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176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健康] 人格的净化过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23:3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选自《钻石途径4》(阿玛斯著,胡因梦译。即将出版大陆简体字版,本文为该书第一章内容)

我们的许多模式、冲突和无明其实是求生本能的一部分,现在我们已经卡在这些为了防止太多的痛苦或遭到灭绝,而发展出来的模式和机制作用。我们一直没有能力放掉它们,于是它们便决定了我们的人格内涵……


  许多心灵导师描述他们的开悟经验,就好像他们的人格突然消失,然后就证悟了。因此你也可能幻想有一天自己打完坐之后,人格就不见了。这样的自我了悟概念是被误导的,虽然你的确可能体验到突如其来、改变一生的洞见或启悟。至于那些声称自己的人格自发地彻底消失的人,我的观察是,他们的人格深处遭到扭曲或欠缺整合的部分,有一天还是会显现出来。这意味着他们虽然有深层的体悟,但人格并没有彻底净化;那只是一种自我层面的超验经验罢了。如果人格遭到了弃绝而并未完全统合,那么生命仍然无法变得完整。
  我们可以从超验的角度来看开悟,也可以从在日常体现悟境的角度来看它。当一般人谈到解脱自我时,指的多半是一种超验经验。超越人格或自我的确可能办得到,但真正体现悟境却是很困难的事。这种境界不但要超越人格或肉身的局限,而且还要在日常生活里真的活出本体来。
  当然,某些修行体系是可以包含这两种途径的。从彻悟的角度来观察在此地的经验,你会发现“钻石途径”走的路子就是先有超验经验,然后再把这份经验体现于生活中。这样的方式有时被称为“先死再生”;死亡是一种超验经验,再生则是一种具体的体现。在体现的过程中,人格本身的穿透性会愈来愈强,因为有了对“存在”的体悟,才可能依照悟境来生活,然后才能活在本体中。不过你仍然是活在现实世界里面—有事业、兴趣、自己爱做或不爱做的事,以及各种关系的互动。你仍然是个人,不是一个没有具体肉身的魂魄。



现悟境是让生命一切元素都和谐圆满



  这个体现悟境的过程非常有趣又令人兴奋,它带来的圆满和满足感,会令你觉得人生是有深刻意义的。它会为你的心智、情感、人格及肉身都带来意义。除非你把这份体悟统合到自己的每个面向里面,让生命的一切元素都变得和谐,并且认清眼前的各种情况,否则人生永远是不完整的。如果有一部分的你被排拒在外或仍然分裂,生命便无法彻底统合。
  人格必须彻底净化了,悟境才能充分体现,但人格的净化是个令人困惑的概念,因为我们往往会把人格视为烦恼的源头。当我们在自身上下工夫时,我们不断地会看到自我的痛苦和问题—愚昧、怨恨、愤怒、恐惧、嫉妒等等。因此我们禁不住会产生质疑:人格真的可能属灵吗?我们充其量似乎只能忘却自我、向人格宣战,或是进行一场内在的游击圣战。其实战争的胜利并不意味打败敌人;它最后带来的是领土的合并。这本来就是战争最初发动的理由;它其实是一种扩充而非摧毁的举动。
  我们经历的这场本体与人格的挣扎,是一件很奇特的事。它的确像是一场战争——一方胜了另一方,但即使是扩充了领土,内心的骚动仍然会持续下去。内心的反革命活动不会因为一方胜了另一方,而彻底止息下来。只要一方仍然在掌握着另一方,和平就不可能降临。为了解决这份冲突,我们必须先了解人格的本质是什么。让我们以客观的态度,毫无偏见地研究一下人格这个东西。它为什么会制造这么多的问题?为什么每个人都在怪罪“自我”?许多灵修著作把人格视为魔鬼、野兽或是怪物,不断地批评它、排拒它,嘴上同时还不断鼓吹着爱,要你们把人格或自我交托出来。
  没错,当我们用内心的慧眼去观照时,人格还真有点像怪兽或魔鬼。人格有时像小孩,有时像男人或女人,它既是失败者、破坏狂,也可能变成观察者、行动者或叛徒。然而,人格究竟是什么呢?它势必有某种智慧,某种惊人的力量,可以示现成各种面貌。这一分钟它天真如孩童,下一分钟却成了怪兽。这一刻它是脆弱无助的,下一刻却变成了神鬼战士。
  到了人生的某个阶段,我们会突然洞察到内在孩童、自我、自我身分、情绪、心智、虚假人格、观察者、行动者、演出者、抗拒者、怨恨者等等,全都是同一个东西。它们都是在不同的情境里以不同形式呈现出来的人格面向。我们会发现人格是一种具实质性的存有。对此我们可能会非常吃惊,但不妨去观察一下;我们可能会发现人格也是一种物质;它是有内在质地的。



