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咨询
课程
论坛
本版
帖子
相册
用户
註冊 · 登陸
帐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註冊
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
論壇
›
圖書館
›
資料整理
›
《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8)
返回列表
我要资料整理
查看:
1851
|
回复:
0
[神秘學]
《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8)
[复制链接]
阿克
阿克
当前离线
积分
16847
狗仔卡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08-2-5 05:37:27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13动态的宇宙
东方神秘主义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体验到世界上的所有现象都是同一最终实在的表现而已。这种实在可以看成是宇宙的本质,是我们所观察到的多种事物和事件的基础和统一。但是这种最终的本质是无法与它多种多样的表现分割开来的。重要的是就其本质来讲,它表现为众多的形式的存在和消亡,它们彼此之间无穷尽地相互变换。这是从现象上来看,而宇宙在本质上是动态的。认识到这种动态性是所有东方神秘主义学派的基础。因此铃木大拙曾经这样写到大乘的华严宗:
华严的核心思想是要动态地把握宇宙,其特点是在向前运动,永远处于运动的状态,这就是生命。
其实,强调运动、流动和变化不仅是东方神秘主义传统的特点,而且也是所有神秘主义者世界观的基本宗旨。在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告诉我们:“万物皆流。”并把世界比作永远有着生命活力的火。在墨西哥,亚基神秘主义者唐·璜就谈论过“飞逝的世界”并且断定“要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就必须是易变的。”
在印度哲学中,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所使用的语言就具有动态的内在涵义。梵这个词是从梵语的生长(brih)而来的,它意味着实在是动态的有生命的。用拉达克里希那(Radhakrishnan)的话来讲,“梵这个词意味着生长,它暗示了生命、运动和前进。”《奥义书》把梵说成是“无形、永恒的运动。”
《梨俱吠陀》则用另外一个术语来表示宇宙的动态性质,这就是里太(rita)。它来自于词根“动”(ri),它的原意是“所有事物的过程”、是“自然的秩序”。它在《吠陀》的传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所有的神都有关系。《吠陀》的先知们表达了这种自然的秩序,它不是一种静止的神圣的规律,而是宇宙固有的一种动态原则。这种思想与中国关于道的概念不谋而合,道是宇宙运动的方式,也就是自然的秩序。后来里太和道这两个概念都从原来宇宙性的层次下降到人的层次上来,从而具有道德上的含义,里太是所有神和人都必须服从的普遍规律,而道则是正确的生活方式。
《吠陀》中的里太概念是关于业的思想的先导。业后来发展成为表示所有事物和事件的相互作用。业这个词意味着行动,它是指所有现象之间“主动”的或者动态的相互关系。用薄伽梵的话来讲“在时间里发生的所有行动都交织着自然的力。”佛采用了关于业的传统概念,并赋与它新的含义,把这种动态的相互联系推广到人的活动领域。于是业就意味着无穷尽的因果链,并影响到人的生活。佛打破这种链而达到了顿悟的状态。
印度教徒也找到了多种方式用神秘主义的语言来表达宇宙的动态性质。黑天对薄伽梵说过“如果我不采取行动,这些世界就会死亡。”而湿婆这位宇宙的舞神大概是动态宇宙最完美的人格化。湿婆通过它的舞蹈维持着世界上的多种多样现象,通过使所有的事物都沉浸在自己的旋律中和使它们参与这种舞蹈而把它们都统一起来。这种舞蹈和旋律是宇宙动态统一性宏伟壮丽的形象。
在印度教里呈现的一般图象是一个有机的、正在生长的、有节奏运动的宇宙。宇宙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流动的、永远变化的;所有静止的形式是馅,它只存在于想象的概念之中。认为所有形式都是暂时的,这种思想是佛教的出发点。这种动态的世界观正是佛教的基础。用拉达克里希那的话来说:
佛在2500年以前巳经阐述了动态观的精彩哲学。……佛把变化的哲学阐述为对于物体的超越,是事物无休止的转换和变化。他把物质、灵魂、单子、事物归结为力、运动、序列和过程,采用了关于实在的动态概念。
