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格里戈连科著,吴兴勇译:《形形色色的巫术》,第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②E.B.Tylor, Primitive Culture, New York: Holt, 1889, p115-116.③Frazer, J.G., The Golden Bough, Third Edition, Vol.1, London: Macmillan, 1980, p.53.④⑩马塞尔·毛斯著,佘碧平译:《社会学与人类学》,第11~12页,第12~13页,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⑤Malinowski, Magic, Science and Religion and Other Essays, Glencoe, Illinois Press, 1948, P51.⑥[12]埃文思·普里查德著,孙尚扬译:《原始宗教理论》,第132~133页,第39~4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⑦哈维兰著,瞿铁鹏、张钰译:《文化人类学》,第407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⑧马广海:《文化人类学》,第345页,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⑨涂尔干著,渠东、汲 译:《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第49~5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1]米沙·季捷夫著,李培茱等译:《研究巫术和宗教的一种新方法》,载史宗编《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第726~728页,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13][25]菲奥纳·鲍伊著,金泽、何其敏译:《宗教人类学导论》,第185页,第124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4]弗思著,费孝通译:《人文类型》,第132~135页,华夏出版社,2002年。[15]列维—斯特劳斯著,李幼蒸译:《野性的思维》,第20~2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16]夏建中著:《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第278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7]列维—斯特劳斯著,李幼蒸译:《野性的思维》,第18~1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18]S·J·坦比亚著,李培茱等译:《论巫术行为的形式和意义》,载史宗编《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第761页,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19]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研究评述》,载《民族研究》2002年第2期,第90~91页。[20]罗宾·布里吉斯著,雷鹏、高永宏译:《与巫为邻:欧洲巫术的社会和文化语境》,第28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21]周蔚、徐克谦译著:《人类文化启示录》,第52页,学林出版社,1999年。[22]特纳著,李培茱等译:《作为社会过程之一阶段的占卜》,载史宗编《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第807~809页,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23]克利福德·吉尔兹著,王海龙、张家蠧译:《地方性知识》,第14~15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24]卡洛斯·卡斯塔尼达著,鲁宓译:《寂静的知识》,“译序”第1~9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26]安德鲁·斯特拉森、帕梅拉·斯图瓦德著,梁永佳、阿嘎佐诗译:《人类学的四个讲座》,第162页,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年。[27]埃文思·普里查德著,孙尚扬译:《原始宗教理论》,第14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参考文献:
①马塞尔·毛斯著,佘碧平译:《社会学与人类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②马广海:《文化人类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③卡洛斯·卡斯塔尼达著,鲁宓译:《寂静的知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④弗思著,费孝通译:《人文类型》,华夏出版社,2002年。⑤米沙·季捷夫著,李培茱等译:《研究巫术和宗教的一种新方法》,载史宗编《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⑥列维—斯特劳斯著,李幼蒸译:《野性的思维》,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⑦列维—布留尔著,丁由译:《原始思维》,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⑧克利福德·吉尔兹著,王海龙、张家蠧译:《地方性知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⑨安德鲁·斯特拉森、帕梅拉·斯图瓦德著,梁永佳、阿嘎佐诗译:《人类学的四个讲座》,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年。⑩周蔚、徐克谦译著:《人类文化启示录》,第52页,学林出版社,1999年。[11]坦比亚著,李培茱等译:《论巫术行为的形式和意义》,载史宗编《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12]罗宾·布里吉斯著,雷鹏、高永宏译:《与巫为邻:欧洲巫术的社会和文化语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3]拉德克利夫—布朗著,梁粤译:《安达曼岛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4]威廉·A·哈维兰著,瞿铁鹏、张钰译:《文化人类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15]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6]埃文思·普里查德著,孙尚扬译:《原始宗教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17]特纳著,李培茱等译:《作为社会过程之一阶段的占卜》,载史宗编《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18]涂尔干著,渠东、汲 译:《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9]菲奥纳·鲍伊著,金泽、何其敏译:《宗教人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0]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研究评述》,载《民族研究》2002年第2期。[21]E.B.Tylor, Primitive Culture, New York: Holt, 1889.[22]E.E.Evans-Pritchard, Witchcraft, Oracles and Magic among the Azande, Oxford,1937.[23]Frazer, J.G., The Golden Bough, Third Edition, Vol.1, London: Macmillan, 1980.[24]Malinowski, Magic, Science and Religion and Other Essays, Glencoe, Illinois Press, 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