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246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身心气说与气、脉、明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15 20:2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密宗功理之密藏密功法的发展大致有前后两期,前期以仪轨和持诵为主,后期强调法身色身双修,与道教内丹“性命双修”的路线相近。所以,藏密对身密的修法,特别注重气、脉、明点的修持。而藏密中无上瑜伽一套独特的身心气说则为气脉明点修持实践的理论依据。

   身心与心气从密宗“色心不二”,“六大(地水火风空识)无碍”的哲学观出发,无上瑜伽认为身心二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身为心的物质基础,心为身的意识中枢。而身心二者,须分为二层次来观察,才足以解释由瑜伽内观所见的人体生命之秘。无上瑜伽一般身心分为从粗到细的三层,在每一层次上,身心二者都为一体不离的辨证关系。

    第一层:粗身粗心。粗身,指地水火风“四大”所集成的血肉之躯。粗心,指眼耳口鼻舌身五种感官对境而生的感觉,及第六意识的知觉、观念、想象、思维、梦幻、情绪等心理活动。粗身粗心皆属常人所知见,故称为粗。粗身为产生粗心的浅层生理机制。

    第二层:细身细心。细身,就一般而言,指由气、脉、明点所构成的微细生理机制,略当于今所谓生命场或生理能。细心,指意识层下含有本能欲望、自我执着、生的意志及行为倾向等的潜在精神作用。细身细心非肉眼所能见,只有密宗行者才能觉察到它的存在。

   第三层:最细风心。最细风,即最为微细的能或场,因不具固定形态,故名为风,或称法身。最细心,为潜在于粗心,细心下层超越意识及本能欲望、自我执着等心体,亦称光明体,或称自性——即禅宗“明心见性”所见之“性”。为常人及密宗行者所难知见,据说只有在极婶定境中,明心见性的修持者才能自见。

   按无上瑜伽的观点,人天生便处于身心的矛盾冲突中,身心矛盾主要表现为意识与粗身、细身心、最细风心的分裂。在身心矛盾中,意识与细身中的气构成心气矛盾,可谓身心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常人多时心乱不定,心乱则气乱,气乱则心乱,心不能使气,气不从心使,便会导致生理、心理失调,多病夭亡。无上瑜伽的“瑜伽”,义为相应,即指自我调心,使意识与最细风心相应。按无上瑜伽所说,心、气相互依存,心调则气调,心定则气自定。反之,气定则心亦自定,调气亦可调心。故大多数密宗行才都从修气入手。

    密宗的气脉学说,是一套独特的人体生理学,又称“微细身”。

    藏密功理认为,人的身体由以下三者组成:脉、气、明点。在脉路上,要了解的形式,如果不知道人体脉的形式所在,就不会明白气的存在。如果不知道气的所在,就不可能掌握贯通到气的要点。

    脉在一般人的身体上显现为了三种类别:(1)水脉;(2)血脉;(3)气脉。

    水脉从头上向下伸到脊髓及其支脉,是白色之脉;血脉从身体中间向上,是黑色脉;气脉,气血混合而行,也向上,是红色脉。

    一切脉都归纳为三类,此三类也是生命之脉。脉的数目据说人共有7.2万条,其中有些是粗钝的,有些是精细的。所有的脉道可以归纳为十四支主要脉道,其中,重要的有三支,即中脉、右脉、左脉。此三脉中又以中脉最为重要。

    中脉乃密宗行者所视最高者,其余之脉皆附属于此脉,故为一切灵脉之根本,所以密宗行者非经此脉不能得大成就。

    藏密认为:对中脉的观想最为重要,从上到下观想它具有五个象征:(1)像虫胶溶液一样红;(2)像麻油灯一样粗细;(3)像芭蕉心一样直;(4)像纸卷的筒一样空;(5)像箭杆一样粗细。

    中脉为纵贯身体中轴的中央大脉道,其对密宗修持的重要性,有如督脉之于道家气功,但督脉迁回曲折,不似中脉较容易打通。

   靠近中脉两旁,有左脉和右脉,如细小的羊肠。在会阴(海底轮)与中脉会合,上绕脑顶,再与中脉会合,由前脑下折,左脉经过左鼻孔,右脉经过右鼻孔,通过两算孔下端,各挽一圈,如藏文之字形,然后与中脉在会阴(海底轮)会合。左脉为灰白色,性凉,又名月脉。右脉红色,性热,又名日脉。会阴(海底轮)为脉源,全身之脉皆由此发出,三脉在此交会。

    凡诸脉交错之处,皆名脉丛结,在中脉内有七大脉丛结,又称为,即七大能量控制中心,它们是:海底轮、生殖轮、脐抡、心轮、喉轮、眉间轮及定轮。

    除上述七轮,即七个能量控制中枢外,尚有一梵穴必须认识。梵穴在头额发际上方八指处,从这里人体放出光芒,中脉以此为出口。

   插图(1)一顶轮;(2)一眉间轮;(3)一喉间轮;(4)一心轮;(5)一中脉;(6)一左脉;(7)一右脉;(8)一脐脉;(9)一生殖脉;(10)一海轮脉气密宗认为,气乃宇宙间所显示一切力的总名,乃一极微妙的生命力。呼吸是气之外表,管制外之粗呼吸,方能管制内之微细气。气又是人体内各种潜伏力的总称,热、光、电、磁等皆是气的表现。

    藏密行者所修的气有两类:一类是根本气,一类是支分气,各由五种气组成。

    1.根本气(1)持命气,为人的生命之本,是<敏感詞>四种气的根源.产生于脐下四指处,三脉在此交结,此处又称生活宫。

    (2)下行气,主管向下流通精血,大小便,发生于会阴之上。

    (3)上行气,主管推动气血上行,发生于心之东南方。

    (4)平住气:主管消化饮食,输入营养,发生于心之东方。

    (5)遍行气:主管全身运行及人的动作,发生于心之南方。

    2.支分气(1)行气,又称龙气,行于眼能生视觉。

    (2)循行气,又称龟气,行于耳能生听觉。

    (3)无行气,又称海马气,行于鼻能生嗅觉。

    (4)最行气,又称提婆气,行于舌能生味觉。

    (5)决行气,又称财生气,行于身能生触觉。

    脉与气是藏密功理中的根本所在,与明点理论一起,就形成了此功理的三个组成部分。

    明点又称为真精,真水,即指精华,产生生命、精神和功能的精华,主要有三种:

    (1)离戏明点,指不中言说的精神精华,为最细风心之体。

    (2)不坏明点,指父母精血的生命本原,来自父精为白菩提心,主要住于顶轮。来自母血为红菩提心,主要住于心轮。而此明点则常往于中脉,为人生命之本,在中脉内上下移动。

    (3)物明点,指有形质的水液。分为净浊两种。净者为精血津液,浊者为汉涕泪尿。

   拙火是主要的明点之一,亦即所谓红菩提心,本为结胎时母亲所给予的红色净点,及成人后处于脐下,与父亲所给予的白色净点处于顶上者,遥遥相对。以其色红,谓之为火,为全身的精华集于一处,盛则体强,衰则体弱。又以其为一身的热量,故称之为火。使其固守岗位,不妄动,免使引火入魔,故称“拙”。行者于修持中努力不断,使之生起,则为拙火。此拙火其形似脉,其动则为气,其质为点。盖为脉、气、点三合为一的极精华之处。故密宗行者先须修拙火,拙火生起,便能得大成就。

   瑜伽的光轮和气轮瑜伽行者认为,人类的身心世界共有七重,我们的血肉之躯与物理世界,不过是组成七重身心世界的最粗重的一重,有形有质,肉眼可见。<敏感詞>的六重身心世界,如气流光影,缥缈恍惚,无迹可寻,非有气禀特异的超觉人士不能觉察。与我们血肉之躯和物理世界直接发生关系的为第二重———身心世界,名为“以太光气覆身”,紧附于肉身之外,色呈紫灰,往返留连,有如气泡,传送灵能活力至身体各部,否则,目不能视,口不能言,肢体不能转动,更遑论运思转情的心理活动了。

