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分享 |
看看哈 |
感谢楼主。共享这么有用的资料,真心献上谢意。 |
还有................冯冯居士其他的就发附件了 |
........长啊........马 |
太有价值了,这么大的资料发放,功德无量,感激不尽,顶啊!!!!! |
“第四度空间”的“三度空间”影象 Brown Scientists Peer Into Fourth Dimension (3D graphic systems for modeling 4-dimensional geometry) 这种新式的电脑呈映四度空间技术,已经普遍受到科学界重视,纷纷予以采用。例如:美国海军研究所(U.S.A Office of Naval Research)运用此种四度空间放映技术,来研究太空大气及海洋的奇异现象;医学运用它来诊断病人的疾病(详见另文);造船学工程专家用它来帮助设计造船;气象学用它 来帮助预测气温、湿度、气压。气象研究员先将二十四小时内的气象资料──风向、温度、湿度、气压等等数据供给电脑 去分析,电脑就会把分析结果用“三度空间”立体影象呈 映出来,并且有不同颜色的“四度空间”影子一同呈现,通常是云雾形状,称之为“四度空间指点云”(Fourth Dimension Point Cloud),这往往就是未来即将发生的气象风暴幻象。现在美国已应用“第四度空间”影象来预报台风、台风及龙卷风,相当准确。 史丹福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泽隆•傅理曼(Jerome Friemann),与同仁设计了一种四度空间资料分析系统,供医生运用,以测定糖尿病患者的病况是单型或双型的糖尿病。(糖尿病有两种) 傅理曼说:“从电脑荧幕之“四度空间指点云”的形状来判断,不分裂成两团的,就是显示病人患的是单型糖尿病。” 量子物理学家们更是与日俱增地,不断地研究第四度空间。举例说,已经有物理学家运用第四度空间放映技术,来研究原子及次原子结构。 我以前在拙文“尖端科学家对于心力的追寻”内,提及一件科学奇异现象。在这里不妨在覆述该一著名实验: 原子内的两粒光子(Photon),被分离之后,以高速背道而驰。纵然各别到了宇宙的两端,彼此相隔亿兆光年之遥,可是它们两者好像心心相印,这一粒光子若旋一个转,那边的一粒也必同时旋转。而且速度相同,动静一致,同转同止。这种异象,令科学家们十分困惑。因为两粒光子的距离是如此的遥远,就算以光速(已知的宇宙中最大速度)彼此联络沟通,也不可能如此立即反应──在已知物理学来说,两粒光子是没有可能立即沟通的──科学家们推断,只有两种可能性:其一,光速不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必有比光速更大的。其二 ,两粒光子的互相感应沟通,是经由“第四度空间”途径的!空虚的第四度空间,是存在于三度空间之中的,成为比光速更便捷便的沟通途径。 科学家班卓夫企图用二度空间的图形,来呈现一个四度空间的超空间(超界)状况。电脑荧幕上映出如下的一个圆形,请注意这个图中心的一个“怪物”。头似魔鬼 ,有两角;身似蝙蝠,有翼、两手、两足。这是存在于第四度空间的无色无形精灵之一种,肉眼是看不见的,被电脑用二度空间图形绘出。 你能看见存在第四度空间内的“物”、“身”或鬼神吗?美国电脑学家兼数学家班卓夫设计的特别电脑超视机能叫你看得见。图中就是该机捕影画出的第四度 空间怪物之一,形像吸血蝙蝠魔鬼。 四度空间形相出现于电脑荧幕上的一例:旋转的四度空间物体。 这是科学家班卓夫的“四度空间放映机”电脑荧幕上,映出的一个人造“四度空间”的三度空间立体画面。一个具有高、长、宽三度空间的立 方体。它的四度空间像一只苹果,又像海中透明的海蜇;不停旋转,逐渐变形缩小,消失;又再出现,放大。如果用二度空间方式来表现,它是像图中较大画面的网状漏斗,从一边的漏斗通到另一边的漏斗。根据这一发现,可以知道三度空间的物质宇宙中,是的确存在有许多无形无色的四度空间漏斗形沟通途径的。 科学家证实第四度空间,是令人兴奋的科学新成就。 科学已证实的第四度空间,其实只不过是超越三度空间的一个比较接近的空间,在四度 以上,还有许多许多不同的色界空间。已知的第四度空间仍未能窥见佛经所说的无色界内许多的复度时空,因为它只是色界内,与无色界之间的一种沟通途径,或者是过渡空间。到现在为止,科学还未能直接发现或证实,到底三十三天的所有各天,是属于第几度空间;可是,最新的科学不断进步,不断有新发现,也越来越接近佛经的宇宙界说,我相信将来必定能够更加具体一一证实佛说诸天各界的。 从第十一度空间与超光速的发现 试证佛光普照复度空间 冯冯 去去来来 / 誊录 科学家才证实第四度空间未久,如今又一连证实四度以上空间的存在,最新的佳讯是科学证实找到了第十一度空间。 佛说三十三天是以“三十三”代表众多数字,以“天”代表宇宙。三十三天之意是说无数的宇宙,无数的不同时空之界。现在科学家们发现和证实找到第十一空间,是不就是佛说的第十一天?未必就是,但是,最低限度,这发现让世人知道天外有天,色界上还有无色界,无限的层次和无穷的多元复度空间,与时间结构。现阶段科学发现的界次,可能也只不过是个小小的开始,未来的发现,必会越来越多,越深入。 早在一九二一年,德国物理学家底奥多•卡鲁沙(Theodor Kaluza),就率先提出电磁学说(Theory of Electromagnetism)。我们今日都知道,电磁的确存在,虽然它是肉眼所不能见的无形无色的东西。我们开了收音机听到广播音乐,开了电视看到彩色画面,打无线电电话……这一切方便,都是无形的电磁为我们服务的成就。 这些电磁能量,存在于整个宇宙之中,却不是我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识所能认识的,必须转变为音乐、颜色等等,我们才可领会得到它的存在。 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之后数年,卡鲁沙发表电磁学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内提到:宇宙中的质量吸引力场(Gravity Field),不是平面发展的能,而是时空两者的弯曲折射情况;换言之,是一个空间扭弯。卡鲁沙的电磁学说认为:电磁场(Electromagnetic Field)是第四度空间内的一种“空间扭弯”情形。无线电波是第四度空间内的波浪。 有些科学家视时间为第四度空间。 时间与空间是互相交织的。卡鲁沙发现时间与空间的交织组成了“五度时空”。卡鲁沙的理论及发现并非幻想,它能够诠释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量吸引力力场在五度时空之中,兼现电磁磁场情形。卡鲁沙的理论获得数学家们的证实。 可是一般人仍无法接受卡鲁沙的五度时空学说,更没有人感觉到五度时空的存在。在卡鲁沙发表学说之后数年,瑞典物理学家奥斯卡•克来恩(Oscar Klein),解说“五度时空”的存在。他说:五度时空之不为人所注意,可能是因为它卷起来太小了;他举出类似情形的例子来比喻——花园里的一条尼龙水管,平时静静放在草地上,远看好象是二度空间平面图,近看才见到它是圆管形的三度空间立体物。再细看,它是无数圆圈的连接体——第五度时空的空间也许就是像这尼龙水管的圆周,太细小了,以致我们无法辨认它到底是圆圈抑或一个小点。 克莱恩说:五度时空的空间是无数极微细的小圆圈。从已知的质量吸引力与电磁力来计算第五度时空的圆圈圈,得知五度时空的小单位竟比原子的核子小了十兆兆倍(10 Trillion Trillion Times)。 卡鲁沙与克莱恩两氏在一九二零年代,先后发现上述五度时空学说,颇为引起科学界争论。由于当时的科学仪器仍无法予以证明,世人对之均持保留或怀疑态度。直到近年来,科学仪器越来越精密,科学发现日益增多,使科学家们又重新注意到两氏的学说,而认为它是科学界的重要先进发现,为宇宙中力学与电磁场等的研究了解奠定了基础。 物理学家们于一九二零年代发现“核子弱力”及“核子强力”(Nuclear Weak Force & Nuclear Strong Force)。近数年来,物理学的精密实验发现,宇宙的四种基本力量:核子强力、核子弱力、质量吸引力、电磁力,并非各自单独独立存在的;相反地,都是互相交织,互相依存,互相缘起的。科学此种发现,令我想起杂阿含经所载: “……缘名色而有识,缘识而有名色,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名色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 佛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生,都无实体。一切事物由多缘相依而成而有,并无自体,都不实在。 由此可见,佛陀确深知宇宙物理学。佛说诸经的基本原理之一“缘起性空”,是完全符合宇宙物理的顶尖科学观念!佛说四缘起: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阿含经、无量寿经、佛说缘本经、缘起经、中论、大乘义章、大乘缘生论、俱舍论……等经论,都很详尽的解说缘起,不能枚举。 四缘起的道理,与核子物理学的四种宇宙力量互相缘起的发现,有这般巧合。不由不令我推断:佛陀是早知道宇宙的四种基本力量缘生的。这些“都无实体”的“四缘”,蕴藏着宇宙缘起化生之真理,实在适宜用于以解释宇宙“四力”,与万物缘起化生之理,并不是只限于人与事的分析;人与事是宇宙的一部分而已。我常主张:要了解佛经,必须先学习最新科学;要明性空之理,必须先研究宇宙学、太空物理学与量子物理学等尖端科学,然后才会恍然大悟。宇宙之原本为空,空是威力最大的,最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一切都由空生,一切也都归于空。 人性是宇宙的一点,空性自然是最高境界。从科学入手去研究佛学,我认为有事半功倍之效。在我个人而言,举凡以前读佛经不解之处,晦涩难明之点,一经用最新科学观点来看,就都立刻恍然大悟,照明千里。钻研“文字相”,像一只青壳甲虫那么团团飞转,又像罗马尼亚童话中那只不停找寻自己尾巴的苍蝇,这是徒劳无功的。 当代顶尖物理学家们发现:“核子弱力”与“核子强力”,这两种无形、无体、无相、无质、无量的力量,远较电磁力为复杂得多。“强力”与“弱力”空虚存在于十一度时空之中。 上述的第四度空间,就已经足够使一般只有落伍的古典物理知识的人头痛,五度时空更令他们茫然。十一度空间?可不是匪夷所思吗? 十一度空间,根据当代科学的论证,是极其细微,又极其广泛的交织于各度空间的。第五度时空已经细微到只有核子的十兆兆分之一,那么第十一度空间细微到什么程度?那已经是超过任何普通人所能领会的数字观念的了。 五度以上的时空空间的细密微小(Compactified)情形,很难用文字来形容。一度空间的一条线卷起来成为一个圆圈;二度空间卷起来成为一个球形或油炸圈饼形(Doughnut),中央有一个洞,科学家称之为“圆环”(Torus);三度以上空间的卷转,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形状(Topologies)——动的恒性是圆形,佛教以圆为修行至高境界,称为圆满,显然也是根据宇宙物理而来的,只是未识科学者不知道而已——传统物理学说“动者恒动、静者恒静”之观念,已被证明不适于宇宙物理。这种学说只可解释表象,不适用于原子及次原子世界,更不能应用于宇宙学及复度空间;它与量子力学的“测不准无常变化”(Uncertainty)作用完全不符。佛教说的“无常”才是宇宙物理学的真谛。上述的多度空间卷转,是科学的研究发现;但是,科学还没有发现这些多度空间的存在形式是“无常”的、常变的。就是卷成圆环的二度空间也不会是不变的,何况十一度空间? 十一度时空之与各空间交织的情形,殆如光子之能透过玻璃的毛细微孔。如果以为玻璃是没有孔洞的,那就大谬了!试用数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放大,就会发现,,玻璃也和布匹般有无数微孔,我们人体与一切生物物质都有极其细微的微细毛孔;细胞膜也有细孔,要不然,过滤性细菌(Virus)怎进得去细胞内作崇?