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文学流派】
从18世纪末以来的一些文学作品,因为具有共同的基调与文体而被归类于“哥特小说”。例如:华尔普(Walpole)的《奥特朗托城堡》(The Castle of Otranto)、安·拉得克里夫(Ann Radcliff)的《奥多芙的神秘》(The Mysteries of Udolpho)、路易斯(Lewis)的《僧侣》(The Monk),当然还有玛丽·雪莱(Mary Shelley)的《科学怪人》(Frankenstein)。这些作品戮力于处理残酷的激情与超自然的恐怖主题,而小说的背景通常建构于荒凉的古堡或者幽深的修道院,主角(通常是稚嫩的少男少女)身陷于无以摆脱的魔性爱欲,和(通常是阳性的)施虐者展开一段以死亡为终结的际遇……在这些小说中包含的情欲/性别(sexual/gender)的关系,古怪地纠缠于神圣与魔鬼的角力;极度的情色高潮来自于破灭(也就是仪式的“完成”)的那一刻。象征父权的宗教系统与企图超越的的黑暗(阴性)力量,在某种不可明说的层面,其实隐讳而酷异地分享著“爱欲交配死亡”的快感模式。在当代的恐怖小说阵营中,象安妮·莱斯(Anne Rice)的作品《吸血鬼纪事》(The Vampire Chronicles)就流露出男同性恋情欲与父性机制的复杂互动。
这一时期许多哥特式小说家不断涌现,不仅哥特文学是对人类自身黑色阴暗面的展示,也是对当时<敏感詞>正统思维模式的一种挑战,是一种恐怖,神秘色彩的混合体。哥特小说中比较典型的角色是吸血鬼,例如布来恩·斯托克的《德古拉伯爵》(Dracula),还有埃德加·艾伦(Edgar Allan)诗集中的描写。斯托克笔下对吸血鬼化身的描述同以往比较走入了对立的角度。(当代作家安妮·莱斯(Anne Rice)的《夜访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和布莱特(Poppy Z. Brite)的《勾魂时分》(Lost Souls)等作品也是斯托克式的延续。)到了20世纪的70年代,朋克作为一种亚文化侵入了主流文化的领域。原始的朋克来自于暴力和强大的颠覆。而原名为“华沙”(Warsaw)的“快乐分裂”(Joy Division)的出现,无疑将这场充满了破坏欲望和无政府主义的朋克运动带进了后朋克(Post-Punk)时代。
不过以上只是一种类型,历史上还有许多更好的作品,
【哥特音乐流派】
早期的哥特式音乐代表有如苏可西与女妖(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包豪斯(Bauhaus)等等。它们充斥着沉郁厌世的情调。音乐往往冰冷刺骨,既带有精细的美感,但又同时在音域层面上大量使用偏离旋律线的不协调音,对于一切传统音乐极端的蔑视。在歌词与表演概念层面,展现着生命与爱欲的荒凉。从对现实状态的厌弃,进而追求心灵深渊的奇诡乐趣。在舞台上,她/他们以偏激的狂乱扮装出现,如苏可西略带虐待与被虐情调(SadoMasochistic)的“冰女王”神采,包豪斯的主唱彼特·墨非(Peter Murphy)把自己打扮成冶艳无常的双性吸血鬼?这种对性别的颠覆与反转,还表现在对神学(或恶魔学)概念的狂热执迷。在1981年成立的仁慈姐妹(The Sisters of Mercy),是几个爱好中世纪风格的男子对于音乐意识的反扼,一度被形容为“狂笑著注视罗马城烧成一堆瓦砾”的主唱爱特利奇(Andrew Eldritch)一语道破歌德摇滚乐团的宗教立场——对于我们,犬儒精神就如同天主教徒的圣水一样。
在70年代晚期,英国有少数的后朋乐被称做“gothic”。但是直到80年代早期歌特摇滚才算是在后朋中自成一派,而这些乐队的追随者也聚集起来并逐渐形成明确的团体。“歌特”之名来自于1981年2月21日Steve Keaton发表于英国摇滚之声周刊的一篇文章:“The face of Punk Gothique”。而于1981年7月在伦敦Soho开业的Batcave为逐渐兴起的潮流提供了聚点,当时这种潮流被“新音乐报道”称作“positive punk”。 而Batcave一词后来被用作描述old-school 歌特之用。
70年代末80年代初,独立于英国,死亡摇滚从美国朋克运动中分离出来(也就是说death rock是美国特有的)。而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德国人发展出的一种被称作Grufti[e]s的文化(翻译成英语为"vault creatures" 地下生物or "tomb creatures"墓妖,其实永恒沉睡就是这类型的);他们追随一种受新浪漫主义影响、融合了歌特和新浪潮的音乐形式,并由此建立了早期的“黑暗文化”(曾被叫做“暗潮文化”)。
态度:喔嚯!
衣着:摩登,恋物,Cyber
活泼歌特是歌特文化里的粘合剂,因为他们同任何人接触,并互相引荐(吧主我就是这么做的)。活泼歌特 永远不旁观
锐舞歌特
Old School歌特会告诉你,歌特聚会从来不必担心它的热闹程度,因为锐舞歌特将扮演舞池(而不是歌特文化)中的重要角色。事实上,更多Old School歌特也开始使用荧光材料和风镜了。
锐舞歌特 的典型衣着是尺码过大的松松垮垮的裤子,T-shirt和幻彩发光的漆质配饰。风镜戴在头顶而不是架在鼻梁上。他们的音乐取向在EBM(Electronic Body Music)到Industrial流派之间交迭。另外,他们将Techno、Trance和Breakbeat等音乐引入进来
态度:不发光,就不能show!!
