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籍上傳
封面: |
|
簡介: |
《辞章之道(中阿对照)(精)》是伊玛目阿里的言论汇集,它文字优美,言简意赅,修辞隽永,堪称阿拉伯文学的典范之作。由伊拉克著名学者赛义德·莱迪(970~1016)辑录成册,并定名为《辞章之道》(《NAHJUL BALAGHA》)。伊玛目阿里自幼随先知长大成人,与先知朝夕相处,聆听先知教诲,亲睹先知为人处世,长此以往,直至先知与世长辞。由于耳濡目染,自然受益匪浅,其他圣门弟子当然望尘莫及。
在先知的门弟子中,伊玛目阿里最接近先知。他既是先知的堂弟,又是先知引以为豪的乘龙快婿。
《辞章之道》是伊玛目阿里·本·艾比·塔利卜的演说,信函,指令,训诫,言论,箴言,遗训,格言集。公元十世纪,由艾布·哈桑·穆罕默德·谢里夫·莱迪选录,汇编成册,命名为《辞章之道》亦译《雄辩之路》。分为三章:第一章“演说与指令”(242篇);第二章“信件与信函”(79件);第三章“格言与箴言”(478条)。
《辞章之道》辑录成册后,引起伊斯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被什叶派奉为他们的五大圣训经之一,被逊尼派,穆尔太齐赖派视为重要经藉之一,并一致认为是珍贵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遗产。
《辞章之道》问世后,许多手抄本和注释本在伊斯兰世界各地流行。早期的注释本有‘拉万迪’的注释本,艾布·侯赛因·白海基(996—1677)的注释本,法赫伦丁(?一1210)的注释本,伊本·艾比·哈迪德(1190一1258)的注释本,伊本·麦赛姆的注释本等。
近代和现代的注释本有哈比卜·本·穆罕默德·哈希米的注释本,穆罕默德·阿卜杜(1849-1905)的注释本,穆罕默德·纳伊勒·米尔赛菲的注释本,穆罕默德·太基伊·图斯太里的注释本等共有五十多种,这些注释者中有逊尼派,什叶派和穆尔太齐赖派。注释家们出于各自不同的教派观点和认识水平,对伊玛目阿里言简意赅的语言及许多预言,暗示有不同的理解,注释和发挥。其中最早的注释本是拉万迪的注释本。而内容最丰富,最驰名的是伊本·艾比·哈迪德(穆尔太齐赖派)的注释本,长达二十册,他主要阐述穆尔太齐赖派的观点,但同时客观地引述其他派别的观点。图斯太里(什叶派)的注释本长达十四册,他主要阐述什叶派的观点,对伊本·艾比·哈迪德的某些观点有所批评与驳斥。穆罕默德·阿卜杜(1849-1905,逊尼派)的注释本主要阐述逊尼派的观点,但引用资料较少。
《辞章之道》的内容涉及伊玛目阿里关于认主独一,真主的本体与属性,宇宙,天地的创造,天使,阿丹的创造等论述,以及先知论,伊玛目论,伊斯兰的基本信仰与义务,《古兰经》,圣训,伊斯兰的世界观,人生观,伦理道德观等精辟的论述。还淋漓尽致地描述了海洋与大陆,大陆的形成;细腻入微地描述了孔雀,蝙蝠,蚂蚁,蝗虫等生物,以此论证真主奇妙的创造。
一大部分内容是伊玛目阿里对正统哈里发时期,围绕哈里发位(先知的继承人)之争展开的重大政治斗争,军事冲突的立场,观点及对有关人物的批评,与他们的论证。
在伊玛目阿里的演说,信函,训诫,遗训,言论中贬斥现世,提示死亡,向往后世较多,这一方面是源于《古兰经》,圣训的伊斯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什叶派认为阿里应该是合法的第一任哈里发和第一位伊玛目。因此,《辞章之道》可以说是什叶派思想,主张,学说的源泉与依据。研究什叶派必须研究《辞章之道》。
伊玛目阿里口才出众,出口成章。他是第一位背诵全部《古兰经》的圣门弟子;他精通《古兰经》,圣训,教义,教法;他知识渊博,语言丰富;他熟练地引用《古兰经》圣训以及历史典故,古阿拉伯诗歌中有益的谚语,格言,警句。正如穆罕默德·艾敏·奈瓦威教授所评论的那样:“智慧的源泉从他的心灵中涌出,丰富的语言,词汇,格言,警句,哲理象海水般从他的舌头顺从地,流利地滔滔不绝……。”他语言逻辑思维能力极强。在他的演说,言论,信函,箴言,格言中充满着形象的比喻,美妙的隐喻,精彩的借喻与转义,紧凑的对偶句,凝炼的排比句,洽切的对照句等优美的传统阿拉伯修辞语言。阿拉伯,伊斯兰学者,专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对它评价很高。已译成英文、波斯文、中文等,其格言,箴言部分,已译成十几种语言。
《辞章之道》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受到特别的重视与推崇,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每年举行一次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巴基斯坦的海德拉巴伊斯兰学术机构也定期举行国际性研讨会。伊朗各大学,各宗教院校把《辞章之道》的重要内容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学者,学生们象背诵《古兰经》一样背诵《辞章之道》。有不少能背诵全部《辞章之道》者,能背诵部分内容者数不胜数。各大学还发行分类单行本,如“认主独一论”,“先知论”,“伊玛目论”,“伦理道德”,“政治与经济”,“理智与知识”,“格言,箴言集”等,供学生,公民学习。
其他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也非常重视,在巴基斯坦,印度,叙利亚,黎巴嫩等都有专门研究机构,定期举行学术研讨会。 |
語言: |
中文 |
格式: |
pdf |
作者: |
穆罕默德·本·侯赛因·谢里夫·莱迪选编 |
目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