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提心的修法分三,一、菩提心的重要性;二、菩提心的基础——四无量心的具体修法;三、菩提心的修法。
一、菩提心的重要性
第二个内加行的修法是发菩提心。菩提心的修法说起来十分简单,但做起来却是非常不容易的,它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放下自私的心。但是,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我们的自私心已经串习得太久太久,这个习气对我们来说是根深蒂固、极其浓厚的。积重难返,想立即将其铲除,自然绝非易事。
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办法就是先修慈悲心。我们为什么那么自私?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没有慈悲心,不为他人着想,一切的一切只是为了自己打算。如果真正生起了比较强烈的慈悲心,菩提心也自然而然会大功告成,没有那么麻烦,没有那么困难。很多修法都是有诀窍的,掌握诀窍以后,就不那么难了。如果没有诀窍,让你当机立断地放下一切自私心,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利益众生的事业当中,一般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是,无论有多大的难度,我们一定要去做。
菩提心为什么那么重要呢?因为,无论修净土宗、禅宗等大乘显宗,或是修密宗,其出发点皆是菩提心,这是它们的共同基础。
比如念佛人希望能往生极乐世界,这也要取决于他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他认为轮回很苦,不愿意轮转其中,要到极乐世界去享受,他往生的目地只是为了自己的享受,这就已经南辕北辙了。因为修净土法门,也需要四个条件,其中的菩提心已经荡然无存,又怎么能够往生呢?
禅宗讲明心见性,为什么要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以后要做什么?其实,明心见性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转法轮度众生。如果没有考虑度化众生,仅仅为了脱自己的生死,希望能够大彻大悟,就不是大乘佛教里的禅宗,只能是小乘法而已。
所以,一切的大乘法都需要以菩提心作为基础,密宗当然也需要。没有菩提心,所作所为的因从根本上就已经错了。倘若因地不正,必使果招曲迂,所以一定要发菩提心。
真正发起无伪的菩提心,就会不讲任何条件地付出一切。菩萨的要求就是这样:自你发心学大乘佛法以后,就不允许为自己打算。
有人会反问,我们现在都是普通的凡人,不为自己打算,自己的事情又怎么办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明确地答复:如果你放下自己的事情,一心一意地投入,无条件地付出。那么,自己的事情就会自然而然地成办,这毫无疑问。对此,有很多公案可以证明,历代高僧大德的传记无不是最佳的例证。所以现在一定要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是所有大乘佛教的基础,不发菩提心就无法修大乘法。无论是大乘法或小乘法,在法的本体上是没有太大差别的。
比如,念一句六字真言“嗡玛呢巴美吽”,是大乘法,还是小乘法,或是密法呢?在它的本体——这六个字上面,并没有大乘小乘的差别,如何来区分大小乘呢?就是要看你的动机,即你为什么要念六字真言。
若是为了得到世间的名誉、财产、健康、长寿等而念此观音心咒,就既不是大乘法,也不是小乘法,而只是世间法;
如果你念诵的目的是为了解脱,但只是为了自己一个人的解脱,没有为其他众生着想,这个六字真言的念诵就是小乘法;
如果你念六字真言时,没有求世间法,而是求解脱;不但是求解脱,而且不是为了独善其身,而是为了天下一切众生的解脱而念,那么这句六字真言就是大乘佛法;
在这种发心的基础上,若具备了密宗所讲的殊胜见解和修法,如一切法本来清净和生圆次第的修法,以这样的观点和方法去念六字真言,那就是密法。
这样,六字真言便有了从世间法到密法的各个层次的差别。六字真言就是这六个音节,其上并没有这些分别,念出来的是同样的发音,但是由于动机、目的的不同,就导致各种差别显现于其上。
同样的,在佛像前供一盏灯,是大乘法,还是小乘法?若不看动机,便说不清楚。如前所讲,若是为了得到健康长寿等而供灯、烧香、拜佛,就通通和解脱没有任何关系,纯粹是世间法;如果是为了自己的解脱,就是小乘法;如果是为了一切众生的解脱,就是大乘法;若再有密宗的智慧和修法,那就是密法。
在一盏灯的灯芯、油和供杯上,是分不出大小乘的,在所供奉的佛像上也同样不能区分。如果是以菩提心供养阿罗汉,就是大乘法;如果发的是世间的心(健康、长寿、发财、工作顺利),即使供养密宗的普贤王如来等,还是世间法。所以,法本无高下,关键在于发心,由于发心的不同,其结果也有着天壤之别。这相当重要。
在座的各位中也有许多人曾听闻过密法,接受过灌顶,也有很多是念佛或坐禅的人。那么,现在我们回头看一看,当你去接受灌顶时,是出于好奇心?还是觉得接受灌顶后,就会有一些前所未有的收获?你是为了脱自己的生死,还是为了一切众生?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念佛人也是一样,你一心不乱地祈祷阿弥陀佛,为的是什么呢?还有,心里不起任何杂念的修禅人,你的目的又是什么?请大家都回头反省一下。
或许很多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那么,无论是为了自己的解脱,或是为了自己的健康长寿,则根本不是大乘法。你自以为得到了灌顶,实际上没有。灌顶肯定是大乘的灌顶,但因为你没有这样的发心,便不能成其为大乘法。如果不是大乘法,小乘的灌顶并不存在,世间法中也没有这样的灌顶,那你得到的是什么呢?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灌顶。所以,大家一定要了知菩提心的重要性。没有菩提心,便不可能修大乘法。
