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Delilah 於 2017-6-7 11:38 編輯
近些年网络上在流传一篇据说是《九阴真经》的全文,并宣称《九阴真经》不是金庸老爷的杜撰,而是唐朝就有了,并且还是《四库全书》里的原文。。。如此如此。。
这个老海在置顶帖里已经扫盲过了,本来打算一笑置之的,但发现社里有些朋友似乎将信将疑的样子,故出来多说几句吧。。。
大致扫了几眼,第一式是往命门运气,第二式是把你冻成冰棒,第三式是把你放在火上烧烤,第四式是把你丢到水底,第五式是让你憋气,后面好像编不下去了。。。明显像是钓鱼贴(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并骗小白上当的帖子)的样子。。。话说这玩意不会真的有人练吧??
来来,带大家看看网上流传的版本: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到这里是金庸老爷子的原文,引用了《道德经》)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遗迹(应该为“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成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治训,未尝有行不由送,出不由产者亦。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划线部分出自唐代王冰的《黄帝内经素问序》,是一部解释《素问》的医书。所以说网上流传《九阴真经》唐代就有了,就是出自这段吧。。。)
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案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力络,其案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人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手腼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亦则精散,精散则视岐,视岐见两物。(这一段全部摘抄自《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既然前面是解释《素问》的,那么《灵枢》也要有登场费嘛,怀疑这个钓鱼的是中医学爱好者。。。说《四库全书》里有《九阴真经》的,是不是说的这段。。。。)
阴极在六,何以言九。太极生两仪,天地初刨判。六阴已极,逢七归元太素,太素西方金德,阴之清纯,寒之渊源。(对啊,阴极为六,九呢?九怎么来的?)
(再往下面真的就是杜撰了吧,小生作为文学院院长,对道教修行不是很熟悉,仅对文字本身来谈谈吧。大家仔细看看这助词、副词的用法,真的是唐代的文言文吗?大家跟第一段王冰的那几句对照一下,画风差了十万八千里啊……话说“之乎者也矣焉哉”这么少,你说是唐代文言文不是在逗我?)
第一重诀曰:子午卯酉四正时,归气丹田掌前推。面北背南朝天盘,意随两掌行当中。意注丹田一阳动,左右回收对两穴。拜佛合什当胸作,真气旋转贯其中。气行任督小周天,温养丹田一柱香。快慢合乎三十六,九阳神功(好几个版本这里都写的是“九阳”,怀疑是钓鱼者故意留的后门)第一重。每日子、午、卯、酉四正时,找一阴气重的地方,最好为四高中低。面北而坐,五心朝天,静心绝虑,意守丹田,到一阳初动之时,双手在胸前合什,指尖朝前。引丹田之气沿督脉上行,任脉下归丹田。如此待小周天三十六圈。由慢至快。气归丹田后,双掌前推,掌心向前,掌指朝天,气行两掌。双掌指下垂,掌指朝下,掌心朝下,迅速收回,左手掌心对准气海穴,右手掌心对准命门穴,真气随手式成螺旋状贯入气海、命门两穴。汇于丹田内。如此意守下丹田一柱香的时间。待此功练有一定功力,能收发自如,有抗寒之功时可修第二重。 第二重诀曰:极寒午时正,独坐寒冰床。裸体面朝北,气行小周天。五心朝天式,打开丹田门。寒气螺旋入,收发当自如。合和汇丹田,落雪雪不化。缩如一寒珠,雪落无化雪。扩为雾环身,九阴第二重。每日午时,找一极寒之地,面北背南,五心朝天,坐于寒冰床上。今人练习可在冰或雪上练习,静心绝虑,启动周天三十六圈,意守丹田片刻,打开气海、命门两穴,分别成螺旋状入寒气,吸一柱香的时间后,关闭以上两穴,丹田内有一寒球再不停的旋转,越转越大,至到隔体三丈远,收回。如此反复八十一次,练到雪花落体而不化,放气时雪花距体三尺不落为功成。 第三重诀曰:法如第二重,阴阳互相克。意在修罡气,热火不侵法。阳中求真阴,九阴第三重。每日子时,找一极热之地,坐于火鼎之上(今人练习坐在铁板上,下面加火,应慢慢加热,以不能忍耐为度)。面北背南,五心朝天,静心绝虑,起动丹田寒气防止热气侵入,其方法就是第二重所练寒气用以抗热量。此乃“真阳中求真阴”。 第四重诀曰:法如第三重,阴合阴为生。同为修罡气,静流极之法。以阴练真阴,九阴第四重。不拘时间,找一静止不动的水池,五心朝天,坐于湖底,静心绝虑,水位不过脖子,运行丹田真气用以抗水之压力,其方法与第三重相同,待体入水,而衣不湿为成。然后找有流动河水中练,急流下练,而衣不湿为成。到此《九阴神功》成。如用掌把真气放出击人,就是催心掌。 第五重采气大法诀曰:采气不在气,口闭双目开。玄机在于目,神气乾鼎聚。此法为增进内力之法,用以目吸聚宇宙内的精气,主要是修炼双眼,使双眼在对敌时能求察分明,并有摄取敌人神魂之效。每日太阳将出之际,站于高处,双眼平视太阳,带双眼发热时,意念太阳之气由双目吸入汇于上丹田,吸汇到一定程度自天目穴射出,在由双眼收回,如此反复。
就简单讲到这儿吧,后面还有九阴白骨爪神马的就不贴了,相信真正学道的朋友能挑出更多理论问题的。
唐代文言文流行的是什么?是骈文啊!!骈文要求每一句都要对仗的啊!!打开课本看看《阿房宫赋》就知道了。要是这么白话,韩愈他们就不用辛辛苦苦发动“古文运动”了啊~~~
最后,借用海神在置顶帖里的一句话,“有些東西太時尚了,你就應該知道真偽如何了,古代人的‘時尚’是略有不同的。”
-------------------------------------------------------
补充:金庸老爷子本人的说法:“我的小说中所说的‘九阴’、‘一阳’之类,属于游戏文章,并无真正的实际意义,不必认真注意。”——《神雕侠侣》世纪版附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