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13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主教與西歐封建社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21:19: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认识西欧封建<敏感詞>首先必须了解罗马天主教会,罗马天主教会对中世纪的西欧的影响无论怎么样形容可能都不过分。实际上,罗马天主教是西欧封建<敏感詞>的精神支柱,它把四分五裂的西欧世界联合为一个庞大的<敏感詞>体系,并给封建制度带上一个神圣的光环;同时它也按照封建制度建立了自己的教阶制和教皇国,罗马天主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还是<敏感詞>和精神统治的核心,在西欧封建<敏感詞>占有万流归宗的特殊地位,对中世纪西欧<敏感詞>、经济、文化、<敏感詞>关系以及民众生活习俗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世纪的西欧<敏感詞>就是天主教<敏感詞>。所以说,要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敏感詞>,必须首先了解天主教。正如恩格斯指示的那样:“对于一种征服罗马帝国、统治文明人类的绝大多数达一千八百年之久的宗教,简单地说它是骗子手凑集而成的无稽之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应该研究“在基督教中形成了一种体系的那些观念和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而且是怎样取得世界统治地位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328页。)首先,我们要了解教皇权和教皇国是怎么形成的。早在罗马帝国末期,罗马因其首都地位,罗马的主教获得了作为中心的宗教权力和地位,他们声称罗马教会是惟一由使徒彼得创立的,罗马主教是使徒彼得的后继者,其任务是受彼得的委托,向全体教民担负传道的使命,并以教会的形式为全体教民作升往天国的准备。后来,在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的过程中,罗马教会面临危机。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日耳曼人首都克洛维迫于征服战争形势的需要,于496年率其3000名骑兵皈依了罗马基督教,从而使罗马教会的权益得到保护。从此以后,罗马教会在法兰克政权的支持下,随着法兰克的扩张,在西欧广泛推行基督教。在此期间,法兰克国王把大片土地赏赐给教会,罗马主教权势日益强大。6世纪末,伦巴德人占领意大利北部,隔断了拜占廷帝国和罗马的联系。罗马主教格列高利一世乘机夺取了罗马的统治权,并把辖区扩大到意大利中部和西西里、撒丁尼亚和科西嘉等地区,从而削弱了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的地位和职权。590年,格列高利一世自尊为教皇,宣称位在众主教之首,要求在宗教事务中享有最高权威。同时派出许多隐修士到西班牙、高卢、不列颠和北非等地区布教,广建修道院,允许修土扩建庄园,出租土地,经营商业,使教会的财富和<敏感詞>地位大为提高。8世纪中叶,罗马教会抛出了一个“君士坦丁赠礼”文件,据称君士坦丁大帝为感谢罗马教皇西尔维斯特一世给他治好麻风病,使他皈依基督教,特此诏谕:把安条克、亚历山大、耶路撒冷和君士坦丁堡四大教区、一切宗教事务的管辖权以及罗马帝国西部的领地和世俗统治权授予西尔维斯特及其继承者,神圣罗马教会的教皇高于世上所有的主教,是他们的首领。这个文件,史称“君士坦丁赠礼”。中世纪时,罗马教皇就是凭借这个文件向<敏感詞>四大教区及西欧各国国王提出权力要求,成为教皇扩大权力的有力武器。事实上,15世纪中叶,这个“赠礼文件”被证明是伪造的。756年,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为报答教皇帮助他夺取王位的恩情,将意大利北部拉文那至罗马的大片土地赠予罗马教会,从而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774年,查理曼又把贝尼文托和威尼斯等城市赠予教会;962年,德皇奥托一世不仅赠予教会大片土地,并且还把该地方的行政、司法、财政等大权也赠予教会,教皇权和教皇国的势力日益强大,在西欧起着<敏感詞>和精神统治的中心作用。