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s隱知_神秘學網站(指引社)

3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4 22:12:41 | 只看该作者
空性是法身,法身是无相。报化是色身,属有相。无相何以出有相的报化?所谓无相,无虚妄色尘(93)相,非无真空妙有之相(《大圆胜慧》170页)。光明属真空妙有,是元成的妙色,或称空性妙色(94)。

  光明何以能现境相?光明具有五光(95)。“自性光明具有五光三妙色”(《知识总汇》上260页)。“内五光为觉性之明显分(明分)”(《实相藏论释》(96)29页)。此明分之五光能现三有(97)轮回涅盘之相,为一切境相显现为情、器、轮、涅(98)的?按《实相藏论释》说,“觉性自然智如水晶球,其本净明空广大体中,自性五光元成内显,此内显分,即五大种。从中起现外显之时,其外境色相,即内五光,犹如水晶之内光,显现为外光。最初起时,以执为我故,遂垢污五大,迷情器”(该书31页)。五大元即地、水、火、风、空,此五属物质,故光明应属于色(物)。不过他们说此色不同一般虚妄色尘之粗色,而称为空性妙色。

  所以悟心既要悟到心的空分,也要见到心的明分。众生由于无明,使明空分离,悟心人必须明空双运,使之结合为一,才能彻见自心本性,证得了明空妙觉,才能圆满三身功德而成佛。

  禅宗不多谈光明,但有时也提到光明。如禅宗古德说:“开显了真实的知见,身心廓然,没有一切尘垢污染。孤迥迥地(体),光皎皎地(相),活泼泼地(用),洞然同于太虚。”这是从三方面来描述本心实相,其中“光皎皎”三字必须指的是光明,光明虽是本有,但光明是带物性。由于由圆满是密宗,密宗是色(物)心合一论(99),故可秘密宣说心的两分中带物性的光明。禅宗是显教,只讲悟心,不说除心而外还有物,多讲光明怕着相起执,反入魔道,故不强调而已。

  心部人求见心性光明,他们不同要门部要修观光法,只采取直观光明心相所显现的境界,一切不管,随心自在。保任明空无别,则可以获见自心的实相。

  最后谈心用。自然智慧之用,大悲周遍,随缘显现。从体起用,随缘能现染净世界(100)。

  “一切显现都是自然智慧之用”。自然智慧体性空寂,本无有物,但它的用是空而能现。“不是一切,能现一切”(《智者喜筵》上544页、《知识总汇》中756页)。客观事物的形象能反映到主观上来,这是心的本性——明,能现出这些事物形象的,是心的妙用一用。所以以既有明分,也有现分。

  真心本来空上,无形无相,不是任何色相所成,但它的妙用与妙光结合,能化现种种,现种种色相,能作天堂,能作地狱,能作佛,能作众生,十界(101)均能随缘化现。若迷,则随染缘,变现为众生界之轮回;若悟,则随净缘,示现为佛界之涅盘。虽随缘升沉(102),但心体并无增减,亦永不动摇。“妙用化现之源,则为觉性的明显分(相),明显于外,则为化现不灭分(用)”(《实相藏论释》29页)。

  何以此心随缘能现染净之相?

  迷悟染净是就众生能缘的心用来说的,本性光明并无染净之分。“自性光明无垢可除故”(《知识总汇》下326页)。众生之心虽随染净,但是心体则没有随之变化,因为众生的本心是真如体(103),与佛无异,真如虽能随缘,但其体不变,故一切染净境界之分,不在心的体上,均在随缘之用上。《智者喜筵》中说:“佛和众生轮回涅盘,其体非有不同,当此体显现本有妙相元成境界时,由于不能认识,产生无明,遂受业风(104)鼓动,即在未悟本性之中而起用时,将自心本性误认为我(能),心体之用误认为它(所),使能所(105)对立,出现轮回。虽然出现轮回,其时心体并无动摇”(《智者喜筵》上552页)。若知一切所现均为明空妙觉之用,现而不执,则能现(体)所现(用)二者统一,烦恼菩提二无分别。《知识总汇》中说:“一切所现皆心之妙用,心的本性是自然智慧,则放下不管,只住于此本无心体上,所有迷相,不须断除,自然解脱”(《知识总汇》下289页)。《土观宗派源流》(106)中亦说:“照此当下明空本净之妙觉,让它宽坦任运,随它妄念境相起伏变化,不去辨别是非善恶,不破不立,只保任此觉空赤露,这就是大圆满修心的心要,是莲花生大师的无上心印”(《土观宗派源流》72-73页)。佛是觉者,则能“能所双冥,境智合一”。在起用时所现皆成妙用,随缘示现,大悲周遍。故说轮回涅之根均在此明空妙觉的能现作用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4 22:13:10 | 只看该作者
心体无相,不能得见,求悟心人亦应从“用”上着手,才能觉照。心部则注重在心用的能现上。从现前一念起,认识自心实相。即此现前一念就是真性,应用自己明觉智慧而观照之。禅宗就是在这个能现初动时,即在心起用这时下功夫,所谓照顾当下,从见闻觉知上回光返照,认识本心。是知能见闻动作,必是汝本心,不是汝身也(《禅宗大意》139页)。婆罗提尊者说:性在作用……王若作用,无有不是,王若不用,体亦难见(《禅宗大意》136页)。

