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查看: 4779|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学入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10 20:33: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書籍上傳
封面:
簡介: 《心理学入门》作者用读者耳熟能详的语言进行描述,选用专业术语慎之又慎。该著不略过最基础的知识,告诉读者目前心理学各流派回答了什么问题,又留下哪些问题。“启动自我体验”,作者力求描述和解释每一位读者在自己和朋友或熟人身上能够观察到的心理过程。插图、列表、举例、扩展信息,全书栏目丰富,纲举目张。根据德语、荷兰语、波兰语、西班牙语各种版本所引起的积极反响做了全新修订。德奥是心理学的故乡,中国确实亟需补补心理学这一课。
日常生活中在心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人在与环境的斗争中会反复遇到一些无法轻易解决的问题。有些问题应当给予回答,比如,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做作业?有些人为什么觉得解数学题很困难,而有些人则毫无困难?许多人本想记住的东西却很快就忘记了,原因何在?有些人为什么总是很容易跟人发生争吵,而有些人却能待人亲热,跟人产生亲密友好的感情?有些人在急需他人帮助的时候却孤立无援,如何解释?运用常识回答问题。
其实,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没有心理学的帮助,人们也大多会用“健全的理智”来回答这些问题。比如,有的孩子不肯上学,就说他“懒”;有的孩子解答数学题有困难,就认为他“没有数学天赋”;有的孩子忘性强,就认为他“记忆力不好”;有人说,争吵都是由那些“有攻击性”的人引起的;有些人有时不愿意提供帮助,就被说成是“麻木不仁”和“漠不关心”;有人可能还会补充解释说,这种情形多数发生在“现代化的大都市的人群”当中。
从专业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些问题的产生和表述。心理学家根据自己的观察,抓住在公众中——比如在媒体或私人闲聊中——激烈争论的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是非常正常的。但是,他们通常会对这些问题作出另一番表述:人们在特定条件下会比其他条件下更愿意向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吗?那些可以期待人们提供帮助的条件有什么特征?人们一般说来有愿意不愿意提供帮助的区分吗?
不管在表达这些问题还是在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过程中,心理学家都要遵循一系列形式上的规则。他们总是期待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做到能够比“常识心理学家”更好地回答关于人的行为的问题。他们还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能够有助于解决现有的“常识”问题,以便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
語言: 中文
格式: pdf
作者: 格尔德·米策尔
目錄: 前言
1.心理学的宗旨、观点和应用
1.1.研究人的行为和经历是心理学的任务
1.2.心理学是研究领域
1.2.1.科学研究的目的
1.2.2.科学调查的若干特征
1.3.关于人类行为的观点
1.3.1.科学心理学的开端
1.3.2.近代的理论观点
1.4.应用心理学的若干工作领域
1.4.1.教育心理学
1.4.2.健康心理学
1.4.3.环境心理学
1.4.4.犯罪和司法心理学
1.4.5.临床心理学
1.4.6.劳动心理学、企业和组织心理学
1.5.后续章节展望
2.人类的发展心理学:基础和开端
2.1.发展心理学的目的
2.2.发展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2.2.1.发育的连续性或者间歇性
2.2.2.遗传一环境问题
2.3.出生前的发育
2.4.出生
2.4.1.出生的正常过程
2.4.2.分娩并发症
2.5.童年早期
2.5.1.身体运功机能的发育
2.5.2.视力的发育
2.5.3.社会一情感联系的发育
2.5.4.认知功能的发育
2.5.5.语言能力的发育
2.5.6.符号功能
2.6.学龄前儿童
2.6.1.认知发育
2.6.2.社会发展
2.7.入学儿童
2.7.1.认知发育
2.7.2.道德判断力的发育
2.7.3.友情关系的发展
3.青春期和成年后的发育
3.1.青春期
3.1.1.入学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发育阶段
3.1.2.身体上的变化
3.1.3.认知发育
3.1.4.父母的教育方式
3.1.5.重新调整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3.1.6.寻找自我身份
3.2.成人期
3.2.1.成年期发展的若干基础
3.2.2.所选择的领域的发展
3.2.3.人到中年
3.2.4.身体变化:成功养生的其他例子
3.3.人生的终点
