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神秘主义概论》一书以时间和专题为线索,从历史学、文献学、宗教学和宗教哲学等多重维度来考察犹太教神秘主义。在方法论的选取上,该书开宗明义,直陈神秘主义研究的方法并一以贯之,认为神秘主义研究首先在于个体灵性意义上的信仰。惟其如此,研究者方能对神秘主义的理论和学说有所“领悟”。该书既有对犹太教信仰建构的宗教学研究,又有对犹太神秘主义史的历史学研究,并涉及犹太神秘主义神智学的宗教哲学研究。在内容上,主要从如下四个主题进行论述:(1)犹太神秘主义对犹太教信仰建构的突出作用;(2)犹太神秘主义与正统犹太教的动态关系;(3)流散生活对犹太神秘主义的影响;(4)犹太神秘主义与犹太人历史实践的关系。与此同时,书中旁注对于全书内容的精确概述,特别是附录中关于犹太神秘主义基础及研究资料的收录和介绍等,也为不熟悉这方面内容的读者以及更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及时且不可或缺的宝贵材料。
刘精忠,1969年生,江苏南京人,西北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学博士后,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现任教南昌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犹太教、伊斯兰教及宗教神秘主义等,主要著作(含合著)有:《宗教与犹太复国主义》(2010年)、《犹太教概论》(2012)、《犹太研究在中国——三十年回顾:1978—2008》(2008年)、《犹太教小辞典》(2004年)、《世界犹太人历史:从<创世记>到二十一世纪》(译著,2007年)、《亚洲极端势力》(2007年)等。
绪 论 什么是神秘主义?.................................................. 1 第一章 喀巴拉的神秘主义 第一节 犹太神秘主义的起源及特征............................................................16 第二节 喀巴拉与犹太哲学............................................................................ 27 第三节 如何理解喀巴拉神秘主义?............................................................36 第二章 早期犹太神秘主义 第一节 默卡巴神秘主义的起源和研究......................................................... 47 第二节 默卡巴神秘主义的历史背景.......................................................... ..56 第三节 默卡巴神秘主义体验........................................................................ 63 第三章 中世纪“虔诚者”运动 第一节 历史及思想背景................................................................................ 75 第二节 “虔诚者”的宗教道德思想............................................................81 第三节 “虔诚者”运动的神学思想............................................................88 第四章 西班牙喀巴拉神秘主义(上) 第一节 西班牙喀巴拉的历史起源................................................................98 第二节 阿布拉菲亚的“先知喀巴拉”....................................................... 104 第五章 西班牙喀巴拉神秘主义(下) 第一节 《佐哈尔》背景及特征.................................................................. 112 第二节 《佐哈尔》的上帝观...................................................................... 118 第三节 《佐哈尔》的宗教道德说..............................................................126 第四节 《佐哈尔》的历史评价.................................................................. 135 第六章 巴勒斯坦喀巴拉神秘主义 第一节 萨菲德喀巴拉的起源...................................................................... 140 第二节 卢里亚喀巴拉学说.......................................................................... 143 第三节 喀巴拉与犹太弥赛亚主义..............................................................151 第四节 卢里亚喀巴拉的历史评价..............................................................158 第七章 萨巴泰宗教运动 第一节 萨巴泰运动的历史背景.................................................................. 164 第二节 “弥赛亚”背教之殇...................................................................... 169 第三节 萨巴泰运动的遗产.......................................................................... 175 第八章 近现代哈西德运动 第一节 哈西德运动历史.............................................................................. 182 第二节 哈西德运动与犹太弥赛亚主义....................................................... 192 第三节 哈西德运动的历史定位.................................................................. 199 第九章 现当代哈巴德运动 第一节 哈巴德运动历史与学说.................................................................. 207 第二节 哈巴德弥赛亚运动.......................................................................... 215 结 语.......................................................................................................224 附录一. 喀巴拉词汇....................................................................................235 附录二. 《希伯来圣经》与英文版《旧约》各章名称对照......................252 附录三. 早期犹太神秘主义研究参考文献.................................................. 253 附录四. 《创造之书》................................................................................. 262 附录五. 喀巴拉生命树图示......................................................................... 286 附录六. 《以诺一书》................................................................................287 附录七. 《以诺二书》................................................................................359 附录八. 《以诺三书》................................................................................397 附录九. 《佐哈尔》内容目录..................................................................... 444 参考文献.......................................................................................................452 后记................................................................................................................ 459
PDF,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