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315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可思议的远古文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1 14:5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65年,在湖北江陵发掘的一号楚墓中发现了越王勾践剑,此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剑宽5厘米。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线缠缚,剑首向外形翻卷作圆箍,剑身一面近格处刻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M7 `# w2 f- s+ d- |4 B' \

9 j& z2 J' r/ m/ g5 j  此剑埋藏2000多年,依然锋利无比,当时有记载说:"拔剑出鞘,寒光闪闪。毫无锈蚀,刃薄锋利,试之以纸,二十余层一划而破。"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为什么不锈呢?
! [0 x) P, `7 q* ]% ], r, u2 c5 ?
9 P/ K! T) G% J; ~. {  1977年12月,上海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实验室的专家们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活化分析组一道,采用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法对越王勾践剑进行了无损科学检测,得出了剑身青铜合金分配比的准确数据表。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成分是铜、锡以及少量的铝、铁、镍、硫组成的青铜合金。剑身的黑色菱形花纹是经过硫化处理的,剑刃的精磨技艺水平可同现代在精密磨床上生产出的产品相媲美,比如说宝剑的尾部是圆锥体底座,座内内空,有极其规整的11个同心圆刻纹,间隔只有0.2毫米,圆圈中间还有细绳纹,这是现代的车床技术都无法实现的。
) V% s, e+ _4 y0 _6 y! Z" X/ [# f& ^& \7 p0 B- J% o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硫化处理"这个结论,简单地说,"硫化处理"就是将一些物质稀释后包裹在物体表面。学者们认为,越王勾践剑是经过硫化铜的处理,这样就可以防止锈蚀,以保持花纹的艳丽。但后来许多仿制"越王勾践剑"的商家和个人,在经过无数次的对比后发现,最接近"越王勾践剑"原始"包浆"的只有硫化铬,而非硫化铜。; i7 d7 c" R. V  T5 r$ g" g4 V

+ H7 W" i" V9 m) r0 X4 q) @  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春秋时期的中国人是否掌握"硫化处理"技术?据说"硫化铬"是德国于1937年、美国于1950年才发明的,并列为专利。
3 k6 F( T+ R3 k4 g! U# X; f1 K
% z; h. q1 r2 v6 I/ s3 R  U% q3 h  其实像这样不可思议的技术原素,在中国并非孤证。袁仲一《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有这样一句话:"一号兵马俑坑T2第十一过洞的一件青铜剑,出土时因被陶俑碎片压住而弯曲,当把陶俑碎片拿掉后,剑立刻反弹恢复平直。"这其中涉及到一个名词"记忆金属",又叫形状记忆合金,此项技术出现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世界材料科学中。
3 w3 f. `+ ~: N6 s" `
$ V" R( G8 K! f6 l, w7 h  由于袁文中没有细节的描述,人们自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把秦代的青铜剑被陶俑的碎片压弯了几千年,当把碎片移开后,剑身立刻反弹恢复平直。因为一号坑在建成的初期发生大火,发掘中多处发现火焚痕迹,可能与楚霸王入关火烧阿房宫有关系。如此算来,此剑可能被压2200多年。
+ `. ]5 m# {% D
0 K# U/ L% o( f2 P2 L  或者有人说:可能只是发掘时不小心掉落的碎片砸中了宝剑。但这样一个小意外会被郑重其事写在研究报告中吗?7 _  u: Y0 z6 x+ T
/ P# Z$ Y2 E" {+ }+ i# L1 n
  1929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塞拉伊图书馆,人们发现了一张用羊皮纸绘制的航海地图,当然这不是原图,而是精美的复制品。地图上有土耳其海军上将皮里·赖斯的签名,日期是公元1513年。据查,赖斯确有其人,他是著名海盗马尔·赖斯的侄子。一生以大海为生的人,拥有一张航海图本来算不了什么,但他这张海图却与众不同。这张地图上准确地画着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北美和南美的地理位置也准确无误,特别是将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委内瑞拉湾的合恩角等地也标注得十分精确。更令人惊叹不已的是,这张地图上竟然十分清楚地画出了整个南极洲的轮廓,而且还画出了现在已经被几千米厚的冰层覆盖下的南极大陆两侧的海岸线和南极山脉,其中尤以魁莫朗德地区最为清晰。
. {+ |% g" a& u
3 ^6 ?' C! y5 z" m( l' w6 X  南极洲现在公认是1818年发现的,比赖斯的地图晚了300多年,而且南极大陆被冰层覆盖也是15000多年以前的事情了。这幅地图的存在说明,在南极大陆还没有被冰雪覆盖以前,曾经有人画出过当时的地理面貌。但是,人类在1.5万年以前还处于原始石器时代,当时既到不了四周环海的南极地区,也不可能有绘制地图的先进文化。那么这幅地图的原作者又是谁呢?
" r. C; J* G; P1 O2 j! F" [, Y) d6 m* F- ?$ [. U
+ e3 {$ E/ V1 D