3.3.1.近期历史上关于死亡的观念的改变
3.3.2.对死亡的恐惧
3.3.3.面临死亡时的情感反应
4.感觉心理学
4.1.感觉系统
4.1.1.感觉器官的一般功能
4.1.2.心理物理学
4.2.感觉数据的解析
4.2.1.感受和感觉之间的区别
4.2.2.信号发现理论
4.3.视觉器官的结构和作用方式
4.3.1.电磁波是视觉感觉印象的基础
4.3.2.接受物理能量并转化为神经搏动
4.3.3.中枢神经系统处理和传递视觉信息
4.4.解释色觉的理论
4.5.形状感觉
4.5.1.加工视觉信息的等级结构
4.5.2.形状感觉中的格式塔原则
4.6.对运动的感觉
4.7.用单眼或双眼观看时的距离感觉
4.8.文化对感觉的影响
4.9.人的意识
4.9.1.意识的特征
4.9.2.意识和注意力
5.学习的基本过程
5.1.学习是行为变化的过程
5.2.学习的理论
5.2.1.经典的条件反射
5.2.2.工具性条件反射
5.2.3.操作性条件反射
5.2.4.从认知角度看条件反射
5.2.5.爱德华?托尔曼的认知学习理论
5.2.6.从尝试行为和失败行为到认识
5.2.7.在观察中学习
6.记忆心理学
6.1.记忆是信息处理
6.1.1.感觉记录器:感官刺激的入口
6.1.2.短期记忆
6.1.3.长期记忆
6.2.记忆能力的提高
6.2.1.设计练习活动的建议
6.2.2.记忆术
7.问题的解决及其前提
7.1.思维
7.1.1.形象的表象:没有感官刺激的感觉
7.1.2.概念的形成和运用
7.1.3.推断性思维
7.2.问题的解决
7.2.1.解决问题的过程的研究
7.2.2.早期经验妨碍问题的解决
7.3.解决问题的行为是智力的表现
7.3.1.智力的特征
7.3.2.探求智力测试方法:途径和歧途
7.3.3.智力研究之路:从结果到过程
8.动机心理学
8.1.有动机的行为:特征描述和阐释
8.1.1.有动机的行为的特征
8.1.2.觉察到有目的的行为方式的差别是进行解释的前提
8.1.3.为有动机行为所作的解释和虚假解释:本能论
8.2.关于具体动机的理论
8.2.1.进食行为及其解释
8.2.2.攻击行为及其解释
8.2.3.促进学习动机的若干条件
8.2.4.感觉经历是取得成绩的结果
8.2.5.意愿心理学
9.情感心理学
9.1.情感的特征和分类
9.1.1.人的情绪的组成
9.1.2.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9.1.3.对未来感情的预知
9.2.解释情感的理论观点
9.3.主观幸福感:特征和产生
9.3.1.主观幸福感的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
9.3.2.富裕和主观幸福感
9.3.3.社会比较和主观幸福感
9.3.4.促进产生幸福感的条件
9.4.通过表情社会地传递情感
9.4.1.表达情感是为了增进理解
9.4.2.情感表达的生物学的和经验的前提
9.4.3.所表达的情感对旁观者的影响
9.4.4.在社会状况下表达情感的规则
9.4.5. “伪装”情感的可能性
9.5.通过体态和手势社会地传达情感
9.6.情商
10.社会过程心理学
10.1.社会的感觉
10.1.1.社会公式及其功能
10.1.2.个人感觉过程中的归因
10.1.3.偏见心理学
10.2.从相遇到社会吸引
10.2.1.促进产生第一次社会接触的条件
10.2.2.促进相互吸引的条件
10.2.3.通过爱情建立社会情感联系
10.3.群体对成员的影响:适应
10.3.1.经典实验
10.3.2.接受社会影响的不同原因
10.3.3.多数人对持不同意见者的反应
10.3.4.持不同意见者改变多数人的信念
参考文献
本书是体系化理论性的心理学入门级专著,故额外收取金币三枚,下载权限为50,请欲下载的社友慎重选择!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沙发
发表于 2019-3-11 20:20:47 | 只看该作者
看看这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9-3-12 01:00:1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如何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9-3-12 20:06:44 | 只看该作者
下载文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下室
发表于 2019-3-12 21:22:51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基
发表于 2019-3-14 14:3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壳
发表于 2019-3-16 23:53:2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幔
发表于 2019-3-18 12:07:3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核
发表于 2019-4-15 11:58:46 | 只看该作者
Thanks♪(・ω・)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9-4-26 19:38:3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