衣着:肥裤子、T-Shirt、背心、荧光服饰
歌特Geek
Geek还用多说吗?所不同的是,他们自认为有着跟电脑显示器前面色惨白的程序员所不同的歌特血统。
态度:这比当一个普通的Geek要好得多
衣着:摩登和网络
血族注意了!!!!!!
吸血鬼歌特
吸血鬼歌特似乎有三类
第一类是由吸血鬼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所组成,他们就像任何<敏感詞>一种歌特,但他们头脑中存在有吸血鬼
第二类相比较而言则相当华丽。他们在谈论自己时用“Vampyre”而不是“Vampire”(吸血鬼),用拼写中的“y”和“i”来驱分自己和神话中的吸血鬼,不过这俩词读音一样……有时你可以看见他们披着斗篷露出尖牙(尖牙都是花高价通过牙医设计定制的)。
第三类把他们自己看作灵魂吸血鬼——从他们受害人哪里吸取精神的能量。这种恶习带有宗教上的暗示
态度:吸血鬼很酷
衣着:正式、浪漫
异教歌特
歌特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宗教信仰无动于衷的,大多数宗教类型都遭到异议,但大量的异教歌特都沉迷于某些异教的宗教,其热衷度比对他们的珠宝更甚。
凯尔特是一种自然宗教,以一种和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互动经验(比如,你深深凝视和嗅闻玫瑰花,那你就是玫瑰花。你沉浸在流淌的河流的声音中,感到身边光线的流动,那你本身就是河流)凯尔特是对大自然力量表现崇拜的一种极其个人的神秘形式。
凯尔特在歌特文化中异乎寻常的流行。信封这种宗教的异教歌特通常都认为这是他们歌特文化中的一部分。
Wicca教是督伊德教的一个后裔,是起源于北欧西欧等地古老宗教的一种现代新宗教,并且是撒旦教派后影响最大的地下宗教,和撒旦教的教义差不多,都是强调“非恶魔化”和信奉自然和神秘力量。
异教歌特发展了宗教习俗,除了上述两种外,还有很多
态度:神秘/或凯尔特的宗教很酷
衣着:更加复古。更加宗教化
总结:
歌特运动主要划分产生于来自 Post Punk(后朋克)的影响。当Punk坚定地把目光聚焦在此时此刻的<敏感詞>现实的时候,歌特文化的原理则是回溯更古老得多的文艺运动。
这种亚文化通常吸引对理论的多样性、艺术、宗教信仰和科学运动感兴趣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极少有亚文化像歌特摇滚一样伟大的知识放到同等的位置。
歌特运动通常在<敏感詞>和<敏感詞>价值观方面比许多<敏感詞>的亚文化更加无私欲,很大程度上关注个人信仰并时常忽视广泛的<敏感詞>层面;尽管在广义性来说,这并不是总是成立的。
哥特文化———并不是暴力
对于哥特文化是很难下一个明确定义的。这是因为在不同的<敏感詞>文化群体中“Gothic”一词有着不同的内涵和不确定性。哥特一词最早源于日尔曼人的一个分支西哥特人(4世纪后入侵罗马帝国并在法国和西班牙建立王国),后来被用来称呼那些未开化的野蛮人。现代最早使用“哥特”这个术语的是英国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AnthonyH.Wilson,他同时也是JoyDivision的经纪人,他曾经宣布JoyDivision乐队将作为一支哥特式的乐队而有别于<敏感詞>主流音乐流行乐队。
哥特文化作为一场现代文化运动,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朋克摇滚的音乐浪潮,当后者渐渐退去的时候,哥特文化作为一种边缘的亚文化幸存了下来。哥特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中世纪复古风格的音乐、艺术和文学的文化范畴,在音乐上它承袭了70年代欧美朋克摇滚音乐的音乐风格,在艺术上表现为一种对12到16世纪西欧的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强烈复古倾向,在文学上演变为那种隐郁和怪诞的神秘黑暗文学。哥特文化实际上倾向于那种非暴力的、和平主义的、被动的、宽忍的生活态度。但在许多媒体中却将它错误地理解为那种极端暴力的、仇视少数民族的和白人至上主义的边缘文化。哥特文化总是表现出一种孤僻疏离的,阴沉的精神气质,它总是去探讨那些引人深思的<敏感詞>问题,种族歧视、战争、以及仇恨。精神上对死亡的迷恋,驱使哥特文化不停地试图去找寻对生活、痛苦和死亡的另外一种思考。
哥特式爱好
艺术,特别是音乐、摄影和绘画。
人文,特别是文学、历史和哲学。
H.R.Giger的幻想生物美术“异型”,和达利的超现实主义视觉作品。
丁香烟,一种更经久、更浓厚,对人体危害更大的香烟。
猫,因其特有的阴郁气质而被哥特族所青睐。
蜡烛和圣诞树,气氛十足哥特的照明物。
哥特时尚
任何黑色的东西 或其它暗色,如海军蓝、深红。
银饰 多用早期欧洲和埃及宗教性的设计,花纹复杂。
苍白的皮肤和黑发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需要一种活死人的外表,也可能是因为想体现维多利亚时代关于“苍白的皮肤是贵族的标志”这一审美,也可能是反对沙滩文化里“太阳晒出的古铜色才是美的”健康理论。
黑白化妆 白色粉底,黑唇膏,黑眼影,细眉。
自我束缚的装饰和恋物癖的服装 皮革、PVC、橡胶、乳胶都是必不可少的面料。中世纪的束腰也极为常见。
T形十字章 (古埃及关于永恒生命的标志)。
歌剧风格的披肩、斗篷和长手套。
身体穿孔 哥特族们一般不会像朋克们那么极端,他们会讲些品位。在美国的犹他州,舌头是首选部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