上错)
3.压力嗅觉计
4.喷射式嗅觉计
5.流速嗅觉计
第六章 知觉与注意
注意:本章节主要是认知心理学内容,考试不会涉及,还是以教科书为主。
&1.注意的学说
一. Broadbent 理论
图(略)
二. Trersman 理论
图(略)
&2.特征整合论
知觉过程:早期潜注意阶段:自动的,平行的加工
后期特征整合结果:系列加工。
得到freefloating特征的办法:在极短时间内看一些东西 ——注意的过载。
看一些东西的同时,呈现另一些刺激 ——注意的分散
一.错觉性结合实验
存在的问题:
(1) 记忆错误的作用——可用再认法避免或减少
(2) 言语编码错误的可能——用反应按钮“是/否”
(3) 有反应的定势的可能(因被试经验而产生)
实验一.字母错觉实验(略)
实验二.图形错觉实验(略)
实验三.字词错觉
二.非对称性搜索
1.有无特征
2.“一”和“多”
3.政协特征 标准和偏离特哼
4.封闭和开放特征
&3.知觉
模版匹配说——不灵活
特征检测说
图(略)
是非题 10’
填空题 30’
问答题 15’*4 (后半部分)
&4.错觉
第七章 记忆
本章节非常重要,必考。
关于记忆得实验及计算机程序
一.材料呈现
1.全部呈现法
以所花时间,遍数为指标
2.提示法
3.对偶联合法
预期法。
学习测验法 ——计算机上都可以实现
二.记忆效果检查
1.再认法。
保持量=对-错/对+错×100%
2.节省法eg: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3.信号检测论
4.重建法
公式用“等级相关”
5.反应时法
速度,准确性权衡情况下才可用反应时作指标。
一. 瞬时记忆
二. 短时记忆
三. 长时记忆
&3.知识的提取
——语义记忆
一.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
(Tulving提出)
情节:当时发生的事情 eg:学九九乘法标时发生的一些事——奖惩
语义:学到的阿知识本身 eg:对九九乘法表的记忆
二.语义记忆的层次网络学说
1. Colling & QuiUian
2. 实验证明这一学说
问三个层次的问题,eg:“金丝鸟会不会唱?” ——假设 0水平
“金丝鸟会不会飞”——1水平
“金丝鸟有没有皮肤?”——2水平
图(略) but:实验实施重,为防止被试找到规律,问题不能设计得都是肯定回答。
3.批评:
若用“鲨鱼会动(move,not swim)”
“鱼。。。。。”
“动物。。。”
三个句子反应时相同,与理论会不符合
三.语义记忆得特征比较理论 (Smith,shoben,Rips 提出)
定义性特征 最关键得特征
描述性特征 不太关键的特征
eg: 鸟 麻雀
定义性:有翅膀,有羽毛,有生命 有翅膀,有羽毛,有生命,灰褐色
描述行:会飞(抽象的概念描述行特征较少)会飞,体积小,有窝
提取时,与概念的所有描述性特征比较,符合多的既“是”,符合少既“不是”,不多不少,则比较“定义性特征”。
Eg1)“一些椅子是桌子”(错)
“一些椅子是岩石”(错)
按特征比较理论,把椅子与桌子的所有描述性特正比,较接近;所以再比较“定义性~”,确定答案;而椅子岩石第一阶段既可否定。句(1)——RT长(2)——RT短。而实际上,句(1)——短,句(2)——长
&4.启动效应与内隐记忆(重要)
一.启动效应
1.问题的起源:艾宾浩斯那个年代。
将重学法研究得到的关于记忆的结论称为第三类记忆。比较第三类记忆与前两类的区别。
2.直接启动与间接启动
直接启动:测验前看几个单词,测验时看到见过的单词——既“直接启动”,就导致反应时减短。
间接启动:测验前看几个单词,测验时看到与见过的单词有联系的——既“间接启动”,也导致反应时减短。
3.启动效应的测定方法:
(1) 如前eg中。既“知觉辨认”法
(2) “词干补笔”法。
见过几个单词的认,eg:看过printer.
再填:pr——时,易填printer.
再见过的,eg:填pr____,一般不太会填printer.
<敏感詞>“补笔”,eg:p-I-t-r
二.实验性分离现象
第三类记忆(启动效应)与再认,再现是否一个性质,用同样的系统?