   瑜伽行者认为,人类的肉身是一个潜移默化、变动不居的有机体,它的生理和心理组织,如神经系统和毛发细胞等,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推陈出新。如需要食物来消化,空气来呼吸,以及灵能活动来点燃生命的火花。这种灵能活力一旦披上物质的外衣,就会形成一种极为细腻的光气,精粗高下,互有不同。某体合流,因此,精神境界的升沉,也代表光气的交换。

   就灵能活力而言,人与人的沟通孔道为光轮或气轮,如果两个人的光气、波长、频率非常接近,他们彼此的光气会经由光轮或气轮,交互注入彼此的躯体,结果产生思想情感的交响共鸣。这种光气的交融会流,如持续较长,当然会对彼此身心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同理,内身与外身的接体合流,也以心境的转变为枢纽。心清则气清,心浊则气浊。一个人欲重情痴,会与天地之间重浊三气相应;心境轻灵,则与天地之间的轻灵之气打成一片。

    中国丹鼎道家全神养气的入手工夫,也是澄心止虑,抱元守一,否则不能与先天太乙真气相应。所以,老子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菩萨戒经》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也是这个道理。

   光轮和气轮,梵文称为查格拉,形如飞碟,或气流旋涡,大小光泽因人而异。一个人没有精神修养或宗教信仰,他的光轮或气轮就显的不够成熟,直径不满两寸,光泽暗淡,运转迟缓。一个人生有异禀,或精神修养高人一等,他的光轮或气轮,不但较常人为大,且光明灿烂,如旭日东升,其运转速度和较常人为高。每一光气之轮都出现在环绕周身的光气层里,部位不同,颜色亦异,大小不等,却和身体响应器官互相衔接。假如我们仔细察看一朵菱形花,便可得到与光气轮近似的概念。每一个花茎来自脊椎神经的不同部位,有如下页图所示。

    由背脊椎根茎开出的光气轮之花共有七朵。

    附注气轮与光轮之别:瑜伽行者修持功深,情况皆空,物我双亡,进入化境,则其周身气轮经由净化作用,转变为光轮。

   按照瑜伽的传统说法,每一个在身外运转的光气轮,形如莲花,都有一定数目的花瓣,像急水中的旋涡一样,它在周身的光气层里翻腾旋转,永无止息。某一光气运转迟缓或出现乱流,便为某一相对官能疾疾萌生的前奏。花瓣的颜色和数目,代表光气旋涡流转的波长和频率,有的肉眼可见,有的无迹可寻,全视瑜伽行者修为的功夫深浅而定。每一光轮的振幅或花瓣,与音谱中相对的音阶相应。振幅复杂的顶轮、额轮和心轮,与高亢的音阶同声相应。相反地,振幅简单的尾轮、脾轮和脐轮,与低沉的音阶交感共鸣。举例而言,瑜伽行者澄心息虑,朗诵“*”字,日久功深,自能开启心轮,与大dafa界心相通;<敏感詞>光气轮也会气机相应,次第开启,如暮春三月,日暖风和,百花齐放。各个部位的光气轮脉络相通,无分高下,但其振幅自下而上,由简入繁,功能互异。

   法无高下,普应群机,某中咒语,与某中音阶的光气轮互相呼应,如影随形。一切能量无论是属于精神或物质范围,在运转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声、光、电、热。诵经持咒代表心轮运转,插图(1)眉心轮(AjinaGakra);(2)脐轮(ManiputaGakra);(3)喉轮(VishuddhaGakra);(4)生殖轮(SvadhithanaGakra);(5)心轮(AnahataGakra);(6)海底轮(MuladharaGakra).

    亦能产生声、光、电、热;如内身、外境能量运转,频率相合,自能内外融通,接体合流,这就是佛家所谓念佛三昧、密宗持咒三昧和瑜伽天人交会的境界。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千古不易的道理。

    兹将七轮的功能及其相对的官能,分别说明如项:

   1.尾轮与光谱中的红色相应。它的策源地是脊椎骨的最下段,与荐椎骨神经丛相通。它的振幅比较单纯,如一花四瓣,光气纵横交错,成十字形。它支配性腺的发展和性器官的活动,它产生求偶交配的欲望来维持生命的繁衍。它是蛇火(又称拙火)的潜伏处所,也就是来自地心的灵能活力。在尾轮末经修治开扩以前,蛇火处于潜能状态,卷曲如蛇,深藏不露。瑜伽行者修持功课,首先开扩尾轮,点燃蛇火,化为光气,由脊椎髓道,汹涌上升,穿越额,注入顶轮,大放光明。

   2.脾轮它的策源地是脾脏,与脾脏神经丛相通。轮幅亦较单纯,一花六瓣,呈橘红色,与尾轮、脐轮脉络相通。它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净化、输送来自食物的生命力,它也是太阳能输入的孔道。它的本身虽与橘红色相应,但是它的六瓣又呈现红、绿、紫、蓝、黄及橘红色,代表色调不同的太阳能。

   3.脐轮一花十瓣,来自腹腔,与太阳神经丛相通.在光谱上,它和黄色相应。它的主要功能,是支配情感情绪的升沉和控制肾上腺的活动。肾上腺产生一种强烈的神经刺激品,名为肾上腺素。紧上腺靠近延髓的一部分,由原始神经细胞所组成。这些细胞不但传送神经电流,并且分泌肾上腺素,对与人类身心的正常发展有重大影响。

    4.心轮色绿,一花十二瓣,来自心脏与胸腺,和心脏神经丛有互相依的关系。它透过胸腺字陪的血球和淋巴球的运转,来维持身体内错综复杂的消毒系统。它和肾上腺素互相呼应,来应付外来刺激,并且产生协调的作用。

   5.喉轮一花十六瓣,色呈深蓝,来自喉咙。它和甲状腺、咽喉神经丛有互相因依的关系。它调整甲状腺和副甲状腺繁密甲状腺的功能,籍以维持全身新陈代谢的平衡。它和震荡频率较高的心轮、额轮和顶轮互相呼应,来协调想象、直觉和概念等心理活动。它和震荡频率较低的的尾轮、脾轮和脐轮相辅而行,来调节生理的发展和情感的波动。

   6.额轮一花十六瓣,色呈靛蓝,来自两眉中心的额部。它和延髓、脑下垂神经丛有着相互因依的关系。西方神秘主义者称为第三眼或心灵之眼。通天澈池,天所不见。它支配脑下垂体的分泌作用,籍以调整全身的分泌系统。它和身体的成长有直接关系,因为脑下垂体分泌失调,往往导致身体的畸形发展。举例而言,分泌过多,则有巨人症,分泌过少,则有侏儒症。瑜珈的额轮,相当于中国道家的祖窍或神室,为个人意识在的*止之所。瑜珈行者澄心止虑,观想额轮为莲花形,日久功深,自能转变个人意识为宇宙意识。随着觉识的扩展,全身内分泌系统亦因人而加强,气血畅通,生机勃发,深藏于尾轮的蛇火亦被点燃,炀然上升,过髓道,入额轮,开灵眼(第三眼),灌颅顶(道家称为乾顶或泥丸),大放光明,照天照地,超凡入圣。这和道家的过三关、透祖窍、三花聚顶、五*朝元有殊途同归之妙。

   7.顶轮又名千叶台莲,一花九百六十瓣,色呈深紫,来自颅顶。它和松果腺及脑树枝突神经丛有互相因依的关系。顶轮形如飞碟,中间凹入,四周凸出,运转之速,不可思议。平时处于潜伏状态,轮围大小和<敏感詞>光气之轮不相上下,一旦经过修治,使其气机发动,则反转运行,轮围扩大,有如伞盖,覆盖头顶,运行越速光华越盛,彩霞万道,四向投射,五光十色,庄严灿烂,美不胜收。佛菩萨以及基督耶酥头上所现光环,即为顶轮光气所形成,千叶莲台之称由此而来。在平时,它的主要功能是发动松果腺和脑神经系统的机能,以及吸收传送来自身外的灵能活力的辐射中心,佛家所谓:“佛光普照”,就是顶轮光气的辐射作用。顶轮又名“空轮”,脱落时空,离言绝相。它是人天交会的枢纽,宇宙奥秘的锁钥。它点燃智慧的火炬,来揭示宇宙人生的谜底——

