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悉茗 於 2012-9-29 23:33 編輯
, c( a5 H$ p2 u2 i* j/ f
; J0 o4 h" I/ X- U* m# `& ^, ~ 玛雅人相信自己现在是生活于第四世界。在此之前,曾经存在过三个世界。第一世界的居民是些矮人,他们建造了许多伟大的城市,这些城市的废墟仍留在玛雅人现在居住的地方。他们所有的建筑过程都是在黑夜中进行的,太阳一出,矮人们就变成了石头。考古学家在一些石祭台上发现了雕刻的矮人形,这些祭台是现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石块之一。玛雅神话中所说的那些废墟中的石头人,也许就是这些石祭台所刻的人形。第一个世界最终为一场大洪水所灭,Haiyococab这个词在玛雅语里意为“满遍天下的大水”。 ; k& ?' ]0 K9 L; } n+ A
; o) ^5 [2 J$ ?/ z0 m* X c 第二世界的居住者是Dzolob,意思是“侵略者”,结果他们也为大水所吞噬。第三世界居住的是玛雅人自己,普通的百姓。淹没它的第三次大水被称为Hunyecil或者是Bulkabal,意思是“浸没”。
: \4 H: h' O4 K/ j# s; Z3 b
^* P; t% w6 o7 j 前三个世界分别为三次洪水摧毁之后,出现了现世,也就是第四世界。这里的居民混合体包括前三个世界留下的所有人,以及这个世界自己的居民。眼前这个世界也将被第四次大洪水所毁灭。这个故事充满了悲观主义的宿命论情调。过去的世界一次次被毁,留下的也许只有石头。今天的世界再美好,也会被不知何时将至的洪水无情地毁掉。这其中表现出人面对灾难是深层的悲哀和无助。 u( X6 J' V- ]5 y
# V+ H/ D* g/ S- s+ j 死神在玛雅万神殿中占有突出的位置。玛雅人相信,恶神对人类的诅咒始终存在。他们拖着正在腐烂的身躯,和那些对人类友好、保护人类的神一起注视着人间,随时准备把手伸向毫无准备的人。无论是面对好神,还是面对坏神人类总是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主宰人的是这些神的意志,人的生命取决于他们相互较劲的结果。
3 a f8 N* a4 l- _1 @% L, x; \0 S& o U! g- U3 I/ {
人在宗教中与神的关系,往往决定着他对生活的态度。因此,普通玛雅人对生活很少奢求。今天的玛雅人仍然保留着这种传统。他们总是恪守本分,种地吃饭,很少追求过分的奢侈品。他们的这种安于天命的态度与第四世界的基调非常吻合。
. f" g2 f+ C- S" j! E c! A' q* m1 M4 `8 q0 i9 @7 v
传说中的人知道灾难是必定会来的,但是不知道这第四场洪水什么时候来。在这样一种预知难免遭灾的心态里,他们不求无祸;而在灾难降临之前,他们又能知足常乐。玛雅老人在自知将去之际,会表现出安之若素的态度,坦然地迎接死神,这种难得的心理平衡伴随着玛雅人读过种种突如其来的灾难,艰难而又坚强地存活下来。
7 S& u3 j5 ~% _- E
r( Z" p: M; ]( `) D- h: u 世界上许多民族的古老传说都有洪水的影子。玛雅传说中用大洪水来象征一切毁灭性的力量。而其中关于第一世界矮人的说法又似有几分真实性。如果说它不是以真正的史实为依据而浓缩、改编的故事,至少这其中很可能隐约反映了一种久远而痛苦的记忆。玛雅文明中最发达的是天文学。人类探究天文星相的道理,最直接的动力就是了解天气变化,掌握四时雨旱的规律。玛雅人精彩的历法、先进的数学,都是在这种天问的原始好奇心驱使下所获得的,是天文学的副产物。玛雅人设计了精美的石建筑。也许他们并没有想要将它们永远留住,不过,他们肯定考虑到了可能来自飓风、暴雨等的侵袭。石建筑都有巨大的台基,也许是为了在洪水到来时能高出水面,也许一级一级升高的金字塔就是他们坚不可移的“方舟”。 : ^& D- _0 M! J! k8 {+ S* q
, o& Z+ V' v1 \+ G) P/ U 四个世界的说法还表达了一种积极的态度,它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一次性“世界末日”。人们会很轻易地评说玛雅的宿命论,然而,我们也不应忘记玛雅人对于命运的大灾变,有着出奇的开阔胸襟和博大气魄。他们数千年不懈地逐日用编年法累计记日,使用的时间单位以18或20进位一直到第9等级,理论上可以上溯到几百万年前。这种眼界就不是西方基督徒每逢一百周年就嚷嚷一次末日来临所能企及的。洪水可以一次次地来,但人还是一次次地组成世界。玛雅人的伟大就在于这无奈背后的泰然,就在于这无奈同时的孜孜以求。新世界可以从无到有,有人,有房,有城市,有一切东西。灾难意识始终同建设意识交织在一起,不断重复。到后来,这种重复突出的已不再是灾难的不可避免,而是人对它所采取的态度,既处之则安之。在每一次灾难过后都顽强地生存下去。促使玛雅人去创造那许多文化产物、促使玛雅人生存至今的,应该是这种百折而不回的建设意识。
/ m- z$ k% ^, n: D8 ]% w: _
0 S2 w# @9 v. H4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