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查看: 17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觀影] 重塑心灵(nlp书籍)(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25 11:1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章:介绍
NLP是什么?[已有]
NLP的历史。[已有]
三赢与均衡成功
NLP的前提假设[已有]
NLP的一些基本
第二章:我们的脑是怎样工作的 [已有]
第三章:与这个世界的联系
第四章:内感官——运用大脑工作的模式
第五章:大脑储存经验记忆的方式
第六章:理解层次——认识大脑处理事情的模式
第七章:身份——人生的定位
第八章:信念系统——处理世界事物的依据
第九章:信念系统的提升 [已有]
第十章:情绪智能 [已有]
第十一章:提升内心的力量 [已有]
第十二章:文字语言(此章谈检定模式,并稍提及提示模式)
第十三章:人际关系与沟通
第十四章:提升工作效果
第十五章:人生策划 [已有]

NLP是对人类主观经验的研究。
我们如何创造出我们每一个人独特的内心世界?我们怎样选择传人脑里的资讯,我们怎样认知这些资讯,我们怎样储存这些资讯,怎样把这些资讯与其他在储存中的资讯融合,以及怎样运用它们?
1.NLP的中心学问是“模仿”
NLP的起源是研究卓越人士特别成功的原因,把结果化成一套一套的技巧程序,使其它人也可以成为卓越人士。所以,NLP的基础是“模仿”,不只是模仿他人,还模仿自己:去发现自己的大脑和身体如何工作,运用同一模式去使某些事的效果更好。
有些人在一次事故之中产生了使自己很痛苦的情绪,例如车祸中的伤者对汽车的憎恨,被遗弃的男女对异性的憎恨等。从NLP的角度看这些事,当事人的大脑是从一次经验中制造出这份情绪,应该可以在另一次经验中化解这份情绪。NLP的方法是找出这个人的大脑如何储存带有正面情绪的经验,然后用同一逻辑改变事故储存在这个大脑中的模式,这样这个人的痛苦情绪便会消除。
所有这类负面情绪,都来自于潜意识中的保护机制,使得当事人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懂得保护自己。当然,这个机制往往使当事人不能过正常的生活,人生所得更少。同时,每次经验都有其价值和意义,能使当事人成长得更好。NLP的技巧能够使得这份价值和意义与事故带来的负面情绪分开:价值意义可以永远保留,当事人也可以维持同样的保护机制,而事故带来的负面情绪无须保留,可以去掉。
用同样的态度,NLP研究出“大脑如何运用”这方面的很多知识,继而发展了种种技巧,配合大脑运用的模式去选择思想、语言和行为,帮助一个人本身的提升,以及对他身边的人作出更正面的影响。例如:
?在处理事情方面,我们如何能把大脑中纷繁的资料更有效地归纳,因而认为事情的根源和解决的方向。(请参考书中“理解层次”这部分)
?在沟通人际关系方面,每一个人独特的思考模式如何参在外表快速了解,怎样能够有效地与对方配合。(请参考书中“内感官”部分。)另外,在沟通的过程中,一个人使用怎样的语言、声调和身体语言最能使得对方接受自己?(请参考书中"人际关系沟通"部分。)
?在语言运用方面,一个人困扰的来源如何从他的说话中侦得和怎样助他摆脱困扰。(请参考书中“检定语言模式”部分。)
?在推动激励方面,一个人内里的失去机器是怎么一回事.如何使自己更积极。(请参考书中“信念系统”部分。)
由此可见,NLP为每一个接触它的人提供一些实际可行而且有效的方法,使之更经常地达到自己能力的顶峰,无论在个人发展、事业工作,或者与人相处方面都能有显著的提升。
2.NLP三个字母代表的意思
NLP为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的缩写,三个单词分别代表以下的意思:
Neuro(脑神经),意为“身心”,指的是:
?我们的头脑和身体经由我们的脑神经系统联结在一起。
?我们的脑神经系统控制我们的感觉器官去维持与世界的联系。
lnpJistic(语法),指的是:
?我们运用语言与别人作出相互影响,经由姿势、手势、习惯等无声语言显示我们的思考模式、信念及内心种种状态。
?我们的头脑与身体之间的联系机制所用的语言模式。
Programming(程式),指的是:
?借用计算机科学语言指出我们的意念、感觉和行为只不过是习惯性的程式,可以经由提升我们"思想”.的软件而行以改善。
?凭借改善我们思想和行为的重复程序,我信便能在行动中取得更满意的效果。
故此,我认为NLP也可以解释为研究我们的大脑如何工作的学问。知道大脑如何工作后,我们可以配合和提升它,从而使人生更成功快乐。也因此,我把NLP译为“身心语法程式学”。
3.美国科罗拉多州给NLP的定义
关于人类行为与沟通程序的一套详细可行的模式。虽然它本身并非一套心理治疗法,NLP的重要法则可以被运用于了解人类经验和行为,和使之有所改变。NLP曾被运用于治疗方面,结果是一套效果强大、快速和含蓄的技巧,能够在人类的行为和能力方面做成广泛和长久的改变。NLP专注于修正和重似熊的设计思想模式,以求更大的灵活和能力。
脑的运作
既然NILP由“N”字开始,让我们先去了解一下我们的脑是怎样运作的。这一章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个角度深入浅出地介招一些脑神经学的基本知识。
2.1脑神经系统
脑神经系统,根据功能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把体外的讯息资料传入脑中,称为感觉神经系统。
第二部分,处理、储存和驱动身体作出回应,即头脑中脑的绝大部分,称为中枢神经系统。
第三部分,驱动肌肉、内脏和腺体,即把脑中作出的决定付诸实行的部分,称为运动神经系统。这部分也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它的作用是使整个人进入或者解除备战和作战状态。自主神经系统在第一部分也有存在。
三个部分神经细胞的沟通依靠两个因素:
一是脑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网络。脑神经系统共有约1000亿个脑神经细胞,这个数字每个人都几乎相同。使得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更聪明的是脑细胞之间的连接网络的多寡。每个脑神经细胞与1000—200000个其他脑神经细胞相联,平均为15000个。
二是神经传递素。讯息的传递,在一个脑神经细胞中是凭电胍行,而两个脑神经细胞之间则是凭一些身体制造的生化物,称为神经传递素。一个脑神经细胞在与其他脑神经细胞连接的空隙处(称为突触)释出某一种神经传递素,那15000个有联系的脑神经细胞接收后,产生相关的电胍行,重复这个程序,各自又把讯息传给15000个脑细胞,如此不断地继续下去。这些神经传递素,现在已经发现了超过80种,虽然主要的只有八九种。这些神经传递素驱动身体各个部分、维持或者改变它们的状况,同时亦是我们情绪的决定因素。
2.2意识与潜意识
1.脑的功能
我们的脑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低脑由延髓、脑桥和中脑组成,它们负责我们生存的最根本需要,意识对它们的运作不能有直接的介入。延髓负责呼吸和血压,对心脏跳动也有影响。它也负责吞噘和呕吐的反射。脑桥负责新皮质(第三层)与小脑(第二层)的联系。皮质做决定,小脑控制我们身体动作的能力。中脑与我们视觉与听觉能力的基本模式有关。