    以下摘录于《佛教与密宗入门》

    灵能活力与思想意念灵能活力,统称为生命的能源,充塞于天地之间,贯穿于心物之内,种类庞杂,名称亦异,纯来染净,应有尽有,层次分明,重重无尽。就其根源而言,有的来自于天,有的来自于地,故广成子说:“至阳肃来,至阴赫赫,赫赫发乎地,肃肃发乎天。”

   所谓至阳,亦即至高无上的灵能活力,道家称为纯阳罡气,与相对世界的阴阳两极磁性不可同日而语。来自于天的灵能活力,包括日精月华和天地之间的轻灵之气,佛家称为清净四大,道家称为先天一气,儒家称为浩然之气,瑜珈称为普拉纳和阿普拉纳宇宙二种灵气。等而下之,为通神论的本原生命力能、雷比尼滋的灵子和柏格森的“生命之花”。来自于地的“蛇火”,藏密称为掘火,在灵能活力中别树一格。

   灵能活力层次的升沉,以空间的变化为枢纽。在四度空间的物理世界,一切灵能活力皆随类赋形,依物显象。如阴阳二气与无行之气,在人为乾男坤女、心火、肝木、肺金、肾水、脾土,在物为山川灵气、植物胚胎、动物基因,皆富有充沛的生命力。形而上的精神世界超越四度空间,故其灵能活力脱落形质,不受物理世界自然规律的支配,灵通变化,无迹可寻,超越我们的感官经验之外,除非我们的谨慎发展进入高度的空间,否则不能体验它们的存在。但是,物理世界的灵能活力,亦由高度空间进入我们的生命核心,不过自然环境的转变,也对生命能源的吸取,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在阳光拂煦之下,每个人都会感到轻松愉快,精力充沛,仿佛有一种新的生命力注入我们体内。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生命的充电。太阳的恩赐太多了,除了阳光和热能外,尚有灵能活力。它像水银泻地一样,无孔不入,岁着阳光和热能流注地面,深入我们生命的核心。

   人们也许会问:“灵能活力何以由内而如原子核心,细胞组织,以及动植物的胚胎,从而点燃生命之火呢?”这个问题的答案牵涉到空间。我们居住的物理世界属于四度空间,空间重重无尽,在四度空间以上,尚有五度空间及五度空间以上的空间,每一个空间代表一种精神层次。在物理世界里,任何事物的生起及演变,都在四度空间的自然规律支配下。但是,灵能活力灵通变化,脱落时空,故能由高度的空间,进入原子、细胞和动植庶物的核心,然后产生电脑作用,规划一切事物生起为发展的轨迹。如种子的胚胎和细胞的基因,都蕴育着各种形态的灵能活力(以下统称为能源活力)。因为在物质世界里,灵能活力依物起用,故其体性近似俱有生机的力能。

    无上瑜珈与道家同样认为,人身是一个具体而微的小天地,与身外的宇宙同气连枝,不一不异。一个人处虚守静,息念除欲,便可与身外的轻灵之气接体合流,然后用吐纳导引的方法,采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籍以养神益气,全生保命。

    由此可知,养神才能益气,养神之道,在于处虚守静,息念除欲,然后才能与天地轻灵之气相应,也就是说“神受味于气”。用现代语言来说,精神修养到了某种程度,心体运转的频率和六气活动的频率相合,才能此呼彼应,交融汇流,达成服气和食气的目的。

   宗上所述,修心养性,强身益气是吸取能源活力的先决条件。因为清心涤虑、精神统一,便可超越四度空间,和天气轻灵之气相应。因此,吐纳服食并非人人可为,事先苟无修为功人,徒劳无功,因为天地轻灵之气,系由高度空间进入人体,决非口鼻呼吸所能企及。天地轻灵之气,精、粗、染、净,层次分明。精神修养到了何种程度,便和某一层次的轻灵之气接体合流。

    实际说来,每一个空间代表一种精神境界,一个人在禅定时,醒觉时,熟睡时,都会经历不同的精神境界。精神境界的转变,自然会牵涉到空间的转变,脱落四度空间的桎梏,自然会和高度空间的轻灵之气交融汇流。

   举例而言,一个人在熟睡时,一切心理活动都转入地下,也就是潜意识的领域。潜意识,重重无尽,深不可测,为一切超觉超感的渊薮;它超越四度空间的感官经验,深入神秘的精神领域,不受物理世界自然规律的支配,故能产生种种奇妙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在潜意识的支配下,我们的心理活动跨越物理世界的壁垒,进入一个较高的空间;经由这个空间,某种层次的能源活力进入我们的生命核心,然后由内而发,动员我们的生机,滋补我们的身心,所以在熟睡之后,我们会感到精神饱满,心神安泰,面色红润。相反地,一个长期失眠的人,一定会感到精神委顿,四肢无力,两眼无神,面色苍白;这是内在生命力过分耗损和枯竭的想象。没有能源活力的补充,不管他如何摄身养生,食补药补,双管齐下,也不能达到全身保命的目的。这个道理很简单,精神活动脱不出四度空间的范围,能源活力不能经由高度空间进入生命的核心。换句话说,精神状态不变,单单靠了口、鼻、肠、胃,怎能吸取天地之间的轻灵之气呢!

    能源活力,西方超心理学家定名为宇宙能,在西方神秘主义中,是一个聚讼纷纭的热门话题。谈到宇宙能的问题,瑜珈大师西里万·马鲁顿在他《元神出游》一书中说:

   “人类的血肉之躯,经不起时空的考验,终究会骨化形销,归于尘土。但是,赋予肉身生机和活力的宇宙能,却永不消失。一般生理卫生家绝不相信代表宇宙能的生命力会离开肉体,单独存在。他们认为,生命力是肉身的副食品,支持他们这种信念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说,没有人能够证实血肉之躯不能产生生命力。但是,反过来说,血肉只躯是以产生生命力有何以证实呢!”

   他在元神出游时,体验到一个铁的事实,元神的本身,就是宇宙能的凝结器。当他的元神脱体而出时,他发现一条灵线从元神的后脑延伸出来,直达肉身的延髓,像连接母体和婴儿的脐带一样,互相牵引,伸缩自如。这时,蕴藏在元神的生命力,像电波一样,经由灵线传送到肉身,维持它的生机,所以有元神时,肉体虽然静止不动,脉搏照样跳动,血液仍在流通,呼吸仍在进行。一旦连接元神和肉体的灵线在某种情况下被切断了,元神便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扬长而去。相对地,肉体也成了没有生命的空壳,立即宣告死亡了。

   由此可知,血肉之躯并不能吸收和保存生命力,当然更谈不上生产的问题。谈到生命本身的问题,假如我们忽略了生命的原动力,等于研究电器的制造和结构,谟视支配电器运作的电源问题。也许你从来没有想到,我们日常消耗的生命能源是宇宙性的,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如前所述,吸取和传送宇宙能的唯一孔道是附著在肉身的元神。经验告诉我们,元神脱体的距离越长,提取和传送宇宙能的功能越强,就普通人而言,睡眠十、惊恐时和麻醉时,元神都会脱离而出。但是惊恐的,元神脱体不过方寸,立即复合,否则造成失神状态;麻醉时,元神离体不过数尺,赶本谈不到距离的问题;睡眠时,不拘时间长短,睡得越香甜,元神离体的距离越长,摄取和传送宇宙能的功能越强,一觉醒来,全身像充了电一样,精力充沛、脸色红润、四肢灵活、百脉畅通。

   能源活力层次分明,重重无尽,充塞宇宙,品类庞杂,功能互异。既无定形,亦无定质,贯穿形而上及形而下。按照瑜珈和通神论的说法,整个宇宙无分形而上和形而下,都是由各种层次的能源活力组合而成。有的轻清,有的重浊,有的半清半浊,但是象巨树的年轮一样,彼此衔接,融通交彻,浑为一体。每一个层次代表一种空间或精神境界及物质环境,在那里,精神、物质运转的频率相符,便如磁吸铁,互相牵引,结成一体。瑜珈和通神论的身心世界分为七重,包括力能层的物理世界和灵能层的精神世界:

