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标题: 如法修行,必定感动人天佛菩萨 [打印本页]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1-5 08:21
标题: 如法修行,必定感动人天佛菩萨
若能如法修行,所有的敌人也会对你生起怜悯之心。你也能够抓得住亲朋好友的心,诸佛菩萨也会加持你,而且能够圆满一切上师善知识的心意。自己的一切愿望都将受到本尊护法圣众的眷顾,一切心想都将圆满如意。因此,使心向法至为关键。你必须要知道如何将一切经论都用于修此一心。

如果自己好好修行,就连对你恨之入骨的人,都有可能会对你改观,会觉得你真的是一个修行人,是一个好人,对你生起好感。如果自己好好修行,亲戚朋友也会被摄受感化。一般来说,我们很难藉由世间法让别人满足,但是透过自己好好地修持,却是可以满足他人的。只要老实修行,佛菩萨也会加持,自己的上师、善知识也会感到满意,龙天护法也会护持自己,圆满成就各种事业。

但很多人不知道修持的重要性和修行所带来的利益,结果变得徒有修行人的虚名,忙于各种世间俗事,贪着此生,也没有真正相信佛法。

~大宝法王噶玛巴
《修心絮语》
时间:2018年3月1日上午9:00-10:30
地点:印度菩提迦耶大祈愿会场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1-6 08:07
怪异来了,不要为它干扰修道者碰见怪异现象了,加紧用功,不要为这个怪异现象动心,就会战胜他。像读经有别的声音来扰乱,或有光,不正常的光,照得经书的文字都看不见,遇到这些怪异,你不理它,可以静坐下来,暂时先不念。或读《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萝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定一下子再念,这个怪异现象就没有了,不要去执著,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你假若随著他去,他就越怪,怪的你无法修行,以後你就会堕落。告拆你,怪异来了,不要为它干扰,好好的精进修行,就好了。

~~ ​梦参老和尚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1-6 08:17
心的力量真的是不可思议的!
本来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但是你的发愿很强大的话,
那么天神也会帮助你,
很多人也会帮助你。
本来是有智慧的人、有能力的人,
但是你的发愿很弱很弱的话,
最后魔王也经常干扰你,
你自己也走的不远,
做的事也不大。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1-6 14:57
海公师经常说这个话,走路,两个脚走路没有感到什么风;蹬个自行车,就有点风了;如果坐部汽车的话,风相当大,哗哗哗把你吹得很厉害,如果乘飞机的话,这个风要是没有顶蓬的话,把你吹到不知哪里去了。所以说你要修行,越是往前走,你的阻力就会大,这个不稀奇。

​~~ 智敏师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1-6 14:58
修行与障碍:你要修行,越是往前走,你的阻力就会大,这个不稀奇。不要认为:“修行了反而有障,不修行还好,还是不要修行好。这是邪见。

~~ ​智敏师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1-6 14:59
我们很多道友,一遇到灾难来就报怨了,信佛佛一点加持都没有。佛已经在加持你啦!佛不加持你,你早就淹没了!如果你念念的时候,在危难当中念佛菩萨,那你困难很快就消失。等你把这段魔障一过啊,你那个真正的福德、智慧就现前了。懂了这个道理啊,你修行就能够更进一步了。

~~ 梦参老和尚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1-6 15:00
烦恼起的因,三个原因:一个是烦恼的体没有断;二个是顺了烦恼的境生起的时候;第三呢,自己非理作意,没有起正知正念去抑制它。

~~ 智敏师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1-6 15:03
诸烦恼起由几因缘?颂曰:

由未断随眠,及随应境现,

非理作意起,说惑具因缘。

论曰:由三因缘,诸烦恼起。且如将起欲贪缠时,未断、未遍知欲贪随眠故,顺欲贪境现在前故,缘彼非理作意起故,由此力故便起欲贪。

​~~ 《俱舍论》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1-6 15:05
智敏师      末法时期,归依最好念50万以上

善心所的第一个是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一切善心都是从信来的,对三宝、四谛的信心没有的话,善法就不会来。所以说这是最根本的,一定要把信心培养起来。一切佛弟子,他归依之后,我们都是叫他念归依。有的人説:「你怎么只叫人家念归依?」好像其他的法还好得多的,为什么不教?有人说:「我念十万遍归依了。」还不够,你还要再念。尽念尽念,干什么?