人格是带有实质性的具体存有



  人格和思想、感受以及各种觉受相连。成长到了某个阶段,你会开始觉得人格的确是个有实质性的存有。它在感觉上并不是清新的,也不是一种当下的现实,更没有本体的光明性或明亮感;它不给人一种真实不虚的感觉。事实上,它往往给人一种混浊、迟钝或沉重的感受。但人格并不是由思想堆积成的;它有自己的实质成分。
  许多灵修体系声称人格是不存在的,自我亦非实存;从某种观点来看,它的确不存在。但人格如果在它所属的层次上是不存在的,那么别的东西也都不存在了。不但你的身体不存在,连物质现实也都是非实存的。因此,只要有概念活动,就会有人格和其它事物的存在。我们必须把人格看成是一种具体的存有,才能了解人格的净化是什么。
  就大部分人而言,人格一开始会示现成一种抗拒、沉重或乌云般的感觉。当人格仍然困惑不明时,质地一般是不清明、不纯净的。这里所谓的“不纯净”,并不带有批判或道德意味,而是说它没有依照自己的本质存在。但人格的不纯净特质究竟有哪些呢?被净化的又是什么呢?答案其实很简单:过往的一切历史。你经验到的混浊、沉重和痛苦的感受,起源就是人格并非以纯粹的形式存在着。它携带了一堆的冲突、记忆、未释放的感觉、误解、蒙昧,以及种种的反应、联想和幻觉,而这一切都和过往的生命历史有关。
  人格就是洗东西的水,而且始终没有净化或过滤,因此过往的一切必须先释放和排除掉。人格的实体状态—我称之为假宝石—会在脾脏和胰脏部位造成一种紧缩。我认为脾脏和胰脏与心理层面的关系,就在于胰脏的功能是排除坏死的白血球。白血球存在的目的是防卫和保护,而这正是人格试图完成的事。这些白血球一旦达成了任务,就会从血液里排出来,但人格很少把老旧、不再需要的防卫模式摒弃掉,所以这些老旧的模式就是人格不清明或沉重的主因。内在工作会在不同阶段经验到不同面向的不清明感,端看你专注修行的领域是什么,或以往净化了哪些层面的问题。举个例子,你也许一直在安全感和意志力的核心面向下工夫,另外一段时间则是在力量的环节上努力放下防卫反应。其实你走的愈深,愈容易看到人格结构精微面的虚假性。我们称这种不清明状态为“假宝石”,而它是跟我们所谓的“珍宝”截然不同的。
  现在我们也许已经开始了解人格的不清明或愚钝是怎么形成的;它其实包含了早就该排除掉的一些元素。其中最需要排除的就是曾经带来保护和防卫作用、甚至有利于求生的制约反应。我们的许多模式、冲突和无明其实是求生本能的一部分,但现在我们已经卡在这些为了防止痛苦或躲避灭绝而发展出来的模式和机制。我们一直没有能力放掉它们,于是它们便决定了我们的人格内涵。



