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律宾棍术(魔杖)
菲律宾棍术历史悠久,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国际武坛有极大的影响。
菲律宾魔杖简介
在香港,一般人对菲律宾魔杖的认识,只是一枝短棍,其实,菲律宾魔杖只是菲律宾武术系统中其中一种器械。菲律宾武术Arnis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武学流派,包括器械及徒手技法。器械方面,它除了有单魔杖、还有双魔杖、短刀配棍、短刀、刀剑,双手棍、长棍,双节棍、盾牌配棍、拐、剌及鞭等等。训练方面有独特的步法、手法、套路、心法、眼法、练功法、地战、扣销、捽跌、制服及散打。
有很多人认为菲律宾武术系统是器械方面的专科,这也有一定道理,因菲律宾武术一开始就以菲律宾魔杖之单短棍作基础训练,当掌握了单短棍才逐步学习双短棍、短刀配棍等较高级之器械技法,当器械技术有一定诣艺时,才学习徒手搏击(点穴及压穴法),这和很多其它武术先从学习拳脚,后再付加器械有很大分别。
菲律宾武术之徒手搏击主要用于夺取敌人之器械,及为制服敌人之点穴及压穴法,脚法较小,多是低踢技法为主。
菲律宾魔杖是由古代菲律宾刀剑搏击术所演变出来的一种兵器技击法共有三门派分别为Arnis,Eskrmia及Kali之名称,菲律宾魔杖可单棍或双棍使用,由于李小龙在戏中和丹尼依路山度有一场生死战是用魔杖对打,因此有人称之为“李小龙短棍”。
菲律宾魔杖杖击术,在日常自卫不限于使用魔杖,也可使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之物品,例如:雨伞,网球拍,?杖,原子笔,卷起的报纸或杂志,作为自卫之用。
目前在世界各地,菲律宾魔杖已十分流行,不但民众将它当作健身的运动 ,军警人员也乐于运用魔杖简洁有效的打法,使警棍术的效能更加提升,以便有效反制罪犯。
菲律宾魔杖及菲律宾武术的特点
1. 菲律宾魔杖讲求简洁有效,招式实而不华,务求以最快速度制服敌人。
2. 菲律宾武术入门立刻学习魔杖,无须先习拳法,使学员能在最快时间领略使用之要诀。
3. 菲律宾魔杖和其它菲律宾器械一样是讲求柔中带刚,身法灵活,不要求『硬练死力』,『长桥大马』。
4. 菲律宾魔杖和其它菲律宾器械一样,有三种攻防距离:近、中、远。而建基在这三种攻防距离下可再细分为地战、中近、中远等共六种攻防距离。
5. 菲律宾魔杖的训练十分注重对练,使学员能把学会的招式加以实践。
6. 菲律宾武术是以器械为主,以本门为例之菲律宾器械共十多款,而每种器械也有独特的套路、对练、实战及自卫术,能充份满足学员对器械武术的追求。
7. 菲律宾魔杖是一项较安全的武术,学员在进行实践训练时,须穿上全身专用护甲,及使用专用之训练器械,学员在得到充份保护之同时,又能保持身法灵活,这是菲律宾武术的一大特点。
8. 通过学习菲律宾魔杖能使手脚协调,全身健美,提升反应及消除工作烦恼。
9. 菲律宾魔杖是现今世界流行之武术运动,每年也有各种类型的比赛。
10. 菲律宾武术讲求武德及礼仪,学员除了学到武术技法外,也同时学会遵敬师长,做人处世之道理。
菲律宾魔杖的理论是自成一体,它和中国功夫,日本剑道,西洋剑等有很大分别,如步法,手法,训练方法等都有很多不同之处。
短棍就是最原始没有锋刃的刀剑,甩棍就是能伸缩的短棍,是一种简单实用、便于携带的器械.短棍甩棍自卫技术训练过程其实不需要耗费太多的精力与时间。只要掌握几种主要的棍法勤于练习就会在实战中如虎添翼大显身手。为了满足诸多刚刚开始学习短棍甩棍爱好者的需求,我们以短棍甩棍自卫入门的需要为起点,力求精简实用,循序渐进的为大家讲解甩棍自卫技术。希望能够为大家的甩棍使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由于时间原因,本文不能一次性发完,正在不断更新中,文中配图由于匆忙也不是很专业,请大家多多谅解。本人学识浅薄,讲座中错误之处再所难免,希望行家里手批评指正.
