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楼主: 青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理與修行]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1:55:40 | 只看该作者

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六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

  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佛剎微塵數菩薩俱,從百佛剎微塵數國土外諸世界中而來集會,其名曰:法慧菩薩、一切慧菩薩、勝慧菩薩、功德慧菩薩、精進慧菩薩、善慧菩薩、智慧菩薩、真實慧菩薩、無上慧菩薩、堅固慧菩薩。所從來土,所謂:因陀羅華世界、波頭摩華世界、寶華世界、優鉢羅華世界、金剛華世界、妙香華世界、悅意華世界、阿盧那華世界、那羅陀華世界、虛空華世界。各於佛所淨修梵行,所謂:殊特月佛、無盡月佛、不動月佛、風月佛、水月佛、解脫月佛、無上月佛、星宿月佛、清淨月佛、明了月佛。是諸菩薩至佛所已,頂禮佛足;隨所來方,各化作毘盧遮那藏師子之座,於其座上結跏趺坐。如此世界中,須彌頂上,菩薩來集;一切世界,悉亦如是,彼諸菩薩所有名字、世界、佛號,悉等無別。爾時,世尊從兩足指放百千億妙色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須彌頂上帝釋宮中,佛及大眾靡不皆現。

  爾時,法慧菩薩承佛威神,普觀十方而說頌曰:

    「佛放淨光明,  普見世導師,
     須彌山王頂,  妙勝殿中住。
     一切釋天王,  請佛入宮殿,
     悉以十妙頌,  稱讚諸如來。
     彼諸大會中,  所有菩薩眾,
     皆從十方至,  化座而安坐。
     彼會諸菩薩,  皆同我等名,
     所從諸世界,  名字亦如是。
     本國諸世尊,  名號悉亦同,
     各於其佛所,  淨修無上行。
     佛子汝應觀,  如來自在力,
     一切閻浮提,  皆言佛在中。
     我等今見佛,  住於須彌頂,
     十方悉亦然,  如來自在力。
     一一世界中,  發心求佛道,
     依於如是願,  修習菩提行。
     佛以種種身,  遊行遍世間,
     法界無所礙,  無能測量者。
     慧光恆普照,  世闇悉除滅,
     一切無等倫,  雲何可測知!」

  爾時,一切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假使百千劫,  常見於如來,
     不依真實義,  而觀救世者。
     是人取諸相,  增長癡惑網,
     繫縛生死獄,  盲冥不見佛。
     觀察於諸法,  自性無所有,
     如其生滅相,  但是假名說。
     一切法無生,  一切法無滅,
     若能如是解,  諸佛常現前。
     法性本空寂,  無取亦無見,
     性空即是佛,  不可得思量。
     若知一切法,  體性皆如是,
     斯人則不為,  煩惱所染著。
     凡夫見諸法,  但隨於相轉,
     不了法無相,  以是不見佛。
     牟尼離三世,  諸相悉具足,
     住於無所住,  普遍而不動。
     我觀一切法,  皆悉得明了,
     今見於如來,  決定無有疑。
     法慧先已說,  如來真實性,
     我從彼了知,  菩提難思議。」

  爾時,勝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如來大智慧,  希有無等倫,
     一切諸世間,  思惟莫能及。
     凡夫妄觀察,  取相不如理,
     佛離一切相,  非彼所能見。
     迷惑無知者,  妄取五蘊相,
     不了彼真性,  是人不見佛。
     了知一切法,  自性無所有,
     如是解法性,  則見盧舍那。
     因前五蘊故,  後蘊相續起,
     於此性了知,  見佛難思議。
     譬如闇中寶,  無燈不可見,
     佛法無人說,  雖慧莫能了。
     亦如目有翳,  不見淨妙色,
     如是不淨心,  不見諸佛法。
     又如明淨日,  瞽者莫能見,
     無有智慧心,  終不見諸佛。
     若能除眼翳,  捨離於色想,
     不見於諸法,  則得見如來。
     一切慧先說,  諸佛菩提法,
     我從於彼聞,  得見盧舍那。」

  爾時,功德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諸法無真實,  妄取真實相,
     是故諸凡夫,  輪迴生死獄。
     言辭所說法,  小智妄分別,
     是故生障礙,  不了於自心。
     不能了自心,  雲何知正道?
     彼由顛倒慧,  增長一切惡。
     不見諸法空,  恆受生死苦,
     斯人未能有,  清淨法眼故。
     我昔受眾苦,  由我不見佛,
     故當淨法眼,  觀其所應見。
     若得見於佛,  其心無所取,
     此人則能見,  如佛所知法。
     若見佛真法,  則名大智者,
     斯人有淨眼,  能觀察世間。
     無見即是見,  能見一切法,
     於法若有見,  此則無所見。
     一切諸法性,  無生亦無滅,
     奇哉大導師,  自覺能覺他。
     勝慧先已說,  如來所悟法,
     我等從彼聞,  能知佛真性。」

  爾時,精進慧菩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若住於分別,  則壞清淨眼,
     愚癡邪見增,  永不見諸佛。
     若能了邪法,  如實不顛倒,
     知妄本自真,  見佛則清淨。
     有見則為垢,  此則未為見,
     遠離於諸見,  如是乃見佛。
     世間言語法,  眾生妄分別,
     知世皆無生,  乃是見世間。
     若見見世間,  見則世間相,
     如實等無異,  此名真見者。
     若見等無異,  於物不分別,
     是見離諸惑,  無漏得自在。
     諸佛所開示,  一切分別法,
     是悉不可得,  彼性清淨故。
     法性本清淨,  如空無有相,
     一切無能說,  智者如是觀。
     遠離於法想,  不樂一切法,
     此亦無所修,  能見大牟尼。
     如德慧所說,  此名見佛者,
     所有一切行,  體性皆寂滅。」

  爾時,善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希有大勇健,  無量諸如來,
     離垢心解脫,  自度能度彼。
     我見世間燈,  如實不顛倒,
     如於無量劫,  積智者所見。
     一切凡夫行,  莫不速歸盡,
     其性如虛空,  故說無有盡。
     智者說無盡,  此亦無所說,
     自性無盡故,  得有難思盡。
     所說無盡中,  無眾生可得,
     知眾生性爾,  則見大名稱。
     無見說為見,  無生說眾生,
     若見若眾生,  了知無體性。
     能見及所見,  見者悉除遣,
     不壞於真法,  此人了知佛。
     若人了知佛,  及佛所說法,
     則能照世間,  如佛盧舍那。
     正覺善開示,  一法清淨道,
     精進慧大士,  演說無量法。
     若有若無有,  彼想皆除滅,
     如是能見佛,  安住於實際。」

  爾時,智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我聞最勝教,  即生智慧光,
     普照十方界,  悉見一切佛。
     此中無少物,  但有假名字,
     若計有我人,  則為入險道。
     諸取著凡夫,  計身為實有,
     如來非所取,  彼終不得見。
     此人無慧眼,  不能得見佛,
     於無量劫中,  流轉生死海。
     有諍說生死,  無諍即涅槃,
     生死及涅槃,  二俱不可得。
     若逐假名字,  取著此二法,
     此人不如實,  不知聖妙道。
     若生如是想: 『此佛此最勝。』
     顛倒非實義,  不能見正覺。
     能知此實體,  寂滅真如相,
     則見正覺尊,  超出語言道。
     言語說諸法,  不能顯實相,
     平等乃能見,  如法佛亦然。
     正覺過去世,  未來及現在,
     永斷分別根,  是故說名佛。」

  爾時,真實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寧受地獄苦,  得聞諸佛名,
     不受無量樂,  而不聞佛名。
     所以於往昔,  無數劫受苦,
     流轉生死中,  不聞佛名故。
     於法不顛倒,  如實而現證,
     離諸和合相,  是名無上覺。
     現在非和合,  去來亦復然,
     一切法無相,  是則佛真體。
     若能如是觀,  諸法甚深義,
     則見一切佛,  法身真實相。
     於實見真實,  非實見不實,
     如是究竟解,  是故名為佛。
     佛法不可覺,  了此名覺法,
     諸佛如是修,  一法不可得。
     知以一故眾,  知以眾故一,
     諸法無所依,  但從和合起。
     無能作所作,  唯從業想生,
     雲何知如是?  異此無有故。
     一切法無住,  定處不可得,
     諸佛住於此,  究竟不動搖。」

  爾時,無上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無上摩訶薩,  遠離眾生想,
     無有能過者,  故號為無上。
     諸佛所得處,  無作無分別,
     麁者無所有,  微細亦復然。
     諸佛所行境,  於中無有數,
     正覺遠離數,  此是佛真法。
     如來光普照,  滅除眾暗冥,
     是光非有照,  亦復非無照。
     於法無所著,  無念亦無染,
     無住無處所,  不壞於法性。
     此中無有二,  亦復無有一,
     大智善見者,  如理巧安住。
     無中無有二,  無二亦復無,
     三界一切空,  是則諸佛見。
     凡夫無覺解,  佛令住正法,
     諸法無所住,  悟此見自身。
     非身而說身,  非起而現起,
     無身亦無見,  是佛無上身。
     如是實慧說,  諸佛妙法性,
     若聞此法者,  當得清淨眼。」

  爾時,堅固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偉哉大光明,  勇健無上士,
     為利群迷故,  而興於世間。
     佛以大悲心,  普觀諸眾生,
     見在三有中,  輪迴受眾苦。
     唯除正等覺,  具德尊導師,
     一切諸天人,  無能救護者。
     若佛菩薩等,  不出於世間,
     無有一眾生,  而能得安樂。
     如來等正覺,  及諸賢聖眾,
     出現於世間,  能與眾生樂。
     若見如來者,  為得大善利,
     聞佛名生信,  則是世間塔。
     我等見世尊,  為得大利益,
     聞如是妙法,  悉當成佛道。
     諸菩薩過去,  以佛威神力,
     得清淨慧眼,  了諸佛境界。
     今見盧舍那,  重增清淨信,
     佛智無邊際,  演說不可盡。
     勝慧等菩薩,  及我堅固慧,
     無數億劫中,  說亦不能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1:56:30 | 只看该作者

十住品第十五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六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十住品第十五

  爾時,法慧菩薩承佛威力,入菩薩無量方便三昧。以三昧力,十方各千佛剎微塵數世界之外,有千佛剎微塵數諸佛,皆同一號,名曰法慧,普現其前,告法慧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入是菩薩無量方便三昧。善男子!十方各千佛剎微塵數諸佛,悉以神力共加於汝。又是毘盧遮那如來往昔願力、威神之力,及汝所修善根力故,入此三昧,令汝說法。為增長佛智故,深入法界故,善了眾生界故,所入無礙故,所行無障故,得無等方便故,入一切智性故,覺一切法故,知一切根故,能持說一切法故,所謂:發起諸菩薩十種住。善男子!汝當承佛威神之力而演此法。」

  是時,諸佛即與法慧菩薩無礙智、無著智、無斷智、無癡智、無異智、無失智、無量智、無勝智、無懈智、無奪智。何以故?此三昧力,法如是故。是時,諸佛各申右手,摩法慧菩薩頂。法慧菩薩即從定起,告諸菩薩言:

  「佛子!菩薩住處廣大,與法界虛空等。佛子!菩薩住三世諸佛家,彼菩薩住,我今當說。諸佛子!菩薩住有十種,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已說、當說、今說。何者為十?所謂:初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具足方便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王子住、灌頂住。是名菩薩十住,去、來、現在諸佛所說。

  「佛子!雲何為菩薩發心住?此菩薩見佛世尊形貌端嚴,色相圓滿,人所樂見,難可值遇,有大威力;或見神足;或聞記別;或聽教誡;或見眾生受諸劇苦;或聞如來廣大佛法,發菩提心,求一切智。此菩薩緣十種難得法而發於心。何者為十?所謂:是處非處智、善惡業報智、諸根勝劣智、種種解差別智、種種界差別智、一切至處道智、諸禪解脫三昧智、宿命無礙智、天眼無礙智、三世漏普盡智。是為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勤供養佛、樂住生死、主導世間令除惡業、以勝妙法常行教誨、歎無上法、學佛功德、生諸佛前恆蒙攝受、方便演說寂靜三昧、讚歎遠離生死輪迴、為苦眾生作歸依處。何以故?欲令菩薩於佛法中心轉增廣;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佛子!雲何為菩薩治地住?此菩薩於諸眾生發十種心。何者為十?所謂:利益心、大悲心、安樂心、安住心、憐愍心、攝受心、守護心、同己心、師心、導師心。是為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誦習多聞、虛閑寂靜、近善知識、發言和悅、語必知時、心無怯怖、了達於義、如法修行、遠離愚迷、安住不動。何以故?欲令菩薩於諸眾生增長大悲;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佛子!雲何為菩薩修行住?此菩薩以十種行觀一切法。何等為十?所謂:觀一切法無常、一切法苦、一切法空、一切法無我、一切法無作、一切法無味、一切法不如名、一切法無處所、一切法離分別、一切法無堅實。是為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觀察眾生界、法界、世界,觀察地界、水界、火界、風界,觀察欲界、色界、無色界。何以故?欲令菩薩智慧明了;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佛子!雲何為菩薩生貴住?此菩薩從聖教中生,成就十法。何者為十?所謂:永不退轉於諸佛所,深生淨信,善觀察法,了知眾生、國土、世界、業行、果報、生死、涅槃。是為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了知過去、未來、現在一切佛法,修集過去、未來、現在一切佛法,圓滿過去、未來、現在一切佛法,了知一切諸佛平等。何以故?欲令增進於三世中,心得平等;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佛子!雲何為菩薩具足方便住?此菩薩所修善根,皆為救護一切眾生,饒益一切眾生,安樂一切眾生,哀愍一切眾生,度脫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離諸災難,令一切眾生出生死苦,令一切眾生發生淨信,令一切眾生悉得調伏,令一切眾生咸證涅槃。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知眾生無邊、知眾生無量、知眾生無數、知眾生不思議、知眾生無量色、知眾生不可量、知眾生空、知眾生無所作、知眾生無所有、知眾生無自性。何以故?欲令其心轉復增勝,無所染著;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佛子!雲何為菩薩正心住?此菩薩聞十種法,心定不動。何者為十?所謂:聞讚佛、毀佛,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讚法、毀法,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讚菩薩、毀菩薩,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讚菩薩、毀菩薩所行法,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說眾生有量、無量,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說眾生有垢、無垢,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說眾生易度、難度,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說法界有量、無量,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說法界有成、有壞,於佛法中,心定不動;聞說法界若有、若無,於佛法中,心定不動。是為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法。何者為十?所謂:一切法無相、一切法無體、一切法不可修、一切法無所有、一切法無真實、一切法空、一切法無性、一切法如幻、一切法如夢、一切法無分別。何以故?欲令其心轉復增進,得不退轉無生法忍;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佛子!雲何為菩薩不退住?此菩薩聞十種法,堅固不退。何者為十?所謂:聞有佛、無佛,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有法、無法,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有菩薩、無菩薩,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有菩薩行、無菩薩行,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有菩薩修行出離、修行不出離,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過去有佛、過去無佛,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未來有佛、未來無佛,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現在有佛、現在無佛,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佛智有盡、佛智無盡,於佛法中,心不退轉;聞三世一相、三世非一相,於佛法中,心不退轉。是為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種廣大法。何者為十?所謂:說一即多、說多即一、文隨於義、義隨於文、非有即有、有即非有、無相即相、相即無相、無性即性、性即無性。何以故?欲令增進,於一切法善能出離;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佛子!雲何為菩薩童真住?此菩薩住十種業。何者為十?所謂:身行無失,語行無失,意行無失,隨意受生,知眾生種種欲,知眾生種種解,知眾生種種界,知眾生種種業,知世界成壞,神足自在、所行無礙。是為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種法。何者為十?所謂:知一切佛剎、動一切佛剎、持一切佛剎、觀一切佛剎、詣一切佛剎、遊行無數世界、領受無數佛法、現變化自在身、出廣大遍滿音、一剎那中承事供養無數諸佛。何以故?欲令增進,於一切法能得善巧;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佛子!雲何為菩薩王子住?此菩薩善知十種法。何者為十?所謂:善知諸眾生受生、善知諸煩惱現起、善知習氣相續、善知所行方便、善知無量法、善解諸威儀、善知世界差別、善知前際後際事、善知演說世諦、善知演說第一義諦。是為十。佛子!此菩薩應勸學十種法。何者為十?所謂:法王處善巧、法王處軌度、法王處宮殿、法王處趣入、法王處觀察、法王灌頂、法王力持、法王無畏、法王宴寢、法王讚歎。何以故?欲令增進,心無障礙;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佛子!雲何為菩薩灌頂住?此菩薩得成就十種智。何者為十?所謂:震動無數世界、照耀無數世界、住持無數世界、往詣無數世界、嚴淨無數世界、開示無數眾生、觀察無數眾生、知無數眾生根、令無數眾生趣入、令無數眾生調伏。是為十。佛子!此菩薩身及身業,神通變現,過去智、未來智、現在智成就佛土,心境界、智境界皆不可知,乃至法王子菩薩亦不能知。佛子!此菩薩應勸學諸佛十種智。何者為十?所謂:三世智、佛法智、法界無礙智、法界無邊智、充滿一切世界智、普照一切世界智、住持一切世界智、知一切眾生智、知一切法智、知無邊諸佛智。何以故?欲令增長一切種智;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一萬佛剎微塵數世界,六種震動。所謂:動、遍動、等遍動,起、遍起、等遍起,涌、遍涌、等遍涌,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擊、遍擊、等遍擊。雨天妙華、天末香、天華鬘、天雜香、天寶衣、天寶雲、天莊嚴具,天諸音樂不鼓自鳴,放大光明及妙音聲。如此四天下須彌山頂帝釋殿上,說十住法,現諸神變;十方所有一切世界,悉亦如是。又以佛神力故,十方各過一萬佛剎微塵數世界,有十佛剎微塵數菩薩,來詣於此,充滿十方,作如是言:「善哉!善哉!佛子善說此法!我等諸人,同名:法慧;所從來國,同名:法雲;彼土如來,皆名:妙法。我等佛所,亦說十住;眾會眷屬,文句義理,悉亦如是,無有增減。佛子!我等承佛神力來入此會,為汝作證:如於此會,十方所有一切世界,悉亦如是。

  爾時,法慧菩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暨於法界而說頌曰:

    「見最勝智微妙身,  相好端嚴皆具足,
     如是尊重甚難遇,  菩薩勇猛初發心。
     見無等比大神通,  聞說記心及教誡,
     諸趣眾生無量苦,  菩薩以此初發心。
     聞諸如來普勝尊,  一切功德皆成就,
     譬如虛空不分別,  菩薩以此初發心。
     三世因果名為處,  我等自性為非處,
     欲悉了知真實義,  菩薩以此初發心。
     過去未來現在世,  所有一切善惡業,
     欲悉了知無不盡,  菩薩以此初發心。
     諸禪解脫及三昧,  雜染清淨無量種,
     欲悉了知入住出,  菩薩以此初發心。
     隨諸眾生根利鈍,  如是種種精進力,
     欲悉了達分別知,  菩薩以此初發心。
     一切眾生種種解,  心所好樂各差別,
     如是無量欲悉知,  菩薩以此初發心。
     眾生諸界各差別,  一切世間無有量,
     欲悉了知其體性,  菩薩以此初發心。
     一切有為諸行道,  一一皆有所至處,
     悉欲了知其實性,  菩薩以此初發心。
     一切世界諸眾生,  隨業漂流無暫息,
     欲得天眼皆明見,  菩薩以此初發心。
     過去世中曾所有,  如是體性如是相,
     欲悉了知其宿住,  菩薩以此初發心。
     一切眾生諸結惑,  相續現起及習氣,
     欲悉了知究竟盡,  菩薩以此初發心。
     隨諸眾生所安立,  種種談論語言道,
     如其世諦悉欲知,  菩薩以此初發心。
     一切諸法離言說,  性空寂滅無所作,
     欲悉明達此真義,  菩薩以此初發心。
     欲悉震動十方國,  傾覆一切諸大海,
     具足諸佛大神通,  菩薩以此初發心。
     欲一毛孔放光明,  普照十方無量土,
     一一光中覺一切,  菩薩以此初發心。
     欲以難思諸佛剎,  悉置掌中而不動,
     了知一切如幻化,  菩薩以此初發心。
     欲以無量剎眾生,  置一毛端不迫隘,
     悉知無人無有我,  菩薩以此初發心。
     欲以一毛滴海水,  一切大海悉令竭,
     而悉分別知其數,  菩薩以此初發心。
     不可思議諸國土,  盡抹為塵無遺者,
     欲悉分別知其數,  菩薩以此初發心。
     過去未來無量劫,  一切世間成壞相,
     欲悉了達窮其際,  菩薩以此初發心。
     三世所有諸如來,  一切獨覺及聲聞,
     欲知其法盡無餘,  菩薩以此初發心。
     無量無邊諸世界,  欲以一毛悉稱舉,
     如其體相悉了知,  菩薩以此初發心。
     無量無數輪圍山,  欲令悉入毛孔中,
     如其大小皆得知,  菩薩以此初發心。
     欲以寂靜一妙音,  普應十方隨類演,
     如是皆令淨明了,  菩薩以此初發心。
     一切眾生語言法,  一言演說無不盡,
     悉欲了知其自性,  菩薩以此初發心。
     世間言音靡不作,  悉令其解證寂滅,
     欲得如是妙舌根,  菩薩以此初發心。
     欲使十方諸世界,  有成壞相皆得見,
     而悉知從分別生,  菩薩以此初發心。
     一切十方諸世界,  無量如來悉充滿,
     欲悉了知彼佛法,  菩薩以此初發心。
     種種變化無量身,  一切世界微塵等,
     欲悉了達從心起,  菩薩以此初發心。
     過去未來現在世,  無量無數諸如來,
     欲於一念悉了知,  菩薩以此初發心。
     欲具演說一句法,  阿僧祇劫無有盡,
     而令文義各不同,  菩薩以此初發心。
     十方一切諸眾生,  隨其流轉生滅相,
     欲於一念皆明達,  菩薩以此初發心。
     欲以身語及意業,  普詣十方無所礙,
     了知三世皆空寂,  菩薩以此初發心。
     菩薩如是發心已,  應令往詣十方國,
     恭敬供養諸如來,  以此使其無退轉。
     菩薩勇猛求佛道,  住於生死不疲厭,
     為彼稱歎使順行,  如是令其無退轉。
     十方世界無量剎,  悉在其中作尊主,
     為諸菩薩如是說,  以此令其無退轉。
     最勝最上最第一,  甚深微妙清淨法,
     勸諸菩薩說與人,  如是教令離煩惱。
     一切世間無與等,  不可傾動摧伏處,
     為彼菩薩常稱讚,  如是教令不退轉。
     佛是世間大力主,  具足一切諸功德,
     令諸菩薩住是中,  以此教為勝丈夫。
     無量無邊諸佛所,  悉得往詣而親近,
     常為諸佛所攝受,  如是教令不退轉。
     所有寂靜諸三昧,  悉皆演暢無有餘,
     為彼菩薩如是說,  以此令其不退轉。
     摧滅諸有生死輪,  轉於清淨妙法輪,
     一切世間無所著,  為諸菩薩如是說。
     一切眾生墮惡道,  無量重苦所纏迫,
     與作救護歸依處,  為諸菩薩如是說。
     此是菩薩發心住,  一向志求無上道,
     如我所說教誨法,  一切諸佛亦如是。
     第二治地住菩薩,  應當發起如是心,
     十方一切諸眾生,  願使悉順如來教。
     利益大悲安樂心,  安住憐愍攝受心,
     守護眾生同己[1]心,  師心及以導師心。
     已住如是勝妙心,  次令誦習求多聞,
     常樂寂靜正思惟,  親近一切善知識。
     發言和悅離麁獷,  言必知時無所畏,
     了達於義如法行,  遠離愚迷心不動。
     此是初學菩提行,  能行此行真佛子,
     我今說彼所應行,  如是佛子應勤學。
     第三菩薩修行住,  當依佛教勤觀察,
     諸法無常苦及空,  無有我人無動作。
     一切諸法不可樂,  無如名字無處所,
     無所分別無真實,  如是觀者名菩薩。
     次令觀察眾生界,  及以勸觀於法界,
     世界差別盡無餘,  於彼咸應勸觀察。
     十方世界及虛空,  所有地水與火風,
     欲界色界無色界,  悉勸觀察咸令盡。
     觀察彼界各差別,  及其體性咸究竟,
     得如是教勤修行,  此則名為真佛子。
     第四生貴住菩薩,  從諸聖教而出生,
     了達諸有無所有,  超過彼法生法界。
     信佛堅固不可壞,  觀法寂滅心安住,
     隨諸眾生悉了知,  體性虛妄無真實。
     世間剎土業及報,  生死涅槃悉如是,
     佛子於法如是觀,  從佛親生名佛子。
     過去未來現在世,  其中所有諸佛法,
     了知積集及圓滿,  如是修學令究竟。
     三世一切諸如來,  能隨觀察悉平等,
     種種差別不可得,  如是觀者達三世。
     如我稱揚讚歎者,  此是四住諸功德,
     若能依法勤修行,  速成無上佛菩提。
     從此第五諸菩薩,  說名具足方便住,
     深入無量巧方便,  發生究竟功德業。
     菩薩所修眾福德,  皆為救護諸群生,
     專心利益與安樂,  一向哀愍令度脫。
     為一切世除眾難,  引出諸有令歡喜,
     一一調伏無所遺,  皆令具德向涅槃。
     一切眾生無有邊,  無量無數不思議,
     及以不可稱量等,  聽受如來如是法。
     此第五住真佛子,  成就方便度眾生,
     一切功德大智尊,  以如是法而開示。
     第六正心圓滿住,  於法自性無迷惑,
     正念思惟離分別,  一切天人莫能動。
     聞讚毀佛與佛法,  菩薩及以所行行,
     眾生有量若無量,  有垢無垢難易度,
     法界大小及成壞,  若有若無心不動,
     過去未來今現在,  諦念思惟恆決定。
     一切諸法皆無相,  無體無性空無實,
     如幻如夢離分別,  常樂聽聞如是義。
     第七不退轉菩薩,  於佛及法菩薩行,
     若有若無出不出,  雖聞是說無退轉。
     過去未來現在世,  一切諸佛有以無,
     佛智有盡或無盡,  三世一相種種相,
     一即是多多即一,  文隨於義義隨文,
     如是一切展轉成,  此不退人應為說。
     若法有相及無相,  若法有性及無性,
     種種差別互相屬,  此人聞已得究竟。
     第八菩薩童真住,  身語意行皆具足,
     一切清淨無諸失,  隨意受生得自在。
     知諸眾生心所樂,  種種意解各差別,
     及其所有一切法,  十方國土成壞相。
     逮得速疾妙神通,  一切處中隨念往,
     於諸佛所聽聞法,  讚歎修行無懈倦。
     了知一切諸佛國,  震動加持亦觀察,
     超過佛土不可量,  遊行世界無邊數。
     阿僧祇法悉諮問,  所欲受身皆自在,
     言音善巧靡不充,  諸佛無數咸承事。
     第九菩薩王子住,  能見眾生受生別,
     煩惱現習靡不知,  所行方便皆善了。
     諸法各異威儀別,  世界不同前後際,
     如其世俗第一義,  悉善了知無有餘。
     法王善巧安立處,  隨其處所所有法,
     法王宮殿若趣入,  及以於中所觀見。
     法王所有灌頂法,  神力加持無怯畏,
     宴寢宮室及歎譽,  以此教詔法王子。
     如是為說靡不盡,  而令其心無所著,
     於此了知修正念,  一切諸佛現其前。
     第十灌頂真佛子,  成滿最上第一法,
     十方無數諸世界,  悉能震動光普照。
     住持往詣亦無餘,  清淨莊嚴皆具足,
     開示眾生無有數,  觀察知根悉能盡。
     發心調伏亦無邊,  咸令趣向大菩提,
     一切法界咸觀察,  十方國土皆往詣。
     其中身及身所作,  神通變現難可測,
     三世佛土諸境界,  乃至王子無能了。
     一切見者三世智,  於諸佛法明了智,
     法界無礙無邊智,  充滿一切世界智,
     照耀世界住持智,  了知眾生諸法智,
     及知正覺無邊智,  如來為說咸令盡。
     如是十住諸菩薩,  皆從如來法化生,
     隨其所有功德行,  一切天人莫能測。
     過去未來現在世,  發心求佛無有邊,
     十方國土皆充滿,  莫不當成一切智。
     一切國土無邊際,  世界眾生法亦然,
     惑業心樂各差別,  依彼而發菩提意。
     始求佛道一念心,  世間眾生及二乘,
     斯等尚亦不能知,  何況所餘功德行!
     十方所有諸世界,  能以一毛悉稱舉,
     彼人能知此佛子,  趣向如來智慧行。
     十方所有諸大海,  悉以毛端滴令盡,
     彼人能知此佛子,  一念所修功德行。
     一切世界抹為塵,  悉能分別知其數,
     如是之人乃能見,  此諸菩薩所行道。
     去來現在十方佛,  一切獨覺及聲聞,
     悉以種種妙辯才,  開示初發菩提心。
     發心功德不可量,  充滿一切眾生界,
     眾智共說無能盡,  何況所餘諸妙行!」


校勘

   1. ↑ 此處原文為「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2:02:06 | 只看该作者

梵行品第十六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七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梵行品第十六

  爾時,正念天子白法慧菩薩言:「佛子!一切世界諸菩薩眾,依如來教,染衣出家。雲何而得梵行清淨,從菩薩位逮於無上菩提之道?」

  法慧菩薩言:

  「佛子!菩薩摩訶薩修梵行時,應以十法而為所緣,作意觀察。所謂:身、身業、語、語業、意、意業、佛、法、僧、戒。應如是觀:為身是梵行耶?乃至戒是梵行耶?若身是梵行者,當知梵行則為非善、則為非法、則為渾濁、則為臭惡、則為不淨、則為可厭、則為違逆、則為雜染、則為死屍、則為蟲聚。若身業是梵行者,梵行則是行住坐臥、左右顧視、屈伸俯仰。若語是梵行者,梵行則是音聲風息、唇舌喉吻、吐納抑縱、高低清濁。若語業是梵行者,梵行則是起居問訊、略說、廣說、諭說、直說、讚說、毀說、安立說、隨俗說、顯了說。若意是梵行者,梵行則應是覺、是觀、是分別、是種種分別、是憶念、是種種憶念、是思惟、是種種思惟、是幻術、是眠夢。若意業是梵行者,當知梵行則是思想、寒熱、飢渴、苦樂、憂喜。若佛是梵行者,為色是佛耶?受是佛耶?想是佛耶?行是佛耶?識是佛耶?為相是佛耶?好是佛耶?神通是佛耶?業行是佛耶?果報是佛耶?若法是梵行者,為寂滅是法耶?涅槃是法耶?不生是法耶?不起是法耶?不可說是法耶?無分別是法耶?無所行是法耶?不合集是法耶?若僧是梵行者,為預流向是僧耶?預流果是僧耶?一來向是僧耶?一來果是僧耶?不還向是僧耶?不還果是僧耶?阿羅漢向是僧耶?阿羅漢果是僧耶?三明是僧耶?六通是僧耶?若戒是梵行者,為壇場是戒耶?問清淨是戒耶?教威儀是戒耶?三說羯磨是戒耶?和尚是戒耶?阿闍梨是戒耶?鬀髮是戒耶?著袈裟衣是戒耶?乞食是戒耶?正命是戒耶?如是觀已,於身無所取,於修無所著,於法無所住;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空寂;無作業者,無受報者;此世不移動,彼世不改變。此中何法名為梵行?梵行從何處來?誰之所有?體為是誰?由誰而作?為是有,為是無?為是色,為非色?為是受,為非受?為是想,為非想?為是行,為非行?為是識,為非識?如是觀察,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無取著故,心無障礙故,所行無二故,方便自在故,受無相法故,觀無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為清淨梵行。

  「復應修習十種法。何者為十?所謂:處非處智、過現未來業報智、諸禪解脫三昧智、諸根勝劣智、種種解智、種種界智、一切至處道智、天眼無礙智、宿命無礙智、永斷習氣智。於如來十力,一一觀察;一一力中,有無量義,悉應諮問。聞已,應起大慈悲心,觀察眾生而不捨離;思惟諸法,無有休息;行無上業,不求果報;了知境界如幻如夢,如影如響,亦如變化。若諸菩薩能與如是觀行相應,於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現前,初發心時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2:03:30 | 只看该作者

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七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

  爾時,天帝釋白法慧菩薩言:「佛子!菩薩初發菩提之心,所得功德,其量幾何?」

  法慧菩薩言:

  「此義甚深,難說、難知、難分別、難信解、難證、難行、難通達、難思惟、難度量、難趣入。雖然,我當承佛威神之力而為汝說。

  「佛子!假使有人以一切樂具,供養東方阿僧祇世界所有眾生,經於一劫,然後教令淨持五戒;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於汝意雲何,此人功德寧為多不?」

  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其餘一切無能量者。」

  法慧菩薩言:

  「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薩初發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如是,億分、百億分、千億分、百千億分、那由他億分、百那由他億分、千那由他億分、百千那由他億分、數分、歌羅分、算分、諭分、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佛子!且置此諭。假使有人以一切樂具,供養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眾生,經於百劫,然後教令修十善道;如是供養,經於千劫,教住四禪;經於百千劫,教住四無量心;經於億劫,教住四無色定;經於百億劫,教住須陀洹果;經於千億劫,教住斯陀含果;經於百千億劫,教住阿那含果;經於那由他億劫,教住阿羅漢果;經於百千那由他億劫,教住辟支佛道。佛子!於意雲何,是人功德寧為多不?」

  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

  法慧菩薩言:

  「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薩初發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佛子!一切諸佛初發心時,不但為以一切樂具,供養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眾生,經於百劫,乃至百千那由他億劫故,發菩提心;不但為教爾所眾生,令修五戒、十善業道,教住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教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故,發菩提心;為令如來種性不斷故,為充遍一切世界故,為度脫一切世界眾生故,為悉知一切世界成壞故,為悉知一切世界中眾生垢淨故,為悉知一切世界自性清淨故,為悉知一切眾生心樂煩惱習氣故,為悉知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故,為悉知一切眾生諸根方便故,為悉知一切眾生心行故,為悉知一切眾生三世智故,為悉知一切佛境界平等故,發於無上菩提之心。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過東方阿僧祇世界;念念如是,盡阿僧祇劫,此諸世界無有能得知其邊際。又第二人,於一念頃,能過前人阿僧祇劫所過世界;如是,亦盡阿僧祇劫。次第展轉,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中,凡有百人,一一如是過諸世界,是諸世界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有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往爾所世界得了知故,發菩提心;為了知十方世界故,發菩提心。所謂:欲了知妙世界即是麁世界,麁世界即是妙世界;仰世界即是覆世界,覆世界即是仰世界;小世界即是大世界,大世界即是小世界;廣世界即是狹世界,狹世界即是廣世界;一世界即是不可說世界,不可說世界即是一世界;不可說世界入一世界,一世界入不可說世界;穢世界即是淨世界,淨世界即是穢世界。欲知一毛端中,一切世界差別性;一切世界中,一毛端一體性。欲知一世界中出生一切世界,欲知一切世界無體性。欲以一念心盡知一切廣大世界而無障礙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阿僧祇世界成壞劫數;念念如是,盡阿僧祇劫,此諸劫數無有能得知其邊際。有第二人,於一念頃,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劫數。如是廣說,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阿僧祇世界成壞劫數,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以故?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世界成壞劫數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悉知一切世界成壞劫盡無餘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謂:知長劫與短劫平等,短劫與長劫平等;一劫與無數劫平等,無數劫與一劫平等;有佛劫與無佛劫平等,無佛劫與有佛劫平等;一佛劫中有不可說佛,不可說佛劫中有一佛;有量劫與無量劫平等,無量劫與有量劫平等;有盡劫與無盡劫平等,無盡劫與有盡劫平等;不可說劫與一念平等,一念與不可說劫平等;一切劫入非劫,非劫入一切劫。欲於一念中盡知前際、後際,及現在一切世界成壞劫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名:初發心大誓莊嚴了知一切劫神通智。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阿僧祇世界所有眾生種種差別解;念念如是,盡阿僧祇劫。有第二人,於一念頃,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眾生諸解差別;如是,亦盡阿僧祇劫。次第展轉,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眾生種種差別解,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眾生解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盡知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種種差別解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謂:欲知一切差別解無邊故,一眾生解、無數眾生解平等故;欲得不可說差別解方便智光明故;欲悉知眾生海各各差別解,盡無餘故;欲悉知過、現、未來,善、不善種種無量解故;欲悉知相似解、不相似解故;欲悉知一切解即是一解,一解即是一切解故;欲得如來解力故;欲悉知有上解、無上解、有餘解、無餘解、等解、不等解差別故;欲悉知有依解、無依解、共解、不共解、有邊解、無邊解、差別解、無差別解、善解、不善解、世間解、出世間解差別故;欲於一切妙解、大解、無量解、正位解中,得如來解脫無障礙智故;欲以無量方便,悉知十方一切眾生界,一一眾生淨解、染解、廣解、略解、細解、麁解,盡無餘故;欲悉知深密解、方便解、分別解、自然解、隨因所起解、隨緣所起解,一切解網悉無餘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無數世界一切眾生諸根差別;念念如是,經阿僧祇劫。有第二人,於一念頃,能知前人阿僧祇劫念念所知諸根差別。如是廣說,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世界所有眾生諸根差別,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以故?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世界眾生根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盡知一切世界中一切眾生根種種差別,廣說乃至,欲盡知一切諸根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無數世界所有眾生種種欲樂;念念如是,盡阿僧祇劫。次第廣說,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此十方眾生所有欲樂,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眾生欲樂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盡知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種種欲樂,廣說乃至,欲盡知一切欲樂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無數世界所有眾生種種方便。如是廣說,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此十方眾生種種方便,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世界眾生種種方便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盡知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種種方便,廣說乃至,欲盡知一切方便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無數世界所有眾生種種差別心。廣說乃至,此十方世界所有眾生種種差別心,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眾生心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悉知盡法界、虛空界無邊眾生種種心,乃至欲盡知一切心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無數世界所有眾生種種差別業。廣說乃至,此十方眾生種種差別業,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根邊際,不可得知。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眾生業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欲悉知三世一切眾生業,乃至欲悉知一切業網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知東方無數世界所有眾生種種煩惱;念念如是,盡阿僧祇劫,此諸煩惱種種差別,無有能得知其邊際。有第二人,於一念頃,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眾生煩惱差別;如是,復盡阿僧祇劫。次第廣說,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眾生煩惱差別,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根邊際,不可得知。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限,但為知爾所世界眾生煩惱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盡知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煩惱差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謂:欲盡知輕煩惱、重煩惱、眠煩惱、起煩惱,一一眾生無量煩惱種種差別、種種覺觀,淨治一切諸雜染故;欲盡知依無明煩惱、愛相應煩惱,斷一切諸有趣煩惱結故;欲盡知貪分煩惱、瞋分煩惱、癡分煩惱、等分煩惱,斷一切煩惱根本故;欲悉知我煩惱、我所煩惱、我慢煩惱,覺悟一切煩惱盡無餘故;欲悉知從顛倒分別生根本煩惱、隨煩惱,因身見生六十二見,調伏一切煩惱故;欲悉知蓋煩惱、障煩惱,發大悲救護心,斷一切煩惱網,令一切智性清淨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有人,於一念頃,以諸種種上味飲食、香華、衣服、幢幡、傘蓋,及僧伽藍、上妙宮殿、寶帳、網幔,種種莊嚴師子之座及眾妙寶,供養東方無數諸佛,及無數世界所有眾生,恭敬尊重,禮拜讚歎,曲躬瞻仰,相續不絕,經無數劫。又勸彼眾生,悉令如是供養於佛。至佛滅後,各為起塔。其塔高廣,無數世界眾寶所成種種莊嚴。一一塔中,各有無數如來形像,光明遍照無數世界,經無數劫。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於汝意雲何,此人功德寧為多不?」