刚才讲了供一盏灯,诵一句咒,是怎样区分大小乘、世间和出世间法的。以前我也有一个这方面的开示,讲了外道和佛教的差别,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差别,大乘和小乘的差别,其中也提到过这些。在这方面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
这些问题说明,没有菩提心就无法修大乘法,凡是想修大乘法的人必须要发菩提心。
二、菩提心的基础——四无量心的具体修法
要发菩提心,首先要修慈悲心,若慈悲心真实不虚,发菩提心也就易如反掌了。
打一个比喻,当一个人的母亲生病的时候,如果他对父母很孝顺的话,就肯定会把母亲送到医院治疗。这时,他是不会求什么回报的,只是无条件地付出。他不会对母亲提出,我送你去医院的话,以后你要怎样怎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对母亲怀着强烈的慈悲心,所以不求回报,这叫做无条件。菩萨也就是无条件地付出。
通常,世俗人也有一些慈悲心,但他的慈悲是针对父母亲友的,相对陌生人而言,平等的慈悲就难寻难觅。而菩萨的慈悲心就可称之为无缘慈悲心,也就是无条件、无意识、平等地利益众生。无论你跟他有没有关系,无论是经常来往的亲朋好友,或是萍水相逢的陌路之人,他都以平等的慈悲心相待,这叫做无缘的慈悲,也可以叫无条件地付出,这才真正是大乘菩萨的行为。除非你不想修学大乘,那就另当别论,人各有志,你也可以从小乘法起修,最后证得阿罗汉果。但只要想学大乘法,即使步履艰辛,也必须迎难而上。
我们可以循序渐进,首先培养慈悲心,虽然慈悲心与菩提心还有一定差距,但如果具备了慈悲心,就有发起菩提心的希望。所以,我们先讲慈悲心的修法。
若要广修慈悲心,那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都需要修;如果不愿意太广,就只修慈无量心和悲无量心,这是中等的修法;有些人的根基不一样,希望更简单,就可以只强调悲心的修法。你们大多是刚刚开始修慈悲心的,最好完整地加以修习,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现阶段,四无量心我们都要修。
为什么称作“无量”的慈悲喜舍呢?因为修慈悲喜舍的功德不可思议,无法衡量,其善根深广难思,故叫做无量心;再则修慈、悲、喜、舍时,其对境是普天下所有众生,因众生数量无尽,所以也称作无量心。
四无量心在经书里依次是慈悲喜舍,舍心列于最后。但是在修法时,舍无量心却位居第一。因为所谓的舍无量心就是平等的观念。如果没有众生平等的感觉,则修出来的慈心、悲心都将成为片面的慈悲心,是不完整的。所以首先要修舍无量心。
(一)舍无量心的修法
舍无量心的修法有两个步骤,第一是观想,第二是思维(或叫观察)。
观想的时候,是以人为对境,无需观想本尊上师等。在自己的右边观想一排人,左边也观想一排人。
右边这一排是现世当中害自己的仇人。如果今生没有仇人,便可观想经常害自己的一些魔障,如魔或鬼。如果这样观想也感觉困难,就可以想象,在无始以来的流转当中,我们肯定有数不清的怨敌,就把他们观想在自己的右边。
左边这排人是现世的父亲、母亲以及兄弟姐妹等亲眷,也就是对我有恩的人,观想他们坐在自己的左边。
无论是怨敌,或是亲友,他们实际的相貌怎样,就观成怎样。观想就是这么简单。
第二是观察。
首先,对右边的怨敌象平时一样发起嗔恨心;对左边的父母亲人,生起爱心、贪心。生出贪嗔心以后,再回头省察:刚才我于怨生嗔,于亲生贪,而且不只是这一次,长久以来我一直都是如此,但这样有没有道理呢?我应该去观察一下。
具体观察的时候,可以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角度来思维。
首先观察左边的怨敌:他们不论是人或非人,现在虽然是我的仇人,想尽一切办法来伤害我,但他们是不是在过去、现在、未来的生生世世当中都是这样呢?答案是否定的。
虽然他们现在不择手段地加害于我,但在过去世,他们肯定曾做过我的父母。当其做我父母之时,也和现在的父母一样,心疼我、照料我,为了我宁愿舍弃自己的一切,对我的恩德是那么深厚,给我带来那么多利益。
再观察未来的下一世,当我们再次转世投胎,改身易形时,他们也不会永远都是我的仇人。而且,在无有穷尽的来世当中,他们会再次做我父母。再次做我父母时,也会与现世父母完全一样,要为我克服诸多困难,给我带来极大利益,可谓恩德巍巍。
也许无须等到来世,在不久的未来,在这一生的下半辈子也随时可能会发生变化。上半辈子他对我竭力迫害,但在下半辈子我们也有可能成为亲如兄弟、心心相印的朋友。
所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所谓的仇人也是不一定的。我们也曾互为父子兄弟,只是现在回忆不起了。如果这些仇家能够回忆我们互为母子的经历,就绝对不会加害于我。例如,在两人打架打得最激烈的时候,他们若能猛然忆起前世母子拳拳、手足情深的情景,所有的仇恨就会瓦解冰消,他们会立即扔掉武器,停止打斗,这是肯定的。使我们相互敌视的罪魁祸首就是无明,是它使我们前世的父母亲友们无法回忆过去。所以,即使现在他们害我,我也不能责怪他们。
这并不是精神上虚幻的寄托或安慰,事实就是这样。什么叫做仇人?什么叫做亲人?我们在轮回中流转,你、我、他都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时光,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时是仇人,有时是亲人,亲怨都是不一定的。这样再三思维后,修得比较好时,对仇人的嗔恨心会慢慢地淡化,直至最后完全消失。所以,舍无量心的修法极其重要。
之后,便开始对右边的亲属进行观察,对他们的观察与左边相反。
他们虽然现在是我的父母或者亲属,为我遣除各种违缘,给予各样恩惠,对我恩重如山。但他们是否生生世世都是这样呢?也不是。前世或者前世的前世,在无始以来的六道轮回当中,他们肯定很多次地做过我的仇人,甚至伤害过我的生命,这是必然的。