  总之,大圆满心部所说的心,是从体、相、用三方面来认识的。就是体本净、性(相)光明、用周遍。真心是本来智慧、本性光明、本来清净,心量周遍。如此真心,一切众生无量劫来,本来刹那未离,特众生不自认知耳(《大圆胜慧》77页)。真心就是自心本性,就是佛心。大圆满心闻则求直观能缘的真心又明又空和随缘周遍的实相。悟心,即指悟此心;见性,即指见此性。禅宗的宗密大师亦说:“一切有情,皆有本觉真心,无始以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亦名佛性,亦名如来藏。”

  从六祖的《坛经》(107)来看,他说心的实相亦是从体、相、用三方面来谈的。《坛经》说:“一切万法,不离自性,本自具足(元成)(相)。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用)。”坛经的说法与大圆满所说基本上是一致的。提到了明空本净的自心实相,只是未是提出“光明”二字而已。百丈禅师有几句话:“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相似。”又说:“灵光独耀”也是提的光明。僧即禅师说:“心珠独朗,常照世间,而无一尘许间隔,未尝有一刹那断续之相。”临济禅师说:“孤明历历。”这些说法(108)与大圆满说:“明空妙觉”、“心性光明,明分不灭”是完全一致的。不过大圆满说的“光明”要具体一点。

  大圆满说心体空,心性有,是体空性有。心体空,则非有,心性(相)不空,则非空,成为非空非有。这一空一有本来是矛盾,但他们说体空,非空无一物,体空中有性有,是非空之空,即非去空无一物之空,名为真空,性有,非实持有,性有中有体空,是非有之有,即非去实质之有,名为妙有。说空有二者统于一心,没有什么矛盾。故不承认他派人所说空有必须双运。“空有本自圆融,不须再有双运”(《大圆胜慧》73页)。他们认为这种非空非有,才是不堕二边的中观正见。《知识总汇》上解释说:“心性自然智慧,遍于一切染净法中,但对它的有分,不耽着为实有。空分不着为空无。亦不堕于二者皆非的双边。它的体性空寂,除常边,它妙用不灭;除断边,此则远离功用而超出苦乐之正见也”(《知识总汇》中756页)。

  这个体空性有说,玄密幽深,难于理解。心部把他们所说的空性称为甚深空性;心部也称为甚深部。

  2·界部。界部的意思是自在之意。指一切法皆心怀界觉无别光明之妙用,在法性中起,法性中没,任运自在,这就是解脱。界部有四界九界等种分别。但总起来,界部在心的空分上与心部相同;在心的境界上或现有的部分上,他们专讲境界,讲光明。他们认为心体的法性是自然智慧,由此心体所显一切境界,皆不出普贤境界。这里所说的普贤境界,即法性境界,也即是受用境界,如佛的智慧德相等,均是光明所自显(《大圆胜慧》237页)。光明是有色相可睹的,故说为明分不灭,无复无障,恒常显露等(《土观宗派源流》72页)。

  光明所明现的一切境界,是本有明相,即自然显发的。因此,“自然智慧在广大法性普贤境界中所现起一切事物的形相,仅是自显境界所作的严饰,这里没有什么系缚、解脱、能现,所现种种的分别……,因此也不去观察它是有是无,或是或非,或染或净。只有自在于广大无垠的解脱之中”(《知识总汇》中756页)。

  这里所说的自显境界,即本有的光明境界,是本有的心性的显露,不作是非等分别,应安然而住,目的就是要在光明境界中求得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4 22:13:39 | 只看该作者
光明是自心本性。佛与众生同具,故佛在光明中的一切智慧德相,在众生心中本已具备,所以称光明本自元成(《实相藏论释》29、33页)。说本自元成,则光明非由造作而作,“比如珠宝之光气,是珠宝本身所固有,非由其它因缘而使之光亮(《知识总汇》33页)。心全离垢(109)后,光明中一切胜妙景象自然外现,不假造作,本自现成。《空明经》云:”心自性本具,五身及五慧、五部及五光,五气及五智,有如是功德”(《大圆胜慧》134页)。本具光明何以夫不见?凡夫因有烦恼垢障不能得见。不但凡夫不见,即使衣显教修止观人(110)用观察方法,亦不能见到。只有修无上瑜伽气脉法,将左右脉流动之风心,纳入中脉(111),始可得见(《知识总汇》下358、359页)。《大圆胜慧》说:“身中之烦恼气清净后,始见本性光明”(该书93页)。众生要见到自现光明,除非在人命临终时,脱离蕴、处、界(112)荫蔽的一刹那间方能见到。“粗四大色尘(113)与心分离时,始现本有光明”(《大圆胜慧》169页)。修大圆满光明瑜伽,通过特殊方便,亦可现见光明。

  光明既是本具,故行者能以光明为道(114),运用善巧方便使自显境界自然显发,在光明中修证成佛。界部则以修光明为主。心部只求悟心体空无有相,不专修光明,界部则特重修习光明。但也要在悟心的基础上始能进行,因为单有光明不但成不了佛,反成外道。明空之心必须双运。