原子本身已是极其微的质点,也是有微孔;中子、电子……无不空虚,都与各度时空互相交织,互相互存,因缘化生!科学已论证光速并非宇宙最快的速度;另有更快的速度,经由第四度空间传递;更有更快的感应力量经由十一度或十一度以上的时空空间传递运动,快到比光速大不知多少千万倍。不过到目前为止,科学所知仅到第十一度空间,仍未能证实十一度空间以上的时空存在,自然也还不知道佛力就是最快的能,在十一度空间或更高的时空中辐射般一闪感应。 不过,科学已经逐渐更接近佛学,既已知道十一度空间及光速并非最快,将来也必能更进一步证实佛力感应的。至少,太空物理学家们已经认识了“心力”感应比光速快,并且称这种极高速为“太奇安”(Tachyon)。这公认的“超光速”,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家古洛特•芬保格(Gerald Feinberg),在一九六七年发现而予以命名的,意思就是“超光子”。说起来有些骇人听闻,但是,苏联的太空物理学家们,现在正研究采用以“心力”与外太空宇宙深处的高级智慧存在联络。初步的实验是在地面的基地与太空中“敬礼六号”(SALUTE6)的太空研究船人员作“心力”感应的尝试。这种用暝想静定方式的脑波感应,不假任何仪器或电波,已经获得若干可观的准确性。这些实验仍在进行之中,希望未来能进一步与宇宙其他生灵联络沟通。凡人的心力能做到如此,诸佛菩萨的心力则可想而知,更不知多么伟大! 大般若经内各品均提及世尊说法之时,微笑放光,照及幽冥与三千大千世界。例如,初品中放光篇云: “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以天眼观视世界,举身微笑,从足下千辐相轮中,放六百万亿光明……从是诸光,出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从三千大千世界,遍照东方如恒河沙数等诸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华严经光明品云: “尔时,光明过一亿世界,遍照东方十亿世界……” 法华经、楞严经及其他经典,都有类似的记载。 佛光这种“超光子”的辐射半径,是超越五度空间的,是进入十一度时空,甚至十一度以上无限时空空间的,所以遍照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三千大千世界如恒河沙数诸世界(这里“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已经说得很明白,是超过了三度以上的多元空间——三度只有长、宽、高)。读经很容易忽略这些细节,也每每容易被落伍的古典物理学常识误导,以为这些超自然奇象是“迷信”!明白了最新顶尖科学在四度至十一度空间的发现,再重读佛经,就会有深入的了解了。 我们的物质宇宙,本是从超级大宇宙的空虚中心大爆炸所射出的一点质点所形成的。超级大宇宙以空虚为体,空爆的结果造成无数不同的空间,相互缘依,相互交织,空中含有,有中含空。从地球到银河中心(须弥山之一)的物质五度时空距离是数百亿光年;可是交织的多元空间彼此沟通着,时间是空,物距也是空,宇宙中一切单元是空,星云漩系之间关系亦如是。在十一度以上的时空空间沟通,何劳光子?光,只是物质宇宙中的已知最快速度而已,在非物质的超越时空空间内,超光子的闪射,不知比光子快了多少千百倍!佛光,渐渐就会为尖端科学家们认识的。 近年来物理学的进步真是一日千里。宇宙学家、太空物理学家、核子物理学家、理论物理学家……纷纷发现宇宙构成的奥秘。相继公布的惊人发现,令人目不暇接,兴奋无已。 由于宇宙外太空的种种发现,物理学家们陆续推翻了旧日的古典物理学法则定理。地球的质量密度与地心引力,限制了地球物理,使之成为一种特殊的个别物理法则体系;宇宙太空内外,许多密度不同的星云漩系统,无数密度不同的星球,在比例上,比地球繁复多少亿兆倍。各种空间情形各别,物理也都不同,地球的物理怎适用于异界不同的空间?泥守地球的三度空间物理,去衡量宇宙中各种不同的空间,是很愚昧的。 佛经内所说的都是复度空间多元宇宙情形,不是只知三度空间的人所能立即暸解,必须先从超时代最新宇宙学及物理学入手,才可以悟得。 从质子分解推论识能与轮回 冯冯 去去来来 / 誊录 “物质不灭定律”是人所周知的现代物理学著名定律之一,它指出宇宙中的一切物质都不会消灭,只是从一种形态转移到另一种形态而保存。 就是对科学未能深入的人,也多少能领会物质不灭定律的基本观念。最浅显的例证无过于这样的一种事实过程──乡下人种地,使用人粪及 猪牛鸡鸭的粪便作原料,堆在农作物的根泥,粪便渐渐分解;但是它并非消灭,它分解为水分,析出其所含的矿物质。细菌作用使它所分解出的氮气、沼气……等,溶入土壤,被植物吸收;它的氮、磷……等元素,在植物体内被细胞吸收作为营养,作为新细胞的构成 的一部分。农人又常将猫狗等动物尸体埋在果树根泥,尸体被细菌侵噬之后,腐化分解。每一个细胞都已被破坏,但是细胞内的构成元素,被果树吸收,成为组成果树的新生命构成的一部分,所以有死猫死狗为肥料的果树特别肥壮,果子特别肥美。这样的物质循环,是人人都知道的。 广东的山野有一种野生浆果,广东人称之为“稔子”,学名叫做“桃金娘”,粉红的小花谢落以后,结成姆指大小的花盆形浆果。果肉紫红,香味浓 郁,甜如蜜糖。在山坡上放牛的牧童最爱采吃它,吃得一嘴一脸都染成了紫色。这种“ 稔子”,以长在乱葬坟地的坟头上或坟边最多,所结的果子也特别肥大鲜艳香甜;因为它的根深入了坟内,吸收了死人尸体分解出来的各种元素。爱往坟地采稔子 吃的顽童们,一些也不知道所吃的果子含有吸自死尸分解的养分。从死人到稔子,再进入玩童腹中,消化吸收,成为顽童长大所需的营养之一,这是物质不灭 和物质循环的浅近例之又一宗。 一根火柴被擦点着,燃烧时,它发出的热能和氧化的磷等,都化为最小的分子,消失于空气之内。我们感觉到火柴已经毁灭,不再存在。但是,实际上,它只是产生化学变化,它的物质并无毁灭,只是转位成为空气内的一部分。它析出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化的磷或硫,都变成了细微的、肉眼不能见的分子,加入了大气。在物理学上来看,它的能量并没有损失,只是转位及扩散。它的各元素分子,可能被树木或花草等植物吸收,也可能被动物呼吸吸收。植物吸收它的二氧化碳,经叶绿素的作用,与阳光合成,发生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变成糖,做成营养,而把这一有机化学过程的副产品──氧气,放出于空气中。所以树木是 制造氧气之源。世界上最大的氧气工厂,是巴西亚玛逊河流域的原始森林,与加拿大的天然森林。这些森林放出氧气,使空气清新,供给动物生命所需。动物吸入空气,热血动物血液内的红血球将空气内的氧气,运输到全身细胞内,促助新陈代谢,放出二氧化碳,又经 由静脉运到肺部呼出。二氧化碳于是又回到空气当中,成游离状态,又再被植物吸入。这是一个永恒的循环,在循环的过程中,各种元素都没有消灭,只有被不停地运用和不停地转位。 上述的物质不灭情形,都经过科学实验证明,但它只是化学变化,并不是核子物理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内,只是各种元素的原子的相互作用,或结合组合成新的共存状态,或分解散开。氧还是氧,氢还是氢。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成为水,但是从物理构造来看,它的每一个原子并没有改变其基本结构。水的氢氧原子内部 结构都未发生变化。氧的原子依然是含有一个原子核,外围有两重电子轨道,共有八个电子在绕着原子核旋转,原子核内依然是有八个质子。氢的原子外围轨道只有一层,只有一个电子在绕转,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氢氧的结合(只是电子的交换),并未发生核子内部的变化。核子变化是核子物理学变化。 各种物质生命的朽灭,都是化学变化。一个人死后,他身体的几亿个细胞,都失去了生命力量的新陈代谢作用,也失去了抵抗细菌的能力,因此他腐烂、分解。内脏、皮肤、肉体……等先腐化,骨骼、牙齿、毛发需较长时间才分解。从生物学观点来看,他已经不再存在;从化学观点来看,是化学变化。他身体的细胞内的元素,例如:二氧化碳、铁、磷、钙、镁、矽、铜、银 、金、镉、铅、铝、硫……等,一切他曾经从食物吸收来的元素,全都又再回到泥土和大气之中,被植物、动物吸收,而重组形成另一些生命形态内部的一部分。这应可以作为生死流转轮 回再世的一面观。当然,用这样浮面的简说,还未具有轮回说明力量,这里只是序论,下面当再有更多的论证。 现在要认识清楚的是,这种肉体死亡腐化的过程是化学变化,并非物理变化。换言之,肉体死亡,是一种生物学死亡状态,是一种化学分解作用。它的各种元素并未发生核子变化。氢还是氢原子,氧还是氧,铁还是铁,磷还是磷……余此类推,除非死者能够自身内迸发三昧真火,使各元素发生核子爆炸(详见拙作“三昧真火”, 搜于《禅定天眼通实验》一书),一般人自然不会自发三昧真火那么数千度的核爆高温的。一般人死亡以后,身体细胞内组成的一切元素都会分解出来,与大自然重新结合组合。 这里有一个很要紧的问题,就是,怎么样证明这些元素并没有朽灭?从科学观点来看,元素及原子均不会朽灭,但必须也从物理学观点来予以证明才行。核子爆炸以后,次核子的各种质点,是否仍然存在?是否也会朽灭?如果不能从核子物理学来证明次核子质点不会朽灭,物质不灭定律就仍然存在一个可疑的问题。 当代先进科学家们已经在这一方面,默默地进行了不知多少千次物理实验,企图研究及追寻核子物理学上的最大疑问之一:到底物质的最小质点会不会朽灭?实验证明了,质点是不会朽灭的,只会分解转位。 最新的核子物理学实验,已多次证明了色与空的相通关系(详见拙文“W粒子与Z粒子的发现证明佛说色空关系”,本文不赘)。从色转到空,实际上是空间的转移,并非毁灭──在我看来,“空”是未知的 复度超空间──科学家 们对这一点,自然比我所知更深。可是他们仍需要另一种实验来证明,最小极微的物质质点到底怎样分解转位? 宇宙是从大爆炸开始的,宇宙因超级核爆而膨胀,并演变出各种我们已知及未知的空间,可是脱不出佛说的循环──成住坏空──总有一天,宇宙内各别的星云漩系会核爆炸而“坏”,从“坏”再到“空”。佛已知道:“空”并不就是“灭”,“空”仍会生“有”,空有是循环不息的。现代科学已从核子物理学与太空科学证明了这种宇宙循环,也证明了 复度空间的转移。物质质点的消失,其实是转移到另一空间去了。也许是第十一度时空空间,也许是十一度以上未知的高度时空空间。 我判断:所谓“空”,在宇宙物理学来说,只是未知的高度或复度时空空间,只是我们的“未知”,而并非绝对的“无”;或者是我们已略知的“反物质”空间;或者是尚未知的“非物质”空间。所谓色与空的对比,从物理学观点来看,可说是以我们的六识作为衡量基 准的划分,或许这可以作为片面地解释之一。 为什么佛教以空观作为修行方法与手段?因为达到空境以后,我们的脑波电磁力自然就能与宇宙中的各种高度空间──包括“反物质”与“非物质”及更高的空间──沟通,从兹而获得超自然智慧识力“阿赖耶识”,和一切世间视为“不可能的”、“怪力乱神的”超感超自然能力。例如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 无漏通等所谓“神通”──其实都不是神通,都只是本来就有的自然状态及本能。 温哥华与香港的物质空间距离是六千多英里,与北京的距离亦然,与伦敦相距一万英里,与巴西距八、九千英里。一个人怎可能在温哥华看得见各地的什么人有什么病?住的什么房子?在世俗物质观念来看,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些地点之间的其他空间距离都等于零,这是一般人所不知的。在超级空间内,并没有时空。较为浅近的例子是拍电报,电磁波在半秒钟之内已可从加拿大拍发到上述各地。电磁波并不是循一般物质地球空间进行的。人人都知光速乃已知最快的速度,却不知光子的射行不是循物质媒体进行的。