2 菲律宾短棍技法(伊鲁山度 著)
一、持棍方法
1、单手握法如同手握菜刀,手握钓鱼杆,握的时候可以离棍尾适当留一段距离。
2、反握如同握啤酒瓶子,一般用于阴手棍。
3、双手持棍,两只手分别持棍,与单手持棍相同。不过是每手一根.
4、双手持棍,两只手同时握住一根棍子.两只手同时握住一根棍子的握法就是双手各握棍的两段(适当留一手的距离),以双手手心为参照,一种是相对握法,如同握铁锹握镐头。一种是同向握法,如同举重运动员握杠铃。或者是两只手同时握棍的一端.
二、持棍格斗式
出棍前的格斗式要以自然的姿势为主,只要隐蔽便于出击及防护的自然站姿都可以。每种格斗式都要保持身体的相对放松。身体重心平均落在两脚上,两脚跟微微抬起,保持灵活且易于变化的态势。单手持棍时,另一只手要协调辅助进攻,协助守护自身要害部位。大家不要拘泥。大形千变万化,不必计较细节。要知道每一种姿势都有他的优点和弱点,都有所了解,扬长避短,以习惯的姿势适于灵活应敌即可。
格斗式一正面与侧面
典型的菲律宾短棍格斗式——开式与闭式
阴手将棍子藏于背后
三、甩棍的出棍方法
出棍在甩棍的应用中是很重要的。甩棍由于特殊的结构,需要将棍身全部伸出到位锁紧时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攻击威力。
在这里再重复一下甩棍锁定的定义:
锁定有两种:一种指的是棍子缩回状态的锁定,这时的锁定使棍子不容易随意就伸出去,缩回时的锁又有常见的两种就是——1、钢卡锁定,钢卡锁定就是利用尾盖中的钢卡与头节锥口的摩擦力将固定在尾节中。2、磁吸锁定,磁吸锁定就是利用尾盖中的磁铁磁力吸住头节使棍子固定在尾节中。
另一种是指棍子伸开状态的锁定,SZ大小号及小四节的伸开靠的是棍子各节之间的锥口相互摩擦锁定的,这也是现在的主流锁定方式,美国的ASP也采用了这种靠摩擦力锁定的方式。
那么从缩起状态到伸开锁定是需要时间的。实战中及时的出棍才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更有效的制服歹徒。不能快速的出棍就意味着贻误战机,生命就会面临着最大的威胁。因此我们一直倡导甩击。甩击不但能遏制对手的攻击更能为下一步的攻击造势.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了甩棍物理运动模式——伸缩的势能达到攻击的目的.也就是利用甩棍伸缩的形变打人!认为甩棍只有“将三节全部甩开才能实施攻击”是很片面的。甩棍的伸缩甩击就如同软鞭的抖、二节棍的扫。威力巨大。即使一个初学者也可以在短时间内训练有素,打碎任何人的骨骼!
甩击就是在攻击中锁定棍子。为下一步攻击赋形造势。甩击并不把得手做为第一目标,而是要遏制对手的攻击,出其不意的突然甩出,任何人都会惊慌失措的。当然你武学修为很高,完全有理由以甩击一击必杀,也完全有可能一击必杀。这也并非天方夜谭。这一击可以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这也是惊取的金科玉律。对于急需自卫的朋友们关键是后续的攻击。至于什么方位、角度、距离这些是需要实际体认把握的。
甩击是出棍的第一下,所以一定要打出气势打出威力,有一击必杀的信心.下面我们只介绍两种实用的甩击技术供大家参考:
1劈甩:劈甩与劈棍、劈拳的轨迹是一样的,可以正手劈,也可以反手劈。当与歹徒相遇的时候,我迅速将手中的棍子甩向敌人,最好直接直线甩出去,抖击中线要害。敌人对你手中突如起来的武器肯定是一惊,出其不意的攻击中你的棍子已经锁定,同时也为下一步攻击创造了机势
2撩甩:撩甩与撩棍、撩拳的轨迹是一样的,可以正手撩,也可以反手撩。