再看看未来又如何呢?他们会不会在以后的生生世世中,永远做我的亲人呢?结果也是否定的。当我再投生到另一个身体的时候,他们很有可能会成为我的仇人,那时候,就与现在右边的人一样,会千方百计地伤害我,甚至掠夺我的生命。即使在今生,虽然此时我们互相牵挂、情意绵绵,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反目成仇、分道扬镳。这决非耸人听闻,如果在短期之内不能解脱,长时漂泊轮回的话,这就是确定无疑的。
这一切就像演戏一样,现在这边的人扮演我的仇人,另一边的饰演我的亲属。但是下一辈子就会角色互换,演仇人的扮作亲属,演亲属的饰为仇人。因为现在我们为无明所遮蔽,没有智慧了知以前的事情,对未来的前途也茫然无知,现在唯一知道的,只是眼前很短暂的时光。
但轮回却是极为漫长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能够回忆前世,或以长远的眼光静心观察,我们就会深深地体会到所谓的亲人与仇人,根本就是无常的,确实象演戏一样。这就是观察的方法。
这样观察后,我们会开始发现,原来我只是用了一双异常狭隘的眼光,去看了一个很短很窄的范围,便指定谁是我的敌人,谁是我的亲人,对敌人生嗔恨心,对亲人生贪心,因为我有了这样的错误认识,所以就产生了这样不正常的贪嗔。
前世今生不是宗教的教条,不是臆造的神话,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而且在这样轮转再轮转的过程当中,在我们投生的大多数时候,都是需要父母的。由此可知,现世的冤亲都曾经做过我的父母,我也做过他们的父母;同样,彼此也都做过仇人,只是在今天不能回忆而已。
大家应该思索,这一切究竟是事实,还是教条?如果你认定这是教条,就请你拿出证据来推翻。可是,任何一个人,任何一种学说,无论过去还是将来,都根本无法推翻它。相反,却会有越来越多极具说服力的、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它。所以,这些都不是教条,不是无中生有的捏造,而是事实。
虽然是事实,为什么以前我们却从未察觉到呢?因为我们没有受过佛的教育,自己又不能高瞻远瞩、未卜先知,所以一直都是这样迷茫。现在依靠佛的教育,终于使我们清醒地看到冤亲等都是不一定的事实。
这既是理论,也是修法。观察以后,一定能有所体会。若不相信,你们可以尝试在一个月或者半个月之内去思维,我敢保证会有感受的。那时,你就会确确实实感觉到亲怨就是不一定的,虽然片面的贪心、嗔心仍然存在,但能意识到这是错误的。既然已经意识到错误,你就会慢慢地去改。以上是舍无量心的修法。
这种修法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它有临时和究竟的两种结果,我们万万不能停留在临时的结果上,这是一个危险的地方。有什么样的危险呢?当你这样修了一段时间,体会比较深时,会对仇人没有特殊的嗔恨心,不想去害他;但对亲人也同样没有亲切感,也不愿意去利益他,亲怨都似乎很平等。但我们所需要的不是这样的平等,虽然这是修法要经过的一个阶段,但最终我们要超越它。如果你停顿在这里的话,就成了我们前进的一个障碍,这叫做无记的舍心。无记的舍心就是不善不恶的平等心,这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必须要逾越这种无记的平等心。
但是无记的平等心并非完全不需要。首先要设法把片面的贪心嗔心降下来,降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就没有了粗大的贪和嗔,然后,我们就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维:这些众生虽然对我们有利有害,但对于有害的这一部分,我们应不记前嫌,而只强调众生对我们有利的一面,也就是按照慈无量心的修法中所讲的知母,念恩,报恩的修法进行思维。这样,我们对所有的众生就能生起平等的慈悲心,这才是四无量心的舍心。舍心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这非常重要。舍心修好以后,我们可以转入慈心的修法。
(二)慈无量心的修法
慈心的本意是什么呢?愿一切众生获得快乐,这种念头叫做慈心。慈心修法也有两个步骤,第一是观想,第二是观察。
现在不用观想两排人,只须观想一个对境:现世的母亲。她的相貌是什么样的,就观想成什么样,如果她现已不在人世,就将她生前的模样,观想在自己面前。
然后我们开始思维,母亲现世对我有怎样的恩德:我们就要作三个重要步骤的思维,也即:知母,念恩,报恩。
第一是知母。生死轮回、前生后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现在我们看不见,但是从无始以来,在如此漫长的轮回中,在三千大千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上,我们曾经死过成千上万次,也生过成千上万次,每一次生命的流转,大多数都要依靠父母,所以我们敢肯定,所有的众生都曾经做过我的母亲,而且不是一次,而是无数次,这叫做知母。
第二是念恩。就是我们要忆念他们曾经做我母亲时的恩德。虽然这些恩德是难以度量的,但在此修法里,可以归纳为五种:第一、赐给肉体;第二、赐给生命;第三、赐予财产;第四、赐教世间法。这四种是从世间的角度讲的。第五是从出世间的角度来忆念,今天我们能有机会听法,有机会修行,有机会解脱,这也是仰仗母亲所赐的人身。如果没有这样的人身,这一切都不可能有。所以,要从这五个方面去思维。
1.赐给肉体:没有父母,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有今天的这个身体,这是很肯定的。
2.赐给生命:出生以后,如果母亲不养育我们,每个刚刚落地、嗷嗷待哺的婴儿都无法依靠自己的能力去生活。从这方面看,不但肉体是母亲给的,连生命也是母亲赐予的。
3.给予财产:我们刚刚降临人间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两手空空,身无分文。吃、穿、用等所有的基本生活用品都是母亲赐给我们的,这是给予财产的恩德。