识破心理议题,让本体显现



  以下是净化人格的整个过程:每当你认清了某个心理议题,或认出了和过去的历史有关的某种冲突,或是发现防卫反应已经没有必要存在了,你就是在释放与当时的心理议题有关的某些老旧的感觉,同时也识破了这些感觉和背后的信念。如同你们多次观察到的那样,识破某个心理议题—涉及到不再认同它—就等于是让本体显现出来。在处理和本体质量相关的心理议题的过程中,人格会面临自己结构的一部分,而且这个部分的结构早已取代了本体的某种质量,或是补上了那份质量的空缺。举个例子,和本体的“力量”有关的心理议题,往往会透露人格的虚假力量而呈现出来。这种补偿作用一旦被识破,本体的力量就会释放出来,这时就不再需要那份错置的力量了。
  因此每一个示现出来的本体面向,都会揭露人格的某种无明。当你们在探索内心时,本体的某种状态会让你确知自己的心理议题是什么。在探索的过程中,每当你真的发现了本体的某种质量或与其相关的心理议题,人格就会变得益发清明和纯净,因为你释放了某些老旧的信念、自我形象以及紧缩感。当你感受到人格终于放松下来的时候,虽然你意识到它仍然有点沉重和迟钝,但同时也有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人格就像小婴儿一般,总是带着小毯子走来走去。它会使你联想起自己的毯子、床以及在生病时照料你的母亲。这其实是一种自保诡计。但本体一呈现出来—当人格无法藉由自保诡计来制造本体境界时—便可能清除掉人格的困惑无明。当然,本体有时也可能藉由禅定或其它修行方式(与洞察人格议题无关的方式)呈现出来,但那种禅定境界并不能厘清人格的心理议题,因此人格仍然维持在旧有的状态。
  这种发展经常被称为灵性上的启悟:某人进入了一种本体状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认同了本体,但人格仍然维持原样。因此,为了使人在日常生活里体现本体,本体就必须转化人格。只有透过洞悉人格的真实心理议题,理解它们在所有生命领域显现的方式(特定的以及一般的),才能把本体的影响统合进来。如果你试着去了解人格的某个特定心理议题,而本体的某种状态突然显现了出来,这时你会发现当下的体验并不能停止内心的挣扎。人格与本体的二元对立仍然存在着。灵性层面的经验或本体状态或许能使你的日常生活变得和谐轻松,令你感觉满足一些,但内在的二元对立仍然持续着。同时你会意识到,你仍然处在一种发展过程中,而且是以人格、非本体的角度在看事情。这种持续性的缺乏清明感,就是人格的标记。