短棍技法是在咏春拳理论、心法和截拳道搏击风格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器械格斗体系。它充分、突出地体现了咏春拳理论、心法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高度的人工化。同时也体现了截拳道简单直接攻击的高度实战性。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它出击幅度小而快,防守紧密,注重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气力消耗小攻击威力大。
3 菲律宾短棍技法(伊鲁山度 著)
咏春·截拳道短棍技法对于练习过咏春拳和截拳道并有一定基础的人最佳,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首先在身心素质方面和理论方面都要占绝对的优势,其次在技、战术方面亦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因此在学习咏春·截拳道短棍技法之前最好能有一定的咏春拳和截拳道基础,特别是最好能有一定的咏春拳理论知识。因为咏春·截拳道短棍的大多数技术手段是直接引用了咏春拳的技术路数。
如无上两项基础,有一定的武术或其它拳术的基础也好,而一点基础也没有的爱好者又偏爱短棍的也可以学,只不过要较有基础者迟缓一些。特别是初习功夫者一定要有耐心与毅力持之以恒地学习和磨练,虽然咏春·截拳道短棍是一种技巧性的格斗方法,比较注重的是练习者对技法本身的理解和对其理论的“体悟”而非“力道”。
要学习短棍首要的是棍的选择,常见的技击用棍有硬木、橡胶、铝合金或铁、钢等。
当然这是指训练时用的棍。至于真正实战中以方便抓取为佳,只要是形态差不多的东西都可以当短棍来利用。如:常见的桌、椅腿或与之相近的钢管等物。
学习和训练用棍则是为了合手,以求尽快提高训练水平。训练用棍最好是用硬木自制的棍。如可以买到合手的棍则最好,如买不到可以找硬木材料自制。最简单的就是用武术运动员用的“白腊杆”截取成短棍。如有条件可以用打台球用的那种“黑木”台球杆做短棍,其做的短棍具有很好的硬度与合适的韧度。目前为止,我个人认为这种台球杆是做短棍的最佳材料。其它材料如橡胶、金属等制的棍虽也可用但较之硬木棍则差些。
短棍的规格:咏春·截拳道短棍技法充分突出截拳道思想对自我风格的提倡。所以训练用棍的规格是根据训练者各自不同的身体尺寸而定的。
(1)短棍长度:长度为肘关节到手指指尖的长度,过长过短都会在训练时影响动作技术的发挥与学习的进步。
(2)短棍的围度:短棍的围度即是指短棍的粗细。训练用短棍的围度最好是以手握时刚能盈握为佳。其过细容易折断,过粗则容易脱手而出。
(3)短棍的表面:大多数练习者对短棍的表面不以为然,其实短棍的表面粗糙度是会直接影响训练的。所以合适的“人为制造”棍的粗糙度也是很重要。因为“过分”光滑的棍容易在训练和实战中脱手。过分的“粗糙”则会使自己的手掌受到过分的磨擦而磨破手皮,影响训练进程。
此处所指的短棍规格是指训练用棍的制取,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训练效果。而在实战中在没有带训练用棍的时候,则只能寻找与之相近的东西,所以根本没有选择。也就无从谈起规格了。
当你有了自己的棍并已做好了充分的学习准备,那么就可以开始练习了。
(一)短棍的握法
依据咏春·截拳道创立者高鸿鹏先生的观点,单手握短棍可以有4种握法。即正手末端握法(图1);正手1/2握法(图2);正手3/4 握法(图3);反手顶端握法(图4)。
顾名思义咏春·截拳道反手短棍技法是指短棍的反手顶端握法的应用技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大多数关于短棍的资料中,都是围绕正手棍来介绍的,很少有关于反手棍技法的介绍。所以很多爱好者对于反手棍可能很陌生。
但不要紧,只要你花几个星期的时间用心学一下,就可以在反手短棍的技法上有所成就了。
(二)反手短棍的打击类形
在我所知道的短棍正手技法中,其打击类形可以分为扫、打、戳、擦、抽、缠、圈、弧、直、横、锁、离身等十二种打法。听起来也是很复杂的,而我所讲的反手短棍技法不管是攻击还是防守都只有两种技法,即磕击与杵击。
