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11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宗教专题】瑶族宗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7:0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瑶族固有的宗教。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130多县,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人口213万(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其中广西是中国瑶族人口最多的省区,约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60%。2001年,广西瑶族人口148.58多万,主要集中在恭城、富川、都安、金秀、巴马、大化6个瑶族自治县。瑶族人自称“勉”、“金门”、“布努”、“拉珈”、“炳多优”等,因经济生活、居住地区和服饰的不同,又有“盘瑶”、“过山瑶”、“顶板瑶”、“白裤瑶”等30多种称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 20世纪50年代前,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封建社会。现信仰道教较多,也有信仰佛教的。但崇奉自然神以及祖先神灵的传统宗教仍有很大影响。

  道教与固有宗教的融合 瑶族很早就受道教的影响。据20世纪50年代在广西大瑶山等地发现的明代瑶族道经手抄本,以及碑文和墓志中关于度戒后使用法名的记载,说明至迟在明代,道教已在瑶族地区流传,并和瑶族固有宗教相互融合。道教教职人员称为师公和道公。他们略识文字,粗知瑶族的历史和传统,分属于道教正一道的不同派系,崇奉“三元”者,称师教,又称武道。崇奉“三清”者,称道教,又称文道。师公的经书多用七言韵文,汉字书写,瑶语读音;内容大多分别叙述众神来历。法器有瑶族长鼓(又称黄泥鼓)和木雕、纸绘的各种神鬼面具。道公的经书多是神咒谶语,法器有锣鼓和钹等,与汉族道士所用无大差异。师公主要为人跳鬼,道公则为人们打斋、超度亡灵。由于两者被认为能传递神灵的意旨,而受到人们的敬畏,有的升任为村寨头人。他们经常与巫师“那曼”(金门支瑶族)和“楼缅”(优勉支瑶族)合作。楼缅和那曼专为人占卜问鬼,多由男子充当,个别地区也有女巫。师公和道公也兼作巫师,为人卜卦、跳鬼。

  戒道 成年男子必经的宗教仪式。未经戒道不算成年,不能结婚。如果一生不举行戒道仪式,被认为生前不能获得神灵保护,死后不能列入祖宗神龛接受供奉。戒道有度师、度道两个派别。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族系中两派仪式不尽相同。广西上思县金门支瑶族举行戒道仪式的只限于男子,年龄在15岁左右,由父亲带领拜认师父。如属度师,拜师一人;如同时兼及度师和度道的,则拜三名师父(师公、道公和二元公)。然后由师父择吉举行戒道仪式。度师与度道都要设坛念经,拜请神鬼。度道所请神祇为三清等,仪式中包括设坛请圣、步虚、宣戒、授受牒文等,需两夜一天。度师由师公请三元、老君、玉皇等神祇,除在室内设坛外,还要到室外接受“云山法”(或称“跳云台”)等考验。在平地上搭一高约两丈的高台,受戒者由师父引登上台,师父及其助手在台下念经作法,受戒者抱膝团身,从台上翻滚而下,跌在台下的藤网里。网内垫被一条,师父先将被子包裹受戒者,然后打开,象征从天而降。无论度师或度道,仪式结束后,均由师父授予印鉴、牒文,并赐法名。印鉴和牒文由受戒者保存,死后烧化。优勉支瑶族成年男子戒道在婚后和妻子一起进行。云南金平县红头瑶度戒时,夫妇穿上结婚时的盛装,师父作法后,交夫妇木版各一块,上书生辰八字,生前妥藏,死后随葬。广东连南瑶族妇女身背小孩参加戒道,称“打道箓”。广西大瑶山盘瑶戒道还有“睡阴床”、“挂灯”等仪式。

  戒道仪式隆重盛大。受戒者在此期间须与师父一起过清静寡欲的生活:不吃荤,不劳动,禁房事;出门戴帽,走路低头,不许同他人尤其是妇女说话。经过戒道的人,可以学做师公或道公。