4.教授世间法,每个人出生时,都不会说话,不会走路,连吃饭都不会。这些人间最基本的知识都来源于母亲,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第一个老师也就是母亲。这就是教世间法的恩德。
这四点在这里讲的不是很多,但却要反复思维。小的时候,母亲对我们如何慈爱,她克服了多少困难,辛辛苦苦地打工、干活,养育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实际生活当中,提取大量有用的修行材料。
我们都明白,天下所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子女都是极其关爱的。哪怕是毒蛇、老虎等猛兽,虽然可以凶残地杀死其它生命,然而对儿女们依然是舐犊情深、慈爱有加,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既然动物都能如此,作为人又岂能例外呢?可见父母的深恩厚德是难以尽述的。
大多数人对母亲都有不同程度的慈悲心,通过这些观察,对母亲难以抑制的慈悲心就会源源不断地生起。
第三报恩,母亲不但现世是我的母亲,对我有这样的恩德,而且在多世累劫当中,她也无数次地做过我母亲。每次做母亲时,都与现在一样,对我有那么多的恩德,她为了养育我含辛茹苦、任劳任怨,还造了那么多杀生等罪业。一位母亲从怀孕到最后命终之时,在养育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造多少杀盗等业,这是每个人心里都十分清楚的。因果报应,纤毫不爽,她当时为我造业的果报,我没有办法代受,却要让她独自去承担。
若她已不在人世,就很可能已因为我而造业堕落到地狱、饿鬼或畜生道中,正为众多剧苦所逼迫,备受折磨、度日如年。去救她,还是对她的痛苦熟视无睹?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我无能为力,还情有可原,既然有办法,为什么还不立即行动?这样,想救度母亲的念头就会不由自主地生起来。
怎么去救度她呢?孝敬母亲财物吗?她现在身处何方,我都不知道,又怎能将钱财物品送给她呢?这些是无济于事的。更何况,钱财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能减轻她的痛苦吗?能让她永得安乐吗?不可能!那该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修法,通过修法救度她,这才是报答母亲无边恩德的最好方法。如果这个念头很强,就可以为了母亲而将自己的一切弃置不顾了。
刚才讲过,若自己的母亲患了重病,孝顺的子女绝对会不顾一切,即使在交通不便的地方,也要把母亲背到医院治疗。他不会考虑把母亲背到那么远的地方所面临的种种艰难,只会无条件地付出。
同样,如果慈悲心修得好,就会有很大的动力。这种慈悲心就会一直鼓励我们,不让我们停留。生起这样的慈悲心后,就能够放下自私的念头,不管自己成佛也好,不成佛也好,都没有关系,始终将母亲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督促自己:我就是要去度她!
这仅是以自己的母亲为对境,我们需要再将对境扩大,转到这一世对我不利不害的普通人。他们曾经也做过我的母亲,在做我母亲时,跟现在的母亲完全没有两样。同样赐给我肉体、生命、财产、教世间法,使我们有学法的机会,和现世母亲一样对我有这些利益。
当对普通人修得比较好的时候,再转到对仇人进行观想,将其纳入对境,对其修慈悲心:此人现在虽然这样害我,我却不能责怪他,因为无明的阻碍,使他已经忘却我们曾互为父母的经历,如果他知道曾经发生的一切真相,是绝对不可能害我的,他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他以前做我母亲的时候,同样对我有如上的四种恩德。我现在如果不但不能利益他、反而加害他是不应该的。
对现在的母亲、亲属、普通人甚至仇人都可以这样去思维。最后起座的时候,要把观想范围再一次扩大,对一个村,一个县,一个国家,整个地球……最后,对遍天下的一切有情都会产生同样的慈心。
为什么首先以母亲为对境,然后是普通人,再次是仇人,最后是一切众生呢?这是一种诀窍。如果首先对所有的众生观想,而不是按照如上次序,就会导致这样的问题:表面上看来,好象慈心、悲心已经具足了,但实际上,当遇到有人害你的时候,这种不牢固的慈悲心就会倏然消失。所以,要依照次第进行观想。
为什么要首先观想母亲呢?因为对母亲发慈悲心是比较容易的,从易处下手,先对母亲生起慈悲心后,对其他人也就会觉得比较容易了。不能先做最难的,否则你会觉得根本无法对仇人等一切有情生起平等的慈悲,那时你就会失望。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就要依次观修。这样观修以后,即使今后有人害你,你也不会对他有太大的嗔恨心。作为凡夫,虽然现在有了菩提心,也不可能一点儿嗔恨心都没有,但相对而言,这种嗔心不会保持很久,也不会很强烈。
这是慈无量心的修法。
(三)悲无量心的修法
悲无量心的本体是愿一切众生脱离痛苦,要有一心一意祝愿一切众生脱离大大小小所有痛苦的念头,这种不造作的发心,才是真正的悲无量心。
具体的修法是什么呢?身、口、意的具体要点如前所讲,在观想上师、祈祷上师之后,就开始进行观想和思维。
有关悲无量心的观想有两种观点:
1.修悲无量心的时候,要观想自己的母亲,就像修慈无量心时观想自己母亲一样,母亲现在是何相貌,就如是观想,这是一种观点。
2.修悲无量心时,要观想一个正在感受难忍痛苦的众生,如屠宰厂里待宰的牛羊或其它生命;或者,自己认为人世间哪种痛苦最惨不忍睹,就将正在承受这种痛苦的众生观想在自己前面。观想时,不能把自己当成旁观者,象看戏一样地看着他们。而要把自己也观想成这个众生,也可以把自己的母亲观想为这个众生。
修法时按照两种修法的任何一种观想方式都可以。
如果观想自己的母亲,就与前面一样。将母亲观想在自己面前,然后修知母;知母修好以后,再忆念母亲的恩德;其后,就思维如何才能报答母亲的恩德。知母、念母、报恩修完后,接下来的修法就是悲心的修法。