1、磕:磕击即是以棍头或棍身横向的做打击。磕击主要是利用短棍的硬度来完成有效的动作。所以如果你的短棍“质磕击与大多数拳术中所使用的内格、上架动作有相似性,但又与以上动作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即是普通的格击动作虽然在攻击路线上与磕击是相同或近似的,但意义却不同。普通的格击只是为了阻挡对手的攻击,而磕击却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打击对手的攻击武器,并尽可能地摧毁对手的攻击武器。譬如说:当对手用拳攻击我方时,格击只是起到了保护自己防止对手击中我方的作用,而磕击则是以对手攻击来的拳为目标,尽可能地把对手“送”来的拳打“烂”,把对手的手臂打断。这也就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所以练习者在学习咏春·截拳道短棍时一定要端正学习的基本态度,抓住学习的基本要点。
4 菲律宾短棍技法(伊鲁山度 著)
磕击技法的主要攻击部位:1)手腕(即尺、桡关节);2)手前臂;3)脚腕(即足踝关节);4)小腿前、侧面(即胫骨);5)头、面部;6)脖子(即颈部)。除此之外的身体其它部位如果用磕击的话则并无明显的效果,达不到我们所要求的“重创效果”。
2、杵击则是指用棍头或棍尾直线性的打击目标。杵击利用的是短棍的顶端和尾端,是以大压力小压强来完成有效的动作从而加大攻击破坏力量的。当然这也要依靠短棍的尖端硬度。杵击与许多拳术中的刺击动作相似,杵击就如同你拿一把“锥子”向对手扎一样,只不过这把“锥子”是你手中的短棍尖端而已。我说过杵击是利用了压力与压强的关系,也就是物理学上常说的压强与压力、接触面积的关系,即压力越大压强越大,接触面越小压强越大。杵击技法的主要攻击部位:可以说杵击攻击人体的任何部位都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效果,而以下部位则是杵击应用时可以“一击必杀”的部位,学习者如能精确打击自会有大大的惊喜。1)心窝(即太阳神经丛);2)咽喉;3)头、面部(包括眼、鼻、下巴、太阳穴、耳根);4)裆部。
咏春·截拳道反手短棍技法几乎所有的攻击和防守都是以磕击和杵击来完成的。这样就使练习者的学习内容变少,学习起来就更容易了。这也是截拳道搏击思想所提倡的“简单、直接、效率”的有效体现。
(三)咏春·截拳道反手短棍的握棍警戒式
警戒式是截拳道一切攻防技术的基础,也是咏春·截拳道短棍格斗技术的应用基础。
咏春·截拳道短棍技法在实战格斗时采用两种不同的警戒式:一种是与截拳道相同的警戒式,即李小龙依据自己多年实践经验,参考其它武技中的姿势综合总结出的极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应战姿势;另一种是完全放松的自然体警戒式,或可以称之为自然姿势。
截拳道警戒式突出了其应战时的严密与机动。而自然姿势则更多的是体现了其隐蔽,从而更有利于实施突然袭击。
在战术方面,前者的特性是以主动攻击为主,即完全以击倒对方为目的。后者则更多的体现了其防守方面的效果,即是在自然体式的情况下以最快速的动作完成突然袭击和防御住突然的袭击。
截拳道警戒式(图5、6):两脚前后间距为一步左右,前脚与身体呈45度角内扣,后脚脚尖指向前脚脚心呈30度左右的角内扣,并尽量使脚跟抬起约离地面0.5CM。重心以前腿35%后腿65%左右为宜。两膝弯曲、内扣,保持弹性,以最大限度提高移动的灵活性与速度。上身侧对敌人,尽可能的减小被对手攻击的可能。前手伸出稍低于肩部,后手和前肩成一线,双手紧守自身中线,后手距身体约二到三拳的距离于胸前。头部放松、自然,面对敌人保持绝对集中的注意力,以应付敌人随时发出的攻击。
截拳道警戒式要求练习者精神与肉体适度放松,以自然、舒适、警觉为度。而腹部则要求局部紧张,随时准备应付任何意外的发生。
