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标题:
部分佛語、佛教人物介紹
[打印本页]
作者:
飛翔朱雀
时间:
2008-1-20 23:09
标题:
部分佛語、佛教人物介紹
如来“如来”是“佛”的同义词。“如来”是“从真如(真理)而来者”,“佛”是“能够领悟真理者”。佛像很多,然而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只有释迦牟尼一人。“如来”是将释迦牟尼彻悟的内容表现在形象、形态上,以便普通人理解和掌握而塑造出来的形象。
所谓“真如”即“使一切东西满足于这些东西的作用”,也就是说,在该物的基点上理解这一基点,如果不能自觉,则不能作罢,而要祈求如来。
山和河,草和树,这些东西也是神,也不是单纯的存在物,而是真理的表象(例如苹果落在地上,是地球引力的表象)。
人类生存方法的教导,一切长大之物的根源的形态(相),都是如来。这并非将存在的一切作为神的自然崇拜和泛神论。而是将它理解为真理的表象(形态)和象征。所以如来数量无穷。
如来坐像(飞鸟时代)
释迦如来释迦牟尼(又称释尊,是一个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他生于公元前463年,出生在迦毗罗卫国(东经83度,北纬27度),公元前383年死于传道途中,享年80。迦毗罗卫国是一个很小的国家,释迦牟尼的父亲是该国国君。
释迦牟尼出生后第7天生母去世。他从幼年时就深刻体味了人生的无常,长大后,对印度的四种性制度(阶级制度)感到矛盾,于是抛开妻子去当时的婆罗门教学习,历尽艰辛。通过6年的努力,结果认识到这样做并无意义,便放弃苦行,在菩提树下静静坐禅,终于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时年35岁。
释迹牟尼的彻梧内容,用一句话来说,即“因果之理(世上没有偶然,一切均为必然)”。他就由原因和缘(间接性原因)而产生结果的道理,向人们宣讲了50年。他的说教中心内容有如下两句话:以自己为光,则依靠自己,以法为光,则依靠法;因有此而有彼,因此生而彼生,因此无而彼无,因此灭而彼灭。
阿弥陀如来作为净土宗及净土真宗的主佛而受到顶礼膜拜的阿弥陀如来,是释迦牟尼悟到的“永恒生命”的象征。阿弥陀的语义为:“阿”是否定之意“无”之意,弥陀是衡量的仪器,所以“阿弥陀”即超过了计量之意,是“永远、永久”,“绝对、无限”的。如后面接上“生命、“光”等,则称为“无量寿”、“无碍光”。
所谓“永恒的生命”即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是使这件事物满足这件事物的作用。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碍的光源,被称为“无碍光”。
所谓“南无”,即超越自我,依靠这永恒的生命而生存。使一切保持生命,唤起光的慈悲的,是“南无”。
药师如来药师如来是给人治病的佛。他带领12神将,7000眷属,住在妙高山的东方。12神将和7000眷属之多表示疾病的多样性,妙高山表示人类具有的纯净的人性之崇高,东方表示其正直。
在了解肉体之病时,也要注意心中的烦恼,而且还要理解他人的病、恼,如果治好了自己的病恼,还要希望<敏感詞>同病者早愈,不能只考虑自己的病恼,要在病中开始体味人生的真谛……,这就是药师如来的誓愿,是释迦牟尼病痛时本愿的象征。除了净土宗以外,许多<敏感詞>宗教派别也信仰药师如来。
药师如来坐像(奈良时代)
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是“大日如来”。“大”不是指大小,而是“摩诃”之意。所谓“摩诃”,即无论何时、何地、何人都无所欠缺,棗即“充满”之意。用太阳作为他的表象,是“超越性的实际存在”。