  天帝言:「是人功德,唯佛乃知,餘無能測。」

  「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薩初發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佛子!復置此諭。假使復有第二人,於一念中,能作前人及無數世界所有眾生無數劫中供養之事;念念如是,以無量種供養之具,供養無量諸佛如來,及無量世界所有眾生,經無量劫。其第三人,乃至第十人,皆亦如是,於一念中能作前人所有供養;念念如是,以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供養之具,供養無邊乃至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及爾許世界所有眾生,經無邊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劫。至佛滅後,各為起塔,其塔高廣。乃至住劫,亦復如是。佛子!此前功德比菩薩初發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佛子!菩薩摩訶薩不齊限,但為供養爾所佛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供養盡法界、虛空界,不可說不可說十方無量去、來、現在所有諸佛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發是心已,能知前際一切諸佛始成正覺及般涅槃,能信後際一切諸佛所有善根,能知現在一切諸佛所有智慧。彼諸佛所有功德,此菩薩能信、能受、能修、能得、能知、能證、能成就,能與諸佛平等一性。何以故?此菩薩為不斷一切如來種性故,發心;為充遍一切世界故,發心;為度脫一切世界眾生故,發心;為悉知一切世界成壞故,發心;為悉知一切眾生垢淨故,發心;為悉知一切世界三有清淨故,發心;為悉知一切眾生心樂煩惱習氣故,發心;為悉知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故,發心;為悉知一切眾生諸根方便故,發心;為悉知一切眾生心行故,發心;為悉知一切眾生三世智故,發心。以發心故,常為三世一切諸佛之所憶念,當得三世一切諸佛無上菩提;即為三世一切諸佛與其妙法,即與三世一切諸佛體性平等;已修三世一切諸佛助道之法,成就三世一切諸佛力、無所畏;莊嚴三世一切諸佛不共佛法,悉得法界一切諸佛說法智慧。何以故?以是發心,當得佛故。應知此人即與三世諸佛同等,即與三世諸佛如來境界平等,即與三世諸佛如來功德平等,得如來一身、無量身究竟平等真實智慧。纔發心時,即為十方一切諸佛所共稱歎,即能說法教化調伏一切世界所有眾生,即能震動一切世界,即能光照一切世界,即能息滅一切世界諸惡道苦,即能嚴淨一切國土,即能於一切世界中示現成佛,即能令一切眾生皆得歡喜,即能入一切法界性,即能持一切佛種性,即能得一切佛智慧光明。此初發心菩薩,不於三世少有所得。所謂:若諸佛,若諸佛法;若菩薩,若菩薩法;若獨覺,若獨覺法;若聲聞,若聲聞法;若世間,若世間法;若出世間,若出世間法;若眾生,若眾生法。唯求一切智;於諸法界,心無所著。」

  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一萬佛剎微塵數世界六種震動。所謂:動、遍動、等遍動,起、遍起、等遍起,涌、遍涌、等遍涌,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擊、遍擊、等遍擊。雨眾天華、天香、天末香、天華鬘、天衣、天寶、天莊嚴具,作天妓樂,放天光明及天音聲。

  是時,十方各過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外,有萬佛剎微塵數佛,同名:法慧,各現其身,在法慧菩薩前作如是言:「善哉!善哉!法慧!汝於今者,能說此法;我等十方各萬佛剎微塵數佛,亦說是法;一切諸佛,悉如是說。汝說此法時,有萬佛剎微塵數菩薩發菩提心。我等今者,悉授其記,於當來世過千不可說無邊劫,同一劫中而得作佛,出興於世,皆號:清淨心如來,所住世界各各差別。我等悉當護持此法,令未來世一切菩薩,未曾聞者皆悉得聞。如此娑婆世界四天下須彌頂上說如是法,令諸眾生聞已受化;如是十方百千億那由他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盡法界、虛空界,諸世界中亦說此法教化眾生。其說法者,同名:法慧;悉以佛神力故,世尊本願力故,為欲顯示佛法故,為以智光普照故,為欲開闡實義故,為令證得法性故,為令眾會悉歡喜故,為欲開示佛法因故,為得一切佛平等故,為了法界無有二故,說如是法。」

  爾時,法慧菩薩普觀盡虛空界十方國土一切眾會,欲悉成就諸眾生故,欲悉淨治諸業果報故,欲悉開顯清淨法界故,欲悉拔除雜染根本故,欲悉增長廣大信解故,欲悉令知無量眾生根故,欲悉令知三世法平等故,欲悉令觀察涅槃界故,欲增長自清淨善根故;承佛威力,即說頌言:

    「為利世間發大心,  其心普遍於十方,
     眾生國土三世法,  佛及菩薩最勝海。
     究竟虛空等法界,  所有一切諸世間,
     如諸佛法皆往詣,  如是發心無退轉。
     慈念眾生無暫捨,  離諸惱害普饒益,
     光明照世為所歸,  十力護念難思議。
     十方國土悉趣入,  一切色形皆示現,
     如佛福智廣無邊,  隨順修因無所著。
     有剎仰住或傍覆,  麁妙廣大無量種,
     菩薩一發最上心,  悉能往詣皆無礙。
     菩薩勝行不可說,  皆勤修習無所住,
     見一切佛常欣樂,  普入於其深法海。
     哀愍五趣諸群生,  令除垢穢普清淨,
     紹隆佛種不斷絕,  摧滅魔宮無有餘。
     已住如來平等性,  善修微妙方便道,
     於佛境界起信心,  得佛灌頂心無著。
     兩足尊所念報恩,  心如金剛不可沮,
     於佛所行能照了,  自然修習菩提行。
     諸趣差別想無量,  業果及心亦非一,
     乃至根性種種殊,  一發大心悉明見。
     其心廣大等法界,  無依無變如虛空,
     趣向佛智無所取,  諦了實際離分別。
     知眾生心無生想,  了達諸法無法想,
     雖普分別無分別,  億那由剎皆往詣。
     無量諸佛妙法藏,  隨順觀察悉能入,
     眾生根行靡不知,  到如是處如世尊。
     清淨大願恆相應,  樂供如來不退轉,
     人天見者無厭足,  常為諸佛所護念。
     其心清淨無所依,  雖觀深法而不取,
     如是思惟無量劫,  於三世中無所著。
     其心堅固難制沮,  趣佛菩提無障礙,
     志求妙道除蒙惑,  周行法界不告勞。
     知語言法皆寂滅,  但入真如絕異解,
     諸佛境界悉順觀,  達於三世心無礙。
     菩薩始發廣大心,  即能遍往十方剎,
     法門無量不可說,  智光普照皆明了。
     大悲廣度最無比,  慈心普遍等虛空,
     而於眾生不分別,  如是清淨遊於世。
     十方眾生悉慰安,  一切所作皆真實,
     恆以淨心不異語,  常為諸佛共加護。
     過去所有皆憶念,  未來一切悉分別,
     十方世界普入中,  為度眾生令出離。
     菩薩具足妙智光,  善了因緣無有疑,
     一切迷惑皆除斷,  如是而遊於法界。
     魔王宮殿悉摧破,  眾生翳膜咸除滅,
     離諸分別心不動,  善了如來之境界。
     三世疑網悉已除,  於如來所起淨信,
     以信得成不動智,  智清淨故解真實。
     為令眾生得出離,  盡於後際普饒益,
     長時勤苦心無厭,  乃至地獄亦安受。
     福智無量皆具足,  眾生根欲悉了知,
     及諸業行無不見,  如其所樂為說法。
     了知一切空無我,  慈念眾生恆不捨,
     以一大悲微妙音,  普入世間而演說。
     放大光明種種色,  普照眾生除黑闇,
     光中菩薩坐蓮華,  為眾闡揚清淨法。
     於一毛端現眾剎,  諸大菩薩皆充滿,
     眾會智慧各不同,  悉能明了眾生心。
     十方世界不可說,  一念周行無不盡,
     利益眾生供養佛,  於諸佛所問深義。
     於諸如來作父想,  為利眾生修覺行,
     智慧善巧通法藏,  入深智處無所著。
     隨順思惟說法界,  經無量劫不可盡,
     智雖善入無處所,  無有疲厭無所著。
     三世諸佛家中生,  證得如來妙法身,
     普為群生現眾色,  譬如幻師無不作。
     或現始修殊勝行,  或現初生及出家,
     或現樹下成菩提,  或為眾生示涅槃。
     菩薩所住希有法,  唯佛境界非二乘,
     身語意想皆已除,  種種隨宜悉能現。
     菩薩所得諸佛法,  眾生思惟發狂亂,
     智入實際心無礙,  普現如來自在力。
     此於世間無與等,  何況復增殊勝行,
     雖未具足一切智,  已獲如來自在力。
     已住究竟一乘道,  深入微妙最上法,
     善知眾生時非時,  為利益故現神通。
     分身遍滿一切剎,  放淨光明除世闇,
     譬如龍王起大雲,  普雨妙雨悉充洽。
     觀察眾生如幻夢,  以業力故常流轉,
     大悲哀愍咸救拔,  為說無為淨法性。
     佛力無量此亦然,  譬如虛空無有邊,
     為令眾生得解脫,  億劫勤修而不倦。
     種種思惟妙功德,  善修無上第一業,
     於諸勝行恆不捨,  專念生成一切智。
     一身示現無量身,  一切世界悉周遍,
     其心清淨無分別,  一念難思力如是。
     於諸世間不分別,  於一切法無妄想,
     雖觀諸法而不取,  恆救眾生無所度。
     一切世間唯是想,  於中種種各差別,
     知想境界險且深,  為現神通而救脫。
     譬如幻師自在力,  菩薩神變亦如是,
     身遍法界及虛空,  隨眾生心靡不見。
     能所分別二俱離,  雜染清淨無所取,
     若縛若解智悉忘,  但願普與眾生樂。
     一切世間唯想力,  以智而入心無畏,
     思惟諸法亦復然,  三世推求不可得。
     能入過去畢前際,  能入未來畢後際,
     能入現在一切處,  常勤觀察無所有。
     隨順涅槃寂滅法,  住於無諍無所依,
     心如實際無與等,  專向菩提[1]永不退。
     修諸勝行無退怯,  安住菩提[2]不動搖,
     佛及菩薩與世間,  盡於法界皆明了。
     欲得最勝第一道,  為一切智解脫王,
     應當速發菩提心,  永盡諸漏利群生。
     趣向菩提心清淨,  功德廣大不可說,
     為利眾生故稱述,  汝等諸賢應善聽。
     無量世界盡為塵,  一一塵中無量剎,
     其中諸佛皆無量,  悉能明見無所取。
     善知眾生無生想,  善知言語無語想,
     於諸世界心無礙,  悉善了知無所著。
     其心廣大如虛空,  於三世事悉明達,
     一切疑惑皆除滅,  正觀佛法無所取。
     十方無量諸國土,  一念往詣心無著,
     了達世間眾苦法,  悉住無生真實際。
     無量難思諸佛所,  悉往彼會而覲謁,
     常為上首問如來,  菩薩所修諸願行。
     心常憶念十方佛,  而無所依無所取,
     恆勸眾生種善根,  莊嚴國土令清淨。
     一切眾生三有處,  以無礙眼咸觀察,
     所有習性諸根解,  無量無邊悉明見。
     眾生心樂悉了知,  如是隨宜為說法,
     於諸染淨皆通達,  令彼修治入於道。
     無量無數諸三昧,  菩薩一念皆能入,
     於中想智及所緣,  悉善了知得自在。
     菩薩獲此廣大智,  疾向菩提無所礙,
     為欲利益諸群生,  處處宣揚大人法。
     善知世間長短劫,  一月半月及晝夜,
     國土各別性平等,  常勤觀察不放逸。
     普詣十方諸世界,  而於方處無所取,
     嚴淨國土悉無餘,  亦不曾生淨分別。
     眾生是處若非處,  及以諸業感報別,
     隨順思惟入佛力,  於此一切悉了知。
     一切世間種種性,  種種所行住三有,
     利根及與中下根,  如是一切咸觀察。
     淨與不淨種種解,  勝劣及中悉明見,
     一切眾生至處行,  三有相續皆能說。
     禪定解脫諸三昧,  染淨因起各不同,
     及以先世苦樂殊,  淨修佛力咸能見。
     眾生業惑續諸趣,  斷此諸趣得寂滅,
     種種漏法永不生,  並其習種悉了知。
     如來煩惱皆除盡,  大智光明照於世,
     菩薩於佛十力中,  雖未證得亦無疑。
     菩薩於一毛孔中,  普現十方無量剎,
     或有雜染或清淨,  種種業作皆能了。
     一微塵中無量剎,  無量諸佛及佛子,
     諸剎各別無雜亂,  如一一切悉明見。
     於一毛孔見十方,  盡虛空界諸世間,
     無有一處空無佛,  如是佛剎悉清淨。
     於毛孔中見佛剎,  復見一切諸眾生,
     三世六趣各不同,  晝夜月時有縛解。
     如是大智諸菩薩,  專心趣向法王位,
     於佛所住順思惟,  而獲無邊大歡喜。
     菩薩分身無量億,  供養一切諸如來,
     神通變現勝無比,  佛所行處皆能住。
     無量佛所皆鑽仰,  所有法藏悉耽味,
     見佛聞法勤修行,  如飲甘露心歡喜。
     已獲如來勝三昧,  善入諸法智增長,
     信心不動如須彌,  普作群生功德藏。
     慈心廣大遍眾生,  悉願疾成一切智,
     而恆無著無依處,  離諸煩惱得自在。
     哀愍眾生廣大智,  普攝一切同於己[3],
     知空無相無真實,  而行其心不懈退。
     菩薩發心功德量,  億劫稱揚不可盡,
     以出一切諸如來,  獨覺聲聞安樂故。
     十方國土諸眾生,  皆悉施安無量劫,
     勸持五戒及十善,  四禪四等諸定處,
     復於多劫施安樂,  令斷諸惑成羅漢;
     彼諸福聚雖無量,  不與發心功德比。
     又教億眾成緣覺,  獲無諍行微妙道,
     以彼而校菩提心,  算數譬諭無能及。
     一念能過塵數剎,  如是經於無量劫,
     此諸剎數尚可量,  發心功德不可知。
     過去未來及現在,  所有劫數無邊量,
     此諸劫數猶可知,  發心功德無能測。
     以菩提心遍十方,  所有分別靡不知,
     一念三世悉明達,  利益無量眾生故。
     十方世界諸眾生,  欲解方便意所行,
     及以虛空際可測,  發心功德難知量。
     菩薩志願等十方,  慈心普洽諸群生,
     悉使修成佛功德,  是故其力無邊際。
     眾生欲解心所樂,  諸根方便行各別,
     於一念中悉了知,  一切智智心同等。
     一切眾生諸惑業,  三有相續無暫斷,
     此諸邊際尚可知,  發心功德難思議。
     發心能離業煩惱,  供養一切諸如來,
     業惑既離相續斷,  普於三世得解脫。
     一念供養無邊佛,  亦供無數諸眾生,
     悉以香華及妙鬘,  寶幢幡蓋上衣服,
     美食珍座經行處,  種種宮殿悉嚴好,
     毘盧遮那妙寶珠,  如意摩尼發光耀。
     念念如是持供養,  經無量劫不可說;
     其人福聚雖復多,  不及發心功德大。
     所說種種眾譬諭,  無有能及菩提心,
     以諸三世人中尊,  皆從發心而得生。
     發心無礙無齊限,  欲求其量不可得,
     一切智智誓必成,  所有眾生皆永度。
     發心廣大等虛空,  生諸功德同法界,
     所行普遍如無異,  永離眾著佛平等。
     一切法門無不入,  一切國土悉能往,
     一切智境咸通達,  一切功德皆成就。
     一切能捨恆相續,  淨諸戒品無所著,
     具足無上大功德,  常勤精進不退轉。
     入深禪定恆思惟,  廣大智慧共相應,
     此是菩薩最勝地,  出生一切普賢道。
     三世一切諸如來,  靡不護念初發心,
     悉以三昧陀羅尼,  神通變化共莊嚴。
     十方眾生無有量,  世界虛空亦如是,
     發心無量過於彼,  是故能生一切佛。
     菩提心是十力本,  亦為四辯無畏本,
     十八不共亦復然,  莫不皆從發心得。
     諸佛色相莊嚴身,  及以平等妙法身,
     智慧無著所應供,  悉以發心而得有。
     一切獨覺聲聞乘,  色界諸禪三昧樂,
     及無色界諸三昧,  悉以發心作其本。
     一切人天自在樂,  及以諸趣種種樂,
     進定根力等眾樂,  靡不皆由初發心。
     以因發起廣大心,  則能修行六種度,
     勸諸眾生行正行,  於三界中受安樂。
     住佛無礙實義智,  所有妙業咸開闡,
     能令無量諸眾生,  悉斷惑業向涅槃。
     智慧光明如淨日,  眾行具足猶滿月,
     功德常盈譬巨海,  無垢無礙同虛空。
     普發無邊功德願,  悉與一切眾生樂,
     盡未來際依願行,  常勤修習度眾生。
     無量大願難思議,  願令眾生悉清淨,
     空無相願無依處,  以願力故皆明顯。
     了法自性如虛空,  一切寂滅悉平等,
     法門無數不可說,  為眾生說無所著。
     十方世界諸如來,  悉共讚歎初發心,
     此身無量德所嚴,  能到彼岸同於佛。
     如眾生數爾許劫,  說其功德不可盡,
     以住如來廣大家,  三界諸法無能諭。
     欲知一切諸佛法,  宜應速發菩提心,
     此心功德中最勝,  必得如來無礙智。
     眾生心行可數知,  國土微塵亦復然,
     虛空邊際乍可量,  發心功德無能測。
     出生三世一切佛,  成就世間一切樂,
     增長一切勝功德,  永斷一切諸疑惑。
     開示一切妙境界,  盡除一切諸障礙,
     成就一切清淨剎,  出生一切如來智。
     欲見十方一切佛,  欲施無盡功德藏,
     欲滅眾生諸苦惱,  宜應速發菩提心。」


