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三转”依不同的典籍展开
三自性以后叫辨三无性。遍计所执性是相无自性,遍计所执性的自性是相无自性性(又加上一个“性“字)。简单表述就是:遍计所执,它的无自性是什么呢?是相无自性。依他起自性或者依他起性,它的无自性是什么呢?依他起性是生无自性。圆成实性是胜义无自性。其实,我现在这样讲是本颂的一个讲法或者本论的一个讲法,更复杂的讲法就是依他起性上也有一分胜义无自性,即胜义无自性分成两个:一个是依他起自性,一个是圆成实自性。这种说法依据的是《解深密经》,《解深密经》当中的文字更多。老实说应该更顺从《解深密经》,因为《唯识三十颂》当中的文字更少,文字更少就不容易把它全部讲清楚,就比如说刚才的“分别缘所生”,它的依他起性上是有它的分别的染污的部分的,也是有它的清净的部分的,清净的部分这部经就没有展开,因为本颂文字比较少的原因。
还有一个,就是唯识有一个习惯,叫:互举。即:他在举了它的染分的时候,认为背后就是它的净分,也就是他举了A,就是说B也在里面。有时候是要这么讲,对于唯识,我上次不是说吗?真的跟《大话西游》里面后期的唐三藏一样,有时候不说话、有时候很少说话,惜字如金:“走!”“好!”但也有前期的情况,话特别多。
三个自性和三无性要弄清楚:一个是相无自性,一个是生无自性,一个是胜义无自性。如果依《解深密经》,胜义无自性把它分成两份:依他起上也有一分胜义无自性,圆成实上也有一分胜义无自性。如果按照《解深密经》,“一分”一定要加,“一分”是指一部分的意思,指不是把胜义无自性全部给圆成实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整个的三性三无性都是要回应一个问题,我们从佛教史上的背景也可以这么说:大乘的最初的经典很重要的就是《般若经》,《般若经》的盘子很大,甚至像《宝积经》、《大积经》都是近百卷,它们都是在《般若经》的背景下去展开的,里面有大量的跟《般若经》相类似的文字。《般若经》可以说是大乘佛教的经典基础,当然我们中国的天台宗说它仅仅是“通教”——有空我跟他辩一辩——他的“通”的意思是通前通后。
《般若经》当中一直提到一件事情就是:“一切法无自性。”有人问:“你说诸法唯识,我听不懂,我不管了,但你说你是大乘。大乘说一切法无自性,现在你又说一切法上分三性、法上有三性,那么你这个不是违背了你们大乘的般若经典《般若经》吗?”那你怎么回应呢?唯识对他的回答,其实跟汉地后来的所谓的天台教观是有点关系的、跟天台教是有点关系的,唯识讲这个有点像我们讲佛教史,叫“三转F_L”。所以唯识要展开他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叫三转F_L,三性三无性是跟这个有关的依的是《解深密经》。
对于“三转F_L”,我们也要辩论的,现在我们讲的是唯识派讲的三转F_L,依《解深密经》,中观师也按这个谈“三转”。其实“三转”有两种,我们现在只讲通说的这一种。中观后面还有一种,是依《大宝积经》的,那一品,单行,叫《陀罗尼自在王菩萨请问经》,然后开出哪一部论典呢?《宝性论》!《究竟一乘宝性论》是从《大宝积经》当中的《陀罗尼自在王请问经》当中开出来的。《宝性论》的作者,藏传说是弥勒大师,是弥勒五轮之一。汉传的传说则指向坚慧。
三转那啥
先讲唯识讲的三转F_L,是依《解深密经》的。