    (1)第一重为物理层。就哦物质而言,有固体,液体,气体和以太光体,就人身而言,有肉身,以太复身,既光气身。

    (2)第二重为星光层。较以太光气更为细腻,一切物质已无质碍重浊的形象,纯为星光气体。就人身而言,已无血肉之躯,纯属星光光气,相当于道家的阴神;就物质而言,已进入灵子的领域,也就是具有灵性的光气力能。

   (3)第三重为意念层。分为有色层和无色层,这是精神世界的初阶。有色层有形有色,却无质碍,纯属光气,相当于佛家的有色天;无色层无形无相,无质碍,如羚羊弩弓挂角,无踪可寻。但是,具有佛家慧眼,法眼和瑜珈,道家通力的大修行家,都能看到无色层的光影。谈到这里,读者应该知到,佛教、瑜珈和印度教为印度宗教哲学的三大主流,当然有彼此互通,叠床架屋之处。支配意念层运感转的原动力就是意念思想,其中又分为粗想和细想,近似佛家的粗识和细识,意念思想运转的频率与何种意念材料相符,便彼此互相牵引,合为一体,成为有形和无形的光气团,那就是意念身和报化身。前者近似佛家的意生身和道家阴神,后者近似道家的阳神或佛家的报化身。但是,瑜珈的意念身和报化身皆为虚灵之体,无形无色,又与道家的阳神和佛家的报化身有所不同。

   (4)第四重为菩提层。这是进入纯精神世界的起点,近似佛家的禅天。在这个层次的心理活动仅限于直觉觉观。因为行者修为功深,精神净化,缘虑性的意念思想已经不存在了。似的,由体源虚灵之性分化而来的自我意识或灵魂,却在菩提层诞生了。然后开始生死流转,每况愈下,遍历意念层、星光层及物理层。

    (5)第五重为涅磐层。这是为纯净精神世界的第三层,也是最低层。在这里,自我意识或灵魂尚未诞生,但是,由本源虚灵之性分化而来的第三身,虽然无形可现,却已发挥功能。

    (6)第六重为超涅磐层。空灵虚静,但是,由本源虚灵之性分化而来的第二身,已在此一层次产生功能。

    (7)第七重为无上超涅磐层。代表至高无上的虚灵境界。在这里,由本源虚灵之性分化而来的第一身,已于此一层次诞生,这种虚灵之身,无形无相,近似佛家常寂光土的常住法身。

   如前所述,同一物质可以具有不同的形态,如大、小、方、圆、固体、液体、气体等等,正如佛家所说:“大千碎为微尘,微尘叠为大千。”微尘碎裂,变形易质,成为肉眼难见的原子;原子分裂及原子合成,又化为力能,成为无物之状。神秘主义的化学家又告诉我们,在气体以上,更有比较细腻的物质形态,在显微下都无法看到,包括以太质点、星光质点、意念质点等等,这在洪钟光气似的质点突破了物理世界的局限,超越了我们的感官经验。

   在常识范围以内,我们谈到氢原子、氧原子、铀愿子等。所谓愿子,就是无法分割的、物质以最小单元,现代物理学家统称为元素。但是,在元素的背后,尚有更为奇妙的元素。它象电脑一样,具有主动的生命活力和组织规划的功能,它支配原子的形成和运转。它产生两极磁性来维持一切事物的平衡发展。组成原子的阴性电子和阳性核子,不过是它发挥两极磁性功能的工具,并非它的本身。准此而言,这种奇妙原素的体性,非常接近雷比尼兹的灵子和佛家六大缘其中的识大。

   这七重身心世界,概分为精神领域和物质领域。前者由上至下,包括超涅磐层、涅磐层、菩提层以及意念层的无色层;后者由下至上,包括物理层、以太层、星光层以及意念层的有色层、每一个层次的形成,不外精神、物质,相触相即,交互为用,合为一体。以物理层为起点,向上追寻,物质的体性和形态渐趋精纯细腻,终至无迹可寻,即由物质层进入力能层。由力能层进入意念层,由意念层进入纯精神领域。超越物理世界的以太层和星光层,虽然有形有色,却纯属光气;意念层的有色层,虽有光影色泽,却无质碍,有如流光掠影,随着意念的运转,瞬息万变。这七重身心世界虽然是心物的结合体,却以心为主,以物为辅。所谓“心”,就是贯穿这七重身心世界的精神力能,佛家称为的“识大”,道家的“先天一亓”雷比尼兹的“灵子”,瑜珈的普拉纳、阿普拉纳,和超心理学家的灵能活力。

   各种层次的灵能活力,包括与其融汇一体的各种精密物质,也具体而微地蕴藏在我们的身心中。身内与身外的灵能活力,及其相互配合的物质,也如水乳交融,圆成一体,不一不弃。我们的精神升华到了某一种层次,不离当处,便和某一个层次的精神物质相应,一个修行的圣者,属与星光层,就精神升华方面的层次而言,他已进入道德境界,智慧已开,情欲微薄,故能以理抑情,接近‘思无邪“的地步,但是定力还不够坚强,欲念的起伏和俗务的困境,仍然会动摇他的心神,不过不会引起强烈的反应。围绕在头部的黄色光气,代表他开扩的智慧,但是驳而纯,所以色泽不够鲜明。黄色光气层的周遭有蓝色光气,代表他的宗教信仰,但是信心不纯,杂有私欲,所以色呈暗蓝,腰部红色代表情俗,但是情欲的波动已被理智压抑住了。腰部以下有黄赫色光气,代表微薄的贪欲。如果他的精神修养持续下去,一直到智慧大开,定力加深,这种微薄的情欲和贪念都会逐渐消失,结果更上一层楼。晋升到意念层或超意念层,在那里,身心之相了不可得,有此可知,凡情圣智,天堂地狱,九幽十界,不出身心。

   蛇火的根元及功能灵能活力,种类不同,来源亦异,有的来自于天,有的生根于地。来自于天者,体性清凉,如冷月流辉;生根于地者,体性和暖,如朝阳散彩。前者有冷却作用,后者有热化功能。发乎地的灵能活力,瑜珈学派称为“蛇火”、汉译。它和来自于天的轻灵之气一样。充塞宇宙,无所不在,贯穿形而上及形而下。人在生身受命之初,一切灵能活力,包括来自于地的蛇火,由高度空间入人体,点然生命的火花。支配身心的发展。

   在四度空间的人体里,具有热能的蛇火蛰伏于气根尾闾,瑜珈称为尾轮,卷曲如蛇,隐而不显。一但丹道修士或瑜珈行者修持得力,它便如一条火蛇腾跃而起,出尾闾、透三关、过丸穷、直上泥九,熏蒸闪耀,动员生命的潜能,丹家称为“黑中生白,水里火发“,瑜珈定名为”蛇火的唤醒“。和<敏感詞>的灵能活力一样,蛇火通天澈地,存在于不同的空间。它在四度空间的大体里,虽然隐而不显,却也产生相当的热化功能,促进生理和心理机能的演化和发展。不过,我们在正常意识状太下,无法观察它的存在,因为神经细胞在生身受命之初,已经习惯于热火的洗礼而不自觉。

   按照瑜珈的传统说法,地球的核心就是蛇火的大本营。在那里,来自蛇火的大量热能,扩散于天地之间。人身为一小天地,万物具备,应有进有,因此来自地心的蛇火,也具体而微地存在于脊椎下端的尾闾宫,瑜珈称为尾轮,这是一种深藏于地底的炼狱之火。和来自日、月、星辰的辐射能源成一对比。前者体性滞重,后者体性轻灵;前者捉烫热如火,后者清凉如冰。二者体性虽异,却相反相成,配和运作,故能维持宇宙万物的相对平衡。正如道教内丹家在修为的过程中。首重坎离交媾,使真气上运,甘露下降,金木合并,水火既济,以便达到日月合壁,天地交泰的目的。