校勘

   1. ↑ 此處原文為「薩」
   2. ↑ 此處原文為「薩」
   3. ↑ 此處原文為「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2:04:05 | 只看该作者

明法品第十八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八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明法品第十八

  爾時,精進慧菩薩白法慧菩薩言:

  「佛子!菩薩摩訶薩初發求一切智心,成就如是無量功德,具大莊嚴,昇一切智乘,入菩薩正位,捨諸世間法,得佛出世法,去、來、現在諸佛攝受,決定至於無上菩提究竟之處。彼諸菩薩於佛教中雲何修習,令諸如來皆生歡喜,入諸菩薩所住之處,一切大行皆得清淨,所有大願悉使滿足,獲諸菩薩廣大之藏,隨所應化常為說法,而恆不捨波羅蜜行,所念眾生咸令得度,紹三寶種使不斷絕,善根方便皆悉不虛?佛子!彼諸菩薩以何方便,能令此法當得圓滿?願垂哀愍,為我宣說;此諸大會,靡不樂聞!

  「復次,如諸菩薩摩訶薩常勤修習,滅除一切無明黑暗,降伏魔怨,制諸外道,永滌一切煩惱心垢;悉能成就一切善根,永出一切惡趣諸難,淨治一切大智境界;成就一切菩薩諸地、諸波羅蜜、總持三昧、六通、三明、四無所畏清淨功德,莊嚴一切諸佛國土,及諸相好身、語、心行成就滿足,善知一切諸佛如來力、無所畏、不共佛法、一切智智所行境界;為欲成熟一切眾生,隨其心樂而取佛土,隨根、隨時如應說法;種種無量廣大佛事,及餘無量諸功德法、諸行、諸道及諸境界,皆悉圓滿,疾與如來功德平等;於諸如來、應、正等覺百千阿僧祇劫修菩薩行時所集法藏,悉能守護,開示演說,諸魔外道無能沮壞,攝持正法無有窮盡;於一切世界演說法時,天王、龍王、夜叉王、乾闥婆王、阿脩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伽王、人王、梵王、如來法王,皆悉守護;一切世間,恭敬供養,同灌其頂;常為諸佛之所護念,一切菩薩亦皆愛敬;得善根力,增長白法,開演如來甚深法藏,攝持正法以自莊嚴。一切菩薩所行次第,願皆演說!」

  爾時,精進慧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言:

    「大名稱者善能演,  菩薩所成功德法,
     深入無邊廣大行,  具足清淨無師智。
     若有菩薩初發心,  成就福德智慧乘,
     入離生位超世間,  普獲正等菩提法。
     彼復雲何佛教中,  堅固勤修轉增勝,
     令諸如來悉歡喜,  佛所住地速當入?
     所行清淨願皆滿,  及得廣大智慧藏,
     常能說法度眾生,  而心無依無所著。
     菩薩一切波羅蜜,  悉善修行無缺減,
     所念眾生咸救度,  常持佛種使不絕。
     所作堅固不唐捐,  一切功成得出離,
     如諸勝者所修行,  彼清淨道願宣說!
     永破一切無明暗,  降伏眾魔及外道,
     所有垢穢悉滌除,  得近如來大智慧。
     永離惡趣諸險難,  淨治大智殊勝境,
     獲妙道力隣上尊,  一切功德皆成就。
     證得如來最勝智,  住於無量諸國土,
     隨眾生心而說法,  及作廣大諸佛事。
     雲何而得諸妙道,  開演如來正法藏,
     常能受持諸佛法,  無能超勝無與等?
     雲何無畏如師子,  所行清淨如滿月?
     雲何修習佛功德,  猶如蓮華不著水?」

爾時,法慧菩薩告精進慧菩薩言:

  「善哉!佛子!汝今為欲多所饒益、多所安樂、多所惠利,哀愍世間諸天及人,問於如是菩薩所修清淨之行。佛子!汝住實法,發大精進,增長不退,已得解脫;能作是問,同於如來。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今承佛威神之力,為汝於中說其少分。

  「佛子!菩薩摩訶薩已發一切智心,應離癡暗,精勤守護,無令放逸。佛子!菩薩摩訶薩住十種法,名:不放逸。何者為十?一者,護持眾戒;二者,遠離愚癡,淨菩提心;三者,心樂質直,離諸諂誑;四者,勤修善根,無有退轉;五者,恆善思惟,自所發心;六者,不樂親近在家、出家一切凡夫;七者,修諸善業而不願求世間果報;八者,永離二乘,行菩薩道;九者,樂修眾善,令不斷絕;十者,恆善觀察自相續力。佛子!若諸菩薩行此十法,是則名為住不放逸。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不放逸,得十種清淨。何者為十?一者,如說而行;二者,念智成就;三者,住於深定,不沈不舉;四者,樂求佛法,無有懈息;五者,隨所聞法,如理觀察,具足出生巧妙智慧;六者,入深禪定,得佛神通;七者,其心平等,無有高下;八者,於諸眾生上、中、下類,心無障礙,猶如大地等作利益;九者,若見眾生乃至一發菩提之心,尊重承事猶如和尚;十者,於授戒和尚及阿闍梨、一切菩薩、諸善知識、法師之所,常生尊重,承事供養。佛子!是名菩薩住不放逸十種清淨。佛子!菩薩摩訶薩住不放逸,發大精進;起於正念,生勝欲樂,所行不息;於一切法,心無依處;於甚深法,能勤修習;入無諍門,增廣大心;佛法無邊,能順了知,令諸如來皆悉歡喜。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十法,能令一切諸佛歡喜。何等為十?一者,精進不退;二者,不惜身命;三者,於諸利養無有希求;四者,知一切法皆如虛空;五者,善能觀察,普入法界;六者,知諸法印,心無倚著;七者,常發大願;八者,成就清淨忍智光明;九者,觀自善法,心無增減;十者,依無作門,修諸淨行。佛子!是為菩薩住十種法,能令一切如來歡喜。

  「佛子!復有十法,能令一切諸佛歡喜。何者為十?所謂:安住不放逸;安住無生忍;安住大慈;安住大悲;安住滿足諸波羅蜜;安住諸行;安住大願;安住巧方便;安住勇猛力;安住智慧,觀一切法皆無所住,猶如虛空。佛子!若諸菩薩住此十法,能令一切諸佛歡喜。

  「佛子!有十種法,令諸菩薩速入諸地。何等為十?一者,善巧圓滿福、智二行;二者,能大莊嚴波羅蜜道;三者,智慧明達,不隨他語;四者,承事善友,恆不捨離;五者,常行精進,無有懈怠;六者,善能安住如來神力;七者,修諸善根,不生疲倦;八者,深心利智,以大乘法而自莊嚴;九者,於地地法門,心無所住;十者,與三世佛善根方便同一體性。佛子!此十種法,令諸菩薩速入諸地。

  「復次,佛子!諸菩薩初住地時,應善觀察;隨其所有一切法門,隨其所有甚深智慧,隨所修因,隨所得果,隨其境界,隨其力用,隨其示現,隨其分別,隨其所得,悉善觀察。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而無所著;如是知已,入菩薩地,能善安住。佛子!彼諸菩薩作是思惟:『我等宜應速入諸地。何以故?我等若於地地中住,成就如是廣大功德;具功德已,漸入佛地;住佛地已,能作無邊廣大佛事。是故宜應常勤修習,無有休息,無有疲厭,以大功德而自莊嚴入菩薩地。』

  「佛子!有十種法,令諸菩薩所行清淨。何等為十?一者,悉捨資財,滿眾生意;二者,持戒清淨,無所毀犯;三者,柔和忍辱,無有窮盡;四者,勤修諸行,永不退轉;五者,以正念力,心無迷亂;六者,分別了知無量諸法;七者,修一切行而無所著;八者,其心不動,猶如山王;九者,廣度眾生,猶如橋梁;十者,知一切眾生與諸如來同一體性。佛子!是為十法,令諸菩薩所行清淨。

  「菩薩既得行清淨已,復獲十種增勝法。何等為十?一者,他方諸佛,皆悉護念;二者,善根增勝,超諸等列;三者,善能領受佛加持力;四者,常得善人,為所依怙;五者,安住精進,恆不放逸;六者,知一切法平等無異;七者,心恆安住無上大悲;八者,如實觀法,出生妙慧;九者,能善修行巧妙方便;十者,能知如來方便之力。佛子!是為菩薩十種增勝法。

  「佛子!菩薩有十種清淨願。何等為十?一願,成熟眾生,無有疲倦;二願,具行眾善,淨諸世界;三願,承事如來,常生尊重;四願,護持正法,不惜軀命;五願,以智觀察,入諸佛土;六願,與諸菩薩同一體性;七願,入如來門,了一切法;八願,見者生信,無不獲益;九願,神力住世,盡未來劫;十願,具普賢行,淨治一切種智之門。佛子!是為菩薩十種清淨願。

  「佛子!菩薩住十種法,令諸大願皆得圓滿。何等為十?一者,心無疲厭;二者,具大莊嚴;三者,念諸菩薩殊勝願力;四者,聞諸佛土,悉願往生;五者,深心長久,盡未來劫;六者,願悉成就一切眾生;七者,住一切劫,不以為勞;八者,受一切苦,不生厭離;九者,於一切樂,心無貪著;十者,常勤守護無上法門。

  「佛子!菩薩滿足如是願時,即得十種無盡藏。何等為十?所謂:普見諸佛無盡藏、總持不忘無盡藏、決了諸法無盡藏、大悲救護無盡藏、種種三昧無盡藏、滿眾生心廣大福德無盡藏、演一切法甚深智慧無盡藏、報得神通無盡藏、住無量劫無盡藏、入無邊世界無盡藏。佛子!是為菩薩十無盡藏。

  「菩薩得是十種藏已,福德具足,智慧清淨;於諸眾生,隨其所應而為說法。佛子!菩薩雲何於諸眾生,隨其所應而為說法?所謂:知其所作,知其因緣,知其心行,知其欲樂。貪欲多者,為說不淨;瞋恚多者,為說大慈;愚癡多者,教勤觀察;三毒等者,為說成就勝智法門;樂生死者,為說三苦;若著處所,說處空寂;心懈怠者,說大精進;懷我慢者,說法平等;多諂誑者,為說菩薩;其心質直、樂寂靜者,廣為說法,令其成就。菩薩如是隨其所應而為說法。為說法時,文相連屬,義無舛謬;觀法先後,以智分別;是非審定,不違法印;次第建立無邊行門,令諸眾生斷一切疑;善知諸根,入如來教;證真實際,知法平等;斷諸法愛,除一切執;常念諸佛,心無暫捨;了知音聲,體性平等;於諸言說,心無所著;巧說譬諭,無相違反,悉令得悟一切諸佛隨應普現平等智身。

  「菩薩如是為諸眾生而演說法,則自修習,增長義利,不捨諸度,具足莊嚴波羅蜜道。是時,菩薩為令眾生心滿足故,內外悉捨而無所著,是則能淨檀波羅蜜。具持眾戒而無所著,永離我慢,是則能淨屍波羅蜜。悉能忍受一切諸惡,於諸眾生,其心平等,無有動搖,譬如大地能持一切,是則能淨忍波羅蜜。普發眾業,常修靡懈,諸有所作恆不退轉,勇猛勢力無能制伏,於諸功德不取不捨,而能滿足一切智門,是則能淨精進波羅蜜。於五欲境無所貪著,諸次第定悉能成就,常正思惟,不住不出,而能銷滅一切煩惱,出生無量諸三昧門,成就無邊大神通力;逆順次第,入諸三昧,於一三昧門入無邊三昧門,悉知一切三昧境界,與一切三昧三摩鉢底智印不相違背,能速入於一切智地,是則能淨禪波羅蜜。於諸佛所聞法受持,近善知識承事不倦;常樂聞法,心無厭足;隨所聽受,如理思惟;入真三昧,離諸僻見;善觀諸法,得實相印,了知如來無功用道;乘普門慧,入於一切智智之門,永得休息,是則能淨般若波羅蜜。示現一切世間作業,教化眾生而不厭倦,隨其心樂而為現身;一切所行皆無染著,或現凡夫、或現聖人所行之行,或現生死,或現涅槃;善能觀察一切所作,示現一切諸莊嚴事而不貪著,遍入諸趣度脫眾生,是則能淨方便波羅蜜。盡成就一切眾生,盡莊嚴一切世界,盡供養一切諸佛,盡通達無障礙法,盡修行遍法界行,身恆住盡未來劫智,盡知一切心念,盡覺悟流轉還滅,盡示現一切國土,盡證得如來智慧,是則能淨願波羅蜜。具深心力,無有雜染故;具深信力,無能摧伏故;具大悲力,不生疲厭故;具大慈力,所行平等故;具總持力,能以方便持一切義故;具辯才力,令一切眾生歡喜滿足故;具波羅蜜力,莊嚴大乘故;具大願力,永不斷絕故;具神通力,出生無量故;具加持力,令信解領受故,是則能淨力波羅蜜。知貪欲行者,知瞋恚行者,知愚癡行者,知等分行者,知修學地行者,一念中知無邊眾生行,知無邊眾生心,知一切法真實,知一切如來力,普覺悟法界門,是則能淨智波羅蜜。

  「佛子!菩薩如是清淨諸波羅蜜時、圓滿諸波羅蜜時、不捨諸波羅蜜時,住大莊嚴菩薩乘中。隨其所念,一切眾生皆為說法,令增淨業而得度脫。墮惡道者,教使發心;在難中者,令勤精進;多貪眾生,示無貪法;多瞋眾生,令行平等;著見眾生,為說緣起;欲界眾生,教離欲恚惡不善法;色界眾生,為其宣說毘鉢舍那;無色界眾生,為其宣說微妙智慧;二乘之人,教寂靜行;樂大乘者,為說十力廣大莊嚴。如其往昔初發心時,見無量眾生墮諸惡道,大師子吼作如是言:『我當以種種法門,隨其所應而度脫之!』菩薩具足如是智慧,廣能度脫一切眾生。

  「佛子!菩薩具足如是智慧,令三寶種永不斷絕。所以者何?菩薩摩訶薩教諸眾生發菩提心,是故能令佛種不斷;常為眾生開闡法藏,是故能令法種不斷;善持教法,無所乖違,是故能令僧種不斷。復次,悉能稱讚一切大願,是故能令佛種不斷;分別演說因緣之門,是故能令法種不斷;常勤修習六和敬法,是故能令僧種不斷。復次,於眾生田中下佛種子,是故能令佛種不斷;護持正法,不惜身命,是故能令法種不斷;統理大眾,無有疲倦,是故能令僧種不斷。復次,於去、來、今佛,所說之法、所制之戒,皆悉奉持,心不捨離,是故能令佛、法、僧種永不斷絕。菩薩如是紹隆三寶,一切所行無有過失,隨有所作,皆以迴向一切智門,是故三業皆無瑕玷。無瑕玷故,所作眾善,所行諸行,教化眾生,隨應說法,乃至一念,無有錯謬,皆與方便智慧相應,悉以向於一切智智,無空過者。

  「菩薩如是修習善法,念念具足十種莊嚴。何者為十?所謂:身莊嚴,隨諸眾生所應調伏而為示現故;語莊嚴,斷一切疑,皆令歡喜故;心莊嚴,於一念中入諸三昧故;佛剎莊嚴,一切清淨,離諸煩惱故;光明莊嚴,放無邊光普照眾生故;眾會莊嚴,普攝眾會,皆令歡喜故;神通莊嚴,隨眾生心,自在示現故;正教莊嚴,能攝一切聰慧人故;涅槃地莊嚴,於一處成道,周遍十方悉無餘故;巧說莊嚴,隨處、隨時、隨其根器為說法故。菩薩成就如是莊嚴,於念念中,身、語、意業皆無空過,悉以迴向一切智門。若有眾生見此菩薩,當知亦復無空過者,以必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若聞名,若供養,若同住,若憶念,若隨出家,若聞說法,若隨喜善根,若遙生欽敬,乃至稱揚、讚歎名字,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子!譬如有藥,名為:善見,眾生見者,眾毒悉除;菩薩如是成就此法,眾生若見,諸煩惱毒皆得除滅,善法增長。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法中,勤加修習,以智慧明,滅諸癡闇;以慈悲力,摧伏魔軍;以大智慧及福德力,制諸外道;以金剛定,滅除一切心垢煩惱;以精進力,集諸善根;以淨佛土諸善根力,遠離一切惡道諸難;以無所著力,淨智境界;以方便智慧力,出生一切菩薩諸地、諸波羅蜜,及諸三昧、六通、三明、四無所畏,悉令清淨;以一切善法力,成滿一切諸佛淨土,無邊相好身、語及心具足莊嚴;以智自在觀察力,知一切如來力、無所畏、不共佛法,悉皆平等;以廣大智慧力,了知一切智智境界;以往昔誓願力,隨所應化,現佛國土,轉大法輪,度脫無量無邊眾生。

