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自己越来越矛盾了,最近接触到的事物快把我原有的世界观给击溃了.但是我又异常坚韧的坚持了我固有的想法,所以我现在很矛盾,真的! 高2的时候,也就是去年,我们开始学习哲学,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哲学,当然由于中国的局限性我们能学习的只能是唯物论.或许是因为不了接吧,我对这科只需要过会考关的科目很是不屑.我带着怀疑的目光去学习它. 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当具体知识到达一定量的时候,我们可以试者总结出自己的哲学,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世界上还没有哪个人可以完全接近真理,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可以相信自己的判断呢!书本上观点给我指明了总结的方向,所以我的世界观无限的接近唯物主义......嗯我文笔不是很好所以我就借了一首诗来表达我之前的观点.
生命的起源只是一种化学反应
灵魂并不存在,精神只是神经细胞的火花
人类的存在只是记忆数据的影子
世界没有救世主
人一定要靠一己之力在这残酷的世界中挣扎求存
即便如此,人依然于这残酷中前行
以那血,那泪,那哀悼与悲歌铸就不朽
以自己之意志,给这残酷之世制造出微弱而不可被磨灭之光辉
此是灵魂的星空,黑暗现实中的最后之真实
唯有此真,是生之源流,撕破谎言假象的真理之剑
---------最后的银河守护者
完全的机械,就是我们现在的世界吗?世界是完全机械化的收规律支配吗?.前几天我看了《我们到底知道多少》我的视角宽阔了好多,如果上面说的对的话看来我得从新评估意识的作用了!以下是关于这部电影在百度上的部分简介,说的比我好我就贴出来给大家看下
可能有些人会对这部片子里面提到的东西皱眉头,不管说是因为它里面提到的观点不对自己口味,或者直接是因为自己根本不明白。不论是哪种可能,我希望因为这片文而去看这部电影的人儿不要在最后拿着批判的态度去看待这部电影,因为这电影的本意和精髓不在于争论,也不在于说教……而在于引导我们把眼睛投向美丽的存在,让我们自己去创造美丽……
人类主体的心灵世界与客观的物理学领域,是否存在一个神秘但可以探知的交会区?我们的意识有没有能力操控「实在界」?这是超心理学(parapsychology)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美国知名的科普作家奥弗拜(Dennis Overbye)十四日在《纽约时报》发表他的想法,值得此道中人参考。奥弗拜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系,著有《宇宙的寂寞心灵》、《恋爱中的爱因斯坦》等书,目前担任《纽约时报》科学版副主编。
两年前有一部名称念不出来的电影「What the Bleep Do We Know!?」,在影迷口碑相传下缔造佳绩,票房达一千一百万美元,并且衍伸出一系列的书籍、DVD、服饰、提袋,甚至「生物场」手环,在文化界形成一股风潮。
这部电影号称根据量子物理学的洞见,认为「实在界」其实是一种心灵的构造,只要我们心灵开窍或者心志坚定,就可以改变与改造实在界;换句话说,科学与灵性其实可以携手同行。
今年这部电影出了续集「What the Bleep, Down the Rabbit Hole」,请来十六位各界人士助阵,继续宣扬此理念,情节重点之一是日本另类医学专家江本胜的发现:沉思冥想可以改变水的结晶。
然而奥弗拜认为,这些电影与相关理论虽然打著量子物理学的旗号,但其物理内涵与程度却根本不及格,表面看似引人入胜,其实却让科学与文化的交会处更加浑沌。
量子物理学的波-粒二元性、测不准原理等核心理念,具有一种难以捉摸的机率模糊性;但许多人不愿就此坠入五里雾中,期盼能在其中找到一种确定性。半世纪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威格纳开风气之先,推测人类意识或许是解开这谜团的关键。
不过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艾伯特强调,威格纳的假定是以严谨的数学与机率观念来建构,与观测者的期望及意图毫无关联。况且代表量子机率性的波极为微弱,一与周遭环境接触就会消失,观测者根本无用武之地。换言之,实在界毕竟不是人类心灵所能干预掌控,一如古希腊哲人德谟克利图斯所说,其中只有原子与虚空。
艾伯特教授进一步指出,人们碰到高深的物理学时,似乎总会有一种自欺的倾向,想要确认人类是宇宙的中心,是演化的登峰造极之作,能够掌控自身的命运。其实大家何不学学伽利略,抑制主观期望的诱惑,勇敢而清晰地观看这个世界,接纳它的美丽与残酷,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