信心要生起来,你自己看看,你信心有没有,如果你信心没有,后头一连串的好处你不会有的,那你还是从头下手好。我们不会害你的,我们不是要把好的法保密,不给你,你要供养金子了,我才给你,不是那个事情。很多人拿了高的法,他们并没有把金子拿出来,还不是传了。这个是对你有好处,你不要迫不及待地把高的法都学了,学了之后害自己。

我们说,所以叫你们多修这个归依,也就是为了把信心树立起来。以后其他的善法都不断地会来。这个《华严经》的话总不会骗我们吧?「信为道源功德母」,道的源,功德的母。没有源,就没有这个水流;没有母,就没有孩子。道的源没有了,道就没有了;功德的母亲没有了,功德也就生不出来了。哪个是能依?哪个是所依?

信是所依。道依信心来,功德也依信心来。能依是道,能依是功德,所依是信心。所以说,信心重要,信心没有的话,道也没有了,功德也没有了。你要有道,要有功德,只要把信心拿到,道就来。没有信心,就没有道和功德。这是很辩证的,源头没有,水哪里来呢?那么你要功德,要修道,你信心没有,是没有办法的。

有的人很可惜,受了三归依之后,甚至出家人也有,修气功去了。信没有了。信没有,道也没有,功德也就没有,所以这个很危险。不是说做了佛弟子就一定都有信心,这个话不敢说的。所以我们强调首先要把信心修起来。归依,我经常强调,念十万遍不够,现在是末法时期,最好要念五十万遍以上。对那些学过气功的人,我说你起码要念一百万遍以上。为什么?你学过气功,这里边邪的东西很多。人家只要扶正就好了,你还要辟邪,辟邪要用一部分气力,再扶正,还要用另外一部分气力。那人家念五十万遍,你起码要念一百万遍;人家念一百万,你起码要念两百万遍。这个不稀奇。

一个弟子跟随他的师父一年多了,有人问这位弟子学了什么。「什么都没学,他就叫我念一亿遍「嗡阿ra巴杂那的」,还没念完。」那慢慢念吧,念完了之后再教你学别的。这个很有道理,一亿遍「嗡阿ra 巴杂那的」念好之后,学法就快了。并不是像你现在死板板的,「哎呀,搞不懂啊!不晓得!天书啊!头都昏了」,不会了!一亿遍「嗡阿ra巴杂那的」念下来,你什么都不要做了,念经时间也没有了。但是有好处。

我们强调这个信心很重要,不要以为这尽是归依、归依。这个归依是重要的,归依修好之后,后头的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不放逸、舍都会慢慢来。也不是信心有了就都来了,当然没有那么容易;信心来了,这些就容易来,再下点功夫就有了。信心没有,你再下死功夫,不来!这句话可以肯定。所以说,要把信心这个源头搞好。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1-6 15:06
在理智上,你知道修行慈悲可能是你自由时间里所能做的最好的事,但是你仍然无法修行——因为你是习性的奴隶,你缺乏决心。

只在理论上了解慈悲的利益,而对看电视和购物的乐趣却有实际的体验。

就如同你花了一段时间才培养出这些习惯,你也必须开始逐渐地去修行,譬如从一天修一分钟慈悲开始,直到你体会到慈悲的功德和利益。

经过一阵子,修行成为你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好习惯,到最后变成一种瘾头,就像看电视一样。 