  密乘说众生即身可以成佛,那么是否即此肉身便能修成报化二种色身?修成与否,必须依靠光明。光明为气所化,众生身中有气,可以化为光明。因为众生之身是由四大五蕴所成,四大五蕴的精微之气,均能释放光明。不过这些都是粗气光明。要把粗气,即身内的气脉化为自然智慧的微细光明(115),始能成就二种色身。

  修光明者还要以光明化外四大,此外四大所成之境亦化光明,这样才可以圆满显现三身境界(《大圆胜慧》105、106页)。

  气化光明则可成虹体身。修此法也是要用自在无为,“永离所缘(116)的甚深关要,安住无功用中,由甚深空性(真空)和光明(妙有)二者双运,则能成就虹体金刚之身(117)”(《土观宗派源流》71页)。《大圆胜慧》亦说:“要无著、无执,放下不管,五法任运,内境自然显发光明,智慧忽开,身中五气即化为微细的光明而融入法性。外相即现五色光,如虹、如阳焰”(《大圆胜慧》88页)。界部运用的法门是随心自在,任运无为的无功用法门。所以界部又可以译为自在部。

  界部的修法还有四扼要、四理趣、四灌顶等(《知识总汇》下290页)。其修光明的教授则有《金刚桥》等续经。

  3。要门部。要门部的要门之义是了知一切法皆是本无生灭之自然智慧所自显之无成本自解脱,则“把轮回涅盘诸法纳入不空不执的法性境中,由此要点则能在轮加涅盘二无分别的灵明智性中现证法性境界”是任运修无治之法门。(《土支宗派源流》71页)。这法性境界即本有的自显光明境界。在此境界中出现自性环链,在自性环链身(118)中成熟解脱,这就叫作要点中解脱。如灸艾火,中其病灶要害,病即立愈,所以叫作要门部。

  本部有两大要门:彻却和妥噶。彻却译言“断坚”,妥噶译言“超顶”。《大圆胜慧》说:“上根利智无修无证,由此而住,自见自性,自然而成者名为彻却;上根利智具在精进,得见自心之后,勤修猛进,随修现见自性三身,空五蕴而成光明之身者,则名为妥噶”(《大圆胜慧》70页)。

  要门部也是把心分为体,空分、相,明分,用,现分,总为现空二分,“其空分为本净妙觉,远离戏论,使此空分归于法性穷尽之地(119),即为本净彻却。其现分为自显光明,以本具光明将一切窒碍在光中清净达于法性净地,即为元成妥噶”(《知识总汇》下292页)。

  彻却的修法求悟本净心体的见修理论,与心部中所谈大体相同。先在上师前求得灌顶,受三昧耶戒,然后由上师开示指出现前一念,即是本心自然智慧,亦是佛性。观此心体任运而往,则可清除迷相,获得解脱。在正行之前还要指示觅心方法,作为前行,即观心之来、住、去与生灭等,未心了不可得。“无可得处,自然得见本心(《大圆胜慧》89页)。彻却要门有《三句击要》、《内外密三空结合》等教授”(《知识总汇》下不为292-293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4 22:14:20 | 只看该作者
妥噶的修法求见光明心相,其理论大多在界部中谈过了。这时简单谈一下妥噶的重要法门,以光为道,现证自显境界和在自性环链身中成熟解脱等方面的问题。

  妥噶修法有四炬光、四境界,是以光明为道,修光中见心成佛。光明为一切有情皆具备的。初观光明为自显化身佛境界,愈看愈清,内德外显,则看见自然智慧的报身佛境界,最后即现智慧自然光为法身佛境界。四种境界虽是本是显现,本性光明,然无要门教授,亦不得显现。所以先要在上师前未得妥噶法要的教授,调整身、口、意三业,开法尔智慧之门,三身境界才自然显现。当显现时若能认识则得解脱,故说:“此本有光明为本自解脱之根”(《大圆胜慧》215页)。

  妥噶之觉性(明觉自证分)显露之际,其体空即法身,本性妙明即报身,悲性妙用周遍显现即化身,此三分无虽,为自然智慧之本相。其所显现虽皆是智体,然亦如影像,非法尔真体。法尔真体即本来空寂之心体。光明虽非法尔真体,亦是真体中之一面,心性所摄。若融合空分,明空双运“则可在光明中获得解脱”(《智者喜筵》上551页)。

  修观光到第四地步仅是把粗重三业(120)在最细精微身(121)中净化,而是达到法性究竟边际(122),“把一切粗细三业均在身和智中全部消融干净,智身则在虹身中获得成就”(《土观宗派源流》71页)。《大圆胜慧》说观光到金刚环链之身出现,则可在金则环链中成熟解脱。第四步则诸法尽入法性,肉身解散,体化光明,便证成金刚不坏之身(《大圆胜慧》94页)。妥噶要门重要教授有《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等。

  要门部的彻却和妥噶两大法门,均为解脱成佛之道。彻却在求悟心体——空分,本净之实相,妥噶求见心相——明分,元成之光明自显境界。“彻却悟法尔本自真空之法性(心)如母;妥噶见元成本来清净之法界所显妙有(境)如子”(《大圆胜慧》24页)。它们是母子关系,两大要门均不可偏离。所以要门部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即真空妙有二者结合成为明空双运,以求达到即此肉身圆满现证三身境界。