第二层中脑由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和小脑组成。这层主要使得我们能够有意识地感觉。因此我们可以爱和关怀其他的人,也可以有恨和妒忌等情绪出现。这层的工作,大部分仍是由潜意识控制,但是,部分工作的结果可以用意识接触到。丘脑是中续站,负责集中所有感官接收的来自外界的讯息(除了嗅觉)并传去适当的部分(包括第三层),供分析、思考、策划及做决定。下丘脑是一个控制中心,不断地调节身体各部分以维持最佳的生存状态,包括进食、性欲、内分泌状,水分的储留和自身神经系统的运作等。下丘脑与整个脑的所有其他部分保持联系,所以有人称之为叫脑中之脑”。边缘系统主管我们的情绪感觉,并且与下丘脑联手协调情绪引起的作用,例如荷尔蒙的分泌。边缘系统不只是我们情绪状况的控制中心,更是我们学习能力的节制中心,其中海马体是负责记忆的主要部分,对学习十分重要。杏仁核是负责处理有关情绪的中心。上脑负责执行身体的各种动作,这需要很多的协调和控制工作。潜意识的中心,被认为是在边缘系统平面。
第三层新脑是皮质和新皮质。我们的认知功能、思维、推理、策划和幻想,所有的意识工作,都在这层发生。语言和语法都是这一层的工作:没有了这一层我们不会死去,因为基本的生存由第一层和第二层的一部分维持,但是我们将失去人之最宝贵的能力。我们将不能辨认我们所在乎的人的面貌,也不会明白他们说话的意图;我们更不能和他们沟通这部分的前额叶是整个理性思考的协凋中心,即意识的中心。
注:
①大脑分为低脑、中脑和新脑是近年脑神经学中最流行的说法,由脑神经学家保罗?麦克莱恩首先提出。低脑又名爬虫类脑;中脑丈名哺乳类脑;新脑又名新哺乳类脑。
②第一层中有一个部分称为‘‘中脑”,与第二层之名称“中脑”同名:这两个名称完全一样,容易混淆。
2.头脑的能力
我们头脑的能力,从运用的角度看,有两个状态:意识和潜意识。在潜意识状态中能被运用的能力远远超过意识状态中能被运用的能力。 意识状态是当我们看、听、说和思想时,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看、听、说和思想。意识状态的能力十分有限(与潜意 识状态相比较),一般来说,它包括以下两点:
①运用五官和四肢与外界沟通,接收或是发出讯息。
②大脑皮质所进行的认知和思考工作。
而这些工作,往往可以在潜意识控制下进行,意识可以是一无所知的。
潜意识则负责:
①所有记忆、知识和能力的储存。
②对所接收资讯的认知和定下意义的过程。
③身体各部分和系统的运作与协调,生命和身体健康的维持。
④思想进行的大部分过程,支持逻辑分析,推理思考等意识运作的基础。
⑤心理状态的各种功能,包括情绪和感觉的转变和运用。
⑥其他尚未能清晰解释的功能。
潜意识所控制的身体功能和能力中,有一部分可以提升至意识的层次。这部分也就是每一个人可以发挥潜能或者增加头脑能力的部分(见图2—3)
意识的结构
意识其实包括以下的范围:
(A)一般动物皆备(包括人)
(B)人及少部分灵长类动物才具有(A)(B)
1.传入
(1)对物体的感觉√
(2)对事物的认知√
(3)对事物的注意力√
(4)对事物的情绪感觉√
(5)对事物的直觉行动√
2.深入处理
(1)记忆——提用已储存的资料√
(2)思考——凭已储存的资料而
①启动旧连接网络
②发展新连接网络√
(3)语言——已储存资料的象征化(符号代表物)√
(4)动机——有目标存在和促进目标的资√
(5)环境确定——时、地、人物的资料√
(6)学习——经验的储存√
3.输出
(1)行动决定√
(2)动作和行为√
2.3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网络
人类的脑怎样储存资料,让我们知道哪些东西能带给我们痛苦或乐趣呢?我们总想避开痛苦,追求乐趣,我们的脑又怎样能够产生新的想法,新的做法呢?儿童学习时,为什么总想避开书本,不停地想去玩耍呢?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脑的基本构成单位——脑神经细胞,学术上称为神经元——开始。每一个人脑都有约10(X)亿个神经元,上下不会超过1%~2%,所以一个人的聪明程度不是由神经元的数目决定,而是由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网络决定。
1.神经元的构造
每一个神经元都是一个细胞(见图2—4),有细胞体,讯息由树突传入,在细胞体内经过处理,经由轴突(Axon)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和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触须之间,有一个微细的空隙,称为突触。讯息在神经元体内传递的方式是电行,在突触传给另一个神 经元所用的方式则是体内自制的生化物,称为神经传递素。现在已知可以做神经传递素工作的生化物超过80种,其中的8~9种做了约98%的工作。我们的情绪反应,因而思想和行为反应,都是被这些神经传递素控制着:不同的神经传递素,便有不同的反应。
2.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网络一个人在出生之前,脑中的1000亿个神经元已经几乎全部准备好,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网络则是十分稀疏的。因为婴儿未能意识思考,故此,他只会凭外界的刺激而制造连接网络。
任何声音、景物、身体活动,只要是新的(第一次),都会使得脑里某些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生长,与其他神经元连接,构成新的网络。同样的刺激第二次出现时,会使第一次建立的网络再次活跃。就是说,新网络只能在有新刺激的情况下产生。一个人的一生之中,不断有新的网络产生出来,同时有旧的网络萎缩、消失。
一个旧的网络,对同样的刺激会特别敏感,每次都会比前一次启动得更快、更有力。多次之后,这个网络便会深刻到成为习惯或本能了。这便是学习和记忆的成因。在某些情况下,一次学习便能记忆得很久,这便是恐惧症和一见钟情的成功。这种现象需要一些特定的条件存在,这里不谈了。每当有同样的事物出现时,同样的网络便会启动。当然,没有建筑出来的网络是不存在的,因此也不能被启动。这就是说,如果个人有五个不同的网络,我们的脑只能启动这五个网络,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反应亦只能在这五个选择中。
3.脑做工作的自动性和高速度每个人的脑随着身体和年龄的成长而增长。如果同一件事曾经有过五个不同的发展过程或结果,类似的事下次便会出现:我们大脑的前额叶收到由眼、耳或其他感觉器官传入的讯息,会马上启动所有有关的连接网络。就是说,大脑会自动地在资料库中找出所有有关的储存资料,然后做对比节选的工作,最后,把最有可能适合这一次用的资料,传给边缘系统,就是说,会在那已有的五个网络中选择最贴切的一个而启动之。边缘系统负责情绪和(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做出决定。上面前额叶做的搜集、对比和节选工作,在500万分之一秒内完成,而且是我们生活中每一刻不断地做的工作!速度如此之快,只有潜意识才能做到,意识不能!
儿童学习的苦与乐
从脑神经学的角度看儿童成长过程中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知道:
① 学习是随时随刻地在进行中,而不只是在课堂里才做的工作。
②少变化、少尝试、少活动的孩子的能力也会少,因为脑中可供选择的网络少。
③用恐惧、羞愧、犯罪感推动的孩子活动会少,会对学习没有兴趣,因为进化过程中这些情绪是引导我们避开那些事情的!
