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2 09:43:21
|
只看该作者
藏族民间故事《被惩罚的乌鸦》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失信”的故事:乌鸦曾是神鸟,充当神与人之间的使者,它为神带去了人供奉的饼子,却忘记告诉神烤饼的技艺;人向神提出三个请求,得到了神的承诺,但乌鸦却把承诺送给了石头和树木,并对人谎称神没有答应人的请求。谎言败露后,乌鸦丢掉了使者的职务,而且没有了窝,一夜要从树上掉下九次,并且浑身散发着恶臭。《格萨尔王传》里面的乌鸦也不是什么光彩的形象,白帐王派乌鸦、孔雀、鹦鹉、白鸽为他寻找美女,<敏感詞>鸟类不愿意因此引来战祸,都各自飞回家乡,只有乌鸦四处寻找美女,找到以后,它又在白帐王面前讨好卖乖、讨价还价,直到惹恼了白帐王,举箭欲射,乌鸦才肯说出消息。
5 a8 r4 s1 ^/ D
/ w( E* p& r4 F" B8 F古希腊也有着类似的故事,乌鸦原本金色,是阿波罗(Apollo)的“宠物”,阿波罗派它去监视自己的爱人,由于乌鸦说谎,阿波罗对爱人产生了误会,用箭射死了爱人,等到发现真相后悔莫及,只好惩罚乌鸦,让它变成黑色。还有一个故事说,阿波罗命令乌鸦取水,乌鸦贪吃耽误了,反倒诬陷蛇阻挠,因此受到了惩罚。 & g; Z* o; ], J6 z# u2 ^
8 h7 f W d1 P9 K
% L4 q# N' D; `8 I; F$ c8 s' a* Y《伊索寓言》中《乌鸦与墨丘利神》的故事里,乌鸦虽然不是信使,但同样因为谎言和背叛而受到了摒弃。乌鸦受困罗网,向阿波罗祈求,但脱身以后却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为阿波罗神龛供奉乳香);等到再一次被困时,它转而向墨丘利神(Mercury)祈求,但墨丘利神不肯做阿波罗第二,说什么也不愿意相信乌鸦的诺言。 " R: r) r# k9 r: E z
! E+ B) C3 j0 e
《圣经》里面的乌鸦虽然没有背弃神,但它背弃了神的选民——挪亚。挪亚一家与各类动物在方舟内躲避洪水,过了四十天,挪亚“放出一只乌鸦去。那乌鸦飞来飞去,直到地上的水都干了。”(And he sent forth a raven, which went forth to and fro, until the waters were dried up from off the earth.)从“直到”(Until)不难想见,乌鸦被放飞后并没有回来,在洪水消退、地面露出以前一直在空中盘旋,否则挪亚不会再放鸽子出去。《圣经》的洪水故事学界一般认为源自古巴比伦的史诗《吉尔迦美什》,《圣经》中隐含的意味在《吉尔迦美什》得到了补足。
% a2 o3 e; Q/ T8 u: e# ]: o* H) j
( K6 q9 x! z* i我解开大乌鸦放了出去,
/ C5 z7 Y O( \ [. D e2 G+ m" f大乌鸦飞去,看到水势已退, 3 |5 |# i; x3 j
打食、盘旋、嘎嘎地叫,没有回转。 # x8 d5 A% j; t
* u+ w) l' \6 f5 S$ Q6 h, @《吉尔迦美什》中,埃阿在乌鸦之前曾派出鸽子和燕子,最终是乌鸦的“没有回转”确认了洪水消退的消息;而在《圣经》中,这个顺序被颠倒了过来,乌鸦第一个出去探路,但却一去不返,没有提供任何关于洪水的线索。所以挪亚“又放出一只鸽子去”(Also he sent forth a dove from him),鸽子找不到歇脚的地方,只好回来;七天后挪亚再次放鸽子出去,傍晚时“鸽子回到他那里,嘴里叼着一个新拧下来的橄榄叶子,挪亚就知道地上的水退了。”可以看出,鸽子没有像乌鸦那样不负责任地一走了之,就在“地上的水退了”以后还是叼橄榄叶为人类报信,后世用“和平鸽”而不是“和平鸦”或“和平乌”,确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圣经》中的乌鸦在没有食物、没有落脚点的情况下可以盘旋七天而不飞返,这种强韧的生命力又远非鸽子所能及。1800年,在美国的马萨诸塞州,发现了巨大的类似鸟类的脚印化石,有人认为这就是当时挪亚放飞的乌鸦留下的足迹,也有人认为这是远古鸟类恐龙的遗迹。 , R$ m$ ^5 X6 ?9 }5 D8 H