   印度军荼瑜珈的修证之道。在于澄心止念,调息观想眉之间的额轮(又名第三眼),有一朵红莲含苞待放。然后逐渐开绽。艳溢香浓,籍以唤醒尾轮的蛇火,发动气机,使身心升华,觉识扩大,籍以达成心物统一,天人交会的目的。印度瑜珈大师古比`克瑞西那在他的名著《蛇火》第十六章中,描述唤醒蛇火的切身经验,颇为生动:

   在一九三七年,接近圣诞节的时侯,我像往常一样,两腿交叉,盘膝端坐,一面调息,一面观想一朵红莲,在两眉之间,含苞待放。我挺直腰身,端坐不动,随时保持意念集中眉心一点。随着意念的高度集中。我的呼吸渐趋密,似有似无,若断若续,眉心的红莲也逐渐开绽,明艳欲流。

   时间过的很快,不知不觉地已经坐了几个小时。无论何时,我都全神贯注,观想两眉之间的红莲。观想的时间越久,红莲开绽得越大,光华灿烂,四向投射。最后,我持续观想眉心红莲,心不外驰,意无所缘,长达十数分钟之久。突然间,红莲全部开放,光华盛。同时,在脊椎的最下端(等于道家的尾闾穴)有一种蠕动的快感。但是,当我的注意力移向尾闾的时候,这种突如其来的快感立即消失了。

   在这时,我深自警惕,这是意念分散的结果。所以我又把注意力提聚到两眉之间。继续观想开绽的红莲。几分钟过去了,这朵红莲越开越大,明艳照人。突然间,轰然一声,如春雷爆绽,一股光华闪耀的热流像喷泉飞瀑一样,从脊椎下端汹涌而上,流经髓道(督脉)注入头颅。这种突如其来的发展是我大吃一惊,因为我在心理上毫无准备,惊悸之余,我立即保持镇定,端坐不动,继续观想眉心红莲。

   随着时间过去,充溢头脑的光气之流更转明亮,耳内震吼三声也逐渐加大。一霎时,我全身斗动,顿觉元身脱体而出,升浮在半空之中。周遭的一切,包括我的身形,完全淹没在光华之海里,我似乎和内身、外景失去了接触,一点孤灵在浪涛滚滚的光华之海里一面涨大,一面延展。相反地,我的身形也一面缩小,一面退后,一直到它从我的觉识中完全消失了。

   在这时,我似乎脱落内身外境,空无一物,只有一味的觉识。它象一个波光滟滟的大海四向伸展,圆明透澈,无远费届,一切有形和无形的障碍都被光耀的波浪一扫而空。在过去经验中,我的绝食象一个明点禁锢在躯体里。但是,现在这个明点已经扩散为浑无涯俟的光明识海。在那里,我的身体象一片秋空落叶,在滟滟的波光上,载浮载沉,时有时无。在这时,一种轻飘飘的幸福之感也随之而来。个中滋味绝非言语文字所能表述于万一。

   我舒舒服服地做在椅子上,在不知不觉之间,我逐渐进入一种如真似幻的奇妙境界。在那里,我发现“自我膨胀扩展”起来,而有高飞远举之感。这和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我第一次切身体验的超觉经验大同小异。不同之出是当时震耳的轰隆之声,现在已经变的柔和悦耳,如群蜂齐鸣,韵律协调,合拍中节。同时,萦绕在脑部的光环,也被一中透明银色的光华取代了。这种光华深入我的身心,内外皆有,早已成为我生命的特征。

   这种境界的神气微妙之处,在于突然地觉知。第一人称的个我,向外无限的扩展,形成一个充塞宇宙、横遍liuhe、大而无外的人格。同时在内心的深处,我感觉到渺小的个我和无限大的宇宙接体合流,彼此觉性融通,打成一片。尽管此时此际,内在的我仍未脱离我的躯体和外在环境。在这个无所无在,无所不包的觉识之海里,我的躯体、我的坐着的椅子、面前的桌子、四壁围拱的房间,房外的草坪、虚空大地,都好象是虚妄不实的阴灵一样,退缩到无关紧要的空间里。

   代表普遍存在的觉识之海,似乎是无限大,同时也是无限小,脱落空间,贯穿古今。从大处着眼,它四向延展,无边无际,突破空间的限量,大而无外。相形之下,我们观念中的虚空世界,不过是这普遍存在的海面浮沤,微不足道,稍纵即逝。从小处着眼,它无形无相,无古无今,小而无内。但是,从这无限小的中心点,涌现出宇宙万物(包括我们的内身、外景),仿佛我们观念中的大宇宙只是一个影象,从这无限小的放映机里,投射在无限失控的画报上,沉浸在这超迈失控的觉识之海里。我自己也是无限大和无限小。自其大者而言,第一人称的个我,和超迈失控的觉识之海接体合流,当然是大而无外,因为宇宙万有,尘尘刹刹,都不出我心。自其小者而言,觉识之海无形无相,似有还无,无空间的限量,无时间的分际,相形之下,我是无限小中之小,虽然更微不足道这是一种惊心动魄的超觉经验,前所未有,无可比拟,超乎一切被心灵所感、官能所觉的世间经验。在我的心灵深处,我强烈体会到一个奇妙的生命之源,充满了如此强大的明觉之性,使我们心目中的宇宙,在形象方面,相形见拙;明觉方面,黯然失色;在实质方面,虚妄不实。换言之,这个生灭相继、瞬息万变的现象世界,在觉识之海的密流中退缩到幕后去了。它像一个微小的泡沫,在翻腾汹涌的觉识之海里很快地消失了;它像一缕轻烟,在太阳临照之下,随风飘散了。

   那么,大而无外的宇宙和人类有限的觉识两相比较,又是何种情况呢?从觉识之海的镜头来看,原本统驭万物的大宇宙,退缩为虚妄不实、变动不居的个体,处于无足轻重的从属地位。相对的,素有烦恼忧患渊薮之称的个人意识,尽管局限于血肉之躯,却五香的膨胀扩展,突破时空的疆界,和代表普遍存在的大化冥合一体,大而无外,小而无内。

   这种超觉境界,现代超心理学家定名为“觉识的膨胀或扩展”及“自我的膨胀”。觉识扩展到极限,便是宇宙识。但是大而无外的宇宙识,虽然脱落肉身的局限和时空的桎梏,仍在生灭法中,和不生不灭、竖穷三际(过去、现在、未来)、横遍十方的虚空性,两相比较,其间的距离何止十万八千里!

   修炼蛇火的法门甚多,统称为军荼瑜珈(汉译有拙火、灵力、灵热、甘露明王、忿怒甘火等名)。在梵文中军荼为第一复合字,Ha代表日,Tha代表月,日为阳,月为阴,日月合壁,阴阳相偶,才是军荼瑜珈的至高无上的成就。就气脉而言,日月双轮,代表脊椎髓道左右两侧的气脉之流。左侧的气脉管道名为艾达,为阴性生命能源的通路,和情欲、情感有关。右侧的神经管道名为半格拉,为阳性生命能源的通路,和思想、意念相应。贯穿脊椎中心的神经系统为苏虚曼纳,为人天交会的枢纽。瑜珈行者打通左脉道,可以控制情欲;打通右脉道可以控制意念;打通中脉道,可以通神达化,人天交汇。

   在瑜珈的字典里,脊椎髓道名为婆罗门的手杖或天使的神杖。如前所述,蛇火体性强烈,如荼如火,却无形质,不可琢磨。它深藏在脊椎下端、尾轮以内的一个中空球管似的外壳中,接近尾骨。这个光气似的外壳,由星光层和以太层的物质结合而成。在球管内的蛇火由内而外共有七重,它的最外层与四度空间的物理世界相应,所以它对人类的身心发展有推波助澜之功。外层以内的深层蛇火处于冬眠状态,蛰伏不动。一旦瑜珈行者或丹修道士修持得力,深层蛇火便依次觉醒蠢动,突破四度空间的防线,使人类觉识扩展,精神升华,超凡入圣。