当一个人感到乐趣时,体内释出的神经传递素包括一种称为“脑内啡”的物质。脑内啡除了给我们轻松、舒适的美好感觉外,同时还使我们渴望重复这种感觉,因而会推动我们去重复能导致脑内啡再释出的行为。所以,在痛苦(恐惧)和乐趣之间,痛苦有即时的推动力,而乐趣的推动力则更长效,因为人总是在不断地追求乐趣。所以,使孩子更喜欢学习的秘诀是增加乐趣。这一点,在我所设计的亲子课程中已充分表现出来。
2.4潜意识
从前面的介绍中得知,潜意识是我们大脑绝大部分能力的所在。意识部分与之相比,极为细微。一般人很少注意潜意识的存在,亦很少刻意地与它沟通,因此不能发挥它们本有的能力。
每个人的潜意识其实不断地渴望与它沟通,亦不断地尝试沟通,只是我们没有察觉而已。
虽然学术上不能完全成立,但是为了使我们容易掌握和发挥,我们可以假设:潜意识、右脑、感性可以被看做是同一东西,也就是我们的情绪和能力之所在。意识、左脑和理性可以被看做是我们大脑的另一方面。人最大能力和成就的状态出现在意识与潜意识携手一致的时候。
一个人在潜意识中总是不断地去找寻更好的方法,以便使自己取得最佳的利益。潜意识驱动的行为总是为了一些正面的动机,虽然有时那些行为效果不理想。潜意识里永远不会有伤害本人的动机。
潜意识有多个层面,情绪属于较浅的层面。在更深层里有多个具备高度智慧及能力的层面。从科学的角度去介绍潜意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来说我们认为潜意识隶属以下两门学科:
脑神经学。因为潜意识与大脑功能有关。
心理学。因为潜意识与我们的行为表现有关。
但是我查过一百多本中英文有关脑神经学和心理学的专业书籍,竟然找不到对"潜意识”一词清晰或全面的解释,其中一些书本甚至没有这个词!换句话说,这个词似乎只存在于一般人的言谈中以及非学术性的普通书籍之中! 意识与潜意识是手牵手地工作的。容许我意译查尔斯?克雷布斯博士(Dr.Charles Krebs)一篇文章中的一部分:
“你的身体不断工作,其中的过程远非我们的脑的意识部分能够处理。简单如站立,你的身上有数以百计的肌肉,各自处于不同的收缩状态来使你能够企真,每秒钟它们发出的讯息有500万—1000万之多,你的意识是无法处理的。这些讯息的绝大部分直接深入潜意识部分,只有极少数送到意识部分让我们感知。
你告诉你的身体站起来,这个简单的指令由意识传给潜意识的活动机制部分,指令你的肌肉去收缩及配合,使得你的身体能够站起来。这个动作需要数以百万计的感官资讯,然而你只要意识到你已经站起来便足够了。
当你走路时,起步的决定是有意识的,一旦开始,你就可以把思想完全放在其他事情上,因为你的潜意识已经接手控制身体步行的工作。就像一架飞机由机师操纵起飞,但一旦飞上天空,自动导航系统容许机师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其他事情上。不仅如此,我们研究肌肉反应,得出的结论显示潜意识的力量能够超越意识的力量,因为只有如此,潜意识才能确保我们的生命得到最大的机会生存下去,而不会受到一些意识作出的错误意念的影响而导致生命危险。试举一例,如果你试图举起一个你身体的肌肉和筋骨不能负荷的重量,潜意识的探测器探到那不断增加的压力,便会将有关的危险通知潜意识的控制中心。潜意识于是会指令有关的肌肉放弃,否定了意识所发出的指令。这种现象,在举重比赛里经常见到,一个选手勉强地把杠铃举过头,开始发抖,然后把杠铃摔在地上。他的潜意识压过了意识中想打破世界纪录的念头,不容许一个理想但不切实际的愿望去危害身体。
所以,当我们以为我们控制了身体的活动时,我们其实所知甚少。极大部分的身体活动由我们的潜意识所控制,而它的目标是:生存。
2.5意念推动脑,脑推动身体
意识和潜意识、理性和感性等并不意味着可以将一个人分割开来。反之,意味着一个人具有多面性,而这些不同的“面”脱离不了整体,这更肯定了一个人的完整性和不可分割性。由潜意识控制的很多身体部分虽然不能由意识随意直接地联系,但却可以经由意识与潜意识沟通而间接地作出推动,甚至控制。
当我们内心(其实是脑的意识部分)有一个意念涌出的时候,脑中的一些神经细胞便会释出与该意念有关的神经传递素把讯息传送给其他脑神经细胞。一个短暂的意念所能驱动的神经细胞有限,但不断重复同一意念,同样的神经传递素会一次又一次地使受影响的神经细胞范围扩大,最终驱动自主神经系统(肌肉与体内器官的状态)、内分泌系统(各种荷尔蒙负责调节全身各种功能)和免疫系统。而情绪状态也因而改变了,因为情绪其实是神经系统和微体之间相互影响及驱动过程的产物。某种神经传递素的大量出现,会使人产生某种情绪,同时身体各部分亦会有某种形式的反应变化。坎迪斯?丁?珀特在其1998年底出版的“Molecules of Emotions”一书中便指出,神经传递素,其实就是我们的情绪分子,同时也是脑驱使身体状况改变的信差。所以,神经传递素同时具有生理与心理的功能,也证实了身与心的联系方式。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运用意念去驱动我们的脑,然后用我们的脑去驱动身体,这包括潜意识所负责的所有部分和功能。我认为意念与脑加起来,便是我们一般说的“心”;而脑与身体合起来,便是“身”。身心一致是指这三个部分的良好契合与平衡。
身心一致的过程绝非“意念一脑一身体”的单向沟通。脑和身体都不断地供应回馈讯息,使得我们的意念不断地变化和修正。其实“意念一脑一身体”的过程,每个人每天都要重复千万次,只不过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下面我介绍一个简单的使你轻松下来的方法——“深呼吸法”。同时证明身心一致是如何容易达到。
请找一个舒服、宁静的地方坐下或者躺下。做绵长和缓慢的深呼吸。每当呼气的时候,把注意力放在两个肩膀上,注意呼气时它们便会放松。而且当呼气的时间比上一次更长时,在延长的时间部分里肩膀放松的感觉会更强(更放松),呼两三次气后,放松的感觉更会扩散至身体的更多部分。持续这样的深呼吸10次,整个人的情绪和身心状态便会变得轻松、舒畅了。这个简单的从紧张压力中释放自己的技巧,本来身心状态是比较紧张的,当你意识到这个状态后,驱动身体去做深呼吸,当把注意力(意识)放在肩膀上的时候,事实上脑子已经由意识经潜意识驱动了自主神经系统,使肩膀肌肉放竺了。同时,脑里的神经传递素组合成分亦有了变化,更多的血清素被释出,使整个人有了更平静的感觉,亦即达到更好的身心状态。
脑电波方面,也从开始时的“贝塔’’波状态(即警觉紧张),变为“阿尔法”(Alpha)波状态,也即松弛,脱离了压力,提升了学习能力。以下是四种脑电波状态的资料:
Beta(贝塔)状态:12—16Hz——警觉、紧张,一般的工作状态。
Alpha(阿尔法):8—12Hz ---松弛、脱离压力状态,高度学习能力。
Theta(西塔)状态:4—8Hz——对身体状态减少感觉,甚至没有感觉;景象在脑中呈现,部分身体像在空中飘浮。这个状态最适宜做自我程式调整、自我疗法等个人提升过程。
Delta(德尔塔)状态:O.5—4Hz——睡眠状态。对身体各部分没有感觉,没有意识思维活动。(在医学上若脑电波低于0.5Hz,则将被判定为脑部死亡。)
2.6意识和潜意识如何塑造我们的人生程式?
