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楼主: 影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理與修行] 修心是为了超越自私(修七支法要)——宗萨钦哲仁波切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20:22:20 | 只看该作者
回復 jio31241 的帖子

修心这个固然有些是有体系的。
但是法无定法,不是死水,不是程式。依个人的根器机缘成就,面对同样的文字,各人所得也不一样。我觉得这里宗萨钦哲仁波切说的不分什么初学者或者不初学者,修心日久的人固然可以说心有了一定的训练,但也不能因此而说你是初学者,故而你不能用这些东西。。如果阅读了这些东西,而受益,这才是根本。
每个人入道的方式机缘不一样,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20:25:43 | 只看该作者
a619456453  那么给初学者用的是哪几种  

水旋,修心不是做体操,有一套一套的死套路。
心是活的,不是死的。前面说了,要学会观察,深入了解自己。行为的动机、情绪的起因,在这之中要问清楚自己,“我所求是什么”,是世间成就?还是智慧?还是别的什么。。
这是不懈的功课。。。每时每刻的训练。。

点评

哦  发表于 2012-3-30 12: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2-3-29 20:59:50 | 只看该作者
回 a619456453
此文的重点在于修菩提心,也被认为是大乘的基础。在完整的修道次第中,更基础的是修出离心,各派修法大同小异,主要依靠“四思维”:
暇满——认识作为人的价值;
无常——珍惜目前仅有的时间;
业果——根据因果规律做出行为取舍;
轮回——对目前生存状态的价值判断。
不过,如文中所说,阿底峡尊者的这些教授是非常枯燥的。

回 影月
初学当然可以而且也应该修菩提心,藏传也非常重视这一修法,视为大乘命脉。只是相对来说,菩提心在整个修道次第中属于比较高级的修法。初学也修,只是暂时不作为重点。

如果版主不介意,我想把文中提到的“记录顶果钦哲仁波切教授的书”发到下载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21:1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復 jio31241 的帖子

当然不介意,很感谢。。。。

其实你说的诸多“专业名词”对于非佛教徒及对佛教知识比较生疏的人来说,是很陌生的。宗萨钦哲仁波切在文中一开头就提出了“这次我想用一种比较不同的方式来讲有关修心的问题,如果你听的时候不是很注重那些佛教上的字眼,比如出离、慈悲、菩提心,不被这些概念带着跑的话,可能会比较好。所以这次讲的佛教是帮助我们修心的方式的佛教,而不是宗教式的佛教。”
这个其实是很重要的,仁波切其实是很慈悲的,很多人不是入了佛道才修心,而是从修心而得机缘后入佛道。比如我这个人。。如果一开始就给我那么多名词我会吓跑的。相较于名词来言,我更关注修心的实质。
当然并非这些名词不重要,在某些层面而言,很重要。。都是针对看的人来说的。。我们所辩也非对错,只是针对不同的人及情境而言。。
你提供的知识也很珍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2-3-29 22:1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復 影月 的帖子

心无外物,不得修也,无所托,不得修业,而修法,不得助,亦然不可,不知是否如此,而我个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非为修而修,时机一到,自然去修,到底是我在修,还是修在等待我,我并不理解,因为我不会刻意去修,顺道自然而已,当然我没读过这些,所以可能理解程度不同吧,或许适合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22:26:38 | 只看该作者
回復 aldrichmagi 的帖子

当你在说“心无外物”的时候,你说的是什么心什么外什么物?
如果困在概念里,那永远只是思维游戏。。无非梦幻空花的空想罢了。
所谓的修心,并不神秘,不过是首先从观察开始,观察自己的心念。而且修心这个事情并非哪一家专有,若说专有,那是活生生的当下的你这个人所专有。。
而修心带来的是心境的改变眼界的达观智慧的提升,修心是万法之本。
所谓的“适合”之方式,并非你去找一个套路是你适合的,而是从你自心出发自然就是自己适合的,这里面无非因果,说出口的每一个想法、每一个心显现的情绪动机,都是观察的对象。在这个收获成长的过程中,会因为你修的成果而遇到与你有缘的事物法教,这些想必你自己也是有经验的。无非你获得的是你所追寻的,观察自己即可知道。
所谓的“修”,并不是某种姿态做派,而是实实在在的平常事平常生活,每时每刻的“觉察”而已。。
修心不是练习武功秘籍,那纯粹只是你前往智慧幸福甚或解脱的必由之路。
某些你没有注意到的行为,其实已经是修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22:47:28 | 只看该作者
呃,忽然间觉得自己怎么有种“招人入教”的嫌疑啊。。汗-。-。。
见花开美,心向往之,修心亦无非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2-3-29 22:54: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後由 aldrichmagi 於 2012-3-29 22:58 編輯

回復 影月 的帖子

梦幻空花,我又去兜圈子了吗……仔细想想,我对这些东西无一不是在钻牛角尖,附加平衡定义方法和结果,已经在修心了,可能就是这篇里所说的找存在,因为我没办法理解修心的本质,所以我找存在,显得被剥离的个体很孤独罢了,如果给智慧先定义再去追寻,先设定再去理解,就不存在智慧了,幸福也是,我自己也是,我的修心也是。
nowhere=now here 我已经无时不刻的开始了 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不是所以的东西都要被贯彻之后才能进行,见山是山,见山非山,见山还是山,所谓我觉得自己雾里看花,有何尝不是花来看我,咱的某些思维作怪了,月大又把咱拉回来了,甚是感悟,我所在仍是我,而不是我所趋。PS:不过我心里是没有宗教的,这也是我心中的个人信仰所支持的……一种声音,回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23:0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復 aldrichmagi 的帖子

就我看来的话,你是被很多概念、名词绕住了。就像在二次元迷宫兜圈子的蚂蚁。。知识有时候对人是障碍。。你试图靠“想”、“思维”求得智慧突破,可惜想是一无所获的,无非概念造作。
“见山是山、见山非山、见山还是山”绝非靠思维而得的东西,那是实际证得的境地。
修心带来的改变每一分都是实实在在的,修心也是从最普通的“观察”开始的,没有什么高妙的。“自觉觉他”,后“自利利他”。
思维散乱无非是常人状态,修行者首先要能静,静后定,智慧在静中自然显现。无波的水方可映照明月。
说来说去修心是为了能掌控自己的心,掌握自己的主动权,断惑断疑。心思纷杂不能控制,即便掌握再多知识,就修行境界来说也是不值一提,稍微一点外境就会动摇心智,就像遇到大风的细微之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23:15:15 | 只看该作者
另外,所谓的“宗教”,也不过是一个概念而已。
首先以佛教来说,佛从来未创立什么教,我们所依的也只是佛陀的教法而已。
而为了便于修行而集结的僧团形式教派,最初的目的都是为了利益修行。
一个佛教徒并不是谁的门徒,而是承认“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漏皆苦、涅槃寂静”的人。
当你说“宗教”的时候,你说的只是宗教一词而已,你的心中没有“你认为的宗教”,而世间毕竟有宗教这个东西么?无非字典定义而已。
佛教佛教,佛陀之教法。
至于你所见到的僧团寺院,那是现实意义的“教派”,但并不一定与佛的教法相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