    在正常情形下,觉醒以后的蛇火主流及具左右支流,沿着脊椎髓道分三路上升,分别穿行左脉道、右脉道及中脉道。在上行之际,左脉道的阳性生命能源发挥净化情感、情欲的功能,右脉道的阴性生命能源控制思想、意念,使中脉道的蛇火主流产生心物融通、人天交会的功能。

   如前所述,蛇火分三路依次上升,先左后右,然后在中脉道会师,突破四度空间,使觉识净化扩展,心物融通,自然天人交会,超凡入圣。如果在修为的过程中,舍此就彼,有所偏差,情识未净,不但前功尽弃,而且有严重的后果。举例而言,专修左脉道,情欲虽伏,念想交驰,阴阳不偶,水火未济,功力越深,魔障越重。专修右脉道,意念虽伏。情欲炽盛,我慢高涨,戾气转盛,心行逾距,敛财骗色,为祸世人,终遭恶报。情识未空,人天间隔,何能人道!更有甚者,蛇火逆行,(下行),突破四度空间,深入邪灵世界,无异开门楫盗,自损珍宝。邪灵附体,强宾压主,心神失驭,轻则癫狂,重则丧命。

   凡圣之间,以太禁网人为万物之灵,凡情圣智,本自圆成,不假外求。因此,佛家有“六凡”(人天、阿修罗、鬼、畜、地狱),“四圣”{佛、菩萨、缘觉、声闻}十重身心世界不出一心的说法。一念善则为人,天:一念恶则入地狱。嗔恨与阿修罗相应,痴顽与畜性同论,不思善,不思恶,心无所寄,灵明寂照,自见本性,既证菩提:心物融通,体超凡圣,不离当出,随类化身,上天入地,去住自由。

   瑜珈和通神论七重身心世界的说法,和佛家的“四圣”、“六凡”、“十法界”的学说,遥遥呼应所谓七重身心世界,包括生理层{物理世界}、星光层、意念层、菩提层、涅磐层。超涅磐层、无上涅磐层。瑜珈行者修为功深,情识俱状,心物融通,不离当处,便可遍历七重身心世界,超犯入圣,出圣入凡,顺逆无阻,无住而不自在。这和佛家的“一心万法”、“随类化身”颇为近似。但是,二者的法门因地互有不同,未可等量齐现。

   按照瑜珈的说法,内圣之间有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瑜珈行者除非功行圆满,心物融通,是以突破四度空间,不能跨越凡圣的鸿沟而攀登圣位。在瑜珈的字典里,这道分隔凡圣的鸿沟叫“以太禁网”,系由精微奇妙的单元子和灵能元素交织而成,精巧细腻,远胜蝉翼轻纱,质如光气,肉眼难见。它若有似无地存在于七重身心中的星光和生理身之间,因为生理身的最精微部分是以太复身,已经脱落形质,细如光气,和纯属光气的星光身非常接近,因此二者的运转波长及频率有契合交错之处。这是造物巧妙的安排,防止人界在不利的情况下和灵界沟通。

   举例而言,一个人从末修道培养定力神功,无法突破这道禁网和灵界沟通,纵使绕幸成功也是有害无利。因为一入灵界。群邪入侵,定力不足无法抵卸,轻则邪灵附体,无神失驭,沦为乩童,巫祝,重则丧失神志,狂乱而死。相对地,一切邪灵也无法穿越这道禁网,否则安乐人间早已成为疯狂世界了。但星光层以及星光层以上的圣者,功行圆满。心物融通,自能随意穿越这道禁网和人界打交道,籍以达成济世利民的目的。

   醒觉后的蛇火,无论是上行或下行,都会突破这道禁网防线,打开人界和灵界的交通孔道。但是,蛇火下行与阴煞之气相应,无异开门基揖盗,自招祸殃。邪灵乘虚而入,附身作崇,心身失驭,无异行尸走肉,生不如死。丹道中的“夺舍”、超心理学的灵媒、佛家所谓的“妖通”、“鬼通”,即指此而言。《太上层应篇》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一个人不守本位,dafa未明,妄求灵异,盲修瞎炼,日久功深,亦有定慧,但定为邪定,慧为狂慧。一但突破禁网与灵界沟通,自与邪灵气机相引,结果强宾夺主,奴役身心,沉沦魔域,永无止期。信道不明,认理不真,心外求法,惹火烧身,可不戒哉!

    由此可见,以太禁网实为人类的护身符,除了辟邪、却魔以外,尚有<敏感詞>维持人类身心正常发展的功能。

    {1}为什么我们在噩梦初醒时,不能清晰地追忆惊险万状的梦境呢?这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饱经挫折和冲击,如果在梦中历经的险境永远留在记忆里,不是又增加了无谓的精神负荷吗?

    {2}为什么我们在生命垂危,面临死亡的时候,会有片刻的神智昏迷,无觉无知呢?当然,这也是最好不过的事,因为在弥留之际,四大分解,众苦煎逼,百感交集,如果没有片刻的昏迷,无觉无知,怎能得到短暂的安息呀!

    {3}为什么我们对前生往事一无所知呢?为什么地藏萨也有隔阴之迷呢?这也是最好不过的事。如果我们在过往生中历经的是非恩怨,酸辛悲苦,永不忘怀,我们的精神负担不是更加沉重吗?地藏菩萨如果对前尘往事永不忘怀,怎能洗心涤虑进修圣位呢?

    这种问题的答案,就是“以太禁网”的作用。以太禁网既然对人类身心的发展有如此重大的裨益,我们应该格外的珍它,因为它的破损会给我们带来难以挽救的灾祸。按照瑜珈的说法,除了修道人畜意突破禁网,以期超凡人圣以外,尚有<敏感詞>因素使禁网遭受损伤:

   {1}惊恐过度,动摇心神,以太禁网亦随之破裂,门户洞开,邪灵入侵,附体作崇,奴役身心。因而伤失神志,癫狂而死。谈到这里,我们应该知道,七重身心,融通交错,牵一发而动全局。因此,生理层遭受打击,当然波及星光及意念层等,以太禁网位于生理层及星光之间,何能幸免?

    {2}暴怒狂喜,震撼心神,也会损伤以太禁网,因为强烈的情感波动,自会经由生理层传送到星光层等。

    {3}认理不真,信道不明,求神拜庙,贪求灵异,痴迷祸深,禁网自开,邪灵入侵,奴役身心,轻则沦为乩童诬祝,重则精神错乱,神魂沉沦。

    {4}烈酒、海洛因及<敏感詞>毒品含有挥发性的成分,足以损坏以太禁网。一个人喝酒、吸毒历时甚久,使此种挥发性的成分深入生理层,然后逐渐渗入星光层,侵蚀以太质点,破坏禁网组织,一旦禁网洞穿,邪灵乘虚而入,附身作崇,支本心神,终于伤失神志。

    此外,这种挥发性的成分进入星光以后,不但侵蚀禁网组织,并且使之僵化,运转失灵。一旦高度空间的圣者发射心灵电波,接引后辈,不能穿越僵化的禁网,达成输灵灌顶、加惠后学的目的,当然更谈不到感应道交了。

   {5}很多人吸烟成瘾,不能戒除,结果变成香烟的奴隶。吸烟的害处怒仅以生理为限,并且见于星光身和意念身。一个老烟枪无论走何处,都会散发出强烈的响烟气味,令人望而却步,佛菩萨及一切圣者,当然也不例外,退避三舍,这是生理身遭受香烟污染的明证。星光身和意念身为形而上的光气身,和形质俱全的生理身{肉身}气机相通,不一不异,当然也受香烟的熏染。香烟的质点,细如烟雾,无空不入,吸烟过久,自会流贯全身,污染血气,麻醉神经,冻结心波的震荡。