在运用短棍时如是单手用棍则以灵活手握棍,并且站成握棍手在前。如是使用双手棍则依然以灵活手为前手。这是基于咏春·截拳道反手短棍技法风格而制定的。(这将在以后具体学习时的章节中给以说明)学习者尽量不要作太大的改动。
自然体警戒式:所谓自然体警戒式就是指一切以最自然的姿势对敌。说是对敌姿势却又不是,此姿势可以是“立正”也可以是“稍息”,又或其它各种生活中常见的姿势。但要注意在此同时对短棍的隐藏,如果处理不好而使短棍暴露的话,也就意味着整个姿势与攻击意图的暴露。
自然体姿势即是截拳道“以无法为有法”思想的最佳体现。
自然体姿势要求做到身体的完全放松,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姿势的最大“生活”化,精神的最佳“对敌”化;动作做到最隐蔽,攻击做到最突然。
对于两种姿势的应用时机,我认为在没有“正式宣战”时最好用自然体姿势,而在双方都有了准备时的战斗中则以用截拳道警戒式为佳。
5 菲律宾短棍技法(伊鲁山度 著)
(四)咏春·截拳道反手短棍攻击部位
主动攻击所选的部位:主动攻击是指先于对手攻击之前对对手进行的攻击。
●杵击棍顶端攻击对手心窝(图7)。
●杵击棍顶端攻击对手咽喉(图8)。
●杵击棍顶端攻击对手面部三角(图9)。
此三棍实属同一种类型。棍出击时以前滑步配合,并在同时拧腰转胯来加大力量,直线出棍利用棍头杵击要打击之目标。
●杵击棍顶端攻击对手裆部(图10)。
与以上三种攻击法的不同之处即是,要想利用杵击棍击中对手裆部,必须要使我方的肩部尽可能的降低,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杵击棍的威力。因为杵击棍的最佳出击路线是直线,所以在做此动作时要以跪姿相配合来完成,且另一手或另一棍可同时做上架动作,以防止对手乘机对我方头部施以攻击。
●杵击棍顶端攻击对手肋部(图11)。
适用于从对手侧面进行的攻击。可以是在对手手臂没有保护时,或我方抓住对手手臂并拉起时。
●杵击棍顶端攻击对手耳根部(图12)。
与攻击对手肋部相同。也是适用于从对手侧面进行攻击。攻击要领则与攻击心窝的要领相同,只是攻击时自己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已。
●杵击棍顶端攻击对手后脑(图13)。
●杵击棍顶端攻击对手脊柱(图14)。
●杵击棍顶端攻击对手肾部(图15)。
此三棍攻击都是体后面最为重要的三大要害。后脑被击轻则昏迷,重则休克或可当场毙命。脊柱被击则极有可能造成截瘫,使之成为终身残废。相对于以上两大要害来说攻击肾部还算比较轻的了,但肾脏因为没有骨的保护,遭到攻击也很容易造成出血引起严重后果。
此三棍一般是用在对那些“十恶不赦”之徒的偷袭上,只因此三棍威力实在是太大了。
在选择这三棍作攻击时,还望练习者“三思而行”。
以上是全部主动攻击时可用来选则的攻击部位与攻击方法。而且对对手体前的攻击还可以用杵击棍尾端攻击法攻击(如图16)。而因为在实战中没有人会背对着你来攻击你,所以体后攻击的目标在杵击棍尾端攻击中是没有用的。
●磕击棍攻击对手颈部(图17)。
●磕击棍攻击对手太阳穴(图18)。
此两棍着重于利用棍体对对手进行横向的磕击。两棍中以攻击对手太阳穴为较凶狠的打击。如能练习到精确的话,可以以短棍的顶端小部分的棍头打击对手的太阳穴,而这一攻击极有可能造成对手的昏迷(如果力量能把对手的两侧蝶骨打塌,则可能致死)。
被动性攻防部位:被动性攻击是指对手先发出攻击,我方则在对手攻击的基础上利用灵活多变的攻防方法来反击对手或防御对手的攻击。以下所指攻击部位都是指当对手攻击我方时,我方可以乘机打击的部位,这些部位在对手不攻击时可能不易得手。
●磕击棍攻击对手腕部。
●磕击棍攻击对手足裸部。
在对手以拳或腿攻击我方时,对手的攻击手或攻击脚自然会暴露出来,这时我方就可以抓取机会直接攻击对手的攻击武器。这样的好处在于既可以防守住对手的攻击,又可以借机给对手的攻击武器造成破坏。在对手手持武器时磕击手腕部亦可起到相当好的作用效果,可能一击把对手的武器打飞.