  「佛子!菩薩摩訶薩勤修此法,次第成就諸菩薩行,乃至得與諸佛平等,於無邊世界中為大法師,護持正法;一切諸佛之所護念,守護受持廣大法藏;獲無礙辯,深入法門;於無邊世界大眾之中,隨類不同,普現其身,色相具足,最勝無比,以無礙辯巧說深法;其音圓滿善巧分佈故,能令聞者入於無盡智慧之門;知諸眾生心行煩惱而為說法,所出言音具足清淨故,一音演暢,能令一切皆生歡喜;其身端正有大威力故,處於眾會,無能過者;善知眾心故,能普現身;善巧說法故,音聲無礙;得心自在故,巧說大法,無能沮壞;得無所畏故,心無怯弱;於法自在故,無能過者;於智自在故,無能勝者;般若波羅蜜自在故,所說法相,不相違背;辯才自在故,隨樂說法,相續不斷;陀羅尼自在故,決定開示諸法實相;辯才自在故,隨所演說,能開種種譬諭之門;大悲自在故,勤誨眾生,心無懈息;大慈自在故,放光明網悅可眾心。菩薩如是處於高廣師子之座,演說大法。唯除如來及勝願智諸大菩薩,其餘眾生無能勝者、無見頂者、無映奪者;欲以難問令其退屈,無有是處。

  「佛子!菩薩摩訶薩得如是自在力已,假使有不可說世界量廣大道場,滿中眾生,一一眾生威德色相皆如三千大千世界主。菩薩於此,纔現其身,悉能映蔽如是大眾,以大慈悲安其怯弱,以深智慧察其欲樂,以無畏辯為其說法,能令一切皆生歡喜。何以故?佛子!菩薩摩訶薩成就無量智慧輪故,成就無量巧分別故,成就廣大正念力故,成就無盡善巧慧故,成就決了諸法實相陀羅尼故,成就無邊際菩提心故,成就無錯謬妙辯才故,成就得一切佛加持深信解故,成就普入三世諸佛眾會道場智慧力故,成就知三世諸佛同一體性清淨心故,成就三世一切如來智、一切菩薩大願智能作大法師開闡諸佛正法藏及護持故。」

  爾時,法慧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神力而說頌言:

    「心住菩提集眾福,  常不放逸植堅慧,
     正念其意恆不忘,  十方諸佛皆歡喜。
     念欲堅固自勤勵,  於世無依無退怯,
     以無諍行入深法,  十方諸佛皆歡喜。
     佛歡喜已堅精進,  修行福智助道法,
     入於諸地淨眾行,  滿足如來所說願。
     如是而修獲妙法,  既得法已施群生,
     隨其心樂及根性,  悉順其宜為開演。
     菩薩為他演說法,  不捨自己諸度行,
     波羅蜜道既已成,  常於有海濟群生。
     晝夜勤修無懈倦,  令三寶種不斷絕,
     所行一切白淨法,  悉以迴向如來地。
     菩薩所修眾善行,  普為成就諸群生,
     令其破闇滅煩惱,  降伏魔軍成正覺。
     如是修行得佛智,  深入如來正法藏,
     為大法師演妙法,  譬如甘露悉霑灑。
     慈悲哀愍遍一切,  眾生心行靡不知,
     如其所樂為開闡,  無量無邊諸佛法。
     進止安徐如象王,  勇猛無畏猶師子,
     不動如山智如海,  亦如大雨除眾熱。」

  時,法慧菩薩說此頌已,如來歡喜,大眾奉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2:04:53 | 只看该作者

昇夜摩天宮品第十九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九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昇夜摩天宮品第十九

  爾時,如來威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南閻浮提及須彌頂上,皆見如來處於眾會。彼諸菩薩悉以佛神力故而演說法,莫不自謂恆對於佛。爾時,世尊不離一切菩提樹下及須彌山頂,而向於彼夜摩天宮寶莊嚴殿。

  時,夜摩天王遙見佛來,即以神力,於其殿內化作寶蓮華藏師子之座,百萬層級以為莊嚴,百萬金網以為交絡,百萬華帳、百萬鬘帳、百萬香帳、百萬寶帳彌覆其上,華蓋、鬘蓋、香蓋、寶蓋各亦百萬周迴布列,百萬光明而為照耀。百萬夜摩天王恭敬頂禮;百萬梵王踴躍歡喜;百萬菩薩稱揚讚歎;百萬天樂各奏百萬種法音,相續不斷;百萬種華雲,百萬種鬘雲,百萬種莊嚴具雲,百萬種衣雲,周匝彌覆;百萬種摩尼雲,光明照耀。從百萬種善根所生,百萬諸佛之所護持,百萬種福德之所增長,百萬種深心、百萬種誓願之所嚴淨,百萬種行之所生起,百萬種法之所建立,百萬種神通之所變現,恆出百萬種言音顯示諸法。

  時,彼天王敷置座已,向佛世尊曲躬合掌,恭敬尊重而白佛言:

  「善來世尊!善來善逝!善來如來、應、正等覺!唯願哀愍,處此宮殿!」

  時,佛受請,即昇寶殿;一切十方,悉亦如是。爾時,天王即自憶念過去佛所所種善根,承佛神力而說頌言:

    「名稱如來聞十方,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摩尼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寶王如來世間燈,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清淨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喜目如來見無礙,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莊嚴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然燈如來照世間,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殊勝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饒益如來利世間,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無垢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善覺如來無有師,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寶香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勝天如來世中燈,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妙香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無去如來論中雄,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普眼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無勝如來具眾德,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善嚴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苦行如來利世間,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普嚴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如此世界中夜摩天王,承佛神力,憶念往昔諸佛功德,稱揚讚歎;十方世界夜摩天王,悉亦如是,歎佛功德。爾時,世尊入摩尼莊嚴殿,於寶蓮華藏師子座上結跏趺坐。此殿忽然廣博寬容,如其天眾諸所住處;十方世界,悉亦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2:05:28 | 只看该作者

夜摩宮中偈讚品第二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九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夜摩宮中偈讚品第二十

  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佛剎微塵數菩薩俱,從十萬佛剎微塵數國土外諸世界中而來集會,其名曰:功德林菩薩、慧林菩薩、勝林菩薩、無畏林菩薩、慚愧林菩薩、精進林菩薩、力林菩薩、行林菩薩、覺林菩薩、智林菩薩。此諸菩薩所從來國,所謂:親慧世界、幢慧世界、寶慧世界、勝慧世界、燈慧世界、金剛慧世界、安樂慧世界、日慧世界、淨慧世界、梵慧世界。此諸菩薩各於佛所淨修梵行,所謂:常住眼佛、無勝眼佛、無住眼佛、不動眼佛、天眼佛、解脫眼佛、審諦眼佛、明相眼佛、最上眼佛、紺青眼佛。是諸菩薩至佛所已,頂禮佛足,隨所來方,各化作摩尼藏師子之座,於其座上結跏趺坐。如此世界中,夜摩天上菩薩來集;一切世界,悉亦如是,其諸菩薩、世界、如來,所有名號悉等無別。

  爾時,世尊從兩足上放百千億妙色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夜摩宮中,佛及大眾靡不皆現。

  爾時,功德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佛放大光明,  普照於十方,
     悉見天人尊,  通達無障礙。
     佛坐夜摩宮,  普遍十方界,
     此事甚奇特,  世間所希有。
     須夜摩天王,  偈讚十如來,
     如此會所見,  一切處咸爾。
     彼諸菩薩眾,  皆同我等名,
     十方一切處,  演說無上法。
     所從諸世界,  名號亦無別,
     各於其佛所,  淨修於梵行。
     彼諸如來等,  名號悉亦同,
     國土皆豐樂,  神力悉自在。
     十方一切處,  皆謂佛在此,
     或見在人間,  或見住天宮。
     如來普安住,  一切諸國土,
     我等今見佛,  處此天宮殿。
     昔發菩提願,  普及十方界,
     是故佛威力,  充遍難思議。
     遠離世所貪,  具足無邊德,
     故獲神通力,  眾生靡不見。
     遊行十方界,  如空無所礙,
     一身無量身,  其相不可得。
     佛功德無邊,  雲何可測知?
     無住亦無去,  普入於法界。」

  爾時,慧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世間大導師,  離垢無上尊,
     不可思議劫,  難可得值遇。
     佛放大光明,  世間靡不見,
     為眾廣開演,  饒益諸群生。
     如來出世間,  為世除癡冥,
     如是世間燈,  希有難可見。
     已修施戒忍,  精進及禪定,
     般若波羅蜜,  以此照世間。
     如來無與等,  求比不可得,
     不了法真實,  無有能得見。
     佛身及神通,  自在難思議,
     無去亦無來,  說法度眾生。
     若有得見聞,  清淨天人師,
     永出諸惡趣,  捨離一切苦。
     無量無數劫,  修習菩提行,
     不能知此義,  不可得成佛。
     不可思議劫,  供養無量佛,
     若能知此義,  功德超於彼。
     無量剎珍寶,  滿中施於佛,
     不能知此義,  終不成菩提。」

  爾時,勝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孟夏月,  空淨無雲曀,
     赫日揚光暉,  十方靡不充。
     其光無限量,  無有能測知,
     有目斯尚然,  何況盲冥者。
     諸佛亦如是,  功德無邊際,
     不可思議劫,  莫能分別知。
     諸法無來處,  亦無能作者,
     無有所從生,  不可得分別。
     一切法無來,  是故無有生,
     以生無有故,  滅亦不可得。
     一切法無生,  亦復無有滅,
     若能如是解,  斯人見如來。
     諸法無生故,  自性無所有,
     如是分別知,  此人達深義。
     以法無性故,  無有能了知,
     如是解於法,  究竟無所解。
     所說有生者,  以現諸國土,
     能知國土性,  其心不迷惑。
     世間國土性,  觀察悉如實,
     若能於此知,  善說一切義。」

  爾時,無畏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如來廣大身,  究竟於法界,
     不離於此座,  而遍一切處。
     若聞如是法,  恭敬信樂者,
     永離三惡道,  一切諸苦難。
     設往諸世界,  無量不可數,
     專心欲聽聞,  如來自在力。
     如是諸佛法,  是無上菩提,
     假使欲暫聞,  無有能得者。
     若有於過去,  信如是佛法,
     已成兩足尊,  而作世間燈。
     若有當得聞,  如來自在力,
     聞已能生信,  彼亦當成佛。
     若有於現在,  能信此佛法,
     亦當成正覺,  說法無所畏。
     無量無數劫,  此法甚難值,
     若有得聞者,  當知本願力。
     若有能受持,  如是諸佛法,
     持已廣宣說,  此人當成佛。
     況復勤精進,  堅固心不捨,
     當知如是人,  決定成菩提。」

  爾時,慚愧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若人得聞是,  希有自在法,
     能生歡喜心,  疾除疑惑網。
     一切知見人,  自說如是言,
     如來無不知,  是故難思議。
     無有從無智,  而生於智慧,
     世間常暗冥,  是故無能生。
     如色及非色,  此二不為一,
     智無智亦然,  其體各殊異。
     如相與無相,  生死及涅槃,
     分別各不同,  智無智如是。
     世界始成立,  無有敗壞相,
     智無智亦然,  二相非一時。
     如菩薩初心,  不與後心俱,
     智無智亦然,  二心不同時。
     譬如諸識身,  各各無和合,
     智無智如是,  究竟無和合。
     如阿伽陀藥,  能滅一切毒,
     有智亦如是,  能滅於無智。
     如來無有上,  亦無與等者,
     一切無能比,  是故難[1]值遇。」

  爾時,精進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諸法無差別,  無有能知者,
     唯佛與佛知,  智慧究竟故。
     如金與金色,  其性無差別,
     法非法亦然,  體性無有異。
     眾生非眾生,  二俱無真實,
     如是諸法性,  實義俱非有。
     譬如未來世,  無有過去相,
     諸法亦如是,  無有一切相。
     譬如生滅相,  種種皆非實,
     諸法亦復然,  自性無所有。
     涅槃不可取,  說時有二種,
     諸法亦復然,  分別有殊異。
     如依所數物,  而有於能數,
     彼性無所有,  如是了知法。
     譬如算數法,  增一至無量,
     數法無體性,  智慧故差別。
     譬如諸世間,  劫燒有終盡,
     虛空無損敗,  佛智亦如是。
     如[2]十方眾生,  各取虛空相,
     諸佛亦如是,  世間妄分別。」

  爾時,力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一切眾生界,  皆在三世中,
     三世諸眾生,  悉住五蘊中。
     諸蘊業為本,  諸業心為本,
     心法猶如幻,  世間亦如是。
     世間非自作,  亦復非他作,
     而其得有成,  亦復得有壞。
     世間雖有成,  世間雖有壞,
     了達世間者,  此二不應說。
     雲何為世間?  雲何非世間?
     世間非世間,  但是名差別。
     三世五蘊法,  說名為世間,
     彼滅非世間,  如是但假名。
     雲何說諸蘊?  諸蘊有何性?
     蘊性不可滅,  是故說無生。
     分別此諸蘊,  其性本空寂,
     空故不可滅,  此是無生義。
     眾生既如是,  諸佛亦復然,
     佛及諸佛法,  自性無所有。
     能知此諸法,  如實不顛倒,
     一切知見人,  常見在其前。」

  爾時,行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十方界,  一切諸地種,
     自性無所有,  無處不周遍。
     佛身亦如是,  普遍諸世界,
     種種諸色相,  無主無來處。
     但以諸業故,  說名為眾生,
     亦不離眾生,  而有業可得。
     業性本空寂,  眾生所依止,
     普作眾色相,  亦復無來處。
     如是諸色相,  業力難思議,
     了達其根本,  於中無所見。
     佛身亦如是,  不可得思議,
     種種諸色相,  普現十方剎。
     身亦非是佛,  佛亦非是身,
     但以法為身,  通達一切法。
     若能見佛身,  清淨如法性,
     此人於佛法,  一切無疑惑。
     若見一切法,  本性如涅槃,
     是則見如來,  究竟無所住。
     若修習正念,  明了見正覺,
     無相無分別,  是名法王子。」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  分佈諸彩色,
     虛妄取異相,  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  色中無大種,
     亦不離大種,  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  彩畫中無心,
     然不離於心,  有彩畫可得。
     彼心恆不住,  無量難思議,
     示現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畫,  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  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  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  如佛眾生然,
     應知佛與心,  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  普造諸世間,
     是人則見佛,  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若人慾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爾時,智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所取不可取,  所見不可見,
     所聞不可聞,  一心不思議。
     有量及無量,  二俱不可取,
     若有人慾取,  畢竟無所得。
     不應說而說,  是為自欺誑,
     己[3]事不成就,  不令眾歡喜。
     有欲讚如來,  無邊妙色身,
     盡於無數劫,  無能盡稱述。
     譬如隨意珠,  能現一切色,
     無色而現色,  諸佛亦如是。
     又如淨虛空,  非色不可見,
     雖現一切色,  無能見空者。
     諸佛亦如是,  普現無量色,
     非心所行處,  一切莫能覩。
     雖聞如來聲,  音聲非如來,
     亦不離於聲,  能知正等覺。
     菩提無來去,  離一切分別,
     雲何於是中,  自言能得見?
     諸佛無有法,  佛於何有說?
     但隨其自心,  謂說如是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2:06:31 | 只看该作者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九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一

  爾時,功德林菩薩承佛神力,入菩薩善思惟三昧。入是三昧已,十方各過萬佛剎微塵數世界外,有萬佛剎微塵數諸佛,皆號:功德林,而現其前,告功德林菩薩言:

  「善哉!佛子!乃能入此善思惟三昧。善男子!此是十方各萬佛剎微塵數同名諸佛共加於汝,亦是毘盧遮那如來往昔願力、威神之力,及諸菩薩眾善根力,令汝入是三昧而演說法。為增長佛智故,深入法界故,了知眾生界故,所入無礙故,所行無障故,得無量方便故,攝取一切智性故,覺悟一切諸法故,知一切諸根故,能持說一切法故,所謂:發起諸菩薩十種行。善男子!汝當承佛威神之力而演此法。」

  是時,諸佛即與功德林菩薩無礙智、無著智、無斷智、無師智、無癡智、無異智、無失智、無量智、無勝智、無懈智、無奪智。何以故?此三昧力,法如是故。

  爾時,諸佛各申右手,摩功德林菩薩頂。時,功德林菩薩即從定起,告諸菩薩言:

  「佛子!菩薩行不可思議,與法界、虛空界等。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學三世諸佛而修行故。佛子!何等是菩薩摩訶薩行?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行,三世諸佛之所宣說。何等為十?一者歡喜行,二者饒益行,三者無違逆行,四者無屈橈行,五者無癡亂行,六者善現行,七者無著行,八者難得行,九者善法行,十者真實行;是為十。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歡喜行?佛子!此菩薩為大施主,凡所有物悉能惠施;其心平等,無有悔吝,不望果報,不求名稱,不貪利養;但為救護一切眾生,攝受一切眾生,饒益一切眾生;為學習諸佛本所修行,憶念諸佛本所修行,愛樂諸佛本所修行,清淨諸佛本所修行,增長諸佛本所修行,住持諸佛本所修行,顯現諸佛本所修行,演說諸佛本所修行,令諸眾生離苦得樂。佛子!菩薩摩訶薩修此行時,令一切眾生歡喜愛樂;隨諸方土有貧乏處,以願力故,往生於彼,豪貴大富,財寶無盡。假使於念念中,有無量無數眾生詣菩薩所,白言:『仁者!我等貧乏,靡所資贍,飢羸困苦,命將不全。唯願慈哀,施我身肉,令我得食,以活其命!』爾時,菩薩即便施之,令其歡喜,心得滿足。如是無量百千眾生而來乞求,菩薩於彼,曾無退怯,但更增長慈悲之心。以是眾生咸來乞求,菩薩見之,倍復歡喜,作如是念:『我得善利!此等眾生是我福田、是我善友,不求不請而來教我入佛法中。我今應當如是修學,不違一切眾生之心。』又作是念:『願我已作、現作、當作所有善根,令我未來於一切世界、一切眾生中受廣大身,以是身肉,充足一切飢苦眾生。乃至若有一小眾生未得飽足,願不捨命,所割身肉,亦無有盡。以此善根,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證大涅槃;願諸眾生食我肉者,亦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獲平等智,具諸佛法,廣作佛事,乃至入於無餘涅槃。若一眾生心不滿足,我終不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如是利益眾生而無我想、眾生想、有想、命想、種種想、補伽羅想、人想、摩納婆想、作者想、受者想。但觀法界、眾生界,無邊際法、空法、無所有法、無相法、無體法、無處法、無依法、無作法。作是觀時,不見自身,不見施物,不見受者,不見福田,不見業,不見報,不見果,不見大果,不見小果。爾時,菩薩觀去、來、今一切眾生所受之身尋即壞滅,便作是念:『奇哉!眾生愚癡無智,於生死內受無數身,危脃不停,速歸壞滅。若已壞滅,若今壞滅,若當壞滅,而不能以不堅固身求堅固身。我當盡學諸佛所學,證一切智,知一切法,為諸眾生說三世平等、隨順寂靜、不壞法性,令其永得安隱快樂。』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一歡喜行。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饒益行?此菩薩護持淨戒,於色、聲、香、味、觸,心無所著,亦為眾生如是宣說;不求威勢,不求種族,不求富饒,不求色相,不求王位,如是一切皆無所著,但堅持淨戒,作如是念:『我持淨戒,必當捨離一切纏縛、貪求、熱惱、諸難、逼迫、毀謗、亂濁,得佛所讚平等正法。』佛子!菩薩如是持淨戒時,於一日中,假使無數百千億那由他諸大惡魔詣菩薩所,一一各將無量無數百千億那由他天女——皆於五欲善行方便,端正姝麗傾惑人心—— 執持種種珍玩之具,欲來惑亂菩薩道意。爾時,菩薩作如是念:『此五欲者,是障道法,乃至障礙無上菩提。』是故不生一念欲想,心淨如佛。唯除方便教化眾生,而不捨於一切智心。佛子!菩薩不以欲因緣故惱一眾生,寧捨身命,而終不作惱眾生事。菩薩自得見佛已來,未曾心生一念欲想;何況從事,若或從事,無有是處!爾時,菩薩但作是念:『一切眾生,於長夜中,想念五欲,趣向五欲,貪著五欲;其心決定耽染沈溺,隨其流轉,不得自在。我今應當令此諸魔及諸天女,一切眾[4]生住無上戒;住淨戒已,於一切智,心無退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入於無餘涅槃。何以故?此是我等所應作業,應隨諸佛如是修學。作是學已,離諸惡行、計我、無知,以智入於一切佛法,為眾生說,令除顛倒。然知不離眾生有顛倒,不離顛倒有眾生;不於顛倒內有眾生,不於眾生內有顛倒;亦非顛倒是眾生,亦非眾生是顛倒;顛倒非內法,顛倒非外法;眾生非內法,眾生非外法。一切諸法虛妄不實,速起速滅無有堅固,如夢如影,如幻如化,誑惑愚夫。如是解者,即能覺了一切諸行,通達生死及與涅槃,證佛菩提;自得度,令他得度;自解脫,令他解脫;自調伏,令他調伏;自寂靜,令他寂靜;自安隱,令他安隱;自離垢,令他離垢;自清淨,令他清淨;自涅槃,令他涅槃;自快樂,令他快樂。』佛子!此菩薩復作是念:『我當隨順一切如來,離一切世間行,具一切諸佛法,住無上平等處,等觀眾生,明達境界,離諸過失,斷諸分別,捨諸執著,善巧出離,心恆安住無上、無說、無依、無動、無量、無邊、無盡、無色甚深智慧。』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饒益行。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無違逆行?此菩薩常修忍法,謙下恭敬;不自害,不他害,不兩害;不自取,不他取,不兩取;不自著,不他著,不兩著;亦不貪求名聞利養,但作是念:『我當常為眾生說法,令離一切惡,斷貪、瞋、癡、憍慢、覆藏、慳嫉、諂誑,令恆安住忍辱柔和。』佛子!菩薩成就如是忍法。假使有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眾生來至其所,一一眾生化作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口,一一口出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語,所謂:不可喜語、非善法語、不悅意語、不可愛語、非仁賢語、非聖智語、非聖相應語、非聖親近語、深可厭惡語、不堪聽聞語,以是言辭毀辱菩薩。又此眾生一一各有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手,一一手各執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器仗逼害菩薩。如是經於阿僧祇劫,曾無休息。菩薩遭此極大楚毒,身毛皆豎,命將欲斷,作是念言:『我因是苦,心若動亂,則自不調伏、自不守護、自不明了、自不修習、自不正定、自不寂靜、自不愛惜、自生執著,何能令他心得清淨?』菩薩爾時復作是念:『我從無始劫,住於生死,受諸苦惱。』如是思惟,重自勸勵,令心清淨,而得歡喜。善自調攝,自能安住於佛法中,亦令眾生同得此法。復更思惟:『此身空寂,無我、我所,無有真實,性空無二;若苦若樂,皆無所有,諸法空故。我當解了,廣為人說,令諸眾生滅除此見。是故,我今雖遭苦毒,應當忍受;為慈念眾生故,饒益眾生故,安樂眾生故,憐愍眾生故,攝受眾生故,不捨眾生故,自得覺悟故,令他覺悟故,心不退轉故,趣向佛道故。』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三無違逆行。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無屈橈行?此菩薩修諸精進,所謂:第一精進、大精進、勝精進、殊勝精進、最勝精進、最妙精進、上精進、無上精進、無等精進、普遍精進。性無三毒、性無憍慢、性不覆藏、性不慳嫉、性無諂誑、性自慚愧,終不為惱一眾生故而行精進,但為斷一切煩惱故而行精進,但為拔一切惑本故而行精進,但為除一切習氣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眾生界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眾生煩惱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眾生心樂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眾生境界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眾生諸根勝劣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眾生心行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法界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佛法根本性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佛法平等性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三世平等性故而行精進,但為得一切佛法智光明故而行精進,但為證一切佛法智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佛法一實相故而行精進,但為知一切佛法無邊際故而行精進,但為得一切佛法廣大決定善巧智故而行精進,但為得分別演說一切佛法句義智故而行精進。佛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精進行已,設有人言:『汝頗能為無數世界所有眾生,以一一眾生故,於阿鼻地獄,經無數劫,備受眾苦。令彼眾生一一得值無數諸佛出興於世,以見佛故,具受眾樂,乃至入於無餘涅槃,汝乃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能爾?不耶?』答言:『我能。』設復有人作如是言:『有無量阿僧祇大海,汝當以一毛端滴之令盡;有無量阿僧祇世界,盡抹為塵。彼滴及塵,一一數之,悉知其數。為眾生故,經爾許劫,於念念中受苦不斷。』菩薩不以聞此語故而生一念悔恨之心,但更增上歡喜踴躍,深自慶幸得大善利:『以我力故,令彼眾生永脫諸苦。』菩薩以此所行方便,於一切世界中,令一切眾生乃至究竟無餘涅槃。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四無屈橈行。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離癡亂行?此菩薩成就正念,心無散亂,堅固不動,最上清淨,廣大無量,無有迷惑。以是正念故,善解世間一切語言,能持出世諸法言說。所謂:能持色法、非色法言說,能持建立色自性言說,乃至能持建立受、想、行、識自性言說,心無癡亂。於世間中,死此生彼,心無癡亂;入胎出胎,心無癡亂;發菩提意,心無癡亂;事善知識,心無癡亂;勤修佛法,心無癡亂;覺知魔事,心無癡亂;離諸魔業,心無癡亂;於不可說劫,修菩薩行,心無癡亂。此菩薩成就如是無量正念,於無量阿僧祇劫中,從諸佛、菩薩、善知識所,聽聞正法。所謂:甚深法、廣大法、莊嚴法、種種莊嚴法、演說種種名句文身法、菩薩莊嚴法、佛神力光明無上法、正希望決定解清淨法、不著一切世間法、分別一切世間法、甚廣大法、離癡翳照了一切眾生法、一切世間共法不共法、菩薩智無上法、一切智自在法。菩薩聽聞如是法已,經阿僧祇劫,不忘不失,心常憶念,無有間斷。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於無量劫修諸行時,終不惱亂一眾生,令失正念;不壞正法,不斷善根,心常增長廣大智故。復次,此菩薩摩訶薩,種種音聲不能惑亂。所謂:高大聲、麁濁聲、極令人恐怖聲、悅意聲、不悅意聲、諠亂耳識聲、沮壞六根聲。此菩薩聞如是等無量無數好惡音聲,假使充滿阿僧祇世界,未曾一念心有散亂。所謂:正念不亂、境界不亂、三昧不亂、入甚深法不亂、行菩提行不亂、發菩提心不亂、憶念諸佛不亂、觀真實法不亂、化眾生智不亂、淨眾生智不亂、決了甚深義不亂。不作惡業故,無惡業障;不起煩惱故,無煩惱障;不輕慢法故,無有法障;不誹謗正法故,無有報障。佛子!如上所說如是等聲,一一充滿阿僧祇世界,於無量無數劫未曾斷絕,悉能壞亂眾生身心一切諸根,而不能壞此菩薩心。菩薩入三昧中,住於聖法,思惟觀察一切音聲,善知音聲生、住、滅相,善知音聲生、住、滅性。如是聞已,不生於貪,不起於瞋,不失於念,善取其相而不染著;知一切聲皆無所有,實不可得,無有作者,亦無本際,與法界等,無有差別。菩薩如是成就寂靜身、語、意行,至一切智,永不退轉;善入一切諸禪定門,知諸三昧同一體性,了一切法無有邊際,得一切法真實智慧,得離音聲甚深三昧,得阿僧祇諸三昧門,增長無量廣大悲心。是時,菩薩於一念中,得無數百千三昧,聞如是聲,心不惑亂,令其三昧,漸更增廣。作如是念:『我當令一切眾生安住無上清淨念中,於一切智得不退轉,究竟成就無餘涅槃。』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五離癡亂行。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善現行?此菩薩身業清淨、語業清淨、意業清淨,住無所得、示無所得身語意業,能知三業皆無所有、無虛妄故,無有繫縛;凡所示現,無性無依;住如實心,知無量心自性,知一切法自性,無得無相,甚深難入;住於正位真如法性,方便出生而無業報;不生不滅,住涅槃界,住寂靜性;住於真實無性之性,言語道斷,超諸世間,無有所依;入離分別無縛著法,入最勝智真實之法,入非諸世間所能了知出世間法。此是菩薩善巧方便,示現生相。佛子!此菩薩作如是念:『一切眾生,無性為性;一切諸法,無為為性;一切國土,無相為相。一切三世,唯有言說;一切言說,於諸法中,無有依處;一切諸法,於言說中,亦無依處。』菩薩如是解一切法皆悉甚深,一切世間皆悉寂靜,一切佛法無所增益。佛法不異世間法,世間法不異佛法;佛法、世間法,無有雜亂,亦無差別。了知法界體性平等,普入三世,永不捨離大菩提心,恆不退轉化眾生心,轉更增長大慈悲心,與一切眾生作所依處。菩薩爾時復作是念:『我不成熟眾生,誰當成熟?我不調伏眾生,誰當調伏?我不教化眾生,誰當教化?我不覺悟眾生,誰當覺悟?我不清淨眾生,誰當清淨?此我所宜、我所應作。』復作是念:『若我自解此甚深法,唯我一人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獨得解脫;而諸眾生盲冥無目,入大險道,為諸煩惱之所纏縛。如重病人恆受苦痛,處貪愛獄不能自出,不離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界,不能滅苦,不捨惡業,常處癡闇,不見真實,輪迴生死,無得出離,住於八難,眾垢所著,種種煩惱覆障其心,邪見所迷,不行正道。』菩薩如是觀諸眾生,作是念言:『若此眾生未成熟、未調伏,捨而取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所不應。我當先化眾生,於不可說不可說劫行菩薩行;未成熟者,先令成熟;未調伏者,先令調伏。』是菩薩住此行時,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一切世間乾闥婆、阿脩羅等,若有得見,暫同住止,恭敬尊重,承事供養,及暫耳聞,一經心者;如是所作,悉不唐捐,必定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六善現行。


