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息总是雷霆 於 2015-6-13 20:02 編輯
明星无量光,世间如来客。
然无自因缘,妄造流离居。
三山为依靠,四柱十二梁。
三洞三宛转,结定六扇门。
翁主游太虚,管家备戏服。
六门浴客毕,留影与主翁。
风尘作过客,过客作阿翁。
这个不是我证悟后的总结,是见解,是我对物性和法性的小意探讨,还有对分别确立后,世间和报身一体确立,它们的根结所在的看法。看法虽然有了,体证一时还达不到不退转,算是做个备忘,报告一下。
缘起在此,见证在此,希望一路走来,走下去,善始善终。
诸位,指点可也,合意可也,励道可也。
補充內容 (2015-6-24 09:59):
我从前看一些佛经,道经,儒经,圣经,古兰经,现代的灵修,催眠术,清明梦和出体,瑜伽冥想等等。
最初,我心高气傲,一来就看经典,里面的字我都认得,意思也都能翻译成白话,看过了,哦,是看过了,看过之后呢,扔了到书柜上锁起来了,枯燥透顶了,有木有,看不懂古代经典中的隐义啊,这怎么搞嘛?
所以,后来手头上就全是现代的一些实修的东西,现代的操作性往往很强,得到体验只能用“迅速”二字形容,但是,过一段时间的世俗生活后,相当无奈的,退步也只能用“迅速”二字形容。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所以,最后,我又回到了古代各位大大的温暖怀抱里了(对古兰经圣经还是偶尔翻翻做做印证,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什么,对她们始终没有亲切欢喜)这时候,稍微好点,能看出来一些经典中的字句中的隐义了,所以知道,原来是这样啊,上路了,虽然磕磕巴巴,摇摇晃晃。
我们具中华特色的三大学问:儒、释、道。三家各各有他们自己的侧重,但是对于揭示生命真实、宇宙真相的所在是同一处。因为种种因缘,我趣入释家,但另外两家不敢舍弃,看过三家经典的都知道,里面很多用语互相参杂,相互借用的。
看不懂我说的,没关系,这个见解属于释家,一笑了之可也,你要是有轻微不爽感,翻一下佛学基础就能看懂,你要是有强烈的不爽感,欢迎你成为同道(我还就不信释家,儒家,道家的强大吸引不了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