当我们有意识地思想时,第一次构成的神经元连接网络是十分脆弱的;但是如果我们不断地重复同样的思想,这个网络便会成为思想上的必经之路。旧的网络由潜意识负责,新的网络由意识去创造。
1.潜意识的运作
①新刺激,新网络一②长大后,遇到某件事一③新皮质在500万分之一秒内提供所有有关的储存记录,选择最恰当的网络一④边缘系统重拾那最恰当的记录所拥有的情绪,产生推动力量。
2.意识的运用
经过反复思考,我们亦可以创出新的网络,而且能够在短期内使网络变得极其深刻,从而给我们以推动力。这两个途径谁的力量大?
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完全要视每一次双方所走的途径中哪些网络更深刻,因而引起的情绪更强而决定。总结下来,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可能:
(1)一个儿童成长过程中某些负面的人生体验会成为他长大后的心理障碍,因为所有已有的网络都只给他类似的负面情绪,没有例外。
(2)如果适当的培训或辅导,这个人可以凭引导而改变意识思考进而改变大脑网络,从而克服那些心理障碍。我的课程里有很多这类的技巧。
(3)因为信念可以凭自我意识思想而建立,我们固然可以凭有效的思想技巧使我们产生提升的信念;但是无效的,妨碍一个人健康成长的信念也可以因此而建立。
以下就讨论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妨碍和局限性的信念会对一个人产生多大的影响。
3.运用意识思考去改变潜意识里的障碍
大脑新皮质,也就是我们的脑最表层的3毫米厚度,有6层神经元。它们储存了每一个人的知识和学问,其使用方法就是制造连接网络。每有新的资料需要储存,神经元就会产生新的树突和轴突,建造新的连接网络。每个连接网络代表一点知识学问。每次用到它时,这个网络都会启动一次。同一件事有三个不同的做法,我们会说有三个选择,在某种条件之下,其中一个选择会有最好的效果;在另外一些条件之下,另外的选择会更好。故此,选择越多,我们的能力越大。
我们的脑的运作极其复杂,不是用文字能够解释清楚的。下面我尝试向大家介绍一些科学家已经肯定了的资料:
假若一个意念由新皮质第一层的一个神经元开始,至第六层的神经元之间可以建造的网络,可以有多少不同选择?
请看以下的表格:
每个神经元与多少其他神经元连接 xl x2 x3 x4 x5 x6 xn
第一层 1 1 1 1 1 1 10*10*....
第二层 1 2 3 4 5 6 10*10*....
第三层 1 4 6 16 25 36 10*10*....
第四层 1 8 27 64 125 216 10*10*....
第五层 1 16 81 256 625 1296 10*10*....
第六层 1 32 243 1024 3125 7776 10*10*....
一个工作不顺心,或者担心下岗的职员,朋友曾经提议与他合作搞点小生意。他也曾想过,他的思考过程是这样的:
①与朋友合作搞小生意。
②我没有经验,怎能成功?
③外面竞争如此激烈,一定失败!
④会被人骗走股本,我输不起!
⑤年纪大了,无法与别人争了!
⑥学识又不足,真是太难了!
简单地说,这位先生的思考过程只是一连串的“不”字(除了第一步)。结论只会有一个,就是“不”。如果他反复地这样想,一个月后你问他这个问题,他不仅会很坚决、清晰、肯定地说“不可能,没法想”,而且会有很多理由去说服你那是不会成功的。他已经用意识思想,不断重复网络的方法建立了一个很深的信念。 如果除了“不”外,这位先生还在每一步骤有另外其他3个选择:
(1)与朋友合作搞小生意。
(2)不。
①什么生意不大需要经验呢?
②年轻时也常逛书店,开书店成吗?
③小舅子做电脑生意,开电脑店需要经验吗?
(3)不。
①要想一些别人未想到的新招!
②服务一定要比别人好!
③研究一下怎样才能使顾客找我们!
(4)不。
①自己的生意自己照顾。
②不贪心、不虚浮,脚踏实地。
③去请教邻居做会计的周先生,怎样才会被骗。
(5)不。
①少了体力,但人间智慧多了,我们闭智不闭力。
②什么生意不用自己付出劳力的?
③体力活儿,可以找乡下的亲戚来做。
(6)不。
①什么生意无须很多学识?
②最需要的学识是什么?去读速成班!
③我的人生智慧、工作经验、人际关系会很有用。
每个步骤有四个选择,总计起来,这位先生比刚才一个“不”的选择多了一千倍的机会!而我们每个人的脑能够容许有的选择几乎是无限的,因为平均来说每个神经元与10000—15000个其他神经元连接,若按最低的10000个计算,我们可有的选择已经是1兆兆了,更何况尚有脑里其他部分不同构造的可能性呢?