佛教徒把这种不停变化的世界称为轮回,它意味着不停的运动,没有什么东西是停止不动的。对于佛教徒来讲,顿悟者并不是阻止这种生命的流动,而是和它一起运动。当人们问禅宗法师云门何谓道,他的回答极为简单“走!”佛教徒还把佛称为如来。中国哲学则把流动和永远变化的实在称为道,把它看成是包罗万象的宇宙过程。
对于印度教、佛教和道教的宗教和哲学著作的研究越多,这一点就越明显,他们都把世界看成是运动的、流动的和变化的。东方哲学的动态性质看来是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东方神秘主义者把宇宙看成是不可分割的网络,这种相互联系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这种宇宙网络是有生命的,它在不断地运动、生长和变化。而现代物理学也和东方神秘主义一样,把宇宙看成是这样一种关系的网络,认为这种网络从本质上讲是动态的。在量子理论中,物质的动态方面表现为亚原子粒子的波动性。这种性质在相对论中就更为重要了。因为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就意味着物质的存在是与它的活性不可分割的。亚原子粒子的性质只能从动态的关系中才能理解,这就是运动、相互作用和变换。
按照量子理论,粒子也是波。这就是说它们具有特殊的行为方式。当一个亚原子粒子被限制在很小的空间里时,它对这种限制的反应就是来回运动。所限制的区域越小,粒子跳动得也就越快。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量子效应,这是亚原子世界所特有的,在宏观世界没有相类似的对应物。
粒子对于限制的反应是运动,这种倾向意味着物质的非静止性。这是亚原子世界的特点。在这个世界里,大部分物质性粒子被束缚在分子、原子和核的结构里。它们具有本能的运动倾向。按照量子理论,物质永远不会静止而是一直处于运动的状态。也许从宏观来看,我们周围的一些物体的静止的、惰性的,但是我们把石头或金属这样一块“死”的东西放大,就会看到它充满了活力。我们越观察到细部,它就越显得有活性。因此,现代物理所描绘的物质的图象决不是被动的、惰性的,而是在不停地跳舞和振动.它们的节奏则由分子、原子和核的结构所决定。这也是东方神秘主义者看待物质世界的方式。他们强调当宇宙运动、振动和跳动时,只能用动态的方法去把握它。他们强调自然不是处于一种静态的平衡,而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
在物理学中我们认识到宇宙的动态性质,不但是当我们进入微观世界时,而且是在我们转向大尺度的领域时。这就是星体和银河的世界。我们通过强大的望远镜观察到宇宙是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旋转的氢气云被压缩而形成星体,逐渐升温成为天空中的火球。当它们达到这个阶段时,继续在旋转。有些则把一部分物质抛到空中去,它们被旋出去凝聚成行星围绕着恒星转动。经过几百万年以后,当大部分氢燃料用完以后,星体就膨胀,然后又收缩,形成最后的重力塌缩。这种塌缩可能会导致巨大的爆炸,甚至使这颗星成为一个黑洞。
当我们把宇宙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时,我们达到了时空的最大尺度;而在这种宇宙的层次上我们发现宇宙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膨胀!这是现代天文学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对于从遥远银河系接收到的光进行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整个银河系是在膨胀,而且是以一种非常和谐的方式。我们所观察到的任何银河系的退移速度都和银河系的距离成正比。这对任何参考点都是正确的。不管你在哪一个银河系上,都会看到<敏感詞>银河系离你而去。越远的银河系速度越大,最远的速度接近光速。而再远银河系的光无法达到我们这儿,因为它们离开我们的速度比光速还要大。
为了更好地理解宇宙膨胀的方式,我们必须记住,研究这种大尺度性质的合适框架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场方程可以用来确定宇宙的整体给构,这是现代宇宙学的出发点。
关于宇宙的膨胀马上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它是如何开始的?根据银河系的距离及其退移速度的关系,可以计算膨胀的起点,这就是哈布尔定律。换言之,就是可以计算宇宙的年龄。如果假设膨胀的速度不变,那么这个年龄的数量级为100亿年。这就是宇宙的年龄。今天大部分宇宙学家相信,宇宙是在大约100亿年之前,经过一次极为激烈的事变而开始形成的,所有的质量都是由一个原始的火球爆发出来的。按照这种“大爆炸”的模型,大爆炸的一刹那就是宇宙的开始,也是空间和时间的开始。如果我们想要知道在这一时刻之前发生了什么,那就会遇到思想和语言上的严重障碍。用伯纳德·洛弗尔爵士的话来讲:
我们在那里碰到了巨大的思想障碍,因为我们努力对付的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在我们日常经验的言语中还不存在。我感到自己突然进入了巨大的雾障,熟悉的世界在那里消失了。
考虑到宇宙膨胀的未来,爱因斯坦方程并不是提供唯一的解。不同的宇宙模型可以对应于不同的解。有的模型预言这种膨胀会永远继续下去,有的则认为膨胀的速度会逐渐减慢,甚至变成收缩。这种模型描述了一个振荡的宇宙,在经过几十亿年的膨胀后又收缩成一个小的物质球,然后再度膨胀,无穷无尽。
一这种宇宙周期性膨胀和收缩的思想涉及到巨大尺度的时间和空间。它不仅出现在现代宇宙学中,而且也出现在古代印度的神话中。印度教徒把宇宙体验成一种有机的、有节奏的、运动的和谐,从而发展了一种演化的宇宙学,它与我们现代的科学模型很相近。这种宇宙学之一就是根据印度关于里拉的神话,这是神的表演,梵将自己变换成世界。里拉是一种有节奏的表演是无穷的循环,一化为多,多又复归于一。在《薄伽梵歌》中大神黑天这样描述创造的这种有节奏的表演:
在时间的黑夜尽头,万物复归我的本性,而当新的一天开始时,我使它们复见光明。通过我的本性进行着一切的创造,它随着时间循环、往复无穷。
但我并未被这浩繁的创造所束缚,
我注视着这幕工作的戏剧。
我看到在这种创造自然的工作中产生了运动和不动:这是世界运转的循环。
印度贤圣并不怕把这种有节奏的神的表演与宇宙作为整体的演化混为一谈。他们所描绘的宇宙就是周期性膨胀和收缩的,并把每一次创造的开始与结束之间不可想象的时间间隔称为劫(KalPa)。这种古代神话的气派确实是惊人的。人们要在两千年之后才再度提出类似的概念。
现在再让我们回到无限小的世界中来。这种对于微观世界的探索受到一个基本问题的推动,它在各个时代都占据并刺激着人们的思想。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早在自然科学诞生之时,人们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并企图发现构成物质的“基本材料”。但是只是到了本世纪才有可能进行实验来寻找答案。物理学家借助于高度复杂的技术首先探索原子的结构,发现它们是由核和电子构成的。然后探索原于核的结构发现它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而在近二十年进一步研究了核子的结构。看来它们也不是最基本的粒子,而是由<敏感詞>的实体组成。要理解亚原子粒子相互作用的性质,就有必要采用把量子理论与相对论都考虑在内的框架。而相对论迫使我们再度修改关于物质的观念。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相对论框架的特点就是把看来毫不相干的基本概念统一起来。其中最重要的例子之一就是质量与能量的等价性。这可以用著名的爱因斯坦公式E=MCC来表示。为了理解这种等等价性的深刻含义,我们首先必须理解能量和质量的含义。
能量是用来描述自然现象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一个物体具有能量就是说它具有作功的本领。这种能量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可以是动能、热能、重力能、电能、化学能等等。在物理学中,能量总是与某种过程联系在一起的,而在一个过程中的总能量总是保持不变。它可以以非常复杂的方式改变形式,但是决不会失去。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制约着所有已知的自然现象。至今还没有发现违背这条定律的现象。
而物体的质量则是自己重量的量度。而且质量还是一个物体惯性的量度。谁都知道物体越重,要加速就越困难。在经典物理学中,质量就和能量一样,被认为是严格守恒的。
相对论现在告诉我们,质量只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能量不但可以采取经典物理学中的各种形式,而且可以保存在一个物体的质量里。例如在一个粒子中所包含的能量等于粒子的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即E=MCC。
一旦把质量看成能量的一种形式,那么它就不再是不可减少的,而是可以转化为能量的<敏感詞>形式。当亚原子粒子彼此碰撞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形。在这种碰撞中,包含在粒于质量中的能量可以转化为<敏感詞>粒子的功能。反之,当粒子以高速碰撞时,它们的动能可以用来形成新粒子的质量。
物质性粒子的产生和消失是质量等于能量最显著的结果之一。在高能物理的碰撞过程中,质量不再守恒。在这样的过程中只有把全部能量,即全部动能加上包含在质量中的能量都计算在内才是守恒的。这已经被无数次的实验所证实,研究粒子的物理学家完全熟悉质量与能量的等价性,他们用相应的能量单位来度量粒子的质量。