其次,关于罗马教廷。教皇权和教皇国的形成,是中世纪欧洲的重大事件。在诸蛮族国家统治下的无秩序的西欧世界,教延成为秩序的代表,<敏感詞>和精神统治的国际中心。800年,教皇立奥三世为查理曼加冕,查理曼就由一个蛮族首领变成了古代罗马皇帝的合法继承人,成为“伟大的罗马人的皇帝”,而蛮族加洛林帝国也就变成了“罗马人的帝国”,即查理曼帝国。这样,罗马教会就利用它的“神圣”权威通过查理曼帝国的成立,结束了自蛮族征服罗马帝国以来长达300多年的<敏感詞>动乱,把整个西欧大陆纳人查理曼帝国的统治秩序之中,消除了蛮族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罗马人之间的敌对情绪,消除了日耳曼诸蛮族之间的争斗,使蛮族<敏感詞>进人文明的秩序时代。查理曼帝国解体后,西欧再度陷于分裂。这时,罗马教会成为西欧惟一的权力中心,教皇不仅掌握了西欧的宗教统治权,还竭力插手西欧各国政务,甚至废立国王。这就引起了俗权和教权的矛盾和斗争。962年,教会故技重演,教皇约翰十二世在圣彼得大教堂为德意志萨克森国王奥托一世加冕称帝,奥托成为继查理曼之后第二个罗马皇帝的合法继承者,并且正式称为“奥古斯都”。此即“神圣罗马帝国”的起源。1155年腓特烈一世加冕时正式加上的“神圣”二字。神圣罗马帝国作为“帝国”的实际内容来说,虽然徒具虚名,但其意义或影响是巨大的。神圣罗马帝国包括德国和意大利的中北部,德国皇帝兼意大利国王头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由教皇加冕,意味着“神授王权”,皇帝的地位高于<敏感詞>国家的国王,其使命兼有保护其臣民和教会的双重任务,这样就使皇帝有可能利用保护教会的名义发动侵略战争,如对意大利的战争;神圣罗马帝国为西欧惟一的“神圣帝国”,皇帝名义上为西欧最高<敏感詞>首脑,因此皇帝和教皇的结盟及其决策就成为西欧的权力中心。此后,西欧许多重大事件都和这两大权力的联合与斗争有密切的关系。第三、关于东西方教会的分裂。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后,基督教徒生活在东西两大帝国的不同的<敏感詞>环境中,久而久之,在宗教语言、仪式和教义等诸方面逐渐产生了分歧。东方教会,在宗教思想上较多地保存了犹太教的传统,在生活方面则受希腊文化的影响较多。西方教会,其宗教思想主要是受希腊罗马哲学的影响,而宗教生活则更多地接受拉丁民族和日耳曼民族的影响。这样,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东西方教会的分歧愈来愈明显。东方教会使用希腊文传教,其宗教理论具有神秘主义的特点;西方教会使用拉丁文,宗教理论则具有世俗化和法律化的特点。在宗教和国家关系方面,东方教会受国家的控制,拜占廷皇帝被神化,成为教会的最高首脑;西方教会则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教皇国,最高宗教首脑为教皇。教皇的权力不仅限于教皇国,他还利用分布在西欧各国的教会势力干涉其内政,与各国君主争夺统治权。东西方教会最大的分歧是对教义认识的不同。西方教会的基本信条是“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圣灵三者是一体的,圣父生圣子,圣父和圣子共发圣灵。“三位”之间有严格的区别,不可混淆;但又是同性、同体的,彼此无大小尊卑之别,同等重要。即所谓一个上帝,三个“位格”。并认为这是神圣的奥秘,只有通过上帝的启示来信仰,而不是人的理性所能理解的。西方教会的这种对“三位一体”的牵强附会的解释,自然不能令人信服。东方教会则认为,圣子(耶稣基督)是人,不是神,系由上帝所“造”,其品级低于上帝。东西方教会关于耶稣基督属性之争长期不能解决,导致双方分歧的扩大,预示着东西方教会分裂的不可避免性。4、5世纪以后,东西方教会由于教义信仰而引发的各种宗教斗争层出不穷。8世纪至9世纪中叶,东西方教会因圣像崇拜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斗争,双方互相攻伐,严重对峙。11世纪,西方教会经过改革,克服了内部危机,加强了力量,在东西方教会斗争中逐渐占据上风。1053年,教皇利奥九世和君士坦丁大教长米海尔·凯鲁拉里的斗争达到白热化。