校勘

   1. ↑ 此處原文為「離」
   2. ↑ 此處原文為「是」
   3. ↑ 此處原文為「已」
   4. ↑ 此處原文為「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2:07:40 | 只看该作者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二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二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無著行?佛子!此菩薩以無著心,於念念中,能入阿僧祇世界,嚴淨阿僧祇世界。於諸世界,心無所著,往詣阿僧祇諸如來所,恭敬禮拜,承事供養。以阿僧祇華、阿僧祇香、阿僧祇鬘,阿僧祇塗香、末香、衣服、珍寶、幢幡、妙蓋,諸莊嚴具各阿僧祇以用供養;如是供養,為究竟無作法故,為住不思議法故。於念念中,見無數佛;於諸佛所,心無所著;於諸佛剎,亦無所著;於佛相好,亦無所著;見佛光明,聽佛說法,亦無所著;於十方世界,及佛菩薩所有眾會,亦無所著;聽佛法已,心生歡喜,志力廣大,能攝、能行諸菩薩行,然於佛法,亦無所著。此菩薩於不可說劫,見不可說佛出興於世,一一佛所,承事供養,皆悉盡於不可說劫,心無厭足;見佛聞法,及見菩薩眾會莊嚴,皆無所著;見不淨世界,亦無憎惡。何以故?此菩薩如諸佛法而觀察故。諸佛法中,無垢、無淨、無闇、無明,無異、無一,無實、無妄,無安隱、無險難,無正道、無邪道。菩薩如是深入法界,教化眾生,而於眾生不生執著;受持諸法,而於諸法不生執著;發菩提心,住於佛住,而於佛住不生執著;雖有言說,而於言說心無所著;入眾生趣,於眾生趣心無所著;了知三昧,能入能住,而於三昧心無所著;往詣無量諸佛國土,若入、若見、若於中住,而於佛土心無所著,捨去之時亦無顧戀。菩薩摩訶薩以能如是無所著故,於佛法中,心無障礙,了佛菩提,證法毘尼,住佛正教,修菩薩行,住菩薩心,思惟菩薩解脫之法,於菩薩住處心無所染,於菩薩所行亦無所著,淨菩薩道,受菩薩記;得受記已,作如是念:『凡夫愚癡,無知無見,無信無解,無聰敏行,頑嚚貪著,流轉生死;不求見佛,不隨明導,不信調御,迷誤失錯,入於險道;不敬十力王,不知菩薩恩,戀著住處;聞諸法空,心大驚怖;遠離正法,住於邪法;捨夷坦道,入險難道;棄背佛意,隨逐魔意;於諸有中,堅執不捨。』菩薩如是觀諸眾生,增長大悲,生諸善根而無所著。菩薩爾時復作是念:『我當為一眾生,於十方世界一一國土,經不可說不可說劫,教化成熟。如為一眾生,為一切眾生皆亦如是;終不以此而生疲厭,捨而餘去。』又以毛端遍量法界,於一毛端處,盡不可說不可說劫,教化調伏一切眾生;如一毛端處,一一毛端處皆亦如是。乃至不於一彈指頃,執著於我,起我、我所想。於一一毛端處,盡未來劫修菩薩行;不著身,不著法,不著念,不著願,不著三昧,不著觀察,不著寂定,不著境界,不著教化調伏眾生,亦復不著入於法界。何以故?菩薩作是念:『我應觀一切法界如幻,諸佛如影,菩薩行如夢,佛說法如響,一切世間如化,業報所持故;差別身如幻,行力所起故;一切眾生如心,種種雜染故;一切法如實際,不可變異故。』又作是念:『我當盡虛空遍法界,於十方國土中行菩薩行,念念明達,一切佛法正念現前,無所取著。』菩薩如是觀身無我,見佛無礙,為化眾生,演說諸法,令於佛法發生無量歡喜淨信,救護一切,心無疲厭。無疲厭故,於一切世界,有眾生未成熟、未調伏處,悉詣於彼,方便化度。其中眾生種種音聲、種種諸業、種種取著、種種施設、種種和合、種種流轉、種種所作、種種境界、種種生、種種沒,以大誓願,安住其中而教化之,不令其心有動有退,亦不一念生染著想。何以故?得無所著、無所依故,自利、利他,清淨滿足。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七無著行。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難得行?此菩薩成就難得善根、難伏善根、最勝善根、不可壞善根、無能過善根、不思議善根、無盡善根、自在力善根、大威德善根、與一切佛同一性善根。此菩薩修諸行時,於佛法中得最勝解,於佛菩提得廣大解,於菩薩願未曾休息,盡一切劫心無疲倦,於一切苦不生厭離,一切眾魔所不能動,一切諸佛之所護念,具行一切菩薩苦行,修菩薩行精勤匪懈,於大乘願恆不退轉。是菩薩安住此難得行已,於念念中,能轉阿僧祇劫生死,而不捨菩薩大願。若有眾生,承事供養,乃至見聞,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此菩薩雖了眾生非有,而不捨一切眾生界。譬如船師,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而能運度此岸眾生至於彼岸,以往返無休息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亦復不住生死中流,而能運度此岸眾生,置於彼岸安隱無畏、無憂惱處。亦不於眾生數而有所著,不捨一眾生著多眾生,不捨多眾生著一眾生;不增眾生界,不減眾生界;不生眾生界,不滅眾生界;不盡眾生界,不長眾生界;不分別眾生界,不二眾生界。何以故?菩薩深入眾生界如法界,眾生界、法界無有二。無二法中,無增、無減,無生、無滅,無有、無無,無取、無依,無著、無二。何以故?菩薩了一切法、法界無二故。菩薩如是以善方便入深法界,住於無相,以清淨相莊嚴其身,了法無性而能分別一切法相,不取眾生而能了知眾生之數,不著世界而現身佛剎,不分別法而善入佛法,深達義理而廣演言教,了一切法離欲真際而不斷菩薩道、不退菩薩行,常勤修習無盡之行,自在入於清淨法界。譬如鑽木以出於火,火事無量而火不滅。菩薩如是化眾生事,無有窮盡,而在世間常住不滅;非究竟,非不究竟;非取,非不取;非依,非無依;非世法,非佛法;非凡夫,非得果。菩薩成就如是難得心,修菩薩行時,不說二乘法,不說佛法;不說世間,不說世間法;不說眾生,不說無眾生;不說垢,不說淨。何以故?菩薩知一切法無染、無取、不轉、不退故。菩薩於如是寂滅微妙甚深最勝法中修行時,亦不生念:『我現修此行、已修此行、當修此行。』不著蘊、界、處、內世間、外世間、內外世間,所起大願、諸波羅蜜及一切法皆無所著。何以故?法界中無有法名:向聲聞乘、向獨覺乘,無有法名:向菩薩乘、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法名:向凡夫界,無有法名:向染、向淨、向生死、向涅槃。何以故?諸法無二、無不二故。譬如虛空,於十方中,若去、來、今,求不可得,然非無虛空。菩薩如是觀一切法皆不可得,然非無一切法;如實無異,不失所作,普示修行菩薩諸行;不捨大願,調伏眾生,轉正法輪;不壞因果,亦不違於平等妙法,普與三世諸如來等;不斷佛種,不壞實相;深入於法,辯才無盡;聞法不著,至法淵底;善能開演,心無所畏;不捨佛住,不違世法,普現世間而不著世間。菩薩如是成就難得智慧心,修習諸行,於三惡趣拔出眾生,教化調伏,安置三世諸佛道中,令不動搖。復作是念:『世間眾生不知恩報,更相讎對,邪見執著,迷惑顛倒,愚癡無智,無有信心,隨逐惡友,起諸惡慧,貪愛、無明、種種煩惱皆悉充滿,是我所修菩薩行處。設有知恩、聰明、慧解,及善知識充滿世間,我不於中修菩薩行。何以故?我於眾生,無所適莫,無所冀望,乃至不求一縷一毫,及以一字讚美之言。盡未來劫,修菩薩行,未曾一念自為於己[1];但欲度脫一切眾生,令其清淨,永得出離。何以故?於眾生中為明導者,法應如是,不取不求;但為眾生修菩薩道,令其得至安隱彼岸,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八難得行。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善法行?此菩薩為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乾闥婆等作清涼法池,攝持正法,不斷佛種;得清淨光明陀羅尼故,說法授記,辯才無盡;得具足義陀羅尼故,義辯無盡;得覺悟實法陀羅尼故,法辯無盡;得訓釋言辭陀羅尼故,辭辯無盡;得無邊文句無盡義無礙門陀羅尼故,無礙辯無盡;得佛灌頂陀羅尼灌其頂故,歡喜辯無盡;得不由他悟陀羅尼門故,光明辯無盡;得同辯陀羅尼門故,同辯無盡;得種種義身、句身、文身中訓釋陀羅尼門故,訓釋辯無盡;得無邊旋陀羅尼故,無邊辯無盡。此菩薩大悲堅固,普攝眾生,於三千大千世界變身金色,施作佛事;隨諸眾生根性慾樂,以廣長舌,於一音中現無量音,應時說法,皆令歡喜。假使有不可說種種業報無數眾生,共會一處,其會廣大充滿不可說世界,菩薩於彼眾會中坐。是中眾生,一一皆有不可說阿僧祇口,一一口能出百千億那由他音,同時發聲,各別言辭,各別所問;菩薩於一念中,悉能領受,皆為酬對,令除疑惑。如一眾會中,於不可說眾會中,悉亦如是。復次,假使一毛端處,念念出不可說不可說道場眾會;一切毛端處,皆亦如是。盡未來劫,彼劫可盡,眾會無盡。是諸眾會,於念念中,以各別言辭,各別所問;菩薩於一念中,悉能領受,無怖無怯,無疑無謬,而作是念:『設一切眾生以如是語業俱來問我,我為說法無斷無盡,皆令歡喜,住於善道;復令善解一切言辭,能為眾生說種種法,而於言語無所分別。假使不可說不可說種種言辭而來問難,一念悉領,一音咸答,普使開悟,無有遺餘。以得一切智灌頂故,以得無礙藏故,以得一切法圓滿光明故,具足一切智智故。』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安住善法行已,能自清淨,亦能以無所著方便而普饒益一切眾生,不見有眾生得出離者。如於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乃至於不可說三千大千世界,變身金色,妙音具足,於一切法無所障礙而作佛事。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成就十種身。所謂:入無邊法界非趣身,滅一切世間故;入無邊法界諸趣身,生一切世間故;不生身,住無生平等法故;不滅身,一切滅、言說不可得故;不實身,得如實故;不妄身,隨應現故;不遷身,離死此生彼故;不壞身,法界性無壞故;一相身,三世語言道斷故;無相身,善能觀察法相故。菩薩成就如是十種身,為一切眾生舍,長養一切善根故;為一切眾生救,令其得大安隱故;為一切眾生歸,與其作大依處故;為一切眾生導,令得無上出離故;為一切眾生師,令入真實法中故;為一切眾生燈,令其明見業報故;為一切眾生光,令照甚深妙法故;為一切三世炬,令其曉悟實法故;為一切世間照,令入光明地中故;為一切諸趣明,示現如來自在故。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九善法行。菩薩安住此行,為一切眾生作清涼法池,能盡一切佛法源故。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真實行?此菩薩成就第一誠諦之語,如說能行,如行能說。此菩薩學三世諸佛真實語,入三世諸佛種性,與三世諸佛善根同等,得三世諸佛無二語,隨如來學智慧成就。此菩薩成就知眾生是處非處智、去來現在業報智、諸根利鈍智、種種界智、種種解智、一切至處道智、諸禪解脫三昧垢淨起時非時智、一切世界宿住隨念智、天眼智、漏盡智,而不捨一切菩薩行。何以故?欲教化一切眾生,悉令清淨故。此菩薩復生如是增上心:『若我不令一切眾生住無上解脫道,而我先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則違我本願,是所不應。是故,要當先令一切眾生得無上菩提、無餘涅槃,然後成佛。何以故?非眾生請我發心,我自為眾生作不請之友,欲先令一切眾生滿足善根、成一切智。是故,我為最勝,不著一切世間故;我為最上,住無上調御地故;我為離翳,解眾生無際故;我為已辦[2],本願成就故;我為善變化,菩薩功德莊嚴故;我為善依怙,三世諸佛攝受故。』此菩薩摩訶薩不捨本願故,得入無上智慧莊嚴,利益眾生,悉令滿足;隨本誓願,皆得究竟;於一切法中智慧自在,令一切眾生普得清淨;念念遍遊十方世界,念念普詣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國土,念念悉見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及佛莊嚴清淨國土,示現如來自在神力。普遍法界、虛空界,此菩薩現無量身,普入世間而無所依;於其身中,現一切剎、一切眾生、一切諸法、一切諸佛。此菩薩知眾生種種想、種種欲、種種解、種種業報、種種善根,隨其所應,為現其身而調伏之;觀諸菩薩如幻、一切法如化、佛出世如影、一切世間如夢,得義身、文身無盡藏;正念自在,決定了知一切諸法;智慧最勝,入一切三昧真實相,住一性無二地。菩薩摩訶薩以諸眾生皆著於二,安住大悲,修行如是寂滅之法,得佛十力,入因陀羅網法界,成就如來無礙解脫人中雄猛大師子吼;得無所畏,能轉無礙清淨法輪;得智慧解脫,了知一切世間境界;絕生死迴流,入智慧大海;為一切眾生護持三世諸佛正法,到一切佛法海實相源底。菩薩住此真實行已,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乾闥婆、阿脩羅等,有親近者,皆令開悟,歡喜清淨。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十真實行。」

  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佛剎微塵數世界六種震動,所謂:動、遍動、等遍動,起、遍起、等遍起,涌、遍涌、等遍涌,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擊、遍擊、等遍擊。雨天妙華、天香、天末香、天鬘、天衣、天寶、天莊嚴具,奏天樂音,放天光明,演暢諸天微妙音聲。如此世界夜摩天宮,說十行法所現神變;十方世界,悉亦如是。復以佛神力故,十方各過十萬佛剎微塵數世界外,有十萬佛剎微塵數菩薩俱,來詣此土,充滿十方,語功德林菩薩言:

  「佛子!善哉!善哉!善能演說諸菩薩行。我等一切同名:功德林,所住世界皆名:功德幢,彼土如來同名:普功德。我等佛所,亦說此法;眾會眷屬,言辭義理,悉亦如是,無有增減。佛子!我等皆承佛神力,來入此會,為汝作證:十方世界,悉亦如是。」

  爾時,功德林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一切眾會暨於法界,欲令佛種性不斷故,欲令菩薩種性清淨故,欲令願種性不退轉故,欲令行種性常相續故,欲令三世種性悉平等故,欲攝三世一切佛種性故,欲開演所種諸善根故,欲觀察一切諸根故,欲解煩惱習氣心行所作故,欲照了一切佛菩提故,而說頌言:

    「一心敬禮十力尊,  離垢清淨無礙見,
     境界深遠無倫匹,  住如虛空道中者。
     過去人中諸最勝,  功德無量無所著,
     勇猛第一無等倫,  彼離塵者行斯道。
     現在十方諸國土,  善能開演第一義,
     離諸過惡最清淨,  彼無依者行斯道。
     未來所有人師子,  周遍遊行於法界,
     已發諸佛大悲心,  彼饒益者行斯道。
     三世所有無比尊,  自然除滅愚癡暗,
     於一切法皆平等,  彼大力人行此道。
     普見無量無邊界,  一切諸有及諸趣,
     見已其心不分別,  彼無動者行斯道。
     法界所有皆明了,  於第一義最清淨,
     永破瞋慢及愚癡,  彼功德者行斯道。
     於諸眾生善分別,  悉入法界真實性,
     自然覺悟不由他,  彼等空者行斯道。
     盡空所有諸國土,  悉往說法廣開諭,
     所說清淨無能壞,  彼勝牟尼行此道。
     具足堅固不退轉,  成就尊重最勝法,
     願力無盡到彼岸,  彼善修者所行道。
     無量無邊一切地,  廣大甚深妙境界,
     悉能知見靡有遺,  彼論師子所行道。
     一切句義皆明了,  所有異論悉摧伏,
     於法決定無所疑,  彼大牟尼行此道。
     遠離世間諸過患,  普與眾生安隱樂,
     能為無等大導師,  彼勝德者行斯道。
     恆以無畏[3]施眾生,  普令一切皆欣慶,
     其心清淨離染濁,  彼無等者行斯道。
     意業清淨極調善,  離諸戲論無口過,
     威光圓滿眾所欽,  彼最勝者行斯道。
     入真實義到彼岸,  住功德處心永寂,
     諸佛護念恆不忘,  彼滅有者行斯道。
     遠離於我無惱害,  恆以大音宣正法,
     十方國土靡不周,  彼絕譬者行斯道。
     檀波羅蜜已成滿,  百福相好所莊嚴,
     眾生見者皆欣悅,  彼最勝慧行斯道。
     智地甚深難可入,  能以妙慧善安住,
     其心究竟不動搖,  彼堅固行行斯道。
     法界所有悉能入,  隨所入處咸究竟,
     神通自在靡不該,  彼法光明行此道。
     諸無等等大牟尼,  勤修三昧無二相,
     心常在定樂寂靜,  彼普見者行斯道。
     微細廣大諸國土,  更相涉入各差別,
     如其境界悉了知,  彼智山王行此道。
     意常明潔離諸垢,  於三界中無所著,
     護持眾戒到彼岸,  此淨心者行斯道。
     智慧無邊不可說,  普遍法界虛空界,
     善能修學住其中,  彼金剛慧行斯道。
     三世一切佛境界,  智慧善入悉周遍,
     未甞暫起疲厭心,  彼最勝者行斯道。
     善能分別十力法,  了知一切至處道,
     身業無礙得自在,  彼功德身行此道。
     十方無量無邊界,  所有一切諸眾生,
     我皆救護而不捨,  彼無畏者行斯道。
     於諸佛法勤修習,  心常精進不懈倦,
     淨治一切諸世間,  彼大龍王行此道。
     了知眾生根不同,  欲解無量各差別,
     種種諸界皆明達,  此普入者行斯道。
     十方世界無量剎,  悉往受生無有數,
     未曾一念生疲厭,  彼歡喜者行斯道。
     普放無量光明網,  照耀一切諸世間,
     其光所照入法性,  此善慧者行斯道。
     震動十方諸國土,  無量億數那由他,
     不令眾生有驚怖,  此利世者所行道。
     善解一切語言法,  問難酬對悉究竟,
     聰哲辯慧靡不知,  此無畏者所行道。
     善解覆仰諸國土,  分別思惟得究竟,
     悉使住於無盡地,  此勝慧者所行道。
     功德無量那由他,  為求佛道皆修習,
     於其一切到彼岸,  此無盡行所行道。
     超出世間大論師,  辯才第一師子吼,
     普使群生到彼岸,  此淨心者所行道。
     諸佛灌頂第一法,  已得此法灌其頂,
     心恆安住正法門,  彼廣大心行此道。
     一切眾生無量別,  了達其心悉周遍,
     決定護持佛法藏,  彼如須彌行此道。
     能於一一語言中,  普為示現無量音,
     令彼眾生隨類解,  此無礙見行斯道。
     一切文字語言法,  智皆善入不分別,
     住於真實境界中,  此見性者所行道。
     安住甚深大法海,  善能印定一切法,
     了法無相真實門,  此見實者所行道。
     一一佛土皆往詣,  盡於無量無邊劫,
     觀察思惟靡暫停,  此匪懈者所行道。
     無量無數諸如來,  種種名[4]號各不同,
     於一毛端悉明見,  此淨福者所行道。
     一毛端處見諸佛,  其數無量不可說,
     一切法界悉亦然,  彼諸佛子行斯道。
     無量無邊無數劫,  於一念中悉明見,
     知其修促無定相,  此解脫行所行道。
     能令見者無空過,  皆於佛法種因緣,
     而於所作心無著,  彼諸最勝所行道。
     那由他劫常遇佛,  終不一念生疲厭,
     其心歡喜轉更增,  此不空見所行道。
     盡於無量無邊劫,  觀察一切眾生界,
     未曾見有一眾生,  此堅固士所行道。
     修習無邊福智藏,  普作清涼功德池,
     利益一切諸群生,  彼第一人行此道。
     法界所有諸品類,  普遍虛空無數量,
     了彼皆依言說住,  此師子吼所行道。
     能於一一三昧中,  普入無數諸三昧,
     悉至法門幽奧處,  此論月者行斯道。
     忍力勤修到彼岸,  能忍最勝寂滅法,
     其心平等不動搖,  此無邊智所行道。
     於一世界一坐處,  其身不動恆寂然,
     而於一切普現身,  彼無邊身行此道。
     無量無邊諸國土,  悉令共入一塵中,
     普得包容無障礙,  彼無邊思行此道。
     了達是處及非處,  於諸力處普能入,
     成就如來最上力,  彼第一力所行道。
     過去未來現在世,  無量無邊諸業報,
     恆以智慧悉了知,  此達解者所行道。
     了達世間時非時,  如應調伏諸眾生,
     悉順其宜而不失,  此善了者所行道。
     善守身語及意業,  恆令依法而修行,
     離諸取著降眾魔,  此智心者所行道。
     於諸法中得善巧,  能入真如平等處,
     辯才宣說無有窮,  此佛行者所行道。
     陀羅尼門已圓滿,  善能安住無礙藏,
     於諸法界悉通達,  此深入者所行道。
     三世所有一切佛,  悉與等心同智慧,
     一性一相無有殊,  此無礙種所行道。
     已決一切愚癡膜,  深入廣大智慧海,
     普施眾生清淨眼,  此有目者所行道。
     已具一切諸導師,  平等神通無二行,
     獲於如來自在力,  此善修者所行道。
     遍遊一切諸世間,  普雨無邊妙法雨,
     悉令於義得決了,  此法雲者所行道。
     能於佛智及解脫,  深生淨信永不退,
     以信而生智慧根,  此善學者所行道。
     能於一念悉了知,  一切眾生無有餘,
     了彼眾生心自性,  達無性者所行道。
     法界一切諸國土,  悉能化往無有數,
     其身最妙絕等倫,  此無比行所行道。
     佛剎無邊無有數,  無量諸佛在其中,
     菩薩於彼悉現前,  親近供養生尊重。
     菩薩能以獨一身,  入於三昧而寂定,
     令見其身無有數,  一一皆從三昧起。
     菩薩所住最深妙,  所行所作超戲論,
     其心清淨常悅樂,  能令眾生悉歡喜。
     諸根方便各差別,  能以智慧悉明見,
     而了諸根無所依,  調難調者所行道。
     能以方便巧分別,  於一切法得自在,
     十方世界各不同,  悉在其中作佛事。
     諸根微妙行亦然,  能為眾生廣說法,
     誰其聞者不欣慶,  此等虛空所行道。
     智眼清淨無與等,  於一切法悉明見,
     如是智慧巧分別,  此無等者所行道。
     所有無盡廣大福,  一切修行使究竟,
     令諸眾生悉清淨,  此無比者所行道。
     普勸修成助道法,  悉令得住方便地,
     度脫眾生無有數,  未曾暫起眾生想。
     一切機緣悉觀察,  先護彼意令無諍,
     普示眾生安隱處,  此方便者所行道。
     成就最上第一智,  具足無量無邊智,
     於諸四眾無所畏,  此方便智所行道。
     一切世界及諸法,  悉能遍入得自在,
     亦入一切眾會中,  度脫群生無有數。
     十方一切國土中,  擊大法鼓悟群生,
     為[5]法施主最無上,  此不滅者所行道。
     一身結跏而正坐,  充滿十方無量剎,
     而令其身不迫隘,  此法身者所行道。
     能於一義一文中,  演說無量無邊法,
     而其邊際不可得,  此無邊智所行道。
     於佛解脫善修學,  得佛智慧無障礙,
     成就無畏為世雄,  此方便者所行道。
     了知十方世界海,  亦知一切佛剎海,
     智海法海悉了知,  眾生見者咸欣慶。
     或現入胎及初生,  或現道場成正覺,
     如是皆令世間見,  此無邊者所行道。
     無量億數國土中,  示現其身入涅槃,
     實不捨願歸寂滅,  此雄論者所行道。
     堅固微密一妙身,  與佛平等無差別,
     隨諸眾生各異見,  一實身者所行道。
     法界平等無差別,  具足無量無邊義,
     樂觀一相心不移,  三世智者所行道。
     於諸眾生及佛法,  建立加持悉究竟,
     所有持力同於佛,  最上持者行斯道。
     神足無礙猶如佛,  天眼無礙最清淨,
     耳根無礙善聽聞,  此無礙意所行道。
     所有神通皆具足,  隨其智慧悉成就,
     善知一切靡所儔,  此賢智者所行道。
     其心正定不搖動,  其智廣大無邊際,
     所有境界皆明達,  一切見者所行道。
     已到一切功德岸,  能隨次第度眾生,
     其心畢竟無厭足,  此常勤者所行道。
     三世所有諸佛法,  於此一切咸知見,
     從於如來種性生,  彼諸佛子行斯道。
     隨順言辭已成就,  乖違談論善摧伏,
     常能趣向佛菩提,  無邊慧者所行道。
     一光照觸無涯限,  十方國土悉充遍,
     普使世間得大明,  此破闇者所行道。
     隨其應見應供養,  為現如來清淨身,
     教化眾生百千億,  莊嚴佛剎亦如是。
     為令眾生出世間,  一切妙行皆修習,
     此行廣大無邊際,  雲何而有能知者?
     假使分身不可說,  而與法界虛空等,
     悉共稱揚彼功德,  百千萬劫無能盡。
     菩薩功德無有邊,  一切修行皆具足,
     假使無量無邊佛,  於無量劫說不盡。
     何況世間天及人,  一切聲聞及緣覺,
     能於無量無邊劫,  讚歎稱揚得究竟。」


