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180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理與修行] 两种佛性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6 11:44: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两种佛性”说,不是信口开河。除非打着佛教旗号,冒充“学者”,进行诈骗者,真正的佛教善知识,都在口说笔书时坚持佛教学术界恒定的一个原则,那就是说话要有佛教经论的依据。否则,就被看作是胡编瞎说。

  佛教思想法脉的江河滚滚长流,历经两千五百多年,未被外道邪说所吞噬而至今仍然是浇灌无量众生福德心田的唯一清流,其根本原因就是无数信仰纯真的法脉继承者的前仆后继,坚持佛教经典思想原则的奋斗结果。现今虽有众多魔罗遗众,抛掷垃圾,污染清流,但是改变不了源远流长的佛法万里江河的清净本质。
  梵文“DHADU”一词,藏文译作RIGS 或KAMS, 译成汉文有:“心”、“性”、“种”三种意思,“种”有“种族”和“种子”两种含义。
  “心”、“心续”即能知能感的光明心续——智能体。心的本具清净性和去染还净的可能性,构成了“本具”和“习成”两种佛心;“性”是自具异他的“性能”“性质”,从法性角度讲,心性本空就是“佛性”。从钝根、锐根的种类角度称佛心为“佛种”。佛性或佛心是成圣、成佛的种子,如植物的种子,也称“佛种”。
  “两种佛性”说是大乘经论的一致的说法:
  如在《弥勒五论》中的其中三论,明确指出入三乘道者,存在“自性住”和“修习所得”两种佛性。
  如弥勒《无上续》或称《佛心论》中说:“犹如宝藏与果树,种有两类应知悉,无始以来‘自性住’,以及‘正受’无上品”。
  文中“自性住”指无始以来的本具自性,“正受”指:受学修行佛法所形成的善根。自性住佛性如宝藏,开发即可,正受佛性如果树,经培育,种子才能长成大树。
  “自性住佛性”也称“本具种性”、“原净心”、“本原心”、“清净种性”、“法性”等等。“修习所得性”也称“正受所得种性”、“长种性”。
  弥勒《经庄严论》中说:“自性种与增长种,此乃所依及依附。”
  “所依”指前者,“依附”指后者。
  弥勒《现观庄严论》中说:“法界平等无分别,种性之分不合理。”
  答曰:“所依法的不同类,可以分说不同种。”意思是说:虽然法性平等无种性的区别,所依法的种类不同,可以分为佛种、声闻种、缘觉种、不定种、无性种等五种心性。
  在《瑜伽师地论·菩萨地》中说:“什么是种性呢?简而言之有两种:自性本有种和正修所得种。自性本有种是菩萨处职能,那是前后相续,无始时来,法自性所得。正修所得种是前世修行培养善根所得。”
  《胜蔓经》中说:“依证悟菩提的种子而言,一切众生皆具如来藏心。”
  无著《乘摄》中说:“闻法熏习形成的大、中、小种子皆是法身种子。”
  圣解脱军《般若二万颂显义》中说:“种性是六处之性质,分两种,因缘正受性和本具自性。”
  宗喀巴大师《般若庄严论释善说金珠蔓》中说:“自性本具种经过闻思修培育成长,名为增长种。”自性本具佛性一切众生皆有,增长佛性只有修道者才有。
  嘉曹杰《般若庄严论释心庄严》中说:“按唯识家的说法,种性是:不承认阿赖耶识者认为是自身六处具有的无漏种子,遇到因缘时产生三乘悟心的能量;承认阿赖耶识者认为是储存在阿赖耶识中的无漏种子,未遇因缘时是自性种,遇闻法因缘的培养而变得特殊时,称增长种。
  按中观见:种性分本具自性和正受因缘所生两种。前者是变成法身的种子,那是一切众生的心智的法界空性;后者是变成色身的种子,那是一切众生心上的可离垢秽,可证圣智的能量,经闻法培育成的称正受所生种。圣解脱军主张自性种是虚名,增长种是实义种。“
  克珠杰《般若疏疑难明释》中说:“种性有两种,即自性具种和增长种。前者是心的法性自性清净分;后者大乘增长种是:闻得大乘法,修积福德资粮为因缘,未来成就圆满色身的能量种子。”
  以上诸经论的说法,就当那些冒牌学者发难的回敬礼吧!

多识,2012年 8月写于天堂寺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3-6 11:45: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後由 jio31241 於 2013-3-6 11:49 編輯

遍智龙钦巴谈两种佛性

心之法性光明自性不为烦恼所染。《宝性论》云:“心性光明者,无变如虚空,妄念贪欲等,不为客尘染。”若分类,则有本来安住之自性住佛性与观待净除暂时垢染之实修生佛性两种。

自性住佛性也分二:即空性离戏之心性住于法性自性中的佛性成为本性身之离因;住于有法自性中的佛性成为殊胜色身之离因。此二者无始以来以有法法性的方式而住。《涅槃经》云:“善男子,心之法性自性光明,自性无有本体,即自性清净之心如何显现与相好灿然之功德皆非异体,然以现空自性而分。”

实修生佛性:通过发心等暂时学道的方便智慧及福慧资粮而净除如来藏上的一切垢染。《华严经》云:“嗟!诸佛子,所谓之此菩提佛性即实修法界,现见广如虚空之自性光明,修学福慧大资粮。”又如《宝性论》云:“如宝藏果树,当知二佛性,自性住佛性,实修生佛性。以此二佛性,获得佛二身,前者得法身,后得二色身。所谓本性身,当知如宝像,非以自性为,乃德宝藏故。具有法政故,报身如轮王,影像自性故,化身如金像。”

本性身是心性自性住佛性,如摩尼宝般任运自成,从彼性中出现有法自性佛性如转轮王般的报身,以及于所化前示现的如影像般的殊胜化身。这些在为众生时因被垢染所障而不现,依靠发心等福德资粮而遣除色身之垢,依靠观修空性等智慧资粮而遣除本性身之障。自性住佛性如净水,实修生佛性如所现之各种影像,它们是本来存在的能依所依关系;如是住于本基上之自性住佛性如所知外境,暂时的实修生佛性如能知之心,也是能依所依的关系;自性住佛性以法性与有法之离因方式存在,而无有离果,实修生佛性以能净垢染之对治方式存在,而无有能生所生因果关系之二身的直接因,依靠此佛性能够圆满功德,使有学道之证悟成熟解脱于佛地中。《经观庄严论》云:“自性随增性,能依与所依,有无功德者,当知成熟义。”也就是说,遍于一切众生的如来藏住于烦恼之壳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3-6 12:03: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後由 jio31241 於 2013-3-6 12:05 編輯

针对“本来是佛,无需修行”的观点在一些学佛人群中比较流行而发此帖,愿研究或实修者都能够少走弯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7-10 20:02:29 | 只看该作者
东西不错 辛苦了哈  楼主 谢谢分享 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下室
发表于 2019-6-19 11:09:3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法布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