凯鲁拉里写信谴责利奥九世为异端,利奥怒不可遏,立即复信,对凯鲁拉里进行反击,并宣称使徒“彼得建立的宗座(罗马主教)高于君士坦丁堡及<敏感詞>一切宗座(主教),高于一切教会。因此关于礼拜仪式和信仰问题,罗马主教(教皇)的裁决,高于所有人。”1054年,利奥和凯鲁拉里互相宣布开除对方教籍。从此以后,东西方教会正式分裂了。分裂后的东方教会自称为“正教”,亦称“东正教”或希腊正教;西方教会自称“公教”、“罗马公教”,亦音译为加特力教,天主教教会分裂后,东西方教会逐渐形成各自的教会体制(即教阶制)。西方教会形成独立的封建神权教皇国,教皇为最高首脑,从教皇直到地方。一般神职人员形成了一整套教阶体系:主体由主教、神父、助祭三个品位组成。主教以其职级复分为教皇、枢机主教(又称红衣主教,由教皇任命组成教皇国中央机构——罗马教廷,分掌教廷各部和一些国家重要教区的领导权)、首主教(即首席主教,为一国教会之首)、都主都(首都所在地的主教)、总主教(又称大主教,掌一省的教权)、主教(掌管教区)。神父(神甫),正式品位称司铎(司祭),协助主教管理教务,通常为一个教堂的负责人。助祭的神品为六品位,故亦称“六品”,协助主教办理一般事务,如慈善救济事宜等。东正教无教皇和枢机主教,实行牧首制。其教阶制体系是:牧首(亦称宗主教或大教长)、都主教(首都或重要城市的主教)、大主教(主管一个大教区)、主教(教区的负责人)、大司祭(亦称大司铎,可代替主教行大礼弥撒和管理教务)、司祭(亦称司铎,神父的正式品位之一,主持教务事宜)、辅祭(亦称助祭,辅佐司祭工作)。东正教的牧首虽有较高的地位,被各国教会尊为“全世界的圣者”,但各国教会自成体系,对君士坦丁堡没有隶属关系,它们都是独立的平行的教会。但东正教会与其所在国家的关系则不是独立的,它们奉国家君主为教会首领,教会从属于政府,这和西方的天主教会有很大的不同。最后,天主教与西欧封建<敏感詞>的关系。基督教按封建和等级制原则建立教会和教阶体制,并给封建制度涂上一层神圣的灵光,把世俗的封建制度神圣化,教会既是封建主,又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作为封建主,教会在西欧占有1/3的大地产,是最大的封建领主。它和世俗封建主一样,在其领地上组建庄园,剥削农民,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出卖各种“圣物”,搜刮民脂民膏。但是,天主教会作为古典文化的保有者和传播者,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蛮族只是用<敏感詞>和军事力量征服并统治罗马帝国,此外所有<敏感詞>事务如知识文化、道德权威、生产组织、<敏感詞>秩序等等,都由教会负责。当时西欧各国的人们把主教而不是把蛮族国王视为<敏感詞>领袖。在动乱、无秩序的“黑暗”时期,基督教的神圣教律和宗教仪式是约束民众,稳定<敏感詞>并使之秩序化的重要力量。在这个时期,正如史学家克里斯托弗·道森所言“宗教仪式的神圣秩序仍然保存了它的纯洁性,而且在这个神圣秩序里,整个基督教世界:罗马、拜占廷和蛮族,找到了一个内在的统一原则。而且宗教仪式不只是对宗教统一体的约束,它也是使外邦人和蛮族的思想与新的人生观和历史观保持一致的途径。”这样,基督教通过它的一系列宗教礼拜秩序,赋予全体教民一种新思想和一种新的生活原则,把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层和各种不同的<敏感詞>力量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基督教的拉丁—日耳曼世界。800年,教皇利奥三世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查理曼大帝加冕,宣称这个蛮族首领为“伟大的罗马人皇帝”,标志着西欧基督教化即罗马和日耳曼的融化基本完成。当然,中世纪的天主教的消极影响还是不少的,尤其是中世纪后期这种消极作用更为突出。例如教会和封建主狼狈为奸,残酷剥削农民,镇压农民和异端运动,严禁任何先进思想和科学研究,仅在1483—1498年间,仅西班牙异端裁判所就以火刑处决2石万人,另外还有8.9万人被处以<敏感詞>刑罚。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21:20:02 | 只看该作者
暈了,,又這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