脑波的存在,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医学上 有脑波检测机(EEC)可检验脑波。最新科学已在实验用脑波发电;美国太空署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始设计未来的“脑波操纵太空船”,预 料在公元二零五零年左右可以实现。脑波射出的“极微”体,具有相当高的“能”──例如佛陀眉心射出的白色毫光──已经为当代科学家所认识及计划予以运用。不过,停留在十六世纪科学观念及冥顽于“子所不语”观念的人,既无知又落伍又固执,以其无知来否定一切未知!妄指一切“神通”是“神怪!”“妖魔”! 关于脑波,我将另文再详谈,本文只是附带提及── 一提到次核子物理,总难免提及“心力”、“脑波”,这些的确都是次核子的极微高度空间的自然现象之一。要详论,当非本文范围之内。 回到本文的主题吧! 在找寻超十一度空间的努力上,当代尖端科学家不遗余力地进行各种实验。从实验上,物理学家已经获致共同结论之一就是,已经发现肯定有十一度空间,并且还有更多更多尚待探讨的高度空间。科学家已从实验证实了:电子是“不灭”的!电子只是进入了不同的空间!电子的“不灭”,可算是 对于物质不灭定律的一项物理学有力证明。 科学家已经知道质子与中子也是“不灭”的,只是分解为“极微”而再生。 或许仍有一些较少接触新科学的读者,不知道什么是质子、中子,那么我们不妨 简单地赘述一下:物质的构成最小单位,已知者为原子;但是原子并非极微,原子内的构成有核子在中心,电子在周围绕转,情形略似行星绕日而运行;而核子内的构成有质子(又称正子),其数目与外围的电子相等,电荷相反──电子荷负电──又有中子,中子是质子与电子的和。但是比质子更小的是微子(夸克),胶子……等,还有虚无的微中子(详细请见各篇拙作)。 佛经对于物质宇宙的构成,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说过:物分至极微,极微再分入空。甚至于中国唐代三藏法师玄奘,在其大唐西域记内也提及: “……第七分以至细尘,细尘七分为极细尘,极细尘者,不可复析。析即归空,故曰极微也。”(大唐西域记卷二“三国”) 奇怪的是,朱熹、王阳明等学者格物,却越格越把科学“格”掉了。宋明以降,科学渐微,中国古代的科学领先全世界,都被些老夫子领导成为落后国家之 路。别说从前,就是当今也还有不少王充、徐桐或胡适呢!多少老夫子或未老先衰的夫子,还在极力反对别人探讨佛学内的科学先知真理;和反对以科学观点来论证佛学。 科学家已从实验知道,核子内的中子是不稳定的,它会分解成为三种更微的质点;质子(Proton)、电子(Electron)、及一个虚无的微中子(Neutrino)。这样说来,也是证明了物质不灭,及色转为空(以微中子为最佳一例)。质子有可能分解为微质子(Positron——实际上是荷正电的电子),及一对“微中子”,但是此一过程很少能有实验予以证明。 在近十年以来,核子物理学界对于质子分解的新理论越来越多,有些理论推断;质子是会自然分解的,寿命大约是十的三十次方(百万亿兆)年,(那数字大到我已不知如何用中文写出),我们这“当代宇宙”的年龄大约是一百亿年,尽管如此长寿,到底也并非不朽的;但是,迄今还未有人见过质分子分解的情形。 核子物理学界极有兴趣求证此一点。实验物理学家们从事求证此种理论,所采用的方法迥异于一般基本物理实验。通常,高能物理实验使用高能质点光束来撞击于侦察器之内。但是,这项新实验的方法却反其道而行之──尽量设计避免质点光束散逸的质点撞击仪器。科学家在地下建造了巨大的实验隧道管系来进行此种新实验。 说到这里,我我不能不再大略讲一下物质不灭定律。该一定律就是:物质的质与量是不变的,能量、电荷、直线运动量(Lineal Momentum)、角度运动量(Angular Momentum),这四种能不变,就是维持物质不变的力量,若无此四种力量,物质会朽灭的。一粒游离的中子若无上述的四种力量来维持,也是会朽灭分解的(分解的前后,其电荷均等于零)。但是,电子是不会朽灭分解的,因为它是含有电荷的最小质点。 物质不灭定律(Conservation Law)实在本来名叫“物质保存律”,它的四个原则适用于一切物理,是经过物理学界累积实验证实的基本物理定理之一。根据此一定律,质子倘若分解成为一个微质子与两个微中子,仍应保存其能量、电荷、直线运动量与角度运动量四者的能量不变。但是此一不灭定律对质子似乎不大适用,质子的稳定情况颇令科学界感到困惑。 在一九三零年代,物理学家赫曼?威尔(Hermann Well)、史保(E.C.G.Stuckelberg)及威格纳(Eugene P.Wigner)三氏,企图用一种“新物质不灭定律”来解释质子的稳定情况。他们将质子与中子列为“卑子”(Baryon音译)级的质点,并且予以“正负”的附尾。他们推论“正负卑子”的数字是大自然中的不灭量,中子可以分解成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及两组个数相对的微中子,因为它的“卑子正负”数字并无变化,在分解前后都是同等的“+-”,而质子不能再分解,因为它已是最轻的“卑子”。 三氏含糊不清的“新不灭定律”,并不能满意地解释质子何以不能分解。相当不能自圆其说,颇有些勉强。因为我们知道,当代的宇宙几乎全由质子与电子组成的,每一粒质子(含正电荷),都有一粒相对的电子(含负电荷)。就整个宇宙来说,电荷是中性的。但是,我们也知道,在宇宙大爆炸形成的最高热刹那,就形成了很多质子,(Anti-Proton若以三氏理论而言,质子等于正一卑子),质子数量远多余反质子(若照三氏理论来说,应是正一或负一),那么,正质子与反质子的不成比例,已经打破“新不灭定律”(太不平衡)。 到了一九七四年,新一代物理学家提出了新的“超级统一”定理。把已知的四种基本大自然力量──核子强力、弱力、电磁力、重力——合并为一。提出此一“超级统一”定理的物理学家是哈佛大学的郝霍?佐治(Howad George)与薛尔顿?李?格拉绍(Sheldon Lee Glashaw)两氏。他们简称此一新定理为最低数Minimal SU(5),该代号是此一定理的数学上的匀称结构数字。根据其理论,核子强力、核子弱力与电磁力,三者在正常状况之下,各有区别不同;但是一旦质点与其他含电荷10的15次方兆电子伏特的“能”相遇(10的15次方Trillion Electron Volts简称GeV),发生相互作用时,那三种力(强力、弱力、电磁力)就变得难以区别了。而且,在这种高能的遭遇中,所谓“质子不灭”定律就会作废!卑子也就会发生分解! 换言之,质子虽然如此稳定长寿,一遇到10的15次方(千万亿)GeV那么高的高能,也会分解的(这又令我想起大楼炭经的各品)。 物理学家们很想实验一下,看看质子如何在高能高热之下分解。但是,当今最大能量的核子加速器,其能量还远无超过一千个GeV。人造的能量怎能达到10的15次方GeV? 根据Minimal SU(5)学说,质子的天然寿命估计为10的30次方年之久;其他学说质子必有寿命的极限(但是并无计算出来)。我从这些学说来看,质子虽是稳定,也终必要经过佛说的成住坏空的循环过程。它在自然寿终之时,会自然分成为更小的质点,或者转移进入其他更高时空的空间,或者再重组物质或一部分组成反物质或非物质。这样的转移循环,并不是灭绝,而是再生;又再从“空”演化为“成”。循环不息,与其他质点一样。 物理学家估计:当今宇宙的年龄大约是地球年一百亿至一百三十亿年,这是公认的合理数字。这样看来,质子的年龄和寿命比当今宇宙还大,由此也可以反证当今宇宙从某一质子大爆炸而形成,更可反证质子的生灭循环相续。 但是当前遭遇到的许多质子,假如都是有那么长的寿命,人类短促的生命世代,怎能等候到10的30次方年以后,才去目击质子的自然分解? 物理学界不能等那么长久,他们要设计一些仪器来观察质子的分解情形。 一九五三年,美国著名的阿拉莫科学实验所(Los Alamos Scientific Laboratory)的物理学家克来德?高?(Clyde L.Cowan)、国立布鲁克希汶实验所(Brookhaven NationalnLaboratory)的物理学家摩理所?高特哈伯(Maurice Goldhaber),与弗烈特?黎恩斯(Frederick Rheines)等,首先设计了巨大的侦察仪(Detector)来追寻质子的自然分解。 这是一项创举。我们都知道,质子与反质子相撞,就会分解出更小的极微质点如微子(夸克)、粒子之类;但是设计“不相撞”方式来侦察质子的自然分解,则不简单。这些科学家设计了一种三百公升的箱子,注入闪光液体──这是一种化学物质,若有荷电的质点通过它,它就会发射出闪光──他们有装置了九十架放大摄影机来摄取闪光(这一设置,本来是用作侦察虚幻的微中子光束的),全套设备埋置于地下以避开宇宙辐射线。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是否宇宙中的一切质子同时形成?抑或有先有后?年龄各别?若要用上述的方法来观测质子分解,势必用很多很多的物质通过“闪光液体箱”。因为从常识来判断,宇宙中一切都在不停循环之中,“此灭彼生”、“此生彼灭”──佛经早都已经指出世界“此生彼灭”、“此灭彼生”循环不息(见阿含经内各品佛说世界成坏)──当然现代科学家也知道,世上所有各种元素的质子的年龄和寿命不会一致,必有先有后。在一大堆物质之中,也许有些质子已经衰老进入“坏”到“空”的阶段,而另外一批也许还在“成”、“住”阶段。若不观察大量的物质,找到质子自然分解的机会就很微。不用说,在五十年代追寻质子自然分解的实验,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收获──没有找到! 于是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又有些物理学家采用另一种实验来追寻质子自然分解──就是运用地质学的岩石标本,予以做辐射化学分析(Radio chemical Analysis)其成分。举例说,他们发现,“钾三十九”(Potassium39)核子内的一个质子自然分解消失,使之降为 “钾三十八”(成为较不稳定的元素),很快地,它的核子又放射出一个中子,就使元素变成了“氩三十七” (Argon37)。这时,它的核子已是辐射性很不稳的了,它的辐射量可用辐射计算仪“”(Radiation Counter)计算出来。科学家只要找到埋藏在地层深处尚未经过任何干扰的古老氩矿石,予以检测其质量、辐射量及年代,;有了这些资料,就可计算出其内质子分解的地质年代,及推算得到质子的寿命。用这种方法所做的实验,显示着质子的“半生”寿命已经高达10的6次方年之多,比前述的理论年寿更大多了! 另一种追寻质子自然分解的实验方法,是企图直接截留及计算正在自然分解的质子。这种测量方法,是在地低下进行的,须先把来自天外的宇宙辐射线都隔除掉。一就七四年,黎恩斯等物理学家在南非一座地底下金矿内,设置了长达两英里的“侦察仪”,内贮多达二十顿的闪光液体及四千支闪光管,若有荷电的质点通过时,就会刺激这些闪光管内的气体放电而闪光,倘使有质子光束射过,发生自然分解为一些极微质点,它们就会使闪光设置闪闪放光。用这种方法,在理论上,可以测得质子的寿命为10的30此方年。但是此方法仍有缺点,它只可适用于那些分解出荷正电的披子(Pion是末子Meson族类中最小的一种),及牟子(又译为“重电子”)。 “牟子”是比电子大上两百倍的类如电子质点——以上各种极微质点,请参阅各篇拙文(各译名未必与国内译名相同)。若无析出此等微小质点,则无法侦察。 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先进物理学家认为:质子虽比较稳定,但也终于会寿尽进入“坏”、“空”状况而自然分解的。虽然很多保守的科学家,仍然坚持质子绝对不会自然分解的;但无论守旧派怎样反对,前卫派的物理学家们纷纷参加追寻质子的自然分解实验。 上述格拉绍博士的SU(5)理论越来越受到物理学界的重视。该一学说指出:质子是有天然寿命的(10的30次方年),寿限一尽就会自然分解,成为一个荷正电的微质子(),及一个中性的“披子”(),两者所含的电子能都相当高,大约是五个电子伏特,而且,两者是背道而驰的── 一般任何质点分解都无此背道而驰的情形,这是质子分解才特有的情况。 这个学说定下了清晰的目标,成为世界各国物理学界追寻质子自然分解的实验方针。