1.健忘症病人的实验型的分离现象
自觉记忆(再认,再现) 不自觉记忆(启动效应)
控制组 自由记忆 再认 模糊与辨认 词干补笔
(一般病人) 55% 75% 45% 69%
病人 44% 45% 47% 58%
(健忘症)
不自觉记忆情况下,健忘症病人的结果与自觉记忆情况下不同。——这就叫“实验性分离现象”逻辑,推测两种记忆系统可能不同。
实验2
Graf(1984)
组别/任务 自由回忆 线索回忆 词干补笔
控制组 0.37 0.69 0.49
健忘病人 0.15 0.58 0.57
2.正常人的实验型分离现象
图(略)
三.理论
1.Tulving
长时记忆等于情节记忆+语义记忆+启动效应知觉表征:(主要用知觉符号)。
2.Squive
情节记忆
陈述记忆:
语义记忆
记忆:
技巧,技能
简单的条件反射
程序记忆
启动效应
<敏感詞>
3.Roediger.
认为:记忆系统只有一个,但认知程序不同。——“传输适当认知程序”。
既:自觉记忆——对概念驱动测验能较好地传输信息
不自觉记忆——对材料驱动测验能
(1)(学习)加工与提取有好地一致性保证了记忆效果好
(2)提取过程不同,获盖也不同
(3)自觉记忆要求概念驱动过程。
(4)不自觉记忆要求知觉过程。
呈现给被试各种组合(符合与不符合),告之是否符合语法。注:框架图不给被试。然后,一组被试死记硬背;另一组找规律(总结框架)——两种学习方法。
学习后给测验,发现:机械识记胜于理解识记。机械识记的一组,脑中有一种“启动效应”,称为“内隐记忆”或“内隐学习”。比如:母语学习。不强调语法,也一样可以说得正确。
&5.记忆的场合依存性和状态依存性
一.场合依存性
图(略)
把上述环境场合称为“物理复现”
把想象的环境称为“想象复现”(想象学习时的场合,有助于测验成绩提高)
二.状态依存性
情绪状态对学习的影响
第八章 思维
&1.概述
一.思维的定义。
对事务间接的概括性的反应
思维是复杂的多侧面的过程,主要是内在的过程。用符合表征来加工,由外部事件引起,作用在于产生和控制外显行为。
二.思维的分类:
1.动作思维(实践性思维)
2.形象思维 每一种思维本身也在发展
3.抽象思维 高级的思维形式对低级的也有指导。
根据目的性:分:
1.上升性思维 (从个别时间中找普遍规律)
2.求解思维
3.决策性思维
动物有否思维看对思维的定义的严格程度(对概括水平的要求)
&2.推理
一.形式逻辑推理
1.具体性作用:把S→狗
把P→猫
2.气象效应。“所有的”引起的效应
3.对逻辑术语的理解
Ericson 由属于,画集合图。
4.条件推理
“if…then…”
给出推理,让被试判断是否永远正确,是否有时正确,是否永不正确。推理包括顺向和逆向两种
5.命题验证与假设检验
(1) 卡片选择问题
E K 4 7
“元音字母反面是偶数“被试来验证,但只能翻两张翻E和7。
可说明验证假设时是否有定势
(2)。。。
二.自然推理:——质的估计
1.典型特征的作用
eg:工程师 律师 PI认为杰克是工程师
组(1)70 30 .70 >90
组(2)30 70 .30 >90
无显著差异,因为被试不太考虑基础比率,而着重于典型特征。
图(略)
可能性与相似度相关系数:0.97
可能性与%相关系数:-.65
说明判断可能不太考虑基础比率
2.易提取性
3.问题形式
二种问法: 问法一 方案1:200人得数
方案2:600人中,1/3概率全部得救
600人中,2/3全部死亡(概率)
问法二 方案1:400人死亡
方案2:0人死亡1/3概率
全部死亡2/3概率
三.自然推理——数量估计
1.易计算性
2.评价与预测
若是一种向50%方向的回归,因为没有效度,没有区分性。
Eg:假定有十个学生,要求被试以某一指标,对他们以后学习成绩的情况作预测。
被试 组1指标:百分等级→平均分
组2 注意力测验百分等→(同上)
组3 幽默感(等级分算)→(同上)
&3.概念形成
一.概述
1.什么是概念?