  鬼神崇拜 瑶族世居山区,崇拜山神。他们每每结合伐木、狩猎等生产活动进行祭祀。在广西十万大山从事刀耕火种的瑶族,在砍第一棵大树时,要由“保头”(伙耕组长)“喃神”并先砍一刀,然后大家动手。北部的瑶族,在举刀砍伐时,不许声张,认为不如此则会被压死或受刀伤,砍倒后要压纸钱,表示给山神以报酬。入山采集,要将首先采集到的三件物品与随身带来的一点米饭一起抛在森林里,敬献山神。广西南丹县白裤瑶入山狩猎,如获山兽,即砍下兽头祭谢山神。

  在翻土、播种、收割时,都要祭拜土地神。浸种、播种、收割、建仓、入仓、开仓都要择吉祭谷神。他们认为谷神胆小怕羞,生产过程要谨慎小心。浸种有宗教性的洗礼;谷物生长后要“保苗”、“赎禾魂”;开花前要“求禾花”;成熟时要迎接谷魂回家。

  发生火灾,要请师公念经,祈求天神灭火,火鬼不要作祟。他们还认为雷王管天上雨水,龙王管地上和海中的水,并有相应的“雷日”、“龙日”。每逢这一日,则不锄地、不舂米、不挑粪、不戴雨帽或草帽出门,否则会引起天旱或大雨。春节还要到井边、溪边祭水神,新娘步行至夫家的途中,凡经过溪流均要投钱币;到夫家后,又要投钱币于水缸和水桶中,表示敬奉水神。

  瑶族认为社神是村寨的保护神,每年定期祭社。仪式由村老主持,道公、师公协助,各户派一男子参加。祭社除向社神举行祷告仪式外,还杀猪聚餐,通过“社约”,由村老颁布执行。社约规定一年内生产生活各种条规,并制定违反条规的处罚办法。

  丧葬仪式 人在弥留之际,口中要含银币一枚。断气后立即在门口鸣枪,通告村邻,亲族戴孝哭灵守灵。入殓时要请道公净棺,出殡要打斋送魂。他们认为人死后有三个魂:一个在家,一个在墓地,一个在“扬州十八洞”。打斋送魂就是把后两魂送走。如果死者未经戒道,则要行“开路”仪式;已经戒道的,则行“清蛮”、“点兵”仪式。出殡送魂时,由孝子捧公鸡走在灵柩前“引魂”,道公随后鸣锣开路,灵柩和送葬队伍随后。一般守孝期为四十九天,也有长达三个月的。守孝期不睡高床,不坐高凳,不吃荤,不穿布鞋和花衣;参加酒宴不坐上席,不划拳唱歌。死者名字要供入神龛(一般限于祖父母、父母两代亲人)。农历每年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半、十月十六和除夕,都要祭祖。清明、七月半和除夕是祭祖的大节。受祭祖先不限于祖父母、父母两代。凡子孙得知名字的祖先均设供奉祀。

  图腾遗迹 根据瑶族民间传说和诗歌、宗教典籍、宗谱等有关记述,瑶族始祖名盘瓠(或称盘护),是远古高辛氏的一只龙犬,因帮助高杀败犬戎,立功受封并得高之女为妻,生六男六女,自相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他们以承认自己是龙犬的子孙,作为追宗认祖的根据。

  瑶族禁止杀狗食肉。传说盘瓠“其毛五色”,所以,瑶族喜穿“五彩衣”,无论男女,都要在领边、袖口、裤沿、胸襟两侧绣上花纹图案。有的上衣前短后长,形似狗尾。妇女把发髻梳成多角状,再覆上花帕,形似狗耳;男子裤管两侧绣上红线,象征盘瓠受伤后流下的血丝。有些地方的神龛上筑有“狗巢”,塑有狗像。有的在除夕和尝新节举行祭狗仪式时,在祖先神龛前用狗食槽盛放猪肉、豆腐、米饭献祭,祭毕喂狗,然后全家才能进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