心理议题中深埋着人格与本体的二元对立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特定的人格议题会变得愈来愈清晰,你的个人历史和心理议题也愈来愈能获得厘清。但是你必须在某个阶段开始直视人格本身、看见它的全貌,而不是去探究它的特定议题。你不再关切“我缺乏意志力”、“我为什么找不到女朋友”或是“我感受不到任何自我价值”之类的议题。虽然每个议题仍然是真实及需要解决的,但这些议题的底端其实埋藏着另一种东西。你探究这个深埋的东西时,会察觉心中的冲突就是源自于二元性本身。你会发觉内心有两个存有—本体与人格—这才是问题所在。
  这时对二元性的洞察就会变成内在工作的焦点。打从有记忆以来这种分裂就一直存在着,你一直在把自己的经验冠上好或坏、纯净或不纯净的标签。你的某些经验可能充满着爱、智慧和清明感,但部分的你仍然困惑不明,而且很顽强地继续维护着自己。在没有觉知到本体之前,你会认同人格困惑无明的部分,而且仍然渴求快乐。觉知到本体时,你又发现这些境界并不能解决问题。或许你拥有了许多对本体的证悟—像是爱、力量、价值以及真正的美,但只要你仍然认同人格,那么这些证悟就会使你的人格膨胀,继而发展出膨胀的自我,误以为自己已经拥有了本体。这么一来,你就会很骄傲地自以为认识了上帝,而且能够和上帝神交了。你会觉得你是一个重要人物,已经成就了某些境界。当你有了这些体悟时,可能充满着力量、意志力、清明的觉知或丰足感,但逐渐地你会发现,这种拿本体来充实人格的方式是有问题的。你会开始察觉你本身才是问题所在—你的身分认同以及看事情的方式。到了这个阶段,痛苦就不再源自于经验的内容或是你观察到的对象。痛苦其实源自于你内在的那个运作者、观察者、行动者和经验者。这个造作者、观察者、行动者才是问题所在。你开始察觉这个我必须有所转化,你开始认清痛苦其实源自于内在的二元对立。
  只有当你非常深刻又完整地经验到本体,才会看透这一点。一开始进行内在工作时,你经验到的完全是人格本身,因此自然想让它变得更好。接着你开始察觉自己比较真实的部分—本体,往往是以价值感或心理真相的形式显现出来,但这并不意味本体从未存在过,而是你从未看过它,或者多年以来它一直埋藏在心底深处。因此,接下来的阶段你会挣扎着发展出本体,而且会愈来愈揭露人格的真相。
  如此一来你就有机会更加了解本体与人格的二元对立。你会看见虽然你已经有了本体经验,但人格仍然持续活动着、维持着自己的身分,而这会让二元性变得更顽强。其实想要做些什么的心态才是问题所在。人格总是在造作着、想要证悟些什么,或者总想达成什么;就是这些活动制造了痛苦。事实上,造作、期望、欲望才是真正的问题。于是你开始关注身分认同的议题,然后你会发现身分认同是内在的一种意识活动。