唯识说:大乘的《般若经》是大乘非常重要的经典,佛所说的话当然要认。但唯识说什么呢?唯识说:佛有各期的经典,佛讲的都不一样,三转F_L里,这三组里面,要分了义和不了义了、究竟和不究竟,是否明了地显现它的对境、明了的把佛教讲的道理完全讲的出来的,这个要讲。所以,三转F_L和了义不了义、三性三无性是直接有关的。唯识说:佛讲经分三个阶段。类似于我们可以说欧阳竟无先生的学术有三次变化或者两次大的变化,唯识说:佛讲经先后出现过三次不同的内容。
初转F_L是什么呢?四谛F_L,讲声闻乘的法,这是讲小乘的,比如说:苦集灭道、有漏皆苦、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槃寂静等等。佛最初初转F_L讲《阿含经》;第二转F_L,是《般若经》,中观在这里面开显的叫般若F_L或者性空F_L(名字我忘了,意思完全没有问题)。第二转F_L是性空的F_L;第三转F_L,我们一般会说是中观或者说是唯识,西藏用了一个词——善辨F_L,其实西藏用的这个词反而是我们汉地写出来的,但是汉地的这个人不是汉人,是高丽人圆测法师的《解深密经疏》当中说的,西藏人翻译了以后就用它——善辨F_L,意思是善辨分别、善于分辨,分别什么呢?分别三性三无性。
唯识说:我们唯识是最终的究竟了义说,佛陀最初他在鹿野苑跟那些罗汉们就讲了小乘声闻乘的叫四谛F_L,以四谛十二因缘为展开。然后,到了灵鹫山上讲般若F_L、讲般若自性空、讲一切法自性空。但是,唯识说它还是不了义,说:三转F_L的第一转F_L是讲“有”;第二转是讲“空”,讲一切法自性空等等;第三转F_L就是说有些“有”、有些“空”。唯识的意思是:佛在第三转F_L把该说的全和盘托出,前面讲“有”的时候,“空”的一面没讲;讲“空”的一面的时候,“有”的一面没讲。唯识的意思:你把空的讲了,空的什么呢?唯名言有而自性空。我们唯识要空掉的是什么呢?是依他起性上没有的遍计所执性。你龙树确实讲得非常圆满,非常正确,而且你把遍计所执讲得非常的好,但是你后面两个实有的东西没有讲。唯识说:这是可以的。就是你(中观)确实是破掉了,破掉以后剩下的就是,所以你(中观)也是可以证果的。所以,他们(唯识)对我们(中观)还算客气。唯识说:你(中观)把该破的破掉了,剩下的你也证到了。按照唯识的说法,依他起上没有遍计所执,你把遍计所执干掉了,只要你没有多余的把依他起也干掉的话,那你也应该要证空性的。唯识说龙树讲得非常正确,他们也崇拜龙树,龙树也是他们的老大,八宗共祖嘛。
唯识说:但是,你(中观)讲了“空”,没讲“有”,有点欠缺。什么呢?现在有些人因为你讲空以后,他理解不对,把依他起也破掉了。那就出现了问题:如果把依他起破掉,就是恶取空,这个问题就大了!所以释迦牟尼佛老婆心切,像个老太太一样,最后年纪大了絮絮叨叨地把这些又讲了一遍,就是善辨F_L:这个是有,如实是有;那个是没有,真的是没有。真的是有的是什么呢?依他起和圆成实,真的是有,如实是有。遍计所执呢?它是真的没有。这就是以《解深密经》为代表的第三转F_L。
随教行唯识的“了义”
如果按照学术界来说会说释迦牟尼佛的学术思想经历过两次大的变化,按我们来讲你总得让人家有说的前后次序吧。释迦牟尼佛有进化这件事情也很好笑,主要是我们觉得好笑,学术界认为很正常啊!释迦牟尼成佛以后思想经历过两次大的变化,这就是三转F_L:四谛F_L、无相F_L、善辨F_L。善辨F_L主要讲的就是三性三无性,就是:有“有的”、有“没有的”,要全部把它讲出来,一点都不漏地讲出来,这就是唯识所讲的了义。
了义,在不同的宗派里面意思是不一样的。唯识所讲的了义是什么呢?比如说这个文字:“一切法无自性。”这个文字没有讲完需要再加以解释的叫不了义,就是你没有把它里面的内容、把它的意思全部讲完、把它的意思全部明晰地托出,你不能依文取义的。比如说:“一切法无自性”,在唯识讲如果你依文取义的话,会觉得什么都没有,连依他起和圆成实也没有。还要加以解释,就叫不了义。所以,唯识认为:四谛F_L仅讲“有”没讲“空”是不了义;无相F_L仅讲“空”不讲“有”,也是不了义。