  要门部的修法要点是先见性修彻却法,明悟自心本性,随即修妥噶法,通过光明现证三身自显境界,空五蕴而证光明之身。但凡所显现皆应视为法性之游戏,远离取舍欣厌之情。

  总之,心部、界部、要门部为大圆满三部。三部都求证本心实相,但各有侧重不同。心部是二部的结合,为明空双重。虽各自重点不同,但讲明的非不要空,讲空的非不要明,明空必须双融无别,方能契合本心实相。大圆满讲本净心体具有三个双融无别智:体空而有觉,觉空无别;空而能明,明空无别;空而能现,现空无别。无别就是不二。由于众生妄执,使双融分离,起惑造业,遂轮流生死。故提出觉空、明空、现空三个双运,来达到觉空、明空、现空三个无别,使对立统一,还它法性本然,如此方获得究竟解脱。即身即证普贤之位,或达十三最上智地。

  关于大圆满的因、道、果建立。一般是由上师直指,汝现前一念,未被轮回涅盘染污,明空妙觉,即是本有佛性,是为因位;随心自在,任运无为,顿悟顿修,是为道位;彻底清除一切烦恼,圆满一切功德,现证菩提,是为果位。其它说法尚多,就不细谈了。

  四、宁玛派的教法特点

  宁玛派的教地全部都包括在九乘三部之内。九乘中之大圆满法大多是公元12-13世纪时才弘传出来的伏藏法门,其余的都是继承公元8、9世纪所译的经典。

  九乘中显三乘和外密三乘的教法,是<敏感詞>各派共同承认的,没有新旧派别之分。内密三乘的无上瑜伽则有些差别。旧派的摩诃瑜伽约当新派的生起次第,阿鲁瑜伽约当新派的圆满次第。但旧派的生起次第中也有风脉明点的修法,圆满次第中也有观修事相。看来这些反映了早期印度密教的面貌,那时的密教尚未发展到后来那样系统完整。

  三大瑜伽中最后一种瑜伽为阿底瑜伽,即大圆满的三部,为宁玛派的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4 22:14:50 | 只看该作者
其特点表现在见解方面,大圆满主张顿悟一心,即悟此现前本体清净,本性光明的这个心。心不只是空寂而且具有光明,明而又空。心体空是空,心性光明是有,心无体故非有,心有光明的性能和作用,故非无。所以,他们说的心是非空非有的。所说的心性光明,这光明是气所化,气是物质,属四大元中的风,气心是合而为一的,绝没有单独的精神孤立存在,故心有精神的一面,也有物性的一面。他们主从本以来就存在空有二分,色心(心物)二分,这是法界的本然。格鲁派说,无论色、心二法皆是因缘和合,假名安立,一切法皆是自性本空,空无有得,若有所得,则只有名言概念;若说心有空的一面,又有有的一面,这就是自性实有论。大圆满派说偏于有者落于实,偏于无者落于空。正是这种非空非有,使它既不落在空在一边,也不落于有的一边,二者结合起来,才是远离二边的中观正见。

  宁玛派所说之有,似非自性实有。他们的轮加涅盘无别见,就是说轮回涅盘虽有,但此二者非谛实实有,故在法性中,二者本无差别。连佛的三身所显,他们也不承认是法尔真体(《大圆胜慧》171页)。他们认为一切诸法皆空无有体,体空中不妨有妙者,妙有中不妨是体空,空有二者必须双融才是中道,不单独强调空性。大圆满主张圆悟一心,即要能从有到空,还归法性;又要能从空到有,大用流行。如此才能融万有成一昧,获得自在解脱。宁玛派的见解,与噶举、萨迦等派颇相近,与格鲁派则大相径庭。

  宁玛派承认众生是佛,这明而双空的明空妙觉就是佛心。佛与众生只是迷悟之差,明空妙觉无二无别。格鲁派不承认众生是佛,说众生心有染污,离垢清净始有成佛的可能性。宁玛说众生本心,本自清净。格鲁派不承认心体本净,说风夫不可能有本净的心体,更不承认心体是明空妙觉。内地禅宗只提见心的清净部分则为见性,也不提明的部分,更不提修报化二身之事,怕着相起执。

  在起修方面,宁玛派说只要顿悟一心,自性元成,一起具足,不假修造。格鲁派反对本具之说,说从色乃至一切种智(佛),一切皆由因缘所生。成佛要创造条件,培积福德和智慧二种资粮,长时修行,由种种因缘聚合方能证得,没有天生的自然佛。宁玛派说见性就要见到的心的明空两分,见空性证法身,见光明证报化二身。这光明是自心本有,不是由修造来的,故只有顿悟,纵修亦不可得。密宗许即生成佛,而且还可即身成佛。若众身中不具备成佛之因,即生即身如何成佛,无因岂有果?