还有一点,老天造人的时候,便设计出我们的脑根本没有“不”字存在的可能性。换句话说,我们的脑不能接受有“不”字的指令。“不”字只存在于意识思想中,其惟一的功能,只是使我们停止不前,绝无好处。
所以,我们的脑里已经有足够的能力使我们在人生中有种种不同的选择,从而达到成功快乐。而NLP的技巧,就是发挥里这些能力的方法。
2.7儿童成长过程中大脑的发展
大脑的发展是从胚胎顶尖上的几个细胞开始,在数个月内经过一个急剧繁殖的过程,发展出2000亿个脑神经细胞。它们彼此竞争以争取与发育中的身体各部分建立联系。未能成功建立联系的脑神经细胞会得不到所需的化学成分,因缺乏营养而导致死亡。受孕后20周, 一半的脑神经细胞被淘汰,只剩下1000亿个伴随这个人面对世界。这次庞大的过量生产是必需的:确保有足够的脑神经细胞去。
发展出新的技能,如同我们的祖先发展出直立行走和语言。脑神经细胞的学术名称是神经元。
大脑的运作,依赖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网络,就如一座现代都市的运作依赖于大厦房屋之间的道路网络。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网络在出世之前便已开始建立。外界经感觉器官传入的任何刺激都导致新的连接网络的产生。
连接网络是由一个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接触而产生的。一个神经元与1000-200000个其他神经元接触(接触点称为“触突”)。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其脑中新增加的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速度,可以高至每秒钟30亿个接触点。
出生后8个月,一个婴儿的脑里会有约1000万亿个接触点,之后这个数字会减少。未能与外面世界建立联系的网络会消失。在0~12岁时,这个孩子脑里的连接网络会下降至500亿个接触点。在多刺激因素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这个时候脑神经连接网络数,比一个在缺少刺激因素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的脑神经连接网络数会多出25%,这就是两个孩子智商差异的原因。由此可见,孩子出生后最初3年对孩子大脑发育至为重要,遗憾的是,绝大部分的儿童在这3年里没有得到这方面的适当照顾。
神经元之间接触点的产生及消失,也可以由思考上的刺激来决定,这也是大脑能力提升的来源。大脑能力的增长,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8个字来形容最贴切不过:用得越多,能力越强。 人从出生到12岁,大脑就像一块吸水力特强的海绵。这12年是每个人最重要的学习阶段,期间触突会大量地产生和消失。这12年,尤其是最早的3年,奠定了一个人思考、语言、视力、态度、技巧等能力的基础。12岁前特别方便各种能力的学习网络全部出现,大脑的基本结构亦定了型。
外界的刺激能永久性地改变脑神经细胞中遗传基因的功能。应激反(一般称为压力)和可卡因一样,能产生生物化学上的改变,直接影响一些主要脑神经细胞里的遗传基因,因而形成了永久的、不良的行为模式。
以下脑神经网络数据显示一个婴儿大脑的发展是如何的迅速。数字是同样大小的大及样本在不同时期的触突(接触点)的数目:
在母体里28周 124(百万个)
出生时 253(百万个)
8个月大 572(百万个)
9个月大 354(百万个)
一对蜾赢有10万个神经元,一对老鼠有500万个神经元,人的近亲猴子有100亿个神经元,人有1000亿个神经元,超过所有动物。因此人有自觉性、语言,能够联想和把现今的事处理得更好。其他的动物,因为脑都没有这么发达,只能依靠本能反应。
引导神经细胞学会做它的工作,感官经验是十分重要的,若在一段关键时间里没有适当的感官经验,神经细胞便失去学会做有关工作的能力。即使一个完美的大脑,假如在出生后的两年内没有处理过视觉经验,这个人一生都会看不到东西;又假如一个人在10岁之前没有听过某种语言,这个人将学不好这种语言。
2.8记忆和学习
我们的记忆可以分为短暂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暂记忆帮助我们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片刻需要,例如记某人的电话号码,打完电话便也忘记了那个号码。长期记忆有两类:一类是关于“怎样做”,另一类是关于“什么事”。"怎样做”的一类记忆,又称为“不可言性记忆”或“隐晦式记忆”。这类记忆不需要意识的参与,是不自觉地提用的,涉及的大脑部分包括感官及运动神经网络、小脑、杏仁核、基底神经节及其他中脑部分。
"什么事”的一类记忆,又称为“可言性记忆”或“明示式记忆”。这类记忆需要意识的参与:专心和集中注意力,涉及的大脑部分包括前额叶和颧叶的系统,包括海马体。这两类记忆可以再细分如下:
(1)不可言性记忆。根据学习模式的不同又可以大致分为:
——条件反射。
——一般的习惯。
——通过学习掌握的技能,例如打字、骑自行车等。
(2)可言性记忆。可以分为两类:
——事件资料记忆。事件内容的记忆,在哪里发生、什么时候发生、发生日期等,储存于前额叶附近。
——语言资料记忆。所谓“事实”的构成资料、丈字语言资料等。海马体似乎是最重要的部分。
记忆的人载与储存机制,无论是不可言性或可言性记忆,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短暂记忆和长期记忆。
①短暂记忆很不隐定,只能保留数分钟。
②长期记忆很稳定,能保存多天、多个星期甚至多年。
无论是不可言性记忆还是可言性记忆,重复多次是短暂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所必须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一个新蛋白质合成的程序,并且有一个“融汇时期”,在这个时期里,长期记忆最易受到破坏(受到妨碍蛋白质合成的因素的影响)。如果妨碍新蛋白质合成程序的因素延迟出现,长期记忆便能形成。在实验室里,动物形成长期记忆的过程中,妨碍新蛋白质合成程序的因素只要延迟一个小时出现,它们便能产生长期记忆。
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看,记忆的形成需要神经传递素血清素和麦胺酸。一个刺激(学习)开动了在感觉神经元里的一个化学讯号系统。由于血清素的释出,这个化学讯号系统启动了一种特别的蛋白质。这种特别的蛋白质抑制其他蛋白质的运作,结果是增加了麦胺酸的释出。麦胺酸能增强各种神经元之间的讯息传达数分钟之久,这也就是短暂记忆。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化学讯号系统中的一个成分会把那特别的蛋白质推入神经元的核心,并且在那里启动遗传基因去做蛋白质合成的工作。神经元因此有了基本的改变,这就是长期记忆的建立。所以,把一些东西储存人长期的记忆,需要遗传基因的参与。
每次学习,都会使神经元之间增加新的触突,创新的连接网络。每一次人生经验都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储存人长期记忆的过程导致神经元里的遗传基因的运作有所改变,结果是大脑有了结构性的改变。这使得每个人的大脑都与其他人的大脑不同。
以上的新科学发现,使得传统上精神病科所区分的两种病源--生理性抑或非生理性不再有意义,因为两者都源自神经元内的改变!