发现质量只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迫使我们从根本上修正我们关于粒子的概念。在现代物理学中,不再把物质看成是由什么基本的“材料”组成,而是看成一束能量。但是因为能量是与活性、与过程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意味着亚原子粒子在本质上是动态的。要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不能忘记这些粒子只能用相对论的术语来表达,也就是用时间与空间结合在一起的四维连续统的术语来表达。这种形式只能理解为动态的。亚原子粒子具有动态的形式,既有空间这一面,又有时间这一面。空间这一面使它们呈现为一个具有质量的物体,时间这一面则为包含等价能量的过程。
这些动态的形式,或者说“能束”,形成了稳定的核、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它们构成了物质并赋于它宏观上的刚性,从而使我们相信它是由某种物质性的材料组成的。在宏观的水平上,这种概念是一种有用的近似,但是在原子的水平上已经没有意义了。原子是由粒子组成的,而这些粒子不是由任何物质性的材料组成的。当我们进一步观察时,我们所观察到的只是动态的形式,是一种连续的变化。是能量的连续“舞蹈”。
量子理论表明,粒子并不是孤立的物质颗粒,而是一种概率模式,是在一个不可分割的网络中的相互联系。而相对论则使这些模式具有了活力,揭示了他们固有的动态性质。这表明物质的活性是它存在的本质。亚原子世界粒子的活性不但表明它们在高速地运动,而且表明它们本身就是一种过程。物质的存在及其活性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只是同一时——空实在的不同方面而已。
前面一章已经提到,东方神秘主义者对于空间和时间“相互渗透”的意识,导致他们本质性的动态世界观。他们不但把世界表述成运动的、流动的和变化的,而且对于物体的“时——空”性质也有强烈的直觉。这在相对论物理中是很典型的。东方神秘主义者在他们非常的意识状态中,似乎意识到了空间和时间在宏观水平上的相互渗透。他们看待宏观物体的方式与物理学家关于亚原子粒子的概念很相似。铃木大拙有过这样一段话:
佛教徒把事物看成是一种事件,而不是一件物体或者材料……佛教徒关于“物体”的概念是行(samska,a),也就是行为或事件,说明了佛教徒是从时间和运动的意义上来理解我们的经验。
在中国思想中也有同样的观点,他们把事物看成是永远流动的道的暂时阶段,他们更看重事物彼此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归结于组成它们的基本材料。
在东方神秘主义和现代物理学的世界观中,静止的形态或者任何物质性材料是没有地位的。宇宙的基本要素,是动态的形式,是永不停息的转移和变化的暂时阶段。
根据我们目前关于物质的知识,它的基本组成形式是亚原子粒子。理解它们的性质和相互作用是当代基础物理学的主要任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二百多种粒子。其中大部分是在碰撞过程中人工制造出来的,只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存在,甚至不到百万分之一秒。非常明显,这些短命的粒子只是动态过程中的暂时形式。关于这些形式或者粒子的主要问题就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性质?它们彼此之间如何作用?如果粒子本身就是一种过程,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过程?
我们已经认识到,在粒子物理学中,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由于亚原子粒子的相对性质,我们无法理解它们的性质,也不理解它们的相互作用。只有理解所有<敏感詞>粒子的性质,才能真正理解一种粒子的性质。下一章将会表明我们对于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理解到什么程度。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关于亚原子世界的完美的量子相对论,但是已经发展了一些关于粒子的理论和模型,它们在描述这个世界的某些方面是很成功的。关于这些模型和理论中最重要的例子的讨论将会表明,它们所涉及的哲学概念与东方神秘主义中的概念有惊人的一致性。
收藏
0
分享
淘帖
0
支持
0
反對
0
《圖書館版規:來此必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沉默卡
喧囂卡
变色卡
搶沙發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