( y, }$ ^6 r1 j  1531年,奥隆丘斯·弗纳尤斯也有一张古地图,上面标出的南极洲大小和形状与现代人绘制的地图基本一样。这张地图显示,南极大陆的西部已经被冰雪覆盖,而东部依然还有陆地存在。根据地球物理学家的研究,大约在6000年以前,南极洲的东部还比较温暖,这与弗纳尤斯的地图所反映的情况十分吻合。' I2 I0 g4 c" y& j

4 X% s2 O9 x4 [7 P7 ~  1559年,另一张土耳其地图也精确地画出了南极大陆和北美的太平洋海岸线,使人惊讶的是,在这张地图上有一条狭窄的地带,像桥梁一样把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连在了一起,地图上所表示的无疑就是现在的白令海峡地区。但是,白令海峡形成已经有1万多年了,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中间的这条地带就是在那时消失在碧波万顷之下。不知为什么,这张地图的作者竟对1万多年以前的地球地貌了如指掌,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 U2 N# m! B8 v5 X/ U
' A& ]! g5 [2 d" X* r( w  还有一桩怪事发生在古希腊一些普托利迈斯年代的地图上。人们从这张地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瑞典还被埋在厚厚的冰层下,而这个地质变动的年代已经距今很远很远了。
4 Q5 U7 r# V7 A5 j4 T: x( @( T- i: X: u$ E9 l+ ?
  这些地图是否正确呢?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1952年,美国海军利用先进的回声探测技术,发现了南极冰层覆盖下的山脉,与皮里·赖斯的地图对照,二者基本相同。这不亚于在科学家的头顶上炸响了一枚巨型炸弹,在震惊之余产生了一系列疑问:是谁在1万多年以前绘制了如此精确的地图和后人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z" o7 u- `" C8 U: M, Q+ t
7 O* q2 @* d6 D3 k  J8 K( {
  《史记·扁鹊传》记载:俞【 】(一足一付)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医,但他究竟生活在什么年代,目前还不清楚,只知道他是一位很古很古的医师。此人医术极高"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湔浣肠胃,濑涤五脏,练精易形"无所不能,其中"搦髓脑"就是做开颅手术。其实,中国古代做开颅手术的不止这一例, 据记载太仓公就曾打开人的颅骨将大脑重新安排,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50年。
8 y# @  ?/ Y6 v- I0 [, v
! ^8 n' Z% w9 X/ @8 t* ^. c  1865年在法国发现一片圆型头盖骨,属于石器时代,后经解剖学家保罗· 白洛嘉教授鉴定,得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结论:早在石器时代,人们就在进行脑外科手术。后来世界各地又发现了数百件颅骨证据。
  {+ A* h. w5 G& T5 H8 Z+ x6 M2 }+ c3 L2 X( r. Q3 Q% _
  1995年,在山东广饶傅家大汶口文化遗址392号墓中,发现一成年男性,年龄在35岁至45岁之间,距今5000年以上。当人们把标本上的泥土清理干净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墓主颅骨的右侧顶骨靠后部有一个圆洞……
4 l! ?0 f! a9 G, @) R& O* j4 n. u2 U( `4 v! t3 r9 x+ k4 l
  2001年4月初,山东省文化厅邀请了省内考古学界、医学界部分专家对广饶傅家392号墓墓主开颅手术进行了初步认定。最后的结论是:此人做过开颅手术,而且手术是成功的,手术后病人至少又存活了两年时间。4 q) g, b( l6 r/ q

: f, s, w' W2 p2 P: t& J, w- \6 q; w3 y2 r
  同样,世界上许多不解之谜至今还静静躺在一些古老的图书馆里,从这些图书馆保留的上古文献中,我们读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文明<敏感詞>。0 |* ]/ W$ D8 e; ?6 }) W5 m
: a# Q) Z1 J, y$ h! h1 |" B* @
  大约在公元前306年的时候,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继承人托勒密一世开始修建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图书馆的规模越来越大。它收集天下所有的文字抄本,无论是买来的、偷来的,还是复制过来的,统统都要。而且马其顿国王还给"所有的主权国家"写过信,要求借用它们的书籍。于此同时,天下学者云集于此,使西方的研究中心从雅典转移到了亚历山大里亚。欧几里得、埃拉托斯特尼、赫罗菲拉斯、卡利马楚斯,这些历史上光芒四射的人物,都曾经在这里学习过。
# M/ l( Q: P$ y: \5 b, U5 m$ k9 D5 ?1 J2 D* d
  那么这座图书馆里有多少藏书呢?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不过据后来人研究,估计至少有20万卷以上的图书,还有人估计可能达到了70万卷,流行的说法通常称50万卷。这些书籍绝大多数是东方文献,包括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有没有中国文献就不清楚了。- I$ F6 ?3 S: R; q