科学家发现,对某种技能熟练的人其大脑所耗用的能量比新手大脑耗用的能量少。熟练的人的大脑中已有了经多年反复使用而建立起来的特别深刻的接触点,构成了更有效的网络,因而所花的时间短。科学家还发现长期处于压力下的人的海马体比一般人的细小,因为那里的神经元网络已经萎缩,没有新的神经元牛长出来。若压力消失,神经元的损伤和海马体的萎缩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大脑所用的记忆策略是十分高明的。它并不是把一件事储存在一组神经元里,另一件事储存在另一组神经元里。大脑储存的方式是把事情分拆为最基本的单元,每个单元分别由指定的神经元储存。换句话说,一幅简单的图会被分拆为千百万点的基本单元,某个神经元负责储存直线,另一个储存偏差10度的曲线,一个储存浅红,再另一个储存白色,依此类推。这个策略使得每一个神经元都可以被多次使用,亦使得大脑的储存能力大大增加(事实上,科学家们相信我们大脑的能力是接近无限大的)。所以,我们的大脑记忆中并没有什么图,只不过是数以百万计的各自负责零散资料的神经元的组合而已。
注:过去一般的看法是大脑里的神经元,在一个人出生之后不会再有新的长出来。1998年科学家证实,在海马体中的齿状回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不断有新的神经元生长出来,科学家认为这样是为了我们一生之中可以不断地学习,因为海马体与学习有很大的关系。
信念系统的提升
信念系统包括信念、价值和规条(Beliefs,values and Rules,简称为.BVR),是每一个人都有,并且与其他人不同的思想发动机:一个人凭这套系统去处理人生里的每一件事,因此,这套系统决定了这个人的成功快乐、情绪感觉和人生成就。这一章特别介绍一些提升这个系统的概念和技巧。
正面词语
"正面词语"帮助我们运用词语去改变思想而使自己在人生里有更积极和进取的态度,遇事时更快找出解决办法,逃出困境。
在我们身边,不难听到一些类似这样的话,显示出说话人正陷于困境中:
"我不要再被人欺负。"
"我没有办法。"
"还没有可能。"
困境坦克的"困"是因为事情里有一些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使我们感到无可奈何,亦即是无能为力。在困境中的人,容易把思想放在那些无法控制或不想要的因素上,如果能够转而注意一些本人可以控制的因素,则便有办法使事情得到改善,也就是说可以再来一次和越做越好。这份心态,使事情有了转机。肯再试便多了一份成功机会,每次都比上次好一些,累积下来,怨天尤人的人就会少了。
说"我解决不了"的人是一个失败者,而说"我要找出一个解决办法"的人是一个乐观者,亦即是一个成功者。其实都是针对同一个情况,心态不同便会出现不同的语言,而改变语言便可以吏心态改变。即把句子中的"不"、"没有"等负性的词删除,改用正面的词语代替。例如:
"我不要再被人欺负"改为"我要别人尊重我"。
"我没有办法"改为"我要试着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
"这没有可能"改为"我要找出一个突破的方法"。
看以上这些例句,你会发觉左边(负面)的句子,就像困在一个圈中,文字的意思完全是静态的。而右边(正面)的句子,则有动感,是活的,是可以有所行动的意思。
我们的大脑,跟随着我们的思想去操纵我们的身体。大脑只能接受正面的指令,给它负面的指令,它便会做出与我们意愿相反的结果。例如,一些人不断叫喊自己不会惊慌,结果是,不久之后自己惊慌到发抖,甚至哭出来,便是这个原因。不信的话,你看看以下的句子,注意自己的脑里有什么涌出来:"不要想像一对白色的老虎,但是可以想像一对跛足的鸭;不要想像在雪山上滑下来的感觉,但可以回忆一个舒服宁静的沙滩。"你是否发觉自己正是上述的四项?就是说,文中的"不要"对你的大脑是完全没有作用的。对吗?尽量在说话时使用正面词语,日子久了,你会发觉自己变得更积极、更有效率、更开朗。事实上,看看身边的人,那些遇事顺利成功的人说话都多用正面词语,而那些失意灰心的人说话都充满负面词语。改变语言,的确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态,对于常用负面词语的人,我们可以用正面词语练习这个技巧帮助他们改善人生。
尝试用一句正面词语代替以下的负面词语,亦即是用突破的说话去代替困境的说话。
"我不要没有人理睬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没有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问题没法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读书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着他有很大压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来没有想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被公司辞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前从未有人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前试过都不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没有信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客人不会接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事情太复杂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不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每次都失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觉得很无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面的负面词语代表了困境,跳出了困境其实是海阔天空,代替的正面词语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选择。以下是一些例子,让你明白困境只有一个,而突破则有许多。多选择便是多能力,把同样的意思用正面词语说出,我们的能力状态便会不同。
困境的说话突破的说话
1."我不要没有人理睬我。" "我会去交些新朋友。" "我要和很多人沟通。"
2."我没有钱。" "我要增加收入。" "我需要找些地方节省一下。"
3."这问题没法解决。""这问题需要一个新的思考角度。""我们有一个新挑战。"
4."我读书少。" "应该报读什么课程?" "我要创造出需学历的事业机会。"
5. "跟着他有很大压力。" "我要增加自己的速度。" "我要学习如何提高效率。"
6. "从来没有想过。" "这事有新发展的可能。" "是该去想一想了。"
7. "我被公司辞退了。" "我有重新策划事业方向的机会。" "我会找到赏识我的地方。"
8. "以前从未有人做过。" "我们有做第一个的机会。" "应该怎样开始?"
9. "以前试过都不成功。" "从前的经验给了我们什么教训?" "我们需要找个新的做法。"
10."我没有信心。" "其中什么事情我不能控制?" "怎样可以增强自己的能力?"
11."我们的客人不会接受。" " 我们有教导客人的责任。" "其中对客人有利的因素是什么?"
12."这事情太复杂了。" "找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它。" "把它拆细去做处理。"
13."时间不够。" "有些事情的重要性需要检讨。" "如何可以提高效率?"
14."我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我的需要便是我的目标。" "有谁可以给我意见?"
15."我每次都失败。" "我需要找出新的做法。" "怎样从那些经验中学到教训?"
16."我觉得很无奈。" "我要找出新的选择。" "怎样可以造成突破?"
深层的正面词语
我们说的话来自内心,亦即潜意识。我们的潜意识包括了整个的"我",所以,我们说的话往往反映出整个的"我"的状况。稍为留意一个人说的话,不难了解他的内心状况。在辅导方面受过训练的人士,能从受导者说的话中寻找蛛丝马迹而明白受导者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当一个人说:“我会不断努力去克服困难"或者"我决心去排除障碍"之类的说话时,我们或许会嘉许这个人,认为他很积极。其实,这个人会活得很辛苦,往往不能成功,却不知是什么理由。他的话已经清楚地显示出来:他要不断地制造困难,才能让他做到"会不断努力去克服困难”。
他要常常制造障碍,好证明自己"决心去排除障碍"。
为了使自己的潜意识引导自己有更舒畅、更惬意的人生,避免给自己这类保证辛苦的指令,可以把句子改为:
"我会努力去达到目标"和"我决心去争取成功"。
阿Q精神
我主持课程时,常常从学员的口中听到"阿Q"两个字。对这个字作深人的研究,会认识到自己更多的人生观。
"阿Q"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p可Q正传》中的主角,很多人都读过这篇小说。在中文流行的地区,很少有人没听说过"阿Q精神"这几个字。"阿Q"事实上已经成了众多人的口头禅,用来形容某些人和他们的行为。让我们在这儿先停一停,请你问问自己:"阿Q"或"阿Q精神"对你来说是什么意思?
在一次课程上,我成功地引导一位因失恋而十分不开心的少女变得积极和愉快。另一位学员说:"这不是很阿Q么?"我问她:"‘阿Q‘是什么意思呢?"
在另一个课程上,我说:"人人都可以从很多事情中找到正面的意义而因此变得积极愉快,无需把自己困在愁苦怨恨之中。一位学员马上回应说:"这不是很阿Q么?"我问他什么是"阿Q",他说不出定义,而只能举例说:‘例如你跟我打麻雀输了,说是因为知道我急着用钱而故意输给我,这便是阿Q。什么是"真实"?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经过我们五个感觉器官传人脑里,是为摄入过程;然后与我们脑里经多年建立起来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对比一下,是为处理和编码过程。摄入、处理和编码过程都是我们自己控制的,所以都是主观的,经由三重主观过程所得出的结果当然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故此,在我们脑里所有事物的意义亦都是主观的。换句话说,每个人的“世界”,只存在于我们的脑里,并没有绝对的真实,而只有主观的真实。
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先举一个例子:某人因为上司说了一句他觉得不对的话,他很生气,千方百计地去找资料和花工夫去证明他的上司存心不正,所说的那句话是不对的。其实,对这个人来说,他最重要的目标应该是使自己有一个成功快乐的人生。与此相比,证明他上司是不是好人,或者那句话是不是太过分并不重要。他可以抛开如此重要的目标不顾而去做那么微不足道的事,他的人生一定有很多不快和辛苦。
如果他坚持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是使自己有一个成功快乐的人生,他不会在乎他的上司说那句话的时候是否有不良动机,而只会去想那句话如何能推动自己更成功、更快乐。
    所以"真实情况"既不存在,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情况怎么能对自己有裨益!