大家都从兹而知道要注意找寻的现象是什么了。 了解原则很容易,要实行却不是那么容易! 从上述的SU(5)理论的数学计算,每天在至少一千万立方吨的物质之内,才会有一粒质子寿满10的30次方年而自然分解。若想找到一个自然分解的质子,至少要用一年的时间,每天观察至少三千立方吨的物质!而且,必须小心分辨各种瞬息幻变的背景现象。 所谓背景现象之一,就是自然界的天然辐射线。这是难以彻底过滤清净的,很容易淆乱观察,甚至于“侦察仪”的构成质料也可能有一些会受到辐射而分解;隔离或绝缘设备的质料,也须作到绝对不受辐射线影响而分解,这些都是相当困难的设备。此外,还有从宇宙不断射来的宇宙辐射线,更是棘手的大问题──宇宙辐射线,射到地面来,在海面水平的高度,每一平方公尺的范围内,每一秒钟,就有一个辐射质点。从这样计算,那么,假如“侦察仪”是一万吨,它一年所受到宇宙辐射线质点的打击,就有10的12 次方(一万亿)个质点之多了,科学家必须把至少一亿兆的宇宙辐射线质点予以辨认及排除! 于是,为了减少宇宙线的影响,科学家必须把实验室建造在地底下深处,以厚厚的地层和特制的绝缘隔护层来过滤宇宙线。这些隔护层必须厚达数千公尺才可过滤宇宙线之中的牟子(Muon),但是也无法保证能完全滤清,恐怕总有些漏网的核子会穿过。 还有,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微中子”(Neutrion)。它们是无形无体的,虚无的一种能。没有任何一种已知的隔离过滤设备,可以挡得住“微中子”的透射及出入任何物质。虽然微中子很少与任何质点发生反应作用,但是在一千吨的实验物质之中,可能也会偶然与遇到宇宙线射来的微中子反应作用一次。 既然不可能完全过滤微中子,也不能预防,就只有细心去辨别孰是微中子作用,孰是质子自然分解,这也是相当困难的,必须由电子计算机来做分析判别。 微中子与质点互撞发生作用,微中子的运动量会将对方质点抛向前面。质子自然分解,射出的更小质点向相反方面进行,而其运动量是零。这是微中子作用与质子分解不同之处。因此,新设计的新侦察仪,必须能够记录各种事件发生的质点射向(过去的实验仪器未能做到此点,只是记录事件发生的能量,那是不够的。) 过去数十年的侦察仪设计有两大类── 一类是多层隔滤式,另一类是塞连戈夫水箱式(Cerenkov Water Tank)。多层隔滤式是建造很多多层的钢铁铁板,各层之间装设敏感的电子捕捉计算层,以记录及计算荷电点通过量;水箱式是一九三四年苏联物理学家塞连戈夫(Pavel A. Cerenkov)所设计的。原理是将荷电的质点光束射过透明的液体。其速度大约是光速的四分之三(在液体中通过的射线,速度被液体所阻,不可能达到在真空中的全光速)。这样的四分之三光速射线,以四十二度倾角射入水箱之内。水箱周围设有敏感的放大摄影管。当射入的辐射线内有发生质子自然分解或中子分解,各放大摄影管就会闪光,好象闪电一样,并且把情形摄录在磁带上,以供电脑分析。 塞连戈夫水箱式侦察仪的设备费用比较多层为轻,成为目前最多受采用的设计。不过,此一设计有缺点,就是很可能侦察不到中性荷电的辐射质点,尤其是不可能侦察得到微中子。不过,它能侦察得到某一些荷电中性的极微质点,例如“披子”(Pion)──披子含中性电,很快就分解。成为甘玛辐射线(Camma Ray)或高能的光子(Photon)。甘玛线也是荷电中性的,但他们能与一对电子及微质子发生反应作用,因而显示强烈的光流,故能被侦察出来。 塞连戈夫水箱式侦察仪有一个优点:水箱中的水,一部分是氢原子,其质子并未与其他质点发生复杂的核子连接关系,因此质子仍是自由的。若有分解,比较容易侦察得见。 从一九七九年开始,美国加州大学的艾尔文分校(Irvine),与密芝根大学,两大学俯的核子物理学家,和国立布鲁克希汶实验所,联合设立一个质子研究组,依各校的首字字母,简称IMB;从事根据塞连戈夫式水箱来设计一座更新的巨大侦察仪,这是当前全世界最巨大的一座。参与其事的核子物理学家,包括顶尖的名流,如:加拿大的弗烈特?黎恩斯(Frederick Rhines)、洛西柯(Jj.MLosecco)、丹尼尔?辛克力(Daniel Sinclair)与“布所”的摩里斯?高尔哈拔(Maurice Goldhaber)等氏。 这座世界上空前巨大的水箱式侦察仪,高达六层大楼,深入地底下两千英尺,以求滤除每秒最少十万次射击地球的宇宙线。地点设在奥亥奥州克里夫兰市(Gleveland)附近的摩顿斯盐矿场(Morton Thiokol),由该矿业公司提供地层技术及负担一半工程费用。 一九八二年七月水箱完工,注满清水八千立方吨?装置了两千零四十八支放大摄影管(Photomuliplier)于水箱的上下四周,每一支管都有无寸直接的半球形镜头面队着水箱内,都是不透水的,用以实验的可能会有自然分解质子的物质,重达三千三百吨之多。 两千多支自动放大摄影管,每隔五十个万分之一妙(Nanosecond)就自动摄录那些通过水箱的辐射线情形──辐射线以四分之三光速射透十公尺的水,需要五十个万分之一秒钟时间──因此,各管可以摄影其全部过程无遗。电脑从录影分析就可以侦察是否有质子分解。 即使是深藏于两千英尺的地底下,过滤了大部分的宇宙辐射线,也还是有些漏网而射入侦察仪内水箱,会引起六百支放大摄影管反应;但是,自然分解的一粒牟子只引起二百五十管的反应摄影。因此,不难分辨出那一些事件是牟子引起的。也有些牟子射入时只射到水箱的一角,因而只引起三百支摄管的反应,这些就须又电脑来予以分析甄别。电脑把一切牟子辐射线甄除之后,剩下的“事件”就是有可能质子分解的了,称之为“除清的事件”(Contained Event) “除清事件”也未必就全部是质子分解射线,因为往往会有微中子射进来。微中子是虚无体质的,没有任何物质可以阻挡它射透,它们一射进水箱内,很可能引起其它质点的反应作用,很容易被误认为是起源于清水内的现象,这就需要由电脑的精密分析辨别了。好在我们知道,微中子与物质的质点相撞时,射线的方向是朝着闹事的微中子。而质子分解时,各射线是四射各成相反方向。 不过,有时是很难鉴定的。在极罕见情形之下,微中子与质点的互撞,发生的射向,也可能会折向,角度相当的大。在有些情况中,分解的质子的各条背向射线会突然停止。这些特殊情况就很难判断了。假如清水中的一个独立氢质子分解,它的各射线角度就是成一百八十度背道而驰。但是清水中的氢质子,十居其九是氧的核子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氢质子分解后其背道而驰的力量角度也受到了影响而疲软。 经过电脑严密分析各除清事件之后,再次淘汰,最后只剩下有限的可能是是质子分解事件。还要再经过更严密的分析。 上述的IMB研究所,在最近的两百零四天实验作业中,只发现一百六十九件“除清事件”,其中也还不能肯定有没有“可能的质子分解”事件,其中也还不能肯定有没有“可能的质子分解”事件。该研究所仍将继续实验下去。全世界物理学家都在注视这个实验,因为他们中大多数都认为质子自然分解,只是还没有人见到过而已。要目击及证实质子自然分解,乃是核子物理学家们梦寐以求的事。 一九八三年,欧洲核子研究所,由鲁比亚博士领导的实验,用反质子与质子互撞,引起质子的分解而析出微中子、W正负粒子、Z中性粒子等等。并因此一成就,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一九八四年)。该项实验的成功,更坚定了科学界的信心,更认为质子有可能自然分解再生的。上述的美国学府耗资以亿万计算,来从事于追寻质子的自然分解,应该不是徒劳无功的。相信只是时间问题,迟早总有一天会找到质子的自然分解。到那时,核子物理学家的各种理论,就会更加充实完整了。也将会从兹证实质子的自然寿命是不是10的30次方年?抑或更长?很多更前卫的核子物理学家认为质子的天然寿命当十倍此数。找到了质子自然分解之后,当能较能为肯定质子的天年,也从之而证实:当前宇宙是由一粒原始质子所大爆炸而发展的“统一学说”;更可证明质子是从空无一物的空虚所生成,所以科学家都在拭目注视此项实验。 我费了一万多字不厌其详地介绍上述的追寻质子自然分解实验,骤看来似乎与佛学没有什么关系。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在佛刊讲核子科学? 佛学是包罗万象的,佛学内包含有人生哲学、宇宙学、科学、电学、修学、超自然、自然科学等等各种学问。不幸地,中国古代译经者,受限制于中文的简约要求。可能是由于古代印刷术未发达,文字都是手科在竹木或石板上的,为了省事,故此古文都简约的变成了谜语,未能详尽佛经原文的内容,而历代的佛教人士,又只注重佛学中的修身修行,及哲学内涵,而忽略了佛学内对超自然认识及科学先知。到了现代,也还有不少人蓄意排斥佛学内的科学先知或预见,更禁止谈论超自然现象,一律套上“怪力乱神”的大帽子罪名;这是无知与幼稚的悲剧,这是障蔽良知真知的愚民政策,是违反佛陀启发民智,导人觉悟的原旨! 须知佛学的一切学问,是建基于无上的大智慧,目的也在于启发人类的智慧!佛学对宇宙的认识是非常深入独到的,佛理也是符合宇宙法则及超级宇宙原理的;从佛理可以通往超级宇宙真理,从宇宙学和核子物理学的新知,可以更容易明白佛学内的奥秘。所以我喜欢从宇宙及核子物理学来研究佛经,我越研究核子科学及以之比较佛经,越能领会佛学的奥义,也越来越发现:佛学与核子科学和宇宙学原来是如此接近! 我以前发表的多篇拙作,已经尽所知地运用核子物理学来分析佛学的色与空之关系,及其他佛学观念。今日的学佛人多半只泥守执着于哲学文字相,很少从佛学的科学观点入手去研究。有更多人不知佛学所说的“空”只是作为修性的一种手段而已;并非以绝对的“空”来否定一切。有些人竟迷于“空”,到了着“空魔”的境界。失了真正的“觉悟”意义。这些人,否定科学,否定一切,自己着了“空”相而不自知。他们自己无知到极点,却又自误误人,反对别人先从科学认识宇宙物理,然后进一步升级进入佛理。当然,“法”尚可弃,何况非“法”?科学也只是一种“法门”而已。不过,未渡先弃舟,岂是智者所为?在我看来,佛法好比是停在海中心的远洋巨型轮船,如果想登上它,就得辛苦泅水度过一段水域。若有科学的度海汽船可乘,从天星码头开到海口登上巨轮,不比自己泅水容易得多吗?如果佛学的文字浅易详细,好象科学天文,那又不同了。 总之,我觉得,作为现代人,先具备了核子科学和太空科学等新知,对于探讨佛学,是有莫大方便的。从科学先明白了宇宙的构成,就较为容易了解佛经内的许多深涩奥义。恍然明白!原来佛经讲的都是宇宙的本体构与现象物理;佛经教人怎样从“真空妙有”去入手寻求自性,教人怎样修行,也都是根据宇宙一切事理而设立的对症适境的良方。 从本文提出的科学对于质子自然分解追寻,我得到又一次的启示,而有上述的感想。同时,更进一步坚定了我下列的推论: 第一:该项实验结果引起科学家注意到,一个质子分解的去处是:一个微质子,一个披子。这就是说,物质不灭定律又一次获得证明。物质的最小单位之一 ──质子──分解以后并未消灭,只是以另一种形态存在下去。同时,经由“微质子”这个空虚的相,进入“空”相,可以进入另一种空间──也许是十一度以上的超时空。电子也是不会消灭的,而且可以游离存在于各空间。 第二:物质生命,无论是人、是动物、植物,全身的色相肉体,都是由细胞构成,每一细胞又是各种物质元素构成,每一元素是原子构成。原子内部是:原子核、电子,在核子内,有质子、中子。那么,人的全身,或动植物的全身,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所构成。电子是荷负电的,质子荷正电。人身的神经细胞彼此交换钠和钙的原子,即是在不断放电。微强的电流在人体内闪动流动,尤其是脑神经细胞网内,电光闪闪,火花飞扬,形成脑波。脑波射出的,有从电子或质子放出来的电能;可以沟通复度空间的。也可以引起外在或本体内在的质子、电子、卑子、微子之类的连锁反应变化。当然也必有一定的限度,并非无限;但是,其无形的能,是大大超过了肉体之物质力量的。宇宙线当中的微中子光束,细微到极点,仍可以射透不知若干亿兆光年的太空,来到地球。人脑的脑波,或者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但是经过集中为光波之束,射入宇宙中若干距离,不是没有可能。佛菩萨从无限阿僧胝劫以来修行,其大智慧的脑波射线集中到相当强烈,当然可以随愿四方八面上下射出及收回,佛光注临,应作如是观(佛菩萨是以超阿赖耶识的状态永恒存在,并非肉体)。 