你可能会想,如果对修慈悲上了瘾,这只是另一种习性,而修行的目标却是要超越它才对;你甚至会担心,对别人太慈悲,会让你依赖别人。

但是,你不可能一下子就从习性与瘾头的状态中跳出,因此不妨开始把有害的习性和瘾头改为有益的,这样比较接近目标,这是一种以迷惑超越迷惑的方法。 

改变习性可能须要一点强迫,例如建立一种规律,强制自己依循它回顾过去;你可能会发现,大部分的习惯与瘾头的养成,最初都得强迫自己去做。 

某个人原来不知道如何打高尔夫球,甚至看电视上的高尔夫球赛都觉得很无聊,认为它既浪费时间又滥用宝贵的农地。

但是有一位朋友不断地告诉他,打高尔夫球有多好,另外还有优雅高级的乡村俱乐部社交生活相伴等。

这些话使得他的“自我”渴望跻身到那个上流社会中去,所以他就非常努力地练高尔夫球——不管太阳多大,牺牲他一切享受来练球——最后,他可能真正喜欢上了高尔夫球。 

现在,全世界的人都不了解:这个人过去一直鄙视高尔夫球,为什么现在他反而把所有空闲的时间花在高尔夫球场上。

发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他刚开始时略微强迫了下自己——好习惯和坏习惯都是这样养成的。

~~~ 宗萨钦哲仁波切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1-6 15:09
你没有出离心,你修的法统统都不是解脱的因,它只是你人天果、不堕三恶道的因。你有了出离心之后,你修的法门全部能够让你解脱。你有了出离心之后,念“嗡嘛呢呗咪吽”,它是解脱的因;你有了出离心之后,念“嗡嘛呢呗咪吽”,它是成佛的因。不一样。

你没有出离心,没有菩提心,它不是解脱、成佛的因,那它是什么呢?它是世间的福报。

世间的福报干什么呢?让我们不堕三恶道,来世做人。它就是这个,还是超脱不了。你没有出离心的基础上,你念“嗡嘛呢呗咪吽”一百亿,你也超不了这个轮回里面,念了多少个经,都不能超越轮回。你有了出离心之后,念一句“嗡嘛呢呗咪吽”,念一句“阿弥陀佛”,你都能超越这个轮回,非常的殊胜。

~~~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1-6 15:10
佛愿虽平等,然众生善根不同,得加持不同!

文/修正法师

修正法师:有力不蒙者,佛力常有,以机罪重而不蒙拔。

了然法师告诉我们:佛以权实二智恒时在观照一切众生,在加持一切众生,但有些得力,有些不得力。比如说,罪业轻的人,就能够得佛力加持;罪业重的人,虽然也得佛的加持,但不明显。佛的智慧是平等的,但是,佛是在平等境当中有差别,为什么?因为众生的根性有差别。

就像《法华经》里面所说,三草二木,天上下的雨,有没有差别?没有差别。大树就得到生长,小树得到灌溉,一般的小草就被冲跑了,那些蚊虫可能就浇死了。都是平等境,所以,平等境当中也有差别。佛对我们众生的加持,就像天降大雨一样,如果我们是大菩萨,是大树,我们当下证初地、二地、八地、十地;如果是小树,有可能我们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如果是小草或者蚊虫,有可能听到佛说话就赶紧逃跑,掉头不顾。所以,在平等境当中会有差别境。

现在有部分人,特别是弘扬净土法门的人,他们很绝对的强调,佛的本愿、佛的愿力是绝对平等的,对所有众生都是慈悲的,那么这个也对。但是,也应该告诉人家另外一面,哪一面?自己对自己也是有要求的,佛愿是平等的,但你自己的根性,自己的善根,自己的净业也要提升。佛虽然平等,但如果你的善根比较浅,得佛的加持力就比较少。如果没有善根,佛加持力再大,跟你也是绝缘的。

所以说,佛再慈悲,我们也要修学般若,要行持戒律,还要修学教理,不能完全靠佛的慈悲。哪有佛不慈悲的,你说阿弥陀佛慈悲,释迦牟尼佛不慈悲吗?哪一尊佛不慈悲?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是慈悲的,都是用权实二智一直在护念我们众生,但是,我们众生能否得到佛力的加持,就看我们自己的善根。善根好,极速成就;善根不好,结个缘分;没有善根,以后再来。所以说,我们对佛没有任何要求,佛都是平等的。但我们要对谁提要求?要对自己提要求。自利、利他,都是我们众生的心力,都是我们自己的善根力。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1-6 15:13
菩萨的戒体有两种相貌:

第一个、在《瑜伽师地论》上说:一个人受菩萨戒跟没有受菩萨戒,有什么差别?受了菩萨戒,他当然也会犯过失嘛!但是他是怎么样呢?