    刚才我提到过一位失恋不开心的少女,她就是明白和接受了以上的道理而变得积极和愉快的。另一位学员说:"这不是很阿Q么?"我问那位学员:"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是阿Q?"她说:"失恋本来就应该不开心嘛!不是么?你看看哪一个失恋的人不是没心情做任何事、痛哭、不想见人的吗?"我接着问:"那么,按你说,应该哭和不想见人多久才不会被叫做阿Q?如果我失恋了,把自己关在房里不见人,哭了3天才出来,你会不会说我失恋这么大事只哭3天,所以是阿Q呢?或者我应该哭3个星期才出来?如此,我将会失去我的工作;或者哭3个月才出来?如此我将失去大部分朋友;甚至哭3年才出来,或者因此我会培养出恐惧或者仇恨异性的心态。怎样才不算阿Q呢?谁可以作出这个决定?怎样去作出这个决定?"
    那位失恋的小姐,在那次课程中看到了该次失恋经验带绐她的人生的一些重要意义,做了一些改变,3年后结了婚,生活十分美满。以此交换当时的一句"阿Q",不是很值得么?
    若给你重新投胎的机会,并且有两个选择,你会选下面哪一个:
    ① 名字叫"阿Q",人生里十件事有九件顺利成功和开心。
    ② 名字叫什么都可以,就是不叫"阿Q",人生里十件事只有两件称心满意。
    答案是很明显的。故此,不要盲目地执著两个字或者一句话,而封杀了自己本来可以有的很多选择,其中可能包括了使你人生出现重大突破的机会!所以,每当遇上不开心的事,觉得想哭的时候大可哭一个痛快,然后找出事里正面的意义,积极地运用它去提升自己,管他算不算是阿Q呢!
   
    拜木头现象
    有一天,闲来无事,出外散步,在沙滩捡了一块木头。回到家里,本想只用刀子把它的外表修饰一下,也许是太无聊了,在不经意之下,把木头削成一个粗看似人形的不知名物件。碰巧这时一位朋友到访,见到了木头他问我是何物,我灵机一动:跟他开个玩笑,便故意装出认真严肃的样子,回答说:"不可以问,也不可以笑!"我又神态凝重地把木头放在高高的一个木架上,拜了两拜,并且要他也拜了两。
    原来朋友家中有事,想到我这里借住数月,我答应了他。次日他搬来的时候,我又作弄他,要他拜拜那块木头。接着我有事出国,一个月后回来,发觉家中倒也被这位朋友维持得齐整洁净,特别是那个放置木头的墙架,抹得一尘不染。当晚,有几位经常见面的好朋友到访,一进门,这几个人便脱鞋,然后用恭敬的态度先向那木头拜了几拜。我问他们做什么。他们说也不大清楚,只是那朋友说必须拜,想是求保佑之类的意思吧。听后我不禁哑然而笑,于是告诉他们整件事的开始只不过是我对那位朋友的一次玩笑而已。
    在生活中很多人也有不少这样的"拜木头现象"。其实为的是什么无从得知,只是有人这样说,或者已经习惯了,又或者看见人人都这样想、说或者做,自己也就随大流。其中的原因无法得知,而对自己有什么意义或好坏亦没有想过。慢慢地,它们成为了根深蒂固的东西,在内心支配了自己,妨碍了自己在人生中本来可得的提升和突破。"阿Q精神"之类的说法便是例子,往往都属于这种"拜木头现象"。
    很多人在今天的环境里感到事事不如意,内心充满疲倦、无力感、愤慨、内疚、无奈,甚至厌恶生活的感觉。其中的原因便是一些局限性的信念所控制的行为模式得不出效果。若想人生有更好效果出现,必须先改变这些信念。这些没有效果、需要改变的信念,也就是日常挂在口边的"思想框框"。
    最妨碍我们在今天充满挑战的环境中找到突破的3个"思想框框"是:"应该如此"、"托付心态"和"没有办法"。这3个信念之间有关联,往往会一起出现。
   
    1."应该如此"
    简单地说,"应该如此"的意思就是:"事情理应如我所认为的那样发生。"
    试想像一下,你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约了我吃午饭,约好中午12时半在某间餐厅见面。你准时赴约,而我却一直没有出现。也许在12时45分时你开始感到内心的那份平静渐渐消失。1时10分时你尝试用手提电话找我,我的手提电话没有开,我的公司说不知我在哪里,你的秘书也说我没有来电留言。1时40分时你感到十分不满了,决定叫午餐给自己充饥,一面吃一面想起在过去我或有过各种不同的不负责任的表现或者其他缺点,终于,你在2时半付钱起行时,决定把我的名字从你的朋友名单上划去,之后再没有找过我。这只是一个虚构的过程。你当然有很多其他的做法带给你我之间的友谊不同的结果,但是就让我们暂时容许这个虚构的过程帮助我解释我想说的话吧。
    事实上,我有一段不平凡的遭遇。我是在下楼准备赴约的过程中出了意外:在楼梯上摔倒了滚下来,摔断了腿,晕了过去,4个小时后才被发现送进医院,更引起了并发症,在神智不清的状态中过了一个月。我一清醒过来,便马上从医院的病床上给你打电话,只是你的秘书说你不会听我的电话。你我的友谊便从此中断,本来有一个两人合作可以有很大回报的计划,也因此错过了。
    回想当天午饭时间,当你内心的负面情绪产生的时候,你脑中涌出的是一些怎样的话?是否会像下面的一些例子?
    "这个人为什么这样没有责任感?"
    "真倒霉,白白浪费了两个小时,还生了一肚子的闷气。"
    你的负面情绪的来源是你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的:约好了我便应守时赴约。当事情没有如你所认为的那样出现,你的负面情绪出现了,同时假设是我的行为破坏了事情应有的规律,带给你不理想的某些结果。现在明白了我的遭遇,你这一刻的念头也许是:你这样的想法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的确会使人误会,因此所引起的误会和友谊中断也是不可避免的。极其量是知道真相之后,我们重新再做朋友。  
    其实,"能否避免"这一点操纵在你的手里。如果认为不可避免,我们便只得准备承受因此带来的后果:不愉快的心情、友谊中断、生意计划的损失。如果你不想这些后果,希望改变"能够避免"从而带给你人生更多的收获,也许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个"应该如此"的感知模式。
    佛经中有"因缘"二字。用种树一事去解释,树的种子就是因,而泥土、空气、水分、太阳、肥料等是缘。"主因助缘"的意思就是树的生长,需要因缘和合才能成事。反过来说,试想来才是怪事呢!因此,事情发生了便有发生的原因;有发生的原因就是有发生的理由;有发生的理由也就是应该发生。不发生才奇怪呢!当时意外出现了,我无法赴约,也无法通知你;而你无法见到我,也无法知道我的遭遇,所有的事本来就应该这样发生,不是这样才怪呢!一位大师说的"应该知道的都已经知道;应该来的也已经来了"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你因我没有赴约而产生不忿,其实是在气自己不能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你需要有这种能力--在当时明白事情的真相,而你我也当然明白:没有人有这种能力。
    我们没有这种能力,也无法学到这种能力。但是,我们无须有这种能力也可以过开心成功的日子。我们只要提醒自己两点:
    ① 事情发生了,自有它发生的理由,我未必能够知道。
    ② 如何配合已经发生的事情,给自己制造成功开心的机会?