# X8 i2 B1 y2 ^* w  那么这座图书馆里究竟有什么呢?有一位名叫阿利斯塔克的古希腊天文学家,曾经出任过该图书馆的馆长,在他留下的文件中人们发现,他是第一个提出地球自转并围绕太阳公转的人,比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早了1800年。其实这并不是他的发现,而是他从馆藏书籍中读到的。4 R, J( M' @8 j) S) f; h
$ Y$ O& @, `; O- w6 s" @
  犹太人的经典《卡巴拉》也说到:"人类所居住的地球,像球一样旋转着。当其居民有的在下面时,<敏感詞>的人就在上面。当地球的某一地区是黑夜时,<敏感詞>地区是白昼。还有,当某一地区人在迎接黎明时,<敏感詞>地区正笼罩在夜幕之下。"奇怪的是,《卡巴拉》显然不是这一观点的发现者,它也是在转述更古远的文献。9 o( x+ U* s3 z8 x. R8 B2 Y
& G9 F5 z) g- E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中世纪的哥白尼第一次主张太阳中心说,认为地球是围绕太阳在旋转。布鲁诺为了坚持这一科学的发现,竟被意大利教会以异端邪说的罪名烧死在百花广场。而上面我们提到的几种文献都比哥白尼早了几百年,有的甚至几千年,如此说来,布鲁诺的死简直是命运开的一个恶意的玩笑。
: C9 i4 P- l# W4 e* }3 z! _
8 x2 p$ ^2 j# k+ W3 K  18世纪,有一位名叫斯维伏特的著名作家,他非常留心上古的文献。他在研究一些古代文献的时候,知道了火星有两颗卫星,并将这一发现公之于众。150多年以后,天文学家果然在火星的周围发现了两颗卫星,一颗名叫弗波斯,一颗名叫蒂摩斯,时间是1877年。而且天文学家观测到的两颗卫星运转的规律与周期,竟然与斯维伏特从上古文献中得到的结果非常接近。; R* t5 u, h. {( q; ]( a, A5 q
3 T1 ?" w# Y7 w- y
  实际上,欧洲中世纪天文学家的许多科学发现,与其说是从观测天空中得来的,还不如说是从古代人的书中得到的。然而,这些记载于古文献中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呢?知识的主人又到哪里去了呢?
沙发
发表于 2009-11-11 15:19:32 | 只看该作者
再一次证明古代人比现代人聪明!!!
1 D4 J7 V3 Y  }; H- b" x说不定是亚特兰蒂斯文明遗留下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9-11-12 10:03:55 | 只看该作者
古时的成就的确很多,象古中国,玛雅之类的.还有这些不是什么远古文明吧?最多只是古代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9-12-11 12:57:55 | 只看该作者
说实在的,我感觉现在的<敏感詞>其实是比古代的时候退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下室
发表于 2009-12-11 13:19:1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中国古铸剑技术,明代的 混元剑经 里提了一下,就两三句话,说的相当牛,已经把欧冶子的 五剑 提到仙佛之宝的高度,具体的忘记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基
发表于 2009-12-17 16:29:28 | 只看该作者
这些技术确实令人叹为观止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壳
发表于 2009-12-18 15:35:4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好多好东西都失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幔
发表于 2009-12-25 05:46:35 | 只看该作者
有些只是古代而不是远古;
" `( b- m0 B* [3 g) l- x. y' V! a/ S' _6 P
说现在是<敏感詞>也未免太悲观了。我到倾向于另一种说法:人类时刻都在对发展的方向做出选择。
& o# a! S# t, J
9 Y4 [$ Y5 J( Z. U8 S, Z% U5 [0 w也就是说,也许那些技术所依赖的理念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被抛弃了。人类选择了新的理念,直到今天。
! z4 T: w* F4 |7 I" D
+ Z' V# ]) }$ f( M, M8 D举个例子,如果我们选择发展制造越王剑的技术理念,或许今天会有很多更惊人的成就,但同时我们更可能失去一些现在已有的成就,比如,说不定我们有了理想的金属却没有互联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核
发表于 2009-12-25 21:39:07 | 只看该作者
古代人的智慧……哦~~~~有些总是很可怕~~
) F" V  I8 x% C会让人想到会不会真跟外星人接触过~~~~或者那些如今看来荒诞可笑的神话魔法,会不会是另一位面上的真实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7-14 17:27:14 | 只看该作者
8L的說法MS有點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