虽作恶业,速疾能悔。

所以一个人,如果你造了一个身口意的过失,你到晚上的时候,诶!你自己会检查出来。哦!你这个菩萨戒体很强,这个防非止恶的力量,虽作恶业,速疾能悔,那种增上惭愧。你今天讲一句话伤到别人,你自己都不知道,到晚上也不知道,你的戒体可能很羸弱了,你那个防非止恶、自我反省的力量薄弱。所以你检视菩萨戒体,就从这个因地检查。

第二个、果报─虽堕恶趣,终不久留。发了菩提心的人,即便这个菩萨由于过去的罪业,堕落到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他马上弹出来。

所以忏公师父常讲一句话发菩提心,逍遥自在。你一个人发了心以后,你的业就改变了,你那个重大的业力,就被破坏了,真正发心的人,你即便堕三恶道,也是很快出来。

你看某甲跟某乙在过去生,两个同时造了一个重大的罪业,两个人同时变成一只蚂蚁,但是这个某甲是受了菩萨戒的,他变成蚂蚁的时候,他那个菩提心的戒体,发生了作用以后,他很快的就从蚂蚁当中,产生了增上惭愧,他那个蚂蚁的寿命不会太长的。有些人做蚂蚁是─七佛出世犹为蚁子;你看这种人,根本就没有戒体的。

所以一个人堕落到三恶道以后,他跳不出来啊!这个人没有发心过,没有戒体,没有那种防非止恶、灭恶生善的功能。

所以这个戒体,的确是有它的效果,但是这样的戒体你要坚固,你必须要提升到胜义菩提心。

~~~ 净界法师 楞严经修学法要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1-6 15:15
「但夹带利名心,便是三途种子」我们解释一下,这种果报,它本身是善法,所以在戒律上说,说一般来说,用染污心去修善,会有什么结果呢?你会在卑贱的果报中,去享受你的福报。

比方说,你变成一只狗,但是你跟一般的狗不一样,虽然你用染污心去修善,但是你还是修善、你还是去捐钱呀,你这只狗会被人家养的肥肥胖胖的,会让主人宠爱着你,会给你吃好、穿好、住好,但是,你是一只卑贱的狗。

因为你的心态是卑贱的,你的心态的层次是利名心,智者大师说:你种性如此了,所以,他会在一种卑贱的三途当中呢,去成就安乐的果报,他不可能成就尊贵身,尊贵身是指人跟天。

~~~ 净界法师《菩提心修学述要》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1-6 15:18
不论你多么博学多闻持守戒律、慷慨布施,只要你对此感到骄慢自负,同时轻蔑他人,你的修行,就不会有任何正面的结果。积聚功德和智慧确实是成佛之道,但如果它参杂了执着、骄慢和高傲,就无法结出果实。

~~~宗萨钦则仁波切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1-6 15:19
精通佛法和修行好的人有两种征象,精通佛法最好的征象就是变得谦逊,修行好最好的征象是没什么烦恼,不会激动或愤怒。如果你没有这两种征象,那么你就没有学好也没有修好。

~~~ 宗萨钦哲仁波切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1-6 15:21
法就是每天都要薰习,久了就变成我们的东西,为什么要薰习呢?就像吃东西下去,一下子消化不了,不过你吃下去经过二个小时,三个小时、四个小时就会消化,佛法也是一样,今天听完了消化不了没关系,明天再来,听了再消化一点点,半年之后再继续听,一直听、听、一年、二年、三年,它就会慢慢消化,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听法就是如此。

~~ 慧律法师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1-6 15:23
虽然我们发愿要广度众生,但是你要守住怎么样?弘经三轨——入慈悲室,着忍辱衣,坐法空座,就是忍辱、慈悲、善巧。尤其是坐法空座,就是你不要执著一定要把一佛乘的法门强迫推销给别人。那你这样子,你执著一佛乘的法,那也是执著。