  宁玛派对起修主张顿悟,悟后只采用无作任运随心自在之行,不用有功用法门。不承认用观察修法(123)能见自心实相,因为实相是离言绝思的,哪里容得凡情去推度计量。格鲁派说任运修习,不加分别,是修无念法门,与支那和尚所说无异,这是入无想定。宁玛派所说无念只是手段,并非目的,不是什么也不想,是要你歇息妄想,绝对无念是不可能的。永离所缘真体自现。正如禅宗说的“心心不触物,步步无处所”。心不沾在那一点上,就是无念。但不是安住修(124),不走由一发慧的路子。他们认为本有自然智慧(妙觉),只能内证,不是修来的,离言实相,必须无念无想之心方可冥合亲证。

  在依光明修幻身方面,密宗新派,如噶举、格鲁多修地上瑜伽的圆满次第。如金刚诵、三远离使生命暂停活动,出现死有光明,又由光明逆转起幻身来修报化。还有修宛色、入乐空大定起幻身,这仍要修圆满次第的风脉、明点法,引生俱生大乐智,证成俱生大乐身,这些都是有功用的法门。宁玛派三大瑜伽中摩诃、阿鲁两大瑜伽也要用有功用之双身法,独大圆满派认为光明中本具三身,只要无作任运,三身境界自然显现,再以光明化粗五蕴和粗色尘,在光明中解脱,身则成为虹身,不承男女双身之法,说这才是全无功用的最上法门。

   藏传佛教宁玛派注释

  【1】前弘时期:<敏感詞>佛教的发展分为前后两大时期。前期公元8-9世纪,佛教极为兴盛,称为前弘;后期在公元11世纪,佛教经过毁灭之后又复兴起来,称为后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4 22:15:10 | 只看该作者
【2】禁佛:指达磨赞普禁止佛教传播的灭佛事件。

  【3】《青史》:桂·迅鲁白著(藏文本),1985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4】热巴坚王:(804-836年)吐蕃王朝第八代赞普。

  【5】《甘珠尔》、《丹珠尔》:即通称的大藏经。

  【6】达磨赞普:吐蕃王朝最末的一位赞普,或称朗达玛。

  【7】《<敏感詞>王臣记》:五世<敏感詞>嘛著(藏文本),1980年民族出版社出版。

  【8】金刚乘:密乘之异名,喻教法之坚利如金刚,在一切乘门之上。

  【9】一切智者·耶桑孜巴:即桂·迅鲁白,一切智是他的尊号,耶桑孜巴为他的别名。

  【10】律乘教法:即戒律之教法,是弘扬佛所制定各种戒律之乘门。

  【11】赤松德赞王:(730-786年)吐蕃王朝第五赞普,他与其祖松赞干布、其孙赤热巴坚三位都是弘扬佛教的赞普,合称为法王祖孙三代。

  【12】《摩诃、阿鲁、阿底三大瑜伽》:摩诃瑜伽,梵语是以生起次第为主,结合求悟与真实义谛二无分别智获得解脱之法门;阿鲁瑜伽,梵语,是以胜慧为修悟界觉无分别智的法门;阿底瑜伽,梵语,即大圆满法门,求悟本来是佛,即此义上获得解脱的法门。三瑜伽属无上续部。

  【13】《经·幻·心》:若按九乘次序,应是《幻·经·心》。幻部属九乘中第七乘的摩诃瑜伽;经部属第八乘的阿鲁瑜伽;心部属第九乘的阿底瑜伽。

  【14】《汉藏史集》:班九桑布著(藏文本),1985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15】赤扎喜孜巴王:为吐蕃王裔,白柯赞之子、沃松之孙,公元10世纪时人。奴隶起义后,吐蕃王朝完全崩溃,他自据雅隆为王,开创了雅隆觉阿王系。

  【16】大钵阐布:为当时僧人参与<敏感詞>而又有地位者的一种称号。

  【17】《智者喜筵》:保沃·祖拉称瓦著(藏文本),1986年民族出版社出版。

  【18】拉结·邬巴隆巴:拉结,意为医生。邬巴隆,地名,在<敏感詞>南木林境内香曲河谷内。素·释迦炯乃即在此地出生,所以人称他为邬巴隆巴。

  【19】《大圆满法》:是宁玛派九乘中最上乘,是悟心见性的法门。内分心部、界部、要门部三部。心部专重悟心显发自然妙智,成就法身;界部由妙智起现光明法性境界,成就报身;再运用要门部无作任运的特殊方便,契合要点,即可现证三身,是急速成佛的最高方便。