- ` p% H" v$ [! j& J. Q$ @
同样是洪水神话,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那里乌鸦的作用又有不同。普米族的神话中,乌鸦把发洪水的消息告诉了人类;僳僳族的神话中,乌鸦不仅告诉人类发洪水的消息,还教人类的幸存者——兄妹二人,藏在葫芦里躲避洪水,洪水过后,乌鸦又让他们从葫芦里出来,并帮助他们结成夫妇,繁衍出后来的人类。乌鸦的双重身份真是无处不在。 ) B& E8 c" y( D8 n, I+ _6 @) M9 |
) q7 B9 G) T" A9 Y- Z# @" a4.聪明与愚笨 4 U9 V$ C* V! w
$ |* ^( {) m2 H7 h1 _8 y
在民间故事中,一些动物代表着特定的性格,分属于特定的类型。例如,狐狸往往机智、狡猾、贪婪,偶尔也弄巧成拙。但乌鸦在民间故事中却有着聪明和愚笨的双重品格。以《伊索寓言》中的三个故事为例,可以看出,即便在同一本故事书中,乌鸦的双重身份也是再明显不过的。 6 ]. |0 H) n( n$ W. E" ~, B# j. C% q
# |, `0 |( K8 i2 Q
《乌鸦喝水》的故事中,乌鸦是个智者的形象,渴得奄奄一息的乌鸦发现了水瓶,但嘴巴又够不到,焦渴和急切并没有让乌鸦丧失理智,把水倒出来白白浪费点,而是促使它思考,最后发现了把石子扔进瓶中的好办法。 ! K7 I9 I1 I3 v2 \$ ?
Q; s& A2 k3 }, v
《乌鸦与狐狸》中的乌鸦,则完完全全是愚笨的代名词,乌鸦受了狐狸的“忽悠”,真的相信自己羽毛又漂亮,歌声又动听,结果在张嘴唱歌的时候丢掉了嘴里的肥肉。 $ J2 q; ]2 D, Y6 a6 n. J
( j$ f3 r0 c- w& x; z& x% t% A6 s! V. C《乌鸦与绵羊》里,乌鸦的角色相对中性,不好不坏,只是个滑头。乌鸦停在绵羊身上,绵羊很不乐意,对它说:“如果你要是停在狗身上,它早就把你咬死了。”乌鸦做了一个很厚颜无耻的回答,“我轻视弱者,服从强者。我知道应该招惹谁,奉承谁,所以我才能活得这么久。”
5 s! v( ?' s( T4 _2 l( v$ g) ]1 H1 i' b; L B
以上三则故事同出《伊索寓言》,分别代表了乌鸦的三种不同的道德色彩,乌鸦的这三类形象可以说相当全面地代表了人们对乌鸦的态度。
4 W& c3 y% K" v3 x& T1 j/ n1 F; B+ F+ f$ U
5.慈乌与寒鸦 : o+ }, ]7 x; D6 D* ]; U$ O
! c9 y! s% c, P$ G) G0 N5 x在中国的传说中,乌鸦还有一个在世界上<敏感詞>地方很难找到的象征意义:孝养。晋成公绥《乌赋序》云:“夫乌之为瑞久矣。以其反哺识养,故为吉乌。”《本草纲目·禽部》:“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束皙《补亡诗·南陔》亦有“嗷嗷林乌,受哺于子”之句。“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是重“孝”的中国人在动物界找到的两个美德的典型。乌鸦不仅以孝著称,而且似乎通人性,对人间的孝道也加倍敏感,《周书》中的颜乌,《异苑》中的宗懔,都是因为孝行感动了乌鸦。前者母亲去世时引来数千乌鸦为他衔土垒幕,后者因母丧悲泣不已,每当痛哭时则有群鸦聚集,痛哭后群鸦方始散去。人类和动物中孝道的模范,因为孝而发生了感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