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14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风角的文化背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20:2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後由 枫痕 於 2012-6-25 20:26 編輯

    在历史的长河中,时光往往要没灭一些东西。我国易学文化遗产中的不少重要内容,如今已被人们遗忘。例如风角,在西汉到明代这一千五百年间,一直传承着,运用着,而明代以后便逐渐失传。看看当今的易坛,易占、奇门、六壬、风水、八字等术数,都非常活跃,而我们还很少听说谁在搞风角。因此笔者特意提出这个课题来,先开一个头,希望有兴趣的同道一起来进行研究,争取把这笔丢失的文化遗产捡拾回来。我的文章,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风角的文化背景;二、风角史略;三、风角操作。因为篇幅较长,本次只提供第一部。
       什么是风角?唐李贤注《后汉书.郎顗传》说:“风角,谓候四方四隅之风,以占吉凶也。”这只是一个简要的解释,说得再具体一点,就是把风在特定的时空中刮来的方向、风力的大小、风速的迟疾、所表现的形态等作为依据,来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以及军事客主两方的得失、胜负及两方可能出现的变故等,这种术数,就叫风角。
       在现存的古籍中,记载风角术的主要有两部书,一部是四库子部兵家类的《武经总要》,另一部是术数类的《灵台秘苑》。我自己收藏的残抄本《白猿奇书》中,有占风歌诀三十二首。我藏的另外一部书——咸丰元年生白虚斋藏板《奇门阐秘前编》卷四中,有风角四十二条。从这些文献中,基本上可以总结出完整的风角操作术来。
       为什么根据风象可以预知事物的未来发展结果呢?风角术并非随心所欲的构想,而是有着深厚的哲学背景和中国古代先贤的宇宙观依据,也有一定的天文根基。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对风角有较深刻的认识,也才能更好地进行风角操作。
       基于古人天人合一的认识,风不是没来由的东西,风是天地间的一种信号。《六家诗名物疏》引《翼氏风角》说:“风者,天之号令,所以谴告人君者也。”东汉的郎顗、蔡邕都说过风是“天之号令”的话。《庄子.齐物论》说“大块噫气,其名为风”。风就是天地的呼吸呃逆,山石、林木、洞穴等,就像天地的鼻子、嘴巴、耳朵,这些窍穴作各种不同的应和,就形成各种形态的风,形成所谓人籁、地籁、天籁。
       《天中记》引张奂的话说:“风为号令,动物通气。四正四维风者,阴阳乱气激发而起者也。犹人之内气因喜怒哀乐激越而发也。故春气温,其风温以和,喜风也;夏气盛,其风飙以怒,怒风也;秋气劲,其风清以凄,清风也;冬气实,其风惨以烈,固风也。”这是四季之风,也是四正之风。随着方位的不同,还有四维之风。四维的土气不同,风的温凉、大小、徐疾也就不同。所以风表现出来的是天地自然之性。四正四维之风,统称八风。在中国人的宇宙观中,时间空间是融和一体的,八风既是八方之风,也是八节之风。关于八节之风,《易纬》说:“立春条风,春分明庶风,立夏清明风,夏至景风,立秋凉风,秋分阊阖风,立冬不周风,冬至广漠风。”这是从时间上说的。关于八方之风,《吕氏春秋》说:“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薰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这是从空间上说的。《黄帝风经》则认为,风之性,得金之气则凉,得木之气则温,得火之气则炎,得水之气则烈。这是从五行上说的。
       《周礼.保章氏》把风分为十二种,认为从这十二种风可以观察天地自然的和谐性。《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也说:“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以空间论,天地六合九州上下,以时间论,十二辰十二个月十二个节气,与人的九窍五脏,都本于阴阳二气,所以相通、相感、相应。东汉经学家郑玄解释说,为什么有十二种风呢?这是有客观的实验依据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辰,都有十二音律方面的一律与之相对应。通过实验可以知道当时的时间、风,与相应的律和不和。其法是把葭灰放在律管里,把律管埋在地下,管口冲上露在外边,到了相应的节气,葭灰就会吹出。清惠士奇《礼说》卷九对节令、气、风、土、音律的关系作这样的解释:“十二月之音,以候十二月之气。气至则风动,风动则吹灰。古之制管以候气者,所以候风也。然气应有早晚,灰飞有多少。说者谓吹灰不出为衰,全出为猛,半出为和,岂其然。风出乎土,故候风必于土,古有候风地动仪,盖保章氏之术也。”所以风角术和纳音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当然这种实验到汉代已经失传。北齐祖珽曾对都信芳说:律管吹灰的事太微妙了,这种技术早已失传,我想了很长时间,不得其解,你可以试着想想这事。都信芳试验了十多天,跑去告诉祖珽说:“我知道了,律管吹灰,用别的地方的葭灰不行,必须要用河内(相当于今之河南)的葭莩之灰。”后来弄来河内葭莩,再作律管吹灰试验,其灰果然应节而飞。据《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其音角,律中太簇;孟夏之月,其音徵,律中中吕;孟秋之月,其音商,律中夷则;孟冬之月,其音羽,律中应钟。
       在中国古典律学中,五律之宫商角徵羽,对应五行之土金木火水,五方之中西东北南,而且与节气相联系,与地气的吹动律管葭灰相联系。正因为风与地域和音乐都有密切关系,所以古代把民歌叫“风”。《诗经》中分“风”“雅”“颂”,“风”即指各地的民歌。《左传》记载,襄公十八年楚国攻打郑国,晋国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有点恐慌,大音乐家师旷认为没有妨碍,他说:“吾骤歌南风,又歌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郑玄注释说:“歌者吹律以歌八风,南方音微,故曰不竞。”据孔颖达疏,所谓“音微”“不竞”,就是不能与律声相应的意思。从音乐来判断军事胜败,这在现代人看来,觉得神秘不可理解。其实乐师参与军事是古代的一种制度。《周礼.大师》:“大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凶。”郑玄注说:“大师,大起军师。兵书曰:王者行师出军之日,授将弓矢,士卒振旅将张弓大呼,大师吹律合音,商则胜,军士强;角则军扰多变,失士心;宫则军和,士卒同心;徵则将急数怒,军士劳;羽则兵弱,少威明。”师旷歌南风北风,便是“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凶”。《易经》师卦初六爻辞:“师出以律,否臧凶。”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说的正是行军出师时,乐师以乐律判断军事吉凶的活动。
       在易学的构架中,风为宇宙间八大自然物象之一,其卦为巽,五行属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岐伯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注云:“阳气上腾为风,故风生自东方。风鼓木荣,则风生木也。”东方甲乙木,为少阳之方,所以古人认为风生自东方,而且最直接地体现在草木之上。《周易.说卦》第六章说:“挠万物者莫疾乎风。”吹拂万物生长的,没有比风更疾速的。春天发散草木枝叶,秋季摧残草木枝条的,没有比风更直接的东西了,故曰风生木。
        风也与天文相联系。《诗经.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古人以二十八宿中的箕宿(属东方青龙)为风师。《孙子兵法.火攻篇》:“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风起之日,火乘风势,故宜火攻。《晋书.天文志》:“箕四星,主八风,凡日月宿在箕四星,风起。”
宋玉在《风赋》中分出“雌风”和“雄风”,他说吹向楚襄王的是“大王之雄风”,老百姓不能与之共享,吹向老百性的那叫“庶人之雌风”。他认为,这两种风所起之处,所经路径,性情品质,所起作用,都是有所不同的。
《国语》虢文公谏周宣王、史伯对郑桓公都说到“协风”。三国时的韦昭注说,“协风”就是应时的协和之风,统治者应当能够听知协和之风,因时顺气,以化育万物,使之乐生。协风也称“祥风”、“瑞风”、“景风”,古人认为,政治清明,大自然便刮祥和之风。舜弹五弦琴歌《南风》:“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这“南风”就是协风。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第十二拍有“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的话,说的就是八节之风与音律相应,以及王者的听知顺应实践。