首先,要培养这样的念头:愿现世的母亲脱离一切痛苦,这比较容易。然后观想,我的母亲本来希望自己能享有人天所有的快乐、幸福,不愿感受任何痛苦。虽然她不愿意接受痛苦,但她经常做的却是让自己感受痛苦的业,她的所想和所做是背道而驰的。如果她不愿意痛苦,按理来说,就不应该去造业,但事实恰恰相反,她却不明事理地经常造业,既然造了种种恶业,接踵而来的痛苦就是无法回避的。另一方面,虽然她希望拥有人世间所有的快乐,但是她却没有去做使自己快乐的因——行善。如果不做善事,她就不会得到人天善果。这一切,都是因为无明,正是无明才使她的所作所为颠倒错乱,最终得到的便只能是痛苦的煎熬。
既然母亲正在饱尝痛苦,我们该如何观修呢?就是要完整地修以下四条:
1.发愿,即愿我的母亲能够脱离一切痛苦;
2.希求,即非常希望母亲能够脱离所有的痛苦;
3.发誓,我从现在起就要为母亲脱离所有这些痛苦而努力。这样发誓后,我们还应有实际行动,作为大乘菩萨,发了菩提心以后,就要去弘法利生。虽然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差些,有些人强些,但无论能力如何,从现在起,就应该要有这样的想法和实际行动。
4.祈请,在有了第一发愿、第二希望、第三发誓以后,如果没有三宝的加持帮助,仅靠自己的能力也不一定能够实现这些目标,所以要祈请三宝加持我能够让我的母亲脱离所有痛苦。
这四条不但修悲无量心时需要,而且在修舍无量心、慈无量心以及喜无量心时都需要。
这样发誓后,要不要去实践这誓言呢?当然要,否则就是欺骗所有的佛菩萨,是有罪过的。但实现此誓言也需要过程,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想一下子让所有的众生脱离痛苦,是不可能的,暂时能让一个众生脱离痛苦,就让一个众生脱离痛苦,能度一个算一个。
总而言之,从现在起一定要有实际的行动,如果没有实际行动,现在的发誓,就等于是骗人的谎言。说具体一点,如果碰到路边的残疾人或是真正一无所有、生活窘困的人向你讨钱,你却视而不见,那你的誓言到哪里去了呢?还有,比如你能讲一点儿法,其它人又不懂,请你给他解释一些问题,你并没有其他理由,只是出于私心就拒绝了他,那么,以前你虽然曾经发誓:从现在起为了母亲脱离痛苦而努力,但实际行为却大相径庭。这说明,当时你也许在心里诚恳地这样想过,也许你当时内心根本就没有真正发誓,仅仅是嘴上说说而已,无论哪种情况,没有实际行动都是不对的。
大乘菩萨发了大悲心后,并不是必须立即脱胎换骨,对自己所有的事情都从此不管,专门去利益众生。如果能这样做当然好,但这也需要一个过程。若能首先自己成佛,再去度化众生也可以。无论怎样,在对现世母亲进行观想时,就要以这四种发心反复修习。
对现世母亲发起这样的心,是很容易的,这样修起来以后,再观想一个普通人,对他修悲无量心。首先也是知母,即现在他虽然不是我母亲,但是久远劫以来,其做我母亲的次数却是无量无边的……,他也与我现世母亲一样,不愿意接受任何痛苦,却一直在造令己受苦的因;她也非常希望得到快乐,但整天种的无非是使自己不愉快不幸福的因。她是这么痛苦、可怜、愚昧,我多么希望她能够脱离这样的痛苦啊!我愿将自己三世所有善根回向给她,使她能脱离这样的痛苦。从现在起无论有多艰难,我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做使她脱离痛苦的事,在这个过程当中,愿上师三宝加持于我,使我能够给他们带来一些利益。要依次从这四个方面去想。
对普通人修完以后,再观想你的仇人,对他也如是修悲无量心。起座前,把所有的众生观想在面前,对一切有情观修悲无量心。这便是悲无量心的修法。
在这些修心的过程中不能认为,因为经书上这样要求,所以我才这样思维。所谓经书的要求是指:如果你要修菩提心,就应该这样修,顺序就是这样,可是做不做却是自己的事情。不管经书上怎么要求,发菩提心当然要主动,不能被动,发出离心也是如此。所有认为“修法上这样说或是上师说要这样做,所以我才这样做” ,或者“因为佛告诉我要这样做,我才这样做”的想法,都是不对的。
无论是佛的教言也好,上师的教言也好,若你心里没有真实的体验,就是被动的。我们应该做到,无论佛是否要求我们去度众生,我们都应将度化众生、利乐有情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些人会想,现在我自己都是一个凡夫,又怎么去度众生呢?虽然你现在是一个普通人,连外加行都没有来得及修,但是你可以发愿:我现在虽然没有能力,但是我要努力让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等到有能力的时候,我一定要去度众生。这样的发心是必须要有的。如同一名学生在读书的时候,什么能力也没有,但是他依然可以有很多未来的想法计划,如毕业后要怎样去开展自己的事业等等。同样的,我们现在也需要一个长远计划:虽然我现在于修行上没有很大功德,但这些是能够做到的,做到以后我一定要去度众生,一定要去帮助众生!这样的想法一定要有。若没有这种发心,你所修的菩提心就是无根无蒂、不具生命力的。
(四)喜无量心的修法。
喜是欢喜心,愿一切众生不离开快乐,就叫做喜无量心。修欢喜心的时候,也有观想和思维两个步骤。
观想的时候,也要先将自己的母亲观想在前面,然后对母亲进行知母、念恩、报恩的思维,每座里面一定都要有这三个修法,接下来就修喜无量心。
修喜无量心要将母亲现在所拥有的,无论是出世间修行方面的功德,或是世间的种种圆满(如健康长寿等),作为修行对境,修欢喜心,进行如下四种思维:
第一发愿:愿我母亲生生世世不离开现在的快乐、幸福。
第二希求:希望母亲不离开现有的世出世间功德,而且愿她所拥有的一切善妙功德能更加增盛。
第三发誓:从现在起,为了母亲不离开这些世出世间的功德,我要备加努力。发誓以后,还应将这些誓言付诸于实际行动。
第四祈请:愿上师三宝加持,令我能够让母亲不离这些快乐和幸福。
这四个过程都要一一观修。修好以后,再换一个普通人的对境。对普遍人修完后,再换一个自己的仇人。起座前,观想天下所有的众生,对他们修喜无量心——愿一切众生永不离开快乐。