第三:由上第二说明,人体全身每一细胞都都有微子之类,也有微中子(空虚)。如果将人体全部细胞连接起来构成器官及全躯的形相;那么,将各细胞核内元素核子内的微中子连接起来,自然也构成相等于物质躯体的形相,这就是中阴身(佛经说人有中阴身,又称神识或灵识,俗称为灵魂)!微中子是可以自由出入于物质空间(色界)与非物质或反物质各空间的(无色界)(因为中阴身是许多微中子及更微的空虚之能点组成)。有修行的人,懂得怎样使其“心”(脑波)集中,使全体的“微中子”构成不散不乱,甚至于与宇宙同寿,甚至于可以自由来往于三界或多度时空,甚至于可以慈悲庇护世人拯救苦厄。例如,观音菩萨亿兆兆劫以来永恒的超能,就是无形的、无相的辐射能。可以寻声救苦,普度众生,无须生为肉体,其理也非常浅易明白。当然,菩萨也可能因为方便而化现各种相来济度众生(见法华经普门品),但那只是权宜的色相幻相而已。一般人,利欲熏心,迷失了本性,脑波不能集中,迷失了天然本能如天眼超感,也因拼命吃肉吃荤,甚至酒色无度,肉体疾病丛生,灵性早已死了;肉体一死亡,物质细胞被细菌噬吃,元素分解,质子、电子、微中子全部散尽,溶入大地与大气之中,为其他生命吸收了,散尽了那还有什么“识力”? 第四:没有修行的人,肉体死亡后,“中阴身”(微中子、微质子等组成)散尽了。但是有一些心愿未了的人,可能仍挂念子孙或伴侣,他的中阴身就不会立时散尽,可能仍有那一点未了的心愿,使他尽力维持聚集不散,所以会有“回魂”来看子孙家人的事。也有些人心中充满悲苦冤屈,例如冤死的人,冤魂不散,一定要尽力维持不散,直到伸了冤才散去,于是有冤鬼、厉鬼报复的情形。也有些人忠烈之气,忠义之心禀然,例如关羽、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等忠烈之士,他们的中阴身能维持很久很久,也能庇佑世人,即是“正直之神”。这是跟修行相近的成就。不过一般世人,绝大多数都没有修行,不守戒,不懂得追求定慧见性,也没有特殊的忠烈浩然之气,没有特别的孝行贤德,没有做什么慈善功德;他们庸庸碌碌,在名利酒肉色欲中“享受”。他们有些人杀生无数以牟利或饱口腹,更有害人及犯罪,奸诈阴险……这许多众生相,他们的“心”早已死了,他们肉体死亡后,没有心力的维系,中阴身维持不久,很快就散了。 第五:散尽或散了一部分的中阴身,失去良好的判断力。佛经所谓“随风飘荡”、“依草附木”,或因罪业深重,难逃宇宙中因果轮回,而飘到宇宙中什么“黑洞”内去,或飘到什么冰山火山去,或受因果律(见拙作“因果律”)的业力反弹而感觉到报应的痛苦,例如有些屠户死后的灵魂感到被千刀剐万刀剁;有些感觉到被自己恶业反弹回来的力量折磨,好象被投身于油锅炸酥般痛苦。种种刑罚,大部分还是各人自己生平所作恶业的力量,反射回来引起的痛苦感觉。所谓地狱,就是在各人恶业的“识”中所幻化形相化。当然,冥冥中也还有一种主持正义审判的超自然力量。从科学上来说,是维持宇宙中一切平衡的超自然力量;从宗教和心理学上来说,是世俗所传说的阎罗天子──也不是物质空间内的色身,只是另一时空“空间”(界)内的存在之“能”。 第六:一般没有善行也无修行的人死后,其中中阴身很少是完整的,多数是残缺不全的,飘飘荡荡的。其中的一些单位识力,随着其微中子、微质子等,附着于所贪爱的东西。贪欲的,会得附着于猪胎之类。很可能,中阴身的另一部分,投入牛胎,又另一部分投入狗腹;又有一些部分随因果循环之力而投入鸡鸭,于各畜类内的其他人的中阴身残体结合,成为各畜类的灵魂。 由于他们多数为残缺之凑合,故此大多数都已经迷失本性;他们的生存,只随从本能,也只有不可避免地走上被宰杀吞噬的末路,来偿还他们前生的恶业。因此佛经说:“今日你吃他,明日他吃你!” 有些中阴身,残缺零碎昏昏沉沉,分裂消散,不知附着于多少六畜的识念上,经历多少生生世世的轮回──并不是一身还一身债那么简单。 凡是有恶业的人,其恶业无非是由于自我之心太重而引起,以自私自利之动机来做恶业而已。自我心越重,则识力越无明昏暗。不能选择前途而沉沦,而且必须接受宇宙中的循环因果法则,自食其恶业回向力的恶果,于是轮回为猪、牛、虾、鸡、鸭、蚊、鼠而不自知。 有善行有修行的人,其人一心不乱,识力光明清楚,念佛不缀,使自己的中阴身内的一切微中子、微质子、离子、披子等等,聚汇不散,成为光束一般,不会堕落附着于任何六畜鱼虾虫草。 而且因为多善行功德,其获得的因果反应也是善报的;又得到佛菩萨的无限超级大能接引,于是就地进入光明极乐世界──是一种极乐的时空空间──不是物质空间中的任何一处,这是超过十一度空间以上的无色无相之界。 大正藏大毗婆沙论第八七四页云: “众生命终时,生与欲界,欲界命终时,生于色界。” 第三五四页云: “彼无色界,生欲色界时,彼二中有,即当生处而现在前……” 第三六二页云: “中有无碍,随所生处而入母胎。” 又八七四页云: “问云何声般涅?从彼命终,起色界中有,生色界天,生已未久,得如是种类无漏通,由此道力,进断余结,于有余,依般涅盘界,而般涅盘。” 我在本文的以上数段,是用现代文字科学观念解说生死流转及轮回问题,我自感是接近大毗沙论的。大毗沙论就是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是佛灭后四百年初,五百罗汉,应腱陀罗国国王迦腻色迦之请,广解释发智身论,由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共二百卷。我手上无书(上是冯公夏居士为我查抄录的) 佛说大生义经内云: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是如是,彼缘生法甚深微妙,难见,难了,复难思察,惟诸圣者具善巧智即能分别,非愚痴者之所晓解。何以故?愚痴众生,此世他世灭已复生,如时轮回,皆由不了缘生法故……诸法皆由因缘展转相生,是故轮回不能断绝……所谓爱法为缘……以爱缘故即起希求,希求为缘……即生喜贪,以贪缘故,即生我见……诸法皆由爱与希求互为缘展转生起……触法为缘,由触缘故即生起受法……所谓名色为缘……所谓识法为缘,由识法故,即有名色……此识法者,最初受剩居母胎藏依羯罗蓝,识法具已无所增减,识因缘故而剩诸蕴……。” 大生义经是很不容易看懂的,上面简略引用的句集,相当深奥,提及轮回之理。我的前文恐怕还不足以作为此经一句的诠释。此经仍须多多深入研究才可领会多一点。 阿含经又佛云: “众生无始生死,长夜流转,不知苦之本际……。” 中阿含经内,佛说善恶报应经(二卷)──对于善恶报应讲得非常明白,也很清楚地指出杀生为十恶之首,命终后获得恶业回向报应,嗔心获得回向嗔报。相反地,修诸善业,得生诸善趣中,不入无间,读者请详细研读此经。轮回报应之说,世俗一知半解的自命科学思想(其实只是停留在四五百年前科学知识阶段)的人士,嗤之以鼻及否定轮回因果;最好他们多多研读佛经和研究当今的核子科学宇宙学,就会知道;轮回是宇宙自然法则,是因与果的秩序规律,是宇宙物理,并不是迷信传说。 增一阿含经卷十二三宝品第二十一有云: “众生二足四足众多足者,有色,无色,有想无想。” 这是说明了“众生”有些是物质生命,有形相的生命;有些是非物质生命,无形无体;有些是有思想的,有些是无思想的。 世尊又说: “布施为福之业……不杀不盗;好惠施,人无吝心,语言和雅,不伤人,心亦不他淫,自修梵行……以慈心遍满,一方,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八方……以此慈心普覆,一切令得安隐,以悲喜护心普满……八万上下……修行念觉,意修……偈曰:布施及平等,慈心护思维……生天必不疑。” 这就是说善有善报的善因善果。 同经中又说: “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因缘识来受胎。云何为三?于是,母有欲意,父母共集一处与共宿,然复外识未应来报,便不成胎,若复识欲来……而来成胎……。”(请参阅全经以窥全貌) 这就是说明了,“识”来投胎!这识,是游离的“识力”,是空虚无体,但有“能”力的,或许是属于微中子、微质子等所构成的;或者是比两者更未为现阶段科学所知的一种“能”。总之,必定是在物质生命脑细胞内元素核子内部,以虚空形相存在的一种“能”或“力”。如果我的这种推论不谬,那么很多有关轮回、转世、投胎、地狱等等的情形,都可说是人的“识”能的转“界”。科学已知道微中子等等是虚无的无形之能,可以自由出入于物质、非物质与反物质三界和各种高度时空。我因此认识“识”力的意义及作用。 识力有许多种不同的能量及识别力,阿赖耶识是最高能及最大智慧之一(最高之大智慧为如来藏识)。普通的“识”就没有智慧,只有知识,全不修行的就只有下识,为物欲色欲所困的就只有昏识,作恶业的就只有更昏沉之低识。低等生物只有求生本能,殊少识能,生死流转,永难拔苦。 佛陀教导“无我”,这是进入入定慧的修行途径之基本方法之一,教人求“自性”,是进入阿赖耶识的法门。我深深感到,这些都是很深入宇宙物理的,并不只是哲理而已。本来哲理也是宇宙法则的一面,与宇宙物理是互为表里的。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阿含经开卷语听来浅近,其实很深,不自净其意,怎能生慧?不集中识力,怎能进入如来藏识,摆脱因果轮回? 如果有人仍以无知执迷于儒家坚持的“子不语怪力乱神”态度,来否定科学与佛学,不妨看一看周易系词第四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观于天文,俯以察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周易是儒学之一,总不能否认这本文王周公孔子先后著作的哲书吧? |
从微生物学试证众生等有 冯冯 星径神殿 / 誊录 赵州从谂以名偈“狗子佛性”打破有与无之执见。此一禅语公案,成为千古美谈,亦是争论不休的禅门轶事。 五灯会元载曰: 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 师曰:“无!” 僧曰:“上自诸佛下至蝼蚁,皆有佛性,狗子为什么却无?” 师曰:“为伊有业识性在。” 又有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 师曰:“有。” 僧曰:“既有佛性,为什么擅入这个皮袋里?” 师曰:“为他明知故犯!” 浅译成现代口语如下. “有一位和尚问赵州从论法师:‘小狗有没有佛性呢?’ 从论法师答:‘没有。’ 那位和尚就说:‘上至诸佛,下至虫子蚂蚁,都是有佛性的,法师为什么说小狗没有佛性呢?’ 赵州答:‘因为小狗有业识性存在。’ (作为障碍) 又有一位出家人问:‘小狗到底有没有佛性呢?’ 赵州和尚答:‘有的。’ 这一位出家人说:‘小狗既然有佛性,为什么还会来托生入这个臭皮囊里做小狗呢?’ 赵州和尚答:‘它是明知故犯!’ 赵州前后两次答案,一次说小狗无佛性,第二次说有:表面上看来是前言不对后语,互相矛盾,实质上并无矛盾,而是显示真理的一体两面。这是赵州借此两个答案,来打破一般人的“有”与“无”的我执之见。当时的学佛人,一些太执着于“有”观,另一些又太执着于“无”。执“有”,执“空”,各持极端。在印度的部派佛教时代如此,在中国亦如此。 如果我的领悟没错误,我猜想赵州的用意可能源出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庶几也有些趋于“中观”。也许就是开示勿执空、勿执有。 这段“狗子佛性”,千古以来,不少名家予以阐释,珠玉当前,末学还敢班门弄斧吗?这上面的拙译愚析,浅陋得很。写出来,只是要表明,此段轶事给予我的印象而已。我注意到众生界,有情无情,莫不有佛性。故此僧言:“上至诸佛下至蝼蚁,皆有佛性。”我又注意到:“伊有业识性在”与“明知故犯”,对佛性的影响。众生界万物各皆有“识”,但是只有能转识成智,才显佛性,否则业识仍在。 形而上哲学,非我所长,不敢妄论;对于现代科学知识,则是我的兴趣所在。每读佛学经论,总不免以我有限的新科学浅知,来揣摩印证佛学。因为佛学本来就是综合科学哲学的学问。 从“狗子佛性”的轶话,想到许多。我目前正在筹备以遗传基因DNA的资料,来印证佛说众生平等。未敢下笔,踌躇之余,狗子有无佛性的禅诸公案引起我重温旧念;到底众生界有情与无情是否都有佛性?怎样从科学印证? 