自我意识活动构成了人格的内涵



  过往的成长历史都变成了我们的意识活动,而人格的内涵就是这些自我意识活动。自我的活动在本质上是痛苦的,因为它不断地在紧缩;观察一下身体的脉轮活动,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到这一点。观察顶轮的活动,你会意识到担忧和挂虑;观察心轮的活动,你会意识到罪疚感和挫败感;观察脐轮的活动,你会发现执着和欲望。这一切都是自我的活动,而自我的活动一向跟你过往的心理议题有关。这便是所谓的个人业气或生死轮回。它就是你的心智、人格、选择、偏好、论断或抗拒组合成的活动。当你选择做某件事和抗拒某种东西时,就是在造作,而这种内在的意识活动便是人格的内涵,也是人格不清明的原因。它会让水变得混浊,使人格背离了本体的清明静止状态。
  本体就是存在本身,而存在是完全寂静的,里面没有任何活动。当我们有所造作时,那些思维活动或欲望就会使你脱离本体,于是你就不再“存在”了。若是能察觉自己的人格活动而不随之起舞,有趣的事往往会发生;你会意识到,其实根本没有一个人在那里随之起舞或不随之起舞。
  转化人格有两种方式,一是观察人格的活动,也就是所谓的不认同它;另外一种方式则是彻底潜入于人格之中。奠基于不认同的自我了悟状态,本质上是跟自我分离的,因此人格并没有完全和本体整合;它没有被彻底认清。人格只是被搁置一旁而没有真正转化。
  如果我们采用的是第二种方法,就必须彻底了解“潜入于人格之中”是什么意思。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清晰而完整地经验人格的内涵,不带有任何抗拒,也不试图逃避或超越人格。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成为人格本身,与它结为一体。你必须体认“我就是我的人格,我就是它,而且自我的活动本身就是痛苦。”你不能从高处鸟瞰人格;你必须成为它。这种体验必须是直觉的、感性的,而且是在身体上发生的。这绝不是一种反省或反思,而是超越散漫心智活动的一种直观力。
  现在我们会发现厘清人格的心理议题有多么重要了。如果你仍然认同人格的某个部分,而这个部分是卡在潜意识的某些心理冲突之中的,你就很难完整地看到自我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你会被那个潜意识里的议题掌控,而持续卡在自我的活动中,无法认清它。这些议题一旦获得厘清,就比较容易觉知自我的活动—不是去看什么东西被翻搅出来,而是去看翻搅的活动本身。一旦察觉你就是那个在活动中的机器,而且彻底被说服这个活动本身会制造问题,便有可能停止轮回。轮回的活动若是静止了,一切的防卫机制也会跟着停止,如此一来你就不再以任何方式护卫自己,因为我们已经发现人格的活动就是一种防卫机制。当这些活动静止的时候,你会认清你大部分的思想、欲望和努力都是一种抗拒,而且你一直在抗拒的就是“当下”。
  如果你发现“当下”即是你的存在本身,你就会开始体验到当下这一刻的你,这个至上的存有。这份体验会让你看见,抗拒当下正是令你和存在分隔开来的原因。只要有自我的活动,你就不是处在当下,虽然你仍然能意识到存在。当轮回的活动正在运作时,它们会把你和存在区隔开来,这种界分同时也会让人格感到匮乏不足。
  如果你察觉这个防卫机制的恶性循环,就会清楚地看见你一直在抗拒的原来是自己,而且这份抗拒是不必要和徒劳无益的,然后你就会放松和静止下来。一旦对这种恶性循环活动有了洞见,就能够停止轮回,人格也自然会被清明的觉知消融掉。清明的觉知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不再有跟存在分隔开来的人格活动了。
  要发现这份洞见必须下很大的工夫;我们必须花很长的时间才能看见自我活动的全貌。若想直接体验自我的活动而非不认同或超越它,就必须深入探索人格涉及的所有领域。我们必须了解潜意识里的各种议题,同时要发展出对存在的体认,才能真的证悟到存在。当你在处理某个特定的人格议题时,也可能看见这至上实相的某个部分,但若是能在你所有的心理议题上下工夫,就更有可能看见它的全貌。
  你必须在当下看见你人格的全貌——它所有的思想、欲望、感受和梦想,而且是从过去延续到现在的。同时你会发现,你的人格一向跟你周遭的<敏感詞>结构相关;<敏感詞>持续不断地影响你的关系和人格。你会发现自我的活动将你和<敏感詞>的人格网络连贯起来,使你容易受外境影响,认不清自己是谁,真相是什么。只有彻底认清这一切,你内在的活动—使你和<敏感詞>产生连结的活动,才会静止。当它静止时,你就会变得纯净、清明,成为一个没有自我结构的灵魂,而这会疗愈与本体分隔的伤痕。其实分隔是根本不存在的。了悟的瞬间你会发现自己和至上的实相本是一体,你此生首度发现了人格的真实本质。原来人格的基本结构,使你成为一个人的基本法则,或是你一直在抗拒的那个东西本身,就是至上的实相。人格的本质即是我所谓的“珍宝”或至上的存在:它没有任何属性,而且是纯属个人性的存在。它是最精纯的一种存在形式,但却能示现成一个人,因此当人格彻底净化时,你仍然觉得自己是个人。你的人格并没有消失;你只是变成了最真实的至人。
  到了这个阶段,终极实相开始被看成是个人的现实,而不再是非个人性的至上存在。体证这至上的存在之后,接下来的过程则是要统合人格与终极实相,最后它们会合而为一。这其实跟彻底了解或净化人格是同一回事。最后你会发现自己其实是至高无上的,有人称这种境界为“神子”,因为这跟耶稣基督提到的“我与父是一体的”有关。