●杵击棍攻击对手腕部
●杵击棍攻击对手肘部
●杵击棍攻击对手腋下。
●杵击棍攻击对手下巴
这四种杵击棍是以由下向上的攻击路线完成的攻击动作。其中攻击腕部、肘部的动作必须要有足够好的打击准确性做基础。攻击腋下与下巴的动作则是要在对手暴露开两处时才能够得手。如果对手在完全警戒的情况下,我方主动攻击则此攻击很难得手。
(五)咏春·截拳道反手短棍的基本攻防方法
咏春·截拳道反手短棍基本攻防技法是在咏春拳术和截拳武道的格斗技术上演化、归纳、提炼、加工的一些更适用于在手握短棍时进行的格斗技法。它充分地融合了截拳道与咏春拳的技击风格与技击特色。因为有许多动作的原理、结构是直接来源于这两种拳术,所以为使技法风格尽量与“原拳术”相协调,其中名称大多还以原称谓贯之。
6 菲律宾短棍技法(伊鲁山度 著)
基本攻防方法中所讲的都是最基本的单招技法。练习时它是一个一个分解的,用时却是可以随意组合的。这就如同英语中的二十六个字母一样,无论哪个英文单词都是由这些字母组成。
1、摊手棍(图25):此技术是咏春拳中的一个代表性技术。手握短棍做此技术可使原技术更有力更具破坏力。此技术如是有咏春基础的人练习只要在原基础上稍加体会一下握棍后的感觉即可,如是没有基础的练习者则需要仔细学习,好好研究一下了。
先以棍端指向中线,以手肘慢慢将前臂迫出,并集中意志将所用的力向假想敌迫过去。只有一度向前的力,并无上、下、左、右的力。因咏春拳很看重“朝面追形”的理论原则,力点向前才能威胁到敌人,上、下、左、右的力是对敌人全无威胁的,故而上、下、左、右是咏春拳所不采的,也是咏春·截拳道反手短棍技法理论所不采的。当肘部离身体一拳到两拳距离时,由肩、手肘、中线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并要在这个距离内打击对手心窝。这个动作在练习时是慢慢地做的,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样慢吞吞的动作很难攻击住敌人。但咏春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是“甩手直冲”,意思是假如与敌人桥手相接后,敌人的手突然离开你的手,不管他是什么意思,我们只有向前直冲一途,这是最明快直接的攻击敌人的途径。敌人如果采取溜打的手法则是走了一条弧线,在几何学上两点之间直线最近,如能做到“甩手直冲”那是走捷径了。距离的远近就代表了攻击的早与迟。但是“甩手直冲”是受着正常反应的影响,也受着习惯性定律的限制,这两者是很难摆脱的,所以才在练习时这样慢慢地进行,以维持手肘与中线最稳定的三角形状态。
例如摊手棍,敌人按着你的手,力是向下沉的,若敌人的手突然向你溜打,所按的力突然消失,你的手因惯性的关系,自然往上弹,很容易着了道,若不然的话你的手会向下招格,这个是正常的反应。因为每个人第一时间所做的动作就是保护自己,但这个动作对你的敌人是全无威胁的,随便消极的态度,为我们所不取。可是违反惯性是一件绝对难做到的事,所以摊手棍的动作要保持三角形结构,因为三角形结构是较为稳定的,若压力突然消失往上反弹的幅度也较小,可以尽量做到最接近“甩手直冲”的要求,当然技法的成功主要还是要靠刻苦、勤奋的练习,才能够达到“甩手直冲”的愿望。
2、护手棍(图26):护手棍顾名思意是用来保护自己的技法。
护手棍是最直接的对自己中线做防守的动作。而且在使用双手棍时,护手棍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其实依据咏春·截拳道的搏击思想,攻击与防守都是具有双重性的,两手相互呼应,无论攻击与防守皆有两重步骤,并不会有一击失落或一招失守便陷永无翻身的地步。虽云护手亦是第二个攻击部分,假如使用膀手棍,则必须以护手棍相辅,若膀手失陷,则护手起第二重防守作用。