逻辑学上,是一种思维的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心理学上,是一种分类的原则,根据它来对事物分门别类。
有的概念用处延来解释。
2.什么是概念形式。
定义上,原则形式的过程(依赖于正例)
过程上,舍弃非本质特征,提取本质特征
3.研究方法
(1)刺激材料
人工概念(1920 Hull) ——可以消除知识经验的影响
(2)实验范式
主动型(如上,被试从主试回答中进行)
被动型(主试告诉被试那些卡片是。。。,或不是)
eg:主动型实验中的记录表。
图(略)
二.有关概念形式的实验研究
(一) 概念形成的策略
三.概念形成的机制
1.假设检验说
被试形成概念时,运用策产生假设,寻求刺激来验证假设。
2.Kellog的实验,要求被试在下一次假设提出时,回忆上一次假设,刺激。。。结果,假设的回忆最差,说明假设检验说有漏洞
Reber(人工语法)
Kellog:
50道乘法(心算)→分散注意
30张脸谱
→测试 测脸谱60张:30张旧,30张新 结果不错 用内隐学习来解释
样例学习说
概念形成中,记住一具体的例子(自然概念)
Rosch提出
&4.问题解决(这里是需要思维过程的问题)
一.问题的岁那个组成,起始状态,目标状态,操作(往往还要尝试错误)
河内塔(汉诺塔)
二.问题解决的模式
1.针对人工问题的研究
(1) 状态动作模式,分支多花时多,分支少,花时少,恢复原来情况(不愿意),难。
(2) 问题分解模式
2.Greeno 问题分类
(1) 归纳结构问题
eg:狼,狗=虎?
找出相同点,不同点,→“比较”过程。
(2)转换问题 eg:汉诺题
通过操作,把起始状态变成目标状态
(1)(2)都称作“手段——目的分析”
(3)排列问题
eg→2upzle→puzzle
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解决的影响专家与新手
棋子排列
(hi(1981)的实验
专家 物理学教授;新手:刚开始学物理的人
要求 对题目分类
结果: 新手根据图的相似程度分类 旋转问题
(既根据题目的表面特征分类)斜面问题
专家根据用到的定律,方法分类:能量守恒
牛顿第二定律
专家喜欢顺向思维——working forward
新午喜欢用逆向思维——working backward
&5.想象与创造
一.想象
1.什么是想象?
无向性思维~有向性思维
被动推理~主动推理
2.测量研究
Singer&Mccraven(1961)
240个美国人,96%,每人每天都有想象活动
想象的内容主要是一些表象,且与计划(尤其是人际关系的计划)有关。
Singer&Antrobus(1972)
29个分量表——作因素分需,再对被试分组
结果 负疚——烦躁型
焦虑——错乱型
沉思型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想象有差异
黑人 意大利人 爱尔兰人 日耳曼人
多 少
Kripke Sonnenshein(1975)
想象频率与时间关系,每隔90分钟出现一次高潮想象的作用:
计划功能;提醒功能;保持警惕
3.实验研究
(1) 任务要求(高,低)
信号检测任务 ——自变量
与任务无关的思维作为想象的证据——因变量
→结论:任务要求越高,无关思维越少。
图(略)
(2)“坏消息”效应。Antrobus,Singer,Gveenberg.
坏消息可以激发想象
(3)应激效应
正常组
应激组
用备电影增强应激性
再做信号检测任务→结果,应激组有“侵入性思维”(不由自主要区想刚力片中的镜头,自己想摆脱它也不能)
侵入性思维的特点(I)不随意(意识)性
(II)难以摆脱
(III)应该摆脱
(IV)同一念头,重复出现
二.创造
实验研究少,测验量表研究则较多
1.创造性个体研究
Ann Roe(1952)
64名优秀美国科学家(文理都有)——智力测验,主题统觉测验,交谈。。。
第九章 情绪
情绪的生理指标
一. 皮肤电
皮肤温度
二. 血管容积,脉搏率
三. 呼吸
P.S紧张焦虑情况下,口干舌燥——交感神经兴奋
四. 脑电
a——清醒,要静
B——动脑子
表情量表
情绪的理论
James
阿诺德 认知
图(略)
人悲伤的时候效率也高,为什么?
因为背上水平不同于动机水平(激动水平)
第十章 动作机能
练习曲线
高原现象
言语机能(p368)
思维,言语
言语活动是意识活动的一部分,所以并不能说语言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言语——皮亚杰
相互作用论:
(i) 言语是思维的工具。(抽象思维中)
(ii) 言语的发展推动了思维的发展
(iii) 思维对言语也是有作用的
思维的发展也推动言语的发展eg:语法学习有助于学好语言
汉语特点(p374)
思维与言语(p378)
可见言语,语图仪(P381)(可以不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