诸位我们看,我们受菩萨戒也是这个道理。就是你的发愿跟你的实践情形是不一样。你看你受菩萨戒的时候,你一个生死凡夫,你发的愿——誓断一切恶,无恶不断;誓修一切善,无善不修;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你发的这个愿,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做得到,就是佛陀。所以,发愿叫做圆满。

但是,你实际落实,你看蕅益大师的菩萨戒你就知道,他落实,生死凡夫当然先重视断恶。佛陀说你这个三聚净戒,断恶要从严,但是修善跟度众生从宽,尤其是度众生是最宽的。你觉得你跟他没有缘,你可以默然离开的。你跟他讲一次、两次、三次,他不听,你完全可以默然离开的。

所以,发愿叫做理想化,因为你的种子,第一个种子要圆满。你第一个种子就不圆满——你说,欸,我只能够断某些的恶,善法呢,我只能修某些的善。诸位!发愿不是依照实际情况发愿的,你受菩萨戒你就要突破的。你今天发的愿是你做得到的,那你发这个愿干嘛?你是要发那些你做不到的,你才有办法自求突破。所以发愿叫做圆满,修行叫做务实。

~~~ 净界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1-6 15:28
相比于贪瞋痴慢疑等等这些无始以来的业障习气,我们现在对佛法的信仰或信念,可以很肯定的说,前者是大巫中的大巫,后者是小巫中的小巫。前者的力量极其强大而且顽固,后者的力量如何那就真需要各人自己内心反省了。所以,切不可过高估计自己,还是以钝根傻笨自居以日拱一卒的进步方式最稳妥!

~~~ 崇慈法师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1-6 15:29
如果我们不在佛法的根本知见上有所建立,而是指望于某些外在的神奇瑞相来建立信念和菩提心,那决定是不可能的。甚至这种指望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妄念,不用别人来反驳他,只消随着时间的流逝,就会十分真实的映现出其内心的空虚和无奈! ​​​

~~~ 崇慈法师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1-7 09:00
我们佛教不讲迷信的,其他的宗教就是“你保佑我,我相信你,我供养你。”“好了,可以得救,生天去了。”“我不信你,我反对你。”“你下地狱去了。”这个就是其他宗教了,我们佛教不是这样感情的,你去求佛了好了,你把头磕破,你不照他的法去办,你脱不了苦。

~~~ 智敏师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1-7 09:03
受了戒之后,只要不坏戒,不舍戒的话,不断地增长的。我们自己不知道,你睡觉睡在那里还在增长,一刹那一刹那地长。那么所以说,这个无表色的功德不断长。如果你舍掉了,那就不长了,全部都坏掉了。所以说别解脱戒,就是最好不要舍掉。

~~ 智敏师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1-7 09:05
上等承侍为修行供养
中等者以身语意承侍
下等者以财物供养

       — — 华智仁波切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1-8 08:49
佛慈悲,加持我们,方法告诉你了,怎么行也告诉你了,但做还是要你去做。所以说,饭烧好了,全部给你端到桌子上来了,吃还是要你自己吃,你不吃,你的肚子饱不了,营养也吸收不了。所以说修行,我们末法时期求加持是必须的,没有加持,自己的力量很薄弱,出路也找不到,何况得道呢?!

~~ 智敏师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1-8 08:52
「莫向外求」。向哪里求?心里求。心里有善知识?心里没有善知识。怎么求?你要善知识教你,你必须是一个合格的弟子。合格弟子的资格有了,佛的慈悲、一切大菩萨的慈悲、徧满虚空法界,机教相投,决定会化现善知识相来教化你。

~~~智敏师
作者: 格力琼寺    时间: 2024-11-8 08:54
受了戒之后,只要不坏戒,不舍戒的话,不断地增长的。我们自己不知道,你睡觉睡在那里还在增长,一刹那一刹那地长。那么所以说,这个无表色的功德不断长。如果你舍掉了,那就不长了,全部都坏掉了。所以说别解脱戒,就是最好不要舍掉。

~~ 智敏师




欢迎光临 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https://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