       在古人的意识中,风并不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物,而是与人事相关联的,这正是以风象推知人事的哲理依据。正因为如此,古代便有许多与人事相关联的风的名堂,如“离合风”(列子御风而行,风至草木发生,去则摇落,谓之离合风)、“龙德风”(来久长,不摇树木枝叶,离地三二丈)、“羊角风”(曲而上行的旋风)、“君子风”(清明而离地不及二三尺者)、“石尤风”(阻行之风)、“落梅风”(五月梅雨季节之风)、“花信风”(三至五月应楝花、梅花等应时到来之风)等。《乙巳占》对风有一系列命名:“发屋折木者曰‘怒风’;扬沙卷石者曰‘狂风’;四转五复者曰‘乱风’;卒起乍有乍无者曰‘暴风’;独鹿蓬勃者曰‘勃风’;扶摇羊角者曰‘飘风’;风来清凉温和尘埃不起者曰‘和风’。”
        古人对风的观察研究是非常细微的。《乙巳占》对风的远近这样判断:“凡风动,初迟后疾,其来远;初急后缓,其发近。”又有一个量化估算:“动叶十里,鸣条百里,摇枝二百里,堕叶三百里,折小枝四百里,折大枝五百里,飞沙石千里,拔大树根五千里。”古人还根据飞鸟的形态以判断风向。《抱朴子》中说:“鸱鸢展翅不能动,去地四十里风力猛壮,可验有刚风世界。”《琐碎录》说:“鱼逆水而上,鸟向风而立,取其鳞羽之顺也。有微风不知所从来,但观鸟之所向。”有一次东方朔在未央宫前殿侍奉汉武帝。他对武帝说,殿后柏树上有鹊立枝上,东向而鸣。武帝问他何以知之,他说;这是以人事推知的。因为刮的是东风,鹊尾长,傍风则顺,背风则蹶,鹊一定是顺风而立的。《左传》僖公十六年正月,“六鷁退飞过宋都”,鷁鸟过宋都时为什么退着飞,就是因为风的缘故,鷁鸟要去的目标方,恰好与风向一致,如果顺飞,毛羽则不能顺,故用退飞的办法继续向目的地飞翔。鸟的行为常常与风的情况相应,风占与鸟占便关联一体,所以《隋书.经籍志》中著录有《风占鸟情》两种。


原地址:http://www.zgyxy.com.cn/Article/HTML/20071204165042_30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