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影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理與修行] 调心的过程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5-8-4 11:39:22 | 只看该作者
影月 發表於 2015-8-3 23:31
要看是哪方面的修行啦。
每一个修行体系都有它的说法。这里面涉及到对宇宙人生的根本看法。
...

“首先,证悟心的本性是空性,然后,就在空性的境界当中安住。”本文只有这一句是告诉我们怎么修了。

正所谓“一切法皆是佛法”,按照这么修或许能修个善缘吧,最多也就修个小乘罗汉吧。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人为例吧,这个人就是六祖慧能啦,六祖可以说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大德了。他的话应该很有说服力吧。

六祖坛经中有个人,叫卧轮禅师,他就是天天入静,没有念头啊,他还留下一句偈,“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从这句偈里,可以看出,他是符合上文中第三种禅的吧,住于空性,没有杂念。
那六祖怎么说了?六祖说:”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六祖是对境心数起啊,那连第一种禅都不是啦。从六祖坛经中我们就可以从侧面看到,六祖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啊。孰高孰低高下立判吧。

小乘罗汉虽然证得了我空,但未证得法空。他深入空境,而执着于空境啊。

各位实修的师兄还是多看看,”六祖坛经“吧,六祖已经完全将世尊的经典用比较白话易懂的方式,告诉我们怎么去修行啦。至少这是一条捷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8-4 14:18:08 | 只看该作者
不朽守护 發表於 2015-8-4 11:39
“首先,证悟心的本性是空性,然后,就在空性的境界当中安住。”本文只有这一句是告诉我们怎么修了。

正 ...

安住空性与没有念头是两码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8-4 14:28:12 | 只看该作者
jio31241 發表於 2015-8-4 14:18
安住空性与没有念头是两码事

”第三种,也属于无念的禅,但其中包含了证悟空性的成分。修禅的人在证悟空性的境界中安住下来,没有任何杂念。
这是本文的原话,这位大师是这么定义的,我没理解错吧。

那如果我理解错了,那又请问怎样算空性,如何定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8-4 20:18:01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常见的错误,把宁静或无意识误认为空。
寂止与胜观不能混淆。空性是胜观的所缘,安住在所缘上则是寂止的作用,安住在观照空性上是止观双运。
空性是事物的本质,需要依靠分别慧来抉择认知。如果只依靠禅定,是能够生起某些相似的觉受,甚至会让人误以为是涅槃,但是这些觉受并非佛法需要的智慧。智慧的正因是闻思,禅定是助缘,禅定不会自动生起智慧。
禅修不能没有念头、没有思维活动,而是需要保持正知正念。就佛教的目标而言,无色定和无想定,由于缺乏足够的明分,只能够暂时压伏烦恼的现行,无法对治烦恼种子。像卧轮禅师这类禅定,是无益甚至有害的。
无思维的禅定,和密法的一些特殊方便一样,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有,但是这类特殊情况都有一些前提条件,不意味着违背一般原则。

堪布说的无念,有两种含义,一是没有沉、掉,是正确的止,二是心识不受污染,是正确的观,都有心理活动。与卧轮禅师的不起念头,大不相同。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幣 +5 文采 +3 收起 理由
影月 + 5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23:21:29 | 只看该作者
断章取义害死人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5-8-6 15:07:29 | 只看该作者
调服自己的内心,并最终证悟空性,是学佛最核心的问题。 修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5-8-11 13:55:59 | 只看该作者
jio31241 發表於 2015-8-4 20:18
这是常见的错误,把宁静或无意识误认为空。
寂止与胜观不能混淆。空性是胜观的所缘,安住在所缘上则是寂止 ...