但是中观讲得对不对呢?唯识说:对,中观讲的“空”对,但是大家容易理解错。所以西藏觉囊派学者多罗那有一个说法:月称和月官关于唯识和中观的这场辩论持续了八年,旁听者甚重,连牧童都开始了解中观和唯识了。其实,中观和唯识各有说法,最后的结论,唯识宗是这么说的:“嗟嗟龙树宗,有药亦有毒,慈氏无著书,群生之甘露。”这个在多罗那撰写的《印度佛教史》里面,是属于唯识一系的传说,意思就是说最后大家认为龙树讲的是“有药亦有毒”,它能够治病,但是如果没有搞清楚的话,把依他起、圆成实也破掉了,就是:“嗟嗟龙树宗,有药亦有毒,慈氏无著书,群生之甘露。”意思是什么呢?意思是把该讲的也讲了、该破的也破了,慈氏无著他们讲得好。这是属于唯识的传说。
属于中观的传说是什么呢?中观一系的传说是:月官和月称辩论以后,月官后来认输了。现在看到的藏传留下来的论典当中,可以看出来似乎是属于中观自续顺瑜伽行派的,它后来其实是带着中观的观点的,即在中观的论典当中,最后月称是认输的,还说月称说:其实我早就觉得月官你说得对,只是为了让大家多了解一点我跟你辩论了八年。这场学术争论时间够长的,这是中观宗的说法。
我们来看一下,唯识宗的了义是怎么讲的。唯识宗讲的了义是指:“是否需要加以解释”。已经讲完了或者佛已经讲清楚了,你的论点里面完全讲清楚了、按照文字表面的意思去理解也没有问题的,就是了义的了义经。如果你讲的内容还要再加以解释的,没有解释完全的,叫不了义的。
所以唯识说:大乘的般若讲的完全对,但是它不了义,它(中观)没有讲清楚没有讲完整,它只讲了遍计所执性,但是它(中观)又没说“三性”,连“遍计所执性”这几个字都没有拿出来讲。它讲了没有?没有!“唯名言有而自性空”,它(中观)讲了,但是它讲的唯独是遍计所执性,连“三性”的文字都没出现。而《解深密经》把该说的都说了,三性也讲了,三无性也讲了,叫究竟决定了义(这里面“一乘”不能加,唯识当中并不都承认一乘的,唯识当中随理行的唯识是承认一乘的,但是随教行的唯识是承认三乘五种姓的)。
下面有段话是唯识当中的算是根本论点,也相当于《瑜伽师地论》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段,太虚大师当年在讲唯识的时候,经常会拿出来讲的,叫《瑜伽师地论真实义品》,这是唯识非常重要的一段。它在讲唯识的真实义,从文字也可以看得出来。那两天我开过玩笑,假如哪个人讲依他起是假有的话,依他起不是实有的话,太虚法师会哭,因为这件事情是存在过的,有人认为《瑜伽师地论真实义品》讲错了,好像说过类似的话,太虚法师当时哭了。这是一个典故。太虚法师讲《瑜伽师地论真实义品》,从名字也可以看得出来唯识的核心在这里,讲出来就是:三性三无性。
这个当时我们一到唐老那里去第一天就要背的,今天我还能背,我们那个时候背的东西很多。唐老能把十卷《成唯识论》从头背到底,他是一个盲人,《成唯识论》是他花钱请隔壁人给他念他再背的,而且我以前不知道,唐老居然是湖南唐家“佛教将军”唐生智家的人,唐老的父亲也是川军里面的一个少将军衔,一开始我还不知道,前两年才知道。那时的唯识是显学。民国时代国民党上将、铁四军元老、十九路军军长陈铭枢从军而信佛。清定上师很早的时候也出家了,出家前是少将军衔。能海上师以前是云南讲武堂的教练官,是朱德的老师,和刘湘、刘文辉是同学,他是那个时候很早期的少将,刘湘、刘文辉在做团长的时候,他好像就是旅长了,从驰骋疆场的军官到一代高僧,能海上师可以说是“半生戎马半生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