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5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道观里怎么样求神许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1 15:24: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般来说,初一、十五和神仙圣诞很多人都去道教宫观烧香许愿。很多道教宫观也以无求不应而闻名遐迩,受到很多信众的朝拜,香火不断。很多人以为是自己上香的原因,才会得到神仙的庇佑,所以遇到事情不顺利就到宫观上香,祈福禳灾。真的是因为上香的原因吗?
很多人对烧香的事情表示怀疑,烧香真的有这么大的功用吗?为什么要去道观烧香?烧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在道教宫观求神许愿会比较灵?是不是只要求神许愿,神仙都会满足心愿呢?我们一起谈谈道观里面烧香的那些事。
▌道教焚香只是通信,心诚方可感通三界
“九天之上,惟道独尊。万法之中,焚香为先。”焚香是供养神仙的主要方式之一。因为香烟缭绕可以结成云篆,可以上达天庭,奏表悃诚之意,所以上香前必须祝之以使心诚意真。在《祝香咒》中有“道由心学,心假香传。”也就是说,修道者用诚心来修道,借用焚香来表达自己的诚心诚意,将悃诚之意传达仙境。
那么,是不是只要心诚了就一定能感通神仙呢?在道教科仪中,有“香自诚心起,烟从信里来。一诚通天界,诸真下瑶阶。”从这句话,不难看出焚香需要心诚,烟便是通信的主要媒介,心诚就能感通三界,这样神仙都会下凡看我们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都道教宫观都会烧香,也会虔诚地稽首磕头,希望能所求遂愿,无求不应。
道教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源,万物运行的规律以及人间伦理道德纲常。“德”是道的外化及功能。神仙是循德而上,在精神和肉体及伦理道德超越于世俗的精神实体。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人类道德的楷模。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用“道德”思想告谕、教化众生,追求天人合一、宇宙和谐、天下太平,教导人们通过修道积德达到安乐幸福、长生久视、得道成仙。
▌赐福消灾同赖善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求神许愿之后,很多人都会想着愿望会不会实现。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愿望都会实现?是不是只要供品多就能得到神仙的眷顾呢?对于这些问题,在很多道教经典中都有提及,比如《道德经》有“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三官经》有“赐福消灾,同赖善功。”另外,在很多道教善书中也作了专门的讲解。从这句话不难看出,神仙不分亲疏,总是把善果报应善人。所以给大家赐福消灾并不是仅仅因为许愿或者求神仙了,而是因为自身的善功。
同样,也会有人问:为什么我烧香这么久,还会有这么多不顺和不快,为什么我的生意不挣钱,为什么我家里人得病,为什么儿子不听话,为什么我没房没车,很多人都比我强呢?
《文昌帝君阴鸷文》有:“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存平等心,扩宽大量。忠主孝亲,敬兄信友。各睦夫妇,教训子孙。毋慢师长,毋侮圣言。”由此可见,需要修福修善必须从心底上下功夫,而不是做表面工夫,做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以至于“利物利人,修善修福”,“人能如此存心,天必赐福于他”。
如果凭心做事,《太上感应篇》中有“司过之神依人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所以,就算烧香很多年,每个月都去宫观烧香,也未必能避免厄运的降临。香供养神仙不是在表忠心,交保护费,买保险,所以信神仙就按照神仙的教导去完善自己,勤修福慧,自然百福骈臻,千祥云集。
▌结交仙友栖集清虚,永断执迷咸归至道
道教是长生久视之道,是升天得道之道,而不是让他套上更多的枷锁,以至于通过求神许愿获取那些短期利益,朝真拜斗获取消灾解难。如果真的这样,就好比走入福堂转了一圈,只解决了自身问题,而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利益。
《早课经》有:“思沉沦苦,发清净心,皈奉圣真,特求忏悔,丐怜愚昧。原赦罪愆,解释报冤,蠲消魔障,所觊命逢昌运,名注丹台。际遇真师,亲闻至道,精修妙行,增长善芽,尽节玄门,怡神真境。他日运应灭度,自性不致昏迷。径生十善之家。能通宿命,还证上乘之道,承侍虚皇。”
所以,皈依正道,结交仙友,以至于栖集清虚,而长生久视。而不仅仅只是求神许愿,满足日常生活安定无虞,更应该“存平等心,扩宽大量”、“语善,视善,行善”,德蒙神仙赐福消灾,永断执迷咸归至道。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道缘仙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