  【20】《心品》:是大圆满法门中最早的经典。

  【21】《绛地》:以昂仁宗为中心的藏北大草原之通称。

  【22】噶陀寺:在今甘孜自治州白玉县境内,公元12世纪时嘎挡巴·德协建。

  【23】邓坝:拉萨至堆隆一带的总称。

  【24】藏堆:即后藏上部,为彭措林和谢通门等地方的总称。

  【25】芒噶和南北拉堆:芒噶,拉孜以南的一带地方,接近尼泊尔。北拉堆,拉孜西以昂仁宗为中心的一带地方。南拉堆,萨迦西以定日宗为中心的一带地方。

  【26】邓隆塘卓玛:邓即邓柯,在今甘孜州的石渠县。隆塘卓玛,庙名,公元7&127;世纪时松赞干布建。

  【27】《金刚桥》:为界部中修明空双运智证虹霓身的重要教授。

  【28】宁提:是心要的意思,说此法门最为精要。

  【29】空行:有男女之分,一般多是女性。如虚空天女、护法女神、佛母、密乘中的明妃。或者是妇女修瑜伽行者和具有德相者的称号。

  【30】夏拉康庙:在<敏感詞>墨竹工卡东北的拉萨河旁,公元9世纪娘·丁增桑布建。

  【31】央提:央提意为精要之精要,即至精之意。

  【32】洛扎昆庭、扎森摩八吉、马沃角:洛扎昆庭,寺名,在<敏感詞>山南洛扎县境内;扎森摩八吉,在洛扎东部乃西境内;马沃角,在措美县当许区。

  【33】敏珠林:寺名,在今<敏感詞>扎囊县藏布江南岸,公元1646年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4 22:15:38 | 只看该作者
【34】多吉扎:寺名,在今<敏感詞>贡噶县境内,建于公元16世纪末期。绛地领主扎西多吉建。

  【35】三业行:断身、口、意三造作不善事。身三不善:杀生、偷盗、邪淫;口四不善: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三不善:贪欲、嗔志、邪见。

  【36】十二头陀苦行:持粪扫衣、但持三衣、但持毳衣、但一座食、次第觅食、不作不余食、处阿练若、常住树下、常露地坐、常住冢间、长期端坐、随处坐。用这十二种苦行来对治衣、食、住的贪恋。

  【37】四谛十六观法:四谛:苦、集、灭、道四种真理。此四谛又名分为四。如苦分无常、苦空、无我;集分因、集、生、缘;灭分灭、静、妙、离;道分道、如、行、出等等。这是小乘从十六个方面来修观四谛的真理。

  【38】人无我:或人我空。二无我之一,人体由五蕴和合,假名安立为我,其中无真正之我体,谓之人无我。

  【39】烦恼障:二障之一。由贪嗔等烦恼扰乱心神,不能显发妙明真性,属于情感上的障碍。

  【40】阿罗汉果:梵语意为不还,断尽欲界之烦恼,不再还于欲界投生的圣者名。

  【41】十二因缘门: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死等十二有支。佛家用此来说明有情的生命依因果法则三世相续流转的真相。

  【42】法无我:或法我空。二无我之一,诸法因缘相合、假名为法,其中并无真实法之自体,谓之法无我。

  【43】所知障:二障之一。执着所知事理为真实,障蔽智慧之性,是二障之一,属于理智上的障碍。

  【44】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是菩萨的四种品德。

  【45】七圣财:信、戒、闻、惭、愧、舍、慧七种道德财富。

  【46】十法行:书写佛经、供养、施赠、听闻、受持、开演、讽诵、思维和修习十种宗教活动。

  【47】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过、禅定、智慧。谓菩萨修此六种胜行可度到涅盘彼岸,故称六度。

  【48】二障:即烦恼障和所知障。

  【49】自然智慧:即众生的一点灵知,不待教诲,自然而知,故名自然智慧。

  【50】三大阿僧祗,阿僧祗,梵语译言不可数,是一极长的时间。

  【51】三十七道品:内含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为到涅盘道路上之三十七种资粮。

  【52】耽着凡庸的思想:还不舍抛去凡夫俗子的想法。

  【53】习气:已断烦恼之种子,尚有烦恼之气氛出现,有如所谓习惯势力。

  【54】四大印:大印、法印、三昧耶印、羯摩印。身以佛身之大印印定;语以佛语密之法印印定;意以佛意密之三昧印印定;业以佛事业之羯摩印印定。这是瑜伽部的说法,<敏感詞>事行等续说法略有不同。

  【55】《七支》:观佛、护地、迎神、种种庄严、迎请安坐、显示印契、称颂赞扬。

  【56】设坛灌顶:密乘中上师给弟子传法前举行的宗教仪式。先设立坛?/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4 22:15:54 | 只看该作者
宁玛派简介
  
  
  作者:德威吐库(持明丹珠)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始祖莲华生大士所创立的宗派,俗称「红教」。藏文「宁玛」的意思是「老派」,或「旧译派」,有别于后来<敏感詞>祖师创立的「新译派」(白教、花教、黄教)。莲师在印度等地,尽得显密佛法大成,在各地大转***,度化了无数众生。并为保存教法,训练了许多译师,又从印度延请三藏法师,取来完整的显密经典,译注成藏文。另一特点是除了心意传承、表徵传承、口耳传承外,还有「库藏」传承。

  莲师已成就的弟子,发愿转世为取库藏大师,适时取出预藏的教法,以利乐众生。宁玛派佛法的理论与实践,以广博而言,从初发心到证虹身成佛,灿然完备;修持上注重实修,精简直接,直击心要,以瑜珈士即生取证为主。