佛性显然须经由转识成智才可显现。万物众生均有识,也各有若干程度不等的智慧。我这愚见,大概不致太错谬罢? 刚巧美加各大电视网在一九八四年四月底播映的科学新闻,有这么一段:“植物也有情感反应。”兹略述如下: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一位生物学家巴斯特博士(Dr.Baxter)公布了一项实验。他与数位心理学家,将特别设计的记录仪器,连接在实验室内的几盆盆景植物的茎叶上面,另一端连接类似“心电记录机”(EKG)及“脑波记录机”(EEG)的电子仪器,可以自动的将植物的体温、颤动、热能放射等等资料,记录在一卷自动旋转的图表上面,八线指针分别记下详细的波动。 巴斯特博士等科学家从累积的纪录中发现:植物并非如人们想象的没有情感;相反地,植物也会情绪激动。 举例说,当巴斯特播放柔和的轻音乐之时,各盆植物的波动也随之而柔和,图表上出现的各线波动,峰谷平均而低平,有一定的韵律。当换之以古典交响曲之后,各盆植物的波动也随着音乐气氛而发生变化。尖锐的笛声或急奏的小提琴,会使植物反应激烈,谷峰急剧波动,成为尖锐的峭峰;沉重的定音鼓亦引起植物反应的波峰大起大落。 或者这只是由于音波的刺激而引起,似乎仍不能证明植物有情感及有意识。于是巴斯特与各科学家,又控制室内的温度与光线,以视植物的反应。他们发现:植物对于光与热的反应显示的波动模式,与听音乐的反应不相同。可是真正的发现还在后头。 巴斯特发现:对植物表示关怀好感的态度,会获得植物鼓舞喜悦的波动反应,波峰平稳而活跃轻快。有人认为这是由于人类呼出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入所致。但是,当人对植物暴躁叱喝责骂之时,所呼出的二氧化碳为量或者更多,而植物反应的波动,却起了急剧的、急促的反应,仪器上急急画出了一连串慌慌张张的波浪。 或者这也只可视为人的喜怒声浪不同所引起的不同反应? 于是科学家们戴上隔音面具,不以发出声音来表示喜怒,只用注视来表示对植物的态度。奇怪的事出现了!当人慈爱温和的注视之时,植物的反应波峰也随之而温和平稳,出现柔和缓慢的律动,当人换以凶恶之心向植物注视:“我将要砍掉你!我将要连根拔起你!”植物的反应波动峰谷立刻就大起大落,图表上出现急剧短促的谷与峰,发生巨大的震动波浪。 这就符合了“叔丁格定律”(见拙作“科学家对心力的追寻”)。当人注视大树,心生砍掉大树之念时,大树就面临被砍与否的存亡生死的选择。换言之,人心生砍树之念,大树是感觉得出来的,这种心力的接触,比光速还快(见拙作“光远不是最快”)。 巴斯特博士等认为,这仍不足以证明植物有情感反应,于是进行另一种实验。 巴斯特博士在几盆植物的旁边,添置了一座玻璃水族楠,箱内饲养十多尾金鱼。自然保持着实验室内标准的光线、温度与湿度等条件。他发现植物似乎对于金鱼的为伴颇有好感,植物反应波动显示出此平常更活泼轻松愉快的节奏。这并不能归功于鱼缸的氧气冒出,因为鱼缸是特制密封,不容氧气溢出空中,氧气或二氧化碳均另有导管透出室外。而且鱼缸亦未引起室中温度的丝毫变化。 移开鱼缸之后,植物的情绪反应竟然低落了,波动节奏显得失去生气活力。鱼缸搬回以后,植物似乎又愉快了起来,欣欣向荣。 好戏还在后头。巴斯特博士故意放毒药在鱼缸中,使金鱼慢慢中毒死去。一夜之间,十多尾金鱼全部陆续死去了。巴斯特检视纪录图卷,发现这一夜植物的反应波动,发生空前的巨大激动震荡,波峰与波谷特别巨大急剧,好像遭了地震一般;而这一夜并无地震,这一夜的一切条件如常不变。植物反应波动由大幅度的震动而逐渐演变为毫无生气活力的缓滞波浪。 金鱼之死亡竟会引起了植物的哀悼与悲伤?这是难以令人相信的。可是,巴斯特博士等人多次反覆实验,证明了植物确有此种反应!他在电视上说:“植物也是有情感反应的,植物并非毫无情感。人类对于自然界的了解还仅仅是起步而已,还有更多的自然真象等待我们去发现!” 那几盆热带植物居然会哀悼金鱼同伴之死,能不愧煞人吗? 这令我忆起奥国大作曲家孟德尔逊的歌谣:“这是长夏仅余的玫瑰,孤单单地感伤悲!” 儿时常唱此歌,至今中年,才领略得歌中的情感!试拟想那几盆实验室内的热带植物,孤单凄凉,不就似那“长夏最后的玫瑰”么?金鱼为伴,也聊慰孤独之苦啊!金鱼之死,怎不令植物为之悲哀? 君莫笑我痴,上面说的是从事实的推断而已。 植物能悲悼同伴金鱼之死,说明植物不但有情感,也识生死。能识生死,有感觉,应该可算也有“识”。说它也有佛性,未兔言之过早;但是,慈悲原是佛性的一环,植物的同情心与悲悼之忱,或者也可勉强说为植物也有些许佛性吧?至少,从今以后,我不敢再视植物为“无情生”了。 从这项实验报告看来,似乎可以推论:有生必有情,有生亦皆必有识。有情生与无情生的界说,或者需要重新订定罢? 我不知道植物的“识”,能否视为“于境了别”的“识”(Parij?na):但是,我认为可视为“意识”(Consciousness)的一种。植物此种本能的意识,自然不能比人类的“六识”、“八识”,更不能仰望“莫如识”。不过,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种意识。 其实,不但植物有识,就是最低等的生命也都有识。 人类自许为“万物之灵”,人类的脑子一共有一千四百亿个脑神经细胞在不停作用着。人类往往自称为唯一会思想的生物,也自诩为唯一的有情感的动物。诗词中常说:“人非木石,岂能无情?”此语放在最新科学的电子显微镜下,已经失去其意义。像上面讲的实例,就证明了草木也有情有识。 科学还发现了,甚至于最微末不足道的生命,例如细菌,也“有情”,也“有识”,也会思想。 一个细菌,无疑是生命形态中最微末的一种了;它只有一个单细胞,其细胞核内只有一个遗传基因DNA,它的生命只有数百分之一秒钟,更不及蜉蝣之“朝生暮死”(见庄子)。在人类眼中看来,细菌那会思想?它没有脑子,也没有心脏,怎会思想?又怎会有识?更别谈有情了! 可是,细菌的确有识、有情,也会思想。而且这些不是“本能”一辞所能解释的。 细菌也会有思想力吗? 让我们看看西方尖端科学家们的实验报告罢! 早在公元一八八三年,即是距今一○三年前,德国著名生物学家威咸.飞法尔(Wllhelm Pheffer)公布一项实验报告。他在细微的一组试管内分别置放不同的物质,一种是有杀菌作用的药品;另一堆是吸引细菌的美味食物渣浮。然后把一批细菌放入管内。他从显微镜中观察到令人惊异的情形:细菌成批地舍近就远,游动趋向食物,而且知道回避挡路的杀菌药物。 这情形显示细菌具有一种判断力和分别心,而且有适应环境的决断力。显然是思考所产生。说是“本能”,“本能”何尝不是经过思考的反应? 飞法尔的实验报告,并未引起科学界太大的重视,被束诸旧档,直到经过九十年之久,才重新被科学界检出来研究。一九七四年,美国科学杂志刊出微生物化学家(Microbial Biochemists)尤流斯.艾特勒(Julius Adler)与华裔的Wung Wai Tso,两人合作的论文“细菌的决断力”。才又重新引起科学界注意细菌的思想力。 艾特勒与Wung Wai Tso两氏,公布他们对于细菌行为与思考力的研究实验报告。他们采用一种科学定名为E.Coli的大肠菌作为实验。他们发现:伊柯利大肠菌能够判断孰为适合其享用的食物,孰为不利于其生命之危险饵物,又懂得回避含有杀菌药物的美味饵物。这些大肠菌具有分别能力,能够评断“诱饵”未必就是美味可口的食物,驱阻物未必就是毒药。而且,更能够判别外来刺激物质的绝对体积、分量乃至内涵成分,也能估计“刺激物质”的力量大小。 艾特勒与Wung Wai Tso两氏又从实验中发现:细菌在接触外来刺激物质之后,会引发其自身的“变异”(Mutation),以适应环境及应付刺激物质。所谓“变异”,就是细菌本身遗传染色体内的蛋白质发生变化,促成染色体的变异──这些变异过程,在高等动物是需要很多世代才能完成的。但是最低等的原始生物单细胞细菌,因其生命时间太短促,故其变异反应也较迅速,而且较易被发现。 艾氏等科学家发现:遭遇外来物质刺激之后的大肠菌,各有其不同的反应变异。有些大肠菌会改变其染色体的蛋白质,形成变异的接受体(Receptor),来应付接触的“刺激物”(Stimuli)。这种变异的大肠菌,与原来的大肠菌不相同,称为“变异大肠菌”(Mutate E.Coli)此种新“接受体”对于“刺激物”的反应,与未变异阶段的细菌,截然不相同。未变异细菌所兴趣垂涎的某些诱饵“刺激物”,变异大肠菌对之则毫无兴趣。 细菌的这些“接受体”,有感觉、有记忆力、有反应适应力。见附图说明如下: 上图是大肠菌的图解,六角形小粒代表蛋白质(Protein),半月形代表甲醇基酵素(Enzyme-methylation),椭圆形代表解除甲醇基酵素(Enzyme-demethylation),正方形代表甲醇基群组(Methyl Group)。 当外来刺激物质(Stimuli)已与大肠菌接触之时发生如下情形: 此一“刺激物”是大肠菌欢喜吃的食物,进入大肠菌细胞膜之后,大肠菌的“接受体”(以半扇形代表),立即发生感觉反应,它知道这是对它无害而又可口的营养物,它立刻与之结合。 一、细菌的感觉接受体与外来营养物结合。 二、引起细菌内的甲醇基酵素(以半月形代表),与之结合。 三、产生蛋白质的分解变化,放出氢“正子”(Proton),各粒“正子”作为燃料,推动细胞体外鞭毛(Flagela)的活动。随之,另一种酵素“解除甲醇基酵素”(以楠圆形代表),随即来解除蛋白质的分解变化。在这种一先一后的短暂过程之中,显露出暂时的─还原的。 四、细菌的过去形态记录。 细菌体内不但具有可称之为“眼睛与耳朵”一般的“感觉小粒”(接受体),而且还有十多种作用与“脑神经细胞”相似的蛋白质小粒。 这一点己经被美国加州大学相克莱分校的生物化学学家丹尼.柯殊兰(Daniel Koshland)所发现及证实。柯殊兰是当今最有成就的“细菌心力学”研究专家。 细菌也有心力吗? 是的,柯殊兰博士发现:大肠菌及其他细菌都各有其脑筋心力,而且有很不错的记忆力。 柯氏的实验发现:当没有吸引的食物之时,个别大肠菌各自分散游动,漫无目的,并无一定方向。但是,置入一滴食物以后,所有的大肠菌立刻停止乱闯;转而一齐朝着食物的方向前进,而且采取直线前进。 置入的诱饵被消耗已尽,各细菌又漫无目的的乱转乱滚。隔了若干时问之后,再置入一滴诱饵于前一滴的旧址,各细菌记得起先的甜头,纷纷再直线冲来享用。 然后,诱饵又耗尽。各细菌散开。可是不时回到原址探寻有无甜头。之后,再置入一滴物质,内中的食物减半,掺以其他无毒化学物质,各细菌闻风而至;但是,在接触时立即失去兴趣,并不如前时之热烈吞噬。有些细菌竟不住翻跟斗,有些掉头离去。 然后,在原址另置入含有杀菌力量的诱饵。各细菌来到,略一探测,即舍之而他去,纷纷避开。 隔了一段时间,取去毒饵,又隔若干时间,另置入无毒诱饵;可是各细菌仅在遥远之处观望,无一敢趋前,显然颇存戒心。 从这些多次实验观察,细菌显然颇有脑筋,并非吾人想象之原始简单。 以体积而言,一个大肠菌的全部身体,不过只有○点○○○○三九(0.000039)英寸长。而且只有一个细胞,没有所谓心脏与脑子;只有细胞核与一些细微到宛如无物的蛋白质与酵素,它怎么竟有上述那样的脑筋呢?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 让我们再看看细菌。 大肠菌的细胞膜外面有些鞭毛,其状似鞭,因以名之。它们相当于鱼类的鳍,又相当于船桨;但是鞭毛的动作是三百六十度旋转的(倒有些像浙江乌蓬船的摇橹),是推进细菌运动的工具。其原动力来自其根处膜内的“正子”(见上文图解),这些正子都是些氢正子(这情形与吾人所熟知之马达作用并不尽相同,马达是由电子汇成电流所发动,但是细菌的鞭毛是由氢正子发动)。 细菌的鞭毛同时也是触角,平时各根鞭毛四方八面去探触环境,各毛行动并不一致。但是当发现有可口美味食物以后,各根鞭毛突然采取一致行动,和谐一致地旋转,变成推进器,使细菌向着食物冲锋前进。 细菌的细胞膜内,至少有三十种“接受体”,来接受吸入的物质;一二十种不同的酵素,分解或结合外物;又有十多种蛋白质,来作为“资料处理中心”,以决定如何处理外物,如退却?前进?吞噬?放弃?进攻?逃走?经验的教训回忆及未来的安危判别。 这些蛋白质“资料处理中心”,就是那些“接受体”在接触外来物体的刺激时反应变成的,“资料处理中心”随之就发出命令,发动功能相异的两种酵素,去处理已接受得到的外物,酵素就斟酌情况需要,将蛋白质改变或增加一些“甲醇基群组”,或减少一些甲醇基群组,使蛋白质放出氢“正子”来作为动力,推动各根鞭毛。 