净化人格是为了发展个人性本体



  这个净化人格的过程——也是净化灵魂的过程——就是要发展出个人性本体,或是我们所谓的无价之宝。这个发展无价之宝的过程,可以进一步地净化人格,直到它变成至上的个人性本体为止。随着人格的净化,每一种本体状态都会变得个人化,而本体的每个面向都会与你合一;你本身会变成这个本体的现实面,而且会在那无价之宝的层次上获得统合。譬如当你经验到慈悲心时,这份慈悲心与你是合一的,“我就是慈悲心。我就是真理和价值。”一旦拥有了这些质量,你就不再经验它们,因为你已经知道你就是它们。你人格的穿透性会变得非常彻底,而且能够跟这些本体的面向完全融合,这便是我所谓的本体状态的个人化。当本体的面向都个人化的时候—包括仁慈、爱、意志力、平安、价值、身分认同等等,你就会进一步地发展出更无限量的个人特质,亦即至上的本体完全个人化了。
  到这时你会感到十分惊讶,因为你会发现自己其实一直处在这种状态里,从来不是其它的状态。一直以来你就是这个至人,你的本质就是它,包括你的人格内涵在内。此即你会一直想认同它,而且无法不认同它的原因,因为你就是它。你如何能不认同它呢?你怎么能摆脱掉它呢?它根本就是你啊。至此我们会发现,企图不认同人格,或试图从超验性的身分来脱离人格,就等于背离了现实的基础,因为你和你的人格从来没有真的分开过。
  你终于发现,那个被净化或厘清的人格,我所谓的至人,只是明觉本身罢了。你会体悟到自己就是明觉本身,但这并不意味只有你的心智是清明的;其实你整个人就是彻底开放和清澈的明觉之光。当所有不纯净的杂质消失之后,你就能维持在开放和光明里的状态。但这种开放的解脱状态是带有个人性的;这并不说你是一个解脱的人,因为你就是解脱本身。这是一种彻底的个人性解脱状态。当过往的历史完全被消化和排除之后,个人性的解脱就会跟至上的本体融合,这时你就变成了以个人形式体现出来的透明净光。
  这至上之人是永恒的,处在这种状态中你会亲身经验无时间的境界。当人格被厘清和统合时,你会发现自己是超越时间的一种永恒合一状态;它和时间是无关的。某些人主张自我根本不存在;因为处在无我的层次上,你的感觉是一种空无,而且充满着光。但这并不意味它没有引力;它像是一种空无的引力。你充满着喜悦和光明,而且是带着个人性的。你终于彻底成为了“你”;但这个你是个人化的至高形象。这并不是一种不自然的存在状态。虽然感觉上好像什么都没了,但其实是处在没有任何属性的空无状态里。
  当你完全成为自己的时候,你就变得清明了,你的行动也变成了爱,不再是充满挫败感的自我活动。从真实人格产生的行动就是一种爱的流动,这其实是人格发展过程的真正基础。这种爱的流动并不是从人格统合的经验中产生的;它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即使是制造痛苦或抗拒痛苦的自我活动本身,也是基于对自己或他人的爱和仁慈。
  努力成为一个人,就是朝着至人推进的一种发展,但多数的时间你都误解了这股推进的力量。你误以为自己必须成为这样或那样的人,而这也就是你为什么一直抗拒和排斥痛苦的原因。保护自己的这份渴望是被爱所驱动的,有时抗拒痛苦也是基于想要保护他人,例如你的父母;你这么做是因为你爱他们。我们常常忘了那份最初始的爱;历史的积累使我们不再认识这股原始的驱力,因此你必须了解心理反应的所有层次,直到洞察意识最底层的东西为止。只有这样才能明白抗拒痛苦的那股驱力原来就是爱。只有觉知到底端的爱,才会发现你并没有被本体排除,因为你和本体是合一的。二元对立性从来没有真的存在过,存在的只有无明和消化不良的经验。