  宁玛派的超胜证悟法门是「大圆满」,有祖师说: 「大圆满法为心印、表徵、口耳三种传承祖师之心要,空行母之心血,九乘中之最上乘者为净恶业之水,铲除罪障之刀,谁得此法皆起满足之心,如得摩尼宝」,「大圆满乃自性当体流露,立地了悟,是最高超速成圆满的法门,一切如来所说法,无不流入大圆满海中,有如登高山顶远眺十方,得此法<敏感詞>九乘教法都能了然」。其下半部「顿超」(藏文「脱噶」),修成时肉身化成彩虹光身,是不共的特殊深奥法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4 22:16:57 | 只看该作者
噶举派概要


  
  一、噶举派的传承

  噶举派是公元十一二世纪佛教后弘时期发展起来的,属于新译密咒派①。开始创立者先后有两人:一是穹布朗觉巴(990- 1140),一是玛巴罗咱瓦(玛巴译师)(1012-1197)。他们两人曾多次到过尼婆罗和印度等地,依止了很多名师,学习了不少的密法,主要是得到《四大语旨教授》。《语旨》是佛语的意旨,由祖师口语相承,血脉不断遂称为语传,藏名叫噶举。后来香巴在后藏发展形成为一个传承系统,称为香巴噶举,玛巴在前藏发展也形成一个传承系统,称为达布噶举。虽然门户不同,但由于他们两人的大法均出自一个来源,又都亲领语旨传授②,所以都称噶举巴。

  第一、香巴噶举

  穹布朗觉巴为前藏尼木热芒人,家族属穹布,幼年学过苯教,后又学宁玛派的大圆满心部③。之后携带多金赴尼婆罗,依止班智达八苏玛底学翻泽。旋赴印度依止那烂陀寺金刚座主授沙弥戒,他依止过的善知识约百余人,其中主要的是两大空行母尼古玛和苏喀森蒂两位师母学了《拙火》等六法道次。又从弥勒巴学大手印。回藏后依止噶当派④的朗日塘巴受比丘戎,住盆域觉波山修道。此后他在后藏叶茹的香地区建雄雄寺为首的一百零八寺,广聚徒众,传法讲道。他的传承法嗣则称为香巴噶举派。  

  他的弟子最多,最上首的早期有麦乌敦巴等五人,晚期即仅为摩觉巴·仁钦尊追一人。他是获得金刚持秘密语句单传的第四代。十七岁时入雄雄寺学法,穹布大师传给他香巴派的法要。穹布大师逝世后,他往达布依止冈布瓦,冈布瓦传以达布噶举派《六法》、《大手印》。回摩觉又另建一公隆寺作为定居。他圆寂后由大弟子吉冈巴·却季僧格继承法座。吉冈先从热穹巴(1083-1161)的弟子咱日贡巴学习热穹传规的灌顶和教授。后拜摩觉巴为师,尽学香派教授。吉冈巴弟子宁敦·却季喜饶他与噶当派僧京俄瓦(公元十二世纪时人)同时代。宁敦在前藏曲水的日贡建寺,所以又称他为日贡瓦,他的传承系统则称为日贡系。宁敦弟子为桑结敦巴,他与止贡系的羊棍巴(1213-1258)同时代。以上则称为香巴派的七宝法统。桑结敦巴以前均属单传,以后打开法禁成为普传。

  桑结敦巴弟子阿伊僧格先学宁玛派的密经讲修,后从桑结学习香派密法,并继承法位。桑结有三大有名的弟子,各出传承,后分为三派:桑结弟子香敦(1234-1309)他精通显密后来继承法位称为藏派;弟子甲钦·坚赞邦(1261-1334)修建甲寺其传承法嗣则称为甲派;弟子克准·迅鲁朱在娘麦建桑定寺他的传承法则桑定派。迅鲁朱曾往萨迦从八思巴学萨嘉派的《道果》⑤等法,闻桑结敦巴之名来香地,尽学香巴噶举一切大法,如香派《尼古六法》等教授,又学达布噶举的《大印》,一时来学者众,门庭颇为兴盛。

  迅鲁朱又以香派密法传其侄甲钦·降巴白(1310-1390)。宗喀巴大师(1357-1419)曾从降巴自学香派之法,也从甲派的沫钦·南卡朗觉巴学《六臂大黑天》等法。沫钦弟子怕桂衮噶桑布建道那多吉丹寺,以法传其子郑乔·顿悦坚赞,郑传子第二<敏感詞>之父吉·衮噶坚赞等。

  建桥大师汤东杰布⑥(1358-1164)从日贡瓦的上路传承沫钦·坚赞白桑布之徒降森敬巴桑布听闻香派之法,后在曲水县境之加桑卡建加桑拉章,把香派之法宏传布于前藏一带。他的后来出现藏日吾齐等三个传承系统⑦,其传承至今未绝。总之甲派后来发展上、下、中三路传承,其法嗣遍于达布噶举的怕竹、噶玛派⑧之内。甲派桑定派的支系甚多,由于派系愈分愈小,势力薄弱,后大多并入其它宗派之内,不能独立成系了。 香派教授为新译密法,其所依本续主要有《密集》、《胜乐》、《喜金刚》、《怖畏金刚》、《大幻》等。修法次第则各依本尊灌顶,受三昧耶戒,然后修生圆二次第。实修教授主要为《尼古五金法》:一、如树根的《尼古六法》;二、如树干的《大手印》;三、如枝桠的《三转道用》;四、如花朵的《红面空行母法》;五、如果实的《无死无错误教授》等。这些法门与玛巴所传噶举并无多大差别。惟其中解脱道的《大手印盒》修明空无别而现证光明的教授,则颇具特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4 22:17:3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达布噶举

