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推理文學中,間諜小說(Espionage)算是相當特別的分支,它和偵探小說最大的差異點,應該是有關正義伸張,乃從個人主義的色彩提升至國家主義的基礎上。在此類型裡,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e)無疑是享譽國際的大師作家。
樸實無華,人生如戲
約翰‧勒‧卡雷也是個筆名,其本名是大衛‧約翰‧摩爾‧康威爾(David John Moore Cornwell),此化名是取之於一家珠寶商店,但是他所杜撰的間諜世界,一點也不像珠寶那麼華麗璀璨。一九三一年,勒‧卡雷出生於英格蘭多賽特郡的波爾市,自小家庭生活不睦,二十一歲之前甚至不知生母是誰。他先遠赴瑞士伯恩大學唸書,爾後回到牛津林肯學院就讀,並且在一九五六那年取得現代語言學的學位。畢業後在伊頓市任教,兩年後進入外交部服務。
在外交部任職期間,勒‧卡雷先到波昂英國大使館當第二秘書,然後再轉往漢堡擔任領事。由於業務範圍所接觸到的間諜活動,皆是乏味令人提不起勁、而且與道德無關,因此當勒‧卡雷開始創作間諜小說時,便決定摒棄007誇張的傳奇方式,改以紀實筆觸來鋪陳故事情節。熟知未料,如此仿真實的寫作風格到了第三本《從冷戰回來的間諜》問世時,一躍成為暢銷熱門書。這個發展也讓他脫離情報員生涯,專心做個全職作家。
敵友不分,善惡不明
在勒‧卡雷的小說世界裡,角色人物常面臨降級的危機,經歷各種磨難,甚至因此而墮落;此外,對勒‧卡雷而言,朋友和敵人之間的界限模糊,溫文有禮與卑賤下流其實沒啥分別;而且一旦捲入間諜活動,人人都會被利用、腐化。在其自傳《A Perfect Spy》一書中,勒‧卡雷曾表示,他小說裡的無賴騙徒主角,都是按照他那不長進的父親的雛形來塑造的。除了叫好叫座的《從冷戰回來的間諜》外,一般評論家認為勒‧卡雷的最佳傑作是一九六八年的《A Small Town in Germany》和一九八三年的《The Little Drummer Girl》,前者的創作概念是盟生於波昂的親身工作經歷,後者則是敘述一名左派女演員被以色列吸收後,銜命去告發巴勒斯坦恐怖組織。
怪胎作家,得獎無數
勒‧卡雷是當代得獎甚多的作家之一,其中包括一九六三年的英國犯罪小說大獎、一九六五年美國推理作家協會的愛倫坡大獎(一九八四年再獲贈大師賞)、一九七八和一九八O年連奪兩屆英國金匕首獎,以及一九八八年的鑽石匕首獎。勒‧卡雷也是個怪胎,他討厭電話,不會打字,就像一個裁縫師似地,用手一筆一畫地寫出自己的作品;他痛恨城市,住在海邊的峭壁上,在一個城市待上三天三夜是最大忍耐極限;他不喜歡看見擁擠的群眾,生活內容極其單調,寫作、散步、游泳、喝酒,僅此而已。許多人問到他小說的真實性,他的答案是:假的,通通是假的,一切都是他的想像。至今,勒‧卡雷仍活躍於文壇,創作力依舊不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