在下才疏学浅,没读过什么佛教经典,对一些专有名词不太了解,也没时间深究,赐教之处不胜感激,妄言之处还请谅解。
为方便同修,译为白话,如有定义上,或理解上的问题,还请指出。
“缘起性空”这是佛家的核心思想,意思是世间万事万物皆是因缘和合而生,是不永恒的。
那么佛教所说“空性”应该就是出自这里吧。
那么证悟空性,就是证悟“缘起性空”这个道理,那怎样算证悟?知道叫解悟,行出来,做出来,知行合一为证悟。
寂止,排除念头入静,即文中所述第二类禅。所谓正确的止,也就是不要堕落顽空。我个人看来寂止主要训练的是转念的能力。不能说这方法没用,但是没有名师指点,一味排除念头入静很难把握这个度,有的可能修很久都无法入静,有的人则可能修成卧轮禅师。我以前也这么修,但后来觉得头脑有变迟钝,就重新去找善知识了。
胜观,简单说就是用客观清净的心来整理分析念头,哪些是自利利他的,哪些是损人利己的等等,分析妄想执著的原因,给自己一个答案,有了答案自然就不执著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算是塑造人格。
止观双运,就是把上述两者有机结合,所有念头整理分明,好的留下,并贯彻到言行;坏的扔掉,怎么扔?转念。比如有妄想执著,先分析原因,从因上入手解决问题,解决不了就先转念,先放在一边;就像学生考试,会做的题目先做,不会做的最后再去解决。还有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或念头,直接就无视了。
用一句最通俗易懂的话来总结,“凡事尽力而为、做人问心无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5-8-12 16:33:21 | 只看该作者
不朽守护 發表於 2015-8-11 13:55
在下才疏学浅,没读过什么佛教经典,对一些专有名词不太了解,也没时间深究,赐教之处不胜感激,妄言之处 ...

不是谦虚,我是真的才疏学浅,就多嘴几句。
有个比喻,认知的对象就像壁画,一般的知识就像灯火,容易受到风的影响闪烁晃动,虽然有照明的功能,但是却看不清楚看不真切。禅定就像灯罩,能够使智慧变得有力,能够看清楚真实。
开始禅修时,需要有一个所缘境,比如呼吸、颜色、佛像、心性等等,逐渐培养专注的能力。无所缘的禅修也有,但是各派看法不一。什么都不想的禅修,能够产生某种作用,但是也会对智能造成不好的影响。缺乏有经验的师长指导,禅修确实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别的修行不同,这不是可以靠看书解决的。

修胜观是为了对治无明,需要依靠某一种见地(有部、中观或者唯识等等)作为工具,将自我的执着逐步肢解。配合禅修的力量,生起“修所成慧”。
止观双运也可以摄持修心与菩萨行,但是这已经是瑜伽的范畴。一般性的改正心态或行为,只需要依靠戒律即可。

学习这些东西是需要花时间,但关键还不是时间,而是运气,细致点说是我们根器的问题。有些时候花三五年研究摸索,反而不如把握到关键的人三五天的努力。其效率不在于学得多少,在于是否把握到整体结构和主干脉络。
在根器没有成熟到能够接受教法的时候,我们会无法遇到好的教法,或者遇到了也无视、错过。很多时候是在做无用功,甚至连磨练的意义都没有。因此,比起止观修习,对于初学来说,炼根铸器更重要,包括认识和调整动机、积累福德资粮和了解一些基础知识。尤其是一些看起来与修心无关的“迷信活动”,比如念诵、礼拜、供养等,其意义非比寻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5-12-25 22:32:00 | 只看该作者

        看了之后,感觉果然看的不太懂啊。不过,虽说不是佛教这方面的。但我在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经历过第一二阶段,从一开始就很少杂念,也能比较轻松控制的念头,比方说就是随时随地可以散开自己念头进入无念的状态,不,正确说好像是留一念的状态,虽说感觉比较强求,与自然而然进入截然不同就是了。
       所以说,我从一开始似乎就是第三阶段,之所以说似乎,是因为并没有什么降服的感觉,而是一种强行干涉的感觉,感觉上更为接近一种本能。不过,到了现在,倒有一些接近了,现在我是更接近于“自然而然”的去控制(用控制一词感觉不准确,不过我也想不到更接近的词了)。
       然后上面说的会感觉“非常幸福”,我从未感觉过。我所感觉到是:无情绪,无想,无思,空寂。(感觉这几个词都不准确,只是接近,不过我也想不到其他更准确的词了)更为清晰的感觉自己的一切。
      然后,就是那第四阶段,基本看的半懂不懂。除了那个
      “但在念头冒出的同时,修行人立即就能感觉到念头是空性。在念头产生的当下,还没有来得及造业,就消失了。”
      这个我好像曾经做过类似的,是在静坐时,在念头未完全产生时就散开了。不过我完全不理解什么是空性,我在这个念头刚产生时,就大致知道是杂念,大致知道内容,但在事后,仔细一想,又什么都想不起来,但又大致知道内容。感觉挺矛盾的。
       还有其他什么的,都是看到半懂不懂,也就是好像能看出一点东西来,但实际上又什么都想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