毗卢遮那是梵语的音译,即“普照”之意。它是普照一切的太阳,整个宇宙,整个空间。这也不仅是自然界,而是真理的表象。花如果开放了,它便感到了太阳的恩惠,而花苦谢了,则它便懂得了生命的脆弱。因此而教育人们,珍惜生命与时间,体味它们的乐趣。
菩萨“菩萨”是梵语的音译,即“求道之人”的意思。“菩”是“小的铺垫物”,“萨”有“努力的人”之意。“菩萨”是“在一个地方努力工作的人”。所以,“菩萨”是象征性的人格表现。观音菩萨既不是偶像,也不是实有的人物,而是以人类或超人类的形象,表示我们肉眼虽然看不见,然而无论现在和未来的确存在于我们心中的纯洁的人性。我们有时会忘记这种纯洁的人性,因而先人以我们所看得见的“像”来教导我们,使我们不要忘记这种纯洁的人性,由此可见我们的先人是何等智慧,其用心何等良苦。
如来即是佛,是彻悟的表象。而菩萨则是追求这种彻悟的修心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两者之间可能有顺序等级。但是菩萨既是追求彻悟的求道者,同时又是从彻悟的高峰下到另一侧山麓,拉着人们的手,一步一步向高峰攀登的引路人。从这一点来说,菩萨比如来更高级。
如来和菩萨,是按需要而互为主角、配角,他们之间有着相辅相存的关系,所以说,他们之间不能分等级。这也是佛教的一个特征,即有时一个人担任两种职责。
例如,阿弥陀如来的活动体是观世音菩萨。关于这一点,只要看看观世音像就清楚了。观音像的头冠正中有一个佛像,这个佛像便是阿弥陀佛。也就是说,阿弥陀佛必要时成为观世音菩萨而活动。正如同我们有时必须穿礼服,有时必须穿工作服一样,如来和菩萨的关系也是这样,总之他们都是释迦牟尼彻悟内容及普救众生誓愿的表象。
文殊、普贤文殊标准的称呼为“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是梵语的音译,即“妙吉祥”或“妙德”之意。他和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两侍佛。释尊的左侧大多为身骑狮子的文殊菩萨,他是司智慧的菩萨。文殊菩萨的头发结为5束,象征大日如来的5种智慧。他站在释迦牟尼佛的一侧,表示为辅佐释尊的教化工作之意。他已经成佛,而被叫做大身佛。有一本《文殊师利问经》的经典,这本经典是以释迦牟尼回答文殊菩萨提问的形式进行说法的,是一本很有趣味的经书。
文殊左手拿圣卷,右手持智慧剑,坐骑狮子为百兽之王,表示文殊的智慧多如狮子的金毛。站在释迦牟尼佛右侧的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像大多身骑白象。正如同文殊专司智慧一样,普贤是司德行的实践。即“德周谓普,从善谓贤”。象是体形大、性格温和的动物,它和牛同为印度的圣兽。象还是一种长寿的动物。困普贤菩萨常被人们祈求延命,故又称他为“延命菩萨”,这也是祈愿佛法无穷的标志。
弥勒菩萨佛教信徒们相信,释迦牟尼去世后,佛的教导之光辉也许有一天会熄灭。那时将会出现一个应该说是释迦再生的贤圣,重振佛法。这个象征便是弥勒菩萨。
经典中有这么一节:“这位弥勒菩萨在释迦牟尼之前许久就已彻悟。后来,当释迦牟尼的佛法濒临灭绝之时,他代释尊担起拯救人类之重责。”也就是说,这是继承永恒生命、永久真理的表象。
不动明王所谓明王,是指守护国家和人民,进而守护佛法与信徒的天神。明王像大多是盛怒形象,表示受大日如来之命降妖伏魔的誓愿。共有5大明王,即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军荼利夜叉明王、大威德明王、金刚夜叉明王。其中以不动明王最有名。
不动明王是大日如来的化身,因为受命降伏恶魔,所以面露怒气。不动明王像的姿态也各不相同,通常是右手持剑,左手持绳,头发垂于左肩,左眼斜视,坐于火焰中的岩石基座上,肤色和眼睛颜色有黑、蓝、红、黄几种,分别称为黑眼、蓝眼、红眼、黄眼不动明王。
不动明王立像(平安时代)