   对修道人而言,心波震荡的减缓或休止,无异精神生命的萎缩或死亡,因为灵界和人界的沟通完全靠心心相印,感应道交。星光身和意念身本为光气流转的虚明之体,一旦被香烟熏萎,立即失去其灵明体性,如云烟氤氲,浑浊不清。因为香烟质点虽极细微,却为实质,使星光和意念光的运转迟缓,或全部僵化,不能与来自高度空间圣者的心波相应,产生交响共鸣的作用。倘或禁网破裂,便为邪魔所乘,不能通灵反而入魔。由此可知,吸烟之害,甚于酗酒吸毒。

   瑜伽的意念世界有心就起念,起念就生灭,生灭就造业,造业就招报,因果循环,生死流转,何有止期?如前所述,善业报生人天,恶业沦入恶趣,净念相续,累积净业,身坏命终,蒙佛接引,往生净土。就此而言,三界六道,佛国净土皆由心生,也可以说是心念的形象化,瑜伽称为“心念的形态”。

    佛教、瑜伽及印度教为印度宗教发展的三大体系,当然有叠床架屋、彼此互通之处。瑜伽揭示的七重身心世界和佛教的十法界一样,建立在一心万法的基础上。谈到贯穿七重身心世界的精神主体,西方通神论大师李德比特在其名著《天界》一书中说:

    宇宙的精神主体,又名灵子的精华,如何退化而形成七重身心世界,已散见于瑜伽经论,无许庸赞述,现在我们研究的课题,是灵子精华如何逐渐下行退化,历经七重身心世界,最后以肉身的形象出现于物理世界的物质层。

   灵子主体的下行退化,当然牵涉到体性的脱变,因而它的运转频率和波长也在不断地变换中。在下行退化之际,它的运转频率和波长,跟七重身心世界中那一个层面的灵能物质相应,便如磁吸铁,相融相即依类现形;因而七重根身和七重世界互相因依,主伴相随,秩然有序,层次分明。换句话说,灵子主体在下行退化历经七重身心世界的时候,和每一个层面的灵能物质、频率波长相合,便如水乳交融,结合一体,层层加倍,精粗染净,应有尽有,等于灵子主体,披上了七重灵能物质外衣。在七重根身世界中,灵子主体扮演着灵魂的角色,等于密宗六大缘起中的识大,支配身心世界的发展。但是它有下行之际,灵性渐减,物性渐增,到了物理世界的层面,本有的灵性不是部分冻结,便是全部冻结,所以贯穿在心物之间的灵体早已面目全非了。“{《天界》130——131页}灵子主体也就是佛家所谓本源真性或自性。自性本空,无来去相。瑜伽所谓退化下行,系指由真起妄,如人入梦,自生妄境,七重根身世界或三界六通亦应作如是现。返本还原之道,是将附著在灵子主体的七重能源物质外衣,层层剥落,妄尽明存,自见本性,“如净玻璃,内含宝月”,内外通澈。这和中国丹道的“炼神还虚”、佛家的“逆流照性”有异曲同工之妙。瑜伽养气炼心的法门甚多,除了上述的军荼瑜伽,尚有修心瑜伽、持咒瑜伽,统称为胜王瑜伽,因为篇幅所限,不便赘述。

   正如佛家的三界六道一样,瑜伽的七重世界不出一心,随心变换。当我们精神升华突破物理世界时,我们的光气和星光身心便依次显现了。假如我们更上一层楼,脱落星光身的外衣,介于心物之间的意念身便随之展现了,但是在意念身的里面上有四重贴肉布衫,如菩提身及涅磐身等。除非这七重灵能物质的外衣,层层脱落,我们不能自见本性,也就是禅家所谓的“本来面目”。具有超感觉的瑜伽修士,可以利用高度的直觉观测物理世界以上的身心动态,但是只能达到意念层的有色界,超过这个层次,属精神世界,身心俱泯,无迹可录,只有精神运转频率的变换,决定精神层次的升冗。瑜伽大师李德比特在他的《天界》一书中,还描述了意念层的身心动态,亦颇为生动:

   在调查的初期,我们发现,意念的物质对意念的活动,远较星光层的物质更有强烈的敏感性。但是,在天国的领域里,根本谈不到纯粹的物质,一切都是意念材料,有形有色,但无实质。在思想意念的支配下,如云飞霞走,游移不定,瞬息万变。撇开天国不谈,在物理世界里,一个人怀念远居异国的亲友,时时刻刻在关心他,祝福他,在一心专注的过程中,一种光气似的意念的波环,会草他的周遭向外扩散,一直到他怀念中的亲友受到他的精神感召为止。

   如前所述,意念的形象和颜色,随着思想意念的性质而变易。强烈的爱心,会使意念身呈现娇艳欲流的玫瑰色;如果一个人急欲救助一个在病患中的亲友,他会放射出洁白如雪的光气环;如果他急欲安慰一个精神沮丧的亲友,他会以金光闪耀的天使姿态出现在亲友面前。除了光环和震波以外,一个怀念亲友的人,会主动的向对方投射出一股思想之流,籍以增强后者困处逆境的抵抗力,但是因果倒置的情形也是有的。

   一个在天国地层或等而下之,处于星光层、以太层或物理层的人,仰慕高居天国上曾的圣者或善知识,或许他们彼此之间有师生的关系,他终日默想圣者的音容威仪,因为后者是他的精神导师。当他们诚敬和热爱经由思想之留传送到圣者时,一股光华灿烂的灵线,自会出现他们师生之间,但是正镇的受益人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在普通情形下,这鼓灵线紫中泛蓝,金光闪闪,代表宗教的热诚,高度的智慧和精神的解脱。按常理来说,这个学生的光环和震波,会随着他的思想流注传送过去,使老师深受感染,而蒙其利。但是,事实恰好相反,这股思想的灵线,因为和老师接通,光华大盛,一股强劲的精神力量,就会经由这股灵线注入到学生身上,十他的精神层次更为升高。换句话说,学生对老师热爱和诚敬,却加宽老师对学生精神流注的孔道。这就是密法中的上师相应法和灌顶法。灌顶也可说是由上师灌入灵力和法流,来开发本来具足的佛性,有助于修密弟子的修炼。这和耶教的“受洗”、念佛法门的感应道交差不多。

    谈到这里,我们要知道,瑜伽的意念身,无非来自杂念的统一和升华,和佛家的净念、正念毫不相干。但是,杂念的高度集中,也辉达成凡夫定和欲界定,十瑜伽行者不脱肉身边能超凡入圣。

    如者瑜伽行者一念通诚,仰慕忆想高居上界的圣者,而且行之日久,彼此心念相通,感应道交,圣者的灵力,随著心念交感的灵线,流注在学生的身心之中。这样一来,自力他力兼而有之,何愁功行不进、道果不成。

    念力来自心念的活动,定力劳资心念的集中,愿力来自心念的导向。念力越纯,定力越高,远离越大。所以,定中起念发愿,有不可思议的业用。

   藏密的三脉四轮与灵热成就如前所述,佛、道、瑜伽皆极重视修气、修脉,各立言说,自成体系。道家侧重奇经八脉及精、气、神三宝;瑜伽阐扬三脉七轮及七重身心;佛家藏密的明行道六成就法首重气脉成就,为人道之初阶。因为气脉不通,身心失调,全身保命尚成问题,何能人道?在古代的传说中,禅宗初祖菩提达摩驻锡河南嵩山少林寺,开创禅宗,广收徒众,秘传心印,以无念为宗,无住为本,无相为体,当然不会舍本逐未,讲求气脉之学及强身之道。因为身见为泯,四大不空,五蕴交织,觉识炽咸,何能悟证菩提?不过,日后他在授徒传法之际,发现许多门徒身体孱弱,精神萎顿,无法调身摄心,进修菩提dafa,因为他兴慈运悲,别开方便之门,兼授气脉之学和强身之道,包括少林技击及拳术等,故有《易筋经》及武学秘笈留传后世。

   在藏密的明行道六成就法中,仅有灵热成就法侧重气脉之学。在藏文里,灵热名为杜姆,即由来自身外的灵能活力转化而成的一种生理热能。瑜伽行者修持功深,心物交融,自能提取弥漫虚空的灵能活素,名为普拉纳,然后储存于身心之中,用以产生一种奇妙的心理热能,名为灵热。这种热能介于心物之间,体性虚明,有如光气,贯穿百脉,流布全身,驱寒御署,却病延年,在灵热的洗礼下,全身经脉系统逐渐净化外华,突破生理的局限,通灵入妙,故有灵脉之称,在灵脉的系统中,三脉四轮为身内,身外灵能活素交融汇流的孔道。