这些修法就是四无量心的修法。实际上,四无量心中的舍心,也应包含慈心和悲心,这种慈悲心没有任何亲怨分别,没有落入片面的泥潭,对一切众生都平等相待,这才是真正的舍无量心。也是菩提心的唯一的基础。
没有这样的基础,尽管嘴上说得再漂亮:“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实际上却心口不一。有些人只是因为经书上是这样写的,所以才鹦鹉学舌般地跟着念诵,但心里却没有丝毫菩提心的影子。我们修发心的时候,发心的偈子要念十万遍。但如果你的心里没有配合,光念偈子有什么用呢?没有用!只有心里有这样的决心,口中也如是念诵,才能使发心更坚固、更稳定,所以我们要真诚地念诵十万遍。这样念除了有很大的善根外,更重要的目的是巩固我们度化众生的发心。
这样修并不是自我欺骗,而是在明了真相以后,将以前因愚昧而导致的那些错误尽力挽救,改邪归正而已。刚才所讲的都是确凿的事实,以前我们因为盲目无知,所以没有平等的慈心和悲心,现在恍然大悟以后,就会生起平等的慈悲心。
在把前面的外加行和皈依修完以后,一定要下功夫修这个法。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不是别的地方,而是轮回。无论轮回中的天堂还是人间,都是非常可怕的。既然想从这个恐怖的地方逃出去,当然要下一点功夫,想轻轻松松地逃脱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接受这些修法。
放下自私心,生起利他的平等心虽然有一定难度,但这也不是常人所力不能及的。我们曾讲过,这不是神仙、登地菩萨以及佛做的,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像我们这样的人能做的事。很多人去做了,也成功了,他们已经做出了表率,我们只要愿意,做到这一切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有些人会想,这些太麻烦了,只要求求福报就行了。为了求福报而信佛当然比不信佛好得多,但这绝对不能解决生死轮回的根本问题。我们现在讲的都是能让我们解决根本问题的一些修法,所以难度当然会有。你们每一个人都知道,办企业、上班以及从事一些创造性的工作,也会有难度,但还是要去做。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是钱。既然为了钱都愿意这样吃苦,这样努力,那么为了解脱,为了全体众生的解脱又怎么能不付出呢?
发菩提心的这些修法,是佛菩萨为大乘佛子指引的必经之路,除非你觉得轮回好,不需要解脱,不做也可以。可是,你现在觉得好不等于以后仍觉得好,当来世转入三恶趣的时候,就更不堪设想。到那时,好与不好已无力扭转,趁现在有办法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抓住时机。
我们也曾讲过,要发出离心,但并不意味着从此以后就什么都不能做,不管家庭的事,不管孩子的事,不管单位的事,……,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家庭事务,孩子的教育,自己企业的发展等等,可以照样去做,而跟普通人不一样的是什么呢?普通人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发财等等,这些就是他们最崇高的理想。学佛的人一旦发起无伪的出离心,就不会觉得这些是最好的,他们知道还有更崇高的人生意义。虽然这些世间的事务暂时要去做,但只是一种临时的谋生方法而已。
现在尽管发了菩提心、出离心,可还是人呀,人要活在这个世上就要吃,要穿,要生活,这些生存条件当然要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佛也没有对在家人要求自从发出离心的第二刹那起,一切都要放下。但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这些,而是求解脱,这样的观点叫出离心,这是每一个学佛的人所应该做到的。佛不会勉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发出离心、菩提心,但如果你想解脱的话,就要接受这些修法。若不肯接受,不这样去想,不这样去做,就无法解脱。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解脱道,你不接受,就等于是拒绝解脱。除此以外,佛也没有告诉我们第二条解脱道。
象菩提心这样伟大的发愿,是只有在佛陀教法下的修行人才可能才具备的。其他世间的鬼、神,或是任何一个未修法的凡夫,他们不但白天没有这样的念头和实际行动,即使连做梦都梦不到。菩提心是非常高尚的一种发心,这一世我们有机会去感受这样的发心,去修习菩提心,实在是千载难逢,应该值得庆幸。所以,外加行修完以后,一定要去体会、去感受这些大乘佛教的精髓。
大乘佛教的中心思想就是这些。念咒、磕头、烧香、拜佛是不是大乘佛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衡量的标准取决于有没有这样的发心,所以,四无量心的修法至关重要。
凡是想修大乘法的人,就要这样修,就要有这样的发心。没有这样的心,就放不下自私心,有自私心,就不会为众生付出什么,即使付出,也是有条件的,希望自己能有所回报,这样的付出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我再三讲过,大乘菩萨要付出,而且要无条件地付出,这才叫做无缘大悲,这是很重要的。
总结归纳从外加行到发菩提心的这些修法,我们应该明白:有三种心行一定要放弃,若不舍弃,便无法修学大乘佛法,无论念佛、打禅或修密……,你都绝对不是大乘行者,亦非小乘行人,这种“修行人”该如何称呼呢?简单地说,只能称为信佛的人,但不是学佛的人。我们讲过,信佛、学佛是两回事。信佛是你觉得佛陀很伟大,佛说的是真理,你不反对,但自己不去行持佛法,这叫做一般的信佛。而学佛是指,佛陀怎么做我也一定要如是去做,虽然现在我不能具足佛陀的一切功德,所作所为无法与佛陀一模一样,但是要有此决心,这才是学佛。那么,在修行过程当中,我们要断除哪三种心行呢?
