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14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理與修行] 佛是平常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0:1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 永

道本无事人,佛是平常心”。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佛是平常心”这一观点的认

识。

一、佛陀是人而不是神,佛教是不搞教主崇拜的。

传说佛陀出生时,从摩耶夫人的“右肋出生”,佛陀诞生后便四方上下各行七步并说:“天上

地下,唯我独尊。”我对这一传说不敢苟同,这些传说是为了“神化”佛陀,这是外道婆罗

门歧视女性等旧文化的思想残余,如果佛陀真是这样诞生的话,那他就不是人也不是佛而是

魔了。

我个人认为佛陀的诞生也与一般人的诞生一样,是他妈妈正常生出来的,刚生下来时作为婴

儿,当然也只会哭,不会走路和说话。佛陀也有生身父母,也结过婚有过孩子,读书学习武

艺,都与一般人相同;所不同的就只是他有高明的智慧,远大的眼光和慈悲的心肠,而且喜

欢研究问题。

佛不是生而知之者。释迦牟尼三十五岁的时候,在尼莲禅河旁的菩提树下证得了无上正等正

觉,正确而透彻地觉悟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从此人们才称释迦牟尼为佛陀,或简称为佛,

意即对真理的觉醒,或简称做觉者。可见,释迦牟尼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他能够借修

行而悟道,所有人都可以仿效,依照他所垂示的教法修行(或独觉)而证果成佛。

释迦牟尼也需要经过学习,才具备人类所有的知识,用这些知识作为度众生的工具,而使得

众生受益。佛的主要工作就是向能度众生施教。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三不能:不能转众生的定业;不能度无缘众生;不能度尽众生界。

释迦牟尼不能像变戏法似地点石成金,佛不但不能改变众生的因果,而且成佛以后也要受报,

并且<敏感詞>佛、菩萨、独觉、声闻等圣人亦有业必受。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心得解脱的佛,身

体虽然跟一般常人一样地有痛、病等种种反应,但是不会因此而生起喜、怒、哀、乐所带来

的烦恼。所以,佛的受报和常人的受报迥然不同,受报的是对因果负责,解脱是从烦恼得到

自在。如大乘罗汉、菩萨以及诸佛,也有病痛等现象,他们却未受到这些现象的困扰。

总之,“佛”的含义也只是消除无明,获得最高智慧的境界而已,并不是“神”和“造物主”

(上帝)的同类语。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

名众生。”(《金刚经》)六祖言:“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凡夫即佛。”(《坛

经》)众生与佛本来一体,众生的佛性与佛无二,只是在迷为众生,悟即为佛。众生是未来

的佛,佛是过去的众生,从这种意义上说,佛也只是已经觉悟的众生而已。

二、佛教是智信而不是迷信,佛教是民主、自由和具有思辨色彩的,佛教是不搞教言崇拜的。

佛教是一种以实证经验为基础的思想信仰体系,它要求人们培养美德,开发真智,用自己的

智慧抉择是非,认识对错,反对盲目迷信。佛曾对弟子们说:“众比丘,善知识,你们要像

煅、切、磨、试黄金以鉴别其真假那样对我的教言进行鉴别,不能因尊重我而盲目信从。”

在全世界的宗教中,只有佛教的教言与经典是允许被教徒怀疑、讨论和追究的。佛教不认为

怀疑是罪恶或愚蠢,反而认为怀疑是达到觉悟的途径,禅宗大德曾指出:“大疑大悟,小疑

小悟,不疑不悟。”正说明了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

并且如来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金刚经》),这说明,佛法如渡河

之筏,是方便,度脱开悟后就应抛弃。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

古往今来在各种宗教中,敢于要弟子们把自己的教化理论最终舍弃的,佛教恐怕是空前绝后

吧!

并且,真理和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比如沙子,如果佛说“金子”的话,沙子仍然是沙子。佛

经上很多地方说,女性要成佛的时候,必须先要转男身,转大丈夫相,才能成佛。这是一种

著相和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歧视女性的错误思想。佛碰到河上女,碰到胜鬘夫人,她们都

结过婚,而且生过孩子,却即身成佛。她们把佛当面说了一顿,佛说:“如是如是”(“就是

这样,就是这样”),夫人说得对,不可著相,没有什么分别相,女性也可立地成佛,而不需

要转男身。是的,修学佛法也是男女平等的,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何况是女性。在《无量寿

经》中,法藏(阿弥陀佛)对佛发愿说:“我作佛时,国无妇女。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

清净信,发菩提心,厌患女身,愿生我国,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刹土。十方世界诸众生类,

生我国者,皆于七宝莲池莲华中化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身旁的大势至菩萨

和观世音菩萨,不就是常现女身吗?(当然,观世音菩萨原是男身,《华严经》中说:“勇猛

丈夫观世音。”)并且,有一种说法认为:在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的众生,在男身大菩萨讲

经时,听众现童子身;而在女身大菩萨讲经时,听众现童女身。他们仍有男、女身,只是已

经没有性欲,没有男女性的区别。在小乘佛教思想中,仍有许多婆罗门旧文化的思想的影响。

这些都与提倡众生平等,视众如母的大乘佛教思想明显的不协调。需要强调的是,密法生自

般若智慧,不执人我法相,视万物法性平等,无净垢和美丑的执着,没有男尊女卑的分别见

和世俗文化造成的偏见,完全是一种通达无碍的境界。佛中有男佛女佛,菩萨有男女菩萨,

明王有男女明王,有以男本尊法为主的父续部,也有以女本尊法为主的母续部,男性女性完

全平等,男身可以成佛,女身也同样可以成佛,没有成佛必须是男身的说法。极乐世界等佛

国也有男女身。这说明,佛陀也有一个不断修正、深化认识的过程,并不见得佛和佛经上说

过的就都是真理,佛教和佛法也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是“与时俱进”的。我们要做到“四

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 和“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去体会禅

宗的“不立文字(不执著于文字、言语),教外别传(教理之外另外传的法门,即离语言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