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公元二、三世纪,一个非常重要的宗教流派出现了。这个流派被后世称为怛特罗(Tantra)。这个词的词根是tan,是“延伸”、“延续”义;就是把“小我” 延展开来,与宇宙的“大我”相融合。怛特罗教派的出现是划时代的。他们自称传承的是远古的母系文明。他们反对婆罗门教。在这点上与沙门相一致,显然属于反雅利安阵营。但在修行实践上与沙门教派的方法很不一样。怛特罗教派不主张禁欲,甚至在某些形式上是纵欲的。怛特罗教派中也有苦行的派别,但不是主流;也许是受沙门苦行或婆罗门苦行的影响的结果。怛特罗认为性欲不可禁,也不能禁;性欲只可转!因此,在修行上怛特罗教派不只是在心性上作禅定,而是要唤醒生命的原动力莎克蒂(Sakti,可译作“性力”),使之与灵性的湿婆(Siva)相结合。这种修行的方法更强调对身体的修炼。密咒(Mantra)的运用是怛特罗教派重要的修行手段。在修行结果上怛特罗教派以获得悉地(Siddhi—Attainment of supernatural power)和颇伽(Bhoga—Experience of supernal pleasure)为最高境界;有八十四位具大神通的成就者。怛特罗教派具有强烈的母系文化的特征。莎克蒂就被比喻成一个女神;没有她,湿婆就失去了能力;认为这种母性的力量是万物之源。甚至在有的怛特罗经典中视一切女人为女神!怛特罗教派在印度始终都是女性利益最坚决的维护者;倡导重女不轻男、女尊男不卑。怛特罗教派在传承上有很多女上师。认为上师对弟子的加持力是不可思议的。怛特罗教派到了公元十世纪的时候,在克什米尔地区获得了空前的成就;出现了一位集怛特罗教派之大成的最伟大的思想家:阿毗纳瓦笈多(Abhinavagupta,代表作:Tantraloka)。他的地位相当于佛教中的龙树和无著;相当于吠檀多派中的商羯罗(Sankara)。对阿毗纳瓦笈多的研究现在是个空白;其中有无尽的宝藏等待我们去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