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悟是个人的。
东方冥想我以为,就是虚静,类似修真打坐。我修的是道学,重在归气导虚,目前还处在百日筑基的阶段。道家静坐讲究心静,静心绝虑。凡有动念,即觉之破之。总之,一旦有杂念纷扰,就应当及时的觉察到,然后立即将之消灭掉,维持万念不生的虚静状态。然而,在觉察到杂念后,如何破之,我却是还未找到答案。一开始,觉之则破之,似乎很容易。但是,时间一长,一开始时的那种兴奋劲儿过了,打坐就逐渐地只剩下一个形式。这就导致,杂念生成的益发频繁,而觉察到后,也很难及时地将之破除。即便能暂时压制着,心再却无法回归最开始时那种彻底的宁静状态。我想我是遭遇瓶颈了。
西方冥想,我接触的更早些。但没有坚持联系和巩固。但我以为西方冥想似乎较道教坐禅更为开明些。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我看来,道教追求的是一念不生的超然状态,最后甚至要达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状态,以免被六欲侵心。这种拒绝与周遭事物发生交流的法门,与神秘学积极寻求同大地和不同次元发生能量交流的企图,简直是背道而驰。再者,回到之前提到的杂念上来。杂念纷扰,对于道家和西方冥想来说,都是干扰修行的困扰。但二者处理起来时,方法态度却截然不同。道家似乎太专注于虚静的终极状态、所以对达到虚静前需要经历的过程,采取全然的无视态度。典籍上只会告诉你不可以被声色叨扰,最多告诉你气守丹田、泯外守中之类的法门,期待着一劳永逸地排除所有的纷扰。但是西方冥想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遇到不同的杂念,处理起来也各不相同。而且与道家专注内丹修习的方式不同,西方冥想不是闭塞地、孤立地靠一己之力平复纷扰,而是积极地与大自然、异次元等进行交流,寻求帮助,它所追求的也是一种开放的流动的状态。
讲了这么多,似乎西方冥想的修习之道更科学、更符合当代的哲学方法论。
但是,不要忘了,所有的索取都是需要代价的。在进行交流、寻求帮助之时,也必须要承担潜在的被邪灵附体的危险,同时很多情况下,再取得守护神的庇佑之后,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奉上不同形式的献祭。中国道家鼻祖们,或许正是觉察到如此种种,在抉择时,出于中国人内向收敛的本能,所以宁愿舍弃外在,将自己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也不愿将主动权交由外界、听任外界变化引发内心波动。如此的修行,虽然举步维艰,但筑基一旦完成,其牢固程度将非依靠不稳定能流维系的密契修行所能比拟。
个人认为,密契修行依赖环境能流,在能提供良性环境的健康能流的情况下,其收益绝对要优于固步自封的道家坐禅;然而,在人口膨胀日益加剧、电子网络过分曝光隐私、城市拓展不断侵蚀森林和秘境的情况下,上哪儿去寻找理想的修行地,如何建立良性健康而且稳定的能流,困难重重。
摆在先人面前的抉择,如今也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