经典上说:“所谓不动,即道心增大而渐平静之意。”也就是说,“不动”是潜藏于我们心灵深处的“纯洁人性”的象征。他的形象并非高贵者,而是奴隶的模样。不过,不要只看到他的丑陋面容,而应看到其内心之美。不动明王像的头发结成7束,这也是印度奴仆的样子。只是他头顶莲花台,为了象奴隶搬运货物一样,将修行者顶在头上,把他们渡到彻梧的彼岸。左手的绳子是为了绞断烦恼,右手的剑是为了斩断烦恼。
背负火焰,坐于盘石,作为大日如来的化身,他的形象与降妖伏魔的使命相符。而盘石下清纯的流水则是洗净人们如烈火般的烦恼的形象。、这尊菩萨像在众多菩萨像中独具一格。
五大明王像(平安时代)
梵天、帝释天梵天的“梵”是清纯之意。即脱离了一切欲念的平静境地为梵天。这一世界之主为梵天王,或称梵王、大梵天、婆罗门王。
原来梵天王是佛教之前的印度教之神。印度教传说,宇宙初开时,他从天上下到世界,成为大梵王,创造了世界万物。
梵天头像帝释天头像
不过,佛教并不承认造物主。释迦牟尼担任传播佛教的作用,扬弃原来流传的神话中的众神,而成为佛教教义的象征。梵天王和帝释天作为维护佛法的神,后来比喻为求释迦说法的请求者。
帝释天也是古代印度神话中的神,释迦吸取了他,作为保护佛法和信徒的神。也作为征服好斗的恶神阿修罗的天神。
爱染明王这位明王也是印度的神,后来接受了真言密教。是外表怒容满面,内存爱心的神。有时,爱染明王又称为“两头爱染明王”,他的脸一半是红色,表示怒气,一半为白色,表示慈悲。在日本等国,爱染明王是恋人们祈求恋爱成功的偶像,在花柳界的信徒也很多。
吉祥天原是印度神话中的女神名,标准称呼为“吉祥天女”。她很早就采纳了佛教教义,住在北方毗沙门天处,后来成佛,叫做“吉祥摩尼宝生如来”。在密教中,被作为大日如来的化身。
爱染明王坐像(镰仓时代)
四天王镇守东西南北四方的四位神叫四天王。守护东方的叫持国天王,南方的叫增长天王,西方的叫广目大王,北方的叫多闻天王。他们分别率领两个将军为帝释天工作,是保护佛法和皈依佛法者的神。
地藏菩萨经典上说,地藏菩萨是释迦牟尼死后,弥勒菩萨尚未出现之前,担任教化人类责任的。传说他是英玛大王的化身。
人间的一切痛苦、烦恼,一经地藏菩萨教化,便会得到净化。他是告诫人们不要像迷失了前进的道路那样迷失了心中之路的表象。
多闻天王立像(镰仓时代)
观音菩萨的化身观音也不是偶像,所以是超性别的。人类的这种两性,本来就是一切生物所共有的,如果超越了性别,则既可为男人也可为女人,还可以马或鱼或蛤的形象作象征。
十一面观音这是观音通常的象征,即东、西、南、北四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维,与天、地的上、下,加上自己,共为11面。
千手观音准确地说,应为千手千眼观世音。“千”这个数字表示“无量无数”。在每个指尖上有一个眼睛。这一象征赞美一看到就实行的重要性。千手中的一双大手基本上都是两手合十。
不空羁索观音羁这个名字很难理解,羁是捕鸟兽的网,索是钓鱼的线。也就是说,观音将网张在烦恼之地,以拯救世人,向苦海中浮游的人们伸出线索,以便将他们救起。“不空”即从未空过,没有失败过。将救助之网常递于人(布施),用温暖的话语(爱语)变成他人之行动(利行),化身接近世人,和他们一起努力(同事),就是这尊观音的含义。
如意轮观音“如意”即随心所欲,“轮”即无始无终的无限之意,表示回转自如,不受限制,自由自在之意。是用如意轮满足人类的愿望,给予他们心灵的安闲和自由的观世音。
准胝观音准胝是梵语的音译,即“妙”、“清净”之意。是无论遇见什么人,都会愿他美妙、清净的人类至情的象征。中国民间将他称为“7亿佛之母”,也就是说是所有佛的母亲。
马头观音马头观音是供奉在路旁,祈愿如同不伤害马、牛一样,保佑行人安全的菩萨像。
这些化身观音的基本形象是“圣(正)观音”。“圣(正)观音”和人一样,两手两脚,有坐像,也有立像。
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药师如来的两侧有两个佛,他们称之为“两侍佛”或“侍佛”。侍佛是充当中央佛的帮手,这也是他们的身分。
药师如来的侍佛叫“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左侧为日光菩萨,右侧为月光菩萨。日光菩萨的全身为肉色,右手掌托日,左手常持宝珠。月光菩萨通体为白色,左手握拳贴在腰际,右手掌托月。
两位菩萨的形象和表示的意思一致,即日光菩萨表示太阳的温暖,月光菩萨表示月光的清凉。他们是想治疗身、心的疾病,而作为药师如来的合作者和帮手的表象。
月光菩萨(奈良时代)
不过佛教不是偶像崇拜,所以通过礼拜这些佛像、菩萨像,应该唤起深藏在自己心灵深处那如日光般温暖、如月光般清新的、纯洁的人性,否则这种礼拜便是毫无意义的了。人对于某种程度的伤、病具有应对能力,而医药和信仰则能帮助人类提高对伤、病的应对能力。同时,这两尊菩萨像(日光、月光菩萨)也教育人们,在治病过程中,心怀柔静是很重要的。
总之,佛像都是以他们的姿势和两手中的持有物来教导人们人生的应有状况和对付苦难的方法。如果这是“佛像的标志”的话,那么,这些标志中则包含着戒(戒训、谨慎)、定(将散乱的心收拢,使之宁静)、慧(将一切事物视为空的智慧)的“三学”(佛教修行者必修的三根支柱)的指示。
这么说来,日光、月光两菩萨的身体色彩又意味着什么呢?它表示了日、月恩惠的重要性。月光菩萨左手握拳贴于腰际正是我们疲劳时常有的姿势,也就是说,佛像和我们凡人有相似之处。宝珠表示医药。它表达了:要治好疾病,在按照医生的医嘱行事的同时,不要为<敏感詞>无益于疾病的事情分心或操心,调动所有精神作用对付疾病,表明这是十分重要的意思。
将身体和手的姿态称为“印”,将手中所持之物称为“契”,合起来便叫“契印”或“印契”。这些姿势中最多的是“合掌”与“施无畏”。合掌表示自觉礼拜之心虔诚而得到安闲。右手掌心向外,置于胸前为“施无畏”。“施无畏”即施以无畏之意,也就是说“别害怕”之意。这个印大多用于“与愿印”时。“与愿印”是左手伸向下的姿势。所谓“与愿”是给与所愿。右手“施无畏印”,左手“与愿印”合起来就表示“别害怕,干吧,我保佑你”的意思。如果我们不懂得这些“印”表达的意思,或错误地理解了它们,那么说不定会对自己不利的。
观音和势至早离和即离是两个小兄弟。正当他们伤心地为父母死别而哭泣时,一个坏人骗他们说:“那就让你们和父母在一起吧。”于是他将早离、即离兄弟俩带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后来兄弟俩因为饥饿和疲病而死于岛上。
当弟弟即离悲叹自己命薄时,哥哥早离便安慰他说:“我开始也是这样想的,为什么我们这么命苦呢?不过我从此深深懂得离别父母、受人欺骗之苦,和饥饿疲惫之苦了。以后如果能够活在这世上,我们就可以因为这些痛苦的体验,拯救同样悲伤和哭泣的人了。这样不就学会了安慰别人自己也得到安慰的道理了吗?”
即离的心也开始舒畅了。后来,小兄弟俩便怀着这样的誓愿而气绝。死时在他们的脸上,还保留着平静而明朗的笑。这对兄弟就是观世音菩萨(兄)和势至菩萨(弟)。这是《南传大藏经》中《华严经》上的一个故事。
由于心怀拯救人类的誓愿,这两尊菩萨分别立于阿弥陀佛的左右两侧。他们是履行如来誓愿的表象。如果的确领悟了“安慰别人自己也得到安慰”的道理,那么就可以说,你是观音、是势至了。
作者:
feng352100
时间:
2009-8-9 18:11
问一下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这句和“以自己为光,则依靠自己,以法为光,则依靠法;因有此而有彼,因此生而彼生,因此无而彼无,因此灭而彼灭。”
是不是一样的?
欢迎光临 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https://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