3、拍手棍(图27):拍手绝少单独运用。咏春·截拳道是极反对单纯消解的手法的,假如是做消解、主动落入敌人的手里,这是消极的方法。所以拍手往往是配合攻击同时使用的。在咏春·截拳道搏击思想里,与人搏斗时,你若能把握住攻击,敌方的攻击时间相对减少,所以咏春·截拳道搏击思想与咏春拳术一致认为“打手即消手”。
拍手棍在打击类型上以顶端磕击为主,并尽可能的在应用时以摊手棍或其它相协调的棍法配合使用。
4、拂手棍(图28):两手放于肩下略低的位置,放轻向外拂出,先动肘部再动短棍顶端左右削去。这招是配合其它技术以磕击为打击方式攻取敌人咽喉部位的,所以力不在重,只求疾准。因为咽喉所能承受的力量并不大。这一招也可以演化成为用短棍棍身横向磕击敌人整个颈部。
5、斩手棍(图29):斩手棍这个动作是取自咏春拳的技术。据说这个动作是古已有之的动作,在《辞海》里是指手由上向下消解敌方的来势。记载中与咏春拳的斩手形式类似。
7 菲律宾短棍技法(伊鲁山度 著)
6、窒手棍(图30):窒手在广东语音中是疾的意思,取其速快。当攻击敌人时敌方以挑手消解,另一拳打出,我方转为施用窒手,将敌势转移,所以窒手带有封蔽的意思。此动作主要是要将敌人的拳转移,所以在具体应用时要在做窒手的同时以转马配合,来完成整个动作。
7、标手棍(图31):标手棍是咏春·截拳道反手短棍技法的一个重要技术,是一 种直取敌人双眼、咽喉要害的攻击技法。以短棍的顶端攻击击中对手双眼则敌人眼瞎,击中敌人咽喉则蔽气,如击中对手的嘴则门牙必掉。标手棍也是一种有效直接杵击方法。
8、抹手棍(图32):短棍顶端沿中线直线抹下。此动作是沿中线下抹,无论对手是从那个方向攻来,只要是在中线范围内则全可化解。向敌人的手臂做出磕击性的攻击,起到连消带打的作用。也用来对付敌人起腿或起膝,只要能在对手起膝的一瞬间抓住时机用短棍顶端杵击中对手的大腿,则可把对手攻击化于无形。
9、耕手棍(图33):耕手棍是用来消解敌人从下方攻击的手或腿,同时配合另一手或另一棍攻击敌人头颈位置的手法。练时将手由中线向左或向右横削下至腿边为限,不可过份向外,否则就犯了“过笼”的理论。用时可以是一手耕手一手摊手。
10、膀手棍(图34):膀手棍是以原咏春拳的膀手为原型演化而来的一种技术,是以臂膀为主策动斜往前滚出,臂与肩成一直角,手后一寸是中线,发动肘前臂以半圆形向左或向右斜向滚动,将敌拳向左或向右卸去。这动作的作用很多,譬如说敌人偷袭,我方当然毫无防备,他突然攻我身体,因我手肘是最接近敌手的,所以由最近一点的位置发动防守是最为快速的。
膀手的成功应用可有效地提高和发挥截拳道的“封手攻击”战术。即是以膀手与对手桥手后,立即转入斩手,并在同时封住对手的另一手,从而起到封手攻击的效果。
以上十种技术就是咏春·截拳道反手短棍技法的主要基础技术。在咏春·截拳道反手短棍技法中无论是高级技法还是中级技法,所有都是在以上十种基础上组合产生出来的。这些技术的熟练与否,将直接影响整体的应用,所以一定要勤奋练习以上十种技术。
另外上面所讲的十大技术只是最基本的练习与应用动作,而要想把自己的整体水平提高到相当的层次,达到灵活应用、举一反三、随心出手的境界,则还需要正确的认识、理解咏春·截拳道的理论心法与搏击思想。
(六)咏春·截拳道理论与搏击思想之陈述
1、中线理论:中线是指人体头顶至下阴尾闾之连线。在打击方面,中线与中线两侧尽是人体要害所在,从头起依次在中线及中线两侧附近的要害有鼻、双眼、咽喉、心窝(太阳神经丛)、心脏、胃、小腹、下阴等,如果打击此几处要害对于制敌则有较好效益。再者从几何学角度来讲,若己之中线与敌之中线连接便成了一个平面,若再配合以“朝面追形”则我们在进攻与防守方面是绝对有利的。在进攻方面我们沿着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向敌方攻击,这是敌我之间的最短之距离,同等拳速拳轨,近者当然更易于快速击中对手。再者我们若向敌方左或右攻击,对方转身就可很容易卸去我方的力量。但我们向敌人中线攻击的话,对方则很难卸去我方的攻击力,而且受力较重又是要害。在防守方面,配合以“朝面追形”及沿着中线平面以分水法消解,则也是最短行轨更易于我实施防守技术。