小小的细菌,功能竟如此复杂! 还有呢? “甲醇基酵素”与“解除甲醇基酵素”两者的功能迥异。甲醇基酵素是去增加“甲醇基群组”成分小粒,“解除甲醇基酵素”的功能恰巧相反,是去减除甲醇基群组小粒。增加甲醇基的功能较快,灭除甲醇基的功能较慢。在这两种过程先后发生之时,细胞内产生一个奇象──显现出两者交替阶段经过的一段记忆印象,是幻象的,像立体的三重叠影虚影(Hologram),这些记忆的幻影是刚才一秒或几千分之一秒所发生的经历。细胞从这幻影记忆中吸取经验的苦或乐的教训以后,凭之以判别未来遭遇的外物,应取?应舍?细胞这些记亿幻景一闪即逝:但是,记忆已成为细菌终生不忘的意念之一。以后,细菌本身分裂,不断分裂,也将记忆带过去,一直到永远,从而产生不停的适应“变异”(Mutation)。 细菌能够如此从经验与记忆中吸取教训,而产生适应能力,因此可以不断以变异来应付环境,它知道怎样去产生新的酵素来应付对它有害的外物。例如:花柳梅毒细菌的祖先,最初被“六○六”之类药物征服;但是,劫后余生的细菌,从经验和记忆,得到教训,于是改组它的蛋白质与酵素,产生变异,后来就不再怕六○六了。一九四○年代,盘尼西林发明以后,这种抗生素曾经一度消灭了花柳梅毒细菌。但是,曾几何时,梅毒菌等等病菌,好像开过大会交换过情报似的,各皆从经验与记忆来发展改组新的酵素与蛋白质,产生新的抵抗力,再也不怕盘尼西林了!今天新一代又一代的性病病菌,都早已非盘尼西林所能消灭!“爱得死”(AIDS)、“B型疱疹”等等新性病的细菌,横行全世界,医学如此昌明,仍是对之束手无策,荒唐邪淫的后果,也可说是细菌的空前胜利! 是的,细菌是有智力的,有脑筋的,有心力的,也有意识的。自然也有情(同族的细菌并不互相吞噬,真愧煞人类),莫以为细菌是无知无识的最最低等生物! 细菌有没有佛性?我可不敢说!不过,既然它们也有识,也有识别力,我就不敢排除其他也具有佛性的可能性了。 或者,我们从这些研究可以推论出,如果这么最低等的生物也有识有智,为什么较高级的多的小狗会没有佛性? 人自然是万物之灵。狗的智能,在高等动物之中,仅次于猩猩、猴子、海豚,而列为第四位,实在没有什么理由说小狗不可能有佛性? 赵州的禅语公案,我们实不可着其文字相!在华严经疏中,清凉国师说: 华严经初品中云:“无尽平等妙法界,皆悉充满如来身。” 华藏品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 不思议法品十种解脱中云:“于一尘中,建立三世一切佛法等。” 三世诸佛于一微尘之内,建立三世一切佛法。为什么? 因为佛法慈悲普度众生,甚至于不弃一粒微尘、一滴水中的世界的众生。一粒微尘内的众生就是微生物──微生物也是平等的生命众生之一!微生物、细菌都有识、有念、有脑筋、有心力;但是,仍是无明者居多。有明者不为祸害,利益众生;无明者只知自私自利,贻害众生。所以三世诸佛也要在微尘之中,滴水之内,尽力去建立佛法,度化这些微生物。 华严经卷三“卢舍那佛品”偈句有云:“……普贤菩萨一念起,无量劫行化众生,充满法界现自在,一一微尘中,佛国海安住,佛云遍护念,弥遍覆一切,于一微尘中,佛现自在力,一切微尘中,神变亦如是……。” 华严经所讲的世界尘数,有数种意义. 一、指宇宙多重多元空间的无限数世界,无限数法界。 二、其亦包含无限微尘的微生世界。 华严经疏中,清凉国师说:“因果理事,皆因众生性有,若性非金玉,虽琢不成宝器,良以众生包性德而为体,依智海以为源,但相变体殊,情生智隔,今令知心合体,达本情亡,故谈斯经,以为显示,一以言显示,令其知有,二使其修行,悟入显现……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众生等有,故言唯一。” 众生等有,众生平等,佛早已以超越时空的伟大智慧显示,及令其知有,使其修行。“一尘中有三千大千世界”,佛经确是超越时空的科学文献啊! 从第四度空间迈向无色界的追寻 冯冯 君之剑 / 誊录 佛经提及宇宙中许多“界”(Dimension),与“世界”,大多数都不是我们欲界的。我们的见识受到了肉体眼耳口鼻的有限感受识力,无法接触得到色界以上的无色界。我们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就认为是并不存在的,其实那是虚妄的错觉。我们的智识和思想,受到自我禁锢于狭小幽暗的井中,使我们草率地否定了一切我们未知的存在。 我们熟知三度空间,但是很少人知道四度空间、五度空间及五度以上空间(界)的存在,让我现在先从第四空间谈起,次第进入较高空间。 假如你攀上运动场中央的一支旗杆的顶上,你居高临下,你向上攀登的方向,是垂直向上的,与运动场地面的“长”与“宽”均成为九十度的直角,是不是? 假如运动场另外还有一支与“长”、“宽”、“高”三者,都成九十度直角关系的旗杆竖立着,你正在攀上去,你就明白你很可能是向着第四度空间进入了! 这些话说来简单容易,但并不是那么容易为一般人了解,因为一般人不能以其肉眼视力看得见第四度空间的形状。 第四度空间(界),一向被认为是幽灵般抽象的数学观念而已,并无具体的形相。现在,电子计算机(电脑)绘图学(Computer Graphics)已经能够将第四度空间绘出呈现在我们视线前面。 第四度空间,其实也并不那么太神秘。日常我们已经接触了第四度空间而不自知。比方说,我们看彩色电视画面时,突然在画面人物转变时,会出现变形幻影,那就是第四度空间之一瞥。 当代最先进的科学家群,例如医学家、海洋学家,甚至于社会学家,有很多人已经致力于第四度空间的研究与应用。医学已经进入第四度空间的医疗方法,更是值得世人注视。 我们的视界不能进入三度空间以上的界,但是计算机、电脑可以,运用电脑来呈现第四度空间,是一门崭新的学问。成就最高者,当推美国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数学系主任汤玛士。班卓夫博士(Thomas Banchoff)能很成功地运用电脑呈现出第四空间的影象,让肉眼可以看得见。 他喜欢称第四度空间为“最接近我们的邻界”。 班卓夫博士的突破性视觉成就,就是运用电脑把第四度空间的存在,绘制成拟态的视觉画面电影,让肉眼可以看得见一向认为无可能呈现的抽象观念,或数学几何方程式才能表现出来的第四度空间存在物。 举例说,班卓夫博士的超时代影片之一,放映时,让肉眼看见一座形似实质的蓝色半球体,在一片黑色背景上慢慢回旋。然后,半球形突然变形,现出前所未见亦不可想象的奇象;它的弧形缩小了,好象自己吞噬自己似的,一直萎缩,直到变成一个小小蓝点为止。不久,蓝色光点骤涨,成为一个三尖形,后来遂变为一个等边三角立体(形如金字塔),不久又自行变回原有半圆形。 这种怪异的奇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又跟第四度空间有什么关连呢? 班卓夫指出:“刚才所见电脑绘拟的视象,并非存在于第四度空间内的真正物象,只是理论第四度空间(Theoretical Fourth Dimension)所投射的三度空间影象而已。” 我们都知道,长、宽、高,是我们熟悉的三度空间。而数学家则称第四速空间为“超空间”(Hyper-Space)。 班卓夫的科学新发现,具有重大的意义。 假如说,现在有一群具有若干智慧的“第二度空间”生命,他们住在一个小孩的三度空间的游戏室内的一堵墙壁上。他们是二度空间的生物,只有长与宽,而没有高;在我们三度空间的人类来看他们(假如看得见),就会觉得他们是平平扁扁的,因为他们只有长与宽,而没有高,他们根本不知道“高”为何物,自然就不能想象出“三度空间”是什么意义了。 假如说,那个小孩现在进入他的游戏室内,用灯光照着墙壁,把他自己的手影投射在墙上。那么,墙上的那批二度空间生物看见小孩的手影在他们身上遮盖又隐去,忽出现忽消失,这批二度空间生物可不是吓得半死?再也猜不透想不通忽来忽去的手影是什么东西,怎么会这样移动来去的呢?又会变形的呀!一下子胖,一下子瘦,忽然是小狗头形,忽而猫头,忽而天鹅……是些什么妖魔鬼怪在作崇?哪知这只不过是三度空间一个小孩在做手影游戏所造成的幻象? 假定在第四度空间里面,有一个小孩,向着我们的三度空间投射灯光手影,我们岂不是一如二度空间的那群生物一样,被吓得魂飞魄散?我们只认识三度空间的一切事物,我们毫无所知于超过三度空间以上的“超空间”的任何情形。 第四度空间的“存在物”或“生命”,所表现的任何变化,都是打破我们三度空间内的一切物理法则,都跟我们学过的定律不符──你瞧!看起来像是实质的半圆形,竟会自己突然缩小消失,忽然重现,变为三角立体形,又忽然消失,再重现原来的半圆形,这不是鬼怪吗? 在三度空间的我们,对于三度以上的空间,的确太无知了,就如二度空间的生物对我们三度空间小孩的手影一样无知! 西方人对于“超空间”的追寻,其实并非始自今日。远在公元一八八四年间,英国科学幻想作家艾特温•阿博特(Edwin Abbott)的名著《平坦世界》(Flatland)就已经提出对超空间的探讨。这本一百年前的科学幻想小说先驱,至今仍未褪色,其观念依然站在时代前面。多佛公司(Dover)再版此书,仍是当前畅销书之一,这本小说对于后来一九五零年至六零年代盛极一时的科学幻想小说作者们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平坦世界》(Flatland) 《平坦世界》书内描写一个二度空间的世界的生命与环境。有一天,从三度空间世界来了一个圆球形生物,进入二度空间的“平坦世界”,引起了该处各生物的惊慌。平坦世界公民之一,一位发言者说: “我巴不得立刻就把这个侵入者驱逐出境!”这个发言者是一个平面的四方形,它质问闯入者: “你说你是从三度空间来的?三度空间在哪里?是什么样子?怎么我一些也不知道?” 来客(三度空间圆球)说:“不错,我是从三度空间来的,它就是在上面,也在下面。” 平面四方形说:“老天爷!你一定是指南和北了!” 圆球:“完全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你的上面和下面,这是你看不见的,因为你是平面的,你旁边又没有眼睛!” 平面四方形:“我的旁边确有视力!” 圆球:“但是你是平的,你没有眼睛,看不见外面的空间。你是平的,你的旁边没有眼睛,你的里面也没有眼睛──你们称为“里面”,我们视之为你的“旁边”。” 平面四方形:“在我里面长个眼睛?在我肚皮长个眼睛?先生你太会开玩笑了!” 圆球:“我不是寻你开心!我明白,你是平面的,你无法了解三度空间的意义,你顶多只能看见我的一面──圆圈圈,因为你没有能力把你的视力从平面上升起,你就只能看见我的身体一面。现在,我要向空中升起了,最低最低限度你应该可以看见我身体的圆圈越来越缩小,越来越小,终于消失。” 圆球从平板上跳起消失了。平面四方形自语道:“全是鬼话!我根本没看见他升起!什么是“升”呢?莫名其妙!可是,他消失了!我不懂,是怎么回事呢?” 突然不知从何处传来圆球的声音:“平面四方形老兄!你以为我真的消失了吗?我还在这里呀!只因你是平面的,你看不见我罢了!等我再回到你的平面来,你就会看见我的圆圈越来越大了。” 圆皮球跳回平板上,平面四方形果然看见一个圆圈越来越大,可是始终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他就叹一口气说:“他是有些奇怪的,蛮会玩把戏的!但是,我还是不相信他说的什么三度空间!他不外是个会变把戏的圆圈罢了!” 上面摘要地译出《平坦世界》的一段小故事。它的比喻,有些像中国谚语“井蛙观天”,可是比“井蛙观天”更深入。 对于佛经所讲的无色界、三十三天、非想非非想天等等超越空间,超越时间的许多“界”,我们都很难去接受,因为我们是欲界的凡夫俗子,我们的视觉受限制于肉眼的有限视力,我们只能看见我们的“经验世界”内的物质。我们的肉耳听觉只能听见有限的比较低频率的声波,甚至于不能听见狗儿可听到的较高的频率波──狗笛子发出的笛音──我们就遽予否定一切我们无法经验的存在。我们听不见狗笛子的笛音,跟平面四方形看不见圆形皮球的立体全面,是异曲同“拙”的。我们茫然于佛说的无色界,无论科学如何证明确有无色界存在,也仍有很多人说佛经讲的是“迷信”。这些无明固执,不就是跟那个平面四方形一样吗? 当代科学家纷纷研究更高的空间,追寻那些非经验所知的高度空间(界)。已经有不少科学家报告,曾感受到从高度空间而来的有智慧生命力的接触。