   有关人天交会的框纽问题,佛、道、瑜伽各执一说。但是彼此交通,出入不大。道家记为三田(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及玄关一穹为生死之门、天地之根;佛家(藏密)认为三脉四轮为人道的梯航;瑜珈有三脉七轮之说。重点不同,修法亦异,殊途同归。未可抑此扬彼。佛、道、瑜伽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观念,那就是说,灵能活素,有先、后天之别,弥漫于天地之间,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修道人如能摄心,调息或观想(作脉轮观),使心气相融,神光内敛,则身内、身外的灵能活素因为波长振幅渐趋一致,自能互引互摄,相融相即,打成一片。

   灵脉的主干为中枢灵脉,又名中脉道,上达梵顶(即顶门),下达脐下四指之处(即命门),相当于道家的玄关一窍。靠近中脉两侧,有“以达纳底”左脉道及“丙嘎拉纳底”右脉道,状如瘦小羊肠,向上绕行脑巅,由前脑下折,通入鼻孔下端,与中脉道会合之前,各挽一圈,如藏文之字型。中、左、右三脉道合称三脉。

   三脉道并通于脑巅之处,形成气脉交错汇流之旋涡,名为“洒哈沙罗(顶)洽格罗(轮)(顶轮,即气穴之意)”,又名千叶道台。此处复有依止中脉道为轴之三十二支脉,向下俯张于喉际,形成“微素洽格罗”之侯轮。另有依中脉道为轴之十六支脉道,向上仰张于心际,形成“阿那哈达了合格罗”之心轮。此处,尚有八支脉,向下俯张于脐际,形成“嘛尼补罗洽格罗”之脐轮。顶轮、侯轮、心轮。

    行者摄心调息或作脉轮观,日久功深,可使身体内外灵力活素融会合流,化为灵热(灵力热能),经由三脉四轮,流布全身,无不周遍。工夫作到这步田地,行者生理、心理机能俱有重要转变,当能却病延年,证得世间诸有为胜果。

   经由脐下命门处三大灵脉会合之点,灵力进入中脉道后,藏密行者如能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以瑜珈dafa,汇溶体内、体外灵力活素,使其结成一管状灵力活素聚丛,当更有<敏感詞>妙用生起——即贯通灵脉中枢之四轮,自能转变为灵热之智体,四照玲珑,无隐不显,渗透所有一切脉穴,从而开解其中之紧结,故而殊胜之光明五相,一一现前:

    (1)如火爆之光,(2)如月光,(3)如日光,(4)如土曜之光,(5)如闪电之光。火暴之光为黄色,月光为白色,日光为红色,土曜之光为蓝色,闪电之光为淡红色。此种光焰,组成圆虹光圈,环绕行者全身。此时此际,行者已证得八胜德:

    (1)来自地大之胜德,使行者有“无爱子”(梵名那罗衍那)之神力。

    (2)来自火大之胜德,使行者有溶解、消散一切物质之能力因而入水不溺。

    (3)来自风大之胜德,使行者足捷身轻,落地如棉,毫无声息.

    (4)来自水大之胜德,使行者柔软光滑,入火不焚。

    (5)来自空大之胜德,使行者飞行自在,空行无碍(<敏感詞>密勒日巴尊者已证得此种胜果),地水皆不能阻。

    (6)来自月之胜德,使行者举身透明,立不见影。

    (7)来自日之胜德,使行者粗色体质皆已净化,全身化为明色火焰,人不能见。

    (8)由于已有上述瑜珈成就,诸胜功德能,行者身中九窍门闭,语中四窍门闭,心中两窍门开。因此,内则证得无上安乐之境,外则与见、闻、觉、知,一切时处,圆满证验了三摩地之相续流。所谓胜安止境,即此之谓。

    有关身内、身外灵能活素交融汇流的问题,西方瑜珈大师西鲁万·马鲁顿在他的不朽名著《元神出游》一书中,多所论列,摘项如下:

   某些权威人士认为,联接元神与躯体的星光灵线,来自腹内胃后之太阳神经丛。另一种说法是来自头额下部、位于两眉之间的一个气穴(道家称为明堂穴)。更有人相信,人天交会之点位于后脑最下部与基准接笋之脑下延髓。人身有四个最重要的神经中心,普通称为大个头脑,包括前脑、后脑、连接前后脑的线状脑髓名为间脑,以及位于腹部胃后之太阳神经丛亦名腹脑。构成四脑的细胞质料及组织完全相同。脑下垂体位于脊髓上端,形如灯泡,延伸至脑谷之中及后脑之下,这是一个构成特殊的腺体和神经中枢,两旁与主要神经中心相接。一般人相信,在脑下垂体里,有某种神经名为松果腺,这种腺体,形如松果,除了本有的生理机能外,还有其它的妙用,令人莫测高深,一直到现在,人们还因为它和神秘主义结了不解之缘,近代西方心灵学者和他们的东方同道一样,深信松果腺为沟通物理世界与神经世界的津梁。

    印度教的巴克塔、威希塔大师说:

    松果腺是一种神经体质的组合,位于脑谷中心和脊髓的顶端,形如松果,色呈灰红。它含有少量颗粒形的物体,状如细砂,普通成为脑砂。东方神秘主义者声称松果腺的神经细胞和细腻的脑砂,排列组合,非常奇妙,均能播送及收取各种不同频率及波长的精神震波。

    西方人士发现,松果腺就其结构而言,与无线电波收听机颇为相似,因为后者也有颗粒状的质点,和前者的脑砂一模一样,无从分辨,不禁叹观现止。

    综上所述,佛、道、藏密瑜珈伽行者以及近代生化学家都一致承认人天一体、心物通融,但人天交会之枢纽的不离神经气脉,姑无论其为三田一窍、三脉四轮或一腺四脑。

   丹田与脉轮"丹田"是道教术语,佛学中只有无上瑜珈所说"脉轮",与"丹田"的实际含义相近.大、小乘佛教修禅,也有与道教“意守丹田”相类的方法,智垲把这类方法叫“系上缘”,把守身体上的某一点称“系缘”——即把心牢系于某一特定对象。安世高译《安般守意经》说系心之缘有鼻尖、心中两处,智额《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三说“一系心顶上,二系心发际,三系心鼻柱,四系心脐闻,五系心在地轮(足),外国金齿三藏说此为五禅门。”这五缘中,顶上、发际近道教所说上丹田,脐间近道教下丹田。

   智垲还指出,系心于顶上,能治昏睡沉没,但久修令人头昏,或似得神通欲飞,故不可常用。系心发际,容易发佛教所说“白骨观”———即从额上开始,观想到看见白骨,但若久修,能令人眼好上瞻,或见赤黄等色如花如云,使人情虑颠倒,故此法亦不可久用。系心脐下,因脐是气海中宫,尤脐下二寸半处,梵语名“忧陀那”,道教名“丹田”,不但能治众病,又能发诸禅定,内视身中脏腑等物,最为稳妥。系心地轮,能令气随心下,使身中阴阳调和,能治病,又容易发“不净观”。

   据智垲之说,则意守身中五缘,应根据身体有病无病及心念的沉浮,灵活掌握,而以意守脐部最为稳当。意守一缘,本为收聂心念,如锁猿于树,禁其腾跃跳掷。若心已定,则不须再修系缘止,只要微微凝心,不令散乱沉没,没必系心于一缘。佛教所说系缘止,毫无宗教性内容,可直接为气功功法。这中系缘修止之发,实际上已盛行于气功界,其修炼法要,也于佛教之说一致。

346544_1244940842Tihu.jpg (230 KB, 下载次数: 32)

346544_1244940842Tihu.jpg
沙发
发表于 2009-6-15 22:10:07 | 只看该作者
那么多字会看死人,,,=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