人格与本体合一,就是圆满



  当你体悟到这份合一性,并且了解它一向都存在着,就会明白我们的学校为何取名为圆满学苑(ridhwan)了。在阿拉伯文里面,ridhwan意味着知足、满足或圆满无缺。你在个人和非个人层面其实都是圆满无缺的,你对自己或他人都有一种客观的圆满感,你和他人的故事在合一境界中都是有道理的。缺乏这份对合一性的体认,你心中的困惑就无法获得解答。某些有过开悟经验的人说,开悟并不能为心中的困惑带来解答;困惑只是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处在这种合一状态里,所有的困惑,包括头脑中的问题,都会得到解答,因为你已经彻底无憾了。那时你的心中会充盈着圆满感,整个人(而非某个面向)都是圆满无缺的,也不再有二元对立。你的身心和人格—每一个面向,全都统合到一起了。
  这便是我所谓的“统合性身分认同”。人格、本体、至上的存在、身和心,全都变成一个完整的身分在运作着。这时你会变得十分平常,不再是一个刻意修行的人。你只是单纯地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劲,或者有一部分必须排除掉。
  你不必再刻意对治自己的某个部分。你能想象一头老虎不断地对治自己吗?真的,老虎是一种很统合的存有,而真正统合的人也不会再刻意对治自己了。再想想你家的狗,试着去了解它的“狗格”是什么模样。这听起来似乎有点荒唐,但你绝不是一个由各种不同的东西组合成的人。这些界分是由你的心制造出来的;它永远会用某个部分来对治另一个部分。当你真的彻底统合时,你的整个系统会自然地运作—需要消化的自然会得到消化,需要排除的自然会排除掉。当这种状态出现时,就不再有不和谐的感觉了,这才是最健康的状态。这是人最正常也不过的状态了。当你处在健康状态时,你是不会去想健康议题的;你不会驻留在这上面,因为每件事的感觉都很好。同样地,当你彻底统合时,就不再考虑自己了;你只是以健全的方式活在世上。



人格就是我们的灵魂



  到目前为止我们下过的所有工夫,最后都会统合成这份了悟。我们要看到的就是净化人格的过程中的所有线索。现在是说明这整个过程的好时机,然后你才会了解人格并不是一个罪人,也不是一个必须排除掉的东西;它只是充满着恐惧,因为它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本质是什么。人格必须被了解和珍惜,但只有藉由慈悲、接纳和客观的爱,才能真的了解人格的实相。
  藉由认清人格的真相,我们就能获得这份了解,然后我们的心自然能得到彻底的滋养。由于心中圆满无缺,所以爱能够流畅无阻,于是我们的心就彻底感到满足了。当爱从心中溢出时,你不会觉得有什么大不了;它只是自然地满盈于胸。你仍然是个很平常的人,以健全的方式过日子,但就是无法不去爱别人;你所有的行动都是源自于这份爱。
  你活在喜悦之中,以爱来连结别人,行动之中没有任何界分感。一开始的沉重、迟钝和晦暗不明全都消失了;你变成透明、永恒和充满着光的存有。藉由理解和厘清人格的内涵,你学会了体谅自己、爱自己。
  一开始修行以及后续发展中所经验到的人格,其实就是灵魂本身。人格就是我们的灵魂,但我们的灵魂烙下了过往经验的印证,这些经验又形成了我们所体认到的自己,然后我们就停留在残余的经验内涵里,而障蔽了它真正的本质。这些经验的残余物就是自我形象、内化的客体关系、压抑的感受和记忆,以及保护自己的各种防卫反应。净化人格的过程,基本上就是在消解掉这些残渣,方式是深入地去了解它们。如此一来,人格就能透过个体化的过程充分揭露自己。我们的灵魂会发展成一个无价之宝,亦即个体性的存在。
沙发
发表于 2009-6-24 12:37:43 | 只看该作者
先顶考完试再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9-8-11 12:51:53 | 只看该作者
DDDDDDDDDDDD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9-10-16 12:14:45 | 只看该作者
好像挺有意思的,改天细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