校勘

   1. ↑ 此處原文為「已」
   2. ↑ 此處原文為「辨」
   3. ↑ 此處原文為「異」
   4. ↑ 此處原文為「各」
   5. ↑ 此處原文為「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02:08:24 | 只看该作者

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一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

  爾時,功德林菩薩復告諸菩薩言: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藏,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已說、當說、今說。何等為十?所謂:信藏、戒藏、慚藏、愧藏、聞藏、施藏、慧藏、念藏、持藏、辯藏,是為十。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信藏?此菩薩信一切法空,信一切法無相,信一切法無願,信一切法無作,信一切法無分別,信一切法無所依,信一切法不可量,信一切法無有上,信一切法難超越,信一切法無生。若菩薩能如是隨順一切法,生淨信已,聞諸佛法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一切佛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眾生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法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虛空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涅槃界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過去世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未來世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現在世不可思議,心不怯弱;聞入一切劫不可思議,心不怯弱。何以故?此菩薩於諸佛所一向堅信,知佛智慧無邊無盡。十方無量諸世界中,一一各有無量諸佛,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得、今得、當得,已出世、今出世、當出世,已入涅槃、今入涅槃、當入涅槃,彼諸佛智慧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進不退、不近不遠、無知無捨。此菩薩入佛智慧,成就無邊無盡信;得此信已,心不退轉,心不雜亂,不可破壞,無所染著,常有根本,隨順聖人,住如來家,護持一切諸佛種性,增長一切菩薩信解,隨順一切如來善根,出生一切諸佛方便。是名:菩薩摩訶薩信藏。菩薩住此信藏,則能聞持一切佛法,為眾生說,皆令開悟。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戒藏?此菩薩成就普饒益戒、不受戒、不住戒、無悔恨戒、無違諍戒、不損惱戒、無雜穢戒、無貪求戒、無過失戒、無毀犯戒。雲何為普饒益戒?此菩薩受持淨戒,本為利益一切眾生。雲何為不受戒?此菩薩不受行外道諸所有戒,但性自精進,奉持三世諸佛如來平等淨戒。雲何為不住戒?此菩薩受持戒時,心不住欲界、不住色界、不住無色界。何以故?不求生彼,而持戒故。雲何為無悔恨戒?此菩薩恆得安住無悔恨心。何以故?不作重罪,不行諂詐,不破淨戒故。雲何為無違諍戒?此菩薩不非先制,不更造立;心常隨順,向涅槃戒,具足受持,無所毀犯;不以持戒,惱他眾生,令其生苦,但願一切心常歡喜而持於戒。雲何為不惱害戒?此菩薩不因於戒,學諸呪術,造作方藥,惱害眾生,但為救護一切眾生而持於戒。雲何為不雜戒?此菩薩不著邊見,不持雜戒,但觀緣起持出離戒。雲何為無貪求戒?此菩薩不現異相,彰己有德,但為滿足出離法故而持於戒。雲何為無過失戒?此菩薩不自貢高,言我持戒;見破戒人亦不輕毀,令他愧恥;但一其心而持於戒。雲何為無毀犯戒?此菩薩永斷殺、盜、邪婬、妄語、兩舌、惡口,及無義語、貪、瞋、邪見,具足受持十種善業。菩薩持此無犯戒時,作是念言:『一切眾生毀犯淨戒,皆由顛倒;唯佛世尊能知眾生以何因緣而生顛倒,毀犯淨戒。我當成就無上菩提,廣為眾生說真實法,令離顛倒。』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戒藏。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慚藏?此菩薩憶念過去所作諸惡而生於慚。謂彼菩薩,心自念言:『我無始世來,與諸眾生皆悉互作父母、兄弟、姊妹、男女,具貪、瞋、癡、憍慢、諂誑及餘一切諸煩惱故,更相惱害,遞相陵奪,姦婬、傷殺,無惡不造;一切眾生,悉亦如是,以諸煩惱備造眾惡,是故各各不相恭敬、不相尊重、不相承順、不相謙下、不相啟導、不相護惜,更相殺害,互為怨讎。自惟我身及諸眾生,去、來、現在,行無慚法,三世諸佛無不知見。今若不斷此無慚行,三世諸佛亦當見我。我當雲何猶行不止?甚為不可。是故我應專心斷除,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廣為眾生說真實法。』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三慚藏。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愧藏?此菩薩自愧昔來,於五欲中,種種貪求,無有厭足,因此增長貪、恚、癡等一切煩惱:『我今不應復行是事。』又作是念:『眾生無智,起諸煩惱,具行惡法,不相恭敬,不相尊重,乃至展轉互為怨讎。如是等惡,無不備造,造已歡喜,追求稱歎,盲無慧眼,無所知見。於母人腹中,入胎受生,成垢穢身,畢竟至於髮白面皺。有智慧者,觀此但是從婬欲,生不淨之法,三世諸佛皆悉知見。若我於今猶行是事,則為欺誑三世諸佛。是故我當修行於愧,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廣為眾生說真實法。』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四愧藏。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聞藏?此菩薩知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無故是事無;是事起故是事起,是事滅故是事滅;是世間法,是出世間法;是有為法,是無為法;是有記法,是無記法。何等為是事有故是事有?謂:無明有故行有。何等為是事無故是事無?謂:識無故名色無。何等為是事起故是事起?謂:愛起故苦起。何等為是事滅故是事滅?謂:有滅故生滅。何等為世間法?所謂:色、受、想、行、識。何等為出世間法?所謂: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何等為有為法?所謂:欲界、色界、無色界、眾生界。何等為無為法?所謂:虛空、涅槃、數緣滅、非數緣滅、緣起法性住。何等為有記法?謂:四聖諦、四沙門果、四辯、四無所畏、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何等為無記法?謂:世間有邊,世間無邊,世間亦有邊亦無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世間有常,世間無常,世間亦有常亦無常,世間非有常非無常;如來滅後有,如來滅後無,如來滅後亦有亦無,如來滅後非有非無;我及眾生有,我及眾生無,我及眾生亦有亦無,我及眾生非有非無;過去,有幾如來般涅槃?幾聲聞、辟支佛般涅槃?未來,有幾如來?幾聲聞、辟支佛?幾眾生?現在,有幾佛住?幾聲聞、辟支佛住?幾眾生住?何等如來最先出?何等聲聞、辟支佛最先出?何等眾生最先出?何等如來最後出?何等聲聞、辟支佛最後出?何等眾生最後出?何法最在初?何法最在後?世間從何處來,去至何所?有幾世界成?有幾世界壞?世界從何處來,去至何所?何者為生死最初際?何者為生死最後際?是名無記法。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一切眾生於生死中,無有多聞,不能了知此一切法。我當發意,持多聞藏,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真實法。』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五多聞藏。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施藏?此菩薩行十種施,所謂:分減施、竭盡施、內施、外施、內外施、一切施、過去施、未來施、現在施、究竟施。佛子!雲何為菩薩分減施?此菩薩稟性仁慈,好行惠施。若得美味,不專自受,要與眾生,然後方食;凡所受物,悉亦如是。若自食時,作是念言:『我身中有八萬戶蟲依於我住,我身充樂,彼亦充樂;我身飢苦,彼亦飢苦。我今受此所有飲食,願令眾生普得充飽。』為施彼故而自食之,不貪其味。復作是念:『我於長夜愛著其身,欲令充飽而受飲食。今以此食惠施眾生,願我於身永斷貪著。』是名:分減施。雲何為菩薩竭盡施?佛子!此菩薩得種種上味飲食、香華、衣服、資生之具,若自以受用則安樂延年,若輟己施人則窮苦夭命。時,或有人來作是言:『汝今所有,悉當與我。』菩薩自念:『我無始已來,以飢餓故喪身無數,未曾得有如毫末許饒益眾生而獲善利。今我亦當同於往昔而捨其命,是故應為饒益眾生,隨其所有,一切皆捨;乃至盡命,亦無所吝。』是名:竭盡施。雲何為菩薩內施?佛子!此菩薩年方少盛,端正美好,香華、衣服以嚴其身;始受灌頂,轉輪王位,七寶具足,王四天下。時,或有人來白王言:『大王當知!我今衰老,身嬰重疾,煢獨羸頓,死將不久;若得王身手足、血肉、頭目、骨髓,我之身命必冀存活。唯願大王莫更籌量,有所顧惜;但見慈念,以施於我!』爾時,菩薩作是念言:『今我此身,後必當死,無一利益;宜時疾捨,以濟眾生。』念已施之,心無所悔。是名:內施。雲何為菩薩外施?佛子!此菩薩年盛色美,眾相具足,名華、上服而以嚴身;始受灌頂,轉輪王位,七寶具足,王四天下。時,或有人來白王言:『我今貧窶,眾苦逼迫。唯願仁慈,特垂矜念,捨此王位以贍於我;我當統領,受王福樂!』爾時,菩薩作是念言:『一切榮盛必當衰歇,於衰歇時,不能復更饒益眾生。我今宜應隨彼所求,充滿其意。』作是念已,即便施之而無所悔。是名:外施。雲何為菩薩內外施?佛子!此菩薩如上所說,處輪王位,七寶具足,王四天下。時,或有人而來白言:『此轉輪位,王處已久,我未曾得。唯願大王捨之與我,並及王身,為我臣僕!』爾時,菩薩作是念言:『我身財寶及以王位,悉是無常、敗壞之法。我今盛壯,富有天下;乞者現前,當以不堅而求堅法。』作是念已,即便施之,乃至以身恭勤作役,心無所悔。是名:內外施。雲何為菩薩一切施?佛子!此菩薩亦如上說,處輪王位,七寶具足,王四天下。時,有無量貧窮之人來詣其前,而作是言:『大王名稱周聞十方,我等欽風故來至此。吾曹今者各有所求,願普垂慈,令得滿足!』時,諸貧人從彼大王,或乞國土,或乞妻子,或乞手足、血肉、心肺、頭目、髓腦。菩薩是時,心作是念:『一切恩愛會當別離,而於眾生無所饒益。我今為欲永捨貪愛,以此一切必離散物滿眾生願。』作是念已,悉皆施與,心無悔恨,亦不於眾生而生厭賤。是名:一切施。雲何為菩薩過去施?此菩薩聞過去諸佛菩薩所有功德,聞已不著,了達非有,不起分別,不貪不味,亦不求取,無所依倚;見法如夢,無有堅固;於諸善根,不起有想,亦無所倚;但為教化,取著眾生,成熟佛法,而為演說;又復觀察:『過去諸法,十方推求都不可得。』作是念已,於過去法,畢竟皆捨。是名:過去施。雲何為菩薩未來施?此菩薩聞未來諸佛之所修行,了達非有,不取於相,不別樂往生諸佛國土,不味不著,亦不生厭;不以善根迴向於彼,亦不於彼而退善根,常勤修行,未曾廢捨;但欲因彼境界攝取眾生,為說真實,令成熟佛法;然此法者非有處所、非無處所,非內、非外,非近、非遠。復作是念:『若法非有,不可不捨。』是名:未來施。雲何為菩薩現在施?此菩薩聞四天王眾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天、梵身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廣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乃至聞聲聞、緣覺具足功德。聞已,其心不迷、不沒、不聚、不散,但觀諸行如夢不實,無有貪著;為令眾生,捨離惡趣,心無分別,修菩薩道,成就佛法,而為開演。是名:現在施。雲何為菩薩究竟施?佛子!此菩薩,假使有無量眾生或有無眼、或有無耳、或無鼻舌及以手足,來至其所,告菩薩言:『我身薄祜,諸根殘缺。唯願仁慈,以善方便,捨己所有,令我具足。』菩薩聞之,即便施與;假使由此,經阿僧祇劫,諸根不具,亦不心生一念悔惜。但自觀身,從初入胎,不淨微形,胞段諸根,生老病死;又觀此身,無有真實,無有慚愧,非賢聖物,臭穢不潔,骨節相持,血肉所塗,九孔常流,人所惡賤。作是觀已,不生一念愛著之心。復作是念:『此身危脆,無有堅固。我今雲何而生戀著?應以施彼,充滿其願。如我所作,以此開導一切眾生,令於身心不生貪愛,悉得成就清淨智身。』是名:究竟施。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六施藏。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慧藏?此菩薩於色如實知,色集如實知,色滅如實知,色滅道如實知;於受、想、行、識如實知,受、想、行、識集如實知,受、想、行、識滅如實知,受、想、行、識滅道如實知;於無明如實知,無明集如實知,無明滅如實知,無明滅道如實知;於愛如實知,愛集如實知,愛滅如實知,愛滅道如實知;於聲聞如實知,聲聞法如實知,聲聞集如實知,聲聞涅槃如實知;於獨覺如實知,獨覺法如實知,獨覺集如實知,獨覺涅槃如實知;於菩薩如實知,菩薩法如實知,菩薩集如實知,菩薩涅槃如實知。雲何知?知從業報諸行因緣之所造作,一切虛假,空無有實,非我非堅固,無有少法可得成立。欲令眾生知其實性,廣為宣說。為說何等?說諸法不可壞。何等法不可壞?色不可壞,受、想、行、識不可壞,無明不可壞,聲聞法、獨覺法、菩薩法不可壞。何以故?一切法無作、無作者、無言說、無處所、不生、不起、不與、不取、無動轉、無作用。菩薩成就如是等無量慧藏,以少方便,了一切法,自然明達,不由他悟。此慧無盡藏有十種不可盡故,說為無盡。何等為十?所謂:多聞善巧不可盡故,親近善知識不可盡故,善分別句義不可盡故,入深法界不可盡故,以一味智莊嚴不可盡故,集一切福德心無疲倦不可盡故,入一切陀羅尼門不可盡故,能分別一切眾生語言音聲不可盡故,能斷一切眾生疑惑不可盡故,為一切眾生現一切佛神力教化調伏令修行不斷不可盡故;是為十。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七慧藏。住此藏者,得無盡智慧,普能開悟一切眾生。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念藏?此菩薩捨離癡惑,得具足念,憶念過去一生、二生,乃至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無量百千生,成劫、壞劫、成壞劫、非一成劫、非一壞劫、非一成壞劫,百劫、千劫、百千億那由他,乃至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劫;念一佛名號,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名號;念一佛出世說授記,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出世說授記;念一佛出世說修多羅,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出世說修多羅;如修多羅,祇夜、授記、伽他、尼陀那、優陀那、本事、本生、方廣、未曾有、譬諭、論議,亦如是;念一眾會,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眾會;念演一法,乃至演不可說不可說法;念一根種種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根種種性;念一根無量種種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根無量種種性;念一煩惱種種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煩惱種種性;念一三昧種種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三昧種種性。此念有十種,所謂:寂靜念、清淨念、不濁念、明徹念、離塵念、離種種塵念、離垢念、光耀念、可愛樂念、無障礙念。菩薩住是念時,一切世間無能嬈亂,一切異論無能變動,往世善根悉得清淨,於諸世法無所染著,眾魔外道所不能壞,轉身受生無所忘失;過、現、未來,說法無盡;於一切世界中,與眾生同住,曾無過咎;入一切諸佛眾會道場無所障礙,一切佛所悉得親近。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八念藏。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持藏?此菩薩持諸佛所說修多羅,文句義理,無有忘失;一生持,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生持;持一佛名號,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名號;持一劫數,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劫數;持一佛授記,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授記;持一修多羅,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修多羅;持一眾會,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眾會;持演一法,乃至演不可說不可說法;持一根無量種種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根無量種種性;持一煩惱種種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煩惱種種性;持一三昧種種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三昧種種性。佛子!此持藏無邊難滿,難至其底,難得親近,無能制伏,無量無盡,具大威力,是佛境界,唯佛能了。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九持藏。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辯藏?此菩薩有深智慧,了知實相,廣為眾生演說諸法,不違一切諸佛經典;說一品法,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品法;說一佛名號,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名號;如是,說一世界,說一佛授記,說一修多羅,說一眾會,說演一法,說一根無量種種性,說一煩惱無量種種性,說一三昧無量種種性,乃至說不可說不可說三昧無量種種性;或一日說,或半月、一月說,或百年、千年、百千年說,或一劫、百劫、千劫、百千劫說,或百千億那由他劫說,或無數無量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劫說。劫數可盡,一文一句,義理難盡。何以故?此菩薩成就十種無盡藏故。成就此藏,得攝一切法陀羅尼門現在前,百萬阿僧祇陀羅尼以為眷屬;得此陀羅尼已,以法光明,廣為眾生演說於法。其說法時,以廣長舌出妙音聲,充滿十方一切世界;隨其根性,悉令滿足,心得歡喜,滅除一切煩惱纏垢。善入一切音聲、言語、文字、辯才,令一切眾生佛種不斷,淨心相續,亦以法光明而演說法,無有窮盡,不生疲倦。何以故?此菩薩成就盡虛空遍法界無邊身故。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十辯藏。此藏無窮盡、無分段、無間、無斷、無變異、無隔礙、無退轉,甚深無底,難可得入,普入一切佛法之門。

  「佛子!此十種無盡藏,有十種無盡法,令諸菩薩究竟成就無上菩提。何等為十?饒益一切眾生故,以本願善迴向故,一切劫無斷絕故,盡虛空界悉開悟心無限故,迴向有為而不著故,一念境界一切法無盡故,大願心無變異故,善攝取諸陀羅尼故,一切諸佛所護念故,了一切法皆如幻故。是為十種無盡法,能令一切世間所作,悉得究竟無盡大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