2、朝面追形:这一理论完全来自于咏春拳术。这一理论是咏春拳术中的“骨干”理论,其重要性不亚于中线理论。所谓朝面即是与敌人面对面,若不能朝面(例如对方面向其它方向)则我之面沿着中线平面追望对方中线之形者是为“追形”。
在咏春·截拳道的搏击思想中受原始咏春拳术的影响,对敌时尽可能的是正面对敌。
无论敌人环绕着我方走向任何方向,我们都必定以朝面追形向着对方。其好处有以下几点:防守方面可以相对简化敌人向我进攻的来向,因为正面之攻击,敌人向我们进攻之来向只限于九路。九路即是左上、左中、左下、中上、中中、中下、右上、右中、右下。因此我们对于敌人的来势较易捉摸,防守起来也就较易了;进攻方面若配以中线理论,人们更易于击中敌人,而且敌人的受力也较重。再者我方若能始终做到追形的话可能在对手的攻击死角同时用两手打对手,而对手则只能用一手,则我方在攻击数量与攻击频率要占很多“便宜”;出手快而影少,在追形的基础上双手能同时到达敌人,所以出手时不用转动脖颈,因此出手攻击的予兆会很小,不易被对手发觉,而且左右手很容易相互
3、甩手直冲:前面提到过,“甩手”是指我方与敌人桥手相接后,当对方突然将相接之桥手撤去,大多数人在这种情况下手臂将会跟着对手原来的力走偏。而我们则要求在第一时间发招冲出直攻敌人,此即是“直冲”的意思。原始的咏春拳术对于甩手直冲的感觉是以黍离手的练习来锻炼的。但是用短棍时是不能正确的练习黍离手的,所以甩手直冲的锻炼必须在徒手状态下以黍离手训练来完成,除此之外别无它法。
4、守攻同期:即是原始截拳道中所指的连消带打,就是当我们消解对方的攻击时,尽可能的同时发招攻向对手,这样会由被动变为主动而达到后发制人的目的。在咏春·截拳道中大量的组合动作都是在“守攻同期”的思想指导下完成的。
5、不消过笼:所谓不消过笼是指在消解对手的攻击时我方的消解动作不超过防守所需范围为原则。在此前提下如果对方的攻击不可能击中我们的话,则不要用任何消解方法。
这样可以减小气力的消耗,反击敌人当然会变得更快。虽然不消过笼看起来容易,但是真正的在搏击中能做到的人却不多。大多数人多多少少的会犯一些“过笼”的“毛病”。
6、不追手:“追手”是说离开防守所需的范围来追着敌人去接触敌人的桥手。这是指当敌人双手不在我方攻击范围或不在敌方防守范围内时,我方下意识地去追对方的手以求达到桥手相接的状态。正确的做法因该是趁此机会向敌方要害攻击以求击敌。
7、不冲身:“冲身”即是“失形”。不“冲身”是指在做攻防动作时要保持重心的平衡,尽量减小被对方借力而导致“失形”。
8、连续攻击:在敌我双方相搏斗时,如果我方先攻击敌方。对方遇攻击,不消解就后退,这时我方立即连续攻击,如此必可获得制服对方的效果。连续攻击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在于步法,在敌人遭到首次攻击而失形时,切勿使他恢复身体平衡而予以连续的攻击。
9、精神的影响:搏斗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受到内在精神的影响。唯有不忧不惧的人才能临敌不缩,真正搏斗的时候心理上必须有自认不输于人的必胜心理。无法自我控制的人在搏斗的时候将因为情绪的起伏不定而瞬间失去发挥攻击的机会。
10、正确的搏斗形式:搏斗的正确形式是自然而不拘于形式、保持攻击速度和威力、防守坚牢。
11、劲贯神集:搏斗时就劲贯神集,一心一意,全神注意敌人,不回顾、不旁视、全力以赴。为了集中全力攻防,必须扫除一切精神上、肢体上的障碍,全心全意,集中精神。
以上是咏春·截拳道反手短棍攻防技法的讲解,当然这些只是全部技法的一部分,从这些讲解中只能简单地了解咏春·截拳道的部分片段,而不能看到全部。我谨希望通过以上所讲能让那些意欲学习短棍的读者得到一些启示,能够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种适合自我的短棍技法体系。 |
|