第一要放弃追求世间圆满的欲望。这种贪欲若不肯放弃,那么烧香、拜佛、念佛、打座、做功课等,都是为了获得世间的圆满,你做的这些根本与解脱无关。贪图这一世的健康长寿,或者下一世的人天果报,都叫世间法。
不能贪求世间法,并不是指从今以后不要去工作,不要去发展自己的企业等等。但只能将这些当作临时的生存手段,做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的人生目的和价值不是这一点,而是在轮回里寻求一条非常安全的出路。所以第一个要放弃的就是贪求世间的念头。
如果你割舍不下,就仅能算是修人天福报,与解脱还相差万里。若是这样,不修五加行也可以,只须在自己家中设置佛堂,供养供养佛,或者去庙里烧烧香、拜拜佛,或许你能得到今生的健康长寿以及后世的人天福报等。珍宝人身如今己经获得,难遇佛法如今己听经闻,却连这么一点蝇头微利都不肯放下,那么,你要等到哪一天才能真正开始走解脱道呢?追求世间圆满的结果对你来说只能意味着:长劫轮回在所难免,解脱之日遥遥无期。因此,一定要放下贪欲尘世之心。
第二要放弃的是自私心。很多人虽然在念佛、磕头,但其目的仅是为了自己解脱轮回。比如一些人也在精勤地修五加行,若问他们:“你为什么要修五加行?”很多人都会想:“如果不修五加行,以后我就不能听大圆满或是其它密宗的修法。”“你不能听密法又会如何呢?”“没有机会听大圆满或者大手印的法,我就不能成就。”“你不能成就又怎样呢?”“我不能成就,就会始终呆在轮回里,那多苦呀!”。那么,他们修五加行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不痛苦。若是这样,就说明他修的五加行,从名称上看是大乘佛法,但实际上却不是,因为他们只是为自己而修,没有考虑其他众生的解脱,所以这不是大乘的修法。因此,第二个要放下的就是自私心。
有人又会提出疑问:如果没有自私心,是否便不用忏悔自己的罪障?从今以后也不必为了清净自己的罪业而修法,金刚萨埵也不用修了?不是这样的,这些修法都需要修,修的时候也可以观想清净自己的罪业,但这不是自私之心。因为要度众生,首先必须要有度众生的能力才行。怎样才能让自己有能力呢?就是先修金刚萨埵的修法,清净自己的罪业;再修曼茶罗的修法,增长自己的资粮,这样把自己的身心调整好了以后,才能具备能力。之所以强化自己的这些修行能力,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将来度众生。因此我们也不用这样疑惑。
从另一角度讲,若菩提心真正生起,其本身就有清净罪业的能力,如五无间、谤法等很严重的罪业都能因此减少,而普通的杀生,偷盗等十不善业,就可彻底清净。如果不修其它法,仅修菩提心,也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再有其他修法的帮助会更快,所以,第二个要放下的就是自私心。
第三要放下的是什么呢?等到把加行修完之后,就要去领悟、感受无我,即修密宗或者大圆满正行的修法,其中所讲的重点就是证悟空性的修法,那时,我们要放下我执,这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无自私的渡化众生。这是第三个要放下的。在修加行的时候,暂时不必急于去修空性,此时的机缘还没有成熟。
修出离心时,要放下世间;修菩提心时,要放下自私;修无我时,要放下我执。这些若不舍弃,所谓的出离心、菩提心就都是空话,不可能生起,所以要把它们放弃。
今后,在修行过程当中,要时刻观察自己有没有进步,如何观察呢?
第一、修外加行时,我们要观察:在没有闻修此加行法时,我们对世间有何看法、有何贪执;修了外加行中人生难得等一系列修法后,对世间又有怎样的看法,如果前后毫无改变,一切还是为了自己世间的健康、长寿、快乐等,便可确认自己的修行没有任何进展,没有任何收获。
第二、修菩提心时,同样要反省:在听闻修持菩提心修法之前后,我的私心有何等差别?如果修法之前,一切只为自己,对他人的苦乐无动于衷;修法以后,虽然口里天天在念发菩提心的颂词,哪怕念了十万遍,但内心深处还是认为其他人的好坏都无关痛痒,只盼自己能早日得解脱、自己能早日明心见性、自己能早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等等,没有为众生着想,那就可以确认,听加行修加行,自己没有任何大乘法的收获。
放下我执,对我们来说还有一定距离。虽然在修加行的过程中,根基好的也有可能明心见性,但对一般人而言是比较难的。所以对这点,暂时还不能要求。
总之,第一要舍弃世间,第二要放弃自私心,但不能产生误会,认为出离心是消极逃避,菩提心也是不能实现的妄想等等。一旦有这样的想法,就会成为修行的障碍。如果如理如法地去修,这些修法与你们的工作家庭并没有任何矛盾。在佛住世时,印度的很多国王在治理江山管理天下的同时,也在发菩提心,这根本没有抵触。所以你们不能以为一旦发了菩提心,就没办法生活和工作。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菩提心和出离心,绝不能认为出离心、菩提心可有可无,从而放弃这万劫不复的修行机会。从无始以来,我们已经历了成千上万次不可思议的生死轮回,直到今天还是一个普通人,再过几十年告别人世时,如果没有加紧修行,只能再次空手归去,除了所造的如山黑白之业外,其它什么也带不走。所以,在整个生命轮回的过程当中,这一世是非常关键的。无情的事实就是这样,珍不珍惜此机会,全凭自己做主了。
三、菩提心的修法
四无量心修完后,就要正式修菩提心。
首先,我们要认清菩提心的概念是什么?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菩提心,在这里就是为一切众生的解脱,自己发誓修此觉悟的智慧。
菩提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对所有众生的无缘慈悲心——大慈大悲。在大悲心生起后,就会自然而然发起想去帮助众生的心。