大批科学幻想小说作家据此而创作许多“外太空人”侵入地球的小说。虽然仍是幻想,也含有不少科学最新知识作为骨干,并非都是毫无根据的。 追寻超空间或超界,是科学家的事,不能用经验世界的哲学去看从未经验过的事物。子不语,是因为孔子对于鬼神之事,可能并无足够的经验或认识,而保持慎重态度──既不肯定亦不否定。十八世纪的德国哲圣康德(Immanuel Kant),却没有孔夫子的慎言态度,他在其哲学著作中说:“迄今观察所得,仍无发现超过三度空间之空间存在。” 不错!康德是一位伟大博学的哲学家,到底一切思维仍是本于经验世界,也仍以人类为本位。他对于超经验,是不知道的。胡适之也是同样地被他的自我及其局限的经验世界所禁锢,他企图从个人有限的物质化经验,去推翻他所不知的,不了解的超自然经验。他武断地在“禅学案”论文中指斥佛教的六神通是迷信! 我在此无意鞭尸清算这两位大哲学家,只是要指出:哲学以经验人生为基础,未必就适合用哲学去蠡测宇宙科学。人生是有限的,人生的经验脱不出三度空间的经历接触,很少经验到三度以上的空间。就是无线电波也必须转变为广播音乐或电视画面等三度空间内的经验事物,方为肉眼、肉耳、六识接受,我们才承认它的存在,可见对于超常存在的认识如何困难。宇宙是无限的,宇宙现象是变幻莫测的,宇宙是 多重多元的;渺小的地球只不过是这个多元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地球上的物理法则只适用于地球这样形态特性的环境,一出了太空就全部不适用;也只能应用于有限的物质世界,并不 能适用于多度空间。人类的智慧与经验,很难超越物质的障碍,因为太过执有。 一般人对于佛经讲的天外有天更有天,又有千百亿日月,无穷世界……等,都难以了解,而视之为幻想神话;对于佛经讲的三界和三界的详细次界,更不能接受。这是因为我们的宇宙科学知识还不够,我们的观念被我们习惯的三度空间所禁锢,必须从最新的科学入手去释放我们自己,然后才容易了解佛经。我们越深入研究新科学,就会恍然大悟佛经的奥秘。 两千年前,希腊数学家欧基理德(Euclid)发明平面几何学,成为今日几何学的基础。现代有球面三角学、解析几何学……这些学问,也仍然是在三度空间的范畴之内,未能超越。直到十九世纪末,才出现了“数学三杰”:尼可拉•伊凡诺维茨•罗巴赤夫斯基(Nicholay Ivanovich Lobachevsky)、卡尔•弗珞德力克•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与佐治•弗洛德•李曼(George Friederich Bernhard Riemann),三氏用数学发现了第四度空间,打破了三度空间观念。 “数学三杰”的新发现,立刻吸引了十九世纪末及本世纪的科学家,纷纷认真予以研究追寻,甚至于文学家也参与。著名的《世界通史》作家威尔斯(H.G.Wells)的另一名著《时间机器》(The Time Machine),灵感就是得自三杰的第四度空间。该书叙述主角自由地出进三度空间及四度空间。法国著名的立体主义(Cubism)与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等画派,也都是灵感于第四度空间。 真正的突破是在一九六零年代。美国贝尔研究所(Bell Laboratory)物理学家迈可•努勒(A.Michael Noll),发明了一种立体画面的电脑影片与营幕,可以放映出一个四度空间的立方形物体来,让肉眼初次看到第四度空间的一爪。那电脑营幕上出现的奇怪形状,看来好像是一个透明的玻璃立方体,里面是虚悬的,或是浮于空中的透明无体的立方体。当时目击的科学家在惊叹之余,称之为“超级的空虚立方体”。 超级的空虚立方体 3-Dimensional Projection of a Rotating 4-Dimensional Hypercube, 1962 一九七六年,杰出的贝尔研究实验所的科学家尤金•多果夫(Eugene Dolgoff)发明了全息技术(Hologram),首次用“三度空间”的立体影象来呈现“四度空间”的形象,世人才开始逐渐明白第四度空间的存在(详见另文)。 现在,上文提到的科学家班卓夫博士,与另外两位科学家查里士•史屈劳斯(Charles Strauss)、大卫•福洛辛(David Salesin)合作,进一步研究呈映第四度空间的影象。他们在物体的三度空间三个协调点(X•Y•Z)之外,加上一个第四点W,然后用高速电脑去设计绘画四度空间的影象。由于电脑画面只能用三度空间的立体形状映出来,所以,在这立体(3-D)影象上只有一个十分美丽的虚影,完全打破一切透视学原理。这就是“第四度空间”的“三度空间”影象。事实上,第四度空间是不可见的存在,电脑上的影象只是运用三度空间立体影象来反映它。 |
起世经卷九,最胜品第十二之一: “……世界转已,如是成时,诸众生等,多得生于光音天上,是诸众生生彼天时,身心欢豫,喜悦为食,自然光明,又有神通,乘空而行,得最胜色,年寿长远,安然而住。……尔时世间转坏已成,空无有物,诸梵宫中,未有众生,光音天上,福业尽者,乃复下生梵宫殿中,不从胎生,忽然化出。” 起世经卷七,三十三天品第八之二: “佛语,诸比丘,一切诸天有十种别法,何等为十? 诸比丘,一、诸天行时,来去无边。二、诸天行时,来去无碍。三、诸天行时,无有迟疾。四、诸天行时,足无踪迹。五、诸天身力,无患疲劳。六、诸天之身,有形无影。七、一切诸天,无大小便。八、一切诸天,无有洟唾。九、诸天之身,清净微妙,无皮肉筋脉,脂血髓骨。十、诸天之身,欲现长短,青黄赤白,大小粗细,随意悉能,并皆美妙。端严殊绝,令人爱乐,一切天身,有此十种不可思议。 “诸比丘,又诸天身……身有光明,及有神力,腾虚飞逝…… “……阎浮提人,寿命百年,中有夭逝,……阎摩罗世,诸众生等,寿七万二千岁,亦有中夭,诸龙及金翅鸟等,寿命一劫,亦有中夭……他化自在天,寿万六千岁,魔身天,寿三万二千岁,梵身天,寿命一劫,光忆念天,寿命二劫,遍净诸天,寿命四劫,广果诸天,寿命八劫,无想诸天,寿命十六劫,不粗诸天,寿命千劫,无恼诸天,寿两千劫,善见诸天,寿三千劫,善现诸天,寿四千劫,色究竟天,寿五千劫,虚空处天,寿十千劫,识处天,寿二万一千劫,无所有处天,寿四万两千劫,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八万四千劫……。 “何等众生,以识为食。所谓地狱众生,及无边识处天等,此诸众生,皆用识持以为其食……” 起世因本经(隋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卷一,阎浮洲品第一: “……诸比丘:此三千大千世界,一时转合,一时转合已而还复散,一时转散己而复还合,一时转合已而安住,如是,世界周匝转烧,名为败坏,周匝转合,名为成就。周匝转住,名为安立…… “……此等尽名诸天住处……众生所住,如是众生,若来若去,若生若灭,边际所极……” 起世经卷九,世住品第十一: “佛语诸比丘……时彼众生,得住虚空,诸仙诸天,梵行道中,得住中已,离喜快乐……时彼处一切众生……便复成就,如是无喜,第三禅道,成就已证,证已思惟,思惟已往,身坏命终,生遍净天,如是下从地狱阎摩罗世,阿修罗世四天王天,及至梵世光音诸天,自此已下一切众生,一切处,一切有,皆悉断尽,是名世转……” 佛说的起世经等诸经,对于宇宙源起及生命源起,都有详细的解说。佛说的宇宙成住坏空循环,完全符合当今最新宇宙学及物理学的发现。佛说的诸天,是多重多元的空间,及多元的宇宙世界,其中有物质宇宙,也有非物质宇宙。佛说的诸天众生,有些是有色有形有体的,有些有色无形,有些有形无色,有些无体,这些是非物质的生命,非物质的生命是一些能,不是有形相的。 佛说的诸天众生,那是身有光明,腾空飞逝,寿命又长达几万年乃至几万劫不一;而且来去无边无碍,毫无踪迹,有形无影,无肉体,这已经说得很明白,是非物质、无形体的生命。这些“天人”──现代语称为“天外人”──他们以“识”为食,故有智慧,他们以“能”为体,故能来去自如。佛说他们身有光明,分明就是一种光能形体。佛说彼时世界从坏空初转为成,空无有物,诸梵天宫中(各宇宙),未有众生。于“光音天”上的众生,显然是另一个宇宙的光音天,上面有众生,福业已尽者,显然是 其光能渐渐消灭──佛说过他们会有灭尽的──他们就飞射到另一个宇宙或世界去“转生”,继续他种形态的生命。他们是放射能,不是肉体,故此不从胎生,而是忽然化出“众生从无始生死来”(阿含经三十四)。 当代顶尖太空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正在努力向宇宙找寻有形与无形的生命。美国太空署耗资数十亿美元,在波多黎各国的三座山丘之间,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宇宙探测无线电望远站,目的就是企图与宇宙中的各种有形无形的生命联络。美国太空船“航行者”现已越过了土星飞向太空深处,永不再归来,它携带有录音金唱片,播放人类的音乐与讯号,希望让宇宙中的其他“天人”或生命收听到。这些都说明了新科学是认为:宇宙中仍有很多种有形或无形的生命存在的,只是彼此未 能沟通联络而已。 稍后之时,我们的地球形成,大地凝固,佛陀把地层凝成地壳及地心仍是热浆的情形,形容了出来,请看起世经卷九最胜品第十二之一: “复次诸比丘……当于如是三摩耶时,此大地上出生地肥,周遍凝住……如有人熟煎乳汁,其上便有薄膜停住,亦如水膜,停住水上……。” “诸比丘,复于后时,此大地上,所生地肥,凝然停住,渐如乳酪,成就生酥,有如是等形色相貌,其味甘美,犹如上蜜,尔时众生……取此地味,食之不已,其身自然渐渐涩恶,皮肤粗厚,颜色浊暗,形貌改异,无复光明,亦更不能飞腾虚空,以地肥故,神通灭没……。” 佛经说,“天外人”飞射到地球,从非物质的能量,与地球的物质结合,从此变为物质化的生命。这一段暗合现代科学之发现,宇宙辐射能引起海水中的碳、氨……的化合,而产生氨基酸的有机生命体。天外来的能量被吸收了,变为物质,当然就失去光明,也不能再飞了。现代科学已证明了能量是会被物质吸收的。 佛所说的地球生命起源,显然比较犹太民族的创世纪合理很多,最少佛说的较为接近科学的发现。虽然,文字上并非与今世的科学完全相似;但其内涵,在我看来,是与今世科学接近的。文字经过翻译及润色,未必就是原形,大致上意义仍不会错。 从佛说起世经来看,能量形态的非物质天外生命“天人”,早于我们地球初凝成时,就已飞来与地球的物质元素结合,这也是符合科学发现的。科学家们发现:从地球刚刚开始凝固,就一直有许多种宇宙辐射能量,从各方射来。初期未有云及空气来吸收它,但后来至今,有了空气大气层吸收了不少,可是仍有辐射能射来的。有些是已知的宇宙辐射能,例如甘玛线、紫外线、红内线、阿法线,有许多仍未知是什么辐射能,能量形态的“天人”仍然不断飞来。 地球上的生命有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两部分,是两者结合而成的。单凭元素的化学作用,产生的肉体(物质)生命是不完全的。元素在肉体内发生的电及磁,只可说是能源,不能说就是“自性”或“智慧”的本身。肉体的物质以上,还有一种非物质的“识”能,与肉体结合,互相为用。佛菩萨有法身、报身、化身,一般的生命也有父母身(肉体)与中阴身(识能或灵魂);天人飞来托生,是识能来托生寄形于物质,并非肉体从外太空飞来投生。佛说光音天人,已说得很明白,是“光”与“音”能量形态的智慧生命“天人”,光与音当然是可以来去无碍的。 同经末段又云:“……(佛语)诸比丘:尔时日天胜大宫殿,从东方出,绕须弥山,半腹而行,于西方没已,还从东方出……” 须弥山有很多,每一须弥山是一个星云漩系的巨大中心,如果接受此说,来看佛经的宇宙现象,就会较容易明白。像这一段,佛分明是指太阳绕银河系中心而旋转,地球绕日而行,故此见到日出于东,没于西。 大楼炭经卷六天地成品第十三: “佛告比丘,天地破坏,更始成之后,人皆在第十五阿卫货罗天上,其天上人,以好喜作食,各自有光明神足,其寿甚久长……彼天人福德薄禄,命欲尽者, 从阿卫货罗天上,来下游此间地……取地味而食之,人食是地味之后,身即粗坚……亡失光明,神足不能复飞行上天……” 此段意与起世经同,显然是指地球形成早期时代,“天人”来到地球变为物质化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