    人生在世,本来就无法要求事事如愿,大多数每天发生的事,我们都只是就实际情况而加以处理,努力从中取得更多更好,并继续走下去。例如,若李先生能够赴会,两人可以开开心心地共享一顿午餐,在两个小时中互相帮助对方有所收获,有所提升,固是乐事;若李先生不见出现,或者想到写封信给多年没有通讯的好友,或者好好享受那篇早应该但一直抽不出时间阅读的文章,同样可以使这两个小时有意义。这不是更好的人生吗?如何利用那两个小时使之给你带来更多的人生成功快乐,你完全可以主宰,又何必任由一个"事情应该怎样"的信念来决定呢?!
    其实,这个态度,在12时半你坐下时运用,人生便会更有效率了。
    2."托付心态"
    "托付心态"指的是把自己生活中成功快乐的控制权托付给别人。
    就工作环境来说,我记得几十年前的年轻人总是千方百计地进入一些大公司或者机构,因为它们"安定"、"前途好"。一些人加入了这些公司或机构之后十分进取,也有一些人满足于那份保障,不求上进,而只是努力于"练习学懒"。到了20世纪末期,这些公司和机构需要精简:裁员、减薪、减福利,他们便抱怨公司不照顾他们了。
    在婚姻或恋爱关系中,我们常常听到类似"你是我的,我会给你快乐",或者"只有你才能给我欢乐,没有你,我不知道怎样生活"这样的话。因为爱一个人便强行把控制自己人生快乐的权力托付给这个人,而要求他必须奉行一些行为模式(因为这样我才感到开心,而他却偏偏不这样做,使我不开心),会使得这份关系很紧张。带给自己的无力感和对方的窒息感,是很多婚姻和家庭问题的基本起因。
    在日常生活、人际关系中,这种"托付心态"更容易见到:某人说了两句话,自己心里便不是滋味,责怪他不体谅;上司感叹一下生意难做,自己便担心可能会裁员,以后的日子不知怎过;顾客表现出稍微强烈一点的反应,自己便觉得受气。这些都是托付心态所造成的。
    托付心态的来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自我价值不足。自我价值不足便需要外界的补足和别人的迁就。得不到这些,我们的负面情绪便会出现。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照顾自己的人生;人生中的成功快乐,只可由自己找到。倚靠别人获得成功快乐,就算有这个可能,亦是危险的。别人也需要照顾自己的人生,争取他自己的一份成功快乐。如果在途中顺便帮帮你,倒也无所谓,但是如果要减少或者放弃他们对自己的照顾去迁就你,对你的态度便难以维持长久。更何况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改变中,昨天有完全一致的看法,今天便有可能出现分歧。没有两个人一样,也没有一人在两分钟里是一样的。
    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会不断地强化自己本身的能力:增加自己的自我价值,培养自己的知识技能,并且提升自己的思想层次。他们会以自己为生命的中心,同时抱着"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的信念,在使自己获得成功快乐的同时,使其他人、整个世界也有所提升。当他们加人一家公司,或者认识一位新朋友时,他们也本着同一个态度。就像你跳上一部巴士,是因为你要去某个地方(人生目标),遇到另一位乘客坐在你的身旁,你与他分享沿途风光,也从交谈中有所收获(成功、快乐),如果后来发现他的目的地与你的不同,他自会比你早或迟下车,但总可以开心地分手,更会交换通讯地址,以保证日后的联系。坐巴士是把自己带到一个目的地,在那里可以继续自己的路途,继续取得更多的人生快乐成功。如果你的计划有此需要,你或会比他更早下车,同样你会开心地说再见和约好保持联系。
    婚姻或工作出现问题,自己顿然感到迷惘的人,往往在平时便有"你/公司照顾我"的托付心态。如果一个人有清晰的人生方向,工作的公司或配偶是使自己行得更快,取得更多的伙伴,但不是完全操纵自己人生成功快乐的主宰。
    自己人生成功快乐的控制权本来就在我们自己手里,既没有人能比我们自己做得更好,亦没有人会比我们自己更永远地全心全意、真心真意地去为此而努力。因此我们不应外求,亦无法外求。
    3."没有办法"
    "没有办法"的心态是一个导致无法突破的执著。"办法"不是指一个方法,而是指一个人到此为止已知已做之外的所有方法。
    你不难见到一些人固执于某种行为或处理模式而同时又对效果不满。这些人容易把责任推给他人或世上任何事物。有一些人比较灵活,但是经过数次的行为或处理模式的改变后仍无满意的效果,他们或是回复到最初的模式,或是放弃努力,采取一个"认命"的态度。这些人口中虽说甘心如此,心中却不能接受现实。
    其实突破是有可能的,但是首先要相信这一点。其次是坚持一个灵活的态度,不因未达到理想效果而妥协,而是不断地去找寻新的方法。
    试想像你今天回家的时候,走到街口,发现因为旧楼倒塌而封了路,任何人都不准通过(见图9-2),你会怎办?你会有3个选择:①放弃回家的念头;②坐在一边等待街道重开,这时你往往会怨天尤人;③去找另一条路。如果你是一个积极的人,的确很想回家的话,你不会考虑第一个和第二个选择,而会集中精力去找另一条路。
    如果第二条路刚好也因火灾而被封了呢?你会怎样?你会去找第三条路吧?如果第三条路也因水浸而封了呢?你会去找第四、第五或第六条路,直到你回到家为止。
    如果"回到家"是你人生的最大目标,你会一直尝试,什么路都尝试,包括用直升机把自己吊下,或者掘地道,或者……
    在你的人生之中,什么是够重要的目标?在你达到成功事业的路上,找出突破重要吗?如果它们重要到值得你继续向此方向努力,它就什得你去不断的找多一个方法,再多一个方法,再多一个方法......
    无论你过去尝试过多少个方法,总有另一个方法是你未知,未懂、未学、未想过的。就在看这一句的数秒里,世界上又增加了多少种解决过去未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
    那个目标是否值得你去努力,只有你本人能够作答。但是某个方法是否值得你去尝试,却只需回答3个问题,若答案都是Yes,请不要踌躇,马上去做吧!这3个问题是:
    ① 如果有结果对我有好处吗?
    ② 我想在很短的时间里得到这份好处吗?
    ③ 这些好处,能否符合"我好、你好、世界好"的要求?
    旧的做法既然无效,回复旧的做法就等于坐在一边等街道重开。抱怨环境条件不足,亦只能使自己没有行动而已。任何新的方法都有多一分的成功可能,何况多尝试会使自己想出更多的方法。为什么你不能成为第一个找出解决方法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