若已经有了这样的发心,那么要去度众生,帮助别人,什么样的方法最好呢?若搞一些慈善机构,帮助人们解除一些现世困苦,这当然也是菩萨行为里的一种,但这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根本性的问题要怎么解决呢?我们讲过,最重要的是让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自己去认识轮回的真相、人的特质以及怎样从轮回里找到出路……,也就是为他们指路最为重要。为了让他们明白这些道理,首先我们自己要有智慧。若想为众生指引一条完整的路,就要自己成佛,成了佛才能有这样的智慧。所以要为度化一切众生发誓成佛,这便是第二个条件。
以上两个条件具备了才是真正的世俗菩提心。
我们每次修法之前都要发菩提心:为度化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为了获得佛的果位,所以我听法、所以我受戒、所以我皈依、所以我做功课、所以我去放生等等,这就是大乘菩萨最重视的菩提心
菩提心的前提是四无量心,然而仅仅只有四无量心,对一切众生都非常慈悲,有极其难忍的慈悲心,却没有考虑为一切众生而成佛,就缺少了利益他们的方法,在两个条件中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就不能称之为菩提心。
另有一些人认为:佛已经断除了所有的障碍、过失,圆满具足了一切功德,很伟大,所以我要成佛。他虽然有成佛的心愿,但并没有考虑到众生的解脱。因为缺少第一个条件,所以这也不是菩提心。只有具足了非常完整的动机,才能叫做菩提心。
初发菩提心时,因为慈悲心有非常强烈的、中等的、不强烈的三种差别,所发菩提心也因此而有以下三种:
第一是国王似的菩提心,也是最差的一种。世间国王必须在自己先登位以后,才能治理天下。同样,自己首先成佛,成佛以后再度众生的发心,就叫做国王似的菩提心。
第二是船夫似的菩提心。船夫总是和他船上的乘客一起到达彼岸,他既没有办法先走,也无法令客人先走。有些慈悲心比较强的人也会发心:如果我先成佛,再来度众生,其间要经过很长时间,不能让众生等那么久,所以,在众生没有成佛之前,我也不应该自己先成佛,我只能在他们成佛的时候同他们一起成佛。这就是中等的菩提心。
第三是牧童似的菩提心。牧童总是将放牧的牛羊驱赶在前面,而自己走在最后。慈悲心极强的人也会将众生的解脱放在首位,视众生的利益高于一切。首先最要紧的就是让一切众生先成佛,等众生脱离痛苦以后,再考虑自己成佛。这叫做牧童似的菩提心,也是最上乘的菩提心。
这三种都是标准的菩提心。但是,由于慈悲心的强度不一样,所以愿力也不一样
往昔的米拉日巴尊者、无垢光尊者等高僧大德,他们都修菩提心,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动机,他们才能够排除万难。有一句话叫“为法忘躯”,那些高僧大德为了修法,可以不顾自己的身体、不顾任何艰难险阻。有了这样的菩提心,就能很快成就。大乘佛教最关键的不是别的,就是慈悲心。有了慈悲心,所有修行上的功德都会具足。如果没有慈悲心,却妄想修大乘法,实在是异想天开!
我们不能望而却步,灰心失望地想:“这太难了,我肯定一辈子都做不到。”肯定能够做到,关键在你愿不愿意修。这些修法本来就是为人而设的,不是为佛或登地菩萨定的,你一旦愿意接受,用不着一辈子的功夫,仅需几个月或半年左右的专心修持,对菩提心就一定会有感受。所以不要怕修菩提心,修好菩提心后,也不要怕修空性。对世间法非常看重的人便惧怕出离心,自私心极重的人就惧怕菩提心,执着特别强的人就惧怕空性。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只要肯修行,无论什么样的修法都能适应,最终一定会稳操胜券。
至此,菩提心的初步修法已经讲完,自他平等等其它修法,大家可以参阅《入菩萨行论》。
修加行就是自我锻炼的过程,要亲自去观想、思维、感受,当菩提心真正生起以后,再去受菩萨戒,这样才能够得到菩萨戒。现在有很多人,因为曾参加过传授菩萨戒的法会,就自诩受了菩萨戒。于此我要提醒诸位,自己如果没有菩提心,哪有可能得到菩萨戒呢?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先不要急于受戒,而要反反覆覆发菩提心,真正有了为了度化一切众生发誓成佛的决心以后,再去找一位善知识,在他面前受菩萨戒,这样才能真正得到菩萨戒。得戒以后,再去学习菩萨的学处,菩萨的戒律。菩提心没修好以前,就不要仓促地去受菩萨戒。
目前最重要的就是修四无量心,四无量心的修法已经讲得比较清楚,不懂的地方可以参阅《大圆满龙钦心髓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至少要把它的内容背下来,并付诸实践,这样就很有希望成就。即或今生没有修起真正的菩提心,也因为有了这样的串习,在心田里已经播下了菩提心的种子,这个种子最晚在下一世肯定会成熟,这是有教证的。经书上有记载:这一世发造作菩提心的人,下一世能够度化整个南瞻部洲的众生,他之所以会变成这样的菩萨,其原因之一是缘起力,原因之二是菩提心的加持力。所以现在就要下功夫,不能认为:放下自私心,我做不到!就草率地退却了。恒河沙数般的佛菩萨都是从凡夫地开始修行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所以,现在至少要开始修造作的菩提心,这很重要。
至此,已讲了四个外加行及内加行中皈依和发心的修法。你们在每一个修法完成以后,都应回头比照,看自己的出离心、皈依的决心、无伪的菩提心等等是否已经增上,还要观察自己修法的发心是否具备了不造作的菩提心。若什么进步都没有,跟以前完全一样,那只是数量上的完成,质量上还没有完成,就需要重新修。
《普贤上师言教》的作者是巴楚仁波切,他的弟子当中,没有一个人未曾修过好几次五加行,都是修了一遍又一遍。我们更不能认为这些修法仅是加行,只须修一遍就万事大吉。加行是需要付出一辈子的精力去修的法,作为一个修行人,终生都不能离开这些修法。只是在修行初期对加行更强调一些,后面会强调其他的一些修法而已,但加行是自始至终都必不可少的。
在修加行期间,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观想皈依境中的诸佛菩萨、上师、护法都安住于前面虚空中,他们手中法鼓摇动的声音将我们从梦中惊醒,观想完后,也可念诵其它语加持的仪轨,如果没有,就直接念诵《开显解脱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