    噶举派本来创始于玛巴译师和米拉日巴二人,但他们二人均未广修建寺庙,招聚僧团,故传法事业并无多大发展,到他们的第三代达布拉吉时,才在达布地区建立冈布寺,广聚门徒,宏传玛米二人所传噶举教授,一时法缘兴盛,此时才传出达布噶举之名。后来他的法嗣发展的支系亦多,通常有四系八支之称,遍布于阿里、卫、藏、康、青等地。至今未衰。 玛巴译师,本名却季罗朱(1012-1097)十五岁时赴印度曾从耶协宁布听讲《事续》,后参拜那若巴,传以《喜金刚》等教授。依照那若巴指示,向耶协宁布学《密集》,向古古热巴学《摩诃摩耶》,向弥勒巴学《大手印》,向若比坚金学《四座》。他三次赴印四次赴尼婆罗,获得《那若六法》等四大语旨的全部传授,回藏后驻洛扎卓窝垅宏传语旨教授,并从事种田、经商,一生并未出家。他的门徒最著名者为四大柱弟子,前三弟子如俄敦·却古多吉(1036-1102)得到《喜金刚》等续部讲解和《溶迁》教授;楚敦旺额得到《密集》和《五次第》的教授;麦敦村波得到《摩诃摩耶》和光明的教授,以上三弟子得到的是密经讲解的传授,最后一弟子米拉日巴得到以《拙火》为主的密法实修传授。  

  米拉日巴(1040-1123)生于阿里贡塘。父早死,受叔父欺凌,以学咒术杀死怨家多人,深悔犯罪,依玛巴学法。玛初未传法先用种种苦行折磨他,后才圆满传授给以语旨教授。他注重实修,一生以苦行告终。米拉有最为上首弟子二人:一为热穹巴多吉扎,一为达布拉吉。热穹多吉扎(1083-1161)他曾往印度两次,首次从瓦罗尊扎学《忿怒金刚手金翅鸟裙法》,后一次遵师命往印度拜访那若巴,弥勒巴等二人的弟子谛普巴请得传授《无身空行法类》和<敏感詞>的教授甚多,回藏后以大法献与其师米拉,米拉命恩宗敦巴写著成书,从此传下来的则名为《胜乐耳传》,热穹巴自己直接传给弟子的则名为《热穹耳传》。热穹巴亦系阿里贡塘人,后往卫部山南的涅洛若加玉等地弘传米拉教授。他自己的教授则有《溶迁三类法》、《溶迁九类法》等,他有弟子甚多,最有名者为洛基俄巴等十三人。后来他的教授大部为主巴噶举派人所继承。帕竹弟子穹仓巴得到耳传教授,他传玛吉昂觉,以后依次第传给藏巴甲热,其后为岗仓噶举派所继承。噶玛拔布亦得过热穹的教授。其它如《围裙法》等教授则广泛流传于萨迦、噶玛、格鲁等派之中。

  米拉的第二大弟子即达布拉结(1179-1153)。达布地名,拉结意为医生。又名冈布瓦,冈布是他驻锡的寺名。本名孛南仁钦(1079-1153)。二十一岁时从噶当派格西、夏巴林巴出家受戒,后来卫部北方依止噶当派僧甲域瓦,女绒巴,甲日贡喀瓦等学习噶当派的阿底峡所有教授。后从阿舍黎降曲森巴学实修教授。后回乡,偶从它人闻米拉日巴之名,生大敬信,欲往郑地拜谒,临行噶当诸师劝说,我们噶当教法已经完备,何必再往他处。达布坚持要去,他们只好说千万不要抛弃我们噶当的特色。见到米拉日巴后,米传以《金刚亥母》灌顶,又传以《拙火定》法,修习后颇有效应,回前藏1121年始在达布建冈布寺,收徒传法。达布之师米拉生前常以《大印》和方便道同时传授,从不分别传授一法。达布则改变为宜于授密法者则仅授以《方便道》教授。不宜于灌顶而合于波若波罗密⑨之器者则传以:出离心。菩提心结合《大手印》之教授。他把噶当派的《道次第》和米拉的《大手印》教授融合一起著成《道次第解脱庄严论》将噶当的教法和米拉所传《六法》、《大手印》二大教河使其合流,并以《大印俱生和合》的导引次第来教诲后学。《大印俱生和合》,主要在认识真心、妄心和法身本是俱生,用此方便导入大印。其它还有《扫除本性垢污》、《中阴导引》、《金刚身秘说》、《四瑜伽》等等。形成了自己独特风规。他的传承法嗣则称为达布噶举派,冈布寺则成为达布噶举之祖寺。达布拉结圆寂后即由其侄达布·楚逞宁布继承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4-2018 Imslr.com
Powered by Discuz! ( 粤ICP备16075051号-2 )
ShenZhenShi ZhiYin Technology Co., Ltd. 聯繫我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