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标题:
宗咯巴大師
[打印本页]
作者:
飛翔朱雀
时间:
2008-2-6 00:51
标题:
宗咯巴大師
宗喀巴(1357—1419),法名“罗桑札巴”,意为“善慧”,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于藏历第六绕迥之火鸡年(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十月二十五日诞生在“宗喀”地方(今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的所在地),故被称为“宗喀巴”。父亲名叫鲁本格,是元末当地的地方官员——达鲁花赤,母名香萨阿切,生有子女6人,宗喀巴排行第四。
宗喀巴7岁时,从当地的大喇嘛顿珠仁钦出家,受沙弥戒。后随师住在甲宅寺学习藏文和佛经,一学就是10年。
之后,宗喀巴遵从师命云游求法,从南面的昌都进入<敏感詞>。走了一年之后,宗喀巴才来到前藏的直工寺,谒见了该寺的住持却吉结布;宗喀巴跟他学了“大印五法”、“那若六法”等白教的主要密法。又过了两个月,宗喀巴来到叶塘第瓦仅寺,在这里,他重点学习了印度高僧弥勒的主要著作《现观庄严论》。
因当时佛教戒规大多松懈不整,宗喀巴针对佛教的种种积弊,欲重树佛教教风,于是便创立了“格鲁派”(即“格鲁巴”,是藏语dge-lugs-pa的汉文音译,意为“善规者”或“善规派”。有人说宗喀巴开创的“格鲁派”,事实上只是重兴“迦当派”的教风,故称它为“新迦当派”。后来,“格鲁派”依据“噶举派”的传统,实行“活佛转世”制度,遂有“<敏感詞>”、“班禅”两大活佛转世系统。
1409年,宗喀巴在拉萨东北部修建“甘丹寺”;他的弟子扎希贝丹在1416年,于拉萨的西郊修建了“哲蚌寺”;另一名弟子释迦耶歇在拉萨的北郊也建了一座寺名“色拉寺”,这样就形成了格鲁派在前藏的“三大寺”。1447年,宗喀巴的弟子根敦珠(1391—1474)在后藏的日喀则修建了“扎什伦布寺”——该寺为“格鲁派”在后藏的传法中心。
“格鲁派”教义体系的建构者宗喀巴,青年时期曾师事多位高僧,佛学功底渊博而深厚,著述等身,被称为“最后一位佛学大师”。他的代表作有:《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策略论》《密宗道次第广论》 ;<敏感詞>的著述还有:《中论广释》《辨了不了义论》《集密月称释疏》《五次第灯明》《圆满次第秘义开正见眼》等。宗喀巴依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来开演本派教义;他对显、密“止观”也有其独到的真知灼见,总结“止观”的法则也十分的系统,堪称“晚期佛教禅学的集大成者”(陈兵先生语)。
“格鲁派”继承诸派之学统,所传的密法种类甚多。如玛尔巴和廓洛扎瓦等所传《集密》;玛凯等所传“大轮金刚手”;迦举派之“空乐大手印”、“那洛六法”“尼古六法”等,无不具备;而以“大威德金刚法”、“时轮金刚法”最为主要。1419年,